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连片型村庄的协同规划方法研究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片型村庄的协同规划方法研究
辛贵哲,郭波,史凤香
摘要:乡村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特色内容以及新型主题,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三农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探索连片型乡村规划设计方法为目的,引用河北省香河县三个村庄协同联建的案例,运用“协同化”、“共生共荣”的设计理念,依靠问卷调查、构建指标体系、实地调研等技术手段,在一般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地域连片型乡村的村庄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共享共建、优劣产业的重构组合、农村面貌的共生共荣等的规划设计途径,力求形成能够指导具有相似地域关联性乡村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字:村庄规划统筹协同共建共享规划方法
1 引言
在中国,乡村人口将近8亿,甚至有学者认为,整个中国就是一个“乡土社会”[1]。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造福将近8亿的村民,更重要的是寻找农村发展路径,融入国内快速发展的经济格局、城市格局、产业格局与文化格局。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提升农村面貌、改善农村设施,有必要探索精品建设、协同建设、绿色建设等高层次的规划设计方法。我国农村的发展模式较为传统粗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设施服务水平低的情况尤为突出。以农村面貌整治改造与配套提升为核心,考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的国家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都有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2]目前所进行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都是以提升农村建成环境,农村生活品质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就目前新农村规划的工作方法来看,大多数农村规划都是以某个别农村地域为本底进行孤立的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大多包含规划导则所要求对各类人工、自然要素进行规划设计。以《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013年6月)为例,规划导则中在“总体规划部分”对村庄总体布局、整体景观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都做了要求,但未涉及村庄协同建设的内容,在“专项规划”部分,更未提出具体要求。协同论认为:所有系统的宏观有序性都由组成他们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确定,所有系统宏观性质的改变,都是协同作用的结果。[3]由于,连
片型村庄在交通、产业、服务设施,甚至民俗、血亲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根据协同论的观点区域性的提升才能确保个体的稳定提升,所以应当对属于此类性质的村庄进行协同规划、整体研究,甄别特色因素与协同性因素,依靠协同、共生的理念,让乡村规划达到更好的效果与作用。
2 项目背景
2014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2014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香河县的店子务、康庄、邵庄等共35个村庄被纳入其中。2014年2月,店子务村被列入《廊坊市2014年度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精品村名单》。店子务、康庄、邵庄三村相邻,隶属渠口镇,均位于省道通唐线上,同在潮白河左岸,地理位置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发展环境相同,共性大于个性,联系大于区别(图2.1、图2.2、图2.3)。
本次规划实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为依托,探索“连片村庄如何统筹协调发展”这一典型问题上的实施路径,其目的在于为相对稳定的连片村庄如何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探索协同之路。
3 规划实践
3.1 规划层次设计
本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应在《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指导下完成,导则对村庄的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均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在总体规划层面,
此
图 2.2三村邻近关系图
图 2.1 三村所在区位图
次规划试图打破乡村的行政边界,将三村相连形成的片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专项规划层面,参照导则的十一项规定,依据各村情况进行专项整治设计,并在横向上进行村与村之间的链接,让能够互相协调的规划要素在统筹规划设计的指引下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用。因此,规划工作分成大致三个层次:区域统筹层次、三村协调层次及分村指导层次。区域协调注重对三村共同区域具有辐射作用的要素;三村协调主要侧重对于三村共通要素进行对接;分村指导主要涵盖各自村庄的特色要素,或特殊需求。
3.2前期工作的组织 3.2.1工作思路的确定
由于规划设计层次的设置,前期工作组织需要覆盖区域统筹层次以及分区指导层次,对每一层次设计的要素都需要调研讨论。为保证前期工作的全面性,从“多
部门参与”、“多角度研究”、“多方面协调”三个方面系统性地组织了工作的安排。与一般独立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组织安排所不同的是,在所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对各要素统筹协同的可能性进行论证,甄别出适用于区域统筹、三村协调及分村指导的三个层次要素,
在编制
图 2.3 三村资源相似度分析
图3.1 工作组织设计
规划设计中分别进行组织(图3.1)。
3.2.2调研设计
依据工作组织安排设计调查表格,并对统筹规划、改造提升工作需要调查的要素有所侧重的进行调研。包括村庄基本情况、农村土地利用,重点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进行调查,如(表3-1、表3-2)。
表3-1 公建设施调查表
表3-2 教育设施(询问生源来源及今年情况)
除调查问卷之外,调研还应进行了实地体验调查,重点对基础设施统筹可行性进行辅助分析,分析方法流程:(1)选择村民特定行为,如就医、接受教育行为或游憩活动行为(2)实地走访,进行可达性分析(3)分析制约条件(4)制定规划措施。如图(3.2)中首先对现状乡村卫生室可达性进行调查,从三村中任意抽取ABCDEF 六个点依就近原则进行可达性体验,图(3.3)中,以三村区域统筹的思想,依据具体现状,
综合各方面意见,结合可达性体验,选择出其中一个医疗卫生室进行升级,形成较高等级医疗服务中心。
3.3规划过程 3.3.1划分层次
三步走,控制规划过程(1)整合:从用地现状、交通现状、产业现状、公共设施现状、市政设施现状等方面进行整合;(2)梳理:对现状存在问题和导则要求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划分区域统筹、三村协调、分村指导三个层次;(3)改造提升:根据问题导向结合面貌改造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从区域统筹、三村协调、分村指导三个层面提出改造提升的具体措施。
规划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试行)》的各项工作内容,按照“区域统筹”、“三村协调”、“分村指导”三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和划分(表3-3~表3-5)。
图 3.2现状卫生室可达性体验路线
图 3.3 拟规划区域性卫生服务中心可达性体验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