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指引第一条为引导市场参与者有效控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规范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促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一对一方式达成的、按照交易双方的具体要求拟定交易条款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

包括但不限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债券衍生产品交易、汇率衍生产品交易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参与者是指从事本指引第二条所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

第四条市场参与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遵循公平诚信、风险自担、规范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五条市场参与者应设立专门的岗位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岗位设置应实行严格的前中后台职责分离制度,交易、风险监控、结算等岗位应相互独立,人员不得兼任。

第六条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市场参与者各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包括主管业务的高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应熟知本机构所开展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能够充分了解和把握有关交易的产品结构及风险特性。

市场参与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配备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从业经验和胜任能力的业务人员。

业务人员应积极参加交易商协会组织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及相关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证书。

第七条市场参与者应具备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所必需的内部交易管理系统,尽快实现前、中、后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以符合业务发展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市场参与者应制定适合于本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操作规程,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业务授权、交易执行、市值评估及风险控制等重要环节进行明确。

第九条市场参与者应建立健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制度(《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办法示范文本》见附件),切实有效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相关风险。

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应至少包括风险测算与监控、授权授信管理、信息监测管理、风险报告和内部审计等内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7.15•【文号】•【施行日期】2004.07.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国银行:你行《关于衍生产品交易若干问题的请示》(中银市[2004]11号)、《关于开展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的请示》(中银市[2004]12号)、《关于开办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的补充请示》(中银市[2004]2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行开办金融衍生交易业务的批复》(银复[2002]185号)仍然有效。

你行开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严格遵守《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04年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并按照《办法》第四条、第九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收到此文起三个月内正式向银监会书面报告(包括开展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的业务计划、合格人员的配备情况等)。

二、同意你行开办代客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你行应遵守《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集中于少数优势交易品种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未经银监会批准,你行不得开办自营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贵金属除外)。

二、鉴于我国尚不具备开办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基础条件,暂不同意你行开办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暂不同意你行开展与境外股票指数挂钩的衍生产品业务。

二00四年七月十五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11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11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有效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

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按照交易目的分为两类:(一)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类交易需符合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此类交易划入交易账户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客户是指除金融机构以外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若具有衍生产品性质,其产品设计、交易、管理适用本办法,客户准入以及销售环节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有效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

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按照交易目的分为两类:(一)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类交易需符合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此类交易划入交易账户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客户是指除金融机构以外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若具有衍生产品性质,其产品设计、交易、管理适用本办法,客户准入以及销售环节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12.02
•【文号】银监办通[2005]22号
•【施行日期】2005.12.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监会关于发布银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发布日期:2011年1月5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5日)废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
业务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通〔2005〕22号)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
为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秩序,促进中资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稳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会对各中资商业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批复中关于不得从事与股票和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的要求不再执行。

二、你行在开办与股票、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之前,应就有关产品的定义、结构、操作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等与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并提交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及营销方案等材料。

三、你行从事与股票和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6.23•【文号】银保监办发〔2020〕59号•【施行日期】2020.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59号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规范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维护保险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银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规定》和《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6月23日附件:1.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2.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规定3.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附件1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维护保险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保险机构)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金融衍生产品(以下简称衍生品),是指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指数或特定事件的金融合约,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及掉期(互换)。

本办法所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下简称衍生品交易),是指境内衍生品交易,不包括境外衍生品交易。

第四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参与衍生品交易,也可以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符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专业管理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参与衍生品交易。

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7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74号

十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自主营销,不得以任何方式与非境内注册的机构雇佣的销售人员共同向机构客户进行衍生产品销售或变相共同销售,不得接受机构客户直接指定非境内注册的机构作为“背对背”平盘交易对手的衍生产品交易。
十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机构客户的信用评级、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净资产水平、现金流量等因素,确定相关的授信及信用风险缓释措施,谨慎采用不附带其他信用风险缓释措施的授信方式与机构客户叙做衍生产品交易,并对一定信用评级以下的机构客户限制与其叙做衍生产品交易。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将继续密切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的开展情况,不断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销售及自身风险管理和计量的监管,进一步促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规范银行销售行为和信息披露 加强衍生产品风险管理
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
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的管理,提高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交易服务质量,促进衍生产品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工作,认真评估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每个环节的风险点,包括机构客户适合度及真实需求背景、销售管理及信息披露、风险控制及考核激励机制、后评价及法律文本、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机构客户适合度评估制度,在综合考虑衍生产品分类和机构客户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笔衍生产品交易进行充分的适合度评估:
五、在符合机构客户需求背景的情况下,取得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与机构客户进行衍生产品交易,在营销与交易时应首先选择基础的、简单的、自身具备定价估值能力的衍生产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5.28•【文号】银监办发[2004]170号•【施行日期】2004.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金融市场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7年7月3日实施日期:2007年7月3日)废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70号)机关各部门,各银监局:为推动《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顺利实施,便于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在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准入审核和持续监管工作中对《办法》的理解和把握,现就《办法》实施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因考虑到目前农信社和城信社普遍不具备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所必需的风险管理系统,《办法》第二条中的“金融机构”没有包括农信社和城信社,因此目前这两类机构不能从事《办法》第四条所定义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二、由于金融机构是高负债的特殊机构,有很强的公众性和外部性,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对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应严格管理。

《办法》第二条中的“金融机构”以客户身份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属于《办法》第四条中的第一类情形,需要经过审批。

三、由于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创新速度很快,若要求其每个具体产品都要报批,不利于金融创新和提高监管效率。

因此,《办法》中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准入审批是业务资格审批。

四、根据《办法》,金融机构经审批可获得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最低资格,但从事与外汇、股票和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还应遵守外汇管理和其他的相关规定。

金融机构要进行股指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根据《办法》第六条,应遵守当地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2011)【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文字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1号【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11.01.05【实施日期】2011.01.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二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业务,适用本办法。

”二、第四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按照交易目的分为两类:(一)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类交易需符合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洪图来源:《中国民商》2021年第09期摘要: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产物。

利用金融衍生品是避免風险或提高资金有效价值的有效方法。

尽管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本文对金融衍生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由于银行金融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其衍生品通过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了银行的利润和管理水平。

但银行在开发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也最难控制的风险之一。

因此,银行必须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并全面研究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简介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在经济活动中的特征之一。

因此,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控制和管理,在商业金融体系中有重要意义。

金融风险作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受到大型银行的特别重视。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银行创造了许多风险控制的方法,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模型。

其传统的风控模式包括:客户和优质项目选择、抵押、多元化交易、担保以及风险转移等。

借鉴风险控制研究理论的影响,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始应用衍生品来转金融体系操作运行中的风险。

由商业银行提供衍生品风险控制资金,确保成本收益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根据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控制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评级与报告、风险控制四个阶段。

因此,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是指成本收益平衡和降低金融运行风险的决策过程。

于此同时银行必须审视当前的金融风险,并按照预期做出各种决策。

对这些决策的研究,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工具解决。

在风险控制管理下,进行监管措施的制定,要根据风险计量调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可以控制金融风险,各种风险因素是否能够有效测量。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
【发文字号】银监办发[2011]70号
【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1.03.18
【实施日期】2011.03.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中有关
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1〕70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有效防范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银监会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修订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办法》过程中的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其境内外分支
机构。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办法》有关规定过程中,总行(部)应负责对包括境外分支机构在内的全部分支机构的情况统。

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7.03•【文号】银监发[2007]56号•【施行日期】2007.07.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银监发[2007]56号)为了推进银行业依法监管工作,遵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清理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目前仍然适用的以及存在因上位法修改或者废止而失去立法依据的情形,因所规范事项已由上位法规范而无存在必要的情形,因所规范事项已由新文件规范而无存在必要的情形,因现实情况变化而明显不适应银行业或者银行业监管发展情形的银行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

本次清理共修改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6件,确定应予以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9件,并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和第55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此外,本次银行业监管法规清理结果表明,目前银行业监管依据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有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或者执行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责和行使监管职权,银行业监管主体已经改变。

根据监管主体与监管规则制定主体以及监管规则执行主体统一的原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和第55次主席会议审议决定,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责和行使监管职权时,不再适用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01件银行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同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重新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件。

特此公告。

附件:1.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2.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3.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4.不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二〇〇七年七月三日附件1: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1.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4号)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3.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7号)4.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9号)5.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54号)附件2: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1.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2号令颁布实施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2.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5号令颁布实施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决定》修正)3.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1号令颁布实施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4.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4号令颁布实施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7号令颁布实施根据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的决定》修正)6.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场检查规程》的通知(银监发〔2007〕55号)附件3: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80号)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办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业务的批复(银监复〔2004〕58号)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重组改制市场准入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04〕244号)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银监发〔2004〕12号)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281号)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通〔2003〕26号)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外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中文名称的通知(银监通〔2003〕27号)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减外国银行分行和外资独合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标准的通知(银监通〔2003〕39号)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53号)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宽限期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40号)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防范关系人贷款及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通知(银监办发〔2003〕69号)1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4〕201号)1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有关事项的批复(银监办发〔2004〕253号)1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修订案件信息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21号)1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电子报表格式与传输方式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银监办通〔2004〕136号)1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补充通知(银监办发〔2004〕176号)1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与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电子报表格式与传输方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05号)1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51号)1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2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案件信息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49号)2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修订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46号)2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小企业授信业务情况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24号)2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2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359号)2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6年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06〕2号)2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2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银监发〔2003〕25号)2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在华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的工作意见》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82号)2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3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中资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通〔2005〕10号)3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机构集团客户授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复〔2005〕101号)3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示金融许可证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22号)3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70号)3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检查通知书办理程序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69号)3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新业务有关审批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4〕5号)3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银监发〔2004〕46号)3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4〕90号)3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4〕91号)3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信托投资公司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6号)4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严禁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承诺保底的通知(银监通〔2004〕88号)4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停止信托投资公司办理卖出国债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5〕9号)4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担任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36号)4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通〔2005〕212号)4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项下财产托管和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6〕53号)4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合规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97号)4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对金融租赁公司关联交易业务监管的通知(银监通〔2004〕21号)4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的通知(银监发〔2005〕60号)4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售后回租业务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9号)4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发《汽车金融公司会计、统计报表及非现场监管指标》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214号)5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货币经纪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及填报说明》的通知(银监办通〔2006〕158号)5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87号)5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3〕12号)5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40号)5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76号)5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银监办发〔2003〕162号)5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107号)5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银监发〔2004〕1号)5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7号)5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国债投资转委托相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14号)附件4:不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设分行审批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244号)2.关于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8〕242号)3.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92号)4.关于取消银行分支机构外汇营运资金限制的通知(银发〔2000〕9号)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申请从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71号)6.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银发〔1997〕240号)7.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369号)8.关于严格规范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行为的通知(银发〔1998〕77号)9.关于加强对县市城市信用合作社监管的紧急通知(银发〔1998〕435号)10.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132号)11.关于下发《金融诈骗案件协查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195号)12.关于加强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通知(银发〔1995〕232号)1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的通知(银发〔2001〕257号)14.关于印发《外资银行外部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157号)1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实名制实施前存入的化名储蓄存款到期支取问题的复函(银函〔2002〕209号)16.关于严格执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152号)1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存款当日存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40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8〕19号)19.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银发〔1998〕169号)20.关于开展清理信贷资产改进贷款分类工作的通知(银发〔1998〕150号)21.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73号)22.关于下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129号)23.关于颁布《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9〕261号)24.关于颁布《外经贸企业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9〕285号)25.关于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的通知(银发〔2000〕184号)2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31号)2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2〕247号)28.关于明确呆滞贷款划分标准的通知(银发〔2000〕363号)29.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关于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依法催收银行逾期贷款的通知(银发〔1998〕501号)3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3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3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整顿开户和加强结算纪律的意见》和《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的通知(银发〔1990〕97号)33.关于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远期信用证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1997〕430号)3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346号)35.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传〔1995〕98号)3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联名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2〕6号)3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银发〔2002〕102号)38.关于加强信用证管理的通知(银发〔1999〕135号)39.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银发〔1997〕245号)40.关于印发《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0〕303号)41.关于执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银发〔2000〕359号)42.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318号)43.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4〕198号)44.关于认真贯彻执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办发〔2000〕120号)4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1号)4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5〕261号)47.关于印发《关于对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违反金融规章制度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167号)48.关于建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银发〔2000〕380号)49.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规范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与签发程序的通知(银办发〔2000〕157号)50.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报表填报说明和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的通知(银发〔1997〕549号)51.关于印发《对金融机构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等问题定性的说明》的通知(银发〔1998〕273号)52.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银行会计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01〕186号)5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2〕370号)54.关于实施商业银行统一会计科目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238号)55.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0〕172号)5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改进支农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113号)57.关于切实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银发〔2000〕108号)5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的通知(银发〔2002〕354号)59.关于印发《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办发〔2000〕170号)60.关于印发《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和《银行汇票业务准入、退出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2000〕176号)61.关于印发《城市合作银行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264号)62.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00号)6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处置不良资产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1〕197号)6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和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355号)6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316号)66.关于印发《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302号)67.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6号)68.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19号)6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通知(银发〔2001〕356号)70.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2〕162号)7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信托投资机构委托存贷款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988〕285号)72.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银发〔1993〕49号)7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业务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128号)7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14号)75.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的通知(银发〔2000〕398号)76.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与金融机构“全科目”统计指标归属关系对照表》的通知(银办发〔2001〕64号)7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融资性租赁公司验收登记工作的通知(银发〔1992〕104号)7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分行越权批设融资租赁公司及分支机构撤留问题的通知(银发〔1994〕301号)7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338号)80.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4号)81.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现场检查操作程序》的通知(银发〔2000〕222号)82.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参加电子联行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会计〔1998〕2号)83.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村信用社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银发〔2001〕278号)84.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与查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银发〔1998〕139号)85.关于严格控制农村信用社员工增长的通知(银发〔1998〕164号)8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信用社代办业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335号)87.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组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109号)88.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机构调整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02〕115号)89.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社部分变更事项审批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292号)90.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96号)91.关于农村信用社县市联合社在领取金融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前开展金融业务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银合复〔1999〕29号)9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国办发〔1998〕145号文件精神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整顿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案〉的通知》(银发〔1999〕173号)9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适当提高社员入股额度,搞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323号)9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01〕412号)9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293号)9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免交农村信用社接收农村合作基金会财产产权过户税费的通知(银发〔2000〕21号)97.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办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2〕240号)98.关于印发《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0〕27号)9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农村信用社开办特种存款的通知(银发〔2001〕410号)100.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13号)10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3号)。

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促进本行资金业务规范发展,完善本行资金业务管理体系,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及《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等。

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

第三条根据不同的交易目的,本行开办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指由本行主动发起,为规避本行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第二类为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分为代客类和自营获利类衍生交易。

代客类交易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自营获利类衍生交易包括本行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本行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由本行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本行对于两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各类业务风险特征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业务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行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应根据风险对冲需要,谨慎选择被套期工具和套期工具,明确套期关系,并在套期存续期间定期对套期有效性(风险对冲效果)进行评估。

此类交易需符合有关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第五条本行办理代客类衍生产品业务必须以客户自愿委托交易、自担交易风险为前提,不得向客户销售可能出现无限损失的裸卖空衍生产品,以及以衍生产品为基础资产或挂钩指标的再衍生产品。

各分支机构开办代客衍生业务必须通过总行的培训考核并获得总行书面授权,并通过相关系统与总行逐笔实时平盘,不得保留任何敞口。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DOC 38页)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DOC 38页)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DOC 38页)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令2020年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正<金融机构衍消费品买卖业务管理暂行方法>的决议»曾经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经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主席:刘明康二〇逐一年一月五日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正«金融机构衍消费品买卖业务管理暂行方法»的决议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决议对«金融机构衍消费品买卖业务管理暂行方法»作如下修正:一、第二条修正为:〝本方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誉协作社、乡村信誉协作社等吸收群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同意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消费品业务,适用本方法。

〞二、第四条修正为:〝本方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消费品买卖业务依照买卖目的分为两类:〔一〕套期保值类衍消费品买卖。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誉风险、市场风险或活动性风险而停止的衍消费品买卖。

此类买卖需契合套期会计规则,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消费品买卖。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消费品买卖。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买卖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买卖相关风险而停止的买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当做市义务继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钱,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停止的做市买卖;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依据对市场走势的判别,以获利为目的停止的自营买卖。

此类买卖划入买卖账户管理。

〞三、第四条与第五条之间添加一条:〝本方法所称客户是指除金融机构以外的团体客户和机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的理财富品假定具有衍消费品性质,其产品设计、买卖、管理适用本方法,客户准入以及销售环节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则。

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

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

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以下简称衍生产品),包括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和期权。

第三条银行对客户办理衍生产品业务,应当坚持实需交易原则。

银行应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交易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审慎开展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的衍生产品交易。

第四条银行开办代客衍生产品业务,应当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批准,接受外汇局的监督与检查。

第五条根据国际收支和外汇市场状况,国家外汇管理局能够对银行开展衍生产品业务采取必要的应急管理措施,保障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第二章市场准入管理第六条银行申请开办代客衍生产品业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即期结售汇业务资格。

(二)有健全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及适当的风险识别、计量、管理和交易系统,配备开展衍生产品业务所需要的专业人员。

(三)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规定。

第七条外汇局对银行开办代客衍生产品业务实行总行(部)统一备案管理。

全国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交申请材料,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备案;其它银行向所在地外汇局分支局提交申请材料,由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外汇管理部)办理备案,备案结果抄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外汇局分局(外汇管理部)自收到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完整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

外国银行拟在境内两家以上分行开办代客衍生产品业务的,可由其境内管理行统一向该行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外汇管理部)提交申请材料,外汇局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将备案结果同时抄送该外国银行其它境内分行所在地外汇局分局(外汇管理部)。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英文版

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英文版

Un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Order[2011] No. 1The Resolution of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mending the Interim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rivatives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being adopted at the 101st Chairman’s Meeting of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 hereby promulgated and shall come into force as of the date of its promulgation.Chairman: LIU Mingkang5 January 2011RESOLUTION OF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AMENDING THE INTERIM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RIVATIVES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dopts the resolution to amend the Interim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rivatives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follows:[Amendments 1 to 36 are omitted in this un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The Interim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rivatives Business of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as amended pursuant to this resolution and with sequence of the provisions re-arranged, are hereby re-promulgated.INTERIM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ERIVATIVES BUSINESS OF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One General ProvisionsArticle 1These Measures have been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RC 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Law, the PRC Commercial Banking Law andothe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administrationof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rivatives busines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conduct of derivatives business by bankingfinancial institutions.Article 2For the purpose of these Measures,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means any duly established commercial bank, urban credit co-operative, ruralcredit co-operative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akingdeposits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and policy banks.These Measures shallapply to the derivatives business conducted by a duly established financial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trust company, corporate group financecompanies,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y, or other banking financial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pproval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Commission (“CBRC”).Article 3For the purpose of these Measures, “derivatives” means a kind of financial contract, the value of which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one or moreunderlying assets or indices. The basic types of such contracts includeforwards, futures, swaps(exchanges) and options. Derivative products alsoinclude hybrid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ving one or more features offorwards, futures, swaps and options.Article 4For the purpose of these Measures,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conducted by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based onthe purposes of the transaction:(1)“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 hedging purposes” are transactionsinitiated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conducted by it forhedging the credit, market or liquidity risks in respect of its own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is type of transaction is subject to theaccounting rules for hedging and managed as a banking book item.(2)“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 non-hedging purposes” are derivativetransactions other than for hedging purposes, and include:transactions for clients which are initiated by clients and provided by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clients, andtransactions conducted by such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hedge the risks in relation to the aforementioned transactions;transactions with other market participants based on applicableprices in the continued provision of bid and offer prices by a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discharge of its market-makingobligations; and transactions initiated and conducted by a bank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using its own funds, relying on its judgment ofmarket trends and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profit.This type oftransaction is managed as a trading book item.Article 5For the purpose of these Measures, “clients” mea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clients other th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alth managementproducts sold to clients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which have thecharacteristics of derivative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se Measures in relationto its product design, trading and management; client access and salesproces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CBRC in respect of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Risk assessment and sales of derivativeproducts for individual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inrespect of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for individuals.Article 6The launch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prior approval as well as the supervision andinspection of the CBRC.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which has received approval for conductingderivative transactions shall conduct business in line with its own riskmanagement capability.Article 7To transact in derivative products linked to foreign exchange, commodities, energy and equities, and exchange-traded derivatives,a banking financialinstitution shall obtain the qualification for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granted by the CBRC and comply with the State’s foreign exchange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regulations.Chapter Two Market Access ControlArticle 8The qualifications for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launch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shall fall into the following two categories:(1)basic qualification, which permits only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hedging purposes; and(2)ordinary qualification, which permits, in addition to the derivativetransactions permissible under the basic qualification,derivativetransactions for non-hedging purposes.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may, depending on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management capability,impose differentiated qualificationadministration in respect of its specific business model, producttypes and others.Article 9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applying for the basic qualification shall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1)having a sound derivatives trad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internal control system;(2)having no less than 2 traders who have received no less than 6months’ dedicated training in relevant derivatives trading skills andhave no less than 2 years’ experience in derivative products orrelevant business;having no less than 1 relevant risk controllingpersonnel and no less than 1 risk model researcher or risk analystand no less than 1 personnel proficient in the operationalprocedures and rules of hedge accounting; each of the above postsshall have a dedicated personnel and shall not be held by the sameperson concurrently. None of such personnel shall have any recordof misdemeanour;(3)having suitable trading premises and equipment;(4)having a dedicated department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s forhandling legal matters and compli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5)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BRC’s prudent supervisionstandard; and(6)any other conditions prescribed by the CBRC.Article 10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applying for the ordinary qualification shall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conditions for thebasic qualification:(1)having a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automatically linking itsfront, middle and back offices for derivatives trading and a real-timerisk management system;(2)the personnel in charge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having 5years or more of direct experience in derivatives trading activitiesand risk control, and shall have no record of misdemeanour;(3)having a strict business separ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 effectiveseparation of hedging business from non-hedging business inrespect of their respective market information, risk control andloss/profit accounting;(4)having a sound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market risks,operational risks, credit risks and others; and(5)any other conditions prescribed by the CBRC.Article 11 A foreign-funded bank intending to launch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shall submit application documents signed by its authorised signatory to the localregulatory authority. After the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 has reviewed theapplication documents and given its consent,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BRC for review and approval. In the case of awholly foreign owned bank or a Chinese-foreign joint-venture bank, theapplication documents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by the head office of such bank.Where a foreign bank intends to launch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in two or more of its branches in China, theapplication documents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by its managing branch in China. After the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 has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 and given its consent, the applicationdocuments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BRC for review and approval.Where the branch office of a foreign bank applies for the launch of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it shall obtain a formal authorisation from itshead 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its home country must have the legalframework for the supervision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and theregulatory authority in its home country must have the competence for suchsupervision.If the branch office of a foreign bank applying for the launch of derivativestrading business is unable to meet the conditions in Article 9 or 10, its head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 shall meet the above conditions and suchbranch office shall meet the following additional conditions:(1)the official authorisation fo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rom its head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 shall set out specifically the typesand quota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to be conducted;(2)unless the head office specifies otherwise,all derivativetransactions of such branch are to be squared through a unifiedsystem of the authorising head 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 on areal-time basis, and such head 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 will beresponsible for squaring, exposure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ofsuch transactions.Other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bject to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of the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 shall submit application documents to the localregulatory authority. After the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y has reviewed theapplication documents and given its consent, the application documents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BRC for review and approval. Other bank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CBRC’s direct administration shall submitapplication documents directly to the CBRC for review and approval.Article 12To apply for the launch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submit to the CBRC or its agency the following documentsand materials (in triplicate):(1)an application report, a feasibility report and business plan orbusiness development plan in respect of the launch of derivativestrading business;(2)internal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derivatives tradingbusiness;(3)accounting rules for the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4) a list of the personnel in charge and the principal traders and theircurriculum vitae;(5)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ncludingwithout limitation, rules for quantifying risk exposure or a system for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orisation of risk limits;(6) a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est report in respect of the trading premises,equipment and system; and(7)any other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e CBRC.If the branch of a foreign bank applying for the launch of derivatives tradingbusiness is unable to meet the conditions set out in Article 9 or 10, inaddition to submitting the above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o its head office(regional headquarters), such branch shall also submit the followingdocuments to the local banking regulatory authority:(1)the official written authorisation from its head office (regionalheadquarters) in respect of the specific types and quota ofderivative transactions to be conducted;(2)unless its head office specifies otherwise, a letter of undertakingfrom its head 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 which undertakes allderivative transactions of such branch are to be squared through aunified system of the authorising head office (regional headquarters)on a real-time basis, and that such head office (regionalheadquarter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quaring, exposure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of such derivative transactions.Article 13The accounting rules fo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submitted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comply wit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extent relevant standards are notavailable in China, such accounting rules shall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international standards. Local branch of a foreign bank may comply with theaccounting standards of its head office or its home country.Article 14The security testing report with respect to the premises, equipment and system to be provided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accordance withthese Measures shall, in principle, be issued independently by a third party.Article 15The internal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to be launched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include atleast the following:(1)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business operating procedures (whichprocedures shall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the separation of its frontoffice, mid-office and back office) for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and contingent plans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2)approval system and procedures of the new business and newderivative products;(3)transaction types and their respective risk control system;(4)risk model specifications and quantifie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for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5)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rnal audit system;(6)management system and post-assessment system for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7)code of conduct for traders;(8)pos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personnel in charge of trading and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rmanagement personnel at various levels and traders;(9)training plans for its front, middle and back office managementpersonnel and staff;(10)other contents required by the CBRC.Article 16The CBRC shall give its approval or response within 3 months upon the receipt of a complete set of application materials submitted by a financialinstit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Measures.Article 17Where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tends to authorise a branch office to conduct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it shall carry out a strict review of the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such branch office, and shall issue formalwritten authorisations in respect of relevant transaction types and quotas.Derivative transactions conducted by branch offices within China shall besquared through a unified system of its head office (headquarters) on areal-time basis, and such head office (headquarters) shall be responsiblefor the squaring, exposure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of suchtransactions.The branch office referred to above shall report to the local bankingregulatory authority and produce the written authorisation from its headoffice (headquarters) within 30 days upon the receipt of such authorisationfrom its head office (headquarters) or upon any change in suchauthorisation.Local branch of a foreign bank sha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mptly report tothe CBRC of any change in its authorisation.Chapter Three Risk ControlArticle 18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s conducting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and the types and scale ofderivative transactions to be conducted having regard to its businessobjectives, capital strength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risks involved in derivative transactions.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engaged in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shallsubmit a written inquiry to the regulatory authority before it develops a newtype of products, ventures into new markets or engages in otherinnovations.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gradually improve its capability inindependent innovation, transaction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and shall engage in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which it is not capable ofvaluing after exercising great care.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nothold for its own account, or sell to any clients,derivative products involvingnaked short-selling with potentially unlimited loss or derivative productswhich underlying assets are derivative products or which are linked toderivative products.Article 19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in Article 4,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reliablerisk control system in relation to market risks, credit risks, operating risksand legal compliance risks,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a businessprocessing system commensurate with the nature, scale and complexity ofthe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to be conducted, and shall be staffed withpersonnel with the relevant busi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operate thesaid risk control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business processingsystem referred to above.Article 20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the authorised special committee of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assess the existing business status and risk controlpolicies and procedures with respect to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on a regularbasi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in line with the institution’s capital strengths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Where new derivative products are introducedfrequently or the systems a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frequency of theassessment shall be increased accordingly.Article 21The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of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be aware of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being conducted,shall review, approve and asses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framework, including the principles, procedures, organisation and authority,for conducting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and its risk control; and shallhave ready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the risk conditions of derivativetransactions through an independent risk control department and a soundinspection and reporting system, and shall provide corresponding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Based on the above, the banking financialinstitution shall also assess its own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on a yearlybasis and submit the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previous year (in duplicate)to the regulatory authority by the end of January of each year.Article 22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determine appropriate specif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risk exposure of its derivative transactionsbased on the institution’s overall strengths, availability of its own funds,profitability, business operation principles, trading target of the derivativetransactions and forecast of market trends.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strictly enforce anauthorisation and stop-loss system, formulate, regularly review and updaterisk exposure limits, stop-loss limits, contingent plans and rules andspecifications for stress testing in relation to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and formulate procedures for limit monitoring and over-limit treatment.When conducting a derivative transaction,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hall strictly enforce the policies for authorisation levels and risk exposurecontrol. Any material transaction or new derivative business shall besubject to the approval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its authorised specialcommittee or by the senior management. When unrealised losses haveoccurred due to market changes or wrong decision, a banking financialinstitution shall strictly enforce its stop-loss policy.A trader who acts outside the scope of its authorisation or commits anirregularity in trading and the relevant supervisor shall be held strictlyaccountable and subject to punishment.Article 23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strengthen the authoris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ts branch offices in thei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 thebranch offices with relatively weak capability in operating derivativeproducts, controlling risk and managing business, their authority to tradederivatives shall be withdrawn from them as appropriate. A bank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specify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material risks in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n the relevant risk control policiesand set out the procedures for revoking trading authorisation; for thebranch offices where material risks in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has occurred,their authorisation to trade derivative products shall be promptly revoked.Article 24The personnel of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charge of risk measure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hall not hold concurrent office inderivatives trading or marketing and vice versa. Personnel in charge of riskmeasure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may report on the risk situationdirectly to the senior management. A trader fo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hedging purposes shall not hold concurrent office as trader for derivativetransactions for non-hedging purposes (each as defined in Article 4) andvice versa.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also ensure that the relevanttrading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erivativetransactions is segregated from each other.Article 25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set out clear criteria for ascertaining the qualifications of employees such as traders, analysts and sales persons,and provide training to sales persons and other relevant employees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and risk control toensure that they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qualifications.Article 26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formulate reasonable cost and asset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rules and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incentiveand control mechanism. It shall not simply link the income of derivativestrade and risk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the current business performanceto avoid excessive pursuit of profit and increased trading risk.Article 27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nforce regular shift mechanism and compulsory paid leave policies for its supervisors and traders engaged inderivatives trading.Article 28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of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regularly review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k control policies for its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Internal audit of derivatives trading policiesand business shall have the following elements:(1)adequate internal auditors with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skills; and(2)an independent reporting route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rom such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Article 29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and policies for the control of legal risk and strictly examine the legal statusand trading qualifications of its transaction counterparties. When enteringinto a derivatives trading contract with a counterparty, a banking financialinstitution shall refer to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 practices, givefull consideration to factors such as the enforceability of legal recourse inthe event of an event of defaul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dresslegal risk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of drafting, negotiation and execution ofthe trading contract.Article 30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formulate and improve rules for reviewing and managing contracts and other legal documents related to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t shall review derivative transaction contracts andtheir validity and effect at least once every yea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sof the trading counterparty, so a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ame and effectively address relevant legal risks.Article 31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relevant policies for assessing the suitability of its transaction counterparty, including whether itstransaction counterparty fully understands the contract terms and itsobligation under the contract and whether the derivative transaction to beentered into is in line with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 transactioncounterparty is entering into the derivative transaction. In satisfying therequirements under this Article,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may in goodfaith reasonably rely on the formal written documents provided by itstransaction counterparty.Article 32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a sound credit risk control system in respect of its transaction counterparty selecting suitable methodsand models to assess the credit risk of such counterparty, and adoptingappropriate risk mitigation measures.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by appropriate means expressly informthe transaction counterparty of the impact the relevant credit risk mitigationmeasures may have on such counterparty.Article 33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use appropriat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nd models to assess the market risk of a derivative transaction.Itshall manage market risk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rket valuation (forthis purpose, a third party’s independent valuation and pricing may beproperly adopted as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derivative products)andaccordingly adjust the transaction size, type and level of risk exposure.Article 34Decisions to initiate a derivative transaction for hedging purposes and relevant trading decisions shall be made by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ion’sgenuine needs.Article 35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nducting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 non-hedging purposes shall make provisions for the market risk capital for therisk exposure of such derivative products. Such market risk capital shall becalculated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Measures for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Regulatory Guidelines on Internal Model Approach for Market Risk CapitalMeasur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Article 36In terms of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nducting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for non-hedging purposes, its standard model market risk capital shall notexceed 3% of the core capital of such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impose dynamic and differentiated restrictionswithin such capital ceiling based on the business conditions of a bank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standard model market risk capital shall becalculated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Measures for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 Commercial Banks.Article 37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type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establish complete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systems for liquidity risks and make adequate arrangements to ensureliquidity so that it has sufficient capability to perform the contract in theevent of unusual market movements.Article 38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rule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al risks and clearly define the duties for theope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ncluding withoutlimit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completion of the trading documentations,trading confirmation, netting settlement, review of trades, market value re-valuation, abnormality reporting, accounting treatment, etc. Documentationand recordings generated in the course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shall befiled in a unified filing system and regularly reviewed by the department incharge.Article 39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clear the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the CBRC, shall ensure the relevantsettlement obligations are discharged, shall properly deal with events ofdefault and termination events and shall recognise and manage operationrisks on a timely basis.Article 40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establish or impro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completeness and validity of information as classified by product andtrading counterparties, etc.Article 41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pursuan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BRC, submit to the CBRC the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al statements andother reports relating to derivative transactions.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pursuant to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requirements of the CBRC, disclose externally the risks, losses, changes inprofits and any unusual circumstances in the conduct of derivativetransactions.Article 42 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take promp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mitigate its losses when any material business risk or material businessloss has occurred to its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and on its own initiativepromptly report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to the CBRC.A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sha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mptly report tothe CBRC of the details of any material changes in its derivativetransactions, operational system and risk control system, etc.Article 43The CBRC may inspect the information and statements, risk control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business processing system of a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relation to its derivatives trading business to。

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准确识别、计量并有效管控本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以及《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

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银监会批准本行所开展的所有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本行向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中所包含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也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行严禁开展自身不具备定价能力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也不得自主持有或向客户销售可能出现无限损失的裸卖空衍生产品,以及以衍生产品为基础资产或挂钩指标的再衍生产品。

第五条本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为“科学计量、有效管控、及时处置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中包含的各类风险”,本行在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中遵循“适应性、实时性、审慎性、规范性”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本行在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应选择与本行经营目标、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业务品种,逐步推动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开展;并制定与所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计量及管控方法。

(二)实时性原则。

本行通过衍生业务与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前、中、后台的全程管理,通过实时获取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实现对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三)审慎性原则。

本行在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计量环节,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审慎选择风险计量模型和方法,确保风险计量结果合理有效;在各类衍生产品授权及限额设定环节,应根据本行自身实际情况,审慎设置各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授权及风险限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1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二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业务,适用本办法。

”二、第四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按照交易目的分为两类:(一)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类交易需符合套期会计规定,并划入银行账户管理。

(二)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即除套期保值类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包括由客户发起,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的代客交易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对冲前述交易相关风险而进行的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做市义务持续提供市场买、卖双边价格,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做市交易;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发起,运用自有资金,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以获利为目的进行的自营交易。

此类交易划入交易账户管理。

”三、第四条与第五条之间增加一条:“本办法所称客户是指除金融机构以外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若具有衍生产品性质,其产品设计、交易、管理适用本办法,客户准入以及销售环节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对个人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评估和销售环节适用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四、第五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接受中国银监会的监督与检查。

获得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事与其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业务活动。

”五、第六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与外汇、商品、能源和股权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应当具有中国银监会批准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并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及其他相关规定。

”六、第六条与第七条之间增加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资格分为以下两类:(一)基础类资格:只能从事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二)普通类资格:除基础类资格可以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之外,还可以从事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

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监管部门可以对其具体的业务模式、产品种类等实施差别化资格管理。

”七、第七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基础类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健全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二)具有接受相关衍生产品交易技能专门培训半年以上、从事衍生产品或相关交易2年以上的交易人员至少2名,相关风险管理人员至少1名,风险模型研究人员或风险分析人员至少1名,熟悉套期会计操作程序和制度规范的人员至少1名,以上人员均需专岗专人,相互不得兼任,且无不良记录;(三)有适当的交易场所和设备;(四)具有处理法律事务和负责内控合规检查的专业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五)满足中国银监会审慎监管指标要求;(六)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八、第七条与第八条之间增加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普通类资格,除具备上述基础类资格条件以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一)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联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管理系统;(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5年以上直接参与衍生产品交易活动或风险管理的资历,且无不良记录;(三)严格的业务分离制度,确保套期保值类业务与非套期保值类业务的市场信息、风险管理、损益核算有效隔离;(四)完善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管理框架;(五)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九、第八条修改为:“外资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当地银监局提交由授权签字人签署的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由总行统一向当地银监局提交申请材料;外国银行拟在中国境内两家以上分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应当由其在华管理行统一向当地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获得其总行(地区总部)的正式授权,且其母国应当具备对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其母国监管当局应当具备相应的监管能力。

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如果不具备第九条或第十条所列条件,其总行(地区总部)应当具备上述条件。

同时该分行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其总行(地区总部)对该分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等方面的正式授权对交易品种和限额作出明确规定;(二)除总行另有明确规定外,该分行的全部衍生产品交易通过对其授权的总行(地区总部)系统进行实时平盘,并由其总行(地区总部)统一进行平盘、敞口管理和风险控制。

其他由属地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先向当地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中国银监会审批;其他由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向中国银监会提交申请材料,报中国银监会审批。

”十、第九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以下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一)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及业务计划书或展业计划;(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三)衍生产品交易会计制度;(四)主管人员和主要交易人员名单、履历;(五)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敞口量化规则或风险限额授权管理制度;(六)交易场所、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测试报告;(七)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外国银行分行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若不具备第九条或第十条所列条件,除报送其总行(地区总部)的上述文件和资料外,还应当向所在地银监局报送以下文件:(一)其总行(地区总部)对该分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限额等方面的正式书面授权文件;(二)除其总行另有明确规定外,其总行(地区总部)出具的确保该分行全部衍生产品交易通过总行(地区总部)交易系统进行实时平盘,并由其总行(地区总部)负责平盘、敞口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承诺函。

”十一、第十一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本办法规定提交的交易场所、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报告,原则上应当由第三方独立做出。

”十二、第十二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新业务、产品审批制度及流程。

”十三、第十三条修改为:“中国银监会自收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本办法提交的完整申请资料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批复。

”十四、第十五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确定是否适合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及适合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在开展新的业务品种、开拓新市场等创新前,应当书面咨询监管部门意见。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交易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谨慎涉足自身不具备定价能力的衍生产品交易。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自主持有或向客户销售可能出现无限损失的裸卖空衍生产品,以及以衍生产品为基础资产或挂钩指标的再衍生产品。

”十五、第十六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第四条所列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分类,建立与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并配备履行上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业务处理职责所需要的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十六、第十七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或其授权专业委员会应当定期对现行的衍生产品业务情况、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确保其与机构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相一致。

新产品推出频繁或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相应增加评估频度。

”十七、第十八条与第十九条之间增加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了解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风险;审核评估和批准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经营及其风险管理的原则、程序、组织、权限的综合管理框架;并能通过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完善的检查报告系统,随时获取有关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状况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指导。

在此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每年对其自身衍生产品业务情况进行评估,并将上一年度评估报告一式两份于每年一月底之前报送监管机构。

”十八、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与第二十九条合并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本机构的整体实力、自有资本、盈利能力、业务经营方针、衍生产品交易目的及对市场走向的预测选择与本机构业务相适应的测算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敞口的指标和方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授权和止损制度,制定并定期审查和更新各类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应急计划和压力测试的制度和指标,制定限额监控和超限额处理程序。

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级授权和敞口风险管理制度,任何重大交易或新的衍生产品业务都应当经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业委员会或高级管理层审批。

在因市场变化或决策失误出现账面浮亏时,应当严格执行止损制度。

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越权或违规行为的交易员及其主管,要实行严格问责和惩处。

”十九、第十九条与第二十条之间增加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授权管理。

对于衍生产品经营能力较弱、风险防范及管理水平较低的分支机构,应当适当上收其衍生产品的交易权限。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明确重大交易风险的类别特征,并规定取消交易权限的程序。

对于发生重大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取消其衍生产品交易权限。

”二十、第二十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工作人员必须与从事衍生产品交易或营销的人员分开,不得相互兼任;风险计量、监测或控制人员可以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

根据本办法第四条所列的分类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从事套期保值类与非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人员不得相互兼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确保其所从事的上述不同类别衍生产品交易的相关信息相互隔离。

”二十一、第二十三条修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评估交易对手适当性的相关政策:包括评估交易对手是否充分了解合约的条款以及履行合约的责任,识别拟进行的衍生交易是否符合交易对手本身从事衍生交易的目的。

在履行本条要求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合理地依赖交易对手提供的正式书面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