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最小政府理论

合集下载

第十讲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十讲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上的二 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空 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
2、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

形成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主要是地 区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

发展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大致相等。如果某些地区 受到外部因素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在累积因 果循环作用下,区域间的差距会不断加大。出现经济发达地 区和落后地区并存的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


尽管官方的研究认为近年来政府一直实施的经 济结构调整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弱化不平等现 象的作用,但他们也承认,地区经济差距的扩 大是不争的事实。 “十二五”期间还将坚持把缩小差距作为区域 战略和政策的着力点。
“十二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 展有以下七项重点任务: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 ——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差异


农村工业化方面,中西部的发展程度远低于东部。 以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衡量, 2000年东部平均为36.8%,中部24.2%,西部只有 18.9%. 西部地区城市化程度低。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拉大,我国 政府意识到这种差距可能带来发展中的不平等, 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来弱化经济发展的不 平等,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逐 步取消特区优惠、中部崛起等,就是在经济发 展平等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倒U形理论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0讲经济大危机催生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方面
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背景 ①19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②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
(2)提出 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 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 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结果和影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
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人心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缓 复兴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和劳资矛盾
调整农业 压缩生产,政府补偿 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救济和 直 接 救 济 和 “ 以 工 代 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5)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 ②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 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
(2)内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 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项目
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全部国有化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徐双敏 第十章 行政决策PPT课件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徐双敏  第十章  行政决策PPT课件

第二节
行政决策主体与决策参与主体
4、官僚集团与公务员 官僚集团与公务员可以看做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 , 公务员集合到一起就构 成了官僚集团。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性 ,官僚集团与公务员个人在行政决 策过程中,实际上握有一定的决策解释权 ,以至于决策者不得不在决策之前听取 他们对于决策方案的意见。 5、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参与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是法院判决 ,即司法机关利用司法审查 权限制立法与行政机关的权力 ,并且通过案件的审判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当 然,从严格意义上说 ,法院的判决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决策 ,但由于其确立 的某些原则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形成了具有权威性的影响 , 因而也属于行政 决策的范畴。 6、政党 现代社会中的政党是阶级和基层的利益代表,尤其是议会内的执政党,有 可能通过议提交、议会辩论等程序,直接将本党的意志上升为行政决策,因此 执政党是行政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决策主体。我国的执政党直接就是各级立法、 行政、司法机关的最高权力执掌者,当然也就是各级行政决策的核心主体。
可见,在政府决策时,从多个备选方案 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思考题
1.什么是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行政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一、决策与行政决策 ①决策”一词是现代管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人 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了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 方案的过程。 ②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机关或个人依据国家的法律,为 了国家和公众的公共利益,有效地推行行政管理,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 定行政目标、制定并选择行政方案的过程。
第二节
行政决策主体与决策参与主体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三版课件行政伦理学第十章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三版课件行政伦理学第十章
治的精神,行政组织中产生了法律责任。 在20世纪,在行政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实践背景下,人们
根据现实中的实际需要,在官僚制的既有框架内,有限地引入 行政人员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要求,走向了道德制度化的道路。
10.1 行政责任概述
10.1.2 行政责任的类型
2 行政责任体系的属性
作为一种公共责任,行政责任体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 内涵,它包括行政体系中的客观责任和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
10.2 行政责任关系
10.2.3 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 从总体上讲,一方面,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行政权
力的运行,目的是要使行政体系有序化;另一方面,行政责任 的实现与发挥作用,也离不开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行政责任与 行政权力交互式的关系构成了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责任的多样 性内容。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生成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客观道德责任与主观道德责任
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在于如何去满足公共领域中社会和公民 的正当需要。行政人员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公共领域 中社会和公民的正当需要的满足,产生了行政人员的客观道德 责任,这是不以行政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道德责任。而从 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出发去实现责任的过程,就是行政人员的主 观道德责任。
本章小结
1.行政责任涉及行政体系整体、行政体系内部各环节与各层次以及具体的行政人员。它表现为行政体系中的客 观责任和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对于现代公共行政而言,行政责任体系是建立在法律关系、权力关系和伦理 关系基础上的复杂体系。从整体看,现代的行政责任体系可以分为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三种类型。 行政责任是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有力武器。完整的行政责任体系,赋予了社会和谐治 理的可能性,是实现服务行政的保障。

(完整版)创课十讲习题答案校正版

(完整版)创课十讲习题答案校正版

第一讲:修炼自我C【单选】开办一个街边煎饼摊,也可以视为一种创业。

这种创业,我们称之为()。

A机会型创业B发展型创业C生存型创业D安定型创业D【单选】当谈到“独树一帜”、“只争第一”等词的时候,首先能够联想到的创业者是()。

A邓锋B何霆C唐宁D童之磊B【单选】在创业早期有四个步骤是应该做到的。

第一,创业项目要有核心竞争力;第二,确定项目后,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第三,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有了这三个要素的准备之后,应该着手去(),来把事情做成,把企业给建立起来。

A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B寻找投资人C请投行进行调查D以上三项都正确D【单选】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问题,要求企业要接地气要变成真实的、踏踏实实的行动的是()A家国情怀B商业思维C学者智慧D江湖行动A【单选】有些创业者选择先参加工作后,再进行创业。

之所以先选择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A可以从各方面了解企业和项目的运营方式。

B可以积攒创业的必备金。

C可以结实到志同道合的友人。

D因为刚开始并未想要创业第二讲:团队建设B【单选】团队建设中有个词叫作“有红有蓝”,其中的“红”是指()A规矩B感情C奖励D惩罚CD【多选】团队中的合伙人必须要相互信任,背靠背的信任是指()A要绝对地支持对方。

B 当对方做错事情时,应该指出来。

C不会留对方一人孤军奋战。

D不会背叛对方。

ABD【多选】团队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下面属于物质激励的有()A期权激励B里程碑奖金C成长激励D提成机制A【单选】易得方舟的发展分崩离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各部门之间在公司方向的选择上出现的分歧,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易得方舟面临寒冬是因为没有遵循()原则。

A志同道合B相互信任C优势互补D以上三项C【单选】创业刚起步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找到有情怀、有创业激情的人当合伙人,只要肯干就行,因为创业()A只需要实干就行,对热情没有太大的要求。

B只要有优秀的领头人,就可以成功。

C是不断大浪淘沙的过程,时间会筛选出合适的人选。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立意】法律与教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外各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同时使用的两个基本手段。

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工具,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制力约束社会的规则。

教化是国家提倡的政教风化,是法律之外的重要补充。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有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都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强调习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是高中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的一课。

本课有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两条线索。

分别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了解一些相关史实,但对这部分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不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本课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帮助其理解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坚实保障。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及相关成就。

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与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及作用难点:理解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时代性【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活动:通过《民法典颁布》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的法治建设发展史上是一座丰碑。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0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目录
挖教材 1.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自教材P39)
这体现了哪一选官制度的影响? 提示 科举制。
目录
2.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1“思考点”: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 制度? 提示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程序严密,体现了公开、公平、客观的 原则。官员选拔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加强了中央集权。
目录
3.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1“学习聚集”:隋唐科举制的选官依据是什么?有何 作用? 提示 依据:考试成绩。 作用:扩大了用人范围,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目录
4.阅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P32“学思之窗”:阅读材料,谈谈隋唐时期地方官吏任 用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 隋唐各级长官的僚属皆由吏部任命和考核,对吏的管理更加严格,大大 加强了中央集权。
(√ )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
善。( √ ) 3.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 ) 4.唐朝时期,《大唐开元礼》的颁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 × ) 5.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 )
目录
2.唯物史观——认识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影响 (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 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 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 (3)在“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过程中,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法律之 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 (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法的推 广,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十讲:中西行政体制改革比较

第十讲:中西行政体制改革比较

3.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1)分权化。分权化改革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央向地方级政 府分权,它涉及到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向所属的下 级机关或单位放权,其典型是新西兰的公司化改革;一是向公务 员的分权,典型是美国的放松管制。(2)政府组织结构的调 整。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化。主要是政策与执行的分离。 典型的是英国的执行局化改革。(3)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方 向是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此,采取的 主要措施有:高级文官的政治化、合同制取代永业制、绩效评 估制度、诱因管理制度等等。(4)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采 用的典型措施包括: a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减员。其主要机制是 提倡自愿性提前退休、冻结招聘、自然减员和严格执行退休 制度等。 b补偿计划。包括一揽子工龄买断和再就业培训,使 再就业人员能够更容易转入私部门就业。c工资政策改革。如 设立工资上限、工资冻结、非现金福利和补贴的货币化等。
(3)人员和机构大幅精简 (4)政府管理方式日益法治化 (5)政务公开和政府责任建设不断推进
2、存在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缺位、错 位和越位现象依然存在。
(2)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整合,职能重 叠和交叉问题仍很严重。
(3)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
(三)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依 据: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的有关假设来研究政治 和行政问题。认为如同存在市场失灵一样也同样存 在政府失灵。主张:(1)严格界定政府作用范围,实 行有限政府。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生产和提供必要的 公共物品。(2)不仅如此,即使在公共物品领域,政 府也应区别对待。对准公共物品,政府要视具体情况, 与地方、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个人合作生产和提 供。(3)改革政府体制,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4) 改革决策程序,以多中心的方式安排决策机构;(5) 实行分权化改革,将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的权力尽可 能下放给社会组织和基层行政组织。(6)高级行政 官员的政治化,使其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等等。

欧盟概论 第十讲:欧洲治理

欧盟概论 第十讲:欧洲治理

性工作任务的关系;把握住一体化不断深化和成员国不断
扩大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生
态平衡的关系。
欧盟治理的标准
• 欧盟治理需要符合五个标准才能满足民主参与的要求。
• 1.无差别的广泛参与。欧洲公民对信息的缺乏重视阻 碍了他们参与协商过程。欧盟委员会加大信息投资为 欧洲民众提供充足信息。
• 4.对议程的控制力。在立法过程中,辩论主题由委员 会确定,公民和代表性社团在议程设置过程中没有正 式发言权。
• 5.对结果平等的影响力。民主参与最重要的问题是对 政策结果有效地平等的影响力,首要的缺陷是社会行 为体代表性的失衡。核心利益集团的代表性发挥主导 性作用,他们掌握更精准的专业知识,参与所有阶段 的协商,拥有追踪政策形成过程的优势资源。
欧盟治理面临的挑战
• 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欧盟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东扩所产生的新老成员国在历史、文化、经济与 社会发展模式上的差距,使欧盟内部的利益协调和平衡 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深化过程中,欧盟治理深入到 欧盟政治、经济、社会及司法各领域,对各成员国及其 公民都产生深刻影响,欧盟治理的合法性越来越受到质 疑。
• 7.多层级治理体制是一种非多数同意的谈判协商体系。 由于体制具有非等级的特性,不同等级的行为体之间显 然缺乏实行多数表决机制的前提条件,而非多数同意的 表决机制则有助于多层级治理形成一个灵活的谈判体 系。
欧盟治理的模式
(1)相互调整模式。在国际机制尚未建立或不能建立 的领域、国家之间所采取的互动模式。国家之间没有 共同行动的义务,国家间关系是零和博弈。 (2)政府间协商模式。在欧盟层级制度化水平和决策 效率低时。定期召开欧盟会议,成员国协商,制定共 同同意的条约。 (3)超国家、等级模式。该模式中决策和执行能力完 全集中在欧盟层级,超国家行为体在没有国家政府参 与的情况下控制和掌握决策权。 (4)共同决策模式。是政府间协商和超国家治理相结 合的模式。在第二三支柱的相关政策领域应用广泛。 (5)公开协调方法。为了弥补共同决策和政府间协商 模式决策能力低下以及合法性不足等缺陷而提出的新 治理模式,是更具分散性和多元性的治理模式。

公共行政学课件 第十章行政效率

公共行政学课件 第十章行政效率

01
上级领导。强调是否服从上级命令和政策,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情况,考核指标。对上级负责。“唯上”。
02
自我。自我评估。了解情况,但缺乏客观性。评估往往服从自利行为,比如避免暴露缺点,只强调成就,评估往往代表着局部利益,容易走向片面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三)绩效评估的主体
(四)公共部门的特性与评估的困境
观点:对传统效率观的批判
效率批判: 效率评价的维度(标准) 阿马蒂亚·森的效率观,认为经济学的效率(前述)的是基于“工程学”的主流经济学的效率存在问题(技术效率和帕雷托效率),效用或福利来衡量效率的,只关心最基本的逻辑问题,忽略了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人的美德或一个怎样活着等问题,导致经济学贫困,主张以个人的自由来衡量效率,含有肯定性自由(基本的可行能力——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不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主要手段。
四、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五、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概念 行政效率的测定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行政效率测定方法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并将不断趋于完善。 1.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 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指效率测定的总体规划,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效率测定的业务计划;二是效率测定的组织安排。 2.效率示标(efficiency indicators) 效率示标显示的是人类生产、管理活动的效率方面的信息,且这种显示比较规范。即生产、管理活动中效率水平的规范化显示。 3.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成Y=f (X),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C=C(P, X)。其中Y 是产出,X是各种投入构成的向量,C表示成本,P则表示各种投入相对应的价格所构成的向量。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讲知识脉络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互促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启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一国两制是中共的创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

提出:1982年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目的:实现祖国统一意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践:港澳回归;两岸关系日益密切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纲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一国两制”※考纲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易错易混】“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海峡两岸的交往※考纲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必须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自治。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可以脱离祖国的“独立自主”,也不是半独立自治的“自治邦”。

(2)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整个民族自治地方去建立跨民族聚居区的自治机关。

(3)必须以少数民族为基础。

只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需要实行区域自治的,不论该民族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小,都可以实行区域自治。

(4)必须妥善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往往都有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时,必须确保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

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的原因(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第十讲 法律制度宪法

第十讲 法律制度宪法

6名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判玩忽职守罪,分别获刑2至3年。
孙志刚家属:获国家赔偿 2003年8月10日,《城市流浪
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
夫妻家中看“黄碟” 民警上门执法发生争执动老拳

2002年8月18日深夜,陕西延安市毗圪堵村村民张 某和妻子李某在家看“黄碟”,之后张某被突然闯 入的民警带走。10月21日,张某被延安市宝塔公安 分局刑事拘留。这就是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的“夫 妻家中看黄碟”事件。11月5日,张某被取保候审, 12月5日,张某被解除取保候审,宝塔公安分局也 撤销了此案 。
英国国王与贵族们签订的 《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 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 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的法律基石。 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一 些英国平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与自由,亦保障了教会不受 国王的控制。同时它亦改革 了法律和司法,和限制了国 王及皇室官员的行为。
1787年美国宪法
(4)2004年宪法修改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的指导地位。 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 内容。 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完善对私有制保护的规定。 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提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等。

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之所以不朽,与 制宪者的远见卓识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后来执行、 运用宪法的行政、立法部 门以及司法部门对宪法的 尊重、维护捍卫和阐述更 是至关重要。

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最早将 社会经济权利写入宪法,是近 代宪法和现代宪法的一个分界 点。 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上 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第十讲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第十讲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一、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1、组织文化的含义: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是特 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决定了组织成员 的行为。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基本特征: (1)组织文化是共同认知系统。(服务/管治;牧羊人/仆人)
核心价值体系,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2)组织成员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因果关系假设:水可载 舟也可覆舟)
❖ (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强调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 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 (三)合理有效的行政伦理体系的形成
行政伦理的制度规范与行政伦理的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 ;确定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和行政伦理的理想追求;把 行政伦理作为公务员 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
三、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起作用外,制度的约束作用也必不可少。
❖ (4)评价标准不同。 3.库珀提出的伦理思考的方式:库珀在《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 责任的途径》中将伦理思考的方式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情感表达 层次;二是道德规则层次;三是伦理分析层次;四是后伦理层次 。
二、公共管理伦理
(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
(4)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心理预期,怎样做能得到鼓励奖 惩)
一、组织文化概述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 1.按照对成员影响力的大小,组织文化划分为强文化和 弱文化。 ❖ 强文化是拥有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组织文化。 2.组织文化的层次(不同观点):
组织文化由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构成 。
,是伦理的政策化。
3.职业伦理 ❖ 公共管理者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为国民谋利益,实质是“公

第十讲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十讲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十讲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冲刺要点归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中国革命第一次高潮的准备1.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2.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

1923年元旦,彭湃领导成立了广东海丰县总农会。

这种新式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过的。

二、大革命时期(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3.合作后的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1、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

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2、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重塑政府(奥斯本和盖布勒)
小政府理论(弗里德曼和哈耶克)


背景分析:以政府失灵论为基 础。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导 致的集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效率低下,财政赤字加重。 理论内容:明确提出政府的活 动边界,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 也做不好的服务,政府提供具 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的“小”是空间范围上的 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 竞争力的弱小。
流程再造(哈默和钱皮)


背景分析:官僚制弊端日益显露,出现有效服务 危机,信息化危机等等,这些直接导致对官僚制 的重新改造和超越。 理论内容: 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 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 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 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 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组织 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1] 崔金生等主编:《财经辞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改革成就:
公司化改革再加上私有化 等其他改革举措,使得新 西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 中期蒸蒸日上,“在1993年 《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新西兰的政府质量在工业化国家 中排名第一,企业社区信心指数排名第二。”新西兰彻底 执行局化的改革举措,为世人所瞩目。[1] 经过改革, 新西兰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都被认为是处于 世界最高水平, 是各国的一个样板。同时, 新西兰还被认为 是世界上最为廉洁的国家之一。[2]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实例
新西兰的政府改革


背景及原因
1、最根本原因是70年代以来出现的长期经济停滞和严重 的政府收支平衡问题: 新西兰的人均GNP由50年代的世界第5下降到了80年代的 第20位, 政府净债务占GDP 的比例由1976年的9% 上升到 1985年的41%。[1]

第十讲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第十讲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第十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1.德国的社会状况:①政治上依然处于封建制阶段,未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进程发展缓慢③文化上制定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古典哲学及随后的马克思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都有新表现,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种族主义的源头都产生于此。

2.康德的政治思想:①生平:(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小工业者家庭出身,深受卢梭的影响。

认为革命可以摆脱专制和压迫,但又把革命与灾难和罪恶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只能产生混乱而不能导致理智的改革。

他向往革命的原则(自由与平等),但在现实世界不可能实现。

于是推向了不可及的“彼岸世界”。

总之,矛盾、妥协、调和成为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②伦理学说:a.他的伦理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

伦理思想的中心是“道德法则”,认为人的行为不能仅仅根据个人的喜好;而要与绝对的、无条件的、普遍的道德法则一致行动才是道德的。

这种道德法则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又称“绝对命令”。

同时,这种道德法则又体现为:你要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b.既然道德法则具有普遍适用性,政治就必然屈从于道德。

法律和政治都要受“道德法则”的指示。

到的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

法律是道德的外壳,因此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于是,理想的制度无需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可通过道德的完善来实现。

③国家学说:a.在国家起源上区分了理念中的国家起源与实际存在的国家起源。

契约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国家不是人们实际需要的产物,又是“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

b.认为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其权力源于公民的自由意志。

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公民的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维护国家本身的存在。

因此,国家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人类没有国家是不行的。

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

可见,其国家管体现了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矛盾。

第十讲+最小政府理论

第十讲+最小政府理论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例如,社会保 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 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 的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 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 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 通常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 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 开支标准计算的。
“小政府”与“大政府”
大政府:政府大范围包揽社会和经济管理职能的体 制。这种体制限制了社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功能 的发挥,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局面,易导致 机构臃肿、人员过剩、管理低效和官僚主义。
小政府:指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 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体制。是一种职能合理、机 构精简、人员精干、管理有效、服务社会的政府管 理体制。有“小政府、大社会”之称。
潘恩:“不是税收为战争而征,而是战争为征税 而打”。
有限政府与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
政府的意义在于:以站在利益冲突之外,凌驾于当事人 之上的社会第三者身份来提供公共产品,以调解冲突、 维护秩序、完善市场。
有限政府: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宪法和 法律的明文限制,并接受社会监督和制约的政府。
自发的形成一些“保护性社团”,这些保护性机构逐 步专业化,它们专门出售保护服务,为“委托人”提 供保护并索取赔偿。
在竞争的作用下,某个“保护性社团”成为一定区域 内的“支配的保护性社团”,提供优质而价格低廉的 服务。
“最低限度国家”的形成
“最低限度国家”的必要条件:第一,国家具有 对使用强力的垄断权,禁止任何个人或机构私 自进行保护和索赔行为。第二,国家应保护所 有公民。因此,“支配的保护性社团”没有完 全垄断强力、只为付钱的委托人服务,还不是 最低限度的国家。

第十讲 政府绩效管理

第十讲  政府绩效管理

沟通与连接
将使命转化为战略 平衡计分卡
反馈与学习
业务计划与行动方案
政府部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架构
使命 服务的成本与效益
内部流程
合法性来源的支持: 立法机构,选民/纳税人
学习与成长
平衡计分卡提供一个基本架构,使政府部门从四个层面来衡量它创造价值的 成效。这四个层面分别为:
第一个层面是顾客层面。显示政府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 第二个层面是财务层面。显示政府如何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第三个层面是内部流程层面。依据战略的优先顺序决定关键性的业务 运作流程,并使顾客满意。 第四个层面是学习与成长层面。显示如何创造使组织不断创新和成长 的环境与文化。
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北京市市级国家行政机兰绩效管理体系三效一创指标名称权重考评部门履职效率主要职责履行情况10市编办重点任务完成效率5市政府督查室颂导考评20市颂导管理效能规范行政行为情况5市政府法制办行政実批制度改革情况4市监察局行政效能建设4市监察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2市颁防腐贤局公务员队伍建设5市人力社保局服务效果服务中央在京单位10市政府外联办服务基层效果10区县政府服务对象满意度20第三斱调查机构创新创优重大工作创新措斲及成果5市政府绩效办市人力社保局行政问责行政问责20市监察局北京市区县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评价维度评价层面评价要点牵头单位战略绩效一民生改善1
第十讲 政府绩效管理
政 府 绩 效于1970年代。1973年, 尼克松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力图使政 府绩效评估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1974年,福特总统要 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所有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进行成本收 益分析。 1980年代以后,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 并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 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发展和使用 绩效评估技术,并向公众通报各自的绩效状况。而地方政府 绩效管理与评估的使用则更为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政府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城 市规划师):计划的理念对知识分子有强大的吸 引力,他们喜欢通过构建各种模型而设计一个理 想的社会。在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 “项目”应运而生,极大地扩张了政府干预社会 范围和力度。
另一方面,只有在一个大政府中,知识分子才有 用武之地,因此他们常常批评政府做得太少而不 是太多,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应该有一个大政府 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实现稳定经济、促进 增长、促进平等、保护环境、等等许多目标。支 持大政府的知识分子有马克思、凯恩斯、罗尔斯, 等等。
从“自然状态”到“最低限度国家”的过程是 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且具有正当性,国家的形 成没有为再分配提供理由,没有侵犯任何个人 权利。
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反驳
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家的指责:第一,人们在没 有国家的自然状态中生活更好;第二,任何国 家都必然侵犯个人权利。
诺齐克反驳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试图证明: 第一,“最低限度国家”的产生没有侵犯任何 人的权利,而且为人们提供保护,优于自然状 态。第二,“最低限度的国家”是功能最多的 国家。第三,“最低限度的国家”同时也是乌 托邦,是理想的国家。
全能政府vs.服务型政府。全能主义(totalism)政 府:国家的组织和控制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 进行控制。
政府变大的原因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 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 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 的转移支付。
最小政府理论
支持自由市场理论的学者在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之 初就发展出了最小政府理论,他们反对国家和政 府以任何形式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进行干涉, 他们认为最好给私人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最小政府理论,认为政府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个人 权利,主要通过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权,以 及维护国家社会安全来实现。例如,在斯密看来, 国家的职能限于三个方面:(1)保卫本国不受他 国侵犯;(2)保障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不受他 人侵犯;(3)建设和维持一些公共工程和公共事 业。也就是说,政府和国家仅仅是充当公共安全 和私有财产的守夜人。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例如,社会保 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 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 的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 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 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 通常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 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 开支标准计算的。
赔偿原则一方面捍卫了个人的权利,另一方面 也为“最低限度国家”提供了合法性。
“赔偿原则”与再分配
诺齐克反对社会中的再分配,认为任何再分配 都是对个人劳动的掠夺,都是对个人权利的侵 犯。
“最低限度国家”并不是一种支持再分配的国 家。它的形成基于购买服务和赔偿原则。即使 国家中的一部分人出钱为所有公民购买了保护 服务,这也不能被看做是一种再分配。
自然状态中,人们处于完全自由,权利不受任何来自 共同权力的侵犯,但是却无力保护自己免遭他人的伤 害。
自发的形成一些“保护性社团”,这些保护性机构逐 步专业化,它们专门出售保护服务,为“委托人”提 供保护并索取赔偿。
在竞争的作用下,某个“保护性社团”成为一定区域 内的“支配的保护性社团”,提供优质而价格低廉的 服务。
他的著作《无政府、国家和》是对 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提出了 不同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理论。罗 尔斯是自由主义的平等主义 (liberal egalitarianism)的代表而 诺齐克则是极端自由主义的代表 (libertarianism)。
国家形成之“看不见的手的解释”
与市场机制类似,人们从自然状态开始,自然而然地 引申出国家的形成。并不需要借助于契约论者通常所 引用的自然法或自然权利的形而上学观点,或是“公 意”这类集体意志的思想。
“小政府”与“大政府”
大政府:政府大范围包揽社会和经济管理职能的体 制。这种体制限制了社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功能 的发挥,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局面,易导致 机构臃肿、人员过剩、管理低效和官僚主义。
小政府:指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 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体制。是一种职能合理、机 构精简、人员精干、管理有效、服务社会的政府管 理体制。有“小政府、大社会”之称。
国家与战争
在紧急状态中,国家权力凸现出来(施密特对国 家的定义)。因此,在战争期间国家的权力会大 大扩展。包括征兵、征税、工资和价格管制、新 闻出版管制,等等。
最小政府理论
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 第十讲
关于诺齐克
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2002),二战战后至今最重要的古 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20世纪最 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将主流的哲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探 讨自由社会的重大理论和问题,极 其成功地实现了学术探讨与政治关 怀的有机结合。来自“最低限度国家”的形成
“最低限度国家”的必要条件:第一,国家具有 对使用强力的垄断权,禁止任何个人或机构私 自进行保护和索赔行为。第二,国家应保护所 有公民。因此,“支配的保护性社团”没有完 全垄断强力、只为付钱的委托人服务,还不是 最低限度的国家。
“支配性保护社团”通过“赔偿”其他“保护 性社团”或“个人”,并组织其保护行动,而 达到对“保护服务”的垄断和对全体公民提供 保护。这就是“最低限度国家的形成”。
国家形成的三个步骤
“自然状态”“支配性保护社团” “支配性保护社团” “超低限度国家”
(ultra-minimal state)(通过禁止其他社团或 个人提供保护服务) “超低限度国家” “最低限度国家” (minimal state)(通过“赔偿原则”,赔偿 其他社团的损失,并未所有公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