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思维与语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
(4)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心理学》:思维与语言

《心理学》: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我们每个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明显地体会到:当我们有什么心事向别人倾吐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我们有什么问题要考虑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想的,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十分繁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甚至同时大声地说出话来。
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在没有掌握和理解类的名称以前,即未能给事物命名以前,就能将图片上的衣服、植物或器皿归类,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这说明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思维是先于语言的;但在儿童掌握了语言之后,儿童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
同时,语言也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武器,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
"人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在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与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多阶段的、多种水平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巴甫洛夫把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把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说过,词对于人来说,正如其他一切为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条件刺激物一样,乃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可是词又是如此的广阔丰富,这是任何其他条件刺激物所不及的。
就这一点来说,动物的条件刺激物无论在量上或在质上都是不能与之比拟的。
由于成年人有过一段生活经验,词与来自体内外进入大脑半球的一切刺激物相联系着,并成为那些刺激物的信号,可以代替那些刺激,因而词能够引起那些刺激物所能引起的动作和反应来。
言语运动的生理器官同其他活动的生理器官一样,也是由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部分组成的:(1)它的感受器官(外周神经末稍)分布在发音器官的肌肉、韧带中;(2)它的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3)它的中枢神经终末,在一般情况下,主要集中在大脑左半球皮质的额中回和额下回区域。
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思维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维则是人类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辩证关系。
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将内心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外在的声音或文字。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他人,获取他人的反馈和理解。
正是通过语言的帮助,思维才能够被更加准确地传达和理解。
同时,思维也是语言的基础。
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思维形式的语言为基础展开的。
人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分析能力都是依赖于语言的。
没有语言作为思维的媒介,人们的思维活动将无法进行。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源泉。
此外,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推动思维的进步。
通过语言的表达,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入。
反过来,思维的发展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
随着思维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从而需要用更精确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然而,语言和思维之间并非简单的单向关系,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语言的局限性和思维的广度之间存在差异。
思维是开放的、多维的,能够涵盖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而语言则是有限的、具体的,只能用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表达。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尤为明显,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和误解。
此外,语言也可以影响思维的方式和模式。
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方式。
例如,一些语言中有明确的单复数之分,而另一些语言则没有。
这种语言结构的不同会导致说话者对事物的分类和认知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塑造和影响思维的方式。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语言为思维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思维则为语言提供了内容和深度。
语言与思维

语言与思维一、语言与思维的界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由声音(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部分构成的,语言在实现它的交际功能时,正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
言语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语,这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
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
2.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
艺术家和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的活动。
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
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小鸡抓住捆扎起来,小鸡挣扎尖叫,母鸡会应声而至,赶来营救;而把小鸡罩在玻璃瓶中,哪怕小鸡挣扎喊破了嗓子,母鸡因为听不倒小鸡的叫声,在一边仍然是无动于衷,若无其事,这说明母鸡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具有直观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前两种思维很少语言的活动,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所以是语言思维。
思维与语言

关于人类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李先进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
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
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
大家知道,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那么,这种心理的产生也必然伴随着思维的产生,尽管是最初级的简单思维形式和内容。
初级的思维主要是对直接刺激进行反射,人们对猎物的反应、对环境的反应、对人们之间的神态的交流、呼声、手势、面目表情(喜怒哀乐)等,都在向他人传递着某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初级思维的具体表现——初级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还未有文字及词的产生。
所以,在还未有词句的语言产生之前,由初级思维内容和形式所代表的动作、神态等,也算的上是最初级的语言表达方式。
初期的条件反射是由触觉——平衡觉复合刺激引起的,随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知觉系统的刺激都能组成复合刺激,特别是以词为刺激信号的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不仅表现为感知觉的反应,也是初级思维的表现。
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述: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类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心的感受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语言将思维可视化,从而使得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
其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语言虽然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工具,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
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语言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没有思维作为基础,语言就失去了其意义,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思维在人类社会中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而思维的不断发展则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语言需求,推动着语言的演变和创新。
最后,语言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着约定俗成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思维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思维在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着差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明了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高效的社会联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用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传递和共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
思想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维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过程。
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都是湿的,得出昨天晚上下雨了,这种认识就是思想;而从看到外面的地是湿的到得到这个认识,动脑筋的过程就是思维。
思维的三大类型: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
例如,看见一支花,辨别出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这是视觉;听到一首乐曲,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听觉;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了红灯就会马上停车,汽车修理工在发动汽车以后,这里听听,那里摸摸,就能发现什么地方有毛病,这就是知觉。
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例如,把一些感知过的事物回忆和再现出来,包括回想起过去的一段个人经历,呈现某个人的相貌等,这是记忆表象;把各种感知过的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和改造,如装修房间前进行布局设计,画一幅图画前先考虑画面的景物安排,这是想象表象。
抽象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
比如“书”这个概念,就是把不同的书进行比较,舍弃新旧、大小、有无图画、何种文字、线装平装等非本质特征,最后概括出“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个本质特征。
判断是确定事物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头脑中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某个特性或事物之间某种联系的过程。
比如“地球是圆的”、“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肯定判断;“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是一种否定判断。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或者由一个或几个前提得出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导电,所以某些导电体是金属”是直接推理;“所有的金属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是间接推理。
发散思维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学概论1. 你知道吗,语言就像思维的翅膀,带着我们在知识的天空翱翔。
比如说,当我们学习一门新语言时,是不是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呀!2. 语言和思维那可是紧密相连的呀!就好比钥匙和锁,语言就是打开思维宝库的那把钥匙。
想想看,当我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想法时,那感觉多棒啊!3. 嘿,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太重要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呀,就像船承载着货物一样。
比如我们用母语思考问题总是那么自然流畅,不是吗?4. 哎呀呀,语言和思维简直就是一对好伙伴呢!它们相互影响,就像朋友之间会互相改变一样。
你有没有过因为学会了一个新词汇而有了新的思考方式呢?5. 哇塞,语言对思维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它就像阳光照亮黑暗一样,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
你试试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件事,是不是感觉很奇妙?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那可真是妙不可言啊!就如同画笔和画作,语言让我们的思维变得五彩斑斓。
当我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时,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了呢!7. 嘿哟,语言可不就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嘛!这就像人的表情反映心情一样。
我们说出来的话,不就是我们脑子里在想什么的体现吗?8. 哇哦,语言和思维的联系太紧密啦!就像树根和树干,语言支撑着思维的成长。
你想想,没有语言,我们的思维能发展得这么丰富吗?9. 哎呀,语言和思维那是息息相关啊!如同铁轨和火车,语言引导着思维的方向。
当我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时,思维也更有逻辑性了呢!10. 哼,可别小瞧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哟!它们就像影子和人,形影不离。
我们每天的思考和表达,不都在展示着它们之间的亲密吗?我的观点结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极其重要,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语言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的认知更加广阔和深刻。
《思维和语言》课件

多样性
语言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发 展。
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共同发展
思维和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化。
差异化发展
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存在差异化发展。
相互补充发展
思维和语言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类思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思维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推 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思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言》PPT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探讨了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思考和交流 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世 界。
什么是思维?
定义
思维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 加工处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
思维可以分为直觉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特点
思维具有客观性、主观性、 创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思维与语言
1
关系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影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2
响并共同构建我们的认知世界。
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会影响我们的思
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3
思维对语言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会影响我们 使用和理解语言的方式。
语言对思维的启示
表达性
语言的表达性可以激发思维的创 新和创造力。
限制
语言的限制可以促进我们对思维 的拓展和超越常规思维框架。
语言与思维

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二者之间的关系总能引起一波波的争论。
有人说思维是大海,语言不过是朵朵浪花。
也有人说语言是海,思维才是那被激起的浪花。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因此,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会由于其语言结构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这样的假说放佛在告诉人们,不同语族的人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对方的意思,因为你们拥有不一样的世界观。
这种解释可以被称为“语言绝对论”,即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
先不说语言绝对论的价值所在,单单“决定”二字就显得尤为可怕。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控制语言,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可以控制人们的思维活动了呢?这样的观点颇具魔幻主义的特点,让人细思极恐。
回顾历史,确实也有类似的事件。
如,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推行的语言同化政策不正是根植于此观点吗?思维和语言都具有抽象性,但相比之下,思维更让人捉摸不定。
因此,语言便成为打开人类思维殿堂的一把钥匙。
与语言决定论相关的是“语言相对论”,即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语言结构的差异性与人类概念化方式的差异性成正比。
差异越大,反映出对于世界的认识越不同。
比如说,汉语中对七大姑八大姨的不同称呼,每一个亲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式,什么“叔叔”、“婶婶”、“舅舅”、“阿姨”等等均反映出我们对家庭关系的独特观点、态度和情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家人”和“辈分”这两个观念。
这种观点从传统的四合院、吃饭时长者先动筷子等老规矩中就可以感受到。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讲究个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
而对比之下,外国人则没有那么复杂的称呼方式。
别管你是哪边的,反正男性统一称为uncle,女性统一称为aunt。
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之间也不分里外,统一成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直观地反映出了东西方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相对于“语言决定论”而言,“语言相对论”则更加的理性、包容,因此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可。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思维借助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地认识,1、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及必然结果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现为:a.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b.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3、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中的概念,而思维是靠概念进行并不是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有机辩证统一的关系:1、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4、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结果记载下来,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另一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1功能不同: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促使人们沟通达到相互了解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积极过程,使人们更深刻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2语言是低层次的,思维是高层次的;3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各民族语言体系各不相同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为全人类共有4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是词和句子,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推理5思维作为现实的反映是精神现象,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另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密切关系,但是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现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2.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则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与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语言器官任一方面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便会使人丧失语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这表明思维与语言是不能等同的,甚至语言也不是思维的必要工具;3.从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思维结果;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人为规定、约定俗成的,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赋予不同的符号或标志,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4.从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来看,思维的基本因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5.从思维和语言的规律或性质来看,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语法规则因民族而异,具有民族性、区域性;而思维规则不然,具有全人类性,只要是大脑发育正常的人,不论任何民族、任何职业或性别,其思维都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思维与语言专题知识讲座

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是 指在处理问题时没有对手参加旳问题。
二、什么是问题处理
(一)含义 具有一系列目旳指向性旳认知操作 (二)特征: 1.目旳指向性:有明确旳目旳性,从初始状态变为目旳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
(二)语言发展序列
不同水平: 学习发音——利用单个单词——把单词组合成句子 不同阶段:
出生—6个月:哭泣和笑声构成发音 6—18个月:牙牙学语,可说出3—50个词 18—24个月:把单词合并成句子 3岁:体现复杂旳意思,掌握复杂旳句式 4—5岁:说更长更复杂旳句子,了解歧义句
状态 2.操作系列性:包括一系列旳操作或加工 3.认知性操作:需要一系列旳心理操作或认知成份
三、问题处理旳策略与措施
(一)算法式措施(algorithms) 逐一尝试处理问题旳全部措施,最终找到
处理问题旳答案 能确保问题处理,但费时费力
(二)启发式措施(heuristics)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旳搜 索,以处理问题
(C)国际象棋
下图是一种残缺旳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个角被 切掉了,现只剩余62个正方形。假若你有31张 骨牌,每一张恰好能够遮盖棋盘上两个正方形。 你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盘上旳全部部分盖 住呢?请用几分钟时间试试看。
残缺旳国际象棋棋盘
2.功能固着性(functional fixedness)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 着不同方向思索,重新组织目前旳信息和记忆 系统中存储旳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旳新思 想。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智能的两个基本要素,在人类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
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的工具,也是知识获取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言表达思维和感受,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思维的质量。
2. 思维促进语言的发展。
人类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水平。
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越来越表现出人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 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人类语言的特点是可以用一定的符号表达抽象的概念,这种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深入地思考和表达想法。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达工具,更是思维的扩展,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
4. 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认知循环。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认知循环,有效地促进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随着个体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认知循环也会更加紧密,
形成良好的认知内部环境。
总的来说,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
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思维和语言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达工具,更是思维的扩展,可以在推动人类认知进程的同时推动语言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利用语言促进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发展。
思维与语言PPT课件

方法的正确解答 方法的正确解 错误
(%)
(%) (%)
实验组 79
81
控制组 57
0
17
2
100
0
第31页/共68页
桌上有一根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 钉,想办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
第32页/共68页
创造性自测
测定时,对符合你情况的用 “√” ,不符合的用“×”,不确定的 用“0”,或不记符号。你必须用直觉判 断,只用几秒钟在每个题上标出符号, 才能客观地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共有 50道题目。
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
第23页/共68页
•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 1、发现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 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 2、分析问题:弄清问题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 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与要求之间有什么联系,把 握问题的实质,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
• 3、提出假设: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 法,即要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推测解决问题的 可能途径。
一、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二、问题决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第1页/共68页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 “思考”、“想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 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 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
(一)界定 人脑借助于言语、第表2页/象共68和页 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人民大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第二版)PPT《思维与语言》

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
二、写作背景
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思维与语言》一书是维果斯基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汇集了作者工作的主要方面,尽管该书主题是思 维和语言的关系研究,但是书中却深刻地展现了富有创见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其最近发展区理论 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该书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学概念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概念的形成同其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5章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各年龄期儿童概念形成的过程。
第6章 “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以非系统方式获得生活经验的
过程进行比较,提出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具有不同的形成途径。
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第7章 “思想和言语”概述了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阐发了内部言语的自
1896 年 11 月 5 日,维果斯基出生在白俄罗斯奥尔沙 ( Orshe)小镇的一个犹太裔家庭。 维果斯基自幼酷爱文学和哲学, 1913-1915年,文学、法学、戏剧成为维果斯基兴趣的中心, 1917 年,维果斯基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 1924年,维果斯基进入莫斯科的心理学研究所工作,正式走上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1934 年 6 月 11 日,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病去世,年仅 38 岁。维果斯基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 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誉为 “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主要是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逻辑记忆、思维、有意注 意等)。维果斯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下,个体的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学的另一 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 (表现)和 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 (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思维和语言》课件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
02
人工智能对语言思维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语言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言
思维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03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的融合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将进一步融合,使得语言思维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未来语言和思维的可能发展趋势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
语义理解问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可 能导致对对方话语的误解 。
沟通障碍
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沟 通中的冲突和障碍。
情感表达差异
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接 受程度和理解不同,可能 引发误解。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1 2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变化
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增加,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变。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
成年人的语言能力退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社会环境对语言和思维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言 的演变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深入和拓展,思维的创新又推动语言的
演变和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化
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和思维也在不断进化,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2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词汇
词汇的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每种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 法。
词汇的学习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一、语言与思维概述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没有语言,人们不能自觉地记住过去,比较两种感觉或指导思考的方向;语言使人类主动运用自然赋予的思考能力;他因此得出结论:野人没有记忆,他们有的只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的想象;2.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先于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婴儿能在言语水平上作出正确的推理之前,他就有可能在具体水平上正确的进行推理;例如:婴儿能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三根棍子,如a>b>c,并且能正确推理说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就大于c;这是他能在纯粹言语的水平上完成这个推理活动之前就能做到的;因而皮亚杰的出了这样的结论:发生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先于言语而存在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与人类发生学家观点相似;人类发生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学会使用语言以前就能制造工具了,因而提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思维先于语言的现象;3.语言决定思维此种观点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为代表;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这一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是当今最具争议,但又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含两部分内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强式表述;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弱式表述Bussmann, 2000;无论是强式还是弱式表述,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对思维起决定作用;4.思维决定语言前苏联学者的观点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相左,认为思维决定语言;通过对类人类猿和人类婴儿的思维与有声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前语言阶段”和“前思维阶段”,即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思维先于有声语言;正是基于这一种认识,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思维决定语言的论断;我国学者秦勤也认为“尽管语言确定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主要是思维决定语言;”三、语言与思维共存共进1、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公式来理解,即“现实—语言·思维—现实”;第一个“现实”是纯客观的存在,在语言存在之前已经存在,通过现象表现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二个“现实”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现实的认知,能从偶然性表面中找出必然性规律;“语言·思维”是联系两个“现实”的桥梁;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实现对现实的编码和认知;语言对第一个“现实”的编码,语言对于第二个“现实”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是用码,也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英国语言学家科恩斯托尔给“码”下了个定义:“码”是最重要的形成条件是能重复使用,服从一定的规则,灵活的搭配,能和其他“码”的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动物的叫喊声没有以上特征,因而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没有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不表示任何思维内容的语言符号;日常生活中,因为太平常、太习惯,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思维的伴随,但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思考复杂问题或学习外语时,我们常常在内心先用方言或本民族共同语把意思想好,然后在表达出来,所以学习外语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皮钦语也是这种现象;所以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2、思维不可以先于语言而独立存在;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语言之间血与肉的联系就不用进行展开论述了;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同样形象思维也离不开语言;作家主要是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但他不仅用语言表达他意识中的形象体系,而且在建立和发展形象体系时,用语言把形象确定下来,加以定形;通过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形象深化、概括化、典型化,从而用艺术形象感染人;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便是现实中下层民众的综合体,作者通过阿Q这一具有个性化的形象,将当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给塑造出来了;图画和音乐用色彩、线条、声音等物质材料表现形象,但这种形象缺乏分析、缺少同其他形象的连结,因而缺少概括性,很难形成逻辑严密的形象体系;这些物质材料要转化为语言,才能表现清晰的思想;正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朵夫中所描述的,“而音乐,虽然人家认为是普遍的语言,究竟不是普遍的;应当拿文字来做一张弓,才能把声音射到大众的心里去;”所以图画、音乐等等,仅仅是思维的辅助工具,画家和音乐家不可能单独用色彩、线条或声音进行思维;3、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依赖于语言,并不是指思维一定要和外部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事实上,只要不是在表达过程中,思维就并不需要使用严格规范的外部原因呢形式,而常常使用内部语言;科学实验早已论证:沉思默想也必须凭借存储在脑中的词语和句子,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活动;至于人在说话之前,必须预先料到所说的内容,也表明思维不可以离开语言而存在;内部语言是不连续的、不完整的;思维中许多规则和关系被当做是不言自明的,所使用的语言较少为严格的语法规则所限制;外部语言是实际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它必须让人听明白,说话人必须运用语言中最明确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内部语言的思维活动转移到外部语言的思维表达时,往往不能直接对等的交换,而需要进行一番充实、完善,并用合格语法将其组织起来;一旦没有做好这种语言的转化和加工工作,就会产生“词不达意”“语塞”等情况;这些现象不是说明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而只是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衔接不当;婴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较早地能听懂成年人的话,并掌握其含义,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活动,这时他们使用的是内部语言;但儿童要转晚些才能准确地用外部语言说出自己的意思;由此看来,皮亚杰所说的婴儿智力水平先于语言水平并不正确,只不过是运用内部语言的能力先于运用外部语言的能力;人们在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4、从人类的生理机制上讲,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现代科学提出了脑功能定位说,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就有独立的功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和说、写、读、逻辑运算等抽象能力主要存在于左半球的神经网络连接之中;而空间图形的识别、音乐才能、情绪表达等形象思维能力则主要存在于右半脑球的神经网络中;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同属于一个大脑半球;聋哑人和失语症人,在丧失语言能力后,仍有思维,但他们的思维大大的受到限制,他们只能把握和理解那些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对于那些抽像的无形的理念事物他们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这足以证明:语言和思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不是谁决定谁,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不存在谁先谁后,而是同时共存的;人的思维的表现离不开语言,语言的组织离不开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以用洪堡特的这样一句话总结:“语言是思想赖以成形的器官,智能活动全然是精神的,它是深刻的内在,在这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流逝过去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通过声音而在言语中外在化了,变成一种能为感官所感知的东西;因此,思维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思维是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如George Yule在探询语言起源时所称:人类祖先由直立行走开始而改变其前肢的作用;声道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牙、唇、舌、喉出现的生理进化使得人类逐渐获取了发声的能力;人脑单侧化,左脑负责工具及语言的使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同伴合作,经过漫长的进化便出现了人类交际;人类由此开始使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技能;Yule的上述观点同样可以证明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也相互制约;。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篇一: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和驱动力。
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语言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思考。
语言能够帮助我们组织和整理思维,使抽象概念具象化,让思维更加具体和清晰。
不同的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都有所差异,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
其次,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思维是语言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思维能够影响语言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个人思维的丰富程度和独特性,会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会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变化。
此外,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思维的变化,也推动了思维的进步。
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丰富性,为人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而思维的发展则推动了语言的扩展和演变,使语言具备更好的表达能力和适应性。
总结起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和驱动力。
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语言现象。
篇二: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意识的工具,而思维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语言影响思维,同时思维也塑造和影响语言的发展。
首先,语言对思维具有塑造和影响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具体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组织和表达思维。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语言中的动词时态比较复杂,会要求说话者对时间概念有更精确的把握,而一些语言中的名词分类更细致,会要求说话者对事物的分类更加仔细。
《心理学》: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我们每个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明显地体会到:当我们有什么心事向别人倾吐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我们有什么问题要考虑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想的,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十分繁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甚至同时大声地说出话来。
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在没有掌握和理解类的名称以前,即未能给事物命名以前,就能将图片上的衣服、植物或器皿归类,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这说明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思维是先于语言的;但在儿童掌握了语言之后,儿童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
同时,语言也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武器,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
”人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在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与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多阶段的、多种水平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巴甫洛夫把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把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说过,词对于人来说,正如其他一切为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条件刺激物一样,乃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可是词又是如此的广阔丰富,这是任何其他条件刺激物所不及的。
就这一点来说,动物的条件刺激物无论在量上或在质上都是不能与之比拟的。
由于成年人有过一段生活经验,词与来自体内外进入大脑半球的一切刺激物相联系着,并成为那些刺激物的信号,可以代替那些刺激,因而词能够引起那些刺激物所能引起的动作和反应来。
言语运动的生理器官同其他活动的生理器官一样,也是由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部分组成的:(1)它的感受器官(外周神经末稍)分布在发音器官的肌肉、韧带中;(2)它的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3)它的中枢神经终末,在一般情况下,主要集中在大脑左半球皮质的额中回和额下回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尽可能多的写出砖的用途 (3分钟)
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 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常规思维。 例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教师讲 过的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就是常规思维。 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 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创造思维。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仪 器,都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高级的思维过程, 它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
二、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 体问题的思维。
例如,儿童用小棒刺激抓到的小虫,看看它有 何反应,或是将小虫的身体支解开来,看看它的内 部构造。动作思维是技术能力的重要成份。修理工 人就是通过动作思维来检修机器。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 “思考”、“想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 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 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
(一)界定 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第五讲
思维与语言
一、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图A
答案
2.比较和分类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 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基础的,只有将各种事物的心理 表征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才能对这些 部分、属性或特征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要确 定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异的关系,因此,比较也 离不开综合。
例如,到商店买电视机,总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品牌的电视 机的性能、结构、价格等特点,这就是分析。通过对不同 品牌的电视机的特点的一一对比后,还要结合在一起比较, 这就是综合。通过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比较活动,才能最 后决定买什么品牌的电视机。
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 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 A>B,B>C,C>D,得出唯一结论:A>D。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 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例如,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出这个学 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 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 都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进行。
抽象思维
抽象思惟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 经验型者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 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 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 理论型者 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 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 的思惟多属于这种类型。经验型的思惟由于常 常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
采用D=B-A-2C 采用D=A±C 方法 人 方法的正确解答 方法的正确解 错误 数 (%) (%) ( %)
79 57 81 0 17 100 2 0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桌上有一根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 钉,想办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
创造性自测
测定时,对符合你情况的用“√” , 不符合的用“×”,不确定的用“0”,或 不记符号。你必须用直觉判断,只用几秒 钟在每个题上标出符号,才能客观地反映 自己的真实情况。共有50道题目。
比较的作用
•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方式。比较的 作用不仅表现在决策活动中,而且广泛地 表现在各种认识活动中。只有通过比较, 人们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将事物归于不同类别,并最终把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 的非本质属性。
依据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布置教室时,同学们会在头脑中将各种装 饰物的形象进行安排,形成各种方案,再选择最佳 的方案。形象思维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所必 备的条件。发明家的新产品外观设计、画家对构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 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状态 下,人的思维活动才有较大的准确性与灵活性,更好的解决问题, 并且这一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还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2、问题情境
一般说来,问题情境越复杂,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与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人们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 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 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例如,我们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意思是无论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 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 三角形。
水壶问题
三个没有刻度的水 壶A、B、C,我们只 知道它们的最大容 量,要求用这三个 水壶倒出我们需要 的量。下面的列表 中,目标表示我们 需要的量。请你分 别记下每一个问题 情景下你是怎么达 到这个目标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所求 水量 D 100 99 5 21 31 25 22 6 20 18
形象思维
从发展水平可区分出三种: 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学龄前儿童(3-6、7岁) 的思惟,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之中一般的东西,不 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一般成人的接触大量事物 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惟; 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惟是科学和艺术思维,它是在 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形成创造性结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惟的一 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 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写提纲、列图 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
具体化则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 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 就是具体化的表现。
(二)思维的特征
3.问题性 问题是引起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在认 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理 论与实践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 和探究的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倾向就推动了人 们的思维活动的进行。同时,思维还主要体现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 都是以思维活动为中心。
3、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 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 易摆脱物体固有功能的局限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4、定势
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 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 备状态容易使人以某种比较习惯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 应。它对问题解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6.我花费较多时间来考虑别人是怎样来看待我的。 7.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要比得到别人赞同重要得多。 8.我不尊重那些做事似乎没有把握的人。 9.我需要的兴趣和刺激比别人多。 10.我知道在考验面前,如何保持自己的镇静。 11.我能坚持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12.有时我对一些事情过于热心。 13.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我倒常常会想出好主意来。 14.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凭直觉来判断对或错。 15.在解决问题时,我分析问题快,综合收集资料慢。 16.有时我打破常规,去做我原来并未想到要做的事。 17.我有收集东西的爱好。 18.幻想促进我提出许多重要的计划。 19.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一辆小汽车冲出马路撞到了大树上,请问原因是什么? (3分钟)
三、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分析与综合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 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 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 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例如,把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将中枢神经分为脑和脊髓,将脑分为大脑、小脑、 脑干、间脑……;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又分别担负 不同的功能……。通过这种分析,人们就很清楚地 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表征,具有概括性。 所谓概括的表征是指,思维活动所表征的是 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称共同特征),而 不是客观事物具体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变化 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变化。
(二)思维的特征
2.间接性 事物本质是隐含在事物内部的,事物变 化的规律是包含在各种复杂的变化中的, 它们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必须以已有知识 和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才能认 识到。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
1.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说,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 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2.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的事情,无疑是浪费 时间。 3.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4.我认为,合乎逻辑、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 好方法。 5.有时我在小组发表意见,似乎使一些人感到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