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26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一)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滑坡发生的条件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 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 过。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北天山和祁连山
西南青藏高原及边缘川、滇 东南部的台、闽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 加30倍。
A、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B、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 或小震 C、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 破坏性地震
山区发生滑坡,在地形、岩石、植被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地势起伏大 岩石: 较破碎 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
(二)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 国的地质灾害》 讲义

《中国的地质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的国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质灾害,对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二)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起伏较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等,导致滑坡灾害较为常见。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往往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四)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五)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一)地震分布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 23 条地震带上。

从地理区域看,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有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

(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降水丰富且集中,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三)崩塌分布崩塌灾害在山区公路、铁路沿线以及露天矿山等地区较为常见。

(四)地面塌陷分布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地区,如煤矿区等。

四、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笔记:
一、地震灾害: 分布:西多东少 1.

灾情:东重西轻
2.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地震带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3.东部地区灾情严重的原因 4.灾情严重与否的原因:震级的大小、震中距的 远近、发生时间、震源的深浅、人口的密集程度、 建筑物 抗震系数的大小、防震意识的强弱等
中国的地质灾害
案例一、二对比

唐山
震级 7.8 死亡人口 24.2万
南投
7.6 2329
受伤人口 பைடு நூலகம்6.7万
经济损失 54亿元
8722
92亿美元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叠加区在第二阶梯
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过渡区,斜坡 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 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的地区, 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 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 件。
2.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P-36我国西南地区暴雨一滑坡—泥
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 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 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 发滑坡和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西南 地区降水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 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5、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大的原因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 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其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 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 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 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 条件。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4 4、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阅读案例③、 ④分析:我国为什么是世界上 ④分析:我国为什么是世界上 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国家?
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造成岩体破碎, (1 1)地质: 风化强烈,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2)地形: 我国多山地,山区面积占全国土地面 积的60%,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受 重力作用明显 (3)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 (4)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破坏严重 (5)人为: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不合理开 矿、修路)
三、灾害的关联性
1、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 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 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 江、形成堰塞湖。舟曲“8·8”特大泥 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 计门诊人数2062人。 地震 地形 暴雨 泥石流
课堂小结: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 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死亡人口下降,经 济损失上升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三、灾害的关联性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震可能诱发 滑坡和泥石流
End! 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指导! 感谢各位同学积极配合!
3、我国地震实例分析
【探究】比较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
分组讨论:
第一组:分析影响地震灾情的自然因素。 第二组:分析影响地震灾情的社会因素。 第三组:比较唐山和汶川地震的灾情差异。
3、我国地震实例分析
影响地震灾情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①与震级有关,两次地震的震级大 ②与震源深度有关,两次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 ③与震中距有关,两次地震离城区较近 ④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唐山地震凌晨震发, 逃生的机会少 社会因素: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汇报人:日期:•地质灾害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目录•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成功应对地质灾害的案例分享0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定义根据成因和表现形式,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损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03020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某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地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暴雨、地震等灾害多发生在特定季节。

季节性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如过度开采、工程活动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02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震灾害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时有发生。

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地震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震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在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01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中国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02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阻断、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频发01中国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原因复杂02地面塌陷、沉降灾害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建设、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20页文档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20页文档

课前准备
▪ 1、拿出地图册和课本 ▪ 2、对照地震构造图,标注
震中、震源、震源深度、等 震线及震中距。
中国的地质灾害
复习内容:地震的构造
为什么
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 地震数量:西部多于东部
青藏、新疆、 华北、台湾
▪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成因: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区
▪ 西南区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块和亚 欧板块的挤压碰撞的东北边界
▪ 滑坡:常发性,一年四季都有。均 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 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空空间间分分布布
▪ 主要发生在山区
平原重向叠山区地的:过黄渡土区,高斜原坡、较多 黄土四、川喀盆斯特地等和可云蚀性贵物高质原集中分布地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 降水较多,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 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 升趋势。
读课本33页分析我国滑坡、泥 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 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 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
不断加大
时间分布
▪ 泥石流:受连续性降雨、暴雨,尤 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发生时 间与集中降雨的时间规律一致,具 有明显的季节性。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 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规律。 2、时间分布特点: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但一般在雨季 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3、空间分布特点:山区多发
精品课件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水源充足、多暴雨
精品课件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课堂小结
精品课件
板书设计
一、地震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2、中国的地震特点
3、中国的地震分布 特点:东重西轻
4、中国的地震灾情
人员伤亡有所减少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开发山区 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 产等趋于密集
人为原因
精品课件
建设者的防范意 识和措施不到位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
精品课件
震级 死亡人口 受伤人口 经济损失
唐山
南投
7.8 24.2万人
7.6 2329人
16.7万人
8722人
54亿元
92亿美元
精品课件
对 比 唐 情山 有和 什南 么投 不地 同震 中 的 灾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原因是:地震的预测、建筑 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 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4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共17页文档

第4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共17页文档

震级 死亡人口
唐山 7.8 24.2万人
南投 7.6 2329人
受伤人口
16.7万人
8722人
经济损失
54亿元
92亿美元
4.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因地震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伤亡减少---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 损失增加--经济的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
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地壳运动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东部地区 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 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 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甘肃舟曲爆发泥石流
※甘肃舟曲爆发泥石流的原因
地貌: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风化,破 碎严重,大多属炭灰夹杂的土质
地质构造:“5.12”震松了山体,造成山 体极易垮塌
气候:强降雨渗入山体裂缝,使山体更 松散
人为:各种工程施工破坏土体和植被
思考:图2.15表明川渝是我国滑 坡和泥石流严重区。为什么?
2.鼠害 (1)我国主要的分布区
东部喜湿类危害区; 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2)鼠害的危害: 糟蹋粮食;森林草场生态系统遭破坏;传播疾病
(四)生物入侵: 原因:在新环境中失去天敌,大量繁殖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二.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三.我国的地震灾害 (一)地震灾害的特点: 1.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2.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 我主国要地分理布位于置西的南 特地殊区性 (二)地震多发区和重灾区: 四个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台湾 重灾区—南北地震带.华北.台湾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这是什么灾害?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Hale Waihona Puke 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 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 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 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 崩塌等。
1.为什么我国地质灾害频发?
(1)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 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 (2)我国山区面积大,地势陡峻,构 造断裂活动强烈; (3)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大
LOGO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主讲人:周 霞

学习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 情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 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 重的原因; 4、通过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习, 进一步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青藏 四 个 多 发 区
新疆 华北 台湾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震带
印度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交界
1050E南北地震带
环太平洋 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交界
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图)
合作探究一:阅读教材第31页图2.8,思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为什么我国地震灾 害东重西轻?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以及城市等 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 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 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 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时间分布:
表现出常发性, 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合作探究三:读教材第34页图2.12,找出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叠加地区,并分析叠 加的原因?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地区是在第二阶梯 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 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 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 降水较多,并且是黄土,喀斯特可蚀性物 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 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高了有利 条件。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植被:稀少;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质:断层发育、地壳运动强烈。
多发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川、滇两省西部地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精品课件
读图,思考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分布区 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地壳活动活跃
暴雨
地震滑坡、泥ຫໍສະໝຸດ 流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 江之源。长白山天池火山已休眠了300年,仍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从目 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
精品课件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精品课件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精品课件
名称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地震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 海南岛等地
泥石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 流 陵与平原交替处
西南青藏高原和 四川、云南
精品课件
东南部的台湾 福建沿海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第2章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

第2章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

第2章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第二章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第一节中国主要地质灾害概况一、地震(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地震灾害尤其严重。

伴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超过以往任一世纪,达历史最高水平。

据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报告,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经济损失难以计数。

一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的地震屡屡发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的阪神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地震损失的最高记录。

中国受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米s≥7级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1/10;8级以上地震9次;全球米s≥8.5级的特大地震5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和1950年西藏察隅-墨脱8.6级地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震震源浅,房屋和工程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震灾十分严重。

本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达61万多人,约占世界地震死亡总人数36%,居世界首位。

以下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15.5万人)、意大利(14.5万人)、伊朗(14万人)、土耳其(近10万人)。

一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毁灭性地震,本世纪共发生3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另一次发生在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死亡14.3万人)。

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人类地震灾害史上屈指可数,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公元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是中国和世界近代最大的地震,共造成23.4万人死亡。

震灾最重地区在海原、固原和靖远、隆德、静宁、通谓地区,震动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④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开矿等 滑坡和泥石流
地 质 灾 害 灾 情 严 重
中国西南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诱发 地裂、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灾害。 地震
地震诱发滑坡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泥石流 地震诱发海啸
地 震 诱 发 地 裂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川、滇、黔地区) 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5、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C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6、针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是( D ) A、减少降水 B、开垦梯田 C、加强城市建设 D、植树造林 7.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多地震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气候 暴雨集中
课堂小结:
地震多发的原因
中 国 的 地 质 灾 害
地震东少西多 地震灾害
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 经济损失上升
滑坡和泥石流
条件、分布 危害、成因
地 质 原因 灾 害 关联性 多 发 区
说说地震时你会怎么办?
汶川,只剩下一片废墟
变成废墟的村庄 变成废墟的街道
玉树废墟中守望 玉树地震严重受损的房屋 亲人的孩子 玉树地震灾区
发现:地
震中人口密 度越大的地 区,死亡人 数越多,地 震死亡人数 与人口密度 成正比关系。
结论:
我国地震 灾情特点: 东重西轻
我国地震 灾情特点: 东重西轻
西南地震带
1050E
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灾害1.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2019)。

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

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

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

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

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

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

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

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从西向东,大体可以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

西区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切割深度大,地壳变动强烈,构造、地层复杂,气候干燥,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因而主要发育有地震、冻融、泥石流、沙漠化等地质灾害。

中区为高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陡峻,切割剧烈(相对切割深度为巨大),地层复杂,风化严重,活动断裂发育,因而主要发育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变形、黄土湿陷、矿井灾害等地质灾害。

东区为平原及海岸和大陆架,地形起伏不大,气候潮湿且降雨量丰富,主要发育地震、地面变形、崩、滑、流、河湖灾害、海岸灾害、盐碱(渍)化、冷浸田等地质灾害。

从北向南,阴山~天山、昆仑~秦岭、南岭等巨大山系横贯中国大陆,沿这些山系,崩、滑、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严重。

它们的相间地带(大河流域),土地沙化、盐碱化、黄土湿陷及水土流失、地面变形及崩、滑、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

在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的东南、西南及青藏高原地区,地震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较为明显。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具有较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分带特征,加上疆域辽阔。

地形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因此如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霜冻及温差等许多不良气候因素常常成为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内温差悬殊,风蚀作用剧烈,土地沙漠、沙漠化、风沙化、土地冻融等灾害发育严重。

而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南部地区,尤其在西南山区,降雨多且集中,崩、滑、流灾害频繁发生。

在东部平原地区,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冷浸田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几千年来的人文活动,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乱,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过速增长,对自然的索取也不断加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愈来愈强烈。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育日趋加剧。

在东、中部地区,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包括油气资源),导致地下水资源平衡条件破坏和岩土构造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诱发并加剧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盐渍、沼泽化、崩、滑、流、矿山灾害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危害。

在西部地区,由于超量开发土地、草原、森林和水资源,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灾害的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随之增多。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除地震灾害外,崩、滑、流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其以分布广、灾发性和破坏性强,具有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为特点,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另外,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和水土流失等缓变型地质灾害发展迅速,危害愈来愈大,成为令人担忧的地质灾害。

从“成灾”的角度看,中国地质灾害的区域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即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内陆到沿海地质灾害趋于严重。

这是因为虽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区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显著不同。

东部和南部地区,人类活动频繁而又剧烈,区内人口稠密,城镇及大型工矿企业、骨干工程密布,因而,一方面,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则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而西部北部地区,虽然地质灾害分布十分广泛,但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低,所以危害和破坏程度相对较低。

调查表明,凡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由自然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由点状向带状、树枝状、片状发展。

近来,各种地质灾害对我国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等,2000),近年来由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上百亿元,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亿元,岩溶塌陷和地下采空造成的损失超过5亿元,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已在全国平原区的46个城市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正在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深入展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起步。

一旦大规模经济开发,也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也就是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而言之,由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组合特征和发育、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区域变化规律。

今后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可能将不断增强。

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以及防治工作对于我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2. 第二章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作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以下简称崩、滑、流)具有突发性强、分布范围广和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1. 第一节崩、滑、流的发育分布规律崩、滑、流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1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2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和强度、和流速);3植被发育程度;4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

将崩、滑、流灾害点按表2.1所示的标准划分成“特大”、“较大”、“中”、“小”三级,然后将各省(区、市)不同规模的崩、滑、流灾害点的发育情况列于表2.2,以表述各省(区、市)崩、滑、流的整体发育水平。

表2.1崩、滑、流灾害点发育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据段永侯等,1993)注:对具体灾害点如三项指标满足其一即入档。

表中“特大”、“较大”、“中、小”的含义并非变形方量所表征的规模的大小,而是变形方量、致死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者的综合评价,在一般情况下崩、滑、流的发育规模(通常以变形方量表征)、致死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正相关关系,多数灾害点这三项指标均在同一级内。

由表2.2可见,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中小型灾害点的统计口经各地很不一致。

表中的数字仅指有确切记载的数字,多数省份由于大量发育规模小或危害不重或发生时间较早或没有进行调查缺乏资料记载,所以实际上我国崩、滑、流灾害点数要远超过以上统计数字。

仅据云南、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甘肃6省(市)的初步统计,虽无确切记载但仍有迹可辩(多指遥感解译)的崩、滑、流灾害点就达41万处之多。

图2.1反映了我国特大、较大型崩、滑、流灾害点的分布情况。

图2.1中国特大、较大型崩、滑、流分布直方图(中国地质灾害,1993)表2.2完全依据各省(区、市)的调查报告所提供的资料汇总而成,资料来源是直接的,但同时由于各省(区、市)地质灾害的工作基础有很大差异,所以进入统计表的数字又与各省(区、市)崩、滑、流的实际发育水平不完全协调。

如云南、北京等均已作过详尽的调查,有的还利用遥感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解译和验证,主要崩、滑、流灾害点均有确切的资料记载,因此他们的统计数字比较详尽、充分、遗漏较少,进入统计表的灾害点也相对较多;其余大多数省(区、市)没有进行过如此详尽、系统的调查,有关崩、滑、流的资料积累较少,多数影响不是很大的灾害事件往往被遗漏,因此这些省(区、市)进入统计表的灾害点数就相对较少;还有些省区(如新疆等)基本上没有关于崩、滑、流的系统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