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排列组合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排列组合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914adb910ef12d2af9e73c.png)
逛央视学本领——排列与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师:“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家喜欢看吗?老师也喜欢看,喜欢喜羊羊的聪明、勇敢、乐于助人,就因为这很多人都喜欢上了喜羊羊,现在喜羊羊可是中央电视台的最红的小明星,今天它要带着我们一起来参观中央电视台,多难得的机会,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观察,认真学习,希望这次旅行结束后,你能学会很多本领!出发吧!”(一)购物街惊喜多师:喜羊羊先带我们去中央二台的购物街逛逛,也许有些小朋友看过这个节目,只要猜对奖品的价钱,你就能得到这个宝贝,看!这些大奖都是在这得到的,想不想试一试?1、会放动画的照相机商品介绍:这是一台非常有趣的儿童照相机,里面有好玩的动画,如:小熊请客、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小朋友按下开关会出现不同的照片。
价格:提示一:两位数,是由5和6组成的,很简单呦,猜一猜!学生猜一猜,完成表格。
问: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交换了位置)提示二:十位上是:6公布结果:652、会跳舞的卡丁车商品介绍:这是一台儿童玩具遥控卡丁车,能在不同的方向行驶,遇到死角能自动拐弯,能前后翻滚,被誉为玩具中的“跳舞车”。
价格:提示一:价格是由6、8、9这三个数字中的其中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试着用卡片摆一摆看看会出现几种价钱?学生讨论,可在本上写一写,汇报!教师记录师:这些数写的有点乱,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不漏掉,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师演示课件总结:排数时要先固定最前面的一数;再用这个数,与其它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da3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e.png)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等。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
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简单的逻辑推理、分类与计数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互动探究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e5a5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c.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例1.91页例2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理解时和分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一直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复习旧知师:我们对时间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考考同学们的记性如何?拨出老师给出的时间。
你发现什么?(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情景图,这是同学们上课的时间,还是我们认识的整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认识时间。
为了方便学习,我们还得更深入地观察我们的钟面,上面都有些什么呢?我们把刚才说的梳理一下。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每一个钟面都是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场,看看分针的表现。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依次问分针走两小格,三小格经过的时间。
那分针走一大格呢?(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分针指着1表示分针走了一大格,一大格有5小格,我们还可以说一大格就是一个5。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2、认识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759e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1.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课时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75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准备: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抢答。
2.问题:你们算得真快,说说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3.小结:看来,乘法口诀可以使我们的口算又对又快。
4.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1.出示学校鼓号队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这个鼓号队的特点。
让学生汇报后组织学生一起数第一行。
3.提出问题:要排成这样的队伍需要多少人?思考: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后,出示表格,帮助学生一行一行地加,为列乘法算式做准备。
根据学生的完成表格的情况板书:1个8、2个8、3个8……4.让学生根据“1个8、2个8、3个8……”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同桌两人合作编写8的乘法口诀。
6.点名让学生汇报自己编写的口诀,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果对的齐读三次。
三、记忆口诀1.读口诀全部编写完后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个别读。
2.观察口诀找规律让学生说一说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
3.对口诀全班一起对口诀,个别挑战。
4.自由默背口诀。
让学生独自记忆口诀。
5.关注难点让学生独自背诵口诀,背到不会的那句口诀就全班齐读。
如果能完整的就让学生说一说在记得过程中哪句口诀最难记。
四、巩固深化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八二十四二八()()八四十八八八()()八五十六2. 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分别用哪句口诀。
8×3= 5×8= 4×8= 8×2=8×6= 3×8= 7×8= 8×8=五、回顾反思,全课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觉得你表现得怎么样?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全课文。
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经典、完美)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经典、完美)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c1b4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师谈话:学习新课之前,大家和我一起动动手,唱唱歌吧!(出示小儿歌,时针短,分针长,滴答滴答工作忙。
分针12是整时,时针指几是几时。
时针短,分针长,读写时间我最棒!)边拍手边做动作边唱。
2、5个5个地数,从5数到60:5、10、15、20……60。
3、说出下面钟面的时间。
问:你是怎样看这两个时间的?教学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两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分?然后完成书本90页的填空。
学生完成后讲评,总结:分针走一圈经过了60个小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
让学生记一记每个数字对应的分钟数:1对5,2对10……(渗透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的方法)4、认识时、分的关系:播放课件,从12时开始,观察两根针的位置。
(播放课件)时针走了半格,走到12与1的中间,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半圈,经过了30分。
这个时刻是12时30分。
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接着分针从6走到12,这时时针也刚好走到1,变成1时。
分针走完了1圈用了60分,时针也刚好走了一大格用了1时,所以这两个时间是相等的。
板书:1时=60分,播放微视频《认识“1时=60分”》,加深认识。
学生完成下图的填空。
熟记每个数字对应的分钟数,为后面看分针走过几个大格是几分作铺垫。
两种记法,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观察发现时针走一大格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圈,然后播放微视频加深认识1时=60分。
学生开始记每个数字对应的分钟数。
学生观看课件观看微视频,)()()fio1563()()()()()()()5教学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4时30分、4时45分让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讲评,强调一下4时30分也可以读作4时半。
小结:看时间,先看时针,找出几时,再看分针,找出几分。
学生尝试去读4时30分,4时45 分。
时针过了4, 就是4时;分针指着( ),就是( ) 分,合起来是……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1、P91做一做前四个钟面。
写出钟表上的时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f9b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6的乘法口诀》录像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6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6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编、记、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师:知道是什么昆虫吗?看看这个谜面,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师:小知了看到你们猜出了谜语,又提出了数学问题和列出了算式它非常高兴,看它飞来了。
师:请仔细观察小知了的腿,你有什么发现呢?师:真棒!它还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认识线段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不进位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进位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不退位减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退位减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连续两问)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整理和复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角的初步认识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认识直角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认识锐角和钝角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乘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2-6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2、3、4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5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整理和复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乘加乘减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6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5.观察物体(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7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8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9的乘法口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例3)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例5)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整理和复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量一量,比一比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认识时间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解决问题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8.数学广角搭配(一)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9.总复习PPT课件教案下载_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_师梦圆认识线段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不进位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进位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不退位减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退位减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连续两问)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整理和复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角的初步认识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认识直角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认识锐角和钝角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乘法的初步认识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2-6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2、3、4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5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整理和复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乘加乘减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6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5.观察物体(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7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8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9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例3)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例5)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整理和复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量一量,比一比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认识时间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解决问题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8.数学广角搭配(一)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9.总复习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教师之家2、引导探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d1a3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c.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7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0.7某5 9某0.8 1.2某6 0. 23某3 14某3 1.4某3口算后提问:从14某3和1.4某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
26某7 1.36某12 30.8某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
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某0.8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某0.8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算式是1.92某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3d84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f.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在判断直角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直角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指名汇报)2、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谈话:这是什么形状的纸?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在纸工袋和三角尺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生找一找,指名指一指)3、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直角”。
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直角1、谈话:那么你想自己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示例2)(学生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2、提问:比较你和同位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分别比较后汇报)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三、找直角1、找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师: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上藏着许多直角。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在数学书的封面上能找到几个直角?(交流)2、小朋友,现在请你用小眼睛观察一下,教室里哪里物体的面上有直角?(交流)3、谈话:小朋友,真聪明。
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会用两块三角尺上的角拼出一个直角吗?谁来验证他们拼的是不是直角,请验证你们拼出的角是不是直角,还有其他拼法吗?四、画直角1、认识了直角,想用自己的笔把它画下来吗?请你在书上74页的第三题点子图上画出一个直角。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07b7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c.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4.指角。
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
(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
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
(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
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ae13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4.png)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4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较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师:今天,喜羊羊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呀?(课件出示)师:喜羊羊手里拿了两张数字卡片23,这两张卡片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有序的排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组合。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
小组讨论:如果把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分别是多少?会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都是5,只有一种情况。
教师小结:因为是求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两个数字互相调换位置的和是不变的,所以得数只有一种结果,这种跟位置无关的方式叫“组合”。
2.密码箱的奥秘(学习例2)。
老村长给了喜羊羊一个密码箱,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记录,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较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方法和结果。
方法:列表的方法。
连线的方法。
结果:①12;②14;③16。
大家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3种不同的结果,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4.比较排列和组合(1)让学生从5、7、9中任意选出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f9ab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8.png)
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
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
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
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
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
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
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
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
![2024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cb133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7.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示例8(教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
(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
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讨论)(4)汇报解答方法。
2024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7篇
![2024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f91ad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2.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细心的小编燕子给家人们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8f7dde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f.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最新教案优秀2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b49b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3.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七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解决问题》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解决问题》。
2.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安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学习重点
1.学习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
2.学习提炼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3.学习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操作实践
1.小组合作解决老师提供的问题,并找出方法对其展开讨论。
2.学生自行解决课本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确保每个学生的
理解深入。
4. 总结反思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四、课堂延伸
在本课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练习。
2.自行选择一个日常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课上所学方法解
决。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上存在困难。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优质教案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和进行教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761ec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第1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和特征。
2. 角的测量。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理解。
2. 角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角的教具(三角板、直尺等)。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图形,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
”3. 接着,教师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4.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三角形有三个角,那么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角。
”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形状和特征。
2. 教师讲解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3. 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制作一个角,让学生亲自感受角的形成过程。
4. 教师总结角的特征:“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教师提问:“角的大小是怎么测量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角的测量方法:“用直尺测量两条边的长度,然后比较大小。
”4. 学生动手测量角的大小,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角,角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概念、特征和测量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角,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5426603482fb4daa58d4b3c.png)
《进位加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
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以旧引新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8+5=39+6=57+5=55+6=47+8=8+68=[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观察主题图。
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能和乘一辆车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3。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35+37=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3.师小结计算过程:3 5+ 3 7------------7 2个位5加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一共有72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臵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臵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表内乘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课时安排: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
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00厘米=()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
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