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基本考点归纳梳理总结(附考点答案)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3009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a.png)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几何、代数、函数、概率与统计和解题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共计132个知识点。
一、几何部分:1.直线、射线、线段、角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同位角、对顶角、相邻角、互补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3.平行线的概念及判定方法;4.垂直线的概念及判定方法;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垂线的性质;7.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特性;8.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垂心、外心、内心的性质;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10.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及性质;11.三角形的重心、外接圆、内切圆的性质;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13.倍数关系、比例关系的概念及解题方法;14.圆的概念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15.扇形、弓形、弦的概念及其性质;16.圆上的切线的概念及切线与半径的关系;二、代数部分:17.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18.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及其运算性质;19.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20.无理数的概念及四舍五入与有理数的关系;21.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22.分布恒等式的概念及应用;23.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方法;24.同底数幂的积与商、幂的幂、幂的乘方;25.0次幂、负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6.小数与分数的乘除运算;27.分式的定义及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28.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一次方程的“相等原理”;29.一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及含参量的一次方程;30.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31.开平方的概念及开平方的运算法则;32.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应用;3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34.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35.进一法与折半法的应用;三、函数部分:36.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函数值、变量区间的含义;37.函数的输入输出、定义域、值域和图象的关系;38.一次函数与函数图象的特点;39.一次函数的斜率与截距的概念及其性质;40.直线与y轴平行的判定及斜率的计算方法;41.一次函数方程的应用;42.二次函数与函数图象的特点;43.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的求解;44.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焦点和准顶点的位置关系;45.函数的相等、不等、图象平移、伸缩的概念及表示方法;46.函数的和、差、积、商运算及复合函数;47.用函数的性质解答实际问题;48.绝对值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49.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50.线性函数、常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51.分段函数的概念及解答实际问题;四、概率与统计部分:52.实验、样本空间、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53.事件的发生与否的表示方法;54.事件的包含、互斥及事件间的关系;55.概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6.等可能概型的计算方法;57.样本空间中的点与事件的对应关系;58.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的概率计算;59.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概率的概念;60.百分位数、分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61.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统计图形的画法;62.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63.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64.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及用统计方法解答实际问题;五、解题方法:65.算术运算法则及四则运算的性质;66.四则运算的顺序及提取公因式;67.带分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68.指数法则的应用;69.理解与运用算式的概念及递推算式的应用;70.用变量表示数的关系及数的线性关系;71.应用百分数求解实际问题;72.比例关系的运算及其应用;73.消元与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74.联立一元一次方程组解题;75.两步走结合法解一元一次方程;76.使用平方根解二次方程的应用;77.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应用;78.函数的性质与应用;79.根据函数图象表示解的方法;80.初步理解函数模型及其应用;81.理解数据的统计特征及其应用;82.根据统计图表做出合理判断;83.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概率;84.基本概率模型的理解与应用;85.从概率模型的角度解答实际问题;86.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题;87.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88.根据问题解答合理化对策。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e393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0.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中考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平面几何1. 直线和角度- 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的性质等。
- 角和角的关系:垂直角、邻补角、互补角等。
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分类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角度分类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
-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3. 圆- 圆和弧的性质:圆心角和弧度的关系,弧长和圆周角的关系等。
- 切线和弦的性质:内切圆、外切圆的性质等。
二、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 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变量、系数和常数的概念,等式的性质,方程解的求解等。
- 一次方程的应用实例:问题解决中的方程建立与求解等。
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实例:问题解决中的方程组建立与求解等。
3. 百分数、利率和利息-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换: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和运算。
- 利率和利息:利率的计算,利息的计算等。
4. 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事件和样本空间:基本事件和复合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等。
- 概率计算:概率的四则运算,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等。
2. 统计-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
- 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数与量1. 分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子和分母的定义和性质。
-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等。
2. 平方根和立方根-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开方的运算法则,大小比较等。
五、函数与方程1. 函数- 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图像的基本知识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ab83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6.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掌握中考数学的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中考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数的认识与数制转换-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百分数、百分数的基本关系和计算-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和应用2.代数基础-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代数式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几何知识-二维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角等-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各种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定理,如切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三视图的绘制和三视图间的关系4.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如定义域、值域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统计与概率-样本、频数、频率的概念和统计图的制作与分析-可能性、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正态分布、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运算与推理-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公差、通项等-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推理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上是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中考数学不仅考察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涉及到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应注重练习题的多样性和难度的提升,培养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要注意复习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以提高备考效果。
最后,考生还要注意备考的心态和态度,保持冷静、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福建中考数学知识考点梳理
![福建中考数学知识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174f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d.png)
福建中考数学知识考点梳理福建中考数学知识考点梳理1.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方法指引①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②多个因数相乘,看0因数和积的符号当先,这样做使运算既准确又简单.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使运算过程得到简化。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1)转化法:一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化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约分计算.(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3)分拆法:先将带分数分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进行计算.(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3.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2.规律方法总结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②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重点知识:初中数学第八课:科学计数法,新初一的来~4.代数式求值(1)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数学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详解与习题解析
![数学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详解与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0684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6.png)
数学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详解与习题解析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也是初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初三数学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深入理解。
本文将详解这些数学重点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习题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整数运算整数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在进行整数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加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当两个整数同号时,将它们的绝对值加起来,符号与原先的符号保持一致;当两个整数异号时,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整数的符号。
2. 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即两个整数相乘,结果的符号与两个整数相同。
3. 除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在两个整数相除时,结果的符号与两个整数相同。
例如,计算表达式(-4) + 7 - (-2) + 5,首先将括号内的数值去掉,得到-4 + 7 - (-2) + 5。
根据加减法的规则,可以化简为 -4 + 7 + 2 + 5 = 10。
习题解析:1. 计算 -8 + (-3) + 5 - (-2)解:根据加减法的规则,可以将表达式化简为 -8 - 3 + 5 + 2 = -4。
2. 计算 -9 × 7 × (-2)解:根据乘法的规则,可以将表达式化简为 -9 × 7 × (-2) = -126。
3. 计算 -32 ÷ (-4)解:根据除法的规则,可以将表达式化简为 -32 ÷ (-4) = 8。
二、比例与相似比例与相似是初三数学中的重点知识点,涉及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比较和相似关系。
1. 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单位的数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比较。
常用的表示方法为 a:b 或 a/b,其中 a 和 b 分别表示比例中的两个数。
2. 相似:相似是指两个或多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
在相似的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7f57a04376baf1ffc4fad73.png)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了解整式、分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1.实数及其分类实数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实数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要点诠释: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要点诠释: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数学中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3.相反数实数a和-a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一般地,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离原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运算特征是它们的和等于零,即如果a和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和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0.要点诠释:从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知道,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5.实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6.有理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略).(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 =a+(b+c); 乘法交换律 ab =ba ;乘法结合律 (ab)c =a(bc); 分 配 律 a(b+c)=ab+ac .(3)运算顺序: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首先进行第三级运算,然后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也就是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7.平方根如果x 2=a ,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要点诠释: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要点诠释: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以知道,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9.近似数及有效数字近似地表示某一个量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准确值的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n 是整数,a 是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10的数),称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考点二、二次根式、分式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1.二次根式的概念≥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二次根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要点诠释: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式的值不变,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常用的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1(2)a a +-互为有理化因式;一般地a a +-(3. 3.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1)0(0)a a ≥≥; (2)()2(0)a a a =≥;(3)2(0)||(0)a a a a a a ≥⎧==⎨-<⎩;(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ab a b a b =⋅≥≥,;(5)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a aa b b b=≥>,. 4.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开方数相乘除,根指数不变.要点诠释: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明确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原来学过的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2)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包含数字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3)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里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4)分式: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分式的分母取值如果为零,分式没有意义. 6.整式的运算(1)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整式的乘法:①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m n m n a a a +=;()m n mn a a =;()m mm ab a b =;m n m n a a a -÷=(a ≠0,m >n).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②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用它们的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积里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 222()2a b a ab b ±=±+.④零和负整数指数:在mnm na a a-÷=(a ≠0,m ,n 都是正整数)中,当m =n 时,规定01a =;当m <n 时,如m-n =-p(p 是正整数),规定1pp a a-=. 7.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在因式分解时,应注意:①在指定数(有理数、实数)的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②因式分解以后,如果有相同的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并且要把各个因式化简. (2)因式分解的方法①提公因式法:ma+mb+mc =m(a+b+c).②运用公式法:22()()a b a b a b -=+-;2222()a ab b a b ±+=±;③十字相乘法:2()x a b x ab +++()()x a x b =++.(3)因式分解的步骤①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 ②考虑所给多项式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要点诠释:因式分解时应注意:①在指定数(有理数、实数)的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若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②因式分解后,如果有相同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并且要把各个因式化简,同时每个因式的首项不含负号;③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 8.分式(1)分式的概念 形如AB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 和B 均为整式,B 中含有字母,注意B 的值不能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A A MB B M ⨯=⨯,A A MB B M÷=÷.(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a b a b c c c ±±=,a c ad bcb d bd ±±=. ②乘法:ac acb d bd=. ③除法:a c a d adb d bc bc÷==. ④乘方:nn n a a b b⎛⎫= ⎪⎝⎭(n 为正整数).要点诠释:解分式方程的注意事项:(1)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时不要与通分运算混淆;(2)解完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验根的方法是将所得的根带入到最简公分母中,看它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不为0,就是原方程的解.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1)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设——合理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出方程; (5)验——检验增根; (6)答——答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1.实数2-,0.3,172,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思路点拨】常见的无理数有以下几种形式:(1)字母型:如π是无理数,24ππ、等都是无理数,而不是分数; (2)构造型:如2.10100100010000…(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3256、、,…都是一些开方开不尽的数;(4)三角函数型:sin35°、tan27°、cos29°等.【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概念.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2,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故共有2个无理数.【总结升华】无理数通常有以下几类: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含π的数;③看似循环但实际不循环的小数;④三角函数型:sin35°、tan27°、cos29°等.抓住这几类无理数特征,则可以轻松解决有关无理数的相关试题. 举一反三:【课程名称:数与式综合复习 402392 :例1—2】【变式】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 .32--B .-31-C .32+-D .31+【答案】A.2.计算:(1)23220.2549403⎡⎤⎛⎫-⨯-÷-⨯-⎢⎥ ⎪⎝⎭⎢⎥⎣⎦; (2)85(2)25-⨯ .【思路点拨】注意在第(1)题中,32-与3(2)-的不同运算顺序和4499÷⨯的运算顺序. 【答案与解析】(1)23220.2549403⎡⎤⎛⎫-⨯-÷-⨯-⎢⎥ ⎪⎝⎭⎢⎥⎣⎦480.2549409⎛⎫=-⨯-÷⨯- ⎪⎝⎭9249402(8140)4⎛⎫=--⨯⨯-=--- ⎪⎝⎭24143=--=-.(2)85(2)25-⨯444442525(425)25100252500000000=⨯⨯=⨯⨯=⨯=.【总结升华】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要有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和相反数、倒数、0、1的运算特性的意识,寻求简捷的运算途径.举一反三: 【变式】2517( 2.4)58612⎛⎫-+-+⨯- ⎪⎝⎭;【答案】2517( 2.4)58612⎛⎫-+-+⨯- ⎪⎝⎭21.50.4 1.4 1.5 1.42.95=--+-=--=- .3. 若x-3+x-y+1=0,计算322x y+xy +4y .【思路点拨】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必定同时为0,进而求出x 、y 的值. 【答案与解析】依题意得30,10,x x y -=⎧⎨-+=⎩解得3,4,x y =⎧⎨=⎩∴3222224x y+xy +y(x +xy+)y(x+)(x+)(3)410.44222y y y y y ====+⨯=【总结升华】2a ,(a 0)a a ≥,这三个非负数中任意几个相加得0,则每一个都得0.举一反三:【变式】已知|1|80a b ++-=,则a b -= .【答案】本题考查绝对值与算数平方根的非负性,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所以这两数都为0.因为|1|80a b ++-=,所以a=-1,b=8. a b -=﹣9.类型二、分式的有关运算4.对于分式211x x -+,当x 取何值时,(1)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等于零?【思路点拨】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此外,分式都有意义;当分子等于零,并且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等于零. 【答案与解析】(1)由分母x+1=0,得x =-1.∴ 当x ≠-1时,分式211x x -+有意义.(2)由分子210x -=,得1x =或1x =-. 而当x =-1时,分母x+1=0; 当x =1时,分母10x +=.∴ 当x =l 时,分式211x x -+的值等于零.【总结升华】讨论分式有无意义时,一定要对原分式进行讨论,而不能讨论化简后的分式.类型三、二次根式的运算5.(2014春•平泉县校级期中)已知a=,求﹣的值.【思路点拨】先利用因式分解原式进行化简,再进行约分和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由于a==4﹣2,则a ﹣4<0,所以原式可化简为a ﹣3+,然后把a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原式=﹣=a ﹣3﹣, ∵a==4﹣2, ∴a ﹣4<0, ∴原式=a ﹣3+=a ﹣3+, =4﹣2﹣3+=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也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举一反三:【变式】计算:2(1848)(212)(23)+---;【答案】2(1848)(212)(23)+---(3243)(223)(2263)=+---+646662452623=+---+=-.6.当x 为何值时,下列式子有意义? (1)32x -; (2)125xx -+. 【思路点拨】第(1)题中,根号外的负号与根号是否有意义无关;第(2)题中,因为与分式有关,因此要综合考虑x 的取值范围.【答案与解析】(1)320x -≥,即32x ≤. ∴ 当32x ≤时,32x --有意义. (2)120x -≥,且x+5≠0,∴ 当12x ≤,且x ≠-5时,125x x -+有意义.【总结升华】要使偶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举一反三:【课程名称:数与式综合复习 402392 :例1—2】 【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的平方根是3B .5的算术平方根是5C .-7的平方根是7-±D .a 的算术平方根是a【答案】B.类型四、数与式的综合运用7.(2014秋•崂山区校级期末)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面:(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图形 (1) (2) (3)… 黑色瓷砖的块数 4 7…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 15 25… (2)依上推测,第n 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 (都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白色瓷砖的块数可能比黑色瓷砖的块数多2015块吗?若能,求出是第几个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找规律题至少要推算出三个式子的值,再去寻求规律,考察了认真观察、分析、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能力. 【答案与解析】解:(1)填表如下:图形 (1) (2) (3)… 黑色瓷砖的块数 4 7 10…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 15 25 35 …(2)第n 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3n+1;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10n+5; (3)能,理由如下:10n+5﹣(3n+1)﹣(3n+1)=2015,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解得:n=503答:第503个图形.【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整理信息,将图形转化为数据,猜想规律、探求结论.抓住其中的黑色瓷砖数目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观察其变化规律.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是一块长、宽、高分别为7cm ,5cm 和3cm 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顶点A 相对的顶点B 处吃食物,那么它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多少?22(57)3153++=(cm).【答案】路径①的长为路径②的长为22(37)5125++=22(35)7113++=(cm). 113。
最新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最新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277c096294dd88d1d26bd2.png)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1)一个数 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0,00,aa a a a a(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四篇)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c367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3.png)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四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写范文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一1.定义: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篇二圆的初步认识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28个)1.由平面到固定点的距离等于固定长度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称为圆。
固定的点称为圆心,固定的长度称为半径。
2.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弧,或简称为弧。
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上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下弧。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称为弦。
通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度叫做圆心角。
顶点在圆周上,两边又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称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称为三角形的外圆心。
与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它的圆心叫做心。
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6be1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8.png)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式1. 数的分类与立法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规则。
- 无理数的定义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运算。
2. 数的积、商和负数- 实数的积的符号规定及实数的乘法运算律。
- 正数和负数的乘法及除法。
- 负数的概念及运算。
3. 数轴及整式的定义和四则运算- 数轴的概念与表示法。
- 整数的概念及整式的定义。
-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4.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 整式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方法。
-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图形与运算1. 基本图形、圆与弦-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 圆的概念、圆心角、弧与弧长的关系。
2. 平移、旋转与镜像- 平面上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概念及判断。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性质及判断。
3. 直线、角、三角- 直线的概念及判断。
- 角的概念、相邻角、对顶角、对角线等性质及判断。
- 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和性质。
4.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及判断。
- 平行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
5. 不等式、区间与正数幂- 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不等式的方法。
- 区间的概念及判断。
- 正数指数与幂以及具体问题的表示与计算。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运算-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 函数的运算规则。
- 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特征。
-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 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特征。
3. 方程与函数- 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及解方程的基本思路。
-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4. 极大极小值- 极大极小值的概念、条件。
- 一元二次函数的极大极小值的应用。
5. 图像的平移与缩放- 图像平移的概念、规律及图示。
- 图像缩放的概念、规律及图示。
6.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定义域的概念及计算。
九年级数学 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精确答案 精华总结
![九年级数学 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精确答案 精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9d377e804d2b160b4ec0d2.png)
九年级数学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精确答案精华总结一. 知识梳理:1.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图象特征二次函数:如果,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可写成,它的图象是以直线为对称轴,以为顶点的一条抛物线.2. 二次函数的性质>时,>3. 、、及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⑴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 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⑵a、b→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a、b同号,对称轴(<0=在y轴的左侧;a 、b 异号,对称轴(>0)在y 轴的右侧.⑶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此时点的横坐标x =0)的位置:c >0,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 c =0,抛物线经过原点; c <0,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 ⑷b2-4ac →决定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个数: ①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 ③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 4.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一般需要三个独立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设法:⑴设一般形式:(a≠0);⑵设顶点形式:(a≠0);⑶设交点式:(a≠0).例1. 已知二次函数y=mx2+(m -1)x+m -1有最小值为0,求m 的值.例2.设x1、x2为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试问:当m 取何值时,x12+x22有最值?求出此时的最值。
例3.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与抛物线732+--=x x y 的形状相同,顶点在直线1=x 上,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5,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例4.如图是抛物线型的拱桥,已知水位在AB 位置时,水面宽64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水位线CD ,这时水面宽34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例2图问题图例5.问题图,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A (1x ,0)和B (2x ,0)两点,1x 和2x 是方程0322=-+x x 的两个根(21x x <),而且抛物线交y 轴于点C ,∠ACB 不小于900。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梳理第三章第四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梳理第三章第四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9e525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3.png)
返回目录
第四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返回目录
考点 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6年2考)
求m的值
反比例函数图象 北师九上P154 上点的坐标特征 第3题(背景)
改变设问
解答题(三
2020 24(1)
2
)
求k值
k的几何意义
北师九上P157 第3题(背景)
改变设问
解答题(三
2019 23(2)
4
)
求两个函数 待定系数法求反 北师九上P162 改变数据、增加
的解析式 比例函数解析式 第11题(设问)
思维导图
表达式 k的符号
图象
所在象限 增减性 对称性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与性质
待定系数法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的确定
利用k的几何意义
k的几何意义
特征
基本图形面积
反比例函数中 k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 的实际应用
解题方法 常见应用
第四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返回目录
教材知识逐点过
在每一个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__增__大____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对称性
关于直线y=x,y=-x成轴对称
第四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返回目录
考点 2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2020.24) 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 k (k≠0)图象上任一点P(x,y)作 x
k的几 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分别为M,
考查设问 溯源教材 教材改编维度
2023
13 填空题
物理学科中蓄电池
人教九下P17
3
I的值为
改变数据及设问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b88cc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代数与函数1.1. 代数基础知识•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负数: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求绝对值:去掉有理数的符号,得到非负数。
•数轴:用于表示有理数的一条直线,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
•平方:将一个数自乘一次得到的积。
•平方根:求某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时,被开方的数称为平方根。
1.2. 代数运算•加法:将两个数的值相加得到和。
•减法:将减数从被减数中减去得到差。
•乘法: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积。
•除法: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指数:乘方运算,将一个数乘以自身若干次。
•等式和不等式:等式中的两边相等,不等式中的两边不等。
1.3. 函数与方程式•函数概念:将自变量映射到因变量的关系。
•函数符号表示:f(x)表示函数f的自变量为x。
•函数图像:将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用点在平面上表示。
•线性方程式:一次方程式,形如y = mx + c 的形式。
•二次方程式:含有平方项的方程式,形如ax^2 + bx + c = 0 的形式。
2. 几何与空间2.1. 几何基础知识•点、直线和面:几何的基本概念。
•角和三角形:由直线和点相交形成的图形。
•面积和体积: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2.2. 几何运算•相似和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关系。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直角与垂直:形成直角的线段称为垂直线段。
•平行和平行四边形:不相交而又永远不会相交的线称为平行线。
2.3. 空间几何•空间的基本元素:点、直线和面。
•空间坐标系:用于表示点的位置和方向的系统。
•空间几何关系:平行、垂直和交叉等关系。
3. 数据与概率3.1.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以获取有用信息。
•数据的图表表示:用图形形式展示数据,包括柱状图、折线图等。
•概率与统计:用于分析统计数据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2. 概率的计算•实验和样本空间:进行概率计算的基本单位。
•事件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表示。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ae296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b.png)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数与代数。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能准确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等。
2. 有理数的运算。
- 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 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实数。
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 平方根:如果x^2 = a(a≥slant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
-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立方根:如果x^3 =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 = sqrt[3]{a}。
2. 实数的大小比较。
-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 还可以通过数轴比较实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三)代数式。
1. 代数式的概念。
-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eebd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4d.png)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 3 - 6 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有理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
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总结: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
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
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中考数学基本考点归纳梳理总结(附考点答案)
![中考数学基本考点归纳梳理总结(附考点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2c7360b4c2e3f57276318.png)
中考基本考点归纳总结(概念、定理、推论、法则)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第1讲实数的概念与应用考点1: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___________。
实数与___________一一对应。
考点2:非负数a、2a1)a(2a)≥0;(2)非负数之和为0,当且仅当每一个非负数为0。
考点2:能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解题,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实数:可分为、无理数;还可分为、0、。
(2)数轴:规定了、、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一一对应。
(2)相反数:是只有____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即若a、b互为相反数,那么___________,0在相反数仍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
实数a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0。
(3)绝对值的概念:___________;一个数a的绝对值等于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___________。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系数,若a、b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__,0没有倒数。
考点3:能按___________要求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能用___________表示数。
(1)精确度:指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到的___________。
( 2 )有效数字:指从一个数的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止之间的所有数字。
(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____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做___________。
第2讲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考点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注意:(1)0次幂运算:0a(a ≠0)=___________;(2)负指数幂运算:na-=___________(a≠0);(3)()na-与()na-的联系与区别:当n是偶数时,()na-+()na-=___________,当n是奇数时,()na-=___________。
考点2:实数大小比较及估算。
异号的两个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的数大;两个负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dd80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9.png)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及其运算1. 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2. 整数的比较:根据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绝对值越大的整数越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数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数值取较大的减去较小的;- 整数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运算。
二、分数及其运算1. 分数的概念: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2. 分数的比较:可以先通分,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母不同,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
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除法转换为乘法,将除数倒数乘以被除数。
三、代数式及其运算1. 代数式的概念:由数字、字母和算符组成,可表示一个或多个数的和、差、积、商。
2.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将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并合并同类项。
3. 代数式的乘法:使用分配律,将每一项与其他项相乘。
4. 代数式的除法:将除法转换为乘法,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
四、方程与方程组1. 方程的概念: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构成,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关系。
2. 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逆运算,使得未知数单独在一边,求出未知数的值。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运算规则,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4. 方程组的概念:由多个方程组成,表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五、几何图形与计算1. 平面图形:包括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空间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3. 相似与全等:相似图形的对应边比值相等,全等图形各边和角相等。
4. 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计算对应的量。
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表的读取与分析:理解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的含义。
2. 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
2023沈阳数学中考考点总结
![2023沈阳数学中考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c871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e.png)
2023沈阳数学中考考点总结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它们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与概念之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沈阳数学中考考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沈阳数学中考考点总结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αcosαtgα /ctgα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数学中考考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数学中考考点函数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最新人教版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归纳梳理总结
![最新人教版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归纳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4343834693daef5ff73d5c.png)
中考基本考点归纳总结(概念、定理、推论、法则)第一章 实数与代数式第1讲 实数的概念与应用考点1: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 。
考点2:非负数a 、2a 、a 性质:(1)a (2a ,a )≥0;(2)非负数之和为0,当且仅当每一个非负数为0。
考点3:能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解题,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实数:可分为 、无理数;还可分为 、0、 。
(2)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 一一对应。
(2)相反数:是只有____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即若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___________,0在相反数仍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
实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0。
(3)绝对值的概念:___________;一个数a 的绝对值等于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___________。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若a 、b 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__,0没有倒数。
考点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____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做___________。
第2讲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考点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1)实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 的符号,并把_________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③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_______。
(2)实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
(3)实数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__。
②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决定。
当______________, 积为负,当_____________,积为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基本考点归纳总结(概念、定理、推论、法则)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第1讲实数的概念与应用考点1: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表示___________。
实数与___________一一对应。
考点2:非负数、、性质:(1)(,)≥0;(2)非负数之和为0,当且仅当每一个非负数为0。
考点2:能根据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有关性质解题,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实数:可分为、无理数;还可分为、0、。
(2)数轴:规定了、、的直线。
数轴上的点与一一对应。
(2)相反数:是只有___________不同的两个数,即若a、b互为相反数,那么___________,0在相反数仍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
实数a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0。
(3)绝对值的概念:___________;一个数a的绝对值等于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___________。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系数,若a、b互为倒数,那么___________,0没有倒数。
考点3:能按___________要求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能用___________表示数。
(1)精确度:指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到的___________。
( 2 )有效数字:指从一个数的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止之间的所有数字。
(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____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做___________。
第2讲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考点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注意:(1)0次幂运算:(a≠0)=___________;(2)负指数幂运算:___________(a≠0);(3)与的联系与区别:当n是偶数时,+=___________,当n是奇数时,=___________。
考点2:实数大小比较及估算。
异号的两个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的数大;两个负数。
考点3:探索数字与图形的规律。
第3讲整式与分解因式考点1:列代数式。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连接所得的式子叫代数式。
考点2:整式及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1) 整式:___________统称为整式。
(2)同类项:所含___________相同,并且相同______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3)多项式:。
(4)系数:。
(5)次数:。
考点3:幂的运算性质及运用:(1)同底数的幂相乘:____ _______;(2)同底数的幂相除:______ ___________;(3)幂的乘方:______ _____;(4)积的乘方:____ _______。
考点4:乘法公式及几何解释的运用:(1)完全平方公式:______ _____;(2)平方差公式:_____ ______。
考点5:能区分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会用两个基本方法:(1)提公因式法: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2)公式法: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第4讲分式考点1:分式: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则就叫做分式。
分式(形如,其中A、B是整式,且B含有字母)有意义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式值为0的条件:___________。
考点3:分式的基本性质:。
考点4:分式的通分、约分、加减乘除运算。
考点5:最简分式: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第5讲数的开方及二次根式考点1:会对一个数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运算,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则x就叫做a的平方根。
(2)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则x就叫做a的立方根。
(3)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则正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记为。
(4)同类二次根式:。
考点2:二次要式的概念及相关性质:(1)二次根式(形如___________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___________。
(2)二次根式的性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考点3:能将二次根式(a是数字时)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_______,不含,不含_______)。
能辨认同类二次根式(a是数字时)。
能对二次根式(a是数字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乘法、除法运算法则:(1),(2)考点4:能用有理数估计含根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1方程及方程组(一)1.只含有_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次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0);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_________消元法与_________消元法。
3.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等量关系,构建方程(组);④解方程(组);⑤检验(根的合理性);⑥答。
2.2方程及方程组(二)1.只含有_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次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①直接开平方法,②配方法,③因式分解法,④公式法;求根公式为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实数根。
(2)当△=0时,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实数根。
(3)当△<0时,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实数根。
4.常用等量关系:①行程问题:路程=_________________;②工程问题:工作量________________。
③增长率问题:增长量=基础量×增长率,常用公式:,其中a为原量,x为连续两次相同增长率(或降低率),b为增长(降低后)的量。
④利润、利润率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⑤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2.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3.把一元元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的步骤是:4.一元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1)先求出(2)在把各不等式的(3)然后求出它们的第三章函数3.1 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概念1.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_________对应的。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位置的点P(x,y)的坐标特征(1)点P在第一象限,则x______0,y______0;点P在第二象限,则x______0,y______0;点P在第三象限,则x______0,y______0;点P在第四象限,则x______0,y______0。
(2)点P在x轴上,_________坐标为0;点P在y轴上,_________坐标为0;原点O的坐标为_________。
(3)点P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_________;点P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_________。
(4)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_________;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_________。
3.坐标平面内面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_________;点P(a,b)关于y 轴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_________;点P(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3的坐标为_________。
4.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距离(1)点M(a,b)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_。
(2)点M(a,b)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__。
(3)x轴上的两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M1M2=_________。
(4)y轴上的两点M1(0,y1)、M2(0,y2)之间的距离M1M2=_________。
5.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___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_________。
6.函数的意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_________,那么x为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当函数用解析式表示出来时,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称为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其一般原则为:①整式为全体实数;②分母不为0;③开偶次方的被开方数为_________;④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符号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考点2:点P(x,y)与点A(x,-y)关于_________对称,点P(x,y)与点B(-x,y)关于_________对称,点P(x,y)与点C(-x,-y)关于_________对称。
3.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1)一般来说,形如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其中_________=0时,称为_________函数。
(2)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
2.图象:所有一次函数的图象均是_________。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点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经过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一条直线。
(3)直线可由直线平移__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
3.一次函数的性质(1)在正比例函数中,当k>0时,图象经过_________象限,y随x的_________;当k<0时,图象经过_________象限,y随x的_________。
(2)一次函数中,当k>0时,y随x的_________,此时若b>0,图象经过_________象限,若b<0,图象经过_________象限,若b<0,图象经过_________象限。
4.确定一次函数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