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具体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具体方法指导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 1. 创设情境。包括:实体情境、语感情境、想象情境等。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整堂课学生都以积极的情绪阅读,体验文本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2. 由故事引入。故事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故事的导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鼓励学生对文本的探究与钻研。学生会思考:老师讲的故事和课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老师讲的故事和课文内容一样吗?如课文《还有人活着吗》,教师就可以讲述唐山大地震发生时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使学生理解“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是多么富有意义。 3. 谈话引入主题。这里的“谈话”不是老师随便闲聊,而是有目的的,和课文主题相关的,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很了解,就会觉得原来语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

3 活如此贴近,也不是很枯燥,学起来应该容易。学生不会怵头。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学习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感悟课文、回答问题,做到“知行合一”。(二)留有充足时间,多样形式,让学生纵情阅读。阅读在初级阶段,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清除字词障碍,对文字内容、结构等大至有一个了解,也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在精读阶段,弄清文章中字与字、词与词、短语段之间的联系等,体味文章中作者的感情,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熟读阶段,学生要在理解文章之后多读,达到熟能成诵,诵能成背,背能生巧,巧变自己的语言。既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悟读课文,这是学生阅读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并不讲求速度,而是要透过表面文字,看到本质内容的精髓,悟出作者真正写作的目的及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及其重要。”(三)教师抓题眼、关键词句及主要线索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体验。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一位天津的特级教师在讲《全神贯注》时,先讲述了这个词的意思,之后提出了这样一

4 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读懂‘全神贯注’的?。”这样老师就从这个词眼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去感受罗丹那种热爱艺术的精神境界,这就体现了这位老师精湛的讲课艺术

(1)精读。即在阅读每一篇文章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

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立足课堂放眼课外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浅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的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太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常常停留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书目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多数学生在读流行小说、漫画、卡通等快餐文学;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