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教学实录

一、走进作者,感知诗歌情感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诗歌《登高》。《登高》在杜甫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个位置。明人胡应麟评价其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歌,可以说是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创作风格的极高成就。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他,七岁学诗,15岁时,便名振洛阳。他,胸怀壮志,凭了“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气魄,一步步登上了诗歌的巅峰。然而,他却又一生坎坷,空怀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却四处奔走、终身失意,始终无法敲开高层统治集团的大门。

他,青年时壮游天下,豪情万丈。壮年时困守长安,报国无门。中年时遭逢乱世,历经磨难。(音乐起。二胡曲《江河水》的旋律轻轻飘荡在教室里)现在,他老了,病了,他居无定所,只能随了一叶扁舟飘零于凄风苦雨的江湖中了。他又会怎样了呢?他的壮志还在吗?他的雄心犹存吗?国家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他还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吗?在这个九月九的重阳之日,杜甫拖着病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山峦,登上了我们的心灵。

师配乐范读全诗,营造意境,渲染氛围。

师:在老师的朗读中,你体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情感从何而来?是老师的刻意营造,还是诗歌本身固有,或者是兼而有之?

生1:一种悲凉、凄清的感情。

师:你的这感情从何而来?

生1:从诗歌的意象中来。诗歌所选择的急风、高天、哀猿、青渚、白沙、落木等景物,渲染出了这种悲凉与凄清。

生2:诗歌的气势比较开阔,有一种悲而不伤,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生3:感受到了一种悲壮。

师:悲在何处?壮又在何处?

生3:悲在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功业无成,壮志难酬。壮在雄心不老,斗志犹存。

师:你从哪儿读出了雄心不老、斗志犹存?

生3:“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

师:“不尽长江滚滚来”怎么就有了雄心不老的气势呢?

生3:……

师:一种主观感觉?

二、走进文本,凝听文字背后的心动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构建形象。

师:诵读,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现在,你能透过这56个汉字,聆听到诗圣的心跳之声吗?你觉得自己读懂了杜甫了吗?请用你的心去静静地品味诗歌,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怀吧。

学生静静默读两分钟

师:这一遍的默读,在和杜甫的心灵交流中,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4:杜甫虽然遭受困顿,承受着巨大的灾难,但是他绝不向灾难低头,始终渴望着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社会,渴望着建立不朽的功业。

师:嗯,进一步感受到杜甫的建功立业和忧国忧民。

生5:杜甫虽然处在逆境之中,但始终不放弃不抛弃。

师:阅读,不但需要读懂作者,还需要读出自我。我们阅读《登高》,除了要读出建功立业,读出永不放弃之外,还应该想到我们可以从诗作中汲取一些什

么样的营养成分。这些,都是阅读中应该思考的。下面,结合刚才建立的理解,咱们再自由的、轻声的吟诵《登高》。

生自由吟诵。

师:你心中的杜甫的形象开始清晰了吗?什么样的形象?

生6:我感受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

生7:我觉得杜甫的形象还不够清晰,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师:看来,还需要进一步诵读。大家还愿意诵读吗?这次咱们再齐读《登高》,要把杜甫的形象装在自己的大脑中,甚至要将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着这登高的就是自己。

师生齐读。

师:你评价一下刚才的齐读,好吗?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生8:读出了杜甫的沉郁风格,比较符合诗歌的凄凉氛围。

生9:颔联只读出了一种悲凉,未体现出一种悲壮。

生10:尾联可以再慢一点,最好能读出一种无穷无尽的回味,就像山谷回声一样。

师:三位的点评非常精当。齐读,大家要保持节奏的一致,难免就相互制约,发挥不出最好水平。下面,咱们再来一次诵读。这次,咱们自己读自己的,用自己的理解去读,不要关注别人如何读,好吗?请同学们转换身份,你就是杜甫,你就是满腹经纶却壮志难酬的杜甫,就是身多疾病却百折不挠的诗圣。你在这个重阳日,拖着病躯登上高台,这诗歌就是你生命的呐喊,灵魂的抗争。请大声诵读。

生自由地大声诵读。

(二)紧扣情感,理清主线,品味境遇

师:这次有什么样的感觉?是否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在反复诵读中,我们已经可以大体把握住《登高》的感情基调:悲(板书)。我们说,悲凉是基本基调,悲凉之中还有雄壮。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悲的呢?直接写悲的句子是——生杂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师:古人评价此联时,认为它写出了八层悲凉,会是哪八种悲凉呢?大家结合具体的意象数一数。

生杂答:秋、作客、常作客、万里、病、多病、百年、独、登台……

师:数数看啊,——因秋景萧瑟而悲,因作客异乡而悲,因常作客而悲,因离家万里而悲,因病而悲,因多病缠身而悲,因年高而悲,因孤独而悲,因登台而悲,已经九个了。了不起,咱们比古人还多发现了一层悲凉。咱们看看古人说的是哪八层悲。

PPT展示:

(宋)罗大经:“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无亲朋也。

师:一个14字的句子,却通过层层铺垫,表现出了如此多的悲凉,它所呈现出的悲凉的深厚、绵长和渺远,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精妙、字字传情。除了这个句子外,还有什么句子,也是直接表达悲凉感觉的?

生杂答: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尾联和颈联的八层悲凉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

生11:颈联表现的悲凉,是写实,写眼前。尾联表现的悲凉,应该是虚实结合,有时间跨度。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1:颈联的漂泊万里、作客异乡、年高多病、孤苦无依,是立足眼前的处境而言的,尾联则是把个人悲苦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悲凉便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赏析物象,把握细节,炼字炼句

师:你说的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板书)漂泊万里、作客异乡、年高多病、孤苦无依;国事艰难、心怀苦恨、穷困潦倒、浊酒新停。前者,来自于诗人内心的个性化感受;后者,则更多来自于艰难的时世。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还是诗人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情感,除此之外,首联和颔联又是如何表现悲凉的呢?

生杂答:景物。

师:这两联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间接抒发心中情感。首联写了几种景?

生杂答: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

师:为什么选择这几种景物?有个疑问啊,为什么是“风急”而不是“风疾”?生12:“急”带有一点拟人化的感觉,有着急、焦急的味道。而“疾”只能体现出风的大、快。

师:哦?风着急着要做什么呢?在这首诗歌中,风主要做了件什么事儿?

生12:风吹落了无边树叶,把秋的肃杀带到了杜甫身边。

师:非常精彩!其实,这个“急”也是常用的,它表现什么呢?表现又大、又猛、又快!比如,我们常说,这孩子发烧了,热起得非常急,就不能用“疾”,因为,“疾”只有“快”这一个意义。

师: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上高台,难道就只感受到这三点?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首先要突出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