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合集下载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

关于苏州大运河的介绍苏州大运河,是一条连接苏州与无锡的重要水道,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承载着苏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然发挥着航运、水利、旅游等多重功能。

一、历史渊源苏州大运河的开凿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为了交通便利和军事需要,开始修建这条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水道逐渐成为连接苏州和无锡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对于两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历史上,苏州大运河也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隋唐时期的开凿,形成了现今我们所见的大运河雏形。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航运业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二、文化价值苏州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长卷。

沿岸的古镇、古桥、古塔、古建筑等,都见证了苏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大运河的水波荡漾,承载着苏州评弹、丝竹乐等传统艺术的优美旋律,传承着吴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旅游景观苏州大运河沿岸的风景秀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河两岸的古镇、古村、古园林等,都是游人争相探访的景点。

如苏州的甪直古镇、无锡的南长街等,都是游客钟爱的旅游胜地。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现代功能虽然时代变迁,但苏州大运河的功能并未因此消失。

它仍然承担着航运、水利、旅游等多重功能。

在航运方面,大运河仍然是沟通长江和太湖流域的重要通道,为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大运河的水利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沿岸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抗旱做出了贡献。

在旅游方面,苏州大运河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沿岸的风景名胜区、博物馆、古建筑等都是游客探访历史的绝佳场所。

此外,大运河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五、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是在法律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大运河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

第36卷 第5期 Vol.36 No.5 2019年10月 Oct., 2019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陈 璇(苏州市职业大学 吴文化研究院,江苏 苏州 215104)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是京杭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运河苏州段基本可分为西、中、南三段。

自望亭丰乐桥(五七桥)至白洋湾为西段,亦称“苏锡段”。

中段原自白洋湾绕苏州古城阊、胥、盘三门外的闹市区,穿觅渡桥南下至宝带桥,为古城段。

南段原自宝带桥,经吴江到嘉兴王江泾,称“苏嘉段”;后为缩短河道,从平望新开运河至鸭子坝,关主航线便不再经过嘉兴,也就没了“苏嘉段”之名。

在三段运河中,苏州古城段水道情况较复杂,与苏州城的关系最密切。

历史上该段运河由北向南分别通过山塘河、上塘河、胥江与护城河相连。

1986年,大运河苏州段改道后,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已经不再通航,成为运河故道,但与大运河水系仍然相通。

大运河苏州段穿越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全长96公里,占江南运河的40%,也占了京杭大运河总长度的4.5%。

①一、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质(一)历史沿革及现状《左传》:“吴城邗沟,通江、淮。

”[1]这是中外有文献记载的有确切纪年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雏形。

隋代开始,大运河苏州段成为中国大运河中比较重要的河道,至唐定型。

之后,大运河苏州段历经修筑、巩固、疏浚,基本走向至今没有发生变化,仍是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整治,大运河苏州段已成为全国第一条国家级标准化航道,航道等级为四级,船舶通航容量为500吨级。

全摘 要:通过研究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历史源流、形成背景、基本概念及其特定的优势和特质,围绕把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成为样板区和示范带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框架,提出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样板区和示范带建设的推展举措。

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一览表

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一览表

浙江省 遗产点
天津市 河北省
遗产河段 遗产河段 遗产点
大运河天津段 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 谢家坝 华家口夯土险工 通济渠(汴河)郑州段 通济渠(汴河)商丘南关段 通济渠(汴河)商丘夏邑段 永济渠(卫河)滑县-鹤壁浚县段 洛阳回洛仓遗址
遗产河段 河南省 遗产点
洛阳含嘉仓遗址 浚县黎阳仓遗址 会通河微山段 南运河德州段 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 会通河临清段(小运河) 会通河阳谷段 会通河南旺枢纽段 小汶河 中河台儿庄段 南旺水利枢纽 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 运河砖砌河堤
遗产河段
山东省
邢通斗门 徐建口斗门 十里闸 寺前铺闸 遗产点 柳林闸 利建闸 临清运河钞关 荆门上闸 荆门下闸 阿城上闸 阿城下闸 戴村坝
安徽省
遗产河段 遗产点
通济渠泗县段 柳孜运河遗址 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 浙东运河萧山–绍兴段 浙东运河宁波段 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 凤山水门遗址 富义仓 拱宸桥 广济桥 桥西历史街区 西兴码头和过塘行遗址 八字桥 八字桥社区 绍兴古纤道 长安闸遗址 长虹桥 南浔古镇 庆安会馆 宁波三江口
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一览表
省市 遗产类型 遗产名称 淮扬运河淮安段 淮扬运河扬州段 遗产河段 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 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 江南运河苏州段 中河宿迁段 清口枢纽 双金闸 清江大闸 洪泽湖大堤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刘堡减水闸 盂城驿 江苏省 邵伯古堤 邵伯码头 瘦西湖 遗产点 天宁寺行宫和个园 汪鲁门宅 盐宗庙 卢绍绪宅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盘门 宝带桥 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吴江古纤道 龙王庙行宫 遗产河段 北京市 遗产点 通惠河北京旧城段 通惠河通州段 万宁桥 东不压桥

浒墅关大运河介绍

浒墅关大运河介绍

浒墅关大运河介绍
浒墅关大运河,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变迁,成为了一条承载丰富文化底蕴的河流。

浒墅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便是商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浒墅关大运河的地理优势独特,北濒长江,南临太湖,东接上海,西邻南京。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水陆交通的要道,商贸往来的枢纽。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浒墅关成为了南北交通的咽喉,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通道。

浒墅关大运河沿线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苏州园林、寒山寺、虎丘等。

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使得大运河成为了一条充满诗意的文化长河。

此外,浒墅关大运河还与周边的江南水乡古镇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在浒墅关大运河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和故事。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文学家苏轼等都曾在大运河边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篇。

此外,浒墅关还曾是清朝时期的重要税关,税收制度严谨,关卡繁多,故有“浒墅关重重”之说。

如今,浒墅关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任务,还成为了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沿运河而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江南风光,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此外,浒墅关大运河还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如龙舟赛、诗词大会等,旨在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浒墅关大运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在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弘扬大运河文化,保护好这条母亲河,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明清江苏运河名镇盛泽

明清江苏运河名镇盛泽

明清江苏运河名镇盛泽作者:郑民德来源:《档案与建设》2019年第07期摘要:明清时期的江苏吴江县盛泽镇,是京杭运河沿岸著名的商业枢纽,不但商贾辐辏、人口密集,而且以发达的丝织业闻名于运河区域,“诸镇中推为第一”。

盛泽镇在明清500余年的历史,既体现了运河对城镇及地方社会兴衰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证明了不同层级的商业市场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共同构建了京杭运河沿岸的市场网络。

关键词:大运河;盛泽镇;商埠;会馆盛泽镇古称合路、青草滩,位于浙江、江苏两省交界,吴、越分疆之处。

初为村落,后随着明代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商业益加繁盛,在嘉靖年间成为了运河沿岸著名的市镇,商贾辏集、百货罗列,镇民以丝织为业,产品除作为贡品外,还沿运河销往江浙、山东、北直隶等地区,甚至输往边疆与海外。

清乾隆时,盛泽镇商业达到鼎盛,烟火万家,号为“巨镇”,与周边的平望镇、乌镇、新城镇、濮院镇、王江泾镇、震泽镇、南浔镇构成了运河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实力最雄厚的市镇商业圈。

盛泽所在的苏州府吴江县,为重要的水路码头,河湖众多、港汊遍布,该县运河有荻塘、石塘、土塘之称,环绕诸镇。

其中浙西至盛泽镇运河因两岸用石砌成,故称石塘,“横贯江湖之交,为南北之枢纽,形如长链”[1],为江浙两省水陆通衢之处,大量商船、商货通过石塘进行运输,转运南北,售货东西,刺激了盛泽等镇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使城镇繁盛达数百年之久。

运河商埠,丝业中枢盛泽镇位于吴江县治东南六十里,距苏州府城一百里,居南北水陆通衢,运河交通独擅其利。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商业与文化的繁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运河的畅通有着密切关系。

明初盛泽为村落,仅有居民五六十家,不但土著人口较少,而且商业发展程度较低,基本没有流动的外地商贾。

至成化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及其商贸交流功能的增强,“居民附集,商贾渐通”[2],成了运河沿岸重要商埠与码头,以发达的丝织业而著称于世。

嘉靖时,盛泽镇居民达到了上百家,逐渐成了江南丝织业的中心,形成了专业性的镇市,与震泽、南浔、平望、王江泾并称“巨镇”。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研究杜 鹃大运河自古以来就给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也给苏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苏州应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建设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

本文在对苏州运河文化的现状做深度思考后试图探求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些对策。

引言大运河长期积淀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被世人重视,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苏州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全面地展示苏州大运河的深厚文化,能更好发挥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能更好打造“魅力苏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展示有苏州品格的城市形象。

一、研究的意义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黄金廊道。

在苏州现有文化产业布局中,以散状分布为主,迫切需要通过建设运河文化带将运河沿线的文化加以整合。

苏州如何不断加快大运河沿岸核心区域规划,抢抓大运河文化复兴战略机遇,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活化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充分展示运河文化,进一步提升运河及苏州运河城市的品质,从而打造世界级文化发展平台,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总结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与整合。

设计了有关大运河保护的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搜集了苏州对大运河保护传传承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得出相应对策。

三、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一)打造生态之河,建设苏州运河生态走廊“生态保护是文化利用、传承的前提条件。

”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言,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完成运河文化传承,才能开展运河文化带建设,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污染对大运河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路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路

借势南浔高铁新城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项目 招商引资,这些都需要借助大运河文化带这个平台 广泛联系,最终达成发展愿景。
叠加“两大战略”,激发桃源运河事业 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多重利好
紧扣“一条主线”,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拓宽乡村振兴战略新空间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不必然带动经济增长,因 为文化带建设主要侧重于文化。但对于桃源来说, 至少会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以借机调整发 展规划和转变发展思路,运用独特的绿色生态和文 化历史,打造运河节点上的“绿色明珠”;另一方 面,凭借特殊地缘位置,强化与浙江乌镇、南浔的 联动发展,比如借助乌镇发展旅游和互联网经济,
旅大镇、生态名镇,两镇人民同饮运河水,地域相 联、文脉相通,“文化联动+旅游互补”对建设大运 河文化带和“水乡森林小镇”大有益处。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融合,注 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有 效衔接产城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交通、 水电、垃圾污水处理、清洁卫生、公共文化服务 等,一直都是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也是乡 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掣肘。城乡融合发 展,就是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建设,并加快推进桃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完成 重点村、特色村、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任务,为 城市游客到乡村参观、游览、休闲体验等提供便 利条件,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营造良好 的外部环境,同步提升桃源乡村人居环境和农民 生活品质。
干群融合。当前,桃源发展得天时、有地利, 关键在人和。针对桃源大运河跨区域、多部门管 理的特点,建立镇际会商小组、部门联席会议等 多层面协调机制,促进宽领域、多层次的沟通交 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桃源干部群众要将 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运河精神” 发扬光大,将光荣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齐 心协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桃源段打造成“乡村振兴 之带”。□

运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

运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

运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标题:运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一、物质文化遗产1. 运河建筑- 运河桥梁:运河上的各座桥梁,既是交通工具的过河通道,也是建筑工艺的瑰宝,如京杭大运河上的石津桥、赓珝桥等。

- 运河闸门:运河中的闸门用于控制水位,在保证交通畅通的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如扬州瘦西湖中的扬子闸。

- 运河码头:运河周边的码头是货物装卸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古老的码头建筑,如苏州平江路的拱桥、杭州近江街的历史码头等。

2. 运河船舶- 木质船舶:早期运河上的主要船只,通常采用红松等木材建造,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木船。

- 钢铁船舶:现代运河上的主要船只,采用钢铁材质,具备较大的运载能力和航行速度,如天津泰达港的集装箱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1. 运河民俗- 交通方式:古代运河是主要的交通干线,运河沿岸的百姓长期依赖运河作为交通工具,形成了独特的交通方式,如扬州水上客运、苏州人家的船居等。

- 运河节日:运河上的传统节日,如吴江烟花节、扬州龙舟赛等,洋溢着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内涵。

2. 运河手艺- 护航技艺:古代运河上船只需要依靠护航才能安全通过,护航人员通过龙船、划艇等方式为船只护航,形成了独特的护航技艺。

- 运河船工:运河船工是运河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他们以熟练的航行技巧和装卸能力,为运河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运河美食- 上运河:沿运河而生的美食文化,如扬州狮子头、苏州杞丹鱼、杭州西湖醋鱼等,充满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沧桑。

- 运河市场:运河沿线的市场是货物交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各地特色美食的集散地,如天津古文化街的小吃市场、苏州平江路的夜市等。

总结:运河作为我国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发展历程。

从运河建筑到船舶,再到民俗、手艺和美食,都彰显了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对于丰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苏州的运河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的运河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的运河文化有何独特之处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深深融入了它的血脉之中。

苏州的运河文化有着诸多独特之处,展现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苏州的运河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吴国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开凿了一些河道,这些河道成为后来苏州运河的基础。

在漫长的岁月里,苏州的运河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纽带。

苏州的运河文化在水利工程方面独具特色。

苏州地区水网密布,为了有效地调节水位、控制水流,古人修建了众多精巧的水利设施。

例如,各种水闸、堤坝和桥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宝带桥。

宝带桥横跨在运河之上,桥身修长,桥孔众多,造型优美。

它不仅方便了交通,还成为了苏州运河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苏州的运河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古镇和古村落,这些地方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

比如同里古镇,镇内河道纵横,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古建筑错落有致,有明清时期的宅院、祠堂和庙宇。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木雕、砖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展现了苏州传统建筑的魅力。

又如周庄,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

这里的河道狭窄而蜿蜒,两旁是古朴的民居和店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悠闲,领略到苏州运河文化所孕育出的独特生活方式。

苏州的运河文化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民俗风情上。

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地人员的往来和交流,也使得各种民俗文化在这里融合和发展。

例如,苏州的评弹和昆曲,它们与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艺人们常常乘船沿运河演出,将这些艺术形式传播到各地。

评弹以其悠扬的唱腔和生动的故事讲述,深受人们喜爱;昆曲则以其优美的舞姿和典雅的词曲,展现了苏州文化的精致与高雅。

此外,苏州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也与运河息息相关。

端午节时的龙舟竞渡,人们在运河上奋勇争先,场面热闹非凡;中秋节时的石湖串月,人们在运河边赏月观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陈志强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94千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

大运河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

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全程分七段,其中镇江到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全长约400千米,是最南的一段。

大运河可谓是吴江的母亲河,自北境松陵镇刘河浜口起,南至盛泽镇麻溪出口止,全长40.8千米,流经松陵、同里、平望、盛泽等4镇,其中北段刘河浜口至吴淞江分水墩长1.1千米,为吴江、苏州市吴中区界河,南段黎泾港口至麻溪出口9.3千米,为江浙两省界河,其余均在吴江市境。

一、大运河吴江段上至今拥有多处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吴江段两岸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至今存有多处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三里桥。

1986年7月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松陵镇北,横跨大运河,总长50.4米,净跨16米,矢高12.5米,甚是恢宏雄伟,其规模在全市200余座古石桥中位居第一。

此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天顺六年(1462年)、清嘉庆二年(1797年)两度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予重建。

现存的三里桥距今已历120余个年头,可依然似一条雄健的苍龙浮卧在古运河上。

三里桥除了高度雄居吴江诸桥之首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在东桥台建有纤道,来往船只上的背纤人可沿着这纤道直接从桥下通过。

(二)运河古纤道。

在松陵镇南侧,沿大运河西岸逶迤着一条长长的古纤道。

这条纤道全长约为九里,故又名“九里石塘”,始筑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宋庆历八年(1048)增石修治,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修筑,故又名“至正石塘”。

苏州大运河十景简介

苏州大运河十景简介

苏州大运河十景简介苏州大运河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全长约1,800公里,横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五个省份。

而苏州段是大运河的精华部分之一,是一条文化繁荣、交通发达、岸边风景优美的水道。

以下是苏州大运河十景的简介。

一、平江路古街平江路是苏州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位于大运河畔,两侧有众多明清古建筑。

漫步在这条狭窄的古街上,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氛围和苏州市井生活的魅力。

二、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座传统的江南园林。

园内风景优美,植被丰富,布局完美,是欣赏江南园林艺术和文化的绝佳地点之一。

三、东山街东山街位于苏州市内的大运河畔,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

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又有时尚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场所。

是探访苏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四、耦园耦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位于城东部的大运河畔。

园内有精致绝伦的园林景色,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极具江南水乡的特色。

五、盘门景区盘门景区是苏州市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包括盘门古城、盘门桥、西门和沈园等。

这里保存着苏州城的历史记忆,也是一处感受苏州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六、金鸡湖金鸡湖是苏州市的一个自然景观,位于市区东部,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滨水公园。

这里的湖面宽阔,水清景美,可以乘船游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七、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元代,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园林。

园内有山水人文景观,配合秀美的自然风景和迷人的建筑,令人赏心悦目。

八、北园景区北园景区又称藕园景区,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景区包含北园、藕池、都亭等园林景观,是欣赏江南古典园林的好去处。

九、虎丘山虎丘山,位于苏州市西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景区内有如虎丘石、高栏渡、穹窿山、石城等景点,是品味江南山水美景的好选择。

十、姑苏城墙姑苏城墙是苏州的城墙之一,建于明代。

城墙深入沿线,沿途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景点。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欣赏古城和大运河的美景。

苏州运河10景四字

苏州运河10景四字

苏州运河10景四字苏州运河十景分别是: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

1、吴门望亭:是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的第一镇。

望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世纪,是原始先人最早的居住地。

其中望亭驿,又称御亭驿,是隋文帝杨坚时期设置的驿站。

白居易在这里曾经写下《望亭驿酬别周判官》: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

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

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

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2、浒墅关:位于苏州大运河东岸,始建于秦朝,已经有2500年历史,曾有“现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之称。

秦始皇和乾隆曾经在这里留下历史背影。

考古专家在这里曾经发掘出大量石器和陶片标本及出土物。

3、枫桥夜泊:这里留给我们记忆最深刻就是大唐大诗人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位于苏州古城之西,京杭大运河畔。

枫桥古老得无法考证建于何时。

这里是古驿道和运河的交汇处,也是全国最大的豆米交易之地,“枫斛”成为全国度量的标准。

现在与寒山寺、铁铃关和枫桥古镇构成运河岸边的名胜风景区。

4、平江古巷:距今有2500年历史,是苏州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街区。

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座—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

5、虎丘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的说法。

此处曾是吴王阖闾下葬之地。

据说阖闾葬后3天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6、水陆盘门:盘门曾是伍子胥筑城而建,是吴都八门之一。

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

历史上,这里曾经繁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

7、横塘驿站:是中国现存的五个古驿站之一,是通往石湖和太湖的要道,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8、石湖五堤:石湖曾经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王家苑圆,共有共有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5堤。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作为中国的大运河江苏段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饮食的关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展开探讨。

一、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色大运河江苏段地处江苏,这片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发达的农业而闻名。

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深受这一特点的影响,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传统工艺而备受推崇。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江浙沪地区,这片地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农产品。

吴江鱼米之乡盛产各种名优水产,如太湖银鱼、大闸蟹等,而苏北大米、稻花香菇等农产品也是当地的特色。

这些丰富的优质食材为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运河江苏段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的饮食文化深受长江文化和吴文化的影响。

江苏的饮食文化以清淡清香的口味和精细细腻的加工工艺而闻名,而长江风味则以鲜美鲜香的口感和豪放奔放的气息而出名。

这两种风味的结合使得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之地,吸收了中原文化、长江文化、吴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饮食文化。

上海菜、苏菜、浙菜等均受到了大运河江苏段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也为当地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今,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们通过品尝美食、参观传统食品加工工艺、学习食品烹饪技巧等方式来感受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并且通过购买当地的特色食品带回家乡,进一步宣传当地的饮食文化。

在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中,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品尝地道的美食了。

吴江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索

吴江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索

1. 古墓葬:王锡阐墓、徐灵胎墓。 2. 古 建 筑:退 思 园、思 本 桥、耕 乐 堂、崇 本 堂、嘉 荫 堂、吴江文庙、垂虹桥遗迹、鸿寿堂、慈云寺塔、师俭堂、 致德堂、先蚕祠、广福桥、香花桥。
(一)吴江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 大 运 河 是 一 项 特 殊 的 文 化 遗 产,它 跨 地 区、跨 部 门,又是流动的、活态的。就大运河吴江段的文化遗产
(2)老运河:苏嘉运河。
江 运 河 志》,弘 治《吴 江 志》,嘉 靖、乾 隆、道 光《吴 江 县
(3)与大运河相关河道:吴淞江、太浦河、頔塘。
志》,乾隆《震泽县志》,《吴江县志》(1994 年版),《吴江
17
3. 古 遗 址:桃 源 广 福 遗 址、梅 堰 龙 南 遗 址、同 里 遗
址。
4. 近 现 代 建 筑:陈 去 病 故 居、柳 亚 子 旧 居、苏 嘉 铁
路 75 号日军炮楼。
(四)生态与景观环境
运河沿线主要集中在八坼至平望段,頔塘沿线集中
在平望至震泽段,两岸以农田、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
景观以及原生的乡村建筑景观为主。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江运河古纤道
市志》。 (二)聚落遗产 1. 古镇:同里、黎里、震泽、平望、桃源。 2. 古村:溪港古村落、四都村古村,龙泉嘴古村、南
有河就有桥,经过运河的船只数量多、吨位大,而
同里退思园
河孕育出的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 息,但都传递着朴素的伦理价值和情感价值。历代文人 骚客途经吴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极具文学 价值和艺术价值。
且为了借风助行,很多船只设有桅杆用于扬帆扯篷。因
(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1.12•【字号】苏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施行日期】2023.05.01•【效力等级】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2022年12月30日苏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3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大运河苏州段范围包括大运河相城区望亭镇至吴江区桃源镇段,以及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頔塘等河道。

相城区、虎丘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是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核心区。

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是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拓展区。

第三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合理利用,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创新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领导,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本辖区内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审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景点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景点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景点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利工程,全长1794公里,起点为北京,终点为杭州。

其中苏州段是整个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经江苏苏州市区,沿岸景点众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1. 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著名的古老街区之一,平江历史街区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一处重要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古朴的街道和美食小吃,让人感受到苏州古城的魅力。

2.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区内,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经典代表,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一处著名景点。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3. 虎丘山: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一处重要景点。

这里有奇峰峻岭,古寺庙宇,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游客在此领略到苏州山水之美。

4. 拙政园:建于明朝时期,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著名景点。

拙政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被誉为“南方园林之神”。

5.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一处著名景点。

网师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建筑、清雅的景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被誉为“江南园林之首”。

6. 烟雨小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内,是一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重要景点。

这里有古朴的建筑、清幽的水乡风光和传统的水乡文化,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7. 鸿山温泉: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内,是一处集温泉、健康、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一处著名景点。

这里有原生态的温泉、多样化的水疗和丰富的娱乐设施,是游客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理想之地。

总之,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上的景点众多,各具特色,无论是欣赏园林美景、品尝美食小吃、领略历史文化还是享受温泉健康,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所。

苏州运河十景介绍

苏州运河十景介绍

苏州运河十景介绍
苏州运河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一条古老的运河,被誉为“江南水乡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河之一。

苏州运河十景是指在苏州运河沿线评选出的十个代表性景点,包括:
1.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东北,以林内的狮子山、狮子林桥、柳园、石路弯等景点而得名。

2. 留园:位于苏州城西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被誉为“东方园林之冠”。

3.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南,是中国五大著名古典园林之一,也
是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4.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城东北,是苏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区之一,也是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5. 石路:位于苏州城中心,是苏州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也是苏
州运河沿线的历史街区之一。

6. 金鸡湖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也是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7.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古寺庙之一,也是
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8. 虎丘:位于苏州城东北部,是苏州最著名的古代名山之一,也
是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9. 周庄水乡:位于苏州运河沿线的水乡古镇之一,具有浓郁的水乡文化和历史韵味。

10. 平江路:位于苏州城中心,是苏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苏州运河沿线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以上是苏州运河十景的简要介绍,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魅力,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

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

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作者:石永民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12期石永民苏州古称吴,亦称平江,其西抱太湖,北枕长江,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文物古迹密布而闻名天下,是历史文化名城。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

苏州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是一座古老的水城,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

大运河苏州段,从苏州与无锡交界的五七桥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全长82.35 公里。

历史上,苏州古运河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从浒关南下,到寒山寺前东拐,经上塘河,进入阊门外护城河,过胥门、南门,奔吴江、浙江而去,航运繁忙。

苏州建城有2500 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现仍保持着宋代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建造吴大城。

城周长47 公里,有水陆城门各8 座。

同时开凿了胥溪及通江水道等多条运河,奠定了今苏州城的规模。

春秋时,苏州作为吴国的都城,水利大兴,人民殷实,成为江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汉武帝时,从吴江开通了嘉兴至苏州的运道。

三国时期,孙权在赤乌八年(245 年)开凿破岗渎,沟通长江与钱塘江,此为江南运河的前身。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年)废吴郡,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被称为三吴都会之一。

隋唐时期,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南北交通的孔道和江南诸州中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享有“衣食半天下”之誉。

元代,苏州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

明代,由于大运河及水上交通的便利,发达的城市手工业,苏州成为了江南的工商业中心,城中商店林立,货物充盈。

清朝中前期,苏州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继都城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二。

乾隆年间,苏州丝绸业和苏绣、缂丝、苏扇、装裱、桃花坞木刻年画、玉雕、竹刻、苏式家具等工艺美术产业成为苏州最主要的经济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陈志强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94千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

大运河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

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全程分七段,其中镇江到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全长约400千米,是最南的一段。

大运河可谓是吴江的母亲河,自北境松陵镇刘河浜口起,南至盛泽镇麻溪出口止,全长40.8千米,流经松陵、同里、平望、盛泽等4镇,其中北段刘河浜口至吴淞江分水墩长1.1千米,为吴江、苏州市吴中区界河,南段黎泾港口至麻溪出口9.3千米,为江浙两省界河,其余均在吴江市境。

一、大运河吴江段上至今拥有多处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吴江段两岸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至今存有多处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三里桥。

1986年7月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松陵镇北,横跨大运河,总长50.4米,净跨16米,矢高12.5米,甚是恢宏雄伟,其规模在全市200余座古石桥中位居第一。

此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天顺六年(1462年)、清嘉庆二年(1797年)两度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予重建。

现存的三里桥距今已历120余个年头,可依然似一条雄健的苍龙浮卧在古运河上。

三里桥除了高度雄居吴江诸桥之首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在东桥台建有纤道,来
往船只上的背纤人可沿着这纤道直接从桥下通过。

(二)运河古纤道。

在松陵镇南侧,沿大运河西岸逶迤着一条长长的古纤道。

这条纤道全长约为九里,故又名“九里石塘”,始筑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宋庆历八年(1048)增石修治,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修筑,故又名“至正石塘”。

1984年,吴江有关部门组织能工巧匠,用统一的旧青石对九里石塘进行修缮,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安民桥。

位于平望镇北,俗名北渡桥、北大桥,横跨大运河,1986年7月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之桥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至今已历近四百年,一种名叫薜苈的蔓生植物攀满整座桥梁,远远望去,犹似一条苍龙横卧在碧波之上。

(四)安德桥。

在平望镇南,1986年7月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于大运河与頔塘交汇处,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66年—779年),现存之桥为清同治年间重建。

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唐代颜真卿留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杨万里也曾作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

站在大运河东岸,隔河而望安德桥,只见一方桥孔把古镇人家尽揽腹中,《人民画报》曾在上世纪70年代把安德桥的这一雄姿介绍给了海内外广大读者。

(五)泰安桥。

在盛泽镇黄家溪村,濒临大运河。

其所在的黄家溪早在明代时就是丝绸生产和集散中心,由于清咸丰年间战乱等原因,遭到毁坏,由此,其地位由盛泽所替代,但至今还保存着泰安桥这座可作为吴江丝绸历史和我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的实物佐证的古桥。

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起,受人雇织的人每天早晨立在此桥上,待人雇织,名曰“走桥”,又曰“找做”,此风俗一直沿
续到清末。

由此,泰安桥也于1986年7月被列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运河吴江段孕育了多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大运河吴江段在本体上造就众多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孕育了多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

(一)松陵镇。

位于大运河吴江段北段西岸,北距苏州市区14公里,西濒太湖,东邻同里镇,南与平望镇相望。

自吴江建县以来,松陵一直是县治(元代为州治)所在地,因此,又称松陵为吴江,而使松陵名闻遐迩之诗句,当数南宋诗人姜夔在《过垂虹》中所咏“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了。

松陵镇历来为吴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有过并遗有许多名胜古迹。

东门外与大运河相通的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易石重建。

该桥由于年久失修,于1967年5月大部分塌毁,现尚存东西两端20余孔。

以前,在垂虹桥周围有鲈乡亭、华严寺、接待禅寺、三忠祠、三高祠、钓雪滩、臞庵、盘野等众多胜迹。

现在,在垂虹桥东侧不远处的吴江中学校园内尚存有孔庙,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的西边为吴江县学遗址。

位于凌益村的徐灵胎墓安卧着一代名医,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流虹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的明代三角井,耸立于松陵公园内的民国钱涤根烈士纪念碑,位于直港村的明代朴泽桥,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松陵镇南6公里的南厍于2005年6月由苏州市政府公布为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

此外,垂虹桥南侧的盛家厍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

松陵历史上名人辈出。

顾野王(519—581),是吴江设县前继严忌、张翰之后的又一位名人,南朝陈时官至光禄卿,著有《玉篇》三十卷,其旧宅在吴江北门外三里桥东,后立庙于此,现三里桥东、大运河旁建有顾野王纪念馆。

吴璋,是有名的孝子,其千里寻母携骨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