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津口中学六年级下语文《学弈》导学案
备课人:张新备课日期:2018/2/27 使用日期:班级:姓名:
课前一句: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战国)荀子
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课文,领悟文中道理。
3、培养自我专心致志地习惯。
二、学习重点:文言文词句翻译学习难点:课外文言文答题方法
三、学习课时: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当代著名雕刻家刘一鸣说过:“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孟子笔下的两个小孩学棋的故事。
(二)学:1、作者介绍:(1分钟)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2、朗读:注意字音字形、停顿、节奏等(3分钟)
3、解释下列字词(3分钟)
弈:弈秋:通国:之:善:
者也:使:诲:其:惟:
惟弈秋之为听:虽:之:
鸿鹄:思:援:缴:“与之”的“之”:
俱:弗若:之:为:其:
矣:为:与:曰:非:然:
4、翻译全文(4分钟)
5、文章的中心:(1分钟)
(三)作:(8分钟)
1、为什么开头要介绍弈秋的成就?
2、学棋的两人态度有什么差别?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3、写学弈两人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想对这两个人分别说什么?
5、为什么说学不好不是智力问题?
6、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展:全班交流明确(10分钟)
(五)点:(2分钟)
1、本文总结:
2、学习文言文方法:
(六)测:(10分钟)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通国:诲:鸿鹄:援:俱:弗:为:然:
二、写出“之”或“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其一人专心致志。()
5、为是其智弗若与?()
三、下列语句停顿错误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
四、翻译句子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⑵惟弈秋之为听:
⑶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⑸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五、这个故事中,两个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后一个(),我懂得了学习做事应该()。(填成语)
六、拓展: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
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已而复如初
②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③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安全教育:注意上下学时交通安全,不乘坐违规车辆。
大津口中学六年级下语文《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备课人:张新备课日期:2018/2/28 使用日期:班级:姓名:
课前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屈原
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课文,领悟文中道理。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文言文词句翻译学习难点:课外文言文答题方法
三、学习课时: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请学生说说论语中这几句话的含义,引入本文故事。
(二)学:1、《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朗读:注意字音字形、停顿、节奏,人物的口气等(3分钟)
3、解释下列字词(3分钟)
东:辩斗:故:以:去:日中:
如:车盖:及:盘盂:此不为:沧沧凉凉:
汤:探汤:决:孰:为:汝:知:
4、翻译全文(4分钟)
5、文章的中心:(1分钟)
(三)作:(8分钟)
1、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给课文分层。
3、两个孩子在争论什么?他们分别有什么观点?你认为谁对?
4、两小儿辩论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两小儿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6、本文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笑”怎么理解?8、课文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9、两个孩子是怎样的人?
10、从孔子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展:全班交流明确(10分钟)
(五)点:(2分钟)(学作展中教师要时刻调控、点拨)
本文总结:
(六)测:(10分钟)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东:辩斗:以:故:去:日中:及:汤:决:孰:汝:知:
二、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孰为汝多知乎?
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个儿童各自持有的观点及依据。
第一个观点:
依据:
第二个观点:
依据:
四、这个故事中两小儿的特点是(),孔子的特点是()。
五、拓展: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一)解释加点的词1.生而眇者不识日( ) 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
3.而人之未达也( ) 4.扪烛而得其形( )
(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安全教育:注意上下学时交通安全,不乘坐违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