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合集下载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3. 怎样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认识和看法;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怎样延续文化血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分析延续文化血脉的具体做法;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延续文化血脉的计划;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计划,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增加更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六、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血脉吗?请大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

2. 分析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强调这些文化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3. 讲解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如对社会发展、民族认同、个人修养的影响等。

【案例分享】1. 教师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等,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化血脉的案例。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2. 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重要性和传承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具体的案例,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享:评价学生分享的文化血脉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六、教学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血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承者的一员。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族或社区的文化传统,分享对文化传承的看法。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文化传承的经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师讲解:介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包括口头传统、民间艺术、节庆习俗等。

2. 探讨不同传承方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并思考如何传承。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血脉的延续。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血脉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

4. 融入法治观念:讲解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实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血脉的延续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作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纪律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法治观念的融入是否自然贴切,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5.1 延续文化血脉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3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b选自部编版道优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本框上承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随若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r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

其下以上考虑,教材第五课设计r”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3.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潦、对话的意识本课所依据的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吉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者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怯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和文化遗产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拿感,增进文化自信,热爱伟大祖国。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文化血脉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3.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与方法4. 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5. 学生动手实践:参观考察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3.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文化遗产,亲身体验文化传承的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延续文化血脉的思考。

2. 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3. 分析典型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血脉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延续文化血脉意义的认同感。

4. 评价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的了解。

5. 评价学生在参观考察文化遗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实践能力。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潮起亚细亚》的绝美瞬间的视频导入。

通过开幕式中东方文化元素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自学导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58—66页,大字细读,小字略读,完成自学导航中的七个问题,时间3分钟。

自学内容为:(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和薪火相传的原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3).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重要性?(4).文化自信的内涵、原因和做法?(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7).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3.新课探究: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寻根——赏中华文化之美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你在其中发现哪些中华文化?结合经验,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生自由回答,并总结文化的组成。

出示表格,思考: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前面不加“古”。

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

继续思考: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要点,完成自学导航中的第一个问题。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生参考课本回答。

完成自学导航中第二个问题。

材料展示:河南南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纪念着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这里见证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的发展。

2021年5月12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做出的积极应对。

《延续文化血脉》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耳,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木节课主要讲述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臼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文化F1.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责任意识:承担起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但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坚定文化I i I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学生通过思考、对话一讨论、分析一探究、交流一升华、迁移获取知识。

六、教学结构:教学路线:本课采用议学任务引领的议题式教学方式,议题、情境、活动、知识四个要素构成了如下四条线:1 .议题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主议题引领下的分议题: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一一中华文化知多少。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一一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一一文化传承你我他。

2 .情境线:观甲地县文化——思文化内涵——寻文化魅力——行文化力量。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上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由“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组成,本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

本目重点落在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上。

学情分析: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心、归属感、民族自家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3.法治观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辦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4.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重要性,培养文化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坚定内心的文化自信;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寻家之旅设问:女孩的家人是指谁?为什么女孩要回家?提示:“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设计意图:通过时下最热门短视频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内心的归属感,引入新课。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1.4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背景2.2 分析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2.3 了解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2.4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3.2 分析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3.3 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3.4 思考如何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来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4.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4.2 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如教育、媒体、社会活动等4.3 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4.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5.1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2 探讨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发展方向和机遇5.3 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济等领域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6.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2 分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6.3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6.4 思考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媒体传播7.1 分析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责任7.2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推广传统文化7.3 思考传统文化在与媒体结合过程中的创新发展7.4 讨论如何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第八章: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与实践8.1 分析社会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探讨如何通过社会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8.3 思考传统文化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8.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第九章: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9.2 分析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来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9.3 思考传统文化在国际合作中的创新发展9.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第十章:个人在延续文化血脉中的责任与使命10.1 探讨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10.2 分析个人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弘扬传统文化10.3 思考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10.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通过自我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十一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创新11.2 分析传统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11.3 思考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11.4 讨论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第十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修复12.1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2.2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技术12.3 思考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12.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力度第十三章: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13.1 探讨数字化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3.2 分析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具体方法和实践13.3 思考数字化传承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13.4 讨论如何优化数字化传承策略,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第十四章:传统文化的公共政策与支持14.1 分析公共政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4.2 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来支持传统文化传承14.3 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分工14.4 讨论如何评估和优化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共政策第十五章:未来的展望与挑战15.1 分析未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2 探讨如何应对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15.3 思考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方向1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核心价值观、表现形式、传承与弘扬、未来发展等方面。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根难点:中华文化根三、课时安排(2节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视频文件《大足石雕艺术》的内容引入第五课的学习。

2021年6月,重庆大足石雕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

延续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二)展示本课的目标:自主学习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形成)?★4、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7、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内容各是什么?8、中华传统美德能世代相传的原因是什么?9、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三)运用你的经验:中国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用图片的形式展现: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老师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四)提问:你能分享一下你身边有哪些中华文化吗?文化典籍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知识归纳:★知识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P 59①中华文化的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补充: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②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3)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4.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讲解:讲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4)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是否得到提升。

(3)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是否得到增强。

2. 教学改进:(1)在讲解中华文化内涵和特点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2)在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代表性人物进行分享,增加说服力。

(3)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3)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1)导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视频,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二)讲授新课1、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涵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如汉字的演变、四大发明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3)中华文化的价值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的价值,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劳勇敢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美德故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3.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4.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5. 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掌握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点与价值的认识,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方式进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增强全球文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全球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难点:1. 中华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传承。

2. 培养学生在全球文化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中华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4. 小组活动法: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概念,引出中华文化的话题。

2. 讲解:讲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中华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典型的中华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感悟。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计划。

六、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书画、戏曲、传统节日等。

2.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2.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分析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欲望。

2.2 知识传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1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出自己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计划。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四、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价值。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身感受和参与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报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学科领域:人文社科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1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2.2 道家的“道法自然”2.3 佛家的“因果报应”第三章:中国的语言文字3.1 汉字的演变与特点3.2 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3.3 中国书法艺术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4.1 绘画艺术4.2 音乐、舞蹈艺术4.3 戏曲艺术第五章: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5.1 春节5.2 端午节5.3 中秋节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收集和整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传统文化》2. 参考资料: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艺术、节日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中国的传统建筑6.1 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6.2 宫殿建筑:如故宫6.3 宗教建筑:如寺庙、塔七、中国的传统思想7.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7.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7.3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思想八、中国的传统科学与技艺8.1 古代数学与天文学: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8.2 中医与中药: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8.3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九、中国的传统文学9.1 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9.2 散文:如《庄子》、《孟子》9.3 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十、中国的传统哲学与道德观念10.1 儒家哲学:仁爱、礼治、中庸之道10.2 道家哲学: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0.3 佛家哲学:因果报应、缘起性空10.4 传统道德观念:孝道、忠诚、诚实、宽容教学内容安排:第六章:中国的传统建筑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重点讲解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例子,如故宫和寺庙。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种类,如语言、艺术、习俗等。

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独特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解。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相互影响、融合等。

阐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理解。

第四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和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创意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意展示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理解。

第五章: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人的角色和责任。

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文化传承人,发扬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

”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
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形成
中华文化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发扬
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