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题库【

合集下载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领导职能概述题库【圣才出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领导职能概述题库【圣才出

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一、名词解释1.领导(华中农大2013研;武大2011、2008研;中山大学2009~2011研;北二外2010研;北理2008研)答:领导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充满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意味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味着指挥与服从的对立统一。

领导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因为领导从制定目标开始,直到实现目标,贯穿于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全过程。

领导需要领导者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①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②对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景下需要有不同的激励因素能够了解的能力;③鼓舞人们的能力;④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此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

2.领导者(浙大2007年研)答: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

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

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3.职位权力(东财2009研)答: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这一职位权力是由领导者对下属的实有权力所决定的。

职位权力和领导者的职位相对应,由组织制度客观规定,与组织的健全程度有关。

领导者退位后相应的权力便会消失,惩罚权和奖赏权都属于职位权力。

当领导者拥有一定的明确的职位权力时,更容易使下属成员遵从他的指导。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Ⅳ篇 领导职能【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Ⅳ篇 领导职能【圣才出品】

第Ⅳ篇领导职能第11章领导职能概述1.领导的含义是什么?答:(1)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充满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领导不等于管理,它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的领导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可操作的技巧和诀窍,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2)领导的作用具体而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②调动人的积极性;③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2.什么是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答:(1)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指在组织中的某一职位上作出决策的权力,它只与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有关,而与占据这个职位的人员无关,这种权力是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

原先占据某二职位的主管一旦离职,其所拥有的职权也就随之消失。

职位权力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组织活动的合法的决定和指挥权,以及对组织成员的奖赏和惩罚权。

组织成员往往由于压力而不得不服从于这种权力。

(2)非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是指与领导者个人有关的权力。

这种权力不是由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产生的,而是领导者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

例如,领导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卓越的专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个人经历和背景,以及善于创造一个激励的工作环境,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等。

这种来自于个人的权力通常是在组织成员自愿接受的情况下产生影响力的,因而易于赢得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期的敬重和服从。

3.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答:领导与管理是人们通常容易混淆的概念。

事实上,领导职能与管理职能、领导者与管理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主要表现在:(1)领导职能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可以说管理职能的范围要大于领导职能。

(2)领导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着重点有所不同。

领导较多地倾向于指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倾向于指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第一章课后习题整理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第一章课后习题整理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第一章课后习题整理.txt如果你同时爱几个人,说明你年轻;如果你只爱一个人,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你谁也不爱,你已获得重生。

积极的人一定有一个坚持的习惯。

本文由zhangzhuo4646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什么是管理?它是如何产生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和效率的起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组织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没有意义。

2、效果和效率的含义是什么?效果是指单位时间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

意味着“做正确的是”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意味着“正确地做事”。

3、什么是管理职能?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各层次的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何异同?管理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管理主要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

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不同管理者在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的不同,而是履行各项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

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4、试讨论管理的二重性和普遍性?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

所以他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具有普遍性意味着在不同的层次、机构、国家中,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5、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来和方法。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沟通【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沟通【圣才出品】

第12章沟通1.简述沟通的含义。

答:沟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是信息由发出者到达接收者并为接收者所理解的过程。

沟通既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也是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沟通在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沟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才能为人们所理解,不同部门、岗位的职责分担才能够得到明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差才能够反映给相关的人员。

管理者要对人们施加影响,就更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或语言的文字形式)来进行的;(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3.简述沟通的过程。

答: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七个环节。

(1)沟通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

(2)编码,指沟通的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

(3)媒体,或称沟通渠道。

(4)沟通的客体,即信息的接收者。

(5)解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解释、理解。

(6)作出反应,也即体现出沟通效果。

(7)反馈。

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信息的发出;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反馈。

沟通的过程如图12-7所示。

图12-7沟通的过程4.简述各种沟通渠道的丰富度层级。

答:沟通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来进行,如面对面交谈、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写备忘录或信函以及正式报告等。

各种渠道传达信息的丰富度是一个层级结构,如图12-8所示。

图12-8各种沟通渠道的丰富度层级在图12—2中,丰富度处于最高层级的沟通是面对面交谈,它有助于对多种信号的传达和对沟通情境的深层次、情绪化的理解。

其次是电话沟通,尽管没有了眼神、面部表情、姿势和其他身体语言的暗示,但是人的声音依然可以传递大量含有情感的信息。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planning)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

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第4章战略管理1.战略的含义是什么?答:战略是最重要的计划形式之一。

战略是组织的一种总体行动方案,是为实现总目标而做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

战略是一个总方向,是对组织向何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一个总规划。

战略反映着外界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同组织自身能力的一种现实的结合。

明智而清晰的战略是使组织在竞争中取胜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

2.什么是战略管理?答: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

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

(1)战略管理是决定企业长期问题的一系列重大管理决策和行动,包括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

(2)战略管理是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和贯彻这种战略的活动。

(3)战略管理是企业处理自身与环境关系过程中实现其愿景的管理过程。

总的来说,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

3.简述战略管理的过程。

答:战略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这是战略计划的起点。

使命与愿景体现了组织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指引组织各项活动的航标。

(2)外部环境分析。

对组织所面临的当前和未来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就是要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充分发掘组织所能够利用的机会,明确必须回避的威胁。

(3)内部环境分析。

对组织的内部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组织自身的分析,通常包括对组织的人、财、物、信息资源、市场位置、研发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明确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管理当局识别出组织所具有的、能够作为竞争武器的独特的能力和资源。

(4)战略的选择或制定。

战略的选择通常涉及三个层次,即公司层的战略、事业层的战略和职能层的战略。

(5)将选定的战略付诸实施。

实施战略意味着要设计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匹配符合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以确保战略的实施位于正确的轨道上。

(6)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杨文士《管理学》课后案例参考答案

杨文士《管理学》课后案例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三版)杨文士课后案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杨总经理的一天杨总经理的一天胜利电子公司是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小型电子器件制造企业。

除了三个生产车间之外,企业还设有生产技术科、购销科、财务科和办公室四个部门。

总经理杨兴华任现职已有四年,此外还有两个副总经理张光和江波,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营及人事。

几年来,公司的经营呈稳定增长的势头,职工收入在当地属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今天已是年底,杨总经理一上班就平息了两起“火情”。

首先是关于张平辞职的问题。

张平现在是一车间热处理组组长,也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一向工作积极性挺高。

但今天一上班就气呼呼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递上了一份辞呈。

经过了解,张平并非真的想辞职,而是觉得受了委屈。

原因是头天因车间主任让他去参加展览中心的热处理新设备展销会而未能完成张副总交办的一批活,受到了张副总的批评。

经过杨总说服后,张平解开了心结,收回了辞呈。

张平刚走又来了技术科的刘工。

刘工是厂里的技术大拿,也是技术人员中工资最高的一位。

刘工向杨总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声称如果继续如此的话,自己将考虑另谋出路。

经过了解,刘工是不满技术科的奖金分配方案。

虽然技术科在各科室中奖金总额最高,但科长老许为了省事,决定平均分配,从而使得自认为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工与刚出校门的小李、小马等人所得一样。

结果是小李、小马等欢天喜地,而刘工却感到受到了冷落。

杨总对刘工作了安抚,并告诉刘工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目标管理活动。

“大锅饭”现象很快就会克服。

事实上,由于年初定计划时,目标定得比较模糊和笼统,各车间在年终总结时均出现了一些问题。

送走了张平和刘工后,杨总经理开始翻阅秘书送来的报告和报表,上个月的质量情况令他感到不安,产品不合格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

车间和生产技术科在质量问题上的相互推诿也令人恼火。

他准备在第二天的生产质量例会上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用户的几起投诉也需要格外重视。

处理完报告和报表后,杨总经理决定到车间巡视一下。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会计活动 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 管理活动

A的职能与B的职能(现代)
A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B 运营(operations) 营销(marketing) 财务 ( finance )
企业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做好组 织的商业、技术、会计和财务活动。 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做好企业的职能 通过A来做好B
目录



第Ⅰ篇 绪论 第1章 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第1节 管理的含义 第2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 第3节 组织与环境 第4节 企业与企业管理 第5节 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案例 杨总经理的一天
2



第2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1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第2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3节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第4节 管理科学理论 第5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 案例 海底捞的精彩世界
13

第13章 激励 第1节 激励与人性假设 第2节 主要的激励理论 案例1 美的集团的激励机制 案例2 顾友公司
14

第14章 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 第1节 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 第2节 领导艺术与领导者的修养 第3节 高效团队的特征 案例 金邦家具公司
15

19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管理的含义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 组织与环境 企业与企业管理 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的普遍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Ⅱ篇 计划职能【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Ⅱ篇 计划职能【圣才出品】

第Ⅱ篇计划职能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一、名词解释1.计划(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答: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计划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

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

(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预算(中国传媒大学2012、2009研;东财2009研)答:预算是指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中的各种活动。

预算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部门的主管人员,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此外,它还是一种主要的控制手段,是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计划的数字化产生预算,而预算又将作为控制的衡量基准。

预算的类型主要有:①收入预算,收入预测的一种特定类型,是一种规划未来销售的预算;②费用预算,列出组织单位实现目标的主要活动,并且将费用分配给每种活动;③利润预算,将收入费用预算合二为一,常用于拥有多个工厂和事业部的大型组织;④现金预算,预测组织内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需要多少现金支付费用开支,揭示潜在现金短缺或预示能用于短期投资的现金节余;⑤可变预算,一种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的预算,可变预算代表了弹性标准,它可以通过规定成本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化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计划成本;⑥固定预算,假定销售或生产水平固定的一种预算。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圣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圣

第16章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1.什么是预算?答: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例如在财务预算和投资预算中)或非财务数字(例如在生产预算中)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预算一般被理解为各种机构在一定期间内的收支预计。

管理中的预算概念与这种习惯上的理解有所差异,它更多的是指计划的数量说明,而不仅仅是金额方面的反映。

2.预算有哪些种类?答:在我国,预算在形式上主要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

企业的预算按照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由各种不同的个别预算所组成的预算体系。

(1)经营预算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2)投资预算投资预算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

它具体反映在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从何处取得、何时可获得收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多少、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它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答: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可归纳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以外推法将过去的支出趋势(或上年支出额)延伸至下一年度;第二步,将数额酌情予以增加,以适应工资提高和物价上涨引起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提高;第三步,将数额再予提高,以满足修改原计划和修改原设计方案所需追加的预算支出。

4.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体现了何种逻辑?会导致什么问题?答:(1)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的逻辑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的逻辑建立在以下的假设之上:①上年的每个支出项目均为必要,而且都是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

②上年的每个支出项目在下一年度仍有继续进行的必要,且与其他新计划或新方案相比更为必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控制职能概述【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控制职能概述【圣才出品】

第15章控制职能概述1.简述控制的概念.答:控制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就是依靠信息反馈来维持一个系统的原有状态,在发生偏差时,设法使它复原。

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对于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简单来说,管理中的控制就是使事情按计划进行,就是纠偏,即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与所计划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偏差。

控制活动是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因此,控制是每个管理者的职责。

无论哪一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对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负责。

2.试讨论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答:控制与计划既有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控制为计划实现提供保证,而且还表现在:(1)有些计划本身就已经具有控制的作用,例如政策、程序和规则等,它们在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的同时,也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至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和工作进度表等,本身就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工具。

(2)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计划的要求。

计划本身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的选择依据就越充分。

(3)广义的控制职能实际上包含了对计划的修订。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差,其原因除了执行过程本身的问题外,还有可能是当初制定计划时对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估计有误,造成目标设定不当,或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目标脱离现实。

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就需要重新进行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新的实现目标的途径。

控制不仅是实现计划的保证,而且可以积极地影响计划工作。

3.控制的目的是什么?答:在管理活动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控制,都是为了达到两个不同的目的。

(1)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也是控制的基本目的,就是“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控制,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当发现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第三版)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第三版)考试重点

《管理学》相关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它是各们具体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如政府管理、旅游管理等。

3、例外管理:例外管理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通常表现为对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的管理,如组织变革、有关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4、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地指挥、监督和管理的下属人数。

这个数目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

5、管理手段与方法(1)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的一种方法。

其中,S、W是内部因素,着眼于企业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O、T是外部因素,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可能性影响上。

(通过对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机会最多的地方。

)(2)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阐明了战略的制定要以分析行业引力和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为基础,在行业分析中,他提出有五种力量左右着企业的战略选择,这五种力量分别为:、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来自新参入企业的威胁、使用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供应商的交涉实力、顾客或买主的交涉实力。

(3)平衡计分卡:简称BSC,一种非常有用的绩效考评模式,主张任何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发展。

它是由四套指标即财务、顾客、内部过程以及学习和成长所构成的,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通常被称为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杨文士 管理学原理 第三版 第三章 管理习题总结

杨文士 管理学原理 第三版 第三章 管理习题总结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1. 计划职能的含义是什么?人们的集体活动要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

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planning)。

2. 计划活动的作用有哪些?①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②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③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④为控制奠定基础。

3. 计划活动要回答哪四大问题?①我是谁?②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③我要到哪里去?④我如何到那里去?4. 计划的四大问题分别对应着哪些管理的概念?①“我是谁?”对应着一个机构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称为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②“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对应的是组织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价值观。

③“我要到哪里去?”对应的是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④“我如何到那里去?”涉及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5. 计划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①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方案及其派生计划都旨在实现组织的目的(purpose)。

任何一种类型的机构都是要通过人们的协作劳动来实现特定的目的,这种特定的目的便是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②首位性。

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

管理的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而确立的,因而计划职能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必须首先实施的职能。

③普遍性。

组织中的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或多或少地都要进行计划活动,计划活动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尽管由于所处的位置和所拥有的职权不同,各级管理人员所从事的计划活动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范围。

④效益型。

计划活动要讲求效益。

计划的效益是以实现计划目标所带来的利益,扣除执行计划所支出的费用以及各种非预期的代价之后的总额来衡量的。

6. 计划活动的输出或计划形式有哪些?①使命或宗旨(mission or purpose);②愿景(vision);③目标(objective or goal);④战略(strategy);⑤政策(policy);⑥程序(procedure);⑦规则(rule);⑧规划(program);⑨预算(budget)。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圣才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圣才

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1.说明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

答:美国管理学家拉尔夫·K·怀特和罗纳德·李皮特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式、民主式及放任式。

(1)权威式领导这种领导方式的特征是,所有政策均由领导者决定;所有工作进行的步骤和技术,也由领导者发号施令行事;工作分配及组合,多由他单独决定;领导者对下属较少接触,如有奖惩,往往对人不对事。

(2)民主式领导这种领导方式的特征是,主要政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与协助态度;通过讨论,使其他人员对工作全貌有所认识,在所设计的完成工作的途径和范围内,下属人员对于进行工作的步骤和所采用的技术,有相当的选择机会。

(3)放任式领导这种领导方式的特征是,组织成员或群体有完全的决策权,领导者放任自流,只负责给组织成员提供工作所需的条件和咨询,而尽量不参与,也不主动干涉,只偶尔表示意见。

工作进行几乎全依赖组织成员、各人自行负责。

其中权威式和民主式领导利弊并存,而放任式领导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弊多利少。

2.说明坦南鲍姆和施莱特的领导连续流的内容。

答: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莱特所提出的领导连续流如图14-1(见教材第261页)所示。

这种连续流又称作主管者-非主管者行为连续流。

他们认为领导方式各式各样。

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图中描述了从主要以领导者为中心到主要以下属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这些方式依领导者把权力授予下属的程度而不同。

因此,领导方式不是在两种方法(独裁的或民主的)中任选其一,而是存在一系列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周围的椭圆形表示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对领导方式施加的影响,强调了领导方式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

3.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是什么?答:利克特假设了四种管理方法来阐明他的领导原则。

(1)“利用—命令式”方法主管人员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主要用恐吓和处分,偶尔用奖赏去激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权局限于最高层。

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管理、管理者与组织题库【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管理、管理者与组织题库【

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一、名词解释1.管理(同济大学2013研;吉林大学2012研;中山大学2011研;武大2007研;上海财大2007研;武汉理工2006研)答: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者与领导者(中山大学2009研)答:管理者(manager)是指那些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人;而领导者(leader)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职权的人。

管理者和领导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体表现在:(1)从范围看。

理论上讲,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领导者,因为领导是四大管理职能之一。

但另一方面,一个人可能是一个领导者,但并不是一个管理者。

那些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管理职位的领导者,称为非正式领导。

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

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2)从能力要求看。

管理者可以依靠其特定职位所赋予的职权(authority)而指挥下级从事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与之不同,领导者(不论是组织正式任命的,还是从一个群体中崛起的)则可以运用来源广泛的权力(power),使受其影响的有关人员去执行超出职权命令范围的行动。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组织职能概述【圣才出品】

杨文士《管理学》(第三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组织职能概述【圣才出品】

第6章组织职能概述1.简述组织职能的含义。

答:管理的组织职能就是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所进行的组织过程。

组织职能的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应重视非正式组织。

2.试简要讨论分工与合作是管理的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

答:分工与合作,这是管理的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

组织活动产生于人们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合作的必要性。

人类由于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种种限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必须进行合作。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人们就必须清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种角色和作用越是明确,人们的工作就会越有效。

这又意味着要进行有效的分工。

人类正是通过这种分工和合作来完成集体活动的共同目的或目标。

3.组织职能的目的是什么?答:管理的组织(organizing)职能就是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

组织职能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

组织结构体现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206块骨头组成的骨架在人体中起着支撑、保护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骨架中,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4.什么是组织结构?答: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

组织结构体现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206块骨头组成的骨架在人体中起着支撑、保护的作用,正是在这一骨架中,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5.试简要讨论“结构决定功能”这一命题。

答:结构一般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方格论(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管理方格理论(深圳大学2007研)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由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理论。

管理方格论概括了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两个维度。

这一理论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

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的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如下5种类型:
图14-1管理方格图
①1.1型,称为贫乏型的管理。

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这种领导方式将会导致失败,这是很少见的极端情况。

②9.1型,称为权威与服从型的管理。

领导作风是非常专制的,领导集中注意于对生产任务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但
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③1.9型,称为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

在这类管理中,主管人员很少甚至不关心生产,而只关心人。

他们促成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而没有人去关心、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④9.9型,称为团队式管理。

即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

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因而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能进行自我控制,生产任务完成得极好。

⑤5.5型,称为中间型管理。

这种领导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虽然都不算高,但是能保持平衡。

一方面能比较注意管理者在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比较重视对职工的引导鼓励,设法使他们的士气保持在必须的满意的水平上。

但是,这种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只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在以上五种基本管理方式中,布莱克和穆顿认为团队管理最为有效,其他管理方式根据效率高低依次排列为:中间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权威与服从管理、贫乏的管理。

管理方格理论可以用来培训管理人员。

布莱克和穆顿提出了领导方式改造的六个步骤,即学习、评价、小组讨论、确定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办法和巩固成果。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并由于管理方格理论对被领导者的具体状况和外部环境涉及较少,因此布莱克和穆顿指出,在现实中确定哪种领导方式最为有效,应根据被管理的对象和外部条件而定。

2.权变理论(华南师大2014研;华南理工2013研;四川大学2011研;人大2010研)答: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情景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L,F,S),其中,E为领导的有效性;L为领导者;F为
被领导者;S为环境;f为函数关系。

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权变领导理论:①菲德勒的权变理论;②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③路径—目标理论。

3.领导方式
答: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领导环境下,为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在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领导方式是否有效取决于以下要素:①领导者,主导性因素,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对“人性”的假设以及对权力的认识等;②被领导者,包括被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目标认识程度、对领导者的信赖与拥戴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③环境,指企业方面的结构形态、经营方式、技术基础、价值取向、行为习惯,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社会文化、技术经济等条件。

领导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专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放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

他的职权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以此有利于下属的工作。

4.路径—目标模型(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样的观念,即有效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

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
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为未来满足的手段。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①使下属的需要得以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②提供有效绩效所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5.领导艺术
答:领导艺术是实践中进行领导的诀窍和技巧,表现为富有创造性的各种领导方法。

管理者只有具备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理论和原则的能力与技巧,才能率领和引导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总结的l2条工作方法就是对领导艺术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这l2条是:①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②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③互通情报;④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⑤学会“弹钢琴”;
⑥要“抓紧”;⑦胸中有“数”;⑧安民告示;⑨精兵简政;⑩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⑪力戒骄傲;⑫划清两种界限。

此外,还有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如开调查会;解剖麻雀;抓两头带中间;三结合等等。

二、简答题
1.领导方式情景论包括哪些内容?(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研)
答: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等共同决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领导方式。

这种观点被称为权变理论或情境理论,著名的研究有菲德勒模式、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等。

(1)菲德勒权变理论
①基本内容
a.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
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 ,,。

式中,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征,F代表追随者的特征。

E代f()
S L F E
表环境。

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的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的特征主要是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工作能力等。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b.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c.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其中,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②研究方法。

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的评价。

如14-2所示。

图14-2领导目标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③研究结论(见表14-1)
表14-1菲德勒模型
(2)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①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路径—目标”是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②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为未来满足的手段。

③四种领导行为:
a.指导型领导。

让下属指导他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导;
b.支持型领导。

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的关怀;
c.参与型领导。

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
d.成就导向型领导。

成就导向型领导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④路径—目标理论的两个情景变量:
a.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
b.下属的个人特点:控制点、经验和直觉能力。

控制点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影响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