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闪烁探测器

合集下载

闪烁探测名词解释

闪烁探测名词解释

闪烁探测名词解释闪烁探测是一个在物理学、核科学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闪烁探测的核心在于闪烁体的应用。

闪烁体是一种能够吸收高能粒子(如γ射线、β粒子等)或者光子能量后发出可见光的材料。

这一过程就像是一个能量转换的神奇魔法。

比如说,碘化钠(NaI)晶体就是一种常见的闪烁体。

当一个γ射线射入碘化钠晶体时,γ射线的能量被晶体中的原子吸收,使得原子中的电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而处于高能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它们会迅速回到低能态,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释放出可见光光子。

这就如同一个被挤压变形的弹簧,当压力消失后,弹簧会恢复原状并产生一些“动静”,这里的“动静”就是释放出的光子。

在闪烁探测系统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部件那就是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紧挨着闪烁体,它的作用就是将闪烁体发出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这就好比是一个翻译官,把闪烁体发出的“光语言”转化为我们更容易处理的“电语言”。

常见的光电探测器有光电倍增管(PMT)。

光电倍增管内部有一系列的电极,当闪烁体发出的光子撞击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时,光阴极会发射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并撞击到下一个电极,从而产生更多的电子,经过多次这样的倍增过程,原本非常微弱的电子信号就被放大到可以被测量和分析的程度。

闪烁探测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就是基于闪烁探测原理。

PET设备中的闪烁探测器能够探测到放射性示踪剂在人体内发射出的γ射线,通过对这些γ射线的探测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器官的代谢情况、肿瘤的位置等重要信息。

想象一下,医生就像一个探险家,而闪烁探测器就是他们手中的神奇工具,帮助他们在人体这个神秘的“大陆”上发现疾病的“宝藏”。

在核物理研究中,闪烁探测也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家们利用闪烁探测器来研究原子核的衰变过程、探测新的粒子等。

当一个新的粒子产生时,它可能会与周围的物质相互作用并产生高能射线或者粒子,这些射线或者粒子就可以被闪烁探测器捕捉到。

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电源和放大器,分析器,定标器系统组成,现代闪烁探测器往往配备有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测量结果。

当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被射线电离、激发,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这些光子射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光电效应而释放出电子,电子流经电倍增管多级阴极线路逐级放大后或为电脉冲,输入电子线路部分,而后由定标器记录下来。

光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与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子数量成正比例,即放射性同位素的量越多,在闪烁体上引起闪光次数就越多,从而仪器记录的脉冲次数就越多。

闪烁探测器测量的结果可用计数率,即射线每分钟的计数次数(cpm)表示,现代计数装置通常可以同时给出衰变率,即射线每分钟的衰变次数(dpm)、计数效率(E)、测量误差等数据。

核辐射探测技术

核辐射探测技术

核辐射探测技术课程编码:10272075课程名称:核辐射探测技术英文名称:Nuclear Radiation Measures Technology开课学期:学时/学分:60/(其中实验学时:20 )3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放射医学专业选用教材:凌球主编,《核辐射探测》,原子能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执笔人:杨湘山陈大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为适应培养放射医学、辐射防护学高级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制订本大纲。

核辐射探测技术是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核辐射探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掌握各种辐射探测技术的原理,能够掌握核辐射测量方法,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核辐射测量的基本理知识,2、对核辐射测量的原理和应用有全面认识。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实验测量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基本的核辐射测量方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核辐射及其探测原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核辐射的基本特性和核辐射测量的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核辐射的基本特性第二节探测带电粒子的物理性质第三节 X和 射线的探测原理第四节中子的探测方法考核要求了解:核辐射的基本特性。

理解:核辐射测量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掌握:核辐射测量的原理。

第二章气体探测器(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气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气体探测器的结构及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气体探测器基本原理第二节电离室第三节正比计数管第四节 G-M计数管第五节气体探测器的应用考核要求了解:气体探测器的基本结构。

理解:气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气体探测器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半导体探测器(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半导体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半导体探测器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方法。

第四章 X射线衍射方法.

第四章 X射线衍射方法.
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
4.1 X射线衍射仪 4.2 X射线衍射仪法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4.1
仪器的构成:
X射线衍射仪
(1) X射线发生器 (2) 测角仪 (3) 晶体单色器 (4) 探测器 (5) 电子学系统及计算机控制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测角仪 X射线管 样品台 探测器
冷却装置
控制装置
显示装置
图.日本理学D/max2200PC型X射线衍射仪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4.1.1 X射线衍射仪构成示意图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X射线发生器
X光管结构示意图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4.1.2 测角仪的工作原理
测角仪的工作原理 X射线由射线管焦点S 入射光阑系统DS 晶体试样表面 产生衍射线 接收光阑系统RS 计数器C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计数器沿测角仪圆扫查衍射花样时,聚焦圆 半径随之改变 测角仪圆半径R与聚焦圆半径r的关系
R r 2 sin 当 0, r ; 当 9 0 , 2r R
0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采用平板状试样,使试样始终与聚焦圆 相切 要求: 试样与计数器保持θ-2θ连动,即当 计数器处于2θ位置时,试样表面与入射 线的掠射角为θ。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4.1.3 测角仪的光学布置
2019/2/1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
狭缝光阑的作用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闪烁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辐射探测器,其工作原理基于闪烁效应。

闪烁效应是指当辐射粒子与探测材料相互作用时,引发探测材料中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从而产生可见光的现象。

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组成包括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和信号处理电路。

首先,辐射粒子进入闪烁晶体时,会与晶体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晶体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返回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晶体吸收了辐射粒子的能量。

通过这种能量吸收,晶体中的原子被激发,形成了一个电子-空穴对。

接着,闪烁晶体中的电子-空穴对重新结合并释放出能量。

这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

光子的能量与辐射粒子入射时释放的能量成正比。

晶体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具有较高原子数和高密度的材料,如钠碘晶体、铯碘晶体等。

这些晶体在被激发后能够产生大量光子。

第三步,光子被闪烁晶体中的闪烁材料吸收,并使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的电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它们会以很短的时间内返回基态,并释放出与光子能量相等的光子。

这种光子的释放是有规律的,通常是快速且连续的。

然后,闪烁晶体中的光子进入到光电倍增管中。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具有光电效应的真空管。

当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后,会打击光电阴极上的电子,使其被弹出,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受到倍增电场的作用,逐级倍增,最终形成一个带有大量电子的脉冲信号。

最后,这个电子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采集和计数等处理,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

信号处理电路中通常会使用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和多道分析器等设备。

通过这些设备的处理,闪烁探测器能够将辐射粒子的能量和入射强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总的来说,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辐射粒子与闪烁晶体相互作用,使得晶体中的电子-空穴对产生并释放出光子的能量。

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中被放大形成电子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得到最终结果。

闪烁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能量分辨率好等优点,在核物理实验、医学影像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闪烁体探测器原理

闪烁体探测器原理

闪烁体探测器原理闪烁体探测器是一种常用于粒子物理实验和核物理实验中的探测器,它可以用来探测高能粒子的能量和种类。

闪烁体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闪烁体材料对入射粒子产生的闪烁光进行探测和测量,通过测量闪烁光的强度和时间分布来获取粒子的信息。

闪烁体探测器通常由闪烁体材料、光电倍增管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闪烁体材料是闪烁体探测器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将入射粒子的能量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

常用的闪烁体材料包括塑料闪烁体、无机晶体闪烁体等。

当高能粒子穿过闪烁体材料时,会与闪烁体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子,形成闪烁光。

光电倍增管是用来接收和放大闪烁体产生的光信号的装置,它能够将微弱的光信号转化为可观测的电荷脉冲信号。

当闪烁光进入光电倍增管时,会引起光电效应,使得光电倍增管产生电子,并经过倍增过程放大电子数目,最终输出一个与入射粒子能量成正比的电荷脉冲信号。

信号处理系统是用来接收、处理和分析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荷脉冲信号的装置,它能够将电荷脉冲信号转化为能够被计算机或其他数据采集设备读取和分析的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系统通常包括放大器、快门、多道分析器等部分,通过这些部分对电荷脉冲信号进行放大、选择、测量等处理,最终得到入射粒子的能谱和能量信息。

闪烁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当高能粒子穿过闪烁体材料时,会与闪烁体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子,形成闪烁光。

闪烁光被光电倍增管接收并放大,最终转化为电荷脉冲信号。

信号处理系统对电荷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入射粒子的能谱和能量信息。

总的来说,闪烁体探测器利用闪烁体材料对入射粒子产生的闪烁光进行探测和测量,通过测量闪烁光的强度和时间分布来获取粒子的信息。

它在粒子物理实验和核物理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粒子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第一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不同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问题如果已知质子在某一物质中的射程和能量关系曲线,能否从这一曲线求得d (氘核)与t (氚核)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值?如能够,请说明如何计算?解:P12”利用Bethe 公式,也可以推算不同带点例子在某一种吸收材料的射程。

”根据公式:)()(22v R M M v R b ab b a a Z Z =,可求出。

步骤:1先求其初速度。

2查出速度相同的粒子在同一材料的射程。

3带入公式。

2:阻止时间计算:请估算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阻止时间。

已知4MeV α粒子的射程为17.8μm 。

解:解:由题意得 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射程为17.8um 由T ≌1.2×107-REMa,Ma=4得 T ≌1.2×107-×17.8×106-×44()s =2.136×1012-()s3:能量损失率计算课本3题,第一小问错误,应该改为“电离损失率之比”。

更具公式1.12-重带点粒子电离能量损失率精确表达式。

及公式1.12-电子由于电离和激发引起的电离能量损失率公式。

代参数入求解。

第二小问:快电子的电离能量损失率与辐射能量损失率计算:()20822.34700700()rad iondE E Z dx dEdx*⨯≅=≈4光电子能量:光电子能量:(带入B K ) 康普顿反冲电子能量:200.511m c Mev =ie hv E ε-=220200(1cos ) 2.04(1cos 20) 4.16160.060.3947(1cos )0.511 2.04(1cos 20)0.511 2.040.06Er Ee Mev m c Er θθ--⨯====+-+-+⨯5:Y 射线束的吸收解:由题意可得线性吸收系数10.6cm μ-=,311.2/pb g cm ρ=12220.6 5.3610/11.2/m pb cm cm g g cmμμρ--∴===⨯质量吸收系数 由r N μσ=*可得吸收截面:12322230.61.84103.2810/r cm cm N cm μσ--===⨯⨯ 其中N 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2233.2810/N cm =⨯ 0()t I t I e μ-=要求射到容器外时强度减弱99.9% 0()0.1%0.001t I t e I μ-∴=∴=即t=5In10 =11.513cm6:已知)1()(tι--=e A t f t 是自变量。

闪烁探测器的组成

闪烁探测器的组成

闪烁探测器的组成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闪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闪烁体:闪烁体是闪烁探测器的核心部分,当闪烁体受到射线照射时,闪烁体会吸收射线能量并发出荧光。

荧光光子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通过光电效应打出光电子。

2. 光导和反射体:光导和反射体的作用是将荧光均匀地引导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以提高探测效率。

光导一般由高折射率的玻璃制成,而反射体则用来将散射的荧光反射到光阴极上。

3. 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是闪烁探测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光电子倍增并输出到后续电路中,以便进行信号处理和测量。

4.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放大,以便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测量。

5. 磁屏蔽和暗盒:磁屏蔽和暗盒的作用是减少外部磁场和光照对探测器的影响,从而提高探测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导和反射体、光电
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磁屏蔽及暗盒等组成。

这些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了对电离辐射的高效、高精度和高灵敏度探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41闪烁探测器

41闪烁探测器
有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由于 电子跃迁时,一部分能量以热运动形式带走,因此发射光子能量总是小于吸收光子能量,造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间的位移,从而减少了光的自吸收。 为了进一步改善光的传输,在有机闪烁体中加第二溶质-波长位移剂。其作用是吸收荧光后再发射波长较长的光,等于将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 也可更好地与光探测器的灵敏波长匹配。
Bicron公司生产的塑料闪体
Eljen Technology EJ200 高能科迪
有机闪烁体的优缺点及应用
发光效率低,输出脉冲幅度小,能量分辨率差。主要用于强度、计数和时间测量。在高能物理实验中,体积大、费用低、响应快成为主要考虑因素,选有机塑料闪烁体作触发计数器和取样式全吸收探测器。 发光时间短,10-8~10-9 s。配合快时间光电倍增管用于时间测量和快符合实验。 密度小,有效原子序数低,对射线探测效率低。但因价格便宜,时间性能好,在射线探测中也常使用。 含有大量的H原子,可以记录快中子。 塑料闪烁体可以测量、X、和快中子以及高能粒子,特别是经常用于快时间、高强度、快符合、反符合和高能物理实验中。
二、工作原理(3)
输出:形成的电压脉冲经射极跟随器或前置放大器输出,被一套电子学仪器放大、分析和记录。 输出脉冲与入射粒子能量成正比。 选择光产额大的晶体,提高光阴极光电转换效率,电子传输系数q和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M,都可以使输出脉冲幅度增大。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探测器件和相应的电子 学组成。其性能涉及: 闪烁体的性能:发光波长、发光时间和光传输性能 闪烁体的材料、比重和价格 闪烁体与光探测之间的光耦合、光收集 光探测器件的性能和价格 信号放大和接收
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固体能带论
晶格上的电子具有分离的能量带,价带和导带,之间为禁带。 纯晶体中,电子的激发可使处在价带的电子激发到导带,而具有短寿命的导带能级的电子将发射一个光子退激到价带。发光快,能量高(紫外区),但发光弱。

闪烁体探测器教学PPT

闪烁体探测器教学PPT

1、发光光谱
• 特点:发射光谱为连续谱。各种闪烁体都存在一 个最强波长;要注意发射光谱与光电倍增管光阴 极的光谱响应是否匹配。
2、发光效率
• 闪烁体将所吸收的射线能量转化为光的比例。

发光效率:
Cnp

E ph E
100 %
• Eph闪烁体发射光子的总能量; • E入射粒子损耗在闪烁体中的能量。
NaI(Tl)的闪烁光能占入射能量~13% ,吸收1MeV
能量产生总光能:
Eph 1106 0.13 1.3105ev
闪烁光子平均能量~3eV ,产生光子数:
N ph
1.3105
3
4.3104
三、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1、发光光谱 2、发光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光能产额及相对值) 3、发光时间 4、闪烁体其他特性
(1) 核辐射射入闪烁体使闪烁体原子电离或激发,受 激原子退激而发出波长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
(2) 荧光光子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PMT)的光阴极, 通过光电效应打出光电子。
(3) 电子运动并倍增,并在阳极输出回路输出信号。
闪烁探测器可用来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5.2 闪烁体
理想的闪烁体: 探测效率高,转换效率高,线性范围大, 自吸收小,发光时间短,加工性能好。
当光子由光密物质(n1)射向光疏物质(n2)时,发
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sin 1
n2 n1
加入折射率大的透明媒质,增大临界角,透射光
增加。
用折射系数 n 1.4 ~1.8 的硅脂(或硅油)。• 光导:ຫໍສະໝຸດ • 具有一定形状的光学透明固体
材料,连接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 闪烁体窗面积、形状与PMT窗

核辐射探测第三章 闪烁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第三章 闪烁探测器

3、PMT 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 光屏蔽,严禁加高压时曝光。
2) 高压极性:正高压和负高压供电方式。
正高压供电方式,缺点是脉冲输出要用耐高压 的电容耦合,耐高压电容体积大,因而分布电 容大。高压纹波也容易进入测量电路。
负高压供电方式,阳极是地电位,耦合方式简 单,尤其在电流工作方式。但其阴极处于很高 地负电位,需要注意阴极对处于地电位的光屏 蔽外壳之间的绝缘。
纯晶体 Bi4Ge3O12 BGO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 有机液体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2、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1) 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激活剂
重点分析掺杂的无机晶体,以NaI(Tl), CsI(Tl),CsI(Na)属于离子晶体等为最典 型,又称卤素碱金属晶体。
t
te
IV.闪烁探测器的电压脉冲信号
由等效电路
可得:
ItVR(0t)C0
dV(t) dt
Vt
et/R0C0
t
Itet/R0C0dt
C0 0
代入:I(t)nphTMeet/
令: QnphTMe
V (t)Q R 0C 0 e e t/R 0C 0 t/
C 0 (R 0C 0)
1、当 R0C0 时 V(t)QE
在很多情况下,与相比, pt 是一个非常窄的
时间函数,这时可以忽略电子飞行时间的涨落,
用函数来近似 pt
即:可设 p t M e t te
则:I(t)n ph Tte t tM e (tte)d t 0
求 解
0
It nphTMee(tte)/
I t
nphT Me
e(tte )/

闪烁体探测器概述

闪烁体探测器概述
苯乙烯(单体)+ PPO + POPOP,聚合成塑料。 17
四.常用闪烁体
1、NaI(Tl)晶体
优点:
密度大, =3.67g/cm3 ,探测效率高;
Z高,碘(Z=53)占重量85% ,光电截面大;
相对发光效率高,为蒽的两倍多;
发射光谱最强波长415nm,与PMT光谱响应配合; 晶体透明性能好;
能量分辨率较高,~7.5%@662keV-。
闪烁探测器
核辐射与某些透明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
而发射荧光;闪烁探测器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工作的
时间特性好,探测效率高。 闪烁体 光电倍增管 闪烁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闪烁探测器的性能
单晶能谱仪—NaI(Tl)晶体谱仪
1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电离、激 发而产生的荧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由 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nf
f
e
t f
t s + ns e
s
有机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曲线
14
几种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时间
闪 烁 体 BaF2 CsI(Tl)
f (ns)
0.6
s(s)
0.62
10
6.2 33
1.0
0.37 0.37

蒽 液体闪烁体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0.20
0.23
15
塑料闪烁体
NaI(Tl)
使用闪烁体时还应考虑:
于10-9s)决定。
闪烁体受激后,电子退激过程及闪烁体发光过程一般服从指 数衰减规律 对于大多数无机晶体,t时刻单位时间发射光子数: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第⼀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1.不同射线在同⼀物质中的射程问题如果已知质⼦在某⼀物质中的射程和能量关系曲线,能否从这⼀曲线求得d (氘核)与t (氚核)在同⼀物质中的射程值?如能够,请说明如何计算?解:P12”利⽤Bethe 公式,也可以推算不同带点例⼦在某⼀种吸收材料的射程。

”根据公式:)()(22v R M M v R b ab b a a Z Z =,可求出。

步骤:1先求其初速度。

2查出速度相同的粒⼦在同⼀材料的射程。

3带⼊公式。

2:阻⽌时间计算:请估算4MeV α粒⼦在硅中的阻⽌时间。

已知4MeV α粒⼦的射程为17.8µm 。

解:解:由题意得 4MeV α粒⼦在硅中的射程为17.8um 由T ≌1.2×107-REMa,Ma=4得 T ≌1.2×107-×17.8×106-×44()s =2.136×1012-()s3:能量损失率计算课本3题,第⼀⼩问错误,应该改为“电离损失率之⽐”。

更具公式1.12-重带点粒⼦电离能量损失率精确表达式。

及公式1.12-电⼦由于电离和激发引起的电离能量损失率公式。

代参数⼊求解。

第⼆⼩问:快电⼦的电离能量损失率与辐射能量损失率计算:()20822.34700700()rad iondE E Z dx dEdx*??=≈4光电⼦能量:光电⼦能量:(带⼊B K )康普顿反冲电⼦能量:200.511m c Mev =ie hv E ε-=220200(1cos ) 2.04(1cos 20) 4.16160.060.3947(1cos )0.511 2.04(1cos 20)0.511 2.040.06Er Ee Mev m c Er θθ--?====+-+-+?5:Y 射线束的吸收解:由题意可得线性吸收系数10.6cm µ-=,311.2/pb g cm ρ=12220.6 5.3610/11.2/m pb cm cm g g cmµµρ--∴===?质量吸收系数由r N µσ=*可得吸收截⾯:12322230.61.84103.2810/r cm cm N cm µσ--===?? 其中N 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数2233.2810/N cm =? 0()t I t I e µ-=要求射到容器外时强度减弱99.9% 0 ()0.1%0.001t I t e I µ-∴=∴=即t=5In10 =11.513cm6:已知)1()(tι--=e A t f t 是⾃变量。

闪烁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闪烁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闪烁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闪烁探测器是指一种能够探测高能带电粒子的探测器,主要应用于核物理、高能物理、天文物理等领域。

闪烁探测器的优点是具有高能量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可以追踪高能带电粒子的能量沉积和时间分布。

本文将介绍闪烁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

一、闪烁体闪烁探测器的核心是闪烁体,它是一种能够吸收高能带电粒子并发出光信号的材料。

因此,闪烁体的要求是具有高能量吸收率和高发光效率。

常用的闪烁体有无机晶体和有机塑料。

无机晶体包括NaI(Tl)、CsI(Tl)、Bi4Ge3O12等,其中NaI(Tl)是最常用的无机闪烁体。

有机塑料包括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异丁烯(PIB)等,其中聚苯乙烯是最常用的有机闪烁体。

无机晶体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率和较长的寿命,而有机塑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低成本。

二、闪烁机制当高能带电粒子进入闪烁体时,与闪烁体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原子中的电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

电子在激发态不稳定,会通过跃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光子。

这些光子会在闪烁体内不断地反射和被发射,最终被闪烁探测器的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探测到并转换为电信号。

三、闪烁探测器的组成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读出电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当闪烁体中的带电粒子产生光信号时,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放大。

读出电路会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送回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通过分析闪烁光信号的时间、能量等特征来确定带电粒子的能量和位置。

四、应用场景闪烁探测器广泛应用于核物理、高能物理、天文物理等领域。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核物理实验。

闪烁探测器可以被用来探测放射性粒子的能量和位置,从而帮助研究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测量宇宙射线中带电粒子的能量,帮助研究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

此外,闪烁探测器还可以应用于辐射检测和医学成像。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

辐射探测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含中子探测一章〕1.什么是射线?由各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或光子束流。

2.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分类有哪些?重带电粒子、快电子、电磁辐射〔γ射线与*射线〕、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电离损失、辐射损失、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射程与射程歧离、阻止时间、反散射、正电子湮没、γ光子与物质的三种作用电离损失:对重带电粒子,辐射能量损失率相比小的多,因此重带电粒子的能量损失率就约等于其电离能量损失率。

辐射损失:快电子除电离损失外,辐射损失不可忽略;辐射损失率与带电粒子静止质量m 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仅对电子才重点考虑辐射能量损失率:单位路径上,由于轫致辐射而损失的能量。

能量损失率:指单位路径上引起的能量损失,又称为比能损失或阻止本领。

按能量损失作用的不同,能量损失率可分为"电离能量损失率〞和"辐射能量损失率〞能量歧离(Energy Straggling):单能粒子穿过一定厚度的物质后,将不再是单能的〔对一组粒子而言〕,而发生了能量的离散。

电子的射程比路程小得多。

射程:带电粒子在物质中不断的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它沿初始运动方向所行径的最大距离称作射程,R。

实际轨迹叫做路程P。

射程歧离(Range Straggling):由于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因而与能量歧离一样,单能粒子的射程也是涨落的,这叫做能量歧离。

能量的损失过程是随机的。

阻止时间:将带电粒子阻止在吸收体所需要的时间可由射程与平均速度来估算。

与射程成正比,与平均速度成反比。

反散射:由于电子质量小,散射的角度可以很大,屡次散射,最后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电子沿其入射方向发生大角度偏转,称为反散射。

正电子湮没放出光子的过程称为湮没辐射γ光子与物质的三种作用:光电效应〔吸收〕、康普顿效应〔散射〕、电子对效应〔产生〕电离损失、辐射损失:P138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子探测的特点、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中子本身不带电,主要是与原子核发生作用,与γ射线一样,在物质中也不能直接引起电离,主要靠和原子核反响中产生的次级电离粒子而使物质电离。

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
2006年9月 中国科大 汪晓莲 3
二、工作原理



光的传输:光子通过闪烁体和光导,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有 一部分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吸收或被散射而无法到达光阴极。 设光子的传输系数为l,则到达光阴极的光子数R’=lR。希望l尽可能 大,就要求闪烁体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不重合,使闪烁体发射的 光子尽量少自吸收,并在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价光导。 光电转换:光阴极吸收光子发射光电子。设光电转换效率为,从光 阴极到第一倍增极的电子传输系数为q,则光阴极发射到第一倍增极 的光电子数 N qR ' 倍增: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最后在阳极被收集。设光电倍 增管的倍增系数为M,则在阳极得到Mn个电子,相应的电荷为 Q=Mne,输出电容为C,则电压脉冲 Q K Pl qeMEi n e M Ei V 1 C h C C K Pl q N n 1 入射粒子单位能量产生的光电子数 h E
探测效率:粒子在闪烁体内产生脉冲信号与入射粒子数之比 N0 温度效应:闪烁体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辐照效应:闪烁体性能随辐照剂量的累积发生的变化。
2006年9月 中国科大 汪晓莲 12
N
二、无机闪烁体

大都是固体晶体,是绝缘体。 有快发光特点或发光成分中有快发光过程的晶体。 如:BaF2,CaF,NaI,CsI等。 大比重的晶体,如:BGO,LSO(Ge), LuAP(Ge),PWO等,密度大,对粒子阻止本领 大,适于高能探测器小型化。 应用最广泛的是碱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常用的 有:NaI(Tl),CsI(Tl),ZnS(Ag)等。
2)能量转换效率P:定义一次闪烁过程中产生的光子总能 量和带电粒子损失能量之比。
P R h S h E 通常用%表示

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介绍

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介绍

闪烁体探测器的基本介绍秦1林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55680)摘要:闪烁体探测器是利用电离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闪光来进行探测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离辐射探测器之一。

关键词:闪烁体;辐射;电离激发早在1903年,威廉·克鲁克斯就发明了由硫化锌荧光材料制成的闪烁镜并用其观察镭衰变放出的辐射;卢瑟福在其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实验中也曾使用硫化锌荧光屏观测α粒子。

不过,由于传统荧光材料在使用上很不方便,闪烁探测器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1947年Coltman和Marshall成功利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辐射在闪烁体内产生的微弱荧光光子,这标志着现代闪烁体探测器的发端。

1.基本构成与原理闪烁体主要由闪烁体、光的收集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组成的辐射探测器。

图1 闪烁体探测器基本构造入射辐射在闪烁体内损耗并沉积能量,引起闪烁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的电离激发,之后受激粒子退激放出波长接近于可见光的闪烁光子。

闪烁光子通过光导射入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并打出光电子,光电子受打拿级之间强电场的作用加速运动并轰击下一打拿级,打出更多光电子,由此实现光电子的倍增,直到最终到达阳极并在输出回路中产生信号。

2.闪烁体的分类很多物质都可以在粒子入射后而受激发光,因此闪烁体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闪烁体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用于γ射线探测的CsI(Tl)晶体无机闪烁体:包括碱金属卤化物晶体(如NaI(Tl)、CsI(Tl)等,其中Tl是激活剂)、其他无机晶体(如CdWO4、BGO等)、玻璃体。

(2)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如蒽、芪等)、有机液体、塑料闪烁体。

(3)气体闪烁体:如氩、氙等。

3 闪烁体的性质3.1发光效率高能够将入射带电粒子的动能尽可能多地转换为闪烁光子数。

3.2线性好入射带电粒子损耗的能量在很大范围内与产生闪烁光子数保持线性关系。

3.3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不重叠闪烁体介质对自身发射光是透明的,不存在自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最后几级的分压电阻上并联电容,以旁 路掉脉动电流在分压电阻上的脉动电压, 达到稳定滤波的效果。
9.3 闪烁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Ⅰ.闪烁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物理过 程及输出回路 Ⅱ.输出脉冲信号的电荷量 Ⅲ.闪烁探测器的电流脉冲信号
Ⅳ.闪烁探测器的电压脉冲信号
Ⅴ.闪烁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涨落
I.闪烁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物理过程及输出回路

dI t dt
闪烁探测器输出电流脉冲 I t n ph T pt 一般表达式的微分形式
上式和卷积形式一样给出了输出电流脉冲与发光衰减 时间 及单光电子电流响应 pt 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与 相比, pt 是一个非常窄的 时间函数,这时可以忽略电子飞行时间的涨落, 用函数来近似 pt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 的闪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
荧光 光子 反射层 窗 光电倍增管 (打拿极) 分压器 前置放大器
多道或单道
高压 闪烁体
光电子 管座 暗盒 阳极 光阴极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过程:
1. 发光过程(闪烁体退激发射荧光)
2.光电转换过程(光电效应)
3.电子倍增过程(打拿极倍增)
成因: (1)光阴极的热电子发射。 (2)残余气体的电离----离子反馈;
残余气体的激发----光子反馈。
(3)工艺----尖端放电及漏电
4) PMT 的时间特性
飞行时间(渡越时间) t e
一个光电子从光阴极到达阳极的 平均时间。
渡越时间离散 t e :te的分布函数的半宽度
到达阳极的每个电子都经历了不 同的倍增过程和飞行距离,反映 了飞行时间的涨落,是决定闪烁 计数器分辨时间的限制因素。
即:可设 则: I (t )
pt M e t te
e
0 t t t
n ph T


M e (t te )dt
求 解
I t
I t
0
n ph T M e e
( t te ) /
t te
取=250ns,R0=100K,
分别取C0为:1pF, 2.5pF,5pF,10pF
R0C0 R0C0 2
R0C0 4
结论: 电压脉冲幅度随 C0 增大而减小。 R 不变,
0
电压脉冲宽度随 C0 增大而增大。
9.4 单晶闪烁谱仪
1、γ闪烁谱仪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闪烁体、PMT以及配套的电子学仪器组成。
X或γ射线不带电,它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是 通过三种次级效应实现的,它产生的次级电 子的能谱是相当复杂的,因而由次级电子产 生的输出脉冲幅度谱也是相当复杂的。 以NaI(Tl)闪烁晶体的单晶γ闪烁谱仪为例。
以NaI(Tl)为例
对1MeV的β粒子,发射光子平均能量 h 3eV
Y ph
0.13 4 光子数 4.3 10 MeV 3eV
3) 发光衰减时间 受激过程大约 10 9 10 11 Sec 退激过程及闪烁体发光过程按指数规律 对于大多数无机晶体,t时刻单位时间发 射光子数:
非聚焦型
电子倍增系数较 大,多用于能谱 测量系统。 百叶窗结构 盒栅型结构
2、PMT主要性能 1) 光阴极的光谱响应
光阴极受到光照后,发射光电子的概率是 入射光波长的函数,称作“光谱响应”。
2) 光照灵敏度
阴极灵敏度
光阴极的光电子流
Sk
ik
F
A / Lm
光通量
阳极电流 阳极灵敏度
SA
nt n0 e
需时间。
t

τ为发光衰减时间,即发光强度降为1/e所
3、常用闪烁体
锗酸铋(BGO):目前探测效率最高的一
种闪烁体,透明性极好,发光衰减时间0.3微 秒,易加工,不潮解。发光效率差,对低能γ 能量分辨率差;主要用于探测低能X射线和高 能γ射线。
4、光的收集
1) 反射层 在非光子出射面打毛,致使光子 漫反射,并再衬以或涂敷氧化镁 或氧化钛白色粉末。
9.2 光电倍增管
1、PMT的结构——光电倍增管为电真空器件。
1) PMT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半透明光阴极 入射光
光电子轨迹 真空壳
聚焦电极
打拿极
阳极
2) PMT的类型
(1) 外观的不同
(2) 根据光阴极形式
(3) 根据电子倍增系统
聚焦型 具有较快的响应 时间,用于时间 测量或需要响应 时间快的场合。 直线结构 环状结构
4.3 闪烁探测器
知识点:
闪烁探测器的组成 闪烁体 光电转换器件 闪烁探测器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闪烁探测器的组成 2. 了解闪烁体的物理特性,了解几种主要的闪烁体 3. 掌握闪烁体的选择原则 4. 了解光电倍增管等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及主 要指标 5. 掌握Na(Tl)单晶γ谱仪的应用
2、当 R0C0 时
t Q R0C0 t R0C 0 V t e e C0


对 t
0 0
t Q R0C0 R0C 0 V t 1 e C0
对 t 5 R C ,但仍满足 t V t Q R0C0 h h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 有机液体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2、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1) 发射光谱
特点:发射光谱为连续谱。各种闪烁体都存在 一个最强波长;要注意发射光谱与光电倍增管 光阴极的光谱响应是否匹配。
2) 发光效率与光能产额
发光效率:指闪烁体将所吸收的射线能量
5) PMT 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恒定辐射源照射下,光电倍增管 的阳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包含两部分:
① 短期稳定性,指建立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 时间。一般在开机后预热半小时才开始正 式工作。
② 长期稳定性:在工作达到稳定后,略有下 降的慢变化,与管子的材料、工艺有关, 同时与周围的环境温度有关。长期工作条 件下,须采用“稳峰”措施。
2) 光学耦合 为防止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 介质发生的全反射,用折射 系数 n 1.4 ~ 1.8 的硅脂(或 硅油)。 3) 光导
常用于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的尺寸 不符或其它特殊需要。
4、闪烁体的选择
①闪烁体的种类和尺寸应适应于射线的种类、 强度及能量; ②闪烁体的发射光谱应尽可能的和光电倍增管 的光谱响应配合; ③闪烁体具有较大的阻止本领; ④发光效率高、透明度好; ⑤在时间分辨计数或短寿命放射性活度测量中, 应选用发光衰减时间短及能量转换效率高的 闪烁体; ⑥作为能谱测量时,要考虑发光效率对能量响 应的线性范围。
4、阳极收集到的总电荷量为:
Q nA e E Yph T M e
可以看出,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电 荷量Q是与入射粒子在闪烁体内损耗的能 量E成正比的.
即:
QE
III. 闪烁探测器的电流脉冲信号 1、单位时间内第一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数
单位时间内闪烁体发出的光子数为:
nt
为:
n ph

e
t

单位时间内第一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数
ne t
n ph

T e
t

2、单个光电子引起的电流脉冲信号
t e1
te 2
te 3
t eM
p( t )
面积 M e
t e
3、一次闪烁所引起的阳极电流脉冲
一次闪烁输出电流脉冲为
ne t 与 pt
转化为光的比例。
C np E ph E 100%
Eph闪烁体发射光子的总能量;
E入射粒子损耗在闪烁体中的能量。
以NaI(Tl)为例:
对β粒子
Cnp 13%;对α粒子 Cnp 2.6%
光能产额:Y ph
n ph
E nph为产生的闪烁光子总数。
光子数 Me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光效率与光能产额的关系: n ph E ph 1 C np Y ph E hv E hv
4.脉冲信号成形过程(电子流—>电脉冲)
闪烁探测器可用来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9.1 闪烁体
1、闪烁体的分类 1) 无机闪烁体:
• 无机晶体(掺杂) NaITl , CsI Tl , ZnS Ag • 玻璃体 LiO2 2SiO2 Ce (锂玻璃) 纯晶体 Bi4Ge3O12 BGO
F ph 光子被收集到光阴极上的概率:
K 光阴极的转换效率: 光电子被第一打拿极收集的概率:gc
T Fph K gc
光电倍增管总的倍增系数:
M
2、第一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数为:
ne n ph T
3、阳极收集到的电子数为:
nA ne M nph T M E Yph T M
1. 闪烁探测器输出信号的过程
2. 闪烁探测器信号的输出回路
Ik
Ia
3. 输 出 回 路 的等效电路
Ia
输出回路的等效电路
R 0 R L // R 入
C0 C C入 分布电容
'
II. 输出脉冲信号的电荷量
1、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的总电荷量取决于: 闪烁体发出的闪烁光子数:
nph Yph E
iA
F
A Lm
阳极接受到的电子数 PMT增益 M 第一打拿极收集到的电 子数
SA iA n 6 8 M g 10 10 gc SK gc iK
打拿极间电子传输效率
3) PMT 暗电流与噪声
当工作状态下的光电倍增管完全与光辐射隔 绝时,其阳极仍能输出电流(暗电流)及脉冲信 号(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