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觉理论的绿道设计与实践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f6d6a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2.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城市绿道的建设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
绿道建设的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不同的阶段,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绿道建设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绿道建设的思考。
首先,绿道的定位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
只有把绿道纳入城市规划,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公共休闲场所。
绿道规划的前提是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现实情况,确定其长度、宽度、路径、停车配套设施等要素。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研究。
城市的绿道建设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水域和废旧工业用地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地物进行全面分析,使绿道能够顺应自然环境的要求,同时又能够达到人们的利用标准。
建设初期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绿道质量生活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应依据不同要求进行综合安排,确定绿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城市绿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求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综合考虑,必须在生态、文化、环境、公益等方面得到充分保护。
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为城市绿道的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应该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城市绿道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总之,绿道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
未来的绿道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浅议绿道规划与实践
![浅议绿道规划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2626321b90d6c85ec3ac686.png)
绿道的建设 ,为生态 提供 了链接 的空间 ,改善了生态环境 。同时提 供为人健身 、 休 闲游憩的空间,缓解 了城市热岛效应 ,极大地改善 了市 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 “ 深 入贯彻 落实科 学发 展观 ,推进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时代背景下 , 建设绿道是维护生态 、改善环境 、 促进社会 与经济
1 . 引育
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停 的向前迈进 ,建 筑 在城市大量 出现 ,城市空间变得拥挤不堪 , 绿 色的、休闲游憩 的开放 空 间愈加稀少 。环境也开始恶化 ,城市迅速扩 张,城市 的郊 区化扩张加 剧 了生态环境的破碎化 ,基这样的背景 , 产生 了绿道 。绿道 为人们提供 了户外活动空间和接触 自然的机会 ;绿道是线性 的景 观廊道 ,为人们提 供 了步行或骑行空间 ;绿道保护了景观的连续性 ,也为野生 动植物提供 了栖息地 ,保护 了动植物的多样 性;绿道 能净化空气 ,为人们 提供 自由 呼 吸 的空 间 。 绿道一词来源 于英文 “ g r e e n w a y ”,是人们 与 自然联 系的通 道 ,而 且绿道将城市与郊区有效的联系起来 。1 9 8 7年美国户外游 憩总统委员会 官方认可绿道的定义为 ,是一个 连接城市 、郊 区、便于人们 回居住地的 绿色循环整体。 由于各个国家的思想观念 、社会价值观 、及人 们所处的 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致使 我们对绿道 的理解也各有 差异。通常 认为 ,绿道就是一个敞开的绿色直线空 间,且在其建设时会考 虑其沿途 遇到 的障碍或方 向等问题 ,一般 会顺着河滨 、或 山脊 、或人 工廊道等进 行建设 ,而且它可以直通风景区 、 公 园、或居 民区等 ,并在其 广阔的空
3 .3便 利 化 和 可行 性 原 则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04d77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4.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一、绿道建设的实践1. 实践案例一:上海外滩绿道上海外滩是上海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也是外滩地区许多市民的休闲场所。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上海外滩绿道建设成为了市民和游客关注的焦点。
在实施绿道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市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了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改善交通环境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条贯穿外滩地区的绿道。
如今,上海外滩绿道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了上海市的城市名片之一。
2. 实践案例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绿道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所在地,也是北京市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地点。
为了满足市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北京市政府在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建设了一条长达数公里的绿道。
在实践中,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专业团队对绿道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了公园内部景观和周边交通情况,使绿道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现如今,奥林匹克公园绿道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去处,也成功提升了周边的城市形象。
1. 绿道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在进行绿道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休闲的步行道路,更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设计绿道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绿道的轴线、长度和连接性,使得绿道可以与城市的其它绿地、休闲设施等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
2. 绿道建设要关注生态环境在进行绿道建设时,必须充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绿道通常沿着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地形建设,因此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地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绿道沿线也要适当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提升绿道的生态环境品质,使市民能够在绿道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3. 绿道利用要考虑现实需求绿道的利用不仅仅是提供市民休闲的场所,更要考虑到市民的现实需求。
在绿道沿线应该设置适宜的运动器材、休息亭、公共卫生间等设施,以提升绿道的使用舒适度。
全球绿道运动中的中国实践:理念思辨与理论展望
![全球绿道运动中的中国实践:理念思辨与理论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0b5032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a.png)
全球绿道运动中的中国实践:理念思辨与理论展望刘铮;王世福;赵楠楠【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7(000)004【摘要】绿道是一个弹性景观概念,在全球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自2010年以来,中国绿道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环境管治策略.在学术研究中,尽管绿道的表现形式始终存在争议,但是绿色出行与城市游憩已逐渐成为两种具有影响力的绿道功能.绿色出行路径与城市游憩路径的兴起与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对慢行交通与开敞空间的现实需求相呼应.在公共政策中,绿道的政策定位却逐渐趋向生态与环境范畴.生态性不足、过于人工化与交通化问题将成为绿道规划与实施的主要困扰.中外绿道知识图谱显示,尽管对于绿道过度人工化"误区"的学术思辨存在已久,但是仍然缺乏对绿道生态功能与实现方式的深入研究.在生态环境政策定位下,绿道研究应该加强对资源调查、多学科协作、环境管治与公众参与等研究方向的关注.【总页数】7页(P23-29)【作者】刘铮;王世福;赵楠楠【作者单位】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TU984【相关文献】1.绿道运动理念下的临沧南汀河湿地景观廊道规划研究 [J], 钟俊2.基于协同理论的城镇低碳休闲运动型绿道景观设计——以台湾花莲地区两潭绿道为例 [J], 魏泽崧;纪亚薇3.小篮球运动:国外发展、中国实践与未来展望 [J], 叶秀霞; 夏赟4.全球理念,中国实践——全球事故车维修连锁品牌Fix Auto正式进入中国 [J], 况蕊5.绿道中健身运动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以上海环世纪公园绿道为例 [J], 李雪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e672c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1.png)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近年来,城市绿道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关注。
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一条或多条绿地带,通过连接城市中的公园、广场、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廊道系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社交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和休闲方式,可以缓解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绿化、水域修复等手段,城市绿道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锻炼和放松的机会。
城市绿道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市民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行等,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减轻压力,增强体质。
此外,城市绿道还可以促进社交和文化交流。
市民可以在绿道上结识新朋友,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城市绿道规划应以人为本。
规划者应深入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绿道的路线和布局。
其次,城市绿道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
规划者应考虑到绿道的生态功能,选择合适的植被和景观元素,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再次,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其他规划相衔接。
绿道的规划应与城市的交通、土地利用、景观等规划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城市绿道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规划者应考虑到绿道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制定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机制,确保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绿道建设的实践经验城市绿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市民需求,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859d7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b.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道路不仅变得拥堵起来,还出现了交通事故频发的情况。
为了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首选方案。
绿道是指在城市中按照绿地系统设计的线 shaped 通水渠等空间,具有视觉、舒适和休闲等功能,能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绿道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善道路和绿地的结合方式,尽量提高道路整体绿色和环保的效果。
在绿道建设的实践中,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某城市将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调整,将部分机动车道划归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同时种植了大量的绿植和树木,形成了一条沿街而建的绿带。
这条绿带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漫步和休闲的空间,又改善了城市的视觉环境,还起到了一定的吸附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一些城市还建设了城市骑行系统,将各个绿道连接起来。
市民可以通过自行车在绿道上骑行,既锻炼身体,又减少了车辆的使用频率,提倡低碳出行。
这种绿道骑行系统不仅方便市民,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
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绿道的位置和长度。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绿地分布情况,确定绿道的位置和长度。
要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和树木。
不同的植物和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景观效果有所不同,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和树木,能够保证绿道的效果和质量。
要加强绿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修剪草坪,清理垃圾,保证绿道的整洁和美观。
绿道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未来的绿道建设中,需要继续总结和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绿道的质量和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绿道设计探究付婉珑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绿道设计探究付婉珑](https://img.taocdn.com/s3/m/0f69eb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0.png)
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绿道设计探究付婉珑发布时间:2021-07-29T09:00:47.2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作者:付婉珑[导读]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为从前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绿色、环保、生态”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为从前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绿色、环保、生态”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合理的生态绿道能够从整体上将园林的美感和品质得以有效提升,相关的的工作人员在展开设计时,应该从整体的园林景观入手,充分彰显其美感和人文价值。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配备交通景观服务,设计原则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将绿色生态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绿道设计;探究生态绿道具有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功用。
可以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分为很多个部分,生态绿道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生态绿道,可以将整个城市的园林景观绿化效果得以大大提升[1]。
与此同时还能改善净化城市的空气质量,让城市的环境得到美化,只有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才会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涌入其中,从而也能够有效带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伴随着越来越快的城市化建设,园林设计中依然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发展。
一、园林景观生态绿道的基本内容生态绿道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绿色走廊景观。
这类景观主要包括灌木、地被植物、乔木三大类型的植物,一般情况下将他们种植在生态绿道内部或生态绿道四周,根据植物自身的功效、外形和颜色来对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布置。
本期聚焦:绿道规划与管理——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本期聚焦:绿道规划与管理——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638484a0116c175f0e48c7.png)
现状 用地资源整合
其它类型用地转换 废弃地 、废弃设施再利 用
现状为其 它类型用地 .城市 中具有用地性质转换或置换潜力的工业 .居住 ,公共 、交通等类型的用地 城市工业 旧址 、被修复的城市污染地块 、废弃的铁路 道路 高架 码头 仓库等设施用地
本期聚焦 :绿道规划与管理
F U : P A NI G A D M A AG M E T O R E W A OC S L N N N N E N FG EN Y
与绿道 的发 源地 美 国相 比 .我 国 国土面积 与其 相 当,而人 口数量则 为 其 4倍 多。而我国城 市 人 口的高密 度
的核 心种 群等 生态功 能的研 究明显 有
创建 国 家 层 面 的 步 行 路 径 游 憩 系 统 . 并 对于规 划步 道周边 沿线 的土地 进行
城 市与社 区层 面绿道 的涉及 并不是 太 多。 而从 《 山 市 绿 道 网建 设 规 划 佛 (0 0~ 2 2 ) 的数 据中 可 以发 现 21 00 》 佛 山市城 市绿道 长度是 区域绿 道总 长 度 的 3倍 多 .因而城 市绿 道 的建设任
疑 对 于 我 国 的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规 划 和 绿 道 规 划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33最 大可能 地拓展 城市 绿道 用地来 源 .
地 资源 ( 见表 1 。 )
而 到 了 市 区 之 内 .由 于 城 市 用 地
资源 的稀 缺特 点 ,作 为绿道 的城市 用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1ab3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2.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是一种通过修建特定的绿色通道,将城市间的自然景观和公共空间相连接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它能够提供给居民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绿道建设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都争相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绿道建设的实践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城市对于绿道建设的不同引导方向和建设模式。
有一些城市偏重于打造市区内的绿道,将城市绿化景观与市民活动融为一体,如上海的绿地滨江带和广州的珠江绿道。
而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中小城市间的连接上,绿道的建设更注重于打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如成都的柏林绿道和苏州的独墅湖绿道。
这些不同的绿道建设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优势。
绿道建设的实践还体现在对于绿道的设计和规划上。
绿道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特点和居民的需求,合理布局绿色通道,并注重让绿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中心和繁华商业区周边建设绿道,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宁静、清新的环境;而在住宅区和建设区域周边建设绿道,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闲暇、休闲的空间。
绿道的设计还应该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护,使绿道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能够提供给居民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又能够起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绿道建设的实践应该体现在不同城市对于绿道建设的不同引导方向和建设模式上,也应该体现在对于绿道的设计和规划上,更应该体现在将绿道与周边城市和社区的环境建设相结合上。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绿道的建设与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基于功能需求的绿道选线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功能需求的绿道选线理论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61a36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4.png)
2014年第6期现代园艺相同,因此要根据生态学原则来进行配置,了解植物之间的共生性,使各种生物各取所需,彼此之间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
3.3功能性原则无论是对地被植物的选择还是布局形式的设计,都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进行,还应与设计的主题和目的相结合。
例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主要观赏功能的地点,则以体现植株的色彩、姿态、组成的图案为主要观赏点,在品种的选择和配置上可以多样化。
如果是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需要固土护坡等地,就不能单独地只考虑景观效果,应当选择适应此类立地条件的地被。
立交桥下或建筑阴影等处,则选择耐荫的地被,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景观效果。
4城市绿化中地被植物的设计类型4.1观赏型地被植物设计以地被植物为主要观赏点,主要栽植在宽阔的草坪、建筑物前、绿地边缘、道路两侧等。
在设计上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态、花、叶、果的不同季相变化及生长规律,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特色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要注意各段植物材料和色彩,要有多样变化。
在草坪、广场等阳光充足的地段,应引进一些花期长、喜光的观花观果植物。
如成片种植彩色观叶植物或大面积的花卉,呈现群植效果,彰显地被特征。
如在道路或建筑主要观赏面前,则应种植一些抗性强、耐荫的地被植物,利用其株型优美或者开花灌木形成绿地中独立的视觉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水边可以配置大面积的千屈菜等,形成主要观赏景观。
4.2生态保护型地被植物设计地被植物除了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外,还可以通过其固有的一些生态习性起到保护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一些工厂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点,地被植物的选择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适应或可以改善栽植地点的环境为主要目的。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当地的主要污染源,以抗污染品种为主。
在裸露岩壁,水土易流失等地,主要选择深根性植物,且要生长快,通过植被在地下广布的根系,增加土体的固定力和结持力,密集的根系还可以加固土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研究_以成都温江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为例
![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研究_以成都温江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5615e3c0912a21614792902.png)
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研究以成都温江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为例李如嘉(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尽管旅游规划的创意成分很多,发挥空间很大,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规划中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十分突出,随意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针对规划区域呈线状延展的状况,以现代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中使用的绿道理论来指导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的规划设计,并根据规划区的特点与发展要求,提出规划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并设计出相应的功能分区。
关键词:绿道理论;杨柳河;规划中图分类号:F592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0)11-1054-03Practice of Rural Tourism Plan Based on Green Road TheoryA Case of Yangliu River Ecotourism Corridor in Wenjiang District,Chengdu C ityLI Ru-jia(School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There were variety of ways and methods in tourism planning which had many creative elements and expanding rooms.But many of tourism plans were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rbitrary,which,to a certain extent,affected tourism plans scientific and rigor.To address the si t uation of regional inear extension,this paper made the desi gn according to the green road theory which was widely used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 sign and urban planning.And based on the feature and development req uirements of the region,this paper proposed the tourism plan s design idea,im plemen tation strategy,and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divisi on as well.Key words:green road theory;Yangliu River;plan 收稿日期:2010-09-21;修订日期:2010-10-11基金项目: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协会立项重点资助课题(编号:川旅研07-05);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09SZYZJ20);成都市温江区政府!成都温江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概念性发展规划∀项目资助。
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论文
![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2087d1e87101f69f31953e.png)
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论文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实践运用全文如下:摘要:目前,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的时间较短,但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有着较快的速度,在其实际规划过程中,沿用着传统的旅游规划理念,致使生态旅游理念未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在规划理论、规范方法等诸多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介绍了绿色通道规划理论的概况,分析了绿色通道规划与生态旅游规划二者的异同,同时阐述了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对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与实践运用。
关键词:绿色通道规划理论;生态旅游规划;实践运用引言:现阶段,生态旅游市场在不断完善,促进了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规划方法具有落后性与传统性,生态旅游区建设存在诸多的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设计的不合理性,为了实现对其中问题的有效解决,要运用绿色通道规划理论,本文研究了长春市生态旅游规划对绿色通道规划理论的实践运用,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和谐与健康发展。
1、绿色通道规划理论的概况绿色通道规划主要是指沿着自然或者人工要素而建立的线形空间,通过对此空间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实现了对生态、风景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绿色通道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因此,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绿色通道的作用主要有:它构成了自然系统,促进了生态意义的实现;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休闲性,同时实现了对文化资源、历史遗产的保护。
2、绿色通道规划与生态旅游规划二者的异同2.1相同性绿色通道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二者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实践性,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要依靠相应的理论指导,二者的理论基础具有相似性,均是基本的规划理论,如: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等。
二者遵循着相同的原则,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优先原则、真实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安全、健康、法制等原则。
同时,二者的规划程序具有一致性,主要流程有明确规划目标与保护对象,调查和评价规划资源、环境,划分功能区域,完善参与机制等。
智慧绿道系统设计与实践——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
![智慧绿道系统设计与实践——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5f0f4aa76e58fafab003fe.png)
设计交流智慧绿道系统设计与实践— — — 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胡 斌 白登辉 张学川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 610041)Design and Practice of Smart Greenway System— Taking Jincheng Greenway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HU Bin BAI Denghui ZHANG Xuechuan (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Jincheng Greenway in Chengdu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smart greenway, discuss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design, cloud architecture desig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video surveillance, emergency calling, public broadcasting,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ligh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release,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smart agriculture and other subsystem design of the smart greenway system, and introduce the smart IoT pole facilities and machine room configuration.Key words: smart greenway; design and practice; overall architecture; cloud architecture; network topology; cloud computing; smart IoT pole; modular data machine room摘 要: 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 分析项目智慧 绿道功能需求, 探讨智慧绿道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云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及视频监控、 紧急求助、 公共 广播、 停车管理系统、 照明控制、 信息发布、 能耗监 测及智能配电、 智慧农业等子系统设计情况, 并对智 慧物联杆设施、 机房配置进行介绍。
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a5969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9.png)
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中的绿地和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重视。
绿道作为一种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将城市中的道路、河道、河岸带、景观廊道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绿色廊道系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公共服务功能。
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城市绿地的布局与组织,使绿道系统在城市空间中具有连续性、便捷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绿道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经验。
首先,绿道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
城市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域等因素,这些因素对绿道规划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城市气候炎热的地区,可以采用树荫覆盖的设计方案,提供防暑降温的功能;在城市周边有水域的地区,可以利用河道、湖泊等水资源,打造水岸绿道,增加自然景观和湿地生态功能。
其次,绿道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社区的需求。
城市绿道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社区居民休闲活动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因此,在绿道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可以通过社区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将居民的需求融入到规划设计中,确保绿道系统能够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同时,绿道规划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
绿道系统既是城市绿地,又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
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绿道的连通性和便捷性。
绿道系统中的道路宽度、道路标识、交通引导等要素需要统筹考虑,使绿道系统能够方便居民的出行,并与城市交通系统衔接。
另外,绿道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绿道系统不仅是城市绿地,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注重生态保护与恢复。
可以通过种植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增加湿地功能、减少土地的硬化等方式,提高绿道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充分的社会参与是实现成功的绿道系统的关键。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1f7290f50e2524de4187eba.png)
2、解决之道——从 “田园城市”到 “绿道建设”
2.1霍华德提出 “城市—乡村”结合的“田园城市”模 式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
--针对当时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的 田园城市》,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 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 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 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城市与乡村应有便捷的联系,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 -- “田园城市”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 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 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区,然后在一定 距离上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市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人口容量限制(约30000人左右)。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 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新城 (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美各地纷纷效法;
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绿道
3.5 台湾东丰绿道:改造废弃铁路,提升地方经济
• 东丰绿色走廊为台湾第一条由废 弃铁道改建为自行车道的脚踏车专 用道; • 沿途风景包含从起点至大甲溪花 梁钢桥间长约1.9公里的自行车道及 隧道及花梁钢桥,沿途风景绝佳; • 新社庄园位于台中大坑风景区圈 内的新社乡,相当于37个台北的大 安森林公园,海拔500公尺到860公 尺,四季气候宜人,年均温23度, 最适合人居的气候,且居台中市太 平乡与台中县北屯区的分隔山棱线。 台中新社风景区珍贵的绿色森林元 素,是中台湾的花园。
绿道研究专题讲座从理论到实践的策略
![绿道研究专题讲座从理论到实践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2f50785f61fb7360b4c65a7.png)
MA S T E R P L A N O F G R E E N WA Y S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绿道运动的命名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在《美国户外报告》(American Outdoors Report)中提到:“畅想 未来:有生命的绿道网络......为人们在居住地附近提供进入开发空 间的机会,在美国大地上连接城市和郊区......像巨大的循环系统一 样连接城市与乡村”。这也是绿道理论首次得到官方的认可。莱托(Little) 出版了其代表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s for America)并首次定义了绿道 。与此同时,在北美展开了大量的关于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仅限于项 目总结,研究工作严重滞后。
·3)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景观建筑学系教授埃亨(Ahern)在文献综 述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实际经验提出绿道是一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是“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 、美学和其他用途等)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形要素组成的土地 网络”。强调了绿道的多功能性或和网络连通功能,强调绿道是其他 非线性绿色空间的补充和完善。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环保运动对绿道规划的影响 ·环保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三个研究中心和代表性成果。威斯康辛大学的刘
易斯(Lewis)在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调查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自然资 源都集中分布在河流廊道的两侧,并将其命名为“环境廊道”( Environmental Corridor),随后完成了威斯康辛州遗产廊道规划(Wisconsin Heritage Trial Proposal)。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哈格(Mcharg)所著《设计结 合自然》一书,大量谈到绿色空间和绿道系统,并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 划[13]。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祖伯(Zube)则注重对绿道的定量研究,并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
基于视觉吸引机制的乡村绿道景观营建策略
![基于视觉吸引机制的乡村绿道景观营建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d2541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8.png)
基于视觉吸引机制的乡村绿道景观营建策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绿道成为了人们休闲、观光和健身的热门去处。
而优美的景观是绿道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视觉吸引机制的乡村绿道景观营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视觉吸引机制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在乡村绿道景观营建中的应用,并列举几种有效的景观营建策略。
一、视觉吸引机制的概念视觉吸引机制是指运用视觉元素,如颜色、形状、纹理、光影等,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的过程。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视觉吸引机制通常被用于通过设计手段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以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增强游客的观光体验。
在乡村绿道景观营建中,运用视觉吸引机制,能够打造出更加美丽、独特和富有个性的景观,提升绿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多彩植被营造植被是乡村绿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彩的植被可以有效地吸引游客的视线。
在乡村绿道的植被营造中,可以选择具有鲜艳色彩的花卉、叶子、果实等植物,或者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点搭配,创造出多样丰富的景观效果。
比如在春季选择樱花、桃花等花卉进行点缀,夏季选择向日葵、金鱼草等植物进行布置,秋季选择枫叶、银杏等植物进行景观打造,冬季选择常绿植物进行绿色景观的衬托,多彩植被的营造能够给游客带来一种美丽、生动的视觉享受。
2. 建筑装饰艺术在乡村绿道的景观营建中,建筑装饰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吸引策略。
可以通过在绿道沿线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上进行艺术装饰,如彩绘壁画、雕塑装置、文化标识牌等,为绿道增添一份艺术气息,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强绿道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
还可以利用古老建筑、文化遗存等进行保护性改造,并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营造出夜间照明效果,增加绿道的夜间观赏价值。
3. 水体景观打造水体景观在乡村绿道景观营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吸引点。
可以在绿道沿线规划水面景观,如人工湖、溪流、小型喷泉等,并搭配适当的水生植物进行景观打造,通过水的倒影、涓涓水声、水雾等形式,给游客带来一种清新、舒适的视觉享受,增加绿道的景观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联觉理论的绿道设计与实践
随着人们现代化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以及城市的建设方面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
进行生态化的建设,在此种情况下,绿道作为生态化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本文当中,首先对城市的绿道规划进行了概述;其次对联觉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联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绿道设计,最终达到了城市生态化的不断发展。
标签:联觉;绿道设计;实践
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绿道的设计理念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现代化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当中在,充分的体现在了我国的城市规划系统当中。
并且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对生态空间产生了威胁的现象。
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充分的将联觉的思想和绿道的规划理念进行重合,最终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绿道设计规划概述
在城市绿道的设计当中,在现阶段当中已经成为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需要对各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工作,从而保证在建设可以实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本文当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绿道设计的规划概述:、
首先在绿道线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的考量,在基础的规划设计当中做出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进行综合评估而明确下来。
绘制所有现存绿道和绿色空间的现状图,提出增设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议。
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道和名胜景区的设计,最终形成整体的骨架结构。
在绿道设计的重点内容当中,绿廊的宽度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满足最小宽度的基础上,保证城市当中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的稳定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河流型绿道宽度应达到30m以上,道路的廊道应该保持在60m的宽度范围之上,并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实际性的修改。
在绿道的景观设施的设计方面,需要充分的满足绿道休闲的基本功能,进行配套设备设施的设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绿道综合景观服务的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城市的绿道应急综合服务管理中心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且还要保证后期对其的运营,最终实现在城市当中的绿道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2、联觉概述
联觉,即为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人们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当中的一系列现象来实现充分的联想。
在人们的感官世界当中,是可以对各种不同的感官现象进行联合感受的,因此在多种感觉的结合情况下可以使人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到色彩。
在联觉的概念当中,是具有普遍性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人的生理功能当中都具备其功能,因此在进行城市绿道的水当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联觉的特点来实现普遍性的设计,营造的各种形式都是为了让参与者有丰富的体验。
因此在进行城市设计规划的过程当中,需要满足城市基本的生态景观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周围环境景观的最大化需求。
联觉的概念当中还具有迁移性,一般来说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性,因此在进行设计的当中可以充分的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文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最终实现当地的人文化的思想观念可以充分的体现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当中。
联觉还具有直观性,也就是说可以从多方面的直接形态的表现方式当中对事物所带来的感觉做出一些联想,比如外形、色彩以及功能等多方面,从而实现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面来对设计规划进行充分的理念展示。
3、基于联觉理论的绿道设计
在上文当中,对城市的绿道设计以及其联觉的思想概念都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因此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应用到联觉的思想概念,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本文当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需要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多种感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辨别,其中主要首先利用到穿透能力相对较强的视觉能力,并且对生活当中的形状和色彩进行最直观的表现和表达。
并且在绿道标识系统当中,形状和色彩是最为简介和直观的。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他方面的多种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每一个人的认知进行综合的采纳,由于每一个人在对不同的问题认知方面都存在着片面的想法,因此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团体的力量。
其次,就需要利用到听觉感官的特点,在整个和环境沟通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听觉来实现对某个位置的确定,比如利用或创造某些特点来营造“听环境”,如西湖的“南屏晚钟”,临近码头播放的海浪声,旧工厂的机器马达声等,因为往往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于具有明显特征的人是会引起注意的,因此在设计当中需要对听觉对于人们产生的影响保持高度的重视,从而在实现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区域的恢复。
另外,还需要对人们自身的嗅觉感官进行重视,一般情况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利用嗅觉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辨别和区分,比如饮区、绿
化区、工业区与水域等,因此在设计当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嗅觉信息当中的引导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关的设计,形成了嗅觉与视觉的关联刺激。
这种视觉结果对嗅觉判断的肯定,使人产生较兴奋的情感感应。
同时,随着嗅觉神经在受到外界的刺激的影响下,也会形成不同的感官感受。
同时,在设计当中也需要对整体的用途感觉对于现代城市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解,在城市的发展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群体的需求进行设计,比如在对儿童方面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对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封闭空间和相对独立开场空间的设计,比如庇荫区、公共聚集区、自然生态区、硬地游乐区、多用途场地、可参与性游戏设施等。
并且在设计当中,还需要保持安全性的特点,从而在满足其特点的情况下可以对空间区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保障。
最后,还需要对空间当中的动觉进行考虑,主要是对活动范围之内所属个体当中的位置、方向以及其速度的方向等进行考虑和设计,比如在对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对脚踏石之间所产生的距离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保证在进行落脚之后,都会形成停顿的动作,并且在其过程当中还要对最舒适的位置点进行寻找。
与此同时,在进行绿道景观设计的当中,还需要充分的利用动觉和视觉的联合因素,形成最大限度的丰富的体验和组合。
并且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感官刺激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设计,最终实现城市景观设计当中的绿道和联觉概念的充分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城市设计当中在,需要在联觉的基础上实现绿道的设计规划,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将地区进行生态化的建设。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从生态和文化的角度空间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最终对人和大自然的环境做出良好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不断的推動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刘馨泽.联觉在绿道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6-48.
[2]郑琳.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初探[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罗丹,莫日根吉,赵润江等.基于景观生态理念的高速公路绿色廊道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5,(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