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典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理古城,在这里,大理古城的有些历史还有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理城,在南诏国的时候不叫大理城,而是叫“羊苴咩”城,“羊苴咩”,就是“羔羊之城”的意思,说明大理这个地方,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连柔弱的羔羊都能够在这里幸福的生长,所以被称为“羊苴咩”城。

南诏国到了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灭南诏国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9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兵变,灭大长和国,先是拥立赵善政为王建大天兴国,后又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建立了大义宁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贵族部落,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他起先改国号为“大礼”,意为效仿中原,以礼治国的意思,后来,又把“礼貌”的“礼”改为了现在这个“理”,因为经过了刚才所说的几个短暂政权的交替,当时的局面有点混乱,他要把这种混乱的局面大大的治理,调理一下,取意“大治大理”的意思。所以,大理这个名称,就从那个时候用到了现在,而大理国一直到了公元1253年,又发生了一点变化,什么变化呢,在这里要结合几个历史典故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来到云南,在昆明应该知道有孙髯翁写的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里面提到了四个历史典故,都和大理有关系,哪四个呢?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第一个典故,汉习楼船,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

那边看到了我们中原传过去的蜀布,邛竹杖,后来了解了一下,知道了从四川经过大理前往古印度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当时被称为“蜀身毒古道”,蜀,就是四川,身毒,是古印度的称谓,经过大理的这一段,被称为博南古道。汉武帝知道了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后,打算来经营这条古道,派了使臣到这边来探寻,结果被昆明池周围的昆明族部落所阻挡(在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一下,历史上的“昆明池”指的是哪里呢,好多人会回答,说是昆明的滇池。其实不是,大理的洱海,古称叶榆泽,昆弥川,昆明池)。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勃然大怒,在都城长安人工挖筑了昆明池,操练水军,要来攻打大理,当然,他的水军是用不上的,因为这里是山城,但是由于当时信息落后,听说有个昆明池,就认为是海滨城市,要用水军来攻打,这个典故就传了下来,叫“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指的是在南诏国时期,洱海周围有六个诏,(一个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意思),当时处于六诏之南的南诏,和唐王朝的关系比较好,比较亲近,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灭了其他的五诏,建立了南诏国。话说回来,唐王朝为什么要扶持南诏灭其他五诏呢,也应该说有他的政治意图,当时唐王朝对吐蕃实行了两种政策,一方面是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搞好和亲关系,再一方面,南诏处于滇川藏三省交界之处,唐王朝和南诏关系搞好了,这里就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把吐蕃隔在外面了,所以当时唐王朝和南诏的关系非常要好。但是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了一些年后,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有一年南诏王阁罗凤带着他的妻子到通海晋见节度使张虔陀,给

中原的皇帝进贡贡品,张虔陀这个人心术不正,收了贡品后,看到南诏王的妻子非常漂亮,找了个机会调戏了南诏王的妻子,当时南诏王也先还是忍了一口恶气,带着妻子回到南诏来了,想不到张虔陀恶人先告状,把贡品压在手里不往朝廷进贡,反而还向朝廷进言说南诏王有谋反的意图,于是唐朝在唐天宝年间,派出了鲜于仲通率领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南诏,南诏的军队以逸待劳,把鲜于仲通的十万大军打败了。当时杨国忠当道,向朝廷报喜不报忧,明明打了败仗,却说打了胜仗,还有残余匪部进一步剿灭的这种意思,于是同一年,唐朝又派出了李宓大将军率领了十万大军再次攻打南诏。南诏已经跟鲜于仲通打了一场恶战,现在再去迎战李宓的十万大军,那肯定是打不过了,于是就坚守不攻,在西洱河两畔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避而不战,吐蕃看到这种情形,马上派了使臣来找到南诏王,表示愿与南诏结为兄弟国,派出军队和南诏一起对抗唐军,南诏王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就与吐蕃结盟,一同对抗唐军,当时两军对峙长达六个月之久,时间一长,北方的唐军士兵不适应这边的气候,有了瘟疫流行,南诏和吐蕃的军队一股出击,把李宓的10万大军全歼在西洱河畔。当时南诏和吐蕃算是打了胜仗了,但是南诏王心情非常沉重,感念南诏国是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统一六诏,现在由于奸臣的挑唆和唐王朝打仗,这也是不情愿的事,所以就下令把李宓以及战死阵亡的将士好好安葬,这就是今天依然能看到的“万人塚”。南诏和吐蕃既然打了胜仗,继而往中原的地盘进发,攻城略地,当时南诏国最强盛的时候,版图相当于现在的2.75个云南这么大,是全世界的第14大城市。到南诏王

阁罗凤死之前,把他的儿子凤迦异叫道了床前,告诉他当年叛唐是迫不得已,吐蕃是一个异域的民族,不能够长久相好,最终还是要和唐王朝和好。最终,南诏和唐王朝重修和好,两边的使臣在苍山上见面会盟,当时南诏王就在苍山顶上立了一根铁柱,代表说我南诏对唐朝的忠心有如这根铁柱一样,永不变心。这就是历史上的“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兵权后,对南诏国的历史非常了解,当时这边已经叫大理国,再加上宋朝本身也是一个赢弱的朝代,不可能再派出军队把大理国归入自己的版图,所以有一天,宋太祖在书房,拿着小玉斧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对底下的文武大臣说,大渡河以南的这一片,我不打算去管它了,大渡河以南,指的就是大理国,所以宋太祖的这小玉斧一挥,保持了大理国与宋朝三百多年的相安无事。

大理国到了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大军绕过了贵州,四川,到了金沙江边上,用羊皮筏子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丽江的土司老爷木老爷迎降忽必烈,忽必烈带着他的蒙古大军继续来攻打大理国,当时大理国的国王在南北两关的有利地形下防守了七天七夜,最终忽必烈出奇兵,翻越了点苍山,把大理城给攻陷了,但是打下大理以后,他没有乱杀无辜,而是恰恰相反,一改以往的烧杀作风,下了禁杀令,禁止兵士乱烧乱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要以大理为根据地,继而进攻中原,最后的确如他所愿,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当时最强盛的蒙古帝国—元朝,忽必烈统一了元朝以后,才建立了云南行省,他当时对云南的政策非常重视,在公元1267年的时候,任命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