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严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引言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常常面临如何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保持对他们的一种“严”与“爱”的平衡。
了解小学阶段的特点在探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小学阶段的特点。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巩固。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对外界的规范和指导比较依赖。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既要有一定的“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又要有足够的“爱”来关怀和引导他们的成长。
“严”的教育方式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适度的“严”是必要的。
通过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孩子们能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1. 设置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在德育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告诉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应该如何行为。
这些规矩和纪律可以涉及到课堂纪律、校园安全、友善待人等方面。
通过规矩的制定和执行,教育者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2. 给予适当的惩罚和奖励当孩子们违反了规矩和纪律时,教育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对良好行为有所认可和激励。
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爱”的教育方式除了适当的“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还需要有足够的“爱”,关怀和引导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育者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关怀和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教育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2. 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参与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和参与的机会。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教育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的严与爱演讲稿
教师的严与爱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
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关教师的严与爱的主题。
教师,是一个既伟大又光荣的职业。
中国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教师的重要性。
但是,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而这其中,严与爱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严是教育的基础。
严格要求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温水煮青蛙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容易让他们变得懒散和不思进取。
相反,适度的严格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他们对待学业更加认真负责。
教师的严格要求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态度端正的要求等。
只有适度的严格,学生才能在规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其次,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的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的爱不是纵容和放任,而是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特长和爱好。
爱是让学生在温馨关怀中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让他们在信任和尊重中建立自信、自爱、自立的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严与爱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严与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两个重要手段。
严是爱的一种表现,爱是严的一种价值追求。
当教师的严与爱达到平衡,教育便能够真正发挥效果。
过度严厉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抵触,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则容易让学生变得软弱无力,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良好的教育方式必须使严与爱相互调和,相得益彰。
在严格的要求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和期待,而在关爱的环境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严与爱,是一种艺术。
我们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更富有艺术性、更具个性化。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严”与“爱”两种因素的作用,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爱学生,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要谈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
中学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容易摇摆不定,价值观容易被影响。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严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需要学会遵守社会的各项规范,如守时、排队、礼貌等。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这些规范,并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的发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独立思考等。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培养,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应该发现并纠正,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品质。
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和自律能力。
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面临着更加自由和独立的学习环境。
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如按时上课、不旷课、不迟到等。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律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关爱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容易感受到各种情绪波动和压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要关爱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该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和“爱”是两个核心词汇。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严”的措施和“爱”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谈到“严”。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格是必要的。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上的躁动期,情绪不稳定,对于规则和纪律的认知需要教育,教师需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纪律观。
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严格的制度和规则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和规划,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面的价值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严厉的批评和纪律处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不良结果。
这样,学生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谈到“爱”。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爱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关爱和理解。
只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和关怀,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感兴趣、投入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和情感互动,建立亲师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情关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学习动力。
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需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只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正面的价值观;只有爱的关怀与理解,也会导致学生放松自律,缺乏自我约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既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规范,又要有关怀和理解学生的心态和方法。
通过把“严”与“爱”结合起来,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师要坚持严格要求,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有耐心地纠正和教导,增强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观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班主任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负责管理和教育班级的学生。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既需要有爱,又需要有严。
班主任工作中的“爱”非常重要。
爱是班主任对学生们最基本的情感表达,也是对学生关心和照顾的表现。
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关注,例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日常生活习惯等。
他们会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惑,并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学生们有问题和困难时,班主任也会授予他们爱心和关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生的个性成长中,班主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与学生们交流,并明确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和激励学生们,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对学生行为的主要管理者。
班主任要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班主任不仅要维持班级秩序,也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督促和辅导,并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爱和严并不是对立的,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有一个平衡。
过于软弱,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要求,不仅无法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导致班级的管理松散,影响教学秩序。
过于严厉,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甚至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地使用爱和严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措施。
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和“严”是相辅相成的。
爱是班主任对学生情感上的表达,是对学生关心和照顾的表现,通过爱,班主任可以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关系。
教学中的严与爱
教学中的严与爱严与爱是辨证统一。
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
教育教学中,严与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又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片面理解“严师出高徒”古训,用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问题,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那么必将导致学生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对学生溺爱有余而严格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因此而逐渐松散懈怠,也就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 怎样成为一个既严格又不失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呢 ? 我认为“因爱生严, 严中见爱”是言与爱的切合点。
必须“严而有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一盘散沙’,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一池死水”。
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
这个“格”就是国家教委对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都具有“法规性”,背离了这个“格”,就会出现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就会任意施严并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责难或过于苛刻的要求,就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妨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样做不能令其心悦诚服,还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和产生逆反心理。
严格要求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严格不能迁就,而热爱又不能放任。
必须“严而有度”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视不同对象把握严格的程度,力求恰到好处。
例如对于“差生”,不要在公开场合指桑骂槐,不搞“批评一贯制”,不能只抓住他们过去的某些缺点不放,更不要歧视、辱骂、体罚。
教师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发展“闪光点”,“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三.必须“严而有方”教师应在言行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望生成才”的爱生之情,使学生自然乐于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必须周密考虑和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采用寓教于言的,并且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心悦诚服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意。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承担着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既需要用爱关心学生,又需要用严格规范学生,只有在爱与严的平衡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
“爱”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多重含义。
“爱”意味着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爱”还意味着理解和尊重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展潜能。
“爱”还意味着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
班主任应该秉持着信任学生的原则,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取得成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展现。
“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方式有很多。
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真诚而稳定的关系,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班主任可以设立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增进和学生的感情。
“爱”的体现还可以是一些小事,比如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奖励。
这样的关怀和帮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与“爱”相对应的是“严”。
“严”在班主任工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一定的规范和引导。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井然有序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班主任需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使他们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班主任还需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听课情况和考试成绩,找出问题所在,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这样的“严”能够让学生明确要求和目标,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严”,即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严厉批评错误行为,严肃纪律,严密管理学生。
也必须有足够的“爱”,即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当的帮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严”是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适度的限制和约束,对他们言行不一致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是必要的。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帮助他们区分是非,懂得责任。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仅有“严”还远远不够,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必须兼备“爱”的方面。
“爱”意味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
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也面临学习和人际关系等种种压力。
老师们应该用亲近和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爱”还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人特点和能力也不尽相同。
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爱”还包括鼓励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性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也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在实践中,如何将“严”与“爱”融合起来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既要有严肃认真的一面,又要有宽容和关爱的一面。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正确指引。
而且,教师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特点来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才能向他们传递恰当的“严”与“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中学阶段,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五篇)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五篇)第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获得成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不是溺爱,不是偏爱,不是滥爱。
因为溺爱有失理智,偏爱有失公正,滥爱有失原则,师爱是尊重,是倾听,是宽容,是信任,是善良,是公正,是平等,是鼓励,是赞赏。
实践证明,班主任在工作中真正用爱滋润学生心田,就能赢得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
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同时,中国又有句俗语:“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
”所以,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
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严,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班主任的爱是包括着对学生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的,如何处理好严与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
严字当先,爱透其中中学时期,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形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灌输和引导,严格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是必要的。
常言道:“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
没有严格的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学生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里的“严”,是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要一定坚定不移贯彻到底;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要坚决纠正,直至彻底改正;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一定要常抓不放,坚持不懈;对学生学习要求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班级日常问题、师生关系处理要严肃宽容;对学生个性培养要持之以恒。
但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作为班主任,最主要的是有一颗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育教学的整个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和“爱”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
在德育教育中,必须有一定的严格要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然而,过度的严格要求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和厌学。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更需要的是“严”与“爱”相结合。
只有既能给予学生必要的规定和要求,又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在德育教育中,要有一定的严格要求。
学校要对学生的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定,明确要求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例如,在学校里,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听讲、合理安排时间、遵守课堂纪律、服从老师和班级干部的管理等。
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秩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和纪律,让他们具备体面的社会公民素养。
同时,学校也要对违规学生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以维护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然而,严格要求不应成为德育教育的全部。
在德育教育中,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指导学生等,让学生感到温暖和支持。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时,可以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及时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教学中,“严”和“爱”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学校应该明确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成长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同时,为了更好地结合“严”与“爱”,学校应该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学校应该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考虑如何结合“严”与“爱”,使德育教育能够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
教育中的严与爱
教育中的严与爱摘要:班主任工作中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认真管理和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但又要坦诚爱护,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严与爱伯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正确处理好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一招。
一、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俗语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但是,对学生的严,必须以爱为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师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
可见,教育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无比深厚的爱。
所以,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里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如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是以爱学生的态度出发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之痛骂一顿的方法,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冷漠绝望,甚至以失望的态度对待教师。
倘若能将严厉寓于爱中,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们充满人情的关切。
15届九年级(3)班有位姓张东兴,平时学习不刻苦,生活上吊儿郎当,作业也常常不交,于老师顶牛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他的智力较好,反应敏捷,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由于“不好”的表现造成了他成绩的不好,真令人惋惜。
为此,我首先从多方面接近他,与他谈心,而谈话内容并不是与纪律,学习很相关的话题,好像是漫离。
我开始了稍有目的的对话,帮助他分析形势,要求他用自身的优势去追赶前排的同学。
并多次写信给他父母,信的内容让她看后再带回给家长,以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他也经常带来家长的回信。
慢慢的,小张感到老师不是背后告他的状,而是实实在在地指出他的不足,是真心实意的爱护他。
他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
产生爱的效应后,我开始对他提出较严较高的要求,要他切实加强纪律性,争取时间查缺补漏,有时在上完第七节课后还要她独自留在教室加“小灶”,每天的作业完成后离校,这些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他非常理解,好的现象出现了,纪律性大大加强了,对老师文明礼貌了,成绩稳步上升了……对此,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我还发现他喜欢绘画,而且基础较好,就委任他为办宣传委员,叫他负责协助班墙报的出版工作。
教师爱而严的例子
教师爱而严的例子
例子1:高中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她的教学态度严格而不失爱心。
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还会经常安排测验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张老师会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成绩。
在班级管理方面,张老师非常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并定期在班会上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她还会经常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张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不仅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张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例子2:小学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教学严谨,课堂充满活力。
她以身作则,不仅在教学上努力进取,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在课堂上,李老师善于与学生互动,引导其主动参与,创设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
她还会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自豪。
除了教学之外,李老师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她经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关心学生的成长,以爱心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李老师的教学与陪伴,学生们在情感和认知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他们认为李老师既是严格的老师,也是心灵的导师。
严格与爱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严格与爱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严格与爱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用爱对待他们。
它强调在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要理解和关心他们,以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在这个教育理念下,教师通过严格要求学生,提高他们的纪律,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师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规则和秩序,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同时,教师也要用爱来对待学生。
他们应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受到安全和信任,愿意积极参与学习。
严格与爱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在受到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关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总之,严格与爱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
教师通过严格要求学生,提高他们的纪律和自律性,同时用爱关心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这
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谈教师教育的严与爱
谈教师教育的严与爱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教师值得研究问题。
一、对教师“爱”的理解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教师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内容上表现在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教师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
因此,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
教师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于是教师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二、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作为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和“严”是很重要的。
班主任以爱为出发点,以严为准则,既要关心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情况,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身心健康。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班主任要用爱关心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把爱心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予指导和帮助。
班主任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生活能力。
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安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班主任要在严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班主任要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督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
班主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班主任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
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要注重身体锻炼和饮食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保护学生的眼睛和身体健康。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睡眠情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学生的充分休息。
“爱”与“严”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严是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只有爱学生,才能够真正关心学生、体谅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途;只有严要求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明确目标,努力奋斗,取得好成绩。
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
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保证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同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而在教育管理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必须同时运用“爱”和“严”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管理中的多教育、严管理。
一、爱的教育方式爱的教育方式即是温情教育,其基础是尊重和关心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发展潜力,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通过该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
首先,爱是学生生命的源泉。
在学校中,像父母那样给予学生关心和怜悯,向学生释放爱的氛围,不仅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建立双向信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教育的兴趣,从而对教育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放声高歌。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与课外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评估其个人能力和学习效果等,给予学生精心的关心和指导,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其次,爱是学生成长的肥料。
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必要前提。
对学生的批评和牢骚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责备,而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班会等渠道主动投入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方式,既能够及时弥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之得到全面发展。
二、严的管理方式严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全面执行规范等方式实现。
通过该方式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行为符合国家法律和规定,发挥管理效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严是道德和文明行为的核心。
学生处规定是学宫嗣之端,要求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比如核心技能,素质教育构成了学生成长的核心。
如果学生不能符合学校的规定,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公共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学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教学中的严与爱
教学中的严与爱严与爱是辨证统一。
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
教育教学中,严与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又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片面理解“严师出高徒”古训,用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问题,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那么必将导致学生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对学生溺爱有余而严格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因此而逐渐松散懈怠,也就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 怎样成为一个既严格又不失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呢 ? 我认为“因爱生严, 严中见爱”是言与爱的切合点。
必须“严而有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一盘散沙’,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一池死水”。
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
这个“格”就是国家教委对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都具有“法规性”,背离了这个“格”,就会出现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就会任意施严并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责难或过于苛刻的要求,就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妨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样做不能令其心悦诚服,还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和产生逆反心理。
严格要求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严格不能迁就,而热爱又不能放任。
必须“严而有度”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视不同对象把握严格的程度,力求恰到好处。
例如对于“差生”,不要在公开场合指桑骂槐,不搞“批评一贯制”,不能只抓住他们过去的某些缺点不放,更不要歧视、辱骂、体罚。
教师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发展“闪光点”,“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三.必须“严而有方”教师应在言行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望生成才”的爱生之情,使学生自然乐于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必须周密考虑和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采用寓教于言的,并且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心悦诚服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意。
教育教学中的严于爱
教育教学中的严于爱陈惠银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引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我认为还要班主任在“严”和“爱”上下工夫。
结合我的班主任经历,我体会到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实现“严”与“爱”的统一。
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
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
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宽严适度,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
下面我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
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有理、严而有信、严而垂范。
在现实社会中,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前期教育等等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时,既要有一般号召,又要有个别指导;既要有统一纪律,又要有具体的针对性。
这就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爱好、特长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和优势,调动起每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扬,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叫李鑫的学生,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很多的陋习,如:随意殴打、辱骂同学和老师,上课随意发出声音,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和故意嘲笑他人等等。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时,上第一节课时,铃声刚响,我就走进了教室,可他还在随意走动,又吼又叫,当时,我非常气愤,很想狠狠地批评他一番,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学生不宜正面批评他,应先冷静,然后从侧面进行批评和教育,否则很容易引发更大的抵触情绪。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严”与“爱”则是德育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元素。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德育教育中,既需要适度的严格,又需要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文将就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进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对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视与关注。
谈谈“严”这个关键词。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严”是必不可少的。
严格的学习要求、严肃的纪律要求、严谨的言行规范,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基础。
严格的学习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严肃的纪律要求可以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而严谨的言行规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律、自爱的品格,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能缺少“严”这个元素,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严”并不等同于严苛和苛刻。
适度的严格才能够产生理想的效果。
如果德育教育过分强调严格、苛刻,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逃避、叛逆的行为。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宽容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情,增强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归属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除了“严”,“爱”也是中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爱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之一。
在德育教育中,爱需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支持、对学生的帮助、对学生的理解等。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他们才会更加乐于接受教育,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而且,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让他们具备同理心、善良的品质,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也不等于纵容和放任。
在给予学生关爱的教育者也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和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中的严于爱
陈惠银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引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我认为还要班主任在“严”和“爱”上下工夫。
结合我的班主任经历,我体会到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实现“严”与“爱”的统一。
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
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
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宽严适度,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
下面我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
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有理、严而有信、严而垂范。
在现实社会中,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前期教育等等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时,既要有一般号召,又要有个别指导;既要有统一纪律,又要有具体的针对性。
这就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爱好、特长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和优势,调动起每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扬,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叫李鑫的学生,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很多的陋习,如:随意殴打、辱骂同学和老师,上课随意发出声音,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和故意嘲笑他人等等。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时,上第一节课时,铃声刚响,我就走进了教室,可他还在随意走动,又吼又叫,当时,我非常气愤,很想狠狠地批评他一番,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学生不宜正面批评他,应先冷静,然后从侧面进行批评和教育,否则很容易引发更大的抵触情绪。
我灵机一动,马上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非常高兴成为大家的数学老师和朋友,这位同学为我准备的特殊欢迎仪式!”就一句话,让全班同学鸦雀无声,更让他愕然无语,极不自然地在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后来,据我了解,原来他的父母离异后,长期只顾做生意,无心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他常常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他更多的是溺爱。
于是,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同时导致他在学习上产生了厌学情绪,慢慢地荒废了学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很同情他,因为他更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去呵护。
我抚摸着他的头,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了解他的想法。
同时对他晓只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思想包袱,并告诉他,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
就这样,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他第一次低下了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一定改正自己的缺点。
与此同时,每天我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辅导他完成作业,帮助他培养自信、自尊、自强的学习精神。
还注意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与他一起交流、谈心,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做他真正的良师益友。
就这样,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
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地朝着好的方面转变着。
并时常与其父母取得联系,使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督促孩子学习。
另外,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
古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为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事实上,在教师工作中,有学生的支持和拥戴,工作才会有基础,威才会信有保障。
失去了他们,工作就难以全面开展。
只有从情感上,行动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差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师生之间的情感才得以沟通,才能真正形成一条无形的纽带。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与严格要求是一致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爱要严,严要爱,是严得合情合理,学生喜欢的是亲切而严格的老师,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相结合的,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应当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应该用亲切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通过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俗话说:“爱之深,求之切”,“爱”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表明了教师对学生要求。
严出于爱,爱属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
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是用自己出色的感受力,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把两者之间真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自己爱的情感中,健康的成长。
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讲科学、讲规律、讲情理,必须同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学生相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教师如能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溢于言表,无论是和学生谈话,还是批评教育,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其效果都会大于空洞干瘪的说教。
尤其是对后进生,有时打骂,处分都难以奏效的顽症,却能被真诚的情感所溶化。
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
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具体体现,而情感教育又做好教育又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性所在。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始终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如当头棒,令人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师爱恰如其分地施于优生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爱加于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