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
中印关系论文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
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
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
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中国对外贸易挑战、机遇与对策
我国一直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当中。
我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贸易大国地位确立,主要体现在贸易方式持续改善,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多元化进口市场格局。
但国际贸易形势和经贸环境有恶化的倾向,因为一些发达国家提倡逆全球化,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一些隐性的更为严苛的非关税壁垒。
当前,又因为疫情席卷全球,阻断了各国的物流和交流,同时也给提倡贸易保护的国家提供了借口进一步实行贸易保护措施。
基于这种形势下,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中国贸易面临的挑战(一)逆全球化行为增多。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全球化的头号带领人物,同时也不断挑起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
美国凭借自身强国的地位不断地实行逆全球化措施,甚至强制性地要求某些国家也进入其行列中。
美国一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之前大力倡导贸易自由化,是因为需要全球市场来扩大本国市场,现在又极力推进逆全球化,使制造业回流来保护本国落后的产业,使得按照全球化进程推进的贸易环境发生恶化。
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美国对华进行“敲打”,对华立案不断增加,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发起涉华经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等。
中美贸易额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升级为中美贸易战,使得中美贸易形势急剧恶化,给双方都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欧盟绿色复苏”的提出。
欧盟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之一,一般而言,与欧盟贸易额的百分比位列我国贸易总额前三,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我国技术方面也获益不少。
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频繁受到了欧盟贸易壁垒的阻碍以及反倾销和反补贴等经济调查手段的影响,使得中欧贸易也进一步受到了限制。
欧盟为了增强自我独立性,保护欧盟一些特别的产业,减少对华的依赖性,对华也采取了较多的反补贴、反倾销等措施,并且涉案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广、金额也越来越大。
而且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同时,欧盟也深受其害,其经济也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问题46052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中印两国山水相连,互为邻邦。
近些年来,两国经济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被同时列入“金砖四国”。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图表1中印两国贸易数据11本表中数据来源于印度政府商务部。
表中货币单位为“百万美元”。
通过以上表、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有着极其迅速的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印度对中国出口和中国对印度出口分别有了60%以上和40%以上的增长。
而且,通过图中增长趋势可以看出,不出意外的话,中印双边贸易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如此迅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 的迅速提高。
根据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因此,在两国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中印两国近年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制造业对印出口量大且增速高。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两国都在贸易政策上获利,消除了部分壁垒,拓宽了合作领域。
四、05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政治上开展交流,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增进友好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有极大潜力,因为两国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距离较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极为严重,且这一趋势依然在加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已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总进口的第一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总进口的第十位。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概论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1.与日美韩的关系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
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
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影响论⽂2019-07-13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有所疑虑的⽭盾⼼态上。
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正是在这种错综⽭盾的⼼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年⼀直可望⽽不可即。
除了内在⽭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年边境战争。
尽管中⽅对这⼀问题的看法⼀直⽐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当年那场战争的伤⼝⾄今难以愈合。
⼀、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历来⾏政管辖所及⽽形成了受到两国⼈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
这条线,在东段⼤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在中西段,⼤体沿著喜马拉雅⼭分⽔岭⾛向,即我国地图标⽰的国界。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
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是⾮法的“麦克马洪线”。
**年11⽉,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
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当局代表于**年3⽉24⽇,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炮制了⼀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公⾥领⼟划给了印度。
这⼀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缘关系的民族,从⼈种、⽂化、宗教和⽣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与印度民族毫⽆共同之处。
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法的、⽆效的。
英帝国主义也作贼⼼虚,秘密换⽂后⼀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地图直到**年才以“麦线”显⽰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
在印度独⽴之前和独⽴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
然⽽,印度独⽴以后,其扩张野⼼就渐渐滋⽣起来了。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缩减版)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班级:10水动姓名:李从寰学号:2010010545中国是一个有众多周边邻国的亚洲大国,与我国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加上邻近的其它国家,周边国家就超过20个。
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国中并不多见。
例如,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接壤邻国,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就较简单,再加上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确定了美国的中心地位,美国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手去实施其全球战略。
无疑,从地缘关系来看,一个国家邻国越多,处理彼此间关系就越困难。
但另一方面,在邻国众多的客观条件下,只要通过主观努力,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利用邻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反之,如果盲目自大,横行霸道,邻国必群起而攻之,从而麻烦不断,内外交困,何谈发展与崛起?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崛起意味着国力的扩张,首先是经济规模上的扩张,也包括贸易规模上的扩张。
另外,崛起还表现在外交舞台的扩大上,对地区事务与全球事务参与范围的扩大上。
这样,在崛起这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我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经济、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碰撞。
所以,首先受到中国崛起直接影响的就是地缘上与中国接近的周边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拉开了距离。
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担忧随之而生。
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吸引外资上大大落后于我国,加上部分外资又从这些地区转向我国,它们对我国的戒心更强了。
中国威胁论也因此再掀波澜。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张更令人吃惊。
反观周边国家,外贸规模虽有扩大,但它们的排名基本未变。
另一方面,我国与周边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多,除了与美、日、欧、韩不断发生摩擦外,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邻国,也开始对我国出口的某些商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精心整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
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
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体。
同时伴纪50但变。
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对美,虽存在跟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在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和对抗。
在东方,则加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
中俄近年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邻国是把双刃剑,因此,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其它邻国所无法相比的。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历史友好往来,苏联解体后,中亚一直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地区。
中国之所以如此关注中亚地,首先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因为中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无论出于本能的想要了解邻居的动机,还是受到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支配,中国都一直将中亚视为必须加以关注的地区。
在中亚地区,中国尤其关注哈萨克斯坦,十分重视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谋求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利益,谋求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谋求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尤其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和安全方面。
政治上,就像中亚各国谋求与中国发展关系有其战略考虑一样,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紧密关系也是有战略考虑的,是由中国总体外交战略和政策决定的。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500字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
500字1. 引言1.1 概述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的大国,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安全挑战和需要采取应对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和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章将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
其次,我们将关注中国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会考察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并探究中国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策略。
1.3 目的通过对中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中地位和关系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复杂而多样化的互动关系,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求平衡,并共同塑造和维护国际秩序。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并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的中国:2.1 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庞大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制造基地。
此外,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并与许多主要海上贸易通道相连,使得中国具备重要的地缘优势。
2.2 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合作。
此外,中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3 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安全挑战,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网络安全等。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产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经济的崛起使得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攀升,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与印度的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市场准入、专业化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塑造等方面。
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印度进行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包括服务贸易的种类、服务贸易的主要渠道以及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等方面。
2. 国际竞争力分析,包括比较双方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成功经验借鉴,通过对印度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服务贸易的研究,寻找成功经验,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政策建议,结合前面的研究,提出适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SWOT分析等方法,以系统性和实证性的方法来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研究预期成果1. 了解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服务贸易产业界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找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优势,为制定服务贸易产业的战略方案提供参考。
3. 分析成功经验,并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国家经济贸易相关介绍 现在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
总收入 总支出 赤 字
(资料来源:塔塔2001/2002印度统计资料) 截至2001年12月,印全部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为481.12亿美元。黄金储备358吨,外汇储备452.5亿美元。据政府统 计,到2001年9月,外债总额为1003.8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近年来,由于进口增加、出口不振,贸易赤字日益严 重,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 卢比): 1997/98 1998/99 1999/2000 2000/01 进口额 15417.6 17833.2 20458.3 23087.3 出口额 13010.1 13975.3 16292.5 20357.1 差 额 -2407.5 -3857.9 -4165.8 -2730.2 (资料来源:塔塔2001/2002印度经济概览) 2000/2001年度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 物、宝石、化肥、化工产品、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 品为:棉纱及棉织品、珠宝制品、医药及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 农业及相关半成品、皮革及其制品、海产品、铁矿砂等。主要出口对 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主要进口对 象是英国、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 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 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0/2001年度,印政府教育经费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3.7%,成人识字率为65.38%。全国现有244所综合性大 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至 1999/2000年度,各级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如下: 校(万所) 在校人数(万人) 高等院校 1.01 606* 高级中学 11.6 2810 初级中学 19.8 4206 小 学 64.16 11360 * 为1996年数字。(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印度经济概览)
中国 印尼 关系 表述
中国印尼关系表述一、引言中国与印尼的关系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
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两国关系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参考。
二、中国与印尼关系的概述1.历史背景中国与印尼的友好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
在古代,两国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就已相当密切。
进入近现代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但总体上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基调。
2.经贸往来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往来不断加深。
中国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尼则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两国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为印尼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印尼保持着密切的传统友谊。
两国在民间、学术、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
三、当前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关键领域1.政治互信近年来,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2.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为印尼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印尼政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携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助力国家发展。
3.区域合作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与印尼共同参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四、挑战与展望1.海域争端虽然中国与印尼在海域争端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但仍需加强沟通与协商,以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投资环境印尼在投资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政策变动、基础设施不足等。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时,需充分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做好风险评估。
3.未来合作方向展望未来,中国与印尼应在巩固传统友谊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篇1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全面发展中的中印关系和经贸合作
2005年是中国—印度关系全面和迅速发展的一年,在两国总体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中,中印经贸合作日益拓展和逐步深化,出现了两国政治关系和经贸合作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中印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成为开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
中印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间问题交换看法,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了双边合作。
此次访问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中印关系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第二,双方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标志着进行多年的两国边界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双方签署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确定了今后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
另外,双方还签署和发表了有关在各领域合作的10个文件。
2005年,中印各界往来人数约为4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左右。
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经贸、科技、文教、旅游、军队等领域的人员交往明显增加。
为纪念两国建交55周年,双方举办了“中印文化月”等一系列活动。
两国各界各层次人员交往增多,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发展合作。
双方对解决相互关切问题采取积极务实态度,并取得进展。
2005年1月,中印双方启动了副外长级战略对话。
两国特别代表举行了第5次和第6次会晤。
2005年4月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强调,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双方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
双方将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各自对边界问题上的主张作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调整。
协定为今后双方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创造了条件。
由于中方的谅解和合作,印方长期关切的锡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和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致力于和周边国家构建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内因是根本,所以在建国初期就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是个前提,只有自己独立了,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了,才可以去搞外交,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
中国是一个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
为中国在外交舞台上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中国才可以在外交的舞台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l世纪的双边战略关系框架文件,如中印(尼)《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方向的联合声明》(2000年5月22日)、中越《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12月25日);与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韩国、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分别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乌(兹别克斯坦)《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中吉2004—2014年合作纲要》、《中塔关于发展两国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为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制定了战略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前苏联)、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中国与印度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于2005年4月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实现基本平衡。
印度与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
印度与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旅行者的关注。
而印度与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广泛讨论和探讨。
这篇文章将从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角度展开讨论,探寻他们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交流和合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和中国两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历史渊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2世纪,印度和中国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就已经开始。
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逐渐增多,丝绸成为了两国主要的贸易产品之一。
印度以优质的棉花和纺织品闻名于世,而中国则以丝绸和瓷器而著名。
因此,印度和中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也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其次,印度和中国两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文化交流也十分丰富多彩。
在印度,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印度的医药、数学和天文学等学科也通过丝绸之路传至中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中国人也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诗人、文人和官员纷纷前往印度学习佛教和印度文化,他们将印度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中国的艺术、文学和哲学中。
例如,中国的诗歌形式中便出现了大量印度诗歌的影响,而印度的佛教雕塑和佛经译著也深受中国的赞赏和学习。
最后,印度和中国两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经济合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出口棉花、纺织品等商品,而中国则将丝绸、瓷器等产品输送到印度。
这样的贸易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正是印度和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交流和合作,使得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得以共同发展。
印度的佛教、医药和数学等学科的传播,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力量。
而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兴趣和学习,也使得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亚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分类
亚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分类
亚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根据各种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地缘政治关系:这种分类按地理位置和政治利益来划分,包括邻国、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等。
例如,中国与邻国如韩国、日本、朝鲜的关系,以及与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的关系。
2.经济合作关系:这种分类根据经济贸易发展和合作的程度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及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关系。
3.文化交流关系:这种分类按照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教育交流等方面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4.安全合作关系:这种分类按照安全合作和互信程度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以及与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
5.政治外交关系:这种分类按照外交合作、国际事务和政治论述等方面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方式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多元化。
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不仅限于某一种关系类型。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分析一、前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之一。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维持区域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进行详尽分析。
二、背景东盟国家由东南亚10个国家组成,其中包括:印度洋上的印度尼西亚、半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华南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东帝汶和菲律宾。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中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两者共享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的历史演变在1989年左右的时候,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被认为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1990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从117亿美元增长到438亿美元,增长了272%。
在这期间,中国成为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又增长了5倍,达到了2413亿美元。
四、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中国是东盟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随着两者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也在逐年增长。
在2020年,在全球贸易额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7.0%,达到了7318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达到了3780亿美元,进口额达到了3538亿美元。
由此可见,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正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增长。
五、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中国投资于东盟国家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和采矿业。
在中国投资的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程、制造业和金融领域,其中,电力、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房地产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主要投资领域。
2021年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审核结果
每位老师各按比例分配欧阳光明(2021.03.07)教授:曾春久17人、丁恒龙17人、姜鸿17人、丁跃进7人副教授:张艺影15人、姜国刚15人、韩英15人、卓岩15人讲师:陆继峰13人、张普13人、潘伟强13人、李颖13人、王采平13人、康键13人、刘德光13人、徐军13人、张名誉10人、季小立3人、张韬3人曾春久1、贸易救济与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2、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3、气候变化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4、中国与新兴国家(印度、巴西、阿根廷)纺织品技术类贸易摩擦研究;5、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6、新兴战略产业融资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7、某省、市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8、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投资壁垒分析;9、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性问题分析;10、我国外贸平稳发展问题研究;11、输入性通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丁恒龙1.我国服务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思考2.国际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3.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分析4.利用外资与我国服务业发展研究5.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研究6.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7.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8.国际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10.国际贸易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13.××市利用外资与产业升级研究14.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研究15.跨文化营销的风险及对策研究16.××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问题研究17.开放性经济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18.××市外贸企业竞争力分析19.××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20.我国外贸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考丁跃进1论后危机时代国家风险及其防范2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前景和影响3全球经济低迷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的原因探析4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的原因探析5论中国“外汇储备困境”的成因与破解6论“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7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8产业转移(产业软化)与失业率的国际比较9发达国家失业率的国际比较---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张艺影1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的污染排放2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4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政策研究5两税合并对中国FDI流入影响分析6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7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8中国对外贸易、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9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研究10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的中国经济走向研究11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与全球经济再平衡12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1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14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经贸的影响1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16经济增长、汇率波动对中国FDI影响分析陆继峰1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我国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研究3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4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5中国出口贸易非正常低价现象探讨6关于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7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10+3”框架下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9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10中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比较研究11中日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12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点13我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策略14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15我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研究姜鸿1、发展低碳经济对江苏出口的影响研究2、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口倒逼机制研究3、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口倒逼机制研究4、外贸在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研究5、国外以外贸倒逼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借鉴研究6、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借鉴研究7、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模式研究8、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逆差问题研究9、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外资政策研究10、自贸区框架下中国俄罗斯技术合作模式研究11、中国企业在自贸区内投资策略研究12、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13、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14、中美风能产业对比研究15、中日太阳能光伏产业对比研究16、常州出口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常州进口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常州与苏州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19、常州与无锡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20、常州与南通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姜国刚1稳健货币政策时期常州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江苏沿海开放开发战略背景下常州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3引进外资对常州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4常州新能源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5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6资源税计价从征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7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9低碳经济引导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10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国际比较1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沿革与趋势分析12资源税计价从征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3贸易保护强化背景下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4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5加速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16江苏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7江苏省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18江苏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19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张普1人民币升值的贸易结构效应研究2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研究3实际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4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贸易的关系研究5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汇率的影响6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7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出口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对策8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9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结构与风险管理10中国出口退税与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1中美货币汇率之争的缘由及其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12通胀预期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何实现增长13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4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数量、种类、价格)15全球汇率之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6试论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路径选择17金融发展差异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研究18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借鉴潘伟强1基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XX省对外贸易研究2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3提高江苏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4我国外贸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6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7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9电子商务对小型外贸企业业务发展影响10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1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贸易政策研究12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点及企业的对策13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4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李颖1东亚与欧盟区域的产品需求结构与贸易模式比较2美日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比较研究3后危机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5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投资环境与模式分析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FDI流向的影响效应分析7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8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9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薪酬福利问题——以欧美市场为例10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11大连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探讨12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XX省为例13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4危机时代中拉贸易存在的机遇与挑战15金融危机后中日经贸的新变化与新策略王采平1试析江苏省(或其他省市)对亚太地区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趋势2试析江苏(或其他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3江苏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4江苏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及趋势分析5试论江苏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6浅析安徽(其他省市)省对外贸易地域结构的演变7浅析苏州市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优化8常州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9常州市(或其他省市)对外贸易结构及调整研究10试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意义11浅谈江苏省对外贸易如何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12加强中越经贸合作的思考与建议(也可以是中国与其他国家)13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及其对常州市外经贸发展的启示14中美(或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15江苏(其他省)制成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16长三角地区(或其他地域单元)外资企业结构研究17江苏省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18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19关于我国和欧盟经贸关系的新研究20关于近几年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研究康键1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之探析3江苏对外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之影响5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6新疆口岸对外贸易优劣势分析7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8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北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0中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之影响12浅析现代物流对中国国际贸易之影响13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中国——东盟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分析张韬1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影响及应对策略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对策3比较优势理论在虚拟水贸易中的应用4中美贸易博弈的政策分析5国际产业分工中产业的整合和提升思考6上海航运中心与江苏沿海开发联动机制研究7江苏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9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10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刘德光1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2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3江苏省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4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常州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5保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前景分析6从美国301条款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保护措施7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以玩具行业为例8基于自然人流动视角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9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保税区转型研究10集群经济在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11开放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进口保护政策的缺失及影响分析12产业集群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效应分析13服务贸易争端剖析及其解决机制的研究14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R&D补贴及其实施策略研究张名誉美国特保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口的对策对外贸易与江苏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金融深化与国际贸易发展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与提升中国外贸产品竞争力后危机时代江苏企业走出去中国外汇储备的合适水平探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行业协会在规模外贸竞争中的作用韩英1、中国与XXX的贸易现状与前景2、关于我国XXX产品XXX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3、我国(或XXX省)XXX产品遭遇XXX壁垒的成因与对策分析4、国际市场(或XXX国)对XXX产品的XXX要求和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5、XXX壁垒对我国XXX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6、我国(或XXX省或XXX市)XXX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XXX省(或市)XXX企业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论我国XXX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9、XXX省或市XXX产品出口研究10、江苏省(或其他省)高新技术产品(或软件等)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1、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12、XXX省(或XXX市)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13、中国XXX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14、XXX省XXX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服务贸易方面)15、XXX省(或市)XXX产品出口竞争力(或国际竞争力)研究16、XXX地区XXX产业出口竞争力状况研究17、XXX公司出口市场分析或出口战略分析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8、XXX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19、XXX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研究20、国际直接投资对XXX省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21、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卓岩1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进出口贸易互动机制研究2论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及其对策3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问题研究4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5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我国出口战略应对7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与我国的对策8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对策9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可具体分析某一产业)10中国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研究11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研究12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13对外开放与产业安全研究(可具体分析某一产业)14我国机电产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15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16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7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8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与互利性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出口业务风险及识别程序研究(可从某一案例分析为载体)行业中介组织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与互利性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提高我国某类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经济特区研究(可具体分析某一经济特区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现状和功能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姓名文书禹班级 34080201学号 *************二○一五年十二月【摘要】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近些年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双边贸易额仍然很小,不过增长速度却有所提高。
这两个国家同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它们都曾为亚洲及世界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作为邻邦,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其间也有不少曲折。
新世纪,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被世界称为“龙与象”之间的发展与合作。
两国都在快速的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国以供应全球的制造业与对外出口取胜,而印度则以信息产业与高科技服务著称于世。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两国,正在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使世界经济活动中心逐渐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关键词:中国印度南亚战略贸易关系竞争与合作中国和印度都是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以源远流长的文化而著称的国家,同时又是邻邦。
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从古至今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据历史记载,印度的天文、数学、医药、文学、绘画、音乐、舞蹈,还有炼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蚕丝、茶叶、瓷器、印刷术、音乐,还有改进的炼糖技术等也传入印度。
两国还互派使节,交通和贸易往来也很频繁。
最为重要的就是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为著名的是5世纪的法显、7世纪的玄奖和义净三位高僧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印度取经求法的故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就是取自玄奖赴印度求经研究佛学十载的传说。
因为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侵略,18世纪开始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个世纪后的中国也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两国人民都生活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
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因此而中断,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才得以缓解,此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才渐渐恢复。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印度还增派援华医疗队前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年轻的柯隶华大夫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战结束后,印度与中国先后独立,并各自建立了政权,两国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印度在建国后各自经历了一个探索本国建设发展道路并积累总结经验的过程。
在两国关系上,由于英国殖民者人为造成的影响等原因,中国和印度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边界问题。
1962年,中国和印度两国曾因为边界争端而发生过战争。
但这种令人不愉快的经历,在中国和印度两国交往史上毕竟是短暂的,长期的友好则是主流。
许多共同点奠定了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联手协作的基础。
今天,中国和印度又同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在亚洲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被国际社会认定将在新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
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地区性大国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形成地区战略力量的不同组合,并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今后中国和印度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各自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及两国边界局势的稳定,而且还将影响2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新世纪改善中国和印度关系,不仅是两国政府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而且也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
回顾中国和印度建交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历史证明,两国关系和则两利,斗则败。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劳动力较丰富的国家,两者在人力资源的优势有一定的相似性。
就制造业而言,彼此的优势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所以两国在贸易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
①从贸易对象国来看,两国都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后者同时也是它们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并且这种贸易对象结构在短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②两国的传统产业都比较雄厚,出口产品结构也相似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品、医药化工原料、轻工产品等,这些也是外汇来源。
在出口方面,印度传统出口商品比如纺织、矿产资源依旧占很大的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中,纯粹的原材料出口已经降到很低的比例,2008年中国的原材料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总金额己经不到百分之十。
而印度虽然高等教育比较成功,但基础教育比较落后,文盲率高,熟练的技术工人的数量较少,低效率的生产导致产品的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质量低劣,中国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印度的类似产品。
总之,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方面,中国产品的优势明显,中印之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在进口方面,原料及中间产品出口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70%一75%,在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但更多是来自其他市场,如欧佩克、东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等。
在这一领域,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将会有不少是印度所需要进口的,比如,焦炭、纺织原料、某些钢材产品,这部分可以形成互补性。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印度部分人士对1962年的边界冲突的失利耿耿于怀,当然不可否认这也和印度的历史因素有关,这也和国内部分高层决策者和部分普通百姓心存戒心,主张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采取措施,以抗衡中国。
自2000年印度国内舆论界部分人士就精心营造了一场“中国产品威胁论”的闹剧。
宣传中国向印度倾销会冲击印度国内产业,中国对印度实行的是经济入侵,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印度经济会受到难以忍受的打击,幸运的是,部分经济专家、理智的人、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中国产品威胁论”的提法保持了较为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他们比较清醒、明智的对待与中国的贸易。
事实上,中国商品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不可能对印度国内产业造成大的损害。
而正是印度人民党和工商联在这一问题上一唱一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4但是多数普通消费者和贸易商对中国商品仍然乐此不疲。
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后来一系列的展览会上,印度商界和民众还是踊跃购买来自中国的家电、玩具、鞋类等商品。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贸易摩擦产生的最深刻根源。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多边贸易体制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只要独立的民族国家存在,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和贸易往来时,其首要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这就导致,当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间的实力此消彼长时,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会发生激烈的碰撞。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要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围绕某个目的,采取限制进口或者鼓励出口的行为。
近年来,印度国内的产业政策也是造成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较高的关税的原因。
2000年以后,印度大力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对国内很多产业实施保护政策,发展民族产业。
's印度国内部分政界人士、产业界人士对印度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深感忧虑,特别是印度部分轻工业部门,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为了改变过分依赖进口,印度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工业发展,减少进口,对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在中国受外国同类贸易摩擦中,比重较大、频率较高。
1979年,欧共体对从我国进口的糖精、盐、闹钟展开反倾销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国外对中国展开的类似调查案件数目持续攀升。
①从数量上看;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2年到2008年8月31日,印度对47个国家和地区共展开了300多件反倾销调查案,其中开展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高达140件,占总数达到43%。
26②从反倾销调查的范围看:在印度对外国产品展开调查的化学和石化产品、药品、纤维制品、钢铁及其他金属、消费产品和其他产品等6大类商品中,中国有4大类商品都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其中,化学和石化产品31件,医药制品15件。
钢铁及其他金属6件,消费产品9件,其他产品5件。
在针对中国的66件案件中,做出终裁的有46件,做出初裁的9件,正在进行初裁调查的8件,立案后又终止调查的3件。
从时间段来看,印度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开始于1994年,当年只有4件。
此后的1995一2000年的5年间,每年基本上在2一6件之间。
随着中国加入WTO,2001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年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居然多达19件之多。
282008年印度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十多起,印度成为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但对印度的贸易之占中国对外贸易额很小的比例。
结论中印两国间的边界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要考虑很多因素,但边界问题不应该成为双边贸易的障碍,相反中印两国更应该加强经济的交流,希望经济上的合作有助于边界问题的解决。
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直接必须解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经济是政治的杠杆,贸易上的合作必将使的两国边界问题在未来得到圆满解决。
中印贸易中,中国大多数年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并且顺差数额很大,印度处于种种原因频繁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反倾销等措施,这需要我们中方好好处理这些问题,运用大智慧,妥善解决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今天,中印两国作为东方的大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在为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努力。
两国都有自己的报负,希望复兴自己的国家。
竞争不可避免,但合作是主流。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印两国政府的主导下,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正由蓝图一步步向现实转化,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印自由贸易区会得以实现,两国在各个方面的交往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闫成海.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经验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2]师学伟. 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3]张卢鸽. 中国与印度金融合作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4]龚松柏.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09.[5]戴云阳. 中印贸易的现状和前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6]储玲.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东华大学,2007.[7]吴杉杉.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印度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3.[8]孙瑜. 新世纪中国和印度关系的改善及其美国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