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设计学概论总结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a63ab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3.png)
文学概论课程总结心得
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基本概念、文学史、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方法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感悟和体验。
我了解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文学作品具有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要素,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和人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我认识了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历程,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通过学习文学史,我了解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也认识了不同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我学习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和文学评论等方面。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我了解了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也学会了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文学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可以带给人们启示和感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也认识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文学也是一
种审美体验,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文学概论课程让我了解了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体验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6a1a7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7.png)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 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 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 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根底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央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 以消解“套板反响〞, 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泼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 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表达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表达者在表达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表达者所设定的隐含在表达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 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阔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二、怎么理解“文学是一种人学〞的说法①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文学是人学对文学的一种界定.其根据在其再现和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文学反响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②文学的目的是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必然会反映社会,反映社会,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的开展需要人的作用,这样,反映社会的文学必然会以人作为对象对社会进行再现,文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的创造,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③文学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文学是人学是周作人在其著名作品?人的文学?中提出.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观念涌入国内. 在日本留过学的周氏兄弟受当时日本浪漫主义的影响, 当面对新文学的建设时, 提出“人的文学〞认为中国的文学是庙堂文的, 腐朽的,非人的文学, 所以要建设清新的“人的文学〞,此文章是继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之后又一重要的新文学建设文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巨大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从卢梭,伏尔泰开始,就有着“文学是人学〞的概念,更早的是“文艺复兴〞中由神到人的转变就有着模糊的人学.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古希腊的原欲精神也可作为“人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大写的“人学〞,即关注现实,主要是有现实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群体的人学〞,社会主义人学倡导一种是小写的“人学〞,强调描写个人的感悟,一时的心境,主要是社会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者所倡导. 周作人早期倡导“平民的文学〞;2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就转向“小写的人的文学〞了.整个20 世纪文学,其实就可以看出文学的争夺.钱理群老先生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序中提出现代文学中“人的文学〞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三、你认为“文如其人〞吗为什么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文如其人.①“文如其人〞顾名思义,即可通过文来展现人.比方李清照〔她早期的生活富裕,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更是美满快乐,所以前期多写悠闲生活;金兵入据中原时,丈夫离世,境遇孤苦,在后期便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西亭畅游,这首诗表现清新淡雅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任何压力.只管儿女情长,赏花弄月.后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犹如在耳.这首?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②孔子曾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文如其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像贺铸,是一个词风和个性都非常特别的人.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能诗文,尤长于词.他既有?六州歌头?这样一首寓豪士、侠士、狂士于一体的自况生平之作,又有?鹅鹊天?这样于平静的笔端之下溢满对妻子的深情,真挚哀婉,感人深至的词,由此可见其文与人相悖.③对于文是否如其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文与人的立场放置于一个客观的环境看诗.对于文确如其人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人来分析他的文学创作,也可以通过文学创作这样途径来了解人的性格特征等,这样可以易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人与文相悖的情况,那么应该适当的把握文与人这一关系,将文与人的联系剖开而论, 这样对于作家作品的理解也不至于进入一个误区. 四、电子文化如何瓦解了作者的地位电子文化是以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的文化,比方电脑,网络、等.由于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电子文学应运而生,它彻底改变了印刷文本的物质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超文本.消解了印刷文化中的理性书写主体.①首先,电子文学创造了超文本的广泛链接,使那种固定和独立的印刷文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文本与诸多副文本的网状结构.固定的独立文本地位消失,导致了独立自主的作者地位的动摇,也就是说超文本削弱了作者的自主性.②其次,如果说多重链接打破了印刷文本的独立自足性,构建起一个文本间的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的话,那么,一种全新的分叉选择创造了超文本.较之于印刷文本的作者, 在超文本的生产中,书写带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分叉选择也就是作者可以在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中选择自己想要的方案.当然,问题往往呈现相反的方面,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作者在不断的选择和组合时,难免产生手足无措的无能感和挫败感,因此造成超文本的碎片化和平面化.这种情况下,印刷文化时代那种自我掌控和决定性的作者主体性消失了,作者的书写看起来更像是一架机器.③线性模式的瓦解,亦即非顺序性书写的出现,他终结了印刷文化书写和阅读的线性模式.超文本的非顺序性意味着思维形式的变革,不但写作过程不在依循某种惯常的顺序,表达情节也打破了从开端到结尾的顺序,甚至作者和文本的因果关系也变得不那么确定.总之,在电子文化的超文本环境中,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印刷文体中那种固定独立的文本及其作为生产者的独立自足的主体被消解了,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功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五、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不同①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区别: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六、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作为话语的艺术1. (1)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直接作用于读者者的感官,却由于模糊性和多义性, 可以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使读者获得自由的审美感受.如小说的影视改编总是不尽人意.(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这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3)文学还可以借助种种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绘画, 雕塑只能通过形体,电影通过动作,音乐能表现内心世界,但太抽象.2.由于话语是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是话语:作品是作家站在某种立场进行的价值构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往往还会观察语言背后的价值立场.将文学语言看作是话语,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价值构建,正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意识形态构建属性.文学话语的特点具有蕴藉性七、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①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一一?人间喜剧? ,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熟悉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熟悉不同,它主要通过对具体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 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根底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③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 .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八、小说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讲述:有一个明显的故事讲述者,故事就是以她的口吻或声音来讲述优点:讲述是对作者隐含作者和表达者的主观介入不加限制和表达缺点:讲述具有明显的人为性,有一个表达者或隐或显地横在读者与故事之间而形成某种距离呈现:外表上看起来没有一个明显的表达者在讲述,事件、动作和场面好似都是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根据自然而然的呈现,比较容易拉近读者和故事的距离缺点:呈现那么是尽力限制和约束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出现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什么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形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二者相互交织、渗透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或相互冲突.它的性质可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加以理解.①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是无功利的,无论是作家或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审美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 只有在无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纯粹的审美世界.无功利的审美活动才会发现事物的美和诗情画意,才能写出文学作品.但文学内在地潜伏着功利性,由于文学是一种社会的、人性的、现实的活动和产品,文学或批判或歌颂或反映或展望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社会的功利作用.文学的功利性是间接的,它的作用是通过无用来实现.②文学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从方式看,文学以形象感性的方式蕴含着理性.理性是指理性熟悉,抽象的思想,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思维过程和它的结果.文学创作中感性审美活动和理性活动交互掺杂,不过这种理性分析和归纳是对形象材料的思考和设想. 文学欣赏中的理性是一种审美理解,交融着审美直觉、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领悟,获得一种审美熟悉;当进行审美批评时,便进入到感兴和妙悟之后的科学理性熟悉阶段了. 创作和欣赏的感性理性双重交融均为文学形象本身的双重性决定,文学形象的特点就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这种理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理性,一般外表看不见,但它是存在的.前面说的文学中的意识形态意义、文化意义就是这种“诗的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文学的意味.③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熟悉的.从态度看,文学是通过一种审美情感表达一种审美熟悉的态度,这种审美情感是好恶、肯定、否认、欢乐与痛苦.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中央,是文学个性形象的心情,是具体感人的,但在情致中蕴含着价值和理性熟悉,二者不可别离.文学家是充满感情的主体, 他通过情感评价来熟悉世界. 有些作品看似十分客观冷静, 是“零度写作〞,似乎作者是“ 客观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态,他通过极隐蔽的方式,或选择形象,或借文学形象表达的方式,或借符合冷漠的文学个性本身的方式暗示一种对生活、社会、人性、文化的评价.由上述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双重性质: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融合,这种融合为文学的审美特征所决定.十、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举例说明〕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都是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绚丽多彩的景物构成的.例如,一年四季就有不同的景像春风温暖,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夏日炎热,阳光凶猛;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冬万里无垠,寒风袭人.情,是每个有思想有观念的人都会有的.每个人都会发出一些感慨:快乐,悲伤,郁闷,思念,思念,愤怒等等.我们生活在具有丰富感情的世界中.文学作品的语言可分为景语与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从这可得出,景语与情语的联系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景语与情语的配合、交融更显得突出.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触景生情:人不同,景也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所产生的情也就大不相同.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 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是触景生情,景因人异,自古如此.二是移情与景:作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作家、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柳〞与“留〞谐音,作者便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三是托物寄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从那烟花三月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从那孤帆远影中表达作者情深意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托物寄情的表现.综上所述,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感情,无论是写景的实写还,写景的虚写,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0a75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1.png)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设计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旨在探讨和研究与设计相关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设计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一、设计的定义和目标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目标导向的过程,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创造具有价值、实用性和美学的产品、服务和环境。
二、设计思维和创新设计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精神,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方法来提供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
三、设计过程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问题定义、创意发散、方案筛选、原型制作、用户测试和最终实施等。
每个阶段都需要设计师通过反复迭代和反馈循环来不断优化和完善设计。
四、设计元素和原则设计元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空间等,设计师通过运用这些元素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而设计原则则是指在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五、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着重于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求、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旨在提供愉悦、易用和有意义的用户体验。
用户研究、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等都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内容。
六、环境和可持续设计环境和可持续设计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优化材料选择和实现循环利用等手段,设计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传统和现代设计传统设计包括文化传统、艺术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如民族服饰、建筑样式和手工艺品等。
而现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功能、效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如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数字设计等。
八、设计与社会责任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可访问性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设计也可以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来实现社会价值。
结语设计学概论是设计学研究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设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e3b33f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d.png)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5460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2.png)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流派等内容。
本文将从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作家及作品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主要包括文学的概念、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人物情感、思想境界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见证。
文学可以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表现,是人们观察社会、人性、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解释和评注的学科,主要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新批评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其中,形式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如小说的情节、人物、风格等方面;结构主义批评则强调文学作品与文本本身之间的关系,重视文本的符号、符码、意义等方面;新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等方面。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艺术风格和传统。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其中,现实主义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浪漫主义强调对个人情感、幻想和理想的追求,注重对自然、人性的崇拜;象征主义注重对象征和意象的运用,强调对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揭示;现代主义则强调创新和前卫,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四、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等是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代表作品方面,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00a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6d7f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a.png)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现生活、表现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它以虚构或真实的方式,通过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人类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2.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文学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3.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史诗、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4. 文学的功能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还具有丰富的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增进人们的文化修养,传递人类的文明和价值观念,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开拓人们的视野。
二、文学发展史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
它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形式。
古代文学以古代思想、历史和人文主题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传承了文化传统。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向近现代文学过渡的时期。
它包括中世纪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
中世纪文学受到宗教、宫廷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影响,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
3.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与现代文学。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思想的解放,文学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近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
近现代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延续与超越,体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以古典思想、形式和题材为主,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传统。
它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中国文学等。
2.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幻想,推崇自然与自由,反对现实的束缚和规范。
它包括浪漫主义诗歌、小说、戏剧等。
3.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尊严。
它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戏剧、散文等。
4.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社会性,描绘社会现实的丑恶和黑暗面。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bccb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4.png)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引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人们用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定义是多元的,既包括狭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包括广义上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
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审美价值和言说功能。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单位,文字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
审美价值是文学的核心特征,包括情感共鸣、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等。
言说功能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的口头传统,随着进化和历史的演变,文学发展成了书面传统和口头传统两个分支。
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时期和阶段,如原始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体裁,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每种类型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
史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崇高、纯洁和伟大的价值观。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形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通过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社会现实和反映个体命运的种种可能。
诗歌是对抽象思维、感情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表达。
第四章:文学的主题和风格文学的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分为人性、爱情、自然、社会等不同维度。
文学的风格是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语言、叙事方式和形式结构。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相互交织,文学既反映社会现象、思潮和价值观,又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推荐5篇)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fc3b2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3.png)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推荐5篇)第一篇: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一、选择填空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文学文化学又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
4.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5.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
6.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7.查理斯·巴托作出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8.话语的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9.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10.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1.精神生产的概念最初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1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13.文学创造的主题是具体的社会人。
(马克思)14.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15.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
1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7.高尔基曾不无道理地把文学称之为“人学”。
18.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二.名词解释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概论期末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a199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6.png)
文学概论期末总结在这个学期的文学概论课中,我们学习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流派和主题,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首先,我们学习了文学的基本概念。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的一种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知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文学是一种具有个人表达和社会意义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象来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效果。
其次,我们学习了文学的发展历程。
文学作为人类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语言的时候。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
从古代的史诗、神话到现代的小说、诗歌,文学一直在不同时代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和传承着人类的文化和思想。
然后,我们学习了文学的流派和主题。
文学的流派是指具有相似特点和风格的一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特点,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体裁。
同时,文学的主题是指作品所探讨和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主题,例如爱情、友谊、人生哲理等。
通过对不同流派和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学习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文学可以通过描写和表达文字,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反应,而音乐、绘画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则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和影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义。
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价值。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文学概论课的学习,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期末总结设计概论
![期末总结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3f022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5.png)
期末总结设计概论设计概论是一门涉及到设计原理、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基础课程,它为学习其他设计课程和从事设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渐掌握了设计的核心要素和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
在此总结中,我将对我在设计概论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估和改进。
首先,我们学习了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计是一种创新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创造,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功能、美学、可行性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形式原理、结构原理、功能原理和工艺原理等。
形式原理是指设计中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求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结构原理是指设计中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要求满足力学和工程原理;功能原理是指设计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便利性;工艺原理是指设计要考虑到生产和制造过程的可行性和效率。
其次,我们学习了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组合法、创造法和综合法等。
分析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组合法是通过对不同因素进行组合和重组,找到最优的组合方式;创造法是通过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方法,产生独特的解决方案;综合法是将多种方法和技巧综合运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评估调整等。
需求分析是指对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方案设计是指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对需求的把握,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详细设计是指对初步方案进行深入的设计和完善,包括细化设计和具体设计;评估调整是指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设计的核心要素和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cd363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3.png)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是一门广泛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学科,旨在系统地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文学概论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逐渐深化,理解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在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文学概论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人类生活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表达、形象刻画和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等;同时,文学作品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节奏感和韵律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是文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不同文学形式的分类和特点。
流派是指文学作品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流派类型,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的不同类型,如抒情诗、叙事诗、散文随笔和长篇小说等。
不同的流派和体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诗歌以简练、凝练和抒情为主要特征,通过形式上的节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散文则更加注重于对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个人思想的表达,具有较大的表现自由度;小说作为一种叙事形式,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多样性;戏剧则以舞台表演和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戏剧性冲突和舞台效果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是文学概论中的必备内容,了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等不同的时期。
设计学概论期末总结题目
![设计学概论期末总结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a8030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7.png)
设计学概论期末总结题目设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设计无处不在。
本学期学习了设计学概论,通过学习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深入并且全面地提升。
设计学的发展历程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深远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文明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和实用品设计。
设计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建筑、雕塑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原则和方法。
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设计概念开始渗透到生产和工业的领域,设计开始与工业和商业联系在一起。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艺术与工业设计的融合,设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设计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设计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行业。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来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环境。
设计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设计师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情况。
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结构、材料、颜色、纹理等。
这些要素是设计的基础,设计师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要素来创造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和环境。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部形态,结构是指物体的内部组成和构造方式,材料是指物体的物质组成,颜色是指物体的视觉特征,纹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触觉特征。
设计师需要综合运用这些要素,从而实现设计目标。
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平衡、对比、一致性、重复、节奏和重点等。
平衡是指元素之间的均衡和谐,对比是指元素之间的差异和强调,一致性是指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和连贯性,重复是指元素的重复出现和统一性,节奏是指元素之间的节奏感和动态感,重点是指设计的焦点和关注点。
文学概论上册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4a9c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6.png)
文学概论上册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文学发展历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文学的系统性认识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发展的历程、文学的类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等内容。
一、文学的定义1. 文学的概念和范畴: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思想、观念和体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的美学特征:文学具有语言、音韵、节奏、形象、意象等审美特点,通过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3. 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具有想象和创造的特点。
4. 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具有反映社会生活、传播文化价值观念、塑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作用。
二、文学发展的历程1.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口头传承和祭祀仪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逐渐演变为书面表达的形式。
2.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史诗、民歌、诗经等,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楚辞》等。
3.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宗教题材为主,包括圣经故事、传奇故事、骑士文学等,代表作品有《巴别塔》、《阿拉伯的传说》等。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文学发展的转折点,文学作品以个人感情和人文主义为主题,代表作品有《达芬奇的密码》、《伊丽莎白女王》等。
5. 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近现代文学逐渐走向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三、文学的类型1. 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鲜明的节奏、押韵和形象语言为特点。
2. 散文:散文是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杂文等,以抒情、抒怀、议论等为主题。
3. 小说:小说是文学中的一种叙事形式,以虚构的情节、人物和事件为载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
4. 戏剧:戏剧是文学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是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结合。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7d0a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b.png)
文学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本章主要讨论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形式和文学批评方法等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结合课程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具有语言艺术性的创造性文字作品。
文学的定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总的来说,文学应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文学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时期对文学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文学独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都有着共同的认识。
文学的定义涉及到创作、表达和接受三个方面。
创作是指作家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表达是指作品通过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接受是指读者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作品,产生共鸣和体验。
二、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功能,它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唤起读者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享受,达到审美效果。
表达功能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功能,它通过作家的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传递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社会功能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它反映社会生活,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的功能与文学的价值密切相关。
审美功能反映了文学的艺术价值,表达功能体现了文学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社会功能展示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风格。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表现方式。
诗歌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以鲜明的节奏、韵律和意象为特点;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形式;戏剧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形式。
文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文学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会带来新的文学风貌和表现方式,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8cb8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4.png)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ef199e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a.png)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文学的本质、特点、创作、欣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文学概论重点内容的归纳:一、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形象。
语言的运用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通过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独特的修辞,作者塑造出各种文学形象,传达深刻的内涵。
2、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社会现实、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它既可以直接描绘社会现象,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折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3、文学具有审美性文学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在于通过艺术加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审美性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个方面。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1、题材与主题题材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如爱情、战争、历史等。
主题则是作品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2、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
成功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命运轨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3、情节情节是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决定了作品的节奏和吸引力。
情节的设置要有合理性、曲折性和完整性。
4、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条件,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文学创作1、创作动机与灵感创作动机是作者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可能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或个人的情感需求。
灵感则是创作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作者在瞬间获得独特的创作思路。
2、创作方法常见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浪漫主义强调抒发情感和想象,现代主义则追求形式创新和对传统的突破。
3、创作过程包括素材积累、构思、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在素材积累阶段,作者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构思阶段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初步的创作思路;写作阶段将构思转化为文字;修改阶段则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优化。
大一下文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大一下文学概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76cd3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1.png)
大一下文学概论知识点汇总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读者。
学习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文化、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大一下文学概论是大学中最基础的文学课程之一,下面将对大一下文学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语言文字传递文化,表达情感和人类思想。
文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语言性:文学使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艺术创造和表达,语言是文学的基础。
2. 可塑性:文学创作灵活多样,可以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
3. 具象性: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形象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和形象。
4. 可移植性: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学史概述文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大一下文学概论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文学时期和作品:1. 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荷马史诗》等。
2. 中世纪文学:包括欧洲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南宋文学,代表作品有《《罗兰之歌》、《红楼梦》等。
3. 文艺复兴文学: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和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代表作品有《神曲》、《哈姆雷特》等。
4. 近代文学:包括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有《诺斯菲尔德》、《红与黑》等。
5. 现代文学: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有《尤利西斯》、《百年孤独》等。
三、文学常用的艺术手法文学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常常使用各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常见的文学艺术手法包括:1. 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作品的情节和情感。
2. 对比:通过对事物、人物的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给予抽象的事物具体的形象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 感叹句:通过使用感叹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加强作品的表达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考工记》和古罗马老普林尼的《博物志》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从科学史的意义来讲,清代乾隆年间朱琰撰写的《陶说》6卷,可视作世界上第一部设计史类的专著。
明朝:计成——《园冶》宋应星——《天工开物》2.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3.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4.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5.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6.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两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风格》。
乌尔姆设计学校被称为二战后的包豪斯。
7.古罗马的百科学者老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志》中对古代艺术家的评价就常常使用“比例”这一术语。
8.罗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书中清楚的表明,结构设计应当由其功能所决定。
9.激进的反装饰理论家卢斯发表了一篇檄文——《装饰与罪恶》,装饰就是罪恶。
10.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
11.罗兰-巴特的著作对设计师门有重大影响,《神话》享有近似传奇式的地位,其为所有设计学生的必读书,其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将设计从单纯的实践和解题行为中抽托出来,去拥抱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与观念的天地。
12.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他是法国知识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
13.符号学理论: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是实现信息储存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交流。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本塞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里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研究。
14.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15.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
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1,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借用: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借用艺术创作的思想与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
2,解构: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使之进入符号储备,有待设计重构。
3,装饰: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最常用的方法。
4,参照:设计属于创造。
5,创造: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解构、装饰、参照等方法的基础。
2,广告设计的五个方面:文学创作声学创作美术设计表演设计和电脑制作。
3.1918年雷特维德(里特维德)设计的红-蓝椅子,其各个成员都被一种所谓的宗教的精神所鼓舞4.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存在哪三个误区?A.为艺术而设计B.为技术而设计C.孤立静止的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5.作为设计师,你如何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①艺术,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它包括雕刻、绘画、摄影、音乐、诗歌等。
"②设计具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6.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
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7.什么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设计的对象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
环境设计是一宽泛的概念,小到室内家具及摆设,大到室外各种建筑物及环境,凡对其所进行的综合规划均属于环境设计,环境设计首先要注意协调各对象之间的关系,使其趋于和谐与自然。
8.什么是CI设计?一般是为了创造理想的经营环境,有计划地以企业标志、标准字和标准色等要素为设计中心,将广告宣传、产品、包装、说明书、建筑物、车辆、信笺、名片、为为公用品,甚至账册等所有显示企业存在的媒体都加以视觉的统一,以到达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等目的。
10.以日本的设计为例谈谈设计与经济的关系?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的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盟比肩的经济大国。
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设计力。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已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
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新加坡的经济起飞,正是依靠对设计的巨大投入以及对日本经验的借鉴。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1拉斯金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设计作家和批评家,其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为哥特式辩护。
2吉马德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是他为法国地铁所做的设计。
3最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新艺术运动代表是西班牙,而西班牙重要的设计家是高迪。
4米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
5第一个提出后现代看法的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他提出“少则厌烦”的原则来挑战米斯的“少就是多”的原则。
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6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特点是理性主义,反对装饰,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少就是多”。
7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A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B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从游戏的心态设计C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
设计大量创造性的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历史相结合D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8.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
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
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
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9.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一,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二,真正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三,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没有包豪斯就没有现代设计。
10.波普艺术: 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
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Popular”,有大众化、通俗、流行之意。
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它受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众文化和20世纪60年代波普美术的影响,认为艺术不应仅供少数人享用,而应走向普通大众,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因此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打破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
10.新艺术运动总结新艺术运动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
就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一样,一时风靡欧洲大陆。
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是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于过度,其影响深远。
新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很广泛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具有不同的特点。
既有非常朴素的直线或方格的平面构图,也有极富装饰性的曲线样式。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1 按设计目的之不同,设计可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
2 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文字标志和插图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文字:是人类祖先为记录语言,事物和交流思想情感而发明的视觉符号,对人类起了很大作用。
文字主要有象形、表意、表音三种类型。
标志:是狭义的符号,有时称标识标记记号等。
它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
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插图:是指插画和图解,传统的插画主要用于形象的表现文字叙述的内容,作为文字的补充说明而存在。
3.按性质分类,标志可分为指示性标志和象征性标志;按使用主体分,标志可分为公共标识和非公共标识。
4编排设计:即编辑与排版设计或称版面设计,是指将文字标志和插图等视觉要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