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合集下载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2篇)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2篇)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

第四条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

1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本制度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管理第六条本单位设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内审小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内审小组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单位应当严格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支持和保2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或者管理等工作背景。

第八条内审小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第九条单位应当保障内审小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依规独立履行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十条内审小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单位预算。

第十一条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认真履职、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人员,由单位予以表彰。

3第三章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第十二条内审小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履行下列职责:(一)对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二)对本单位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三)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四)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五)对本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六)对本单位的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七)对本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4(八)对本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九)对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十)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十一)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审计目标、程序、方法

第三章审计目标、程序、方法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3) 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和控制;记录的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 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 双方加盖的公章。
的风
2)计划审计阶段 (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时间、范围、
方向 内容
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资源调配 ②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数量 (审计时间 多少、复核范围大小、盘点人数多少) ③何时调配资源?期中?期末? ④管理指导监督利用 会议。复核 (2)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 ① 风险评估程序 第六章 ②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六章
会计流程:三个环节
平时处理交易 期末结转余额
列报在报表上
应收账款
期初余额 $ 96
其他交易
销售 $660 $590 收款
$ 26 销售退回与折让
结转期末余额 $105
$ 35 冲销坏账
列报
营业收入
交易
$660 销售
… …
本期总发生额 $20000
资产负债表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
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实施的测试程序, 包括对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直接证据)
由于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 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 性,因此,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 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凭证号 摘要 借

工程项目的审计管理规定

工程项目的审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审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合法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章审计内容第四条工程项目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立项及审批手续的合规性;(二)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三)项目投资估算和概算的准确性;(四)项目招投标程序和合同签订的合规性;(五)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情况;(六)项目竣工结算和验收的合规性;(七)项目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审计程序第五条工程项目审计程序分为以下阶段:(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部门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内容、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

(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审查、访谈、核实等审计工作。

(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审计方法第六条工程项目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查阅资料法:查阅工程项目相关文件、合同、协议、记录等资料,了解项目情况。

(二)现场调查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项目施工、监理、验收等情况。

(三)访谈法:与项目相关人员交谈,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法:对工程项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项目投资效益。

第五章审计责任第七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第八条审计人员应当对所承担的审计项目负责,确保审计质量。

第九条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

第六章审计监督第十条审计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监督,确保审计质量。

第十一条审计监督部门应当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审计结果进行抽查。

单位干部离任审计管理制度

单位干部离任审计管理制度

单位干部离任审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干部离任审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保障国家利益和单位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对干部离任前的审计工作。

第三条离任审计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合法、有效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条单位应当设立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离任审计工作。

第二章审计范围与内容第五条离任审计范围包括:(一)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的经济责任;(二)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三)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廉洁自律情况。

第六条离任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一)干部的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二)干部的管理行为是否合规、合法;(三)干部是否存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第三章审计程序与方法第七条离任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一)审计计划制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离任审计计划;(二)审计通知:通知被审计干部提交相关资料;(三)审计实施:对被审计干部进行审计;(四)审计报告:编写审计报告;(五)审计决定:根据审计结果,作出审计决定;(六)审计整改: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第八条离任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一)查阅资料:查阅被审计干部的文件、资料、账册等;(二)调查询问:向被审计干部、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三)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干部的经济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四)现场查看:对被审计干部的工作现场进行查看。

第四章审计结果与处理第九条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十条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概况;(二)审计发现的问题;(三)审计结论;(四)审计建议。

第十一条审计部门应将审计报告提交单位领导,单位领导根据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错误,追究责任。

第五章审计回避与保密第十三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干部有利益冲突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计的,应当回避。

公司重大事项审计管理制度

公司重大事项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重大事项审计管理,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保障公司资产安全,维护股东权益,根据《公司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破产、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审计等。

第三条公司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其他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第二章审计范围与内容第四条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2. 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 公司重大决策和业务活动的合规性;4. 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5. 公司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6.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可行性、合规性和效益性;7. 公司解散、破产等重大事项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第五条审计内容应包括:1. 审计依据: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等;2. 审计程序:审计计划、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后续整改等;3. 审计方法:询问、观察、检查、抽样、分析等;4. 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问题、原因分析、整改建议等。

第三章审计程序第六条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范围和内容,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时间、人员、方法等。

第七条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事项进行现场审计,收集相关证据。

第八条审计人员应编制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 审计范围、目的、依据;2. 审计过程及方法;3. 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原因;4. 整改建议及落实情况。

第九条审计部门应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经审核后,形成审计意见。

第十条审计部门应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审计人员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 具有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1. 保守公司秘密;2. 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3.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4. 不得泄露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任何信息。

C第三章 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程序

C第三章 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程序



2013-7-31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36
在制定审计总体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以下 主要事项:
审计范围: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 布等;
报告目标: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
审计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
2013-7-31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20
审计实施

实施审计检查、取证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日记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汇总编写审计小组审计报告 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2013-7-31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21
审计终结

报送审计小组审计报告及被审单位意见 审计机关审议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书

监督审计决定执行,跟踪审计建议落实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22
2013-7-31
计划审 计阶段 审计实 施阶段 审计完 成阶段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23
2013-7-31
民间审计程序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
计 划 审 计 阶 段 了解客户的基本 情况 评价与衡量风险 与客户签定 初步评价客户 业务约定书 内部控制 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实施计阶段 确定重要性 分析审计风险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35
2013-7-31

管理费用:在机构、人员亦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在 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管理费用由3260万元 下降到2380万元,下降了 26.99%。 补贴收入。2001年度公司并未取得补贴收入,2002 年度取得大额补贴收入。 所得税: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0.82%,)与33% 的所得税税率存在较大差异。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

审计目标指的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审计方法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一、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的评价。

首先,审计的基本目标是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即确保财务报表中记录的事项是真实可信的,反映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绩效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

其次,审计还要评价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即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最后,审计目标还包括评价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即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否合理、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为用户提供了决策所需的可靠信息。

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程序、抽样方法和审计证据等。

首先,风险评估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和分析,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

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人员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格性,以确定是否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改进或增强。

再次,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根据统一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检查、核对和验证,以获得相关的审计证据。

此外,抽样方法是指在进行大规模审计工作时,通过抽取一部分数据进行检查,从而推断整体的情况。

最后,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程序、抽样方法和其他手段获得的证据材料,通过对这些证据的分析和评估,来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三、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的关系审计目标与审计方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的方法和手段,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则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体现。

首先,审计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审计人员如何制定审计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其次,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够对审计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例如通过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工作中遵循的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它们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并形成可靠的审计意见。

本文将从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的要求,制定出的一系列行动指南。

它由规划程序、实施程序和结束程序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是规划程序。

审计师在开始进行审计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审计规划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性质、组织结构、会计制度、财务报表和风险情况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方法和范围,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

其次是实施程序。

审计师按照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会计制度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

他们需要收集、评估和分析审计证据,以便形成合理的审计意见。

常用的审计方法包括文件检查、询问、计算检查、比较分析和抽样等。

最后是结束程序。

在完成实质性的审计工作后,审计师进行总结和报告工作。

他们需要审查审计工作的合规性和质量,并形成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对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对于被审计对象和相关利益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它们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第一种是检查法。

它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财务制度等逐一核实的方法。

审计师通过检查这些文件,验证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合规的事项。

第二种是比较法。

它是通过比较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

审计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度、不同部门或同行业的财务数据,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和重大差异。

第三种是确认法。

它是通过与被审计对象的内部和外部相关方进行确认的方法,获取关于被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和业务活动的可靠信息。

第三章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第三章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方法
处理系统审计
• 是对计算机中的硬件功能、输入数据、程序和文件四个因素 进行综合的审计,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主要程序是先 对计算机硬件功能进行检查后,分别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每个重要程序的准确性和每个重要文件的准确性进行测试,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处理功能进行评价。
系统开发审计
应用程序审计
• 对计算机程序的审计可以分为对程序进行直接检查和通过数据在程 序上的运行进行间接检查两种。
第一节 审计方法
数据文件审计
• 数据文件审计包括由计算机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和贮 存在磁性介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存贮在介质上 的文件,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需要 用电算技术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测试电算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 是检查文件存取的控制;二是测试数据文件的控制功 能的可靠性,可以用实际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测试; 三是测试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挑选 重要文件或重要项目打印输出后进行检查,也可以利 用审计软件包进行检查。
函询法
函询法是通过发信向有关单位核实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如 应收帐款、 银行往来帐款一般通过函证信进行询问。
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由审计人员设计调查表,发给被审计单位有关人 员填写,据以了解情况,收集证据的一种方法。设计调查表 时,应考虑其必要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审计方法
比较法与分析法 比较法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书面数据同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 从中找出差异的一种审计方法。分析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解 和综合,然后进行考察,从中揭示其本质和问题的一种审计方 法。分析法与比较法结合起来使用有利于发现问题。
• 是指对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审计的目的: 一是要检查开发的方法、 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受到恰 当的控制; 二是要检查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是 否符合规范。

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指引(试行)2024版

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指引(试行)2024版

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指引(试行)合同管理专项审计指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行为,防范合同风险,提高合同效益,根据《审计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对合同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三条审计人员应遵循客观、公正、独立、保密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审计工作规范进行。

第二章审计目标与范围第五条合同管理审计目标:(一)评估合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二)发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问题;(三)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促进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四)保障合同权益,防范合同纠纷。

第六条合同管理审计范围:(一)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二)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四)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五)合同管理相关的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

第三章审计程序与方法第七条审计程序:(一)审计计划制定: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人员等;(二)审计实施:收集、整理、分析合同管理相关资料;(三)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改进建议;(四)审计跟踪: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八条审计方法:(一)查阅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二)访谈合同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三)现场观察合同管理环境及流程;(四)分析合同管理数据;(五)运用审计抽样、比较分析等审计技术。

第四章审计内容与要求第九条审计内容:(一)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审计合同立项、招标、投标、谈判等环节的合规性、合理性及风险控制;(二)合同订立:审计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明确性及合同签订程序的规范性;(三)合同履行:审计合同履行情况的合规性、及时性、有效性及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合法性;(四)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五)合同管理人员:审计合同管理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职业素养及能力水平。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单位或者个体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核实、比对、分析,以评价会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专业活动,同时,根据审计结论,评价目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效果,客观、公正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发表审计意见,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符合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财政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

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自设的审计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企业利益。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出具审计报告,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财务信息。

第二章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活动,为审计实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廉洁、独立、客观、真实、保密、审慎、勤勉等原则。

其中,廉洁是指审计师在从事审计活动中,应当恪守职业操守,不受利益干扰,独立是指审计师不受被审计单位、利益相关方或者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客观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以客观的态度,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真实是指审计师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出具审计报告,保密是指审计师应当保守审计过程中所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审慎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慎重行事,勤勉是指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认真尽职。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审计程序是审计过程的核心,它包括了整个审计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各项技术程序和规定。

审计程序是指在客观、独立、客观、真实等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活动。

绩效审计第三章绩效审计步骤及技术方法概览

绩效审计第三章绩效审计步骤及技术方法概览

绩效审计第三章绩效审计步骤及技术方法概览绩效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项目或者个人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在第三版《绩效审计》中,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绩效审计的步骤及技术方法概览。

下面将对该章节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绩效审计的步骤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和绩效报告。

第一步是确定审计目标。

确定审计目标是绩效审计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这一步中,审计人员需要与审计的组织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可以包括评估绩效是否符合预期、识别绩效不足的原因以及提供改进建议等。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的收集是绩效审计的核心任务之一、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评估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数据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件分析等。

审计人员需要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第三步是数据分析。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审计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发现绩效差异和问题,并确定原因。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第四步是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是绩效审计的最终成果,也是对外界沟通审计结果的重要手段。

绩效报告应准确、清晰地陈述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绩效报告的撰写。

绩效报告可以向组织或项目负责人、相关利益相关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除了绩效审计的步骤外,第三章还介绍了绩效审计的一些常用技术方法。

首先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参与者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但也存在问题,如参与者的主观性和选择性等。

其次是访谈。

访谈是指审计人员与组织或项目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访谈,审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组织或项目的情况,解答疑惑,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5篇)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5篇)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是为了对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关于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的一个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审计,提供有关改善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

第二条内部审计工作要贯彻保险公司的管理理念,依法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确保公司经营合规、风险可控和效益最大化,维护公司、股东和客户的利益。

第三条内部审计工作要遵守《保险法》、《公司法》、《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公司和客户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条内部审计工作要与公司其他部门和外部审计机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配置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第六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内部审计部门具体负责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的设置要合理,人员要具备审计资格和相关经验。

第七条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直接向公司高层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审核职责时应独立公正、客观中立。

第八条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公司其他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第九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和维护客观、公正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机制,确保审核结果真实可信。

第十条公司应任命一位具备内部审计资格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向公司高层负责。

第三章内部审计职责第十一条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核和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二)审核和评估公司的合规性,包括内部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法律法规遵从等方面;(三)审核和评估公司的经营绩效和效益,包括收入、支出、利润、风险费用和资本运营等方面;(四)向公司高层报告审核结果,提供改善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五)及时发现和报告公司的风险和问题,并跟踪整改情况;(六)配合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七)开展其他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2

第三章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2
资产负债表日应存数=盘点日实际结存量+资产负 债表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资产负债表日至盘点日 收入量
该方法是盘点法的后续:盘点——调节—— 核对(帐实核对)
例1、审计人员于2010年1月15日晨对被审计 单位产成品进行盘点,盘点结果为1100件。 已知2009年12月31日该产品帐存数为1000 件。2010年1月1日至1月14日产成品入库 800件,发出600件,并与出库单和入库单 核对无误。试确定2009年12月31日的帐存 数是否正确。
盘点法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审计人员一般采用 监督盘点的方法
4、调节法(盘点法的后续)
1)定义: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 从而求的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
2)适用情况:
银行存款实存数的调节:原因——未达帐项;方 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物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实有数的调节: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与盘点日不同;方法:
• 重分类分录:针对重分类误差而编制的分录。

重分类误差是指因企业未按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规定编制会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非核
算误差。主要涉及应收、预收账款;应付、预付
账款等债权、债务类会计报表项目
• 例7、2002年年末未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 的预付账款项目为借方余额600万元,其明 细组成列示如下:
第三章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 第一节审计方法 • 一审计方法的分类 • 1.审计的一般方法:实事求是、坚持政策、
走群众路线。 • 2.审计的技术方法 •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一)按取证的顺序分
1、顺查法
1)定义: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 检查的方法即原始凭证——记帐凭证——账 簿——会计报表

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对甲单位查询的审计人员,虽说起初被甲单位推说财会人员不在家所抵制, 但最后还是被审计人员说服,甲单位承认了与该公司签订假抵债协议书的 实情。据此,审计小组立即派人前往出售车的武汉某公司查询,了解到购 车款是通过武汉市人民银行储蓄所名为“伊安叁”账户以转账支票方式支 付的,金额为138万元。经查询该银行账户,审计小组发现户主正是该公 司,显然,车是买的,不是抵债收回的。谜底被揭穿后,该公司领导和财 会人员不得不说出了购车款的来源。2003年该公司主管部门负责人授意将 该公司历年收取的商品销售价外收入1 000多万元设立“小金库”,并涉 嫌经济犯罪。市纪检司法部门对其进行了立案查处,在处理1 000多万元 “小金库”时,该公司称其中有138万元是职工集资款,并出示收取和退 还职工集资款的有关手续凭证,专案组也就剔除了其中138万元。哪知该 公司原收取的职工集资款已汇入账内“长期借款”户,并未纳入“小金库” 收入,在用原“小金库”资金退还职工集资款138万元后,其账内仍以职 工集资款名义虚列着138万元的债务,直到2004年该公司以为“调包”成 功,就将这笔款转入武汉市人民银行储蓄所,开设了“伊安叁”账户,在 账外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小金库”。至此,审计人员彻底破解了这桩轿车 之迷。
注册会计师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形式
独资
普通合伙制
股份有限公司制 有限责任合伙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级别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合伙人或股
东、高级经理、督导人员、项目经理或主管审
计师和助理人员等。
注册会计师审计
有限责任事务所的成立条件
不少于人民币30万元的注册资本 有10名以上国家规定的职龄以内的专职从 业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注册会计师 有5名以上符合规定条件的发起人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审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审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的审计工作。

第三条审计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独立和保密的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

第四条我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审计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审计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审计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活动。

第六条审计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关注我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风险点、问题点。

第七条审计工作应及时报告审计结果和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整改情况。

第八条审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能力,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审计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保护审计工作中获取的信息和资料的机密性。

第十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审计工作部门制定,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审计工作的组织和分工第十一条审计工作由审计工作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具体工作由审计人员负责实施。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按照任务分工,进行审计对象的选择、事实的调查和资料的核查。

第十三条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工作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接受审计工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审计工作部门应按照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五条审计工作部门应及时汇总和报送审计结果和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第三章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第十六条审计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收集审计资料和信息;3.开展审计调查和核实工作;4.分析审计结果和问题;5.编制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6.监督整改情况。

第十七条审计工作应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工具。

第十八条审计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十九条审计人员应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事中和事后的审计工作。

第四章审计结果的报告和整改第二十条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工作部门报告审计结果和问题。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文(二篇)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文(二篇)

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保障机构的稳定和发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其他注册保险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条内部审计是指在保险机构内部独立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机构内部控制。

\\第四条内部审计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护机构的利益。

第五条保险机构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必要时可委托外部审计机构提供专业支持。

第二章内部审计组织与管理第六条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设立内部审计领导并有明确的管理职责。

第七条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审计、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任务和目标,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第九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审计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审计程序和方法,并及时更新和完善。

第十条内部审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机构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

第三章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第十一条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确保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应采取抽样和取证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并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应运用比较和对比、专家评估等方法,评估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权益,有权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和解释。

第四章内部审计报告与追踪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具备相应的解释和分析。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报告应及时提交给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机构,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报告应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散布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报告应有防伪措施,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和检查,以提供合理保证,增强管理层的决策有效性,提高银行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章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向董事会或者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并独立于其他部门。

第五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具备适当的组织地位和专业能力,能够不受限制地接触和使用银行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文件资料。

第六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1. 对银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进行定期审计;2. 对重大事件、重大风险和重大损失进行专项审计;3.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4. 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5. 参与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6. 履行其他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赋予的审计职责。

第三章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七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审计目标和计划,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时间安排。

第八条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前,应当向被审计部门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部门应当配合审计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第九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第十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及时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跟踪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向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报告。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范本(3篇)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范本(3篇)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合规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具体任务包括:1. 检查和评估医院内部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隐患;2. 检查和评估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合规性,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3. 发现医院内部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4. 掌握医院内部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资源浪费和滥用的行为;5. 对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确保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二、组织和职责1.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设置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计工作;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审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参与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3. 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直接向医院的高级管理层报告。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1. 审计程序应按照科学、规范和公正的原则进行,包括审核内部控制制度、检查财务会计和报告、审核合同和项目实施情况、调查和核实问题线索等。

2. 审计方法可以采用文件审计、现场检查、询问访谈、抽样检查等方式进行。

3. 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和调查取证。

四、审计报告和落实措施1.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标、方法、程序和结论等内容,对发现的问题、风险和改进意见给予明确的说明和建议。

2. 审计报告应及时提交给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以便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应对审计报告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同时建立相应的追踪反馈机制,确保改进的有效性。

五、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构可以采取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以确保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2. 监督机构应对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医务人员考核和激励的依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少的被审计单位,或 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很差的被审计单位,以及重要 的审计事项和贪污舞弊的专案审计。
2.逆查法
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 的顺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审 查的方法。 优点:取证范围比顺查法小,审计目的和重 点较为明确,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节省人 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 实行抽样审计。普遍采用 缺点:审计不全面,容易出现遗漏,难于查 出各种错弊。
(一)检查
(1)会计记录和书面文件的审阅
①会计凭证的审阅 ②账薄的审阅 ③报表的审阅 (2)会计记录的核对 证证、账证、账账、账表、表表、账实 应使用一些符号进行标记

(二)监盘
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
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 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对 资产进行盘点是验证账实是否相符 的一种重要方法。
统计抽样对注册会计师有三方面的益处:
1.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抽样; 2.有助于衡量已获得的证据的充分性;
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

注意: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 统计抽样的消亡。
(二)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特征不同,将审
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的一定的条 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 法 。

第四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也 称 审 计 计 划 阶 段 ( audit planning stage),它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分析审计风险 编制审计计划
(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 engagement letter)
分为顺查法和逆差法 1.顺查法 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程序 的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审 查的方法。顺查法的审查顺序与会计核算程 序的顺序完全一致。

1.顺查法
优点:审计内容系统、全面,不易发生遗漏, 审查结果一般比较可靠。同时方法简便,易 于掌握。 缺点:面面俱到,不易抓住重点和主要问题, 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1.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之间的区别




(1)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论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 险的。非统计抽样却无法量化控制风险。 (2)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小,但 统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得多. (3)依据不同,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 观标准和个人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而统计抽样则需要掌握抽样技术及设计和执行抽样 计划,有充分的数学依据。 (4)非统计抽样很难科学确定抽样规模,统计抽样 可以科学确定抽样规模。
(1)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预计差错发生率与样本数量
成正比例关系) (2)确定精确度(精确度的高低与抽取样本的多少成反 比例关系) (3)确定可靠程度 (4)确定样本数量 (5)选择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法、分 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 ) (6)评价抽样结果
2.变量抽样

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它适用于对企业 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
平均值估计

步骤如下: (1)确定审计总体范围 (2)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并将估计总体所需精确度换算成单位平均精 确度。 (3)估计总体标准离差。总体标准离差是指各个数值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偏离 程度。 (4)根据要求的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 (5)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6)选取样本。 (7)审查样本的各个项目,计算审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 (8)以样本的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 (9)做出审计结论。 计算公式(略)
差异估计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平均差额来估 计总体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 差额乘以总体项目个数,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 值差额的一种方法。
步骤如下: 1、确定审计总体范围。 2、拟定所需精确度和可靠程度。精确度要以金额表示,并且还要用 到精确度下限。 3、确定总体标准差。在变量抽样中,一般采用先抽取一个初始样本, 以初始样本的标准差为预计总体标准差的办法。 4、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5、审查样本项目 6、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它通 过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判断财产保护 和会计记录真实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此进行详细考证、 分析,以查明错弊。


三、风险基础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
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 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 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审计取证的方法很多,它们都有各
自的使用目的和适用性。 但许多方法存在密切的关系,通常 使用某一种方法时必须结合另一种 方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技术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 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 种技术方法。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任意抽 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三种类型。 (一)任意抽样 (二)判断抽样 (三)统计抽样
抽查法与审计抽样(audit
sampling)
的区别: 审计抽样在使用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方 法;广义的抽查法可以用来了解情况、 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但在使 用中并无严格要求
三、审计的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指直接获取审计证据的
方法。 主要包括查账技术方法、调查取证 方法、分析方法和证实方法。
2.抽查法


是指在被审计单位某一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 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优点:审计成本较低,能明确审查重点,提高审计 效率。 缺点: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所抽查部分的合理性,抽 查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作出错 误的审计结论。 抽查法仅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复杂,以及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和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抽查法与逆查法的结合比较紧密
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估 验算或另行计算。
(六)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
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 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 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绝对数的比 较分析和相对数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
四、审计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计算公式(略)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抽样技术 测试种类 目标
属性抽样
控制测试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 数)
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 估计总体总金额或估计整体中 的错误金额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量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 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 越低。 (1)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 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导致执行额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 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导致错误错论,降低审计效果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 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导致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效果。 误拒风险:与误受风险相反,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 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因此,注册会计师更关注信赖过度和误受风险
第二节
审计的常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意义及其选用的
(一)审计方法的意义 (二)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1、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相适应 2、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 要相适应 3、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 4、应与审计方式或审计工作的地点相适 应
二、审计的一般方法
(一)按照取证的先后顺序划分
第三章 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审计方法的演进 审计的常规方法 审计抽样技术 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演进


一、账表导向审计(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
账表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和程序。


二、制度基础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 期)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client)共同签
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 事项的书面合约(written contract)。

审计业务约定书属于经济合同的性质,具有法
定约束力。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1)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 的了解。(相互合作)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 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 务履行情况的依据。(相互督促) (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 的重要证据。(相互指责)

(二)按照取证的范围或数量划分
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又称精查法,是指对被审计项目或某类经 济活动的所有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 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 的审查,并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1.详查法



优点:能够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错弊, 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 一般不易疏漏,审计风险较小,审计工作质量有可 靠的保证。 缺点:审计工作量太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 很难普遍采用。 只能用于规模较小的单位或特定情况。 详查法和顺查法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