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电子教案

工程地质电子教案

工程地质电子教案第一章:工程地质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工程地质的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掌握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地质构造了解地质构造的分类,包括褶皱和断层。

掌握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1.3 地质年代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特点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第二章:工程地质勘察2.1 勘察方法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包括地面勘察、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下水勘察。

掌握各种勘察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2 勘察流程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流程,包括任务分析、勘察设计、数据采集、成果分析等。

掌握勘察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点。

2.3 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掌握编写勘察报告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章:工程地质评价与勘察3.1 工程地质评价了解工程地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工程地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3.2 工程地质勘察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和要求。

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技术。

3.3 工程地质评价与勘察的应用实例了解工程地质评价与勘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第四章: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4.1 地质灾害类型与成因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4.2 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价了解地质灾害预测的方法和指标。

掌握地质灾害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4.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措施。

第五章: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5.1 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了解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5.2 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实例了解工程地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5.3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了解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的发展趋势。

岩土工程勘察 知识点

岩土工程勘察 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岩土工程勘察定义: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与其他勘查工作的区别: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因此所有的勘察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工程地质勘察体制的勘察任务:查明场地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

●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般只提出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地质问题,而不涉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对于所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位如何应用也很少了解和过问,使得勘察工作与设计、施工严重脱节,对工程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与工程地质勘察相比,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仅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具体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

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及基本要求●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标准: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的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勘察总体要求:①查明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②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③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④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⑤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岩土钻掘工程学第5章-回转钻进工艺

岩土钻掘工程学第5章-回转钻进工艺

回转钻进工艺的历史与发展
01
回转钻进工艺起源于19世纪中叶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 求的变化,回转钻进工艺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
02
现代回转钻进工艺已经实现了自 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了 钻进的效率和精度,为岩土工程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回转钻进工艺原理
回转钻进工艺的基本原理
回转钻进工艺是通过钻机的回转运动 ,带动钻杆和钻头连续旋转,利用钻 头切削牙齿的旋转切削作用,破碎岩 石,实现钻孔的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某油田区块,采用回转钻进工艺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 通过先进的钻井技术和设备,成功地钻穿了复杂的地质构 造,发现了高产油层。这为该地区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力 支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岩土钻掘工程学第5章-回转钻 进工艺

CONTENCT

• 回转钻进工艺概述 • 回转钻进工艺原理 • 回转钻进工艺流程 • 回转钻进工艺应用 • 回转钻进工艺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回转钻进工艺案例分析
01
回转钻进工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回转钻进工艺是一种利用钻头旋转切削岩土,并通过钻杆将切削 下来的岩土带出孔外的钻进方法。
详细描述
钻孔质量问题通常是由于钻具磨损、钻压和转速控制不当、钻孔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定期检查钻具,确保其完好无损;合理选择和控制钻压和转速,避免过大的磨损和失稳;优化钻孔结构,采 取相应措施提高钻孔质量。
钻具磨损与预防措施
总结词
钻具磨损是回转钻进工艺中的另一个重 要问题,它会影响到钻孔质量和施工效 率。
例如,在地热能开发中,通过回转钻进工艺钻取地热井,将地热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在矿产资源勘 探中,通过回转钻进工艺获取岩心样本,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开发。

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勘查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五章1·现场检验的含义和内容?现场检验指的是在施工阶段对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和施工质量的监控。

因此检验工作应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验证核查工程勘察成果与评价建议,即施工时通过基坑开挖等手段揭露岩土体,所获得的第一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较之勘察阶段更为确切,可以用来补充和修正勘察成果。

如果实际情况与勘察成果出入较大时,还应进行施工阶段的补充勘察。

第二,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验,即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

例如,基槽的尺寸、槽底标高的检验,局部异常的处理措施;桩基础施工中的一系列质量监控;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验;深基坑支护系统施工质量的监控、地下工程支护结构检测、路基路面检测等。

2·现场监测的含义和内容?现场监测指的是在工程勘察、施工以至运营期间,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性状和地下水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营,确保安全。

监测工作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施工和各类荷载作用下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

例如,土压力观测、岩土体中的应力量测、岩土体变形和位移监测、孔隙水压力观测等。

对施工或运营中结构物的监测。

对于像核电站等特别重大的结构物,则在整个运营期间都要进行监测。

对环境条件的监测。

包括对工程地质条件中某些要素的监测,尤其是对工程构成威胁的不良地质现象,在勘察期间就应布置监测;另外,还有对相邻结构物及工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施工振动、噪声和污染等的监测。

勘察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勘察施工组织技术方案

第一章前言1.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龙岗区中心城西区,是龙岗中心城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城市Ⅰ级主干道,红线宽50—80米,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次改造工程全长4.98公里。

本次勘测主要是对改造路段进行勘察、地形测量及管线探测工作,为设计提供数据。

1.2工程勘测的目的及技术要求和执行的标准1.2.1工程勘测的主要目的①工程勘察:目的是采用收集资料、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等综合勘察方法,详细查明沿线各类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重点评价沿线场地内有无溶洞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情况及其处理方案,并对提出建议。

②地形测量:目的是测量道路沿线场地内现状地形、地貌等情况,测量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角点座标、标高、结构型式、层高,挡土墙位置,道路标高、位置及测量区域内河流、河床、河沟以及排水明渠,沟底标高等进行的测量,外业完成后,内业绘制现状地形图,为设计提供依据。

③管线探测:目的是探明探测范围内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性质、材质、权属单位,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管线探测的种类:给水(内径≧100mm)、排水(雨水、污水,内径≧100mm,明沟河道)、供电(架空)、路灯、交通信号灯、电信(架空)、有线电视、燃气、工业管道、国防光缆等。

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和执行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64-98)2)《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2007)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5)《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8)《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深圳市标准SJG05-96);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10)《深圳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试行规程》(SJG1-88);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2)《水质分析规程》(YST5226-94);13)《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7741-1999);14)《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1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007,下称《图式》);1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18)《深圳市基础测绘规程》;19)《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93);20)《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2.1勘察部分技术方案2.1.1勘察使用设备本次勘察使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型钻机。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勘察方法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公路的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而加以选择。

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一般以收集资料为主;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一般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并有重点的进行勘探和试验;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一般以勘探和试验为主,并对重点或初勘未查明的地段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应进行施工勘察;对面积不大,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绘和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试验、工程地质长期观测等。

工程构建筑物(路基、桥梁、隧道)对水文勘察的要求各不相同,故该部分内容详见相关章节;物探专列为第七章,本章不再赘述。

第一节收集资料工程地质勘察首先应全面收集研究当地的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使工程地质选址落在实处。

重点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了解可能存在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特殊不良地质体的分布。

我国除少数地区以外,基本均完成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基础地质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充分搜集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尤其对于工可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后期勘察工作的布置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收集和研究既有的有关资料,不仅是外业工作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个主要方法。

收集的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域地质资料,如地层、地质构造、岩性、土质等;(2)地形、地貌资料,如区域地貌类型及主要特征,不同地貌单元与不同地貌部位的工程地质评价等;(3)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下水的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深度、变化规律等;(4)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程度与活动特点等;(5)地震资料,如沿线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地质情况,地震烈度、地震破坏情况及其与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的关系等;(6)气象资料:如气温、降水、蒸发、温度、积雪、冻积深度及风速、风向等;(7)其它有关资料,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8)工程经验、区内已有公路、铁路等其它土建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等。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10~1 概述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 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中“防灾”这一 总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总体上是为工程建设规划、 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选址(可行性)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勘察
施工图设计 详细勘察
1、选址勘察阶段 几个场地对比,对场址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本阶段工作包括: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 工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2)分析已有资料,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 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资料不足,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 的勘探。
物探分为:★电阻率法、 磁法、 ★地震法、 重力法 放射性勘探,
二、工程地质钻探
利用钻探机械和工具在岩土层中钻孔的勘探方法。可直接探明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类型和厚度、滑坡位置及岩溶情 况,还可钻取岩心,在钻孔中试验。
钻探方法和设备
工民建勘察常用简易、轻便的 SH-30钻机回转钻进,对软土 用薄壁取土器,对松散的砂卵石 层采用冲击钻进或振动钻进;对 软弱地层或破碎带采用干钻法、 双层岩芯管法。
选址宜避开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或区段: 1)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地段; 2)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地段; 3)对抗震不利地段; 4)洪水或地下水严重影响地段; 5)地下采空区的地段。
2、初步勘察阶段(场址已选定) 目的: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 面布置,主要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 防治工程方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03.09.30•【文号】发改能源[2003]1403号•【施行日期】2003.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矿产资源正文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

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第五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第五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四、测绘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两种:相片成图法和实地测 绘法。
相片成图法是利用地面摄影或航空( 卫星) 摄影相 片, 在室内根据判读标志, 结合所掌握的区域地质 资料,将判明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系 和不良地质现象,调绘在单张相片上,并在相片上 选择若干地点和路线,去实地进行校对和修正,绘 成底图,最后再转绘成图。
岩溶发育地区 岩石以石灰岩为主 着重研究:①岩石成分和化学性质,可溶成分的溶解 速度,相对隔水层的可靠性。②岩溶发育程度及分布 特征、溶洞充填物的性质,特别要注意地下暗河的发 育情况;③岩溶发育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关系。
(2)构造的工程地质研究 构造条件是基岩分布区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之 一,也是各类工程建筑选址的重要依据之一。 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的目的是判断查明测绘区的 构造体系、构造的发育历史及测区所处的构造部位, 从而对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预测施工或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也可以大大减 少勘探和试验的工作量,从而为合理布置整个勘察 工作,节约勘察费用提供有利条件,在山区和河谷 等地层出露条件较好的地区,这种方法是最主要的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主要任务 在地形地质图上填绘出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其 内容应包括测区的所有工程地质要素,即查明拟建场 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已有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及 以往建筑经验、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及其分 布等多方面,因此它属于多项内容的地表地质测绘和 调查工作。(可利用原有地质测绘资料)
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技术要求
① 比例尺和精度的要求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小比例尺1:50000~1:5000,一般用于可行性研究勘 察阶段,目的是了解区域性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为更详 细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制定工作方向; 中比例尺1:10000~1:2000 ,一般用于初步勘察阶段, 主要用于新兴城市的总体规划、大型工矿企业的布置、 水工建筑物选址、铁路及公路工程选线阶段; 大比例尺1:2000~1:500 ,一般用于详细勘察阶段, 目的在于为最后确定建筑物结构或基础的形式以及选 择合理的施工方式服务。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一节 基础地质图

第五章地质编图——第一节 基础地质图

⼴州市的地质编图⼯作始于60 年代初。

1960年为满⾜总体规划及⼚址选择需要,市建设委员会勘测处编制了⼴州市⼯程地质分区图,并于1964年及1976年作了补充修改。

1965~1966 年该处⼜完成⼴州市淤泥分布图、硬塑层顶板埋深图等。

由于编图所依据的勘察资料精度不⾼,故仅供参考之⽤。

1985~1986 年,⼴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遥感技术,通过航空、卫星照⽚解译和收集常规地质资料,经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以及采集⼀定数量的测试样品分析研究,编制了⼴州市航空遥感地质系列图,并在这些图体基础上编制了1∶ 25000 的⼴州市航空遥感⼯程地质分区图,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关区域地质与⼯程地质评价等较系统、科学的基础资料。

第⼀节 基础地质图⼀、1∶5000 ⼴州市淤泥分布图该图范围南起海中村、⼩洲,北⾄上元岗,西起承平村、⽔⼝村,东⾄黄埔港。

由市城建委勘测处在1965~1966 年利⽤1965年前完成的勘察资料编制完成,共96 幅。

编绘原则为:假设淤泥分布是均匀连续分布的,在分区时遇有明显的地貌变化时,分界线以特征划分;如⽆明显的地形地貌则按插⼊法定出分界线,在图上只表⽰第⼀层淤泥埋深和层厚;个别地区或钻孔有⼏层淤泥的则在钻孔旁加注记说明,埋深⽤不同颜⾊的双虚线为等深线表⽰,层厚⽤实线为等厚线表⽰。

淤泥埋深⼀般⼩于2 ⽶,基本分布在冲积地带以及剥蚀地区的冲沟、低洼地带,岩性⼀般为淤泥质砂或粉砂质淤泥。

市区淤泥分布较复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

⼆、遥感地质系列图基础地质系列图的编制是《⼴州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项⽬中的地质地貌系列课题,1985 年初⾄1986 年底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承担并完成。

编图范围东经113°10′~113°34′,北纬23°02′30 ″~23°13′40″,⾯积约820 平⽅公⾥。

⽬的是通过航空遥感⼿段,提⾼地质研究精度,为⼴州市⼯农业建设发展及城市规划布局提供新⼀代的基础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卷试题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卷试题

.绪论一、基本观点1、特意工程地质学二、简述题1、工程地质勘探的目的第一章工程地质勘探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基本观点1)、工程地质条件2)、工程地责问题二、填空题1、建设场所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够理解为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之综合,包括、、、、、以及等六个因素,此中是最基本的因素。

2、工程地质勘探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 1)、(2)、( 3)、(4)。

三、选择题1、建设场所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够理解为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之综合,它包含六个因素。

此中最基本的因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A 、地形地貌条件B 、岩土种类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结构D 、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现象F、天然建筑资料2、以下各勘探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探中一项最基本的勘探方法的是()。

A 、工程地质测绘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 D 、工程地质长久观察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一种()。

A、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B 、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D、粒径大于20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一种()。

A、粒径大于200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 、粒径大于20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20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一种()。

A、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50%;B 、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四、问答题1、工程地质勘探的基本任务详细有哪些?2、简述工程地质勘探中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种类。

3、工程地质勘探阶段是怎样区分的(分别按水电勘探、公民建勘探、城市规划勘探分别阐述)?4、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有哪些因素?第二章工程地质测绘一、基本观点1、工程地质测绘二、填空题1、是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因素,是产生各样地质现象的物质基础。

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第一章1.土木工程的概念。

答: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2.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功能要求的多样化2)城市建设立体化3)交通工程快速化4)工程建设大型化3.未来的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方向是什么?答:工程材料向轻质,高强,多功能化发展。

4.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答: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建筑法规,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实验,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等。

5.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工程规划与研究开发的能力。

6.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答: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

7.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砖石结构是什么?答:中国古代的砖石结构最著名的当数万里长城和赵州桥。

8.水泥是谁发明的?答:1824年波特兰发明了水泥。

9.中国目前最高的建筑的情况。

答:中国台湾的台北101大厦高508米,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高492米位居世界第二。

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居世界第五。

第二章1.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是什么?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概念。

水泥的概念。

答:1)砂是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

2)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3)普通混凝土是有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4)水泥是粉状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加水拌合成塑性浆体,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可将其他材料胶结成整体,并形成硬石材的材料。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与勘察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与勘察报告书

第五章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与勘察报告书(4学时)§5-1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是指如何取得充分的、可靠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以满足勘察的目的与要求而确定的勘察技术方法与途径。

它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勘察纲要,二是实现勘察纲要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有效地取得充分、可靠的成果。

(一)勘察纲要勘察纲要就是根据勘察任务的要求,按规程、规范的技术准则,结合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工作大纲(工作计划)和技术指导书,也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指导文件。

因此,勘察纲要的编制,是岩土工程勘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一般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编写,主任工程师审查,总工程师审定。

勘察纲要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察场地的位置,勘察目的与要求,勘察场地的自然与地质条件概况,工作量的布置原则与工作量布置,预计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预防的措施,对资料的整理和报告书编写的要求,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材料、人员与施工进度等。

上述内容是对总体要求来说的,尤其适用于大型工程,对一些中小型工程来说,可适当简化。

工作量的布置是勘察纲要编制的核心。

它取决于编制者对工程要求与规程、规范要求的理解,也取决于编制者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

工作量布置要依据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与场地情况进行,要具体定出孔数、孔位、孔深、孔距、测试及取样位置、深度;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精度要求与技术要求等。

并尽可能做到一孔多用,综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

在编写勘察纲要时,还应注意施工顺序的安排。

因为实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照图施工问题,施工顺序应紧密结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对场地条件的认识与深化。

(二)勘察纲要的实施勘察纲要的实施过程,是收集资料、认识场地条件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仔细、全面、认真地做好观察和记录;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已经过审查的勘察纲要,按照质量管理要求,抓好质量,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第五章工程地质勘察

第五章工程地质勘察

第五章工程地质勘察§5-1绪论一、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与目的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与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提供地质资料的依据,以便选择优良的工程场地,使工程建筑与当地的地质环境相适应,保证工程建筑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和正常运用。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工程地质勘察是如何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解决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也是一门探讨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的学科。

因此,随着技术方法、勘探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方法及手段等将更加完善.二、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采用工程地质学所有的研究方法,即:地质学方法、试验方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实验法、概率统计法和理论计算法.以上各种研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各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

对于不同工程要求的,不同工作内容的,所采用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也是不一样的。

但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测绘;如:地面测绘、航测、卫测等,是基础,是根本.2.工程地质勘察;包括物探、化探、钻控等。

3.工程地质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大型现场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4.工程地质长期观测;对房屋变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进行动态的长期观测。

5.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及计算。

三、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要求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对象,因而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精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即使是同一工程,在不同的勘察阶段对其工作要求和研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一般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可将其分为:预可研、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施工、工程使用管理等六个主要阶段,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前四个阶段。

各阶段对应的工勘阶段及内容如下:1. 预可研阶段→主要是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特别是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包括各种图件、文字报告、影像资料如航卫片等)(项目建议书)→根据预可研阶段成果编制项目建议书,可以根据需要做少量的调研或实地考察。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2003]1403号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2003]1403号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

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4、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5、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

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结构:土体结构(各层土的类型、厚度和空间变化、埋深等,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起决定作用)和岩体结 构(层面、泥化夹层、断层带、节理裂隙面等结构面的性质等)。
3)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形态等级、起伏及地面切割情况;地貌单元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如沟谷、山坡、河谷等。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及变化、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透水性、空隙水与裂隙水及其渗透压力、
地下水补给、排泄、水质、侵蚀性等。
5)物理地质现象: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海岸冲刷、风化、侵蚀等。 6)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质量、运输条件等关系到工程造价。“就近取材、就地取材”的原则。
4、房屋建筑工程勘察任务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 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 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 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三)初步设计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为确定主要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
案等工作进行论证。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3、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6个方面。 1)岩土类型:规划阶段可行性分析时,按成因类型划分,从宏观上、总体上判断是否适合建设规划的工程;在详
细勘察阶段按物理力学性质划分,要测试各种参数;对软土,软岩、软弱夹层、破碎岩体等,不利于地基、边 坡和洞室的稳定,应重点勘察,查清其分布、厚度变化、物理力学参数。
(二)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进行现场踏勘、工程地质测绘、少量勘探工作等,为场址稳定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 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主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往往是配合测绘工作而开展的,而且较
多地使用物探手段,钻探和坑探主要用来验证物探成果和取得基准剖面。
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设计、施工及岩土体病害治理等提供地质资料和必 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做出论证和评价。
2、任务: 1)查明并分析研究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2)优选建筑场地,避开不利条,降低工程造价。 3)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4)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结论。 5)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总平面布置及不良地质现象治理的方案论证和建议。 6)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场地
地基复杂程度划分三级: 一级: 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地下水对工程影响大,多年冻土及特殊性岩土对工程影响大 二级: 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地下水对工程有不利影响,有特殊性岩土 三级 岩土种类单一,性质变化不大,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三、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划分及要求 (一)规划勘察阶段 主要任务: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区域稳定性问题进行论证,对开发地段和可能的建筑区提出几个比较方 案以供选择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工程地质测绘,少量勘探工作。 对场址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
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 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 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 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 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 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二、工程地质勘察分级
为了勘查工作量的布置,划分工程地质勘察等级。 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三项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工程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破坏后果
很严重 严重
不严重
工程类型
重要工程 一般工程 次要工程
(四)详细勘察(技术设计)及施工勘察阶段 1、基本要求 技术设计勘察:对某些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补充性的分析,提出处理意见;选定建筑物位置、类型、尺寸
。定量评价。对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计算与评价,满足 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施工地质勘察: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工程地质问题。不作为一个固定阶段,视工程的实际需要而定,对 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工程地基,需进行施工勘察。 施工勘察包括:施工阶段的勘察和施工后一些必要 的勘察工作,检验地基加固效果。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 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程。如高层建筑施工基坑时验槽、地基处理后质量检验、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滑动,需 进行勘察和处理等。
第5章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
5.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及勘察阶段 5.2 工程地质测绘 5.3 工程地质勘探 5.4 岩土测试 5.5 现场检验与 长期监测 5.6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一节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分级与勘察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工程勘察,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勘察工程学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