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扩散
种群扩散(dispersal)扩散是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作用
扩散可以使种群的个体迁出和迁入,从而增加或降低当地种群的
密度。 种群的扩散可通过:风、水、动物等途径。 种群扩散的原因多种,如集群和扩散性;气候变化分布区扩大;食 物资源变化;河流和洋流的作用;人为因素等。
种群扩散的意义:减少种群压力,扩大分布区,形成新种。
Ki——常数。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的原因是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之间的光、水、 营养物的竞争十分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 个体变小。
-3/2自疏法则
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 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成活率。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 株死亡了,于是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 日本学者Yoda等(1963)把自疏过程中存活个体的平均株干重 (W)与种群密度(d)之间的关系用下式来表示:W=Cd-a 英国生态学家J.L.Harper(1981)等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 研究发现a为一个恒值等于2/3。因此被称为-3/2自疏法则。
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
李 荣 华 资源环境学院 生态学系
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概念、组成 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空间 、遗传) 种群增长模型 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调节 进化对策(r-、k-对策) 集群行为、社会等级
初级种群参数
次级种群参数 种群的分布
自然种群 数量变动
种内关系
竞争
领域制
集群
社会等级 密度效应
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 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2)-3/2自疏法则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 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即 Y=W*d=Ki 式中:W——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 ——密度; Y——单位面积产量;
尺度随机分布
20
0 0 20 40 60 80 100
X (m)
阿利氏群聚原则
种群密度过密不利 于生存、繁殖
种群密度过疏不利
于生存、繁殖
存活率及存活曲线
Ⅰ型:凸型的存活曲线,表 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个别的死亡。 Ⅱ型:呈对角线的存活曲线 ,表示各年龄死亡率相等。 Ⅲ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 示幼体的死亡率高,以后死 亡率低。 r-k
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
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因为 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 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
随机分布
或排斥的情况下 ,才产生 随机分布
空间分布格局
均匀分布:在 自然界中较少 见,形成原因 主要是种群内 个体间的竞争
荒漠猪毛菜
空间分布格局
100
鼎湖血桐
80
聚集分布:种群内个体在空间分
能量分配和权衡
完美的假定生物( hypothetical organism )即“达尔文魔鬼”应 该具备可使繁殖力达到最大的一切特征——在出生后短期内达到大
型的成体大小,生产许多大个体后代并长寿。但是这种“达尔文魔
鬼”(Darwinian demons)不存在,因为不可能使生活史的每一特 性都这样达到最大。
构件生物
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在此基础上发育 出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形态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
自然种群特征
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遗传特征
物种与种群的关系
群落
种群
物种 A
1
2
3
A1
A2
A3
B
C
B1
C2
B3
C3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密度、分布及其数量统计
竞争、捕食作用
寄生、共生
生命表
种群的定义
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 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单体生物: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 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预测的生物。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
种群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
时间t处的种 群个体数
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值 取决于N0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模型行为:该曲线在N=K/2处有一个拐点,曲线可划分为:A 开
始期(潜伏期)(N→0),B 加速期(N→K/2) ,C 转折期(N=K/2)
,D 减速期(N→K) ,E 饱和期(N=K)
K
Nt
A
B
C
D
E
K/2
?
t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竞争
直接
竞争
资源利用
捕食
寄生
偏利共生
一方有利,一方无害
互利共生
生活史概念
是指生物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生活史的关键组合是个体 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一些种类能活成百上千年如红豆杉,有些种类则寿命很短; 一些种类,如鲸和加利福尼亚红杉身体巨大,而另一些身体 则微小; 一些种类,如真菌或远洋鱼类生产许多小型后代,而另一些 生产数量虽小,但个体较大。
布极不均匀,呈块状或呈簇、成 群分布。
60
Y (m)
微地形的差异
40
种子不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 周围或无性繁殖
20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0 0 20 40 60 80 100
资源分布和动物的社会行为
X (m)
空间分布格局
100
香楠
80
尺度影响分布格
60
Y (m)
局,大尺度一般
40
呈聚集分布,小
非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无关,常称 为r-选择,昆虫、各种微生物、藻类、草本植物接近r对策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会朝着两种不同的进化方向r-选择和k选择发展。这 种选择的结果,使一部分特征与r-选择结合,使另一部分特征为 k-选择结合,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类型,即r-对策和 k-对策。
性别比例
第一性比 第二性比
受精卵的♂与♀比例,大致是1:1 Selfish gene
幼体成长到性成熟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 ♂与♀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至个体开始性成熟为
止♂与♀的比例。
第三性比 成熟的个体性比
雌性→雄性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失调
空间分布格局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 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
-3/2自疏法则
平均株干重(W)对数值与 种群密度(d)之间的关 系,a=-3/2
种间关系
相互作用类型 1.中性作用 物种1 0 物种2 0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 两个种群彼此都不受影响
2.竞争:直接干涉型
3.竞争:资源利用型 4.偏害作用 5.寄生作用 6.捕食作用 7.偏利作用 8.原始合作 9.互利共生
时间t处的种 群个体数
间隔或世 代的长度
苏格兰松和领鸽种群的指数增长曲线
(自M.C.Molles,Jr,1999)
行为: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又称“J”型增长。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增长率变慢,
并趋向停止;
“S”曲线型;
种群停止增长处的
种群大小称“环境 容纳量”(K)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证。 并且保证一定的样方数量。如底栖动物的调查。
绝对数量统计
?
标志重捕法:
M :N=m:n
N=(Mn)/m
相对数量统计-仅表示数量的多少
1.捕捉法: 散放于地面的捕鼠夹; 捕捉地面动物的陷阱。
相对数量统计
2.粪堆计数法:常用于调查兔、鹿等中、大型狩猎动物,其方法
包话计数样方或线路上的粪堆数目。
能量分配和权衡
就能量分配而言,个体将获得的能量分配于维持存活、生长和
繁殖,在总能量恒定的条件下,必须在不同生活史组分间进行 “权衡”。
权衡Trade-off
肉—战士--敏捷
能量分配和权衡
绝育手术、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r-对策和k-对策
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常称为
k-选择,脊椎动物和木本植物接近K对策生物。
种群的大小(size):指一定区域个体的数量,以单位面 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表示。
绝对数量统计
相对数量统计
绝对数量统计
1.总数量调查法
样方法
2.取样调查
标志重捕法
绝对数量统计
总数量调查法:计数某地段 中生活的某种动物的全部数 量
绝对数量统计
样方法: 选取若干样方,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到整个空 间,估计种群数量。 注意: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法来保
初始时的种 群个体数量
间隔或世 代的长度
Nt+1 = Ntλ
时间t+1处的 种群个体数
Nt = N0λ
t
时间t处的种群 个体数
世代净繁殖率
离散几何增长模型
连续几何增长模型
种群 变化率
初始时的种 群个体数量
瞬时增长率( 每员增长率)
瞬时增长率( 每员增长率)
dN/dt=rN
种群个体数量
Nt=N0ert
人类种群扩散
种群的增长模型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动态问题。反映种群动态的 客观现象是一大堆数量问题,因此常常用数学模型。 在数学模型研究中,生态学工作者最感兴趣的不是特定公式 的数学细节,而是模型的结构,即哪些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
ຫໍສະໝຸດ Baidu
大小,哪些参数决定种群对自然和人为干扰反应的速度等。
注意力应集中于模型的直观生物学背景,建立模型的生物学 假设。
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
对1959年固着的种群,进行逐年观察,到1968年全部死亡
静态生命表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种群增长率:
r=lnR0 /T
?
T为世代时间,指种群
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
代再产子代的平均时间 ,R0为经过一个世代后
的净增长率。
内禀增长率: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 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级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通常,
如果其他条件相等,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年龄的成体比例较大 ,种群的出生率就越高;而种群中缺乏繁殖能力的年老个体比
例越大,种群的死亡率就越高。
年龄结构
年龄金字塔 :以从小到 大各年龄级个体所占比例 绘成的图。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指数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
K
K=1000
环境阻力
种 群 大 K 小—
2
dN dt
=rN
dN K-N =rN dt K
时间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一)种群增长 (二)季节消长 (三)不规则波动 (四)周期性波动 (五)种群的暴发 (六)种群平衡 (七)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八)生态入侵 (一)非密度制约气候学派 种群调节 (二)密度制约生物学派 (三)内源性调节学说-自动调解学说
例如:不同生境,粪堆数量差异
相对数量统计
3.鸣叫计数:主要适用于鸟类。 4.皮毛收购记录:
5. 计数动物活动所遗留的痕迹:诸如土丘、洞穴、
跑道、雪地上的足迹、巢等数量。 马陵之战??
种群统计学
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这些参数与种群的密度变化密切相 关) 次级种群参数,包括年龄结构、性比、空间分布 和种群增长率等。
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table):根据大约同一时间出生的一
组个体(同生群)从出生到死亡的记录编制的生命表称同生群
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 一年龄结构调查数据而编制的生命表称表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complex life table):包括了出生率的生命表称综合
r-对策和k-对策
k-对策者: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出生力降低,相应地存
活率增加,有亲代关怀,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 ,寿命长和个体大。
种群的增长模型
非密度制约种群增长模型
在资源充分(无限的环境(unlimited environment))的情 况下,种群的增长不受密度制约,种群以几何指数增长。根据种 群世代重叠与否,又可分为两类:
离散增长模型 连续增长模型
离散几何增长模型
N1 = N0 λ1; N2= N0λ
2
N3 = N0 λ3
+ + + + +
0 0 + +
两个种群直接相互抑制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种群1受抑制,种群2不受影响 寄生的种群1得利,被寄生的种群2受抑制 捕食的种群1得利,被捕食的种群2受抑制 种群1(共栖者)得利,种群2(宿主)不受影响 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均有利,但不发生依赖关系 对双方都有利,并相互依赖
中性
种群 变化率
当比率增加时,种群增长 变慢
dN/dt=Nr(1-N/K)
种群个体 数量
瞬时增长率(每员 增长率) 环境容纳量
(1-N/K)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可利用、
但尚未利用的空间。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间隔或世 代的长度
环境容纳量
瞬时增长率(每 员增长率)
Nt=K/(1+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