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就诊的200例脑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试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临床护理路径。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疗效等进行对比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ADL评分和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96.71%,护理满意度为97.82%,而对照组分别为63.24%、77.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常规护理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主要是因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而导致血管出现破裂引起的。
在神经内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病症,具有发病快、病程长、伤害性大等特点,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的肢体灵活性以及发生智力障碍等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残疾、死亡等。
而除了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外,优质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就诊的200例脑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6~82岁,平均(58.29±8.41)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1±9.9)分。
试验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4~84岁,平均(59.34±9.01)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6±10.3)分。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诊断,并进行颅脑CT确诊,均与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
200例患者中不存在器官严重受损、意识障碍、心肺并发症等症状。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模式。
试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
础上实施优质的临床护理路径,首先,由主管医师、护士长、相关责任护士等人员组成临床护理小组,并在对患者病情仔细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因人而异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优质的护理方案[2]。
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从而对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及时修改和弥补。
其次,将对患者量身制定的护理计划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护理流程、患者的锻炼时间、饮食情况、心理护理等;患者在治疗期间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教育讲座[3];每天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合理规划和控制其药量的使用情况。
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遗漏或者错误,需要严格遵循制定的护理路径。
最后,患者在住院期间,需由责任护士、当班护士以及主管医师等定期查房,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对患者治疗之后的病情变化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给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另一方面,是要检查所制定的护理路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未达到目标,则需要向主管医师报告,并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未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补充、修改和调整,以制定出新的护理计划。
而且护理期间,责任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都需要在已经执行的项目后面做标记,以免出现遗漏;在此期间,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现的各种问题,既有利于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比较,并对护理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作为观察指标,以此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和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将其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三类,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高于85%;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在60%~85%的范围内;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低于60%。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ADL评分相比无明显性差异,在护理后的ADL评分和
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此外,试验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96.71%,护理满意度为97.82%,而对照组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仅为63.24%,护理满意度达77.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而对照组为77.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中的临床护理工作越来也重视。
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以疾病类型为依据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的护理操作过程,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和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不同的是,该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主体,与医疗、护理、管理等多方面相结合而制定的一种优质的、特殊的人性化护理模式。
这是一种全新护理理念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脑出血能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可使肢体、意识等产生障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该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易发生并发症等特点[4]。
因此,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
而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根据患者量身定制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提升临床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有效、合理、严谨的制定出一套全面、健全、严谨的护理方案,即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开始直至康复出院期间的护理[5]。
而且在此期间,可根据实施的效果,给予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得每一位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可使医疗成本有所降低,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等的浪费,这对于患者、医院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6]。
尤其是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患有脑出血病症的患者,其肢体的灵活性以及认知等都会产生较大的障碍,而临床护理路径和基础护理不同,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该种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人性化照顾,对增强患者的意识以及认知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患者通过该种方式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病情的变化以及护理的方向,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治疗,从而达到医患双方联合工作的模式[7-8]。
此外,该种新型护理模式的出现,使得护理人员不再像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一般,盲目的、机械性的按照主管医师的嘱托和要求去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或者是等待医师给予指示之后才去执行相关措施,而是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又预见性的执行、完成一系列护理工作[9-10]。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以笔者所在医院3年间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ADL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试验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96.71%,护理满意度为97.82%,而对照组分别为63.24%、77.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就护理之后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00%,远高于对照组的7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既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尤其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推广、传播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刘振宇,周俊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83-785.
[2]岑益女,陈利波,卢筱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18(6):933-935.
[3]崔臻.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71-272.
[4]霍云云,刘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5]罗凤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747-748.
[6]刘春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11-112.
[7]李玉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6):208.
[8]谢建芳,张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136-137.
[9]蔡月梅.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26-227.
[10]顾爱红.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