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_金咏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论坛·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金咏梅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孔子管理思想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04)05-0060-03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思想深深影响着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孔子思想富蕴着治政、治人、治身、治教之道,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国人如此认为,西方人亦如此认为。
美国学者孔茨、奥唐奈在他们合著的《管理》一书中,就称孔子是对管理有早期贡献的人。
被称为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就一直将《论语》作为经商的根本,他创立了具有特色的“《论语》+算盘”的“义利合一”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作为老课题新取向的图书馆管理在吸取现代管理思想的同时,更应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管理思想中寻找新的源泉和启示。
一、无为而“治”
所谓“治”,意指治理、管理。
在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十分重要。
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与《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相比,孔子的“无为而治”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老子的“无为而治”指向的是人的一种自我修炼,达到“道”的境界,而显得“认为有余”。
而孔子的“无为而治”首先指向的是治理,然后达到“无为而治”的和谐境界,“孔子说的`无为而治',要点放在`治'字上,无为是为治服务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治术”,其“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组织的宗旨目标,所谓“治是为了不治”,达到科学和灵活的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治”的含义并不单单指向治理。
儒家认为,管理者注意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就能够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带动被管理者道德水平的提高,于是下属就能自觉地按照组织的价值准则去行动,处理好各自的工作,下属各级都能有职有权地开展工作。
孔子说的无为的含义,只是要求领导者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而所谓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其具体内容是不做应由管理助手和管理对象做的事。
孔子认为:领导者和管理助手以及管理对象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凡属管理助手或管理对象职守范围之内的事,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领导者不应自为。
如果管理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就会妨害被管理者主动性的发挥,甚至挫伤被管理者的自尊心和创造精神。
管理者主要是集中精力认真制定并带头执行组织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保证组织宗旨目标的实现。
本人认为,图书馆管理中的“无为而治”应该是实行分权,让各部门主管有职有权,发挥他们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要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创造性发挥出来了,工作效率就会成倍增加,服务质量也能明显改善,使员工读者都满意。
这样,也就实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
二、以“和”为贵
“和”是中国儒家管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主体行为价值准则。
《论语·子路》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这里,孔子把“和”与“同”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区别开来,“和”是指把不同的事物结合到一起,达到平衡、和谐、统一;“同”是指无差别的绝对等同。
孔子的“和”,不是否认矛盾,取消矛盾,而是追求对立面的协调、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关系的民族,身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的管理者,忽视人际关系重要性甚至于把各种关系置之度外,而只注重自身的完善,都将可能成为管理工作和人生发展的巨大障碍。
图书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成员的年龄、性
图书与情报2004.5
别、经历、知识、能力、分工、利益、价值观、个性等的不同,客观上必然会形成各种内部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图书馆的凝聚力和整体合力,因为人们的精力会从工作上转移一部分到如何对付人,如何防备人上面。
这样,工作效率自然会降低,更何况不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使管理者听不到好的主意和合理化建议,导致决策失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和是图书馆内部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是竞争取胜的前提。
从图书馆工作实践分析,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两个方面需要把握。
组织方面:(1)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领导集体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是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分工明确、责权分明会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3)员工参与管理。
员工参与管理可以改善干群关系,了解员工的各种心态,减少和克服员工的不满心理,增加其责任感。
个人方面:(1)注重感情投资。
真诚地赞扬人,给人以亲和感,热情地关怀人,给人以真挚的爱,即使遇到矛盾,也容易解决。
(2)善于牺牲自我利益。
图书馆管理者要有敢于牺牲自己利益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受员工喜欢的优良品质。
(3)正确处理几种人际关系。
图书馆管理者应学会处理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很有才能的人、自己的下级的关系。
和与争,是人际关系的两极,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态,任何管理思想都无法回避处理这一关系的问题。
竞争,有利于发挥人的潜力,展示个人才华从而有利于发展、进步。
儒家管理思想贵“和”,但也不是一味地讲和。
孔子曾说过:“勇者不快”(《宪问》)、“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可见,孔子并非绝对排斥“争”。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和”与“争”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令每一位管理者深思。
我以为,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应以“和谐”为主导,“温情”式的管理旨在培养一种团队意识,从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与竞争对手较量。
“和谐”是前提,“竞争”是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个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离开了“人和”,将必败无疑。
可见孔子管理思想的魅力,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三、“仁”者爱人
“仁”是指“仁爱”。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有明确的回答:樊迟问仁于孔子,孔子曰:“爱人”。
西方社会也是讲“博爱”的,但在西方的管理科学中,尤其在各种管理学的模型中,可谓是“见物不见人”。
行为科学标榜以人为中心,其宗旨并非“爱人”,而只是利用人。
而孔子的管理思想,虽未把爱人与管理这两件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但他却提供了结合的基础。
在图书馆管理中,把科学管理与仁爱之心结合起来,既要在图书馆管理中贯彻科学的管理方法,又要在图书馆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
当今时代,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进展越来越快,且知识经济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使图书馆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上,图书馆应更加注重馆员的主导地位和先决作用,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应努力实践:(1)在管理思想上,须深刻认识到切实尊重广大馆员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把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放在管理的首位,从各个方面上全方位地尊重广大馆员的人格、要求、才能、工作、发展。
(2)在管理改革上,大力加强并完善民主管理的制度,认真落实馆员参加民主管理的主人地位。
鼓励馆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图书馆的工作献计献策。
(3)在管理目标上,尊重馆员自主发展的权利,实行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方针。
认真贯彻“两谋”方针,既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谋每位馆员的发展。
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馆员的具体条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馆员提供一个自由施展才华的天地,使馆员围绕图书馆目标,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与价值,获得除劳动报酬的物质满足感外,更获得具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满足感。
(4)在管理机制上,尊重馆员继续发展、公平竞争的主体地位,建立激励机制,重视人才,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同时,要在馆员中提倡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5)在管理方式上,努力创造良好的主体氛围,尽量少用行政命令与强制手段,而用宽容、交流、友爱、关心、理解、信任、激励等方法对待每一位馆员,使馆员从中体会到管理活动中所含的富于人情味的东西,从而消除消极情绪,激发工作干劲,心情愉快地工作。
四、有教无“类”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意指,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办学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让人民能接受文化的熏陶,获得知识。
他把教育看成是文化传承和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古代重道德教育,今天的教育除道德外,还要重视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
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重视和发展教育具有战略意义,而且还要重视终身教育。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时代潮流。
终身教育注重对人的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学习、研究、创造成为每个成员参与工作的手段。
实质上是人才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利用,是前瞻性的人才资源管理。
作为图书馆管理者,要重点考虑对员工的培养教育,关注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及发展能力的预先培养和提高。
以现代经济的要求重新设计人,通过采用脱产学习,在职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研究成果等多种方式的培训,不断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适应新的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就是要求管理者花大力气培养既具备信息学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有效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五、道德仁“艺”
在管理中,管理艺术是管理者不容忽视的。
孔子很重视艺术的作用,捉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对孔子而言,艺术不只是他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对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他认为,对管理工作必须讲求管理艺术;合乎管理艺术要求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中,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他们的管理对象不仅仅是文献信息资料,还有更重要的“人”的管理,笔者在这里主要谈谈图书馆管理中的用人艺术。
要使管理助手有为,首先要选择好一批在品德和能力两方面都优秀,事业心强的人士作为管理助手。
概括起来,有下列要点:(1)举贤、举直。
即首先选拔若干才德兼备的人,放在关键岗位上。
这样,一来可以做好这些岗位的工作,二来可以影响、带动其它岗位的工作者,使他们有所取法,受到激励而努力工作,从而使广大管理助手和管理干部的作风有所转变。
(2)因材任使。
选择了优秀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和没找到人才一样,甚至情况会比没找到人才更糟。
因为,这会使所找到的人才感到失望、沮丧,还会使本来有意报效的人才闻风气馁,裹足不前。
(3)不求全责备。
选拔人才自然是要选拔最好的。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对所要选拔的人,发现他也有某些缺点,还选拔不选拔呢?或者,已经选拔并任用了,却发现他有某些缺点,怎么办?是继续使用,还是予以罢黜呢?孔子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原则:“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即对任何人都不能要求他完美无缺。
只要他在品德方面大节无亏,在工作能力方面胜任所担负的职务,并且忠于职守,勤于任事,即使发现其有某些缺点,该选拔的仍应选拔,该重用的仍应重用;在适应过程中,如果发现缺点,也要具体分析,只要缺点不致妨害他任职的基本条件,就应继续使用,并给予信任,而不宜遽加罢黜。
管理的内容异常丰富,管理的形式名目繁多,管理的对象千姿百态,管理的具体环境和氛围千变万化,各不雷同。
因此,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和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通权达变,即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拘泥于常规,灵活变通地处理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
这也是孔子管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然,笔者在这里发表的见解还比较肤浅,希望能够给图书馆管理者以借鉴。
【参考文献】
[1]时侠术.孔子的管理思想[J].经济师论坛,2002,
(3).
[2]赵靖,谈孔子的管理艺术[J].孔子研究,1998,
(4).
[3]陈丽丽,孔子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精神[J].船
山学刊,2000,(2).
[4]尹砥延.论孔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吉首大学学报,1995,(4).
[5]李贵如.简论孔子的管理思想[J]中央财政金融
学院学报,1996,(4).
[6]郭长华.孔子管理原则略论[J].经济师,2002,
(10).
[7]王桂琴,卢宏.儒家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理念
的构建[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6).
[8]张红.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
论坛,2002,(4).
[9]刁万球.儒家思想与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论
坛,1998,(5).
【收稿日期:2004-03-22;责任编辑:王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