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阿房宫赋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优质优秀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优质优秀4篇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优质优秀4篇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走进杜牧,了解写作背景;2、了解“赋”这种文体;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4、概括各段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

(一)解题:1、阿房宫:“阿房宫”的“阿房”旧读为ēpáng。

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

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

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阿房宫赋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有关《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房宫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精选11篇)高一上册《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篇1【设计意图】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设计突破"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设计提要】杜牧向来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据之,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命意;(二)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

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说明]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

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引。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自读提示"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时。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投影:二、比较分析,发现作者命意1。

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杜牧《阿房宫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分析《阿房宫赋》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社会和人生问题。

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

2. 对《阿房宫赋》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阿房宫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对阿房宫产生兴趣,进而引出《阿房宫赋》这篇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阿房宫的建造背景、规模和壮丽景象,以及杜牧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4.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社会和人生问题。

5. 总结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2. 深入讲解针对学生在上节课中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阿房宫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阿房宫赋》中的某些段落,或者以阿房宫为题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篇与《阿房宫赋》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阿房宫赋(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一、教案简介1. 课题:《阿房宫赋》2. 课程类型:语文课3.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分析并欣赏《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阿房宫赋》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学技巧的鉴赏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价值;2. 互动式教学: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技巧;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4.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学技巧;4. 讨论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文学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讲解其艺术特色;6. 写作练习: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文学技巧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参与程度;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仿写任务中的文学技巧运用和创新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扩展1. 比较学习: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庐山谣》、《滕王阁序》等,探讨不同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2.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宫殿建筑的文化背景,如阿房宫的历史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 相关题材阅读:推荐相关题材的阅读材料,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长安志》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用于辅助教学;3.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和学术论文,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题计划授课2课时;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3.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9篇)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9篇)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牧《阿房宫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特点;2、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3、文言词语的活用。

重点难点:文中“议论”所包含的意思,四个“后人”的意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型:课内自读课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题解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

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

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

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二、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阅读课文,反复朗读。

学生自读,教师范读。

四、结合“自读提示”和“注释”,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指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开首十二个字用两组偶句,极省简地待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文中“毕”“一”“兀”“出”都是动词。

接着,由外至内,由物及人,用骈散间杂的句式来写。

第二自然段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的基础上,极写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

2.1.2 理解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2.2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1.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1.3 分析法: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2.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

4.4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1.1 翻译课文: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古汉语知识。

5.2 评价方式5.2.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5.2.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翻译准确度等。

5.2.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4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4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4篇《阿房宫赋》译文:篇一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

(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

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

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

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

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

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

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

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女。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

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

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

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

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

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

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阿房宫赋》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和领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理解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阿房宫赋》中的生僻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 学生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 学生能够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篇;2. 参考书目:有关杜牧及其作品的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有关阿房宫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4.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2023年精选《阿房宫赋》教案4篇

2023年精选《阿房宫赋》教案4篇

2023年精选《阿房宫赋》教案4篇《阿房宫赋》教案篇1(4101字)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__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诵读法研习文本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内容:1.读准__字音2.读注释,了解__写作背景。

3.熟读教材,依据课下注释,梳通文意一:导入新课:1.导入2.历史背景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__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3:解题(教材补充注释10内容):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的内容见《赤壁赋》相关知识“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摛(chi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铺采摛文”是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

体物是摹写事物,汉大赋更多摹山范水,叙写宫苑游猎之作,大量罗列各种珍禽奇兽花木鱼等。

“写志”在__结尾尽讽谏之意。

二:检查预习:兀()骊山()缦()媵嫱()()铛()庾()阿房()()霁()逦迤()()锱铢()横槛()三:诵读提示:读出首句的气势语音力图雄厚,建筑奇丽要读的飞扬。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状况,主见施行仁政。

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消失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颖漂亮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肯定的诗意。

(二)解说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分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分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2.让同学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

杜牧《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文学地位。

(2)能够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3)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牧的文采和辞赋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杜牧对秦始皇的批评和对民众的同情。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重点内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分析杜牧的文采和辞赋风格。

2.2 重点环节(1)朗读训练。

(2)文本解析。

三、教学难点3.1 难点内容(1)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欣赏杜牧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3.2 难点环节(1)历史背景介绍。

(2)修辞手法解析。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1)备课资料: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4.2 学生准备(1)预习《阿房宫赋》。

(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阿房宫赋》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文本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历史资料,共同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文本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的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杜牧在文中运用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5.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阿房宫赋》的情感内涵。

(2)引导学生体会杜牧对秦始皇的批评和对民众的同情。

5.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寓意。

(3)能够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分析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景象的描绘,领略古代建筑之美。

(2)体会作者对秦始皇荒淫无度、滥用民力的批判,认识到历史的教训。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寓意。

3.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三、教学难点1. 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和情感态度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斯及《阿房宫赋》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寓意。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感受历史的沧桑。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总结心得体会。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斯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句子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古文的表达技巧。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阿房宫的壮丽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时代背景。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才和诗意。

解读《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杜甫与《阿房宫赋》的背景介绍。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

诗歌主题的探讨和解读。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杜甫与《阿房宫赋》的背景,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主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句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阿房宫赋》的信息,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其他诗作,引发对《阿房宫赋》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杜甫和《阿房宫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讲解背景和作者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

讲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3.3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讲解诗句的排列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

3.4 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讲解杜甫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回应。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5.1 教学资源杜甫诗集:《阿房宫赋》原文和相关诗作。

参考书籍:有关杜甫和《阿房宫赋》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著作。

5.2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杜甫的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旁宫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四、关于阿房宫(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

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

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

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

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三)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一说)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

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

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

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二说)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

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

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

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

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三说)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四)传说中的覆灭情况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点拨:那么23岁的杜牧为何要写《阿房宫赋》?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

五、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六、初步感知1、学生朗诵,注意正字音2、学生齐读课文(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奢华、宏伟]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房宫,感受它的奢华、宏伟)七、文本研习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划分文章层次。

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2.具体研习第1段。

(一)补充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

北、西:名词作状语。

走:达。

3 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而:然而。

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

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小组讨论)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三)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1 辞楼下殿辞:离开。

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

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提问: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本段文字。

三、具体研习第3段。

(一)补充注释: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

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

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

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三)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课文。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

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

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1、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3、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

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4、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