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甘泉学区教室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学校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特制订我校疫情期间校园消毒制度。

一、组织管理

工作组成员分工:

组长:浩美云

职责:负责疫情期间校园卫生消毒工作及日常督查执行情况。

组员:全体班主任、全体科任教师、食堂人员

职责:具体落实疫情期间消毒、通风管理工作。

二、校园消毒具体操作办法

1.消毒时间

防控期: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

疫情期: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直到疫情解除。恢复到防控期消毒要求。

2.消毒范围

(1)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等由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室的消毒工作。

(2)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玻璃窗、窗台,使用仪器等由功能室负责老师进行消毒工作。

(3)学校环境、教学楼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由后勤安排消毒人员进行消毒。

3.消毒药品浓度配置:使用 1:24(原液:水)的84消毒液。

4.消毒方式方法

教室:放学后班主任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后由再湿帕子进行第二遍擦拭。

功能室:放学后负责老师对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环境:放学后消毒员对环境、教学楼进行喷洒消毒。

5.消毒员设置:教室——班主任;功能室——功能室负责老师;环境——后勤消毒员。学校分管领导、卫生管理老师负责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6.学校每天消毒情况将在检查后,如实填入《学校消毒情况记载表》。

7.负责消毒人员应尽职敬业,不得懈怠。凡未按要求进行消毒班级、将追查消毒负责人。

三、校园内各室通风具体操作办法

各室负责人要求重视通风消毒工作,每天要求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2次,具体通风消毒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早晨到校,先开窗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中午饭后,开窗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1. 目的:规范消毒灭菌与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升医 院的医疗服务品质。 2. 范围:全院各科室工作人员。 3. 权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及督查,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中心等部门参与协作管理。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全面掌握相关文件及规程。 4. 定义:无。 5. 作业内容: 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应进行消毒。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消毒或灭菌,所有 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 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植入物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 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 方法。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 并定期监测,记录。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细则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 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患者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 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无菌操作前注意周围环境应清洁无尘,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消毒隔离制度为了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规范学校管理,防止各种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一、日常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湿式打扫,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消毒隔离措施如果学校已出现疫情,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并第一时间上报,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停止去专用教室上课,停止兴趣课。 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学校检查后方可进教室上课。做好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的消毒工作,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重点消毒,增加消毒次数,用紫外线消毒车消毒,中午用含氯消毒液揩擦消毒。 (一)有专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二)呼吸道传染病处置 1、隔离病人后开窗通风,室内扫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空气:通风换气是关键,必要时进行药物消毒。过氧乙酸(原液20%):第一步:计算原液使用量=空气体积m×25ml/ m÷40或100;第二步:甲液+乙液倒入搪瓷缸中混合加盖静置24小时;第三步:加水40—100倍稀释为0、2%—0、5%,待用;第四步:用量25ml/ m,放学后(室内无人),密闭门窗,用喷雾器喷洒,完毕后30—60分钟通风。注意喷洒要到角到边,注意喷洒人员个人防护(戴口罩、胶手套、眼镜)。 物体和地面:湿式打扫是关键,必要时进行药物消毒。过氧乙酸(原液20%):第一步:计算原液使用量=物体或地面面积 m×300ml/ m÷40或100;第二步:消毒剂配置同上;第三步:用量300ml/ m,放学后(室内无人),先用喷雾器由外向内喷洒,再由内向外喷洒。 2、对病人分泌物、污染物用84消毒液消毒; 3、学生根据疫情用盐水漱口或服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三)消化道传染病处置 1、病人隔离后,将呕吐物、排泄物需用1/5或1/4量的漂白粉或84消毒液充分搅拌6小时; 2、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用84(5%)消毒液擦拭; 3、病人用过的物品,可阳光暴晒4-6小时;开水煮沸30分钟或焚烧。特殊传染病由防疫站消毒。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新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五、全院可重复医疗器械实行集中处置制度,一般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无明显污渍后放入器械回收箱,由供应室集中处置:传染病人或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直接放入器械回收箱,可按照特殊感染种类浸泡于相应消毒液中,注明感染种类,并及时通知供应室,由供应室集中处置。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六、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

学校疫情期间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疫情期间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校疫情防治工作,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通风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等每天安排值日生进行清扫.每天教室要通风三次早(7:00-7:30)、中(12:00-12:30)、晚(17:00-17:30)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安排固定消毒人员按时定时消毒通风。并做好记录。 3、校园公共环境(垃圾桶、厕所)等要定期消毒,除了坚持每天通风三到四次外,室内厕所还要用洁厕剂或84等消毒液清洗消毒,室外厕所要用生石灰或白灰消毒。 4、各班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洁、清净。不要随地吐痰。 5、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食堂各组必须做到每天通风三到四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食堂的餐具、灶具、室内设施做如下规定。 (1)食堂的灶具等支持每天用餐后,用清水清洗,煮沸或高压消毒。 (2)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砖、水沟用漂白粉消毒或84消毒。

(3)采购灭鼠、灭蚊、灭蝇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 (4)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配制使用。 6、加强学校宿舍管理, (1)、卫生 学生每天起床后,要对寝室进行彻底打扫,不留死角,不存放垃圾,被褥及物品要摆放整齐,物体表面清洁无灰尘,扫除工具保持清洁卫生。寝室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消毒 消毒药粉由学校免费供应,学生可到医务室登记领取,也可到公寓收发室领取消毒药水。 宿舍每周全覆盖消毒一次。寝室内由寝室负责人进行消毒,每周消毒一次,消毒部位包括地面,桌椅、床梯扶手、门把手等各种物品表面,各宿舍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消毒制度,并做好消毒记录。 (3)、通风 学生寝室每天至少早(7:00-7:30)、中(12:00-12:30)、晚(17:00-17:30)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如果天气允许,寝室窗户长时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通风

医院消毒剂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剂管理制度 1.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工作,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最大限度消除或降低因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2. 适用范围全院各医疗部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医务部等。 3、监督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医疗部门、护理部、医务部、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负责执;各医疗部门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本制度。如有违反者,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 内容凡是直接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的消毒剂,应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验明“三证”,索取供货厂家生产或经营的必要证件(如:卫生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营业执照、该批产品的检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等)、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 感染管理科应安排专人负责消毒剂管理,建立消毒剂的索证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如: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产品有效期等),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严把消毒剂购入关。 存放消毒产品的场所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库存的消毒液进行检查,发现过期消毒液,应丢弃不用,并做好记录, 临床科室领回消毒剂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剂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

回日期,并有签字记录。 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剂的性能、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等。如多酶洗液应随时更换,不能反复使用。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或每季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 临床科室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消毒剂,任何科室不得擅自采购消毒剂。 感染管理科根据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请领及库存数量,分析各科室是否能正确使用,能否达到感染控制要求。

上海市学校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附件1 上海市学校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为强化本市学校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和控制校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上海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工作要求。 本工作要求主要针对本市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消毒隔离工作。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其他学校结合实际,参照本工作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一、工作内容 (一)开展健康检查 1.入园前健康检查 托幼机构在办理儿童入园手续时,应查验“儿童入园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查验合格后方可入园;中小学校在办理学生入校手续时,应查验“预防接种证”,查验合格后方可入校。 托幼机构应组织在园儿童接受定期健康检查。儿童离园

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查验合格后方可入园。转园儿童持3个月内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 童转园健康证明”可直接转园。 2.每日健康检查 (1)晨间健康检查 每天托幼机构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 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班主任对中小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精神状况、发热、皮疹或疱疹(眼球 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涕、咳嗽、咽痛)、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腮腺肿痛等。 (2)全日健康观察和健康巡查 托幼机构儿童在园期间,在卫生保健人员指导下由班级老师(班主任)、保育员负责开展全日健康观察,并做好记录。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由班主任负责开展健康巡查,并做 好记录。 全日健康观察和健康巡查要点同晨间健康检查。 3.缺课缺勤监测 儿童(学生)在园(校)期间,班级老师(班主任)或学生卫生员每日登记本班儿童(学生)的出勤情况,当天询问缺席儿童(学生),追踪缺课原因,并做好记录;如因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原因缺课,应立即报告卫生保健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

消毒隔离制度 (3)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通风消毒工作制度 为保证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参照《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特制订本制度。 一、室内空气消毒 1.日常消毒:自然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 2.当有呼吸道传染病等疫情发生时,对室内空气可用以下方法消毒: ①75%的医用酒精消毒:将房间的门窗全部关闭,食物等物品放入柜中,避免与酒精接触。将酒精倒入喷壶中,对房间进行喷洒。将酒精倒在抹布上,对课桌凳、讲台等地方进行擦拭。将房间密封一小时,再开窗通风。 ②含氯消毒液喷洒: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15ml/m3,喷雾后密闭30min再开窗通风。 ③紫外线灯管照射:选择低臭氧紫外线灯,在灯管上装上铝制反光罩,悬挂于天花板下,离地2~2.5m处。也可用移动式紫外线灯装置,消毒时灯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1.5W计算,每次照射时间≥30min,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在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使用寿命一般在1000h,使用时应做好时间记录,以便及时更换。 二、物体表面消毒 1.日常消毒:每日安排值日生使用清洁抹布对教室、宿舍、教师办公室、图书室、卫生保健室(卫生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

体如门窗、讲台、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等物体表面进行湿性扫除; 2.有疫情发生时:对上述物体表面用75%的医用酒精、0.05%~0.1%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消毒。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三、卫生间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1.日常消毒:卫生间的地面每天用清水拖擦清洁,便池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 2.有肠道传染病等疫情发生时:可用含有效溴500mg/L的含溴消毒剂拖擦,每天2次,便池可用有效溴含量5000mg/L的二溴海因消毒粉消毒1~2h。 四、餐饮具、厨具等消毒 1.日常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清洁消毒顺序;当发现传染病时,则应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顺序进行。 2.消毒方法首选物理消毒。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min,或用餐具消毒柜进行消毒。 3.不能使用物理消毒的餐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min,消毒后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残留消毒剂,保洁备用。 2

GR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起草人:杨祖群、王荔 发布日期:2015年3月22日 审核人:王荔 生效日期:2015年5月1日 批准人:李秋 页数:共16页 回顾日期:2018年5月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目的: 切断感染链,终止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院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志愿者、学生及外来工作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所有临床、医技、儿研所、分子生物中心、太平间等。 3.定义: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7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8 清洁单元:以患者病床为中心、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的所有环境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清洁工具(如抹布)未经有效复用不应用于另一个清洁单元。 3.9 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门诊大厅等。 3.10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1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感染者、高度易感患者居住或长时间停留;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如感染科、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急诊科、消毒供应中心、医学检验科、烧伤病区、导管室、腔镜室、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隔离病房等。 4.标准: 4.1 清洁与消毒原则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第一条: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保洁。 第二条:食品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污垢、见本色。 第三条: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第四条: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每天保洁一次,每周洗刷、消毒一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第五条: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 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第二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条: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仓库应有良好通风,保持库房内所需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霉变、生虫。贮存生鲜食品应配置必要的低温贮存设备,包括冷藏库(柜)和冷冻库(柜)搞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对库房周围进行卫生清扫,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蚁蝇孳生场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

最新培训机构疫情防控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预防培训机构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按照《江苏 省中小学校防控指导手册》要求,结合本培训机构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 1、各教室及接待区要保持室内整洁,每天通风至少三次:早(9:30- 10:00)、中(13:30-14:00)、晚(17:30-18:00),每次不少于3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设立机构值班机制,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并纳入每日负责人绩效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制度 1、根据需要配备消毒设备或84消毒液等,配齐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与操作要点的培训,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3、手消毒。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特别要注意手卫生,目前WHO推荐的手消毒剂为含量在70%~75%的乙醇,在没有明显污物的情况下,使用七步洗手法用乙醇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有明显污物情况下,要用流水和洗手液清洗,擦干后再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特别是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摘除口罩后,由于口罩很可能已被污染,一定要进行手消毒。 4、课桌椅等消毒。每日清洁,保持清洁状态。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5、地面消毒。每日使用不扬尘的湿式打扫,定期使用有效M 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消毒,作用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净后,阳光下暴晒或置于通风处干燥。 6、卫生间消毒。洗手台面、水龙头、坐便器内外及其坐垫和按钮,厕所蹲坑等使用含氧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7、空调及滤网消毒。使用效氯浓度为100-250mg/L的次氧酸钠类消毒剂,对空调进出风口每天擦拭消毒1次;过滤网每周浸泡消毒1次,每次浸泡10- 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8、终末消毒。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戴医用防护口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疫点消毒 1.1 消毒原则 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有效地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1.1 目的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1.1.2 消毒装备的要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N95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 (3)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碘伏、75%乙醇等。 1.1.3 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消毒药械。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1.1.3.1 物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加热、紫外线照射等。 1.1.3.2 化学方法:主要有含氯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等。 1.1.3.3 消毒方式:可采用煮沸、熏蒸、喷雾、擦拭、浸泡等。 1.2 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2.1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1.2.2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

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1.2.3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1.2.4 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2.5 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1.2.6 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1.2.7 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1.2.8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2.9 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2.10 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2.11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1.2.12 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2.13 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2.14 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3 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3.1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 ml/m2~300 ml/m2,以湿润不流淌为宜。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 二、基础措施: (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二) 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的地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的操作步骤和指征。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的照射、擦拭、监测记录。 2、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普通科室病房、门诊的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 擦拭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先清洗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晾干备用。 (四) 医疗器械、物品消毒灭菌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高度危险性

学校校园消毒通风工作制度

学校校园消毒通风工作制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学校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我校疫情期间校园消毒制度。 一、组织管理 工作组成员分工: 组长:彭新立 负责布署洛阳中心小学小学疫情期间校园消毒、通风管理工作及日常督查执行情况。 组员:沈浩良、朱洪亮、吴冬明、邵惠芳、级部主任、全体班主任、全体术科教师、食堂人员、保洁员 具体落实疫情期间消毒、通风管理工作。 二、校园消毒具体操作办法 1.消毒时间

防控期: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 疫情期: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全面消毒直到疫情解除。恢复到防控期消毒要求。 2.消毒范围 (1)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等,由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室的消毒工作。 (2)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玻璃窗、窗台,使用仪器等,由功能室负责老师进行消毒工作。 (3)学校环境、教学楼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由后勤安排消毒人员进行消毒。 3.消毒药品浓度配置、 使用1:24(原液:水)的84消毒液 4.消毒方式方法

教室:放学后班主任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后由再湿帕子进行第二遍擦拭。 功能室:放学后负责老师对对地面、桌椅、门扶手、窗子、先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 环境:放学后消毒员对环境、教学楼进行喷洒消毒。 5.消毒员设置 教室——班主任;功能室——功能室负责老师;环境——后勤消毒员。 学校分管领导、卫生管理老师负责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6.学校每天消毒情况将在检查后,如实填入《学校消毒情况记载表》。 7.负责消毒人员应尽职敬业,不得懈怠。凡未按要求进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小学通风、消毒等制度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小学通风、消毒等制度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等,每天安排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每天按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排固定的消毒通风人员,按时消毒通风,并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校园公共环境(功能室、垃圾池、厕所等),责任人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总务处进行监督检查。? 3、各班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洁、清净,不要随地吐痰,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4、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作如下规定:? (1)食堂对炊具等,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2)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粉消毒。? (3)每餐前食堂工人用消毒水洗手,再上岗。 (4)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5)饮事员的鞋袜衣帽常用消毒水清洗。 (6)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小学 2015年3月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小学通风消毒制度

小学通风消毒制度 小学通风消毒制度 篇一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等,每天安排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每天按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排固定的消毒通风人员,按时消毒通风,并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校园公共环境(功能室、垃圾池、厕所等),责任人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总务处进行监督检查。 3、各班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整洁、清净,不要随地吐痰,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4、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作如下规定: (1)食堂对炊具等,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2)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粉消毒。 (3)每餐前食堂工人用消毒水洗手,再上岗。 (4)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5)饮事员的鞋袜衣帽常用消毒水清洗。

(6)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小学 20xx年x月 篇二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xx小学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实践证明,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3、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楼道、厕所、备课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学校安排专人每周进行一次。 5、班级每星期一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个人卫生要求: 1、学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消毒管理,确保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医务人员的危害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310.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及灭菌操作规范》(WS310.2)《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310.3)等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部门工作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定期进行督导和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 (2)医务部门协助协调组织全院医师和医技人员参加有关清洁、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的培训,协助监督与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医疗器械的使用等相关制度的落实。 (3)护理部协调组织全院护士、护理员、护工参加有关清洁、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的培训,负责监督与指导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清洁、消毒与灭菌等工作的落实。 (4)总务或医学装备部门负责消毒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应急维修,监管后勤保洁公司和洗衣中心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定期组织培训、督导和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

(5)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负责全院各科室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集中管理工作,为科室提供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的技术指导,每月征求各科室的需求与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有效保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质量。 (6)临床、医技科室应严格遵守医院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 2.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1)基本要求 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有效保证患者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使用安全。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初步处理、保湿后密闭回收至CSSD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 3)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2)清洗方法 1)根据器械使用说明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其余大部分常规器械均可选用机械清洗。 2)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前,可拆卸部分应最小化、充分打开轴节,以达到彻底清洗目的。 3)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洁与消毒。 4)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医院专项管理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