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课题:光现象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例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例5】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 (实/虚)像。

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 m。

【例6】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C.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D.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例7】在图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例8】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例9】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拓展变式】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像(实/虚),放在图中B处“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会/不会)。

操作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三、效果反馈1.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B.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立竿见影的“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花瓣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它色光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3.熟悉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现象。

4.能够运用光的现象和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难点:光的干涉现象和运用光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3.1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直线传播和散射传播两种方式。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指光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沿直线传播。

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直线传播的实验现象。

3.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3.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离的现象。

斯涅尔定律:折射角的正弦值与入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比例常数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

3.4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指光的质量特征,在白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分光现象,观察不同颜色的光。

3.5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双缝干涉和牛顿环的干涉现象。

四、课堂练习1.若入射角为30°,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的折射角为多少?2.某物体在平面镜上的像距离物距的倍数为2,求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倍数。

3.在白光中,红光波长最长,其次为橙、黄、绿、青、蓝、紫。

请问这些颜色中哪些频率最低,哪些频率最高?五、教学评估设计小组成员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辅导。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每个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孩子们成长的积极影响。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不同颜色的光,并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准备了彩色透明胶片、白色塑料袋、手电筒、彩色笔等教具和学具。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通过展示一张彩色透明胶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颜色。

然后,我用白色塑料袋套在手上,让孩子们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塑料袋上的颜色。

2. 互动教学:我向孩子们解释,这是因为光经过透明物体会发生色散现象,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我提问孩子们,他们是否还知道其他的光的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光的色散图。

然后,他们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 复习导学:在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孩子们复习了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

我提问他们,他们是否能够区分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很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在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时仍然有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光现象”为主题,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操作、体验光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奥秘,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掌握光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盘、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镜子、激光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镜子、激光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光的奥秘。

2. 基本概念:讲解光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了解光的特点和作用。

3. 光的传播:让孩子们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探讨光的传播原理。

4. 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激光笔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原理。

5. 光的折射:让孩子们将激光笔照射玻璃杯,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原理。

6. 动手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透明塑料尺、玻璃杯、镜子等,验证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7.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原理。

2. 解答: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更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光现象复习”,旨在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光学知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游戏化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光学知识。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速度、光的传播等。

2. 培养幼儿的光学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光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光学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并能够运用光学知识来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学演示仪器、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光学小游戏,引出今天的课题——光现象复习。

2. 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幼儿复习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速度、光的传播等。

3. 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个光学实验,如光的折射、反射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光学知识。

4.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光学现象,如窗户、灯光等,并让幼儿尝试用学到的光学知识来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光学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并能够运用光学知识来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对光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对光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个课程中,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光学实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学案班级:二()组别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知识回顾(一)光的色彩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光源和光源.2、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放一光屏,调节距离在光屏上可得到由七色光组成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英国的。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偏折程度最小的是光;热效应程度最小的是光。

3、光的三原色是、、。

4、红色透明的物体只能通过光;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通过的色光决定。

绿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5、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

6、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把玻璃泡涂黑的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会。

2、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

它具有效应。

应用:遥感卫星红外探测器;;;遥控器等。

3、紫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外侧的不可见光。

其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物质发光。

应用:;验钞机等。

(三)光的直线传播1、、等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现象是现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等。

2、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Km/s。

(四)平面镜1、成像规律: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的大小;③像是立的;④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⑤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

2、平面镜的应用主要有:①;②。

(五)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规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

它们都遵守光的。

典型例题例题1.①太阳、②月亮、③点燃的蜡烛、④未通电的灯泡、⑤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中,不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例题2.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例题3.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动物为主题,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物的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动物,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2. 互动式教学(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观察图片和PPT,了解所选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所选动物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3.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和彩纸,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写上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的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在家里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制作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同时,鼓励孩子们参加关爱动物的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幼儿园的动物主题课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能否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动物主题产生兴趣。

我采取了播放动物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

第三章 光现象 (第1课时)复习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第1课时)复习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第1课时)一、课程标准1.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记住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2.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和应用;3.能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现象。

二、知识梳理1、光的色散:太阳光由等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2、光的三原色:,这三种光按相同比例混合产生光。

3、红外线能使被照到的物体,具有。

红外线的应用有:和等。

紫外线具有性质,紫外线应用有和。

4、光在沿直线传播,、、等事例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5、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填“快”或“慢”)三、考点梳理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_______;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__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

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

太阳光白屏2、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正立/倒立)3、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B.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4、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⑴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⑵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四、课堂反馈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D.夜视仪2、关于不可见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可见光是由于光的亮度太弱因而人眼看不见B.不可见光是由于其频率超出了人眼的视觉频率范围C.不可见光的速度比可见光慢 D.不可见光不能传递能量3、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形状B.各种形状C.圆形的D.树枝形状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光现象复习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纤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镜子、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反射的特点和规律。

3.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的特点和规律。

4.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5.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镜子的工作原理、光纤的传输原理等,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光现象的深入问题,如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探索和理解光现象。

我采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以实践活动为主,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以及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 感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一、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手电筒,让他们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然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感受光的传播。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光的存在和传播。

二、探索光的传播:我给每个孩子一张彩色纸张,让他们将纸张放在手电筒的光源前面。

孩子们发现,纸张上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

三、光的折射:我拿了一个玻璃杯,装满了水,然后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入玻璃杯中。

孩子们观察到光线在进入玻璃杯时发生了弯曲。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折射过程中的特性。

四、光的反射:我放置了一面镜子,让每个孩子用手电筒的光线照射镜子。

孩子们发现,光线在镜子上发生了反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反射过程中的特性。

五、描述光的现象: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光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活动的重难点中,我发现光的传播和反射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部分。

因此,我在活动中特别强调了这两个方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手电筒的光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描述光的现象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光现象的观察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包括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和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本节主要介绍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光的颜色混合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本节主要介绍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颜色混合原理。

2. 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颜色混合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作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透明塑料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如太阳光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呈现不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颜色混合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

4. 人眼看不见的光: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的色散和红外线、紫外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 三棱镜→ 红、橙、黄、绿、蓝、靛、紫2. 颜色混合原理:加法原则3. 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特点、作用、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画出七种颜色的顺序。

3. 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

主要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眼睛和视觉的形成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片、色散实验器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回顾(10分钟)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示意图。

2.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3.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复习是否全面,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扎实,是否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例题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解析(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原理是理解后续光现象的基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光现象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光现象复习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内容,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色散现象;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5. 眼睛与视觉: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现象,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的反射实验仪、光的折射实验仪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美丽光影,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光的基本现象,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5.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的形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光现象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基本现象、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关键知识点,以及与光现象相关的实例。

板书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简述光的传播过程。

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

2. 题目二:解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答案: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 题目三:根据给出的情景,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现象。

情景: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4. 光的色散:光谱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现象问题;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运用,解决实际光现象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具座,激光笔,镜子,透镜等;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镜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反射现象;2. 知识讲解:介绍反射定律,并用实例解释反射定律的应用;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光的折射现象;4. 知识讲解:介绍折射定律,并用实例解释折射定律的应用;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现象问题;6.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一、光的传播1. 直线传播2. 反射3. 折射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2. 反射的应用三、光的折射1. 折射定律2. 折射的应用四、光的色散1. 色散现象2. 色散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求反射角。

(3) 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的色散现象。

2. 作业答案:(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 反射角为30°。

(3)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形成光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例题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例题4: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例题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例题6: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 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A.变大 6mB.变大 5mC.不变 6mD.不变 8m例题7: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作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例题8: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第三章光现象(第2课时)》期末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第2课时)》期末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第2课时)》期末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节《光现象(第2课时)》的复习课程时,我的意图是通过对光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理解。

我采用了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3.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分析折射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应用;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现象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四、活动过程:1. 回顾光的传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分析实例中的应用。

2. 光的反射:引导学生复习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反射定律的应用,如平面镜、凸面镜等。

3. 光的折射:复习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折射定律的应用,如透镜、水中的物体等。

4.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分析,如解释影子的形成、眼镜的原理等。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应用;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学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这节复习课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光学知识。

第3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3章光现象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全反射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棱镜5. 光的强度和能量:光照强度、光能、光的热效应6. 眼睛和视觉:眼睛的构造、视觉原理、视力矫正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传播规律,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光的强度和能量,了解眼睛和视觉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谱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光的反射实验器、光的折射实验器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思考。

2. 光的传播: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和反射现象,通过实验和图片进行展示。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结合实验和图片进行演示。

5. 光的色散:解释光谱的形成、彩虹的原理和棱镜的作用,展示相关图片和实验结果。

6. 光的强度和能量:介绍光照强度、光能和光的热效应,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7. 眼睛和视觉:讲述眼睛的构造、视觉原理和视力矫正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眼健康。

8.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反射现象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全反射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棱镜5. 光的强度和能量:光照强度、光能、光的热效应6. 眼睛和视觉:眼睛的构造、视觉原理、视力矫正七、作业设计(1)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

第三章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复习光现象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规律,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如日食、月食等现象,让学生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特点。

3. 光的反射:进行一个简单的反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用反射原理解释现象。

4. 光的折射:进行一个折射实验,如透过玻璃砖观察手指变弯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用折射原理解释现象。

5. 光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中,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讲解还需进一步细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池水变浅等,并尝试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实验,如制作潜望镜、彩虹瓶等,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3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光现象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3章光现象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复习的方式,通过对光现象的回顾,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对光的认知。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等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玻璃板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的原理,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如反射实验、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知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复习导入,是因为这种形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在课件中,我运用了生动的图片和动画,以及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光学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光现象复习
【预习检查】
1.太阳光由组成的,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

2.光的三原色是、、。

3.激光可以摧毁物体,说明光具有。

4.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等。

其中具有热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光传播需要时间,真空中的光速为。

【目标展示】
1.知道白光的组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不可见光的一些实际应用;知道光具有能量.
【新知研习】
研习1:光源
【例题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篝火
B.萤火虫
C.月亮
D.打开的电视机
【变式】下列关于月亮是不是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能发光,月亮是光源
B.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月亮不是光源
C.白天不见月亮,月亮不是光源
D.晚上能看见月亮,月亮是光源
提示: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研习2:光的色散
【例题2】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是由单色的白光分解成复色的七色光
B.光的色散是由复色的白光分解成单色的七色光
C.光的色散是由七色光分解为白光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提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色散”是由一束白光分解为一条彩色的光带,即七色光,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而白色光是由各种颜色组成的复色光,七色光是指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它们为单色光.因此,色散可以理解为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
研习3:物体的颜色
【例题3】在无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红色的舞台追光灯照在身穿绿上衣、白裙子的演员身上,
这时观众看到她()
A.全身都是红的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绿色
C.上衣为黑色,裙子为红色
D.上衣为绿色,裙子为紫色
【变式】暗室是用红灯来照明的,当暗室里的灯亮时,我们看到暗室里的所有物体呈现的色彩有种,它们分别是(填所呈现的色彩的颜色).
提示: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透过的色光所决定,可以判断暗室里的色彩只有两种,即红色和黑色.物体只有红色或白色可以反射红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吸收红光,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例题4】透过蓝色的玻璃观察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白色的物体,看到的是蓝色B.观察黄色的物体,看到的是绿色
C.观察红色的物体,看到的是紫色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提示:由于白色的物体能够反射任何色光,在反射的白光中就有蓝色成分.这其中的蓝光可以透过蓝色玻璃而射入人的眼睛中,其他色光都被玻璃吸收,故人感觉物体都是蓝色的.选项A是正确的.除了白色物体外,其他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只能反射与本身相同颜色的光,黄色物体只反射黄光,这些黄光中没有蓝色的成分,故黄光不能透过蓝色玻璃,只能被它吸收.同理,红光也不能透过蓝色玻璃,故选项B、C不正确.通过比较,选项D也不正确
研习4:人眼看不见的光
【例题5】下列关于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眼看不见的光只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B.人眼看不见的光遇到障碍物也能发生反射
C.红外线的显著效应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的显著效应是热效应
提示:人眼看不见的光也是光,只要是光,遇到障碍物就能发生反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有一定的范围,所以不可见光不止红外线和紫外线两种,诸如X射线、γ射线等也是不可见光。

研习5.光的直线传播
【例题6】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变式】将易拉罐的一端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A.小孔必需做成圆形,否则成像会不清晰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
C.保持物体和小孔之间的距离不变,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
越大,像也越大
D.小孔成像实验说明,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归纳总结】
【巩固拓展】
1.红玫瑰只_________红光,因此它是红色的;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_________色的。

2.图示为光的三原色及其混合的示意图,则A应该填________,B应该
填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发电站将
能转化为能。

若用放大镜在烈日下照射一根火柴头,一会儿,火
柴头燃烧起来,则这里能转化为能。

4.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6.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7.2012年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
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B.海市蜃楼幻影C.立竿见影D.毕业合影
8.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

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

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

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9.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

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

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