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电场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 三种带电方式: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演示实验8:当带电体与验电器的上端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 会张开。若不接触,只是靠近,金属箔是否张开?
六、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即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 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lectric charge)
思考: 1、是不是两个物体摩擦后都可以吸引其它物体? 2、可否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测? 尝试用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3、创造怎样的实验条件,可以使摩擦起电效果更明显? 相互摩擦的物体干燥、被吸引物要很轻。
一、摩擦起电现象
演示实验3:超市的购物袋有时很不容易撑开,用包装泡沫摩擦 塑料袋几下,粘在一起的塑料袋自己就分开了。
现象: (1)张开
(2)仍然张开
(3)闭合
五、感应起电(electrostatic induction)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 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 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 起电(electrification by induction)。
四、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 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 静电计: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
五、感应起电(electrostatic induction)
演示实验7: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 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利用金属结构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
e 1.601019 C
密立根 Millikan (1868-1953)
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叫做电子的比荷(specific charge)。
思考:究竟什么是电荷?什么情况下我们说物体“带电”了?
三、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带电”原因
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Leabharlann Baidu
原子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
物质本身就是由大量带电的微粒构成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荷
三、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看“电现象”
公元前600年左右 发现摩擦过的琥珀 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electricity 的来历
16世纪,英王 御医吉尔伯特根据 琥珀的希腊文创造 了英文中的“电” 这个单词。
一、摩擦起电现象
演示实验1: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离开头发,再逐 渐靠近头发,发现头发被吸引起来。(生活经验)
演示实验2:用玻璃棒摩擦丝绸,然后把玻璃棒移到花茶末上, 发现花茶末被吸引到玻璃棒上。橡胶棒摩擦毛皮同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 不变的。
七、元电荷——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小电荷量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 成,原子核里有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我们可以这样 认为,物质由大量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只有物质的正 电荷和负电荷一样多,物质对外才不显电性!
人教版 选修 3-1-1《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王充《论衡》
这是一个我们认为随处可见的现象, 但从人类偶尔注意到它,到慎重地记录 下来,然后到有意识地寻找并归纳同类 现象,再到试图去解释,去合理有效地 利用……经历了两千多年。
泰勒斯 Thales (前624年-前546)
发现了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的区别后,美国物理学家 富兰克林人为地定义了“正电荷”(positive charge)和“负电 荷”(negative charge)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 实验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七、元电荷——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 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之相等,但符号相反。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我们称这 个最小电荷量为元电荷(elementary charge),用e表示。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 荷量,获得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 计算中,我们可以取
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例如碳原子,核外 电子有6个,质子也是6个。这样,它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被核力紧密地束缚在一起。核力 来源于强相互作用,所以原子核的结构一般是很稳定的。
核外的电子靠质子的吸引力维系在原子核附近。通常离原 子核较远的电子收到的束缚较小,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 原子。
丝绸摩擦玻璃棒,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 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失去 电子,带正电,玻璃棒得到电子,带负电。
2、电荷就是原子内部的质子和电子吗?正电荷就是质子、负电 荷就是电子?
电子和质子是实际的微观粒子,电荷是这些基本粒子的一 种属性。离开了这些基本粒子,电荷根本就不存在。
这些离子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 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这就使金属成为 导体。
四、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演示实验5:范式起电 机的金属球带电后,轻 轻地把双手放在带电的 球上,突然,你的头发 全部飞扬起来。简直就 是“怒发冲冠”。
演示实验6: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 把橡胶棒和验电羽上的金属球接触, 发现验电羽上的红色线都张开了。
三、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看“电现象”
铝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铝

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原子中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 不相同。不仅如此,当大量原子或分子组成大块物体时,由于原 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况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ion)。
对于任何原子而言,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就有几个电 子。这说明尽管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不同种类,但多少是相 等的。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electric quantity),国际单位制 度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coulomb),简称库,用C表示。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思考:你知道带电物体最少要带多少库伦的电荷量吗?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 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 (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的原因。
三、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看“电现象”
思考: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是怎样转移的?哪个失去了电子? 哪个又得到了电子?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呢?
演示实验4: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接触两个靠近悬挂的泡沫小 球,发现两个小球相互排斥。若分别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 棒接触这两个小球,发现小球相互吸引。
玻玻
玻橡
思考: 1、小球为什么会相互排 斥或吸引?带电了?怎么 带电的?
2、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 电有区别吗?
二、电荷(elecrtric)及其种类
许多物质,如琥珀、玻璃棒、橡胶棒……等,经过毛皮或 丝绸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这些物质带了电荷。 早期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力的效应定义了“电荷”这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