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与文化3之西方大学的历史
欧洲大学发展历史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原因大学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有常备的教师;二是有常设的机构;三是有对高深学问(课程)的研究;四是有考试的组织实施;五是能够进行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授予。
西欧中世纪早期,由于北欧的入侵,各地战乱频繁,社会生活动荡,世俗文化遭遇摧残。
公元11世纪开始,西欧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初步的恢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业、采矿、冶炼、金属制造业和建筑业开始兴起。
手工业者由于受到农村封建领主的压榨,纷纷迁移到人员流动量大的交通要地或要塞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
由此,自治城市逐渐在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商品交换活动活跃的市集附近出现。
在这种自治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逐渐占到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城市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并进而成为城市的主体。
通过和教会势力、封建领主势力的长期斗争,市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
自治城市的出现,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是自治城市多处于交通要道或商业水陆要冲,人员流动量大,商业活动发达。
人员流动量大,为各类人员包括大批学者的来往和聚集。
商业活动发达,既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聚集了社会财富。
富裕的城市为大学的产生以及大批学者的游学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自治城市由市民阶层管理。
管理好城市这个新兴的社会组织形态也亟需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一些城市管理人员。
另外,与教会势力、封建领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也对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
三是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向西扩张和对“十字军”东征带回的大量文化作品的集中翻译活动,带来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批自由的游历学者活动频繁,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和组织基础。
首先,经院哲学的发展为大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院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推论证明上帝存在和基督教具有永恒合理性的学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的不断分解变化,代表各种不同阶层和不同离异的神职人员、哲学家对“圣经”的阐释和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也对“教父哲学”和原始基督教基本教义产生了疑问,掀起了多次大规模的辩论活动。
西方史学史——精选推荐
第一次课:古典史学导论一概念:史学史* 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历史的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与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前者指历史观,后者指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
二西方历史学的发展阶段古典史学人本史观中世纪史学神学史观近代史学现代史学三: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梁启超李大钊胡适何炳松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四:参考书目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陈启能:《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古典史学之一:古希腊史学爱奥尼亚地区最早产生了史学。
实际上,这一地区最早产生了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最繁盛的地区。
有科学和哲学就会有批判怀疑的精神,而理性批判精神的运用,最终使历史与神分离,导致历史学的产生。
一:希罗多德—史学之父(西塞罗语)1.生平简介:(Herodotus BC484—425)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名门望族之后。
后因政治原因出走,再也没有回去,但是他用了30年游历,终于写成《希波战争史》。
2.《希波战争史》:亦称《缪斯书》3.特点:第一,内容丰富。
记载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名胜古迹等;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开始。
第二,取材广泛、史料充实。
充分利用了他所能看到的所有的史料,如谱系、神话、史诗、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
开创了历史叙述体。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
【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
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
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
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
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
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
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
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
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
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
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
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授徒,学生可自由地远赴异地聆听名师讲课。
欧洲中世纪大学概述
欧洲中世纪大学概述————记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桑塔亚那曾说:“不读历史的人,注定重犯历史的错误。
”在人类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有一朵奇葩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在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何以大学能够在宗教的强大势力下得以产生?又何以能得到发展?为什么最早意义的大学产生于欧洲?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又有何启示呢?带着诸多疑问,或许能得到答案,或许只能管中窥豹,钻入历史典籍中,希冀着能顺着历史脉络捕捉到一些答案,开始思索的旅程吧。
一.关于“大学”一词的涵义泰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我们要把手伸进这堆灰烬里面,这里面说不定还有余温,我们要捕捉的就是这个余温,把这个余温和我们的体温联系起来,然后有可能点燃很多很多读者心头的文化之火。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也应该把握住余温,应追根溯源,才更显其精确。
这里说的“大学”,是拉丁文“universitas”一词的译名,仅用于指12世纪末在西欧首先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说高等学府,无疑,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高等学府或高深学习处所出现得很早,如雅典的阿加德米,埃及的爱资哈尔,当然都是出色的高深学习中心,虽然一些教育史的书籍上把它们也称作大学,但它们并不是12世纪及以后意义上的“大学”,因为规定的课程、正式考试、科的组织形式、学位,都是中古西欧大学中特有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
拉丁文“大学”一词为“行会”,“社团”,“公会”之意,而不是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
许多大师聚徒讲学,吸引四面八方来的生徒,产生一种学舍称为“总学”,意谓接受从各个地区不同民族来的学生的学校,以别于只招收本地学生的“区学”,这种“总学”是当时高等学府,在这样的总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接受各自的民族组成团体,即大学(公会)。
12世纪有些大学如巴黎教师大学取得总学称呼,即被承认是高等学府了。
可见当时总学指高等学校,而大学则是师生团体。
大学历史与文化3之西方大学的历史
现代大学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Tsinghua University
2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 • • Feb 1876 $7 million , Johns Hopkins 的遗产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置本科专业的大学 with the stated goal of "The encouragement of research ... and the advancement of individual scholars, who by their excellence will advance the sciences they pursue • 美国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模仿德国开始 • Applying the Humboldt model of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18
创建都柏林大学时的演讲
• 第一讲 导言 •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 •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 •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 •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
---以美国大学为代表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美国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德国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 大批美国青年去德国留学
– 19世纪美国留德学生9000人 – 英国留学德国也不少于9000人 – 到20世纪初, 德国有20所大学 – 每年招收学生15000
• 1870—1910年抄袭或者模仿德国大学
西方大学的起源及早期校园
西方大学的起源及早期校园发表时间:2017-06-15T15:01:39.12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4期作者:林娇艳栗昭耀[导读] 文章回顾了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过程,介绍了早期大学的组织模式和科系设置。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摘要】文章回顾了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过程,介绍了早期大学的组织模式和科系设置。
分析了早期大学校园空间与历史环境、教学理念的联系,为大学的校园建设提供历史的参照。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校园;方院【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09-02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形成于中世纪的欧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欧洲早期的大学模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发展出了各自的特点。
1.高等教育的启蒙希腊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基石,孕育了西方高等教育的萌芽。
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趋稳定的民主政权孕育了繁荣的古希腊文化,涌现出一批思想文化巨匠,这些古希腊的文化巨擘在哲学、科学、艺术、史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提出了最早的高等教育的理念。
雅典作为古希腊城邦的代表,城市发展繁荣,神殿、广场、体育场、剧院、商店、法院等建筑数量繁多,为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立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雅典公共活动频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聚集在雅典的广场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观念的碰撞。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树林中创立了早期的高等教育机构——Academy(源自希腊英雄Acadamus),即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中教授哲学、数学和体育等科目的知识,知识的传授延续了雅典广场上对话交流的方式。
公元前335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成立了自己的哲学学校。
这时期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以讨论、辩论和演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交往性的空间需求,诞生了廊下演讲、林下讲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心聚集的空间意向。
希腊高等学府的成立对后期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学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史 复习概要 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西方文明史复习概要中英对照+重点+部分答案①考试题型:选择、填空各20XXXX分,共30分;英文简答题共4道,20XX分;中文论述题,三道共50分。
②复习策略:书本为主,所考内容为每一章开章引言,以及每张重点(下文会具体交代);PPT用来贯穿主线索,便于理解史实。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考试不会太难,大家掌握必要常识和单词即可。
③下面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总目录:Part 1古希腊第一章:亚历山大和他的时代(古希腊文明)Part 2 古罗马第二章:古罗马共和国兴衰史(古罗马文明)第三章:凯撒与耶稣(早期基督教)第四章:罗马和平和帝国的衰亡(罗马后期,帝国时代)Part 3中世纪第五章:信仰之刃--中世纪的繁盛期(中世纪西方文明)Part 4 现代国家的滥觞第六章:“朕即国家”--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第七章:“勇于求索!”--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后的科技发展)第八章:启蒙运动第一章:本章讲述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民主制度和文化(哲学与神话),以及希腊化时代。
重点掌握古希腊著名哲学思想,以及亚历山大主要事迹。
引言:(此处只是简单概述翻译,具体内容还望大家读书。
下面几章的此部分内容亦是如此。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城邦(the Greek city-state Athens,城邦还可以称为the polis)诞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由此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大繁荣,那个世纪便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堪称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最巨大差异,古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Sparta)陷入了长期的内战,直到公元前420XXXX年雅典战败才结束,史称“伯罗奔尼撒的战争”(Peloponnesian War)。
但是由于斯巴达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它的盟主地位(hegemony,盟主权)终于在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城邦取代(Thebes)。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精选8篇)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精选8篇)西方文明史读后感1阅读这本书,是特别欢乐、重建信念的过程,因为由渔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尽管面临种种磨难——来自大自然的灾荒,来自人类自身制造的灾害,如战争、奴役等到,但人类从未被打倒过,在书中第五页写道“特定时代的人以符合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方式去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使他们的生活颇有建树。
”看来是的:西方科技进步导致人类对自然及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提高、人类寿命的增长、活动范围甚至拓展到太空;民主制度的建立消退几千年来统治者对民众的高压统治、国际外交秩序与贸易关系的建立,转变了即往以战争做为得到资源的毁灭性手段。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说‘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西方文明史及西方社会的现状已经是证明。
可是,除西方发达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呢?近代世界所能享有的`科技文明成果,几乎全部由西方世界供应,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富有兴盛过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彻底衰退,就是不断在演替兴亡的怪圈中循环,文明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不是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与滋养,这些文明古国现状将如何?作为一个以增长见识为目的平凡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自觉会将本身或本民族的遭受所带给自己的疑问与阅读内容作对比:为什么西方文明能不断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并改进,而我们的民族照通常所言,只能在朝代的兴替中循环不前呢?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基督教文明能一枝独秀兴起?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源于希腊文明的惠泽?是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或者是戴蒙德所认为的地理环境决定吗?照此推论,一则未必不是倒果为因,二则难保不会为种族优越论者供应依据。
何兆武先生曾经著文分析各国社会的发展形态,认为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是特别态的,可是他没有分析说为什么常态就是“衰退、停滞”?常态与特别态,内在包含何种不同的因子?假如说西方文明中有进步因子,那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为何日本文明能够很快得以新生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华却不断受到屈辱。
大学历史学《世界近代史纲要》说课稿
大学历史学《世界近代史纲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时间线索,了解主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o学生能够理解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过程,以及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思想启蒙等重要历史阶段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o学生能够掌握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理解列强争霸、殖民扩张、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历史事件。
o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o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历史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历史学习对于理解当下、预见未来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形成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o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理解中国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全球化等。
-难点内容: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格局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关键事件。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历史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增强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资源-教材:《世界近代史纲要》及相关辅助读物。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多媒体资源:历史纪录片、历史地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无(本课程为理论课程,不涉及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定期轮换小组角色(如记录员、发言人)。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云南师范大学《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第一章绪论(4课时)学习目的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探讨西方史学史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西方史学史发展的阶段,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2课时)1)是研究西方史学发展规律和2、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各国的史学,包括历史学家的历史活动;指导历史学家进行历史研究活动的史学思想;以及作为研究成果的历史著作。
(重点是史学思想)二、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1、历史2、史学3、史学史(Historiography)4、史学思想史学思想是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学本身的理论认识。
这种认识随着人类社会和历史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由粗糙逐步(及于)精致,由局部逐步及于全面,由比较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乃至到一定阶段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流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史学思想,往往构成某一时代或某一历史时期史学发展的主流。
5、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史学理论是史学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更系统、更科学的史学思想。
与史学思想一致,史学理论大致也可以分为研究理解历史的理论和研究理解历史学的理论。
前者称历史理论,后者称史学理论。
但在很多时候人们又把两者合称为“史学理论”(广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广义的史学理论。
6、史学观念主要指历史学家对历史与历史学的基本看法,如:对现实与过去的关系的认识,对史学研究主体(历史学家)与客体(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看法等。
也可视为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的另一种表述。
7、史学流派某种特定历史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历史学家们一般具有共同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并以某种共同的思想指导他们的研究。
如:兰克学派、边疆学派、年鉴学派等。
三、学习西方史学史的价值和意义1、西方史学是打开西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2、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认识意义重大。
3、从学科的意义上讲,西方的史学遗产也是值得我们加以借鉴的。
中西方大学起源及其发展
大学治理方面的几个问题
在现代语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诸多新建院校的加入, 大学特色走上了“外生性”之路。 中国大学走向趋同,是大学适应中国环境制度无奈而理性的选择 ———刘爱生《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大学特色探析》
区分法制手段与行政手段,政府宜于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不宜以行政审批代替法定程序。
区分机制管理与行为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来优化机制,而不宜直接对 高等学校的行为进行管理,从而避免随机管理、危机管理。
建国初期,各国为了遏制新中 国的发展,垄断核领域。20世 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 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
中国大学的发展态势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大专 层次的高校 培养本科生的高校 经批准能够授予硕士与博士 学位的高校 与前三项合起来是进入“211 工程”建设高校 建设高校之外的设有研究生 院的高校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自由 独立性
制度化
流动性
国际性
知识小链接:生活在中世纪的年轻人到了14岁 左右的年龄时,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了。新生 入学要经历一个入学仪式,且起初是在大学生 中间流行的非正式的“清扫”典礼,意思是去 掉年轻人粗俗的习气和野蛮的兽性。
中国古代的“大学”
若我们溯流而上,纵向 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 我们会发现,其虽没有大 学之形,但却有大学之实。 在古代,高等学校可以 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 虞舜之时,即有“上庠”。 到了汉朝,中央设立太学, 为最高学府。
博洛尼亚大学最初的组成形式
简史
博罗尼亚大学吸引了西欧和北欧的学 生。那时,一种学生阶层已经出现, 为了相互帮助、相互保护,他们组织 起来,这就是大学组织的开始。
中世纪大学
思考和讨论: 什么样的机构才能称之为"大学"?我们的定义是否完全准确? 大学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大学"的涵义 大学"
中世纪语境中大学的涵义
universitas:"一群个人的联合体"; 中世纪后期较为常见的法律术语,更具体地来说指一 个法人团体; Studium studium generale (1)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而不仅仅只是某些 特殊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2)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也就是说,至少具备 神学,法学和医学三个高级学院中的一个; (3)这些科目是由一定数量的教师教授的,而不是 个别教师.
大学的起源 ——欧洲中世纪大学
预习情况反馈
说一说你对中世纪的认识和了解,过 去是否阅读过相关书籍? 课下是否阅读了所发的英文材料?材 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英文材料是否有困难?困难在哪 里?
学术史的回顾
国内的研究:
中国人对欧洲大学的最初了解,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16世纪耶稣会的传教士最先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了欧洲 的大学.公元1622年,艾儒略(Giulio Aleni)出版了 中文版的《西学凡》(A Summary of Western Learning)通过这本书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具有400多年 历史的欧洲大学的成就和特征.这可以说是中国人了 解西方大学的开端. 国内教育界研究的特征: 介绍性的作品多,专题研究少; 重复研究多,独创性研究少; 重理论思辨,轻史实考察.
将神学信仰和哲学理性很好结合起来 "是"与"否"的教学方法
修道院学校衰落,主教座堂学校兴盛 1200年,法王奥古斯都授予巴黎学者特许状 1215年,教皇使节库尔松授予巴黎大学章程——法团 (corporation)身份的正式认可
3 外教史补充笔记整理好的
①研究实践的哲学---道德;(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②寻求道德的“一般”;(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③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学会做人;④主张“智慧即德行”;(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
)身教重于言教。
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于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
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有道理。
”(亚里士多德)补充之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公元l 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思想家。
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 l )论教育的目的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
他认为,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雄辩家。
在昆体良看来,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的雄辩才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具有高尚的德行比具有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
( 2 )论雄辩家的教育如何培养演说家呢?昆体良将雄辩家的培养划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最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西方大学发展史
看《世界著名大学》的感想彭佳读史让人了解过去,反省自己, 对于历史进行反复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读读历史吧!看过了《世界著名大学》的部分内容,我心中很激动,很有感慨,很震撼,很希望在09年新的改变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活。
同时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正确的审视自己所处的大学的环境。
在《世界著名大学》系列节目中提到了柏林洪堡大学这个孕育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见证了工业社会和资本社会历史的著名大学。
作为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他颠覆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研究相统一”,来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
它的历史灿烂而辉煌,是无数世界大师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爱因斯坦在这里书写永垂青史的华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留下青春的脚步。
这里还留下了蔡元培,周恩来为寻求民族出路而不懈探索的身影。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这所大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校园中安静的看书、学习,没有浮躁和浅薄的风气。
我们从德国的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学生中看到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我们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富强,要依靠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我们也要达到像发达资本国家的97.3%的教育普及率,也要建立世界著名大学。
在我看来大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校园中安静的看书、学习,没有浮躁和浅薄的风气。
大学要给同学提供一片净土,让他们心灵的那片净土满心欢喜的开出花来。
对同学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横重要。
在提高学习氛围的同时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有待增加。
从我们西方大学的发展史这个课程中,所看的《世界著名大学》系列节目中欧美大学发展的过程,思考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形势我觉得很不乐观。
虽然现在我国大学扩招,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但是仍然有一大批年轻人文化水平低,以及在骨子中的那种封建思想的残余和认识的不健全作祟。
整个社会的拜金、盲从、低俗以及浮躁充斥。
中国的现状让我这个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感到了危机和对持续性的茫然。
探析西方大学发展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2. 分析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3. 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西方大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2. 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教学难点:1. 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2. 学生对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西方大学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方大学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a. 诞生阶段(公元5世纪至12世纪):以基督教教育为基础,如巴黎圣母院。
b. 发展阶段(12世纪至16世纪):出现自治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
c. 成熟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大学制度逐渐完善,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d. 现代化阶段(18世纪至今):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学科设置多样化。
2. 西方大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a. 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b.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2.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东西方大学发展的异同。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短文。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方大学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作业的质量。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是否掌握了西方大学发展的关键信息。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西方大学历史
大学发展史一、中世纪大学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
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
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
知识分子的出现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
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
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
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
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
西方文化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答: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把希腊人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而成,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构成。
史诗用古希腊语的爱奥尼亚方言写成。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其情节始终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
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还可看迈锡尼时代的痕迹,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
反映了希腊宗教正向人格神崇拜过渡。
它为奥林帕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2、《上帝之城》答:是罗马帝国晚期著名的神学家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奥古斯丁写了此书对罗马帝国衰亡作解答。
本书共二十二章,第一部分主要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
奥古斯丁指出,罗马的衰退归咎于道德的衰败,而基督教则有助于道德的提升;基督教徒归属于上帝城;地上城与上帝城根本差别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是爱自己,后者则是结合于上帝的爱和彼此的爱。
从而构成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3、启蒙运动答:发生于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爆发中心为法国,代表领袖是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们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和博爱,进一步论证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这场运动矛头直指封建制度以及天主教会,促进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同时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4、凯恩斯主义答: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时由社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需求不足造成的,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采取国家干预经济、赤字预算、增加投资的政策。
大学发展史(二)
二、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种进步现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动做了一定的准备。
然而,中世纪后期(11-14世纪),西欧的大学多数控制,大学日趋保守,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在人文主义的冲击下,西欧各国的大学先后相应的变革。
其中,最明显的是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受到了冲击,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新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一)意大利、北欧国家大学的变革1、意大利大学的变革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的大学也就最先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的影响。
波隆那大学、比萨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等最初仅设有民法、宗教学专业,受人文主义影响,此后逐渐增加了修辞学、哲学和天文学专业。
佛萨大学在1373年还开设了但丁作品讲座,以后这一讲座又兼授语言学和修尽管如此,人文主义对佛罗伦萨大学的影响极小。
意大利的大学始终没有成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新文化的中心。
因为当时的大学主要是一种培养专门人培训机构。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神职人员、医生、政府官员和律师不是研究古典文学、历史、诗歌和艺术。
那些最具特色的人文主义研究都是地大学之外的学园发展起来的。
2、北欧国家大学的变革北欧一些国家的大学情况也与意大利类似,大学的科目以形而上学、神法学和医学这些传统的科目为特色,文科课程被视为预科性质或附带性质,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学说才真正开始影响大学。
(1)法兰西大学在法兰西,人文主义长期遭到经院主义的顽固堡垒——巴黎大学的敌视。
15世纪最后一二十年之前,巴黎的学者们一直轻视意大利的严重影响,不屑在他们的课程表中做任何重大的改变。
不错,在1450年以后,艺术系(文学院)已经聘请少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去充当希腊语教师;有些人文主义的教科书已经代替了中世纪的拉丁文法;巴黎的出版社从1470年开办起就刊印了一些人文主义方面的书籍。
西方大学的创立与发展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理解西方大学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分析不同时期西方大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西方大学发展历程的图片和图表2. 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3.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学吗?请谈谈你们对大学的理解。
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方大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西方大学的起源1. 介绍西方大学的起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
2. 讲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特点,如哲学家学院、修辞学校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教育机构与后来的大学有何联系?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 介绍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背景,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2. 讲解中世纪大学的代表——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
3. 分析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如自治、学术自由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发展1.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发展背景,如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2.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代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特点,如重视人文教育、科学研究等。
第二课时一、启蒙运动与近代大学的发展1. 介绍启蒙运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如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等。
2. 讲解近代大学的代表——柏林大学、哈佛大学等。
3. 分析近代大学的特点,如重视科学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
二、现代大学的演变1. 介绍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如国际化、多元化等。
2. 讲解现代大学的代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
3. 分析现代大学的特点,如重视跨学科研究、产学研结合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期的大学有哪些特点?它们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大学应该如何发展,以适应时代需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dmit 1600 freshman each year
Tsinghua University 25
Tsinghua University
26
Harvard 的80年转型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Tsinghua University
28
Harvard 的6C300
Tsinghua University
1890年海 德堡大学一 位2流的哲 学家正在被 提名去柏林 任教授; 办 公室外施工 的声音巨大. ……… 工头跑去找 市长, 决定 工程暂缓, 等学校放假 后再施工
9
德国经济起飞的起点
Tsinghua University
康德(1724--1804)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 他的哲学思想,被认为 是结合了
Tsinghua University
• 1805年5月,席勒不幸逝世, 歌德为此痛苦万分:“我失 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 的一半。” • 歌德死后,根据他的遗言, 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
11
1789年席勒的演讲 • 大学有两种学生
(或者说是两种治学态度)
– 为谋生而求学 – 为学术本身
Tsinghua University 20
现代大学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Tsinghua University
2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 • • Feb 1876 $7 million , Johns Hopkins 的遗产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置本科专业的大学 with the stated goal of "The encouragement of research ... and the advancement of individual scholars, who by their excellence will advance the sciences they pursue • 美国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模仿德国开始 • Applying the Humboldt model of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3
海德堡大学
• 建于1386年 • 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 • 16世纪欧洲文化中心 • 海德堡大学最初是按教皇的特许,由大公鲁 普莱希特一世(Ruprecht I)筹建 • 吸纳外邦人才,服务于教会及国家 德国也有历史悠久的大学,但与现代起点无关
Tsinghua University 4
Historical Remarks of German
• • • • • • • 长期是欧洲的战场,曾经分裂多达314个帮国 更有过多达1789个独立政权 1806年拿破仑入侵,被法国征服 拿破仑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带给德意志 1814年反法同盟主导,分裂38个帮国的邦联 普鲁士主导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经济统一 1862年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史称铁血宰相, 主导了德意志统一
• 区别何在?
– 不在于学习的专业 – 在于如何对待他所 学习的对象
Tsinghua University
• 大学的追求与理想 是什么?
12
大学的追求与理想
• 为谋生而求学
– 只是为了改善其物质 状况, 追逐名誉 – 他们学习的成就无非 是记忆的结果 – 他们掌握着科学这一 高贵的武器, 却无高 尚的追求 – 更悲哀的是, 具有科 学天赋的学生可能受 其影响而误入歧途
---以美国大学为代表
继承 借鉴 反思 批判 融合
美国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德国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 大批美国青年去德国留学
– 19世纪美国留德学生9000人 – 英国留学德国也不少于9000人 – 到20世纪初, 德国有20所大学 – 每年招收学生15000
• 1870—1910年抄袭或者模仿德国大学
书的内容--围绕纽曼创建的大学
• 1852年,纽曼在都柏林围绕要成立的这所 大学的特性发表了5篇演讲 • 又起草了5篇,但没有发表的演讲 • 作为一位非常活跃的校长在其他场合发表 的多篇演讲 • 一本演讲集,但历经40年的修订 • 1854年都柏林天主教大学得以成立 • 1882年该大学并入爱尔兰王家大学
审视一流大学:各有特色,少有雷同
Tsinghua University 15
插曲:约翰·亨利·纽曼
• 有复杂的神学背景
• • • • 英国圣公会神职人员-1824 牛津运动的核心人物-1833 皈依天主教-1845 出任爱尔兰都柏林天主教大 学校长-1851 • 辞去校长-1858
• 不容易理解的一位文化大师 John Henry Newman • 1801年2月21日-1890年8月11日
Tsinghua University 16
对抗教育的实用主义
• • • • 1852年出版 1873年大幅度修订 1889年试图修订第9版 目前为1891年的新版, 包含了1873年后纽曼本 人所有的改动
世界上第一部讨 论大学的著作
13-10-5 Tsinghua University 17
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 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 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 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 而来。 Tsinghua University
March 20, 1834 ---August 22, 1926
32
Elective System
• Under Charles W. Eliot, Harvard had replaced the single standardized undergraduate course with a system that allowed students free choice of electives. • That was a logical extension of the trend in U.S. education that had modeled the university on the German system and thus adopted the German principle of student freedom in choosing courses. • So dominant was Harvard's role in American education that all large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d adopted the elective system by 1904
哥白尼 1473-1543 达.芬奇 1452-1519 马丁.路德 1517(95条) 加尔文 1536(要义)
Tsinghua University 8
德国大学开创及其背景
• 教授仍然分为4个教授会: 神学、 法律、医学和哲学 • 1810年, 柏林大学创立, 正值拿破 仑占领时期, 政治上非常衰落 • 文化领域成就—康德、歌德、 席 勒、黑格尔、谢林、费希特 • 开创了认识论的教育 • 军人和学者享有非常高的威望
Tsinghua University 19
牛津运动或盎格鲁天主教运动
• 目的是通过复兴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和仪式来 重振英国国教 • 回顾早期教会的传统,认为不接受使徒传统 的传道人是不能被接受的 • 他们坚信圣礼本身具有赦罪的功效 • 所以他们自视为界在罗马天主教及抗议宗之 间最为中庸的宗派
Tsinghua University 18
创建都柏林大学时的演讲
• 第一讲 导言 •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 第三讲 神学对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 •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对神学的关系 • 第五讲 作为自身目的的知识 •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七讲 从与职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 •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
Tsinghua University
Humboldt
6
洪堡的理念-新人文主义
• 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 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 务的人才培育 • 大学兼有双重任务
一是对科学的探求 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
• 原则--寂寞与自由
Tsinghua University 7
Europe: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 理念更加接近哈钦斯, 强调本科必修课
• 科南特(James B Conant, 任期1934-1954)综合
– 本科秉承英国模式, 强调通识教育 – 研究生采取德国模式, 突出创新
Tsinghua University 31
Charles William Eliot
• He transformed Harvard from a provincial college into a modern research university • Harvard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 为现代Harvard定型的校长
30
Harvard, 3位校长80年现代化 1870--1950
• 埃利奥特(Charles W Eliot , 任期1869~‾1909 )
– 引入德国大学模式, 开创了本科的选修课制度 – 发展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 – 哈佛历史上第21任校长,也是第一位现代校长
• 洛厄尔(Abbott L Lowell, 任期1909~‾1933)
Tsinghua University
main quadrangle, circa 1911.
Integrative Science, 24 which opened in 2006
Stanford
• On October 1, 1891, Stanford University opened • Leland Stanford, the owner of the farm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