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第二章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L2
2.1.3 河槽基本特征
(1) 河流的平面形态 1) 平原河流 ① 特点: 在环流、泥沙的冲刷和淤积作用下,蜿蜒曲折形态,即深 槽、浅槽沿水流方向交替出现,呈规律性。 ② 专业术语: 凹岸、凸岸、左岸、右岸、深槽、浅槽
2) 山区河流 大多为岩石河床,异常复杂,无规律可循。 (2) 河流的纵断面 1) 定义: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沿深泓线所切取的河床和自由 水面间的剖面。 2)作用: 绘制河流纵断面图 ,见右图。反映河 底纵坡和落差的分 布,可推算水流特 性、估计水能储量。
大陆

段: Pl =El+R±W
多年平均: Pl =El+R
海洋

段: Ps =Es-R±W
多年平均: P s=Es-R 全球多年平均:
E s 50.5 104 km3 P s 45.8 104 km3
P=E
E l 7.2 104 km3 E 57.7 104 km3 P l 11.9 104 km3 P 57.7 104 km3
1)水位—面积-流速关系延长法 当需要延长的水位变幅小于总水位变幅的20%时,可
按曲线相关分析的趋势外延。
先根据本年实测大断面,绘出H-A关系曲线
延长高水位的H-V曲线
根据任一高水位值,由上述两条的延长部分查出相应的A,V值, 距Q=A· V算出延长的流量,就可将H-Q关系曲线延长
2)水力学公式延长法
2.1 河流和流域 2.1.1 干流及支流 (1) 干流 ( Mainstream ) 在水系中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例如:黄河、长江。
(2) 支流 ( Tributary ) 流入一较大河流或湖泊的河流。 支流是分级的:一级支流(注入干流的支流); 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三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四级支流 (注入一级支流的支流)
2.5 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与收集
2.5.1水位观测
水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观测水位设备
水尺
自记水位计
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
日、月、年 平均水位计算
编制“逐日平均 水位表”
绘制日平均水位 过程线与日平均 水位历时曲线
日平均水位法 1)算术平均法 2)面积包围法
1 n H Hi n i 1
与前区别是延长H-v曲线时,流速v时根据水力学公式计算的。
v C RI
1 2 / 3 1/ 2 v R I n 1 1/ 2 2 / 3 Q v A I R A n
n - 糙率 I - 水面比降
1 1/ 6 C R n
R - 水力半径 A - 高水延长的断面积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低水位延长方法
(3) 河网 ( Hydrographic Net )
构成脉络相通一个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2.1.2 河长及弯曲系数 (1) 河长 ( River Length ) 1)定义 :河流源头至河口或测站断面沿河槽中泓线或轴线 量取的距离。 中泓线? 深泓线?
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
y 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 只能小于1。
2.3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a)径流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 降水过程 流域蓄ຫໍສະໝຸດ Baidu过程
汇流过程 坡面漫流过程 河槽集流过程
b)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气象气候因素
下垫面因素
降水
蒸发
地形
人类活动 农业措施 林牧业措施 水利措施
土壤和地质
植被和湖沼 流域形状 和面积
单一关系 “稳定良好” 两 者 关 系
洪水涨落影响
对应两个以上流量值 “不稳定”
河床冲淤影响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一般发生在: 河床稳定,河道坡度较大,河段顺直的山区河流
2.6.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位延长方法
水位-面积-流速 关系延长法
水力学公式 延长法
史蒂文森法
日平均水位历时区线是一个累积曲线,表示大于或等于某
一水位值1年中出现的天数,航运工程设计时,很注重此特
征值。
声波自记水位计的记录合远传设备
断面测量
测量水位
沿断面宽度选若干个测点及测深垂线
测量各垂线的水深
将水位减去水深得到河底高程
绘制河槽断面图
计算过水断面面积
流速测量及流量计算 断面流速分布 水面以下0.2倍水深处流速最大,垂线平均 流速约在水面以下0.6倍水深处。
1 H 0 a H1 a b H 2 b c H n1 m n H nn H 2 24
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
绘制日平均水位过程线与日平均水位历时曲线
日平均水位过程线是以水位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 曲线,每年一条,是分析河流水情变化特点的重要资料。
中游
下游
河口
2.1.5流域分水线与流域 (1)分水线与流域 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径流,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
不同的河流中,汇集水流的同一区域为某河流的流域。
概括说就是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隔水流的高地、山岭的山脊线,就是相邻流域的分界 线,称分水线(或分水岭)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流域为闭合流域;地
l —— 河段长度。
H —— 水面或河底落差。
2.1.4河流的分段 河流——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道 河水流经的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为河床。
脉络相通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系统为水系(或河系)。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 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
河源
上游
第二章
内 重 难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
容: 2.1 河流和流域 2.2 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2.3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2.4 流域水量平衡 2.5 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与收集 2.6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点: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示方法; 平原河流的特征;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绘制及延长—断面特性法。 点: 径流模数和径流深度的概念和计算; 断面特性法延长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3)河流横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分单式、复式两 种)
(4)河流的比降 河流长度——从河源到河口的距离。 河流比降——单位长度河段的落差。
i H 2 H 1 / l H / l
i —— 河底或水面比降。
H 2 , H1 —— 河段上游端和下游端水面或河底的高程。
面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叫做非闭合流域。 流域的分水线和出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称为流域面积, 或称为集水面积(km2)
2)(2)流域特征
几何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2.2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1)河川径流
(2)表示方法
流量(Q):单位时间内流过断面的水体体积。(m3/s)
径流总量(W):某时段T内流过断面的总径流体积。(m3)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测流原理
实际工作中用实测断面面积和实测流速来推算
Q vi Ai
i 1
n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6.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 定义:用断面的实测流量和相应水位资料点绘的曲线, 2、用途 称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分类
W Q T
径流深(y):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mm)
Q T Q T 3 y 10 ( mm ) 6 F 10 1000 F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L / s km2 )
Q M 10 3 F
径流系数(α ):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y的比例数
中泓线:河道中各横断面水 流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深泓线(溪线):河 道中各横断面最大 水深点的连线。
2) 作用: 河流特性的基本参数,可确定落差、比降和能量。 (2)弯曲系数 ( Tortuosity ) 1) 定义: 沿河流中泓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 比值。 2) 特性: 任何河段都有它的弯曲系数;它可反映河流流经地 的地质地貌特征。
2.4 流域水量平衡
1.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I w O I-O=±W
2. 河流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闭合流域(没有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 程
某 时 段:P=E+R ±W
多年平均:P=R+E
(2)不闭合流域(有外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程
某 时 段:P= RO -R I+E±W
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纵横断面资料确定法
分析法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低水延长方法中的断流 水位为 。 a. 水位为零 b. 河床最低点 c. 流量 等于零的水位 d. 断面中死水区的水位 2.在进行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延长时,通常 高水部分的延长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 水位变幅的10%,而低水延长不应超过30%。 ( ) 3.某河流断面,在同一水位情况下,一次洪 水中涨洪段相应的流量比落洪段的流量( )。 A、小 B、相等 C、大 D、不能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