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分析
中国历史大洪水-黄河流域
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21 1662年9、10月间(清康熙元年八月)黄河及邻近流域洪水22 1761年8月(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3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洪水24 1875年7月(清光绪元年六月)晋西洪水25 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26 1904年7月(清光绪三十年五月)黄河上游及川西北洪水27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28 1958年7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9 1977年7月延河、北洛河、泾河洪水30 1981年9月黄河上游洪水31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山西省水文总站:宁秀英本章概述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晋东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异常大洪水,沁河九女台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达14000m3/s,为近50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
与此同时丹河卫河以及河南省境内的伊、洛河也普遍发生了大洪水。
该年气候极为反常,大汛期间降雨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农历六、七、八3个月,连续多次出现灾害性大洪水。
沁河、伊、洛河下游地区灾情极为惨重,淹死了万余人。
然而在山西省其它地区及陕西省却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由此可见该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很特殊,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虽然洪水发生的年代相去久远,但由于洪水特别大,灾情异常严重,各类史籍如地方志、《明实录》、《明史》、《明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行水金鉴》、《续文献通考》等多有所记载。
除此以外,在沁河流域还调查到4处有关该年最高洪水位的题刻、碑记以及至今还流传的洪水民谣。
现将该年暴雨、洪水情况简要归纳如后。
一、雨情从表1所列的记载可以看到该年汛期雨量特别丰沛,洛阳、沁阳等地区自六月至八月淫雨长达3月之久,六月中旬至七月份又连续发生大强度的暴雨,伊、洛河、沁河、丹河多次发生大洪水。
黄河上游龙羊峡(唐乃亥)近年洪水特点分析
黄河上游龙羊峡(唐乃亥)近年洪水特点分析任璇(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810008)内容提要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从2018年起已连续三年来水偏丰,唐乃亥水文站是龙羊峡水库的入库站,是黄河干流控制站,是黄河上第一个洪水编号站,也是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黄河重点报汛站。
通过对唐乃亥水文站近期几年的洪水过程与以前洪水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对黄河上游防洪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近几年黄河上游洪水的特点主要有洪水流量回落慢,洪峰值小,来水量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反映出黄河上游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改善的特点。
1引言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其中唐乃亥以上为黄河源区,控制流域面积12.2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75.2万km2的16%,约占龙羊峡水电站控制面积13.14万km2的93%。
近年来黄河源洪水丰枯变化频繁,对流域洪涝灾害预防和水库运用提出了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对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2017年以后洪水与以前洪水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为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调度运用和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2基本情况2.1唐乃亥以上流域概况黄河唐乃亥水文站介于东经100°09'~100°12',北纬35°35'~35°40'之间。
唐乃亥以上部分为河源段。
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
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m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m3和108亿m3,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黄河绕积石山南麓,向东南流去,穿过若尔盖草原北部,到唐 克和玛曲处,纳入源于四川北部的白河、黑河。
受东面岷山阻挡折向西北,穿行于西倾山和积石山的峡谷间,到唐乃亥后转向东流,经共和盆地进入龙羊峡谷。
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
唐乃亥以上流域地处高寒地区,海拔在2600m以上,根据上游14站气象站观测年平均气温在-41C~33C之间,极端最高313C,极端最低达-48.lt,日温差一般在15°C左右,最咼可达20t。
黄河决口古代原因
黄河决口古代原因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其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繁荣。
然而,历史上黄河也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决口事件,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些决口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质构造
黄河流域地处地震活跃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加之河流侵蚀力强,河床沉淀物厚,河道淤积,导致了河床高度升高,梯级陡峭,河道弯曲,有利于形成河道破坏。
二、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长期以来人类活动频繁,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草原被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被冲入黄河,导致了河床高度升高,河道变窄,河道内部的水流速度加快,容易形成水流的侵蚀和冲刷,从而导致河道的破坏和决口。
三、人为破坏
历史上,黄河流域的河道管理不当,人为的修建水利工程、堤坝等结构,改变了河道的自然形态,导致了河床高度升高,河道变窄,河岸侧的沙丘堆积,容易引发决口事件。
综上所述,黄河决口事件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以降低黄河决口事件的风险。
- 1 -。
中国历史上的灾害与自然灾难
中国历史上的灾害与自然灾难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经历了许多灾害和自然灾难。
这些灾害不仅对中国的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许多揪心的篇章。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灾害和自然灾难,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黄河水患与洪灾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却因其狂暴的性质而为人所知。
自古以来,黄河就不断地发生水患和洪灾,给中国的农田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尤其是在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洪水泛滥成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帝王的频繁更替和政治动荡,例如商朝和唐朝等朝代的兴衰与黄河的水患密切相关。
二、长江洪水灾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动脉之一。
然而,长江流域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
长江洪水的主要原因包括降雨过多和来自上游的洪水泛滥。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洪水事件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例如,1954年和1998年的长江洪水灾害,造成了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洪水灾害也迫使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防洪体系的投入和设施建设,以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三、唐山地震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瞬间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浅,震级高,加之当时的国家地震监测与预警技术还不发达,因此这场地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唐山地震也催生了中国地震学研究和防震减灾工作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地震监测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四、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代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死亡人数超过了八万,给当地的人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全国范围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中国政府积极展开了救援和重建工作。
此次地震也催生了中国社会对于地震防范与应对的关注,促使中国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姚文艺;高亚军;安催花;焦鹏【摘要】According to observed data of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19 to 2012, the trend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reaches upstream of Tongguan was analyzed with nonlinea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has shown a declining trend in the Yellow River since the mid-1980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noff and the sediment loa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bruptly changed before the late 1960s and abruptly changed again in 1986. At the century scale,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and other natural factors before 1960, high and low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s occurred with changes in rainfall, while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changes were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since 1960. Though rainfall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at different times,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decreased continuously. Ove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tendency of the annual sediment transport amoun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nnual runoff, and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tendency of annual runoff an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amount in the middle reach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upper reach. Over the last 30 years,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were at their lowest levels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load, the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the decrease of the sediment load mainly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and the decrease of runoff mainly occurr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Thus,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tended to be uniform, the incoming sediment coefficient tended to decreas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tended to be strong.%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吴庆龙;陆斌;张进;张培震;袁道阳;齐乌云;蔡林海;白世彪;陈菁;李荣富;刘志;赵志军;肖晨光;周程婷;毕博;刘莉;Darryl E.Granger;王辉;David J.Cohen;吴小红;叶茂林;Ofer Bar-Yosef【摘要】中国传统史学讲述了一个在治理洪水成功后建立夏朝并开启文明史的故事.然而,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重建了约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游地震引发的滑坡坝体的渍决洪水,为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内陆洪水之一,可以解释中国传说的大洪水.本文将夏朝的开端确定为约公元前1900年,比传统的认识晚了2~3个世纪.测定结果表明,此年代的黄河流域状态与新石器向青铜器时代大变迁时的状态相吻合,这同时也佐证了初级国家形态——二里头文化是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的假说.【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公元前1920年;中国大洪水传说;夏王朝;黄河;溃决洪水【作者】吴庆龙;陆斌;张进;张培震;袁道阳;齐乌云;蔡林海;白世彪;陈菁;李荣富;刘志;赵志军;肖晨光;周程婷;毕博;刘莉;Darryl E.Granger;王辉;David J.Cohen;吴小红;叶茂林;Ofer Bar-Yosef【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院,100871,北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0023,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29,北京;西安研究所,中煤科工集团,710077,西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00037,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29,北京;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510275,广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学研究所,730000,兰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00710,北京;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810007,西宁;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0023,南京;江苏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协作创新中心,210023,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10023,南京;江苏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协作创新中心,210023,南京;;;;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学院,94305,斯坦福,美国;普渡大学,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学院,47907,西拉法叶,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00710,北京;台湾大学,人类学学院,10617,台北;北京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院,10087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00710,北京;哈佛大学,人类学学院,02138,剑桥,美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1.1(*通讯作者:吴庆龙Email:*****************)编者按: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有哪些?
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有哪些?一、尧舜禹时期的洪水灾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尧舜禹三代以前,有黄河的洪水泛滥成灾的记载。
据《史记》所载,尧舜禹三代传承,以功德修行和用心治水,成功地化解了黄河的洪水威胁。
他们开辟河道、掘渠引水,使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北宋时期的洪水灾害北宋时期的洪水灾害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主要发生在江洪河流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不仅带来了城市的毁灭和农田的沉没,还导致了水灾流行病的传播。
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和水利工程,以控制洪水的泛滥。
三、清代的洪水灾害清代是江洪河流域洪水灾害频发的时期。
清代的洪水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土地开垦不当、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
同时,江洪河的水位也受到来自上游的洪水以及雨水的影响。
清代的洪水灾害给当时的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四、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江洪河流域的工业化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对江洪河的影响越来越大。
工厂排放的废水和污染物,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洪水的频发。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加剧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五、当代的洪水防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洪水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加强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中国在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洪水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等。
以上是关于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的科普文章内容,从尧舜禹时期的洪水灾害开始,一直到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并介绍了当代的洪水防治措施。
洪水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加强洪水防治工作,保护江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至关重要。
1958年黄河大洪水安澜入海回眸
1958年黄河大洪水安澜入海回眸作者:暂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第7期蔡铁山1958年7月,黄河干流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发生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治黄部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研判雨情、水情,提出了不分洪、利用人力防守战胜洪水的建议,得到莅临现场指挥黄河防汛抢险的周恩来总理的批准。
豫鲁两省200多万防汛大军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取得了战胜这场特大洪水的胜利,在人民治黄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不速之客”来了1958年7月17日凌晨,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旁的一座两层小楼里,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在召开紧急防汛会议,水情部门正在汇报汛情、水情。
与会者个个表情专注,神色严峻,心情格外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参加会议的时任黄委主任王化云,副主任江衍坤、赵明甫等,这些人民治理黄河的元老、功臣,这些见惯了黄河惊涛骇浪的“老黄河”,此刻无不为黄河面临的严重汛情、水情而忧心忡忡。
20世纪50年代是黄河的丰水期,1958年一进入汛期,黄河流域即连降暴雨。
7月7日以前,山( 西) 陕( 西)区间和渭河中下游普遍降雨50~100毫米,伊河、洛河、沁河流域降雨70~100毫米。
从7月14日开始,山陕区间和三(门峡) 花(园口)干支流区间又连降暴雨,暴雨中心5天累计雨量500毫米,24小时雨量370毫米。
持续的降雨,使黄河下游接连出现洪峰,花园口站计出现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13次,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5次。
7月16日20时至17日8时,黄河中下游干支流再降暴雨,这场雨面积更广、强度更大,伊河、洛河、沁河、黄河并涨,四河洪峰叠汇。
自人民治黄以来,黄河防汛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
水情部门根据降雨情况推算,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可能超过20000立方米每秒!会议室里长时间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虽然大家对于汛情、水情有所了解,也对黄河防汛形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如此巨量的黄河洪水,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黄河曾以“害河〞、“中国之患〞闻名于世界。
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代反动统治的漫长岁月里 ,黄河的水利得不到开发 ,水患得不到治理 ,洪水、干旱、冰凌、风沙、盐碱、内涝六大灾害 ,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斑斑血泪 ,黄河也成了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
在六大灾害中 ,洪灾尤为严重。
据历史记载 ,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 ,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屡次 ,平均3年2次 ,下游少道26次 ,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 ,曾有7个入海口 ,涉及范围北至津沽 ,南达淮河 ,约25万平方公里 ,淮河和海河也成了黄河的受害者。
每次决口泛滥 ,都造成“江河横溢 ,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
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 ,下游决漫堤72处 ,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 ,364万人流离失所 ,无家可归 ,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黄河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先天缺乏 ,后天失调〞 ,前者是自然原因 ,后者是社会原因。
黄河中游分布着面积广阔、耐冲性很差的黄土高原 ,赋予黄河极高的含沙量 ,使下游成为“地上河〞 ,这是黄河决口泛滥的自然原因之一。
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且多暴雨 ,而冬季降水很少 ,使黄河的径流量变幅特别大。
例如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300立方米/秒 ,最小枯水流量为零。
而长江大通站最大最小流量之比仅17倍。
黄河径流量变化大 ,是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第二个自然原因。
与长江相比 ,黄河中下游没有一个湖泊 ,缺少湖泊的调节作用 ,这也是黄河“先天缺乏〞的一个方面。
黄河“先天缺乏〞固然是很大的缺欠 ,但“后天失调〞更使它“病势〞加重。
4000多年前 ,黄土高原还是林茂草丰之地。
但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 ,不少朝代和军阀在黄河中下游建都 ,为了营造豪华的宫殿楼阁 ,大量砍伐树木 ,破坏植被。
黄河中下游也是古代战场 ,频繁的战争 ,也破坏了山林。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自古以来,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洪水事件。
其中,有一些洪水不仅规模庞大,造成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次备受瞩目的洪水事件,从中找到答案。
1. 黄河泛滥(1938年)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黄河泛滥多次,其中以1938年的大洪水最为严重。
因日寇封锁黄河上游的堤防,导致黄河泛滥,超过8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
这场洪水不仅夺去了无数生命,还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密西西比河洪水(1927年)1927年,美国南部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洪水,被称为密西西比河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持续的暴雨导致密西西比河沿岸多个州遭受洪水泛滥。
洪水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洪水也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之一。
3. 1998年中国洪水19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超过2400条河流泛滥,近400个堤坝被冲毁。
洪水波及了全国27个省区市,波及人口超过2500万人,直接造成了近4000人死亡,损失达到了3000亿人民币。
这次洪水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之一。
4. 2005年印度洪水2005年,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一个名叫勒赫河的支流发生山洪暴发,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洪水。
洪水席卷了印度的北部地区,造成了超过1000人死亡,同时导致了大量的财产损失。
这场洪水不仅破坏了农田和住房,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5. 1931年长江洪水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在1931年,长江发生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洪水。
这场洪水波及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接近五个月的时间,以很高的水位蔓延,导致上百万人死亡。
综上所述,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包括黄河泛滥、密西西比河洪水、1998年中国洪水、2005年印度洪水以及1931年长江洪水。
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
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洪水泛滥成灾。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黄河孕育了中国民族亿万同胞的生命,目睹过一个个朝代从盛世到灭亡的整个过程,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长江、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篇章。
黄河虽然造福了我们,但是也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灭顶之灾,在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几次黄河决堤事件,每次洪水泛滥都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丢掉了生命。
传说某天,秦王赢政和大臣们外出散步时,发现一条条溪流从脚下自西向东流过,水流清澈见底,秦王不由得俯下身子,用手捧起溪水,仔细地端详起来,冬季冰凉的溪水让他顷刻变得冷静起来,突然间心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近日南方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在今天也出现了2017年第1号洪水。
纵观历史,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都遭遇过不少洪涝灾害。
那么中国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水灾你知道有哪些吗?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上,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
自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1499到1949年的450年间,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干堤决口达186次。
出现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1998年等。
1788年全流域大水,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荆州城内水深五六米,两个月后才退去。
1870年,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达10.5万立方米/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
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
受灾人口1890万,淹死3.4万人,淹没良田317万公顷,损失数十亿元,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黄河的水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历史上多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黄河洪水黄河流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而黄河洪水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无数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至1938年期间,这段时间里黄河发生了一连串的洪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据统计,当时的洪水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数千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也受到破坏。
2. 杨泽泽风暴潮杨泽泽风暴潮是中国历史上另一场重大自然灾害。
这次自然灾害发生在1957年,飓风导致的风暴潮在江苏、浙江等地引发严重的海浪和洪水,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据统计,这场风暴潮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数十万人被迫离家。
3. 丰县大地震丰县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1976年。
这场地震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地震不仅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4.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发生于2008年。
这场地震的震级极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根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不仅对灾区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援助行动。
5. 海啸中国位于太平洋环火山带,经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这场海啸波及了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次海啸仍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黄河大洪水
黄河大洪水黄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变得安静、温顺了。
从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至今已有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
1996年黄河下游发生了高水位、大漫滩,但其流量级别,也只是中常洪水。
人们逐渐对黄河失去了警觉,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再认真思索和对待。
但是,黄河的问题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不要说是标准洪水的防御,即使中常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笔者从经历黄河8次调水调沙和2003年发生秋汛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河势多变,控导(护滩)工程防守任务重、责任大控导(护滩)工程起着保滩护堤,稳定河势流路的重要作用,是黄河大堤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但控导工程的防守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多、战线长。
大多数工程深居滩区腹地,滩区交通路况差,一旦出现险情,料物运送、防御队伍集结等,时间长、速度慢,如遇阴雨天气就更加困难,容易贻误抢险时机,造成工程险情扩大甚至垮坝。
如东明县王夹堤控导工程在山东的最西南端,距黄河大堤10余公里,通往工程的道路还有2.2公里的土路,遇雨天抢险,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经过几次的调水调沙,加之左右岸工程建设不同步,河势发生较大变化,原来常年或多年不靠河工程重新靠河,工程出险多,而且重大险情出现几率多。
如2004年王高寨控导工程重大险情,是由河势变化引起的。
王高寨护滩工程始建于1969年,共有24道坝。
从1980年至2004年24年间,工程大部分坝岸脱河,只有最下首22-24坝靠水而不着溜。
随着左岸河南大留寺工程下延加长,加之调水调沙,王高寨工程河势开始上提,而且提幅较大。
2004年汛前,王高寨7-10道坝距河尚有300米,经过调水调沙后,于7月上旬,该四段坝相继着河受大溜顶冲。
由于该地处于层淤层沙的格子底基础,8-10三道坝都出现猛墩猛蛰险情,迎水面至前头的坦石墩蛰入水,情形十分危急。
黄河流域历代水灾
黄河流域历代水灾1.洪水决溢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
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总计决溢达1590多次,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
改道最北的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因此,水灾波及黄淮海平原冀、鲁、豫、皖、苏五省区,总面积约25万km2。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形成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地上悬河”,一旦洪水破堤决口后,往往不再回归原河道,而走新辟的河道入海,形成河流改道。
每次改道,都要冲毁当地的村舍田园,破坏原有的水系和交通设施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所以决口改道是黄河水灾一大特征。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是“地上河”,决口后势如高屋建瓴,洪水一泻千里,水冲沙压,田庐人畜,汪洋一片,沦为泽国,灾情极为严重。
常常有整个村镇甚至整个城市或大部淹没的惨事,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仅就历代重大决溢的灾害情况举例择录如下:(1)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涯阳瓤子堤,“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泅”(《汉书·沟恤志》),泛郡十六,为时二十三年。
(2)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河决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溢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汉书·沟恤志))。
(3)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上下泛滥达六十年之久。
(4)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秋,黄河及其支流皆溢,“怀、卫、郑、洛、沛、濮民,或巢舟以居,死者千计”(《新唐书·五行志》)。
(5)五代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以后,“河自杨刘至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
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慷、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不可胜计”(《资治通鉴》卷二九)。
(6)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渣、催、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宋史·五行志》)。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24
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经历过许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其中,大洪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资料的汇编,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分析。
概述:大洪水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水位突然上涨,超过河道、湖泊或其他水域的容量,导致水流外溢,并对周围地区造成灾害的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大洪水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洪水不仅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正文内容:1.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1.1春秋战国时期大洪水1.1.1淮水大洪水1.1.2黄河大洪水1.2秦汉时期大洪水1.2.1长江大洪水1.2.2浙江大洪水1.2.3珠江大洪水1.3隋唐时期大洪水1.4宋元时期大洪水1.5明清时期大洪水2.大洪水的影响与教训2.1社会影响2.1.1人员伤亡2.1.2人员流离失所2.2经济影响2.2.1农田破坏2.2.2城市建设受阻2.2.3交通运输受阻2.3环境影响2.3.1水土流失2.3.2生物多样性损失2.3.3水污染3.大洪水的防治措施3.1河道治理3.1.1河道疏浚3.1.2建设堤坝3.2水资源管理3.2.1建设水库3.2.2优化用水结构3.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3.3.1健全预警系统3.3.2加强抢险救灾力量4.国际经验借鉴4.1大洪水应对经验4.1.1抗洪水桥梁建设4.1.2河道防洪系统4.2美国大洪水应对经验4.2.1洪水保险制度4.2.2洪水风险评估5.未来挑战与展望5.1气候变化对大洪水的影响5.2经济发展与洪水防治的平衡5.3科技创新在洪水防治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的汇编,我们了解到大洪水在中国历史上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这些大洪水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大洪水带来的破坏,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借鉴了国际经验。
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
历史地理第二辑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泾河、北洛河、延河、清涧河、昕水河、北干流黄河的三种特大洪水南段"汾河,凍水河,伊洛河、沁河以及下游沿河部分地区,包括金堤河■大汶河发生洪水或X・黄河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更因多泥沙而称著于世界。
研究多泥沙的特大洪水,对治黄工作有重大意义。
发生在黄河中游的雨区大而历时长的大暴雨形成的特大洪水,更应引起注意。
康熙元年"662年〉八月大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近三十年来,对黄河洪水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调査和研究工作。
逐步发现黄河有三种特大洪水。
第一种,暴雨雨带呈西南东北向分布。
渭河、泾河、北洛河的上游,延河、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以及晋西北的一些河流发生洪水或大洪水。
黄河北干流龙门出现大洪水或待大洪水。
三门峡发生特大洪水。
一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①。
第二种,暴雨雨带呈南北向分布。
伊洛河、沁河、汾河、德水河以及潼关以下至郑州花园口区间黄河干流发生洪水或大洪水。
花园口发生特大洪水。
两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②第三种,暴雨雨带呈东西向分布。
渭河、大洪水。
黄河潼关出现特大洪水,并且沿程向下,支流洪水入汇,上下遭遇。
三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康熙元年(1662年儿第二种特大洪水输送的泥沙量较少。
遭遇这种洪水,黄河滩地虽有大量淤积,但主槽却有显著冲刷。
河道行洪能力在主槽部分反而有所增大和改善,总淤积量也较小。
第一种和第三种特大洪水,输沙量都很大。
发生这种洪水,黄河在潼关以上汇流区和下游河道都要发生极其严重的淤积,滩槽都要升高,行洪能力将显著降低。
三百多年来,这三次待大洪水,1843年大水的暴雨历时约三天,1761年大水的暴雨历时约五天,时间都较短。
雨区面积也较小。
1662年大水,暴雨历时约十七天,雨区面积也远远大过其余两次,洪水过程自然更长,水量沙量也就更大。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中国建国后洪水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长江与黄河历史洪水对比
长江与黄河历史洪水对比
陈进;王健
【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卷),期】2002(019)004
【摘要】为研究洪灾发生的规律,减少洪灾损失,根据历史记录,分析了长江与黄河洪水和干旱出现的原因,根据长江流域近1 00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规律,探讨洪水和干旱周期;对1840年以来长江与黄河洪灾等级和频率进行对比;对洪水和洪灾发生的特点及减灾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两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的机率较小,而同时干旱的机率较大;长江流域洪水频率大于干旱频率,且中下游发生洪灾的机率大于上游;长江流域水灾频率比黄河大.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陈进;王健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湖北,武
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比研究 [J], 杨万平;张振亚
2.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比研究 [J], 杨万平;张振亚
3.要素配置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
与黄河流域的对比分析 [J], 董景荣;郭明诏
4.要素配置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对比分析 [J], 董景荣;郭明诏
5.近51a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对比 [J], 殷方圆;殷淑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论
4.2 气象背景配合,出现长历时,大范围降雨。 大气环流形势支持大范围连续降雨过程,一般 强度小,50毫米以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降水 日数持续15天以上,面积大,10至20万平方公 里,并且降雨范围影响到长江流域部分地区。 4.3 基流较大。 6至7月大洪水一般上年10月汛末流量就较 大。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2 洪水划分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洪水 量级划分: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20年 的洪水,为中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素重现期为大于等 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3 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夏季当西太平 洋副高强大西伸,且停滞少动,使高原上空偏南气 流明显增强,此时孟加拉湾暖湿空气不断北上,此 时如有冷空气南下,则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 黄河上游大洪水多出现在7至9月,由于降雨面 积大,历时长,加上流域内湖沼草地调蓄作用等, 洪水过程涨落平缓,历时长一般一次洪水过程平均 为30至40天。
4 结论
4.4 其他因素 通过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与黄河上游大 洪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和灰关联度计算,表 明黄河上游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与太阳黑子具 有很好的相关性,均发生在太阳黑子的峰、 谷年或峰、谷年的前一年,可以通过太阳黑 子的变化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定性预测。
4 结论
ENSO现象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Nino) 现象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现象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 洋状况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 上的洪涝灾害。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 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 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 ,伴随着ElNino事件 的发生 ,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 ,而 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LaNina事件发生。
3 主要洪水
根据调查及历史文献,黄河兰州段从7月11日 起涨,18日出现洪峰8500立方米每秒,洪水历时约 20余天,15天洪量达87亿立方米。 3.2 “81.9”洪水
3 主要洪水
1981年8月13至29日黄河上游连续降雨17天,尽管 雨量不大,但起到增加土壤湿度,抬高河道底水作 用。8月30日至9月13日又连续降雨15天,该时段降 雨范围较大,雨量又集中在8月30日至9月5日几天 内,降雨量达100至150毫米。其主要环流特点为: 极涡中心偏于西半球,当位于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 高压脊逐步加强与伊朗高压迭加形成强大的长波脊 时,巴湖至贝加尔湖低压槽也明显加强,由于它的 建立稳定,经常分裂出小槽和小股冷空气不断南下 东移侵入黄河上游地区。与此同时,位于低纬度的
3 主要洪水
印度低压偏北,印度季风气流顺利进入高原的东部, 势力强大的副高脊线已达25°N附近,西伸脊点达 95°E附近,致使我国西部维持一支强劲的西南气 流,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沿高原东侧向 北输送,为产生大范围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河唐乃亥站9月13日出现洪峰5450立方米每 秒,由于受龙羊峡水库施工围堰和刘家峡水库调蓄, 兰州断面9月15日出现洪峰5600立方米每秒(还原 计算为7090立方米每秒),15天洪量62.6亿立方米 (还原计算为77.7亿立方米)。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成因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 进行回顾,分析气象与水文背景,以及大洪 水的成因和外部条件等,寻求其特征和变化 规律,为今后防范大洪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上游 洪水 成因
1 引言
自龙羊峡水库1986年下闸蓄水以来, 黄河上游1989年遭遇洪峰流量接近五十年 一遇的洪水,此后二十多年未发生大洪水, 2012年洪峰流量仅达到3430立方米每秒接 近十年一遇的标准,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 的概率逐年增加,因此掌握历史大洪水资 料,研究和分析发生大洪水成因和外部条 件,寻求其特征与变化规律,对防范今后 可能出现的大洪水,最大限度的减少洪灾 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 主要洪水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大 雨,洪水河溢十余丈,自西抵东六十里,没溺人口 数百,畜类无算;清道光七年(1827年)7月,兰 州黄河水涨,兰州、榆中沿河及东部各滩田、房屋 淹没甚多,灾民无处栖身;清咸丰八年(1858年) 6月22日,黄河水大涨,兰州冲断浮桥,盐场堡沿 河淹死百余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兰州出现 大洪水,据水文调查论证,7月18日,最大流量达 8500立方米每秒,这是据史载资料分析获得的黄河 兰州段最大洪水。
黄河上游示意图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1 流域概况 黄河上游为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 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86000平方公里,占全流 域面积的51%,主要支流有黑河、白河、洮河、湟 水、大通河等。玛多(黄河沿)以上称河源段,湖 泊、草滩、沼泽众多,海拔高但地势平坦,河谷宽 阔;玛多以下至青铜峡,黄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中, 川峡相间,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其 中位于青甘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的河曲地区, 是黄河流域产流的高值区;黄河出青铜峡后流经宁 夏灌区和河套灌区,两岸几无支流加入,地势平坦, 引水便利。
3 主要洪水
3.3 “89.6”洪水 1989年5月份,黄河上游降水量明显增多,流域 来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后 交替发生大范围的连续性大、中、小降雨过程,致 使流域来水猛涨,至6月13日22:00,唐乃亥水文站 断面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820立方米每秒,洪峰频 率接近50年一遇,仅次于1981年的5450立方米每秒, 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年来水量达327亿立 方米,相当于年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每秒,为自 1956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位。
4 结论
什么时候将会发生大洪水目前还不能准 确预测,但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洪水,是可以 从历史资料中作出估计的,大洪水的雨情特 征非常相似。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是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的,总结主要有以下: 4.1 前期降雨较多,流域下垫面饱和。 大洪水发生前均有一个小量级的连续降 雨过程,土壤含水量逐步提高,产流系数增 大,产流模式为蓄满产流。
3 主要洪水
1946年9月13日,黄河兰州段出现最大 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这是水文实测记载的 最大洪水。据记载,当时铁桥墩全部淹没, 雁滩、段家滩、五里滩、张家滩、刘家滩、 王家滩、人心滩、红柳滩被淹田地200余公 顷,居民上树避灾。
3 主要洪水
3.1 1904年最大历史洪水 1904年7月上旬黄河河源等地开始降雨, 11日至18日,在青藏高原东侧青海东部及川 西北等地,降了持续5至7天的大雨,降雨期 间的环流形势是副高北进西伸强而稳定,印 度低压偏北,西南气流强而持续,巴湖低槽 缓慢东移并不断分裂小槽,使雨区上空形成 稳定的锋区,造成大面积的持续较久的大雨 或暴雨。
3 主要洪水
兰州是黄河流经九省区唯一穿城而过的 大城市,黄河兰州段自明代(1368年)至今 共发生大洪水25次。平均25年出现一次。其 中1949年以来共现4次,即1964年7月,洪峰 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1967年9月,洪峰流 量5590立方米每秒;1981年9月,洪峰流量 5600立方米每秒。1989年6月至7月由于龙羊 峡水库调蓄,尽管兰州洪峰流量仅3530立方 米每秒,但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洪峰流量4820 立方米每秒,仍达到大洪水标准。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洪水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地区,其中 兰州以上洪水又主要来源于龙羊峡以上。兰州以 下至安宁渡水量略有增加,安宁渡以下至河口镇 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 水量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与兰州 以上洪水遭遇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宁蒙河套平原 河道宽浅,河槽调蓄作用较强,而且由于灌溉引 水、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等原因,虽然流域面积增 加但洪峰流量与洪水总量却往往有较大削减,一 般可削减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