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七章小结与思考教案苏科版

合集下载

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教案 (新版)苏科版

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题:小结与思考教学目标:1. 回顾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2. 通过复习题等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 如图,∠1与∠2是 ( )A.对顶角B.同位角C.内错角D.同旁内角第1题 第2题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 ∠1=80°,如果DE ∥AB ,那么D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10°3. 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距学校2千米远,小丽的家距学校5千米远,设小明家距小丽家x 千米远,则x 的值应满足 ( )A.3x =B.7x =C.3x =或7x =D.37x ≤≤4. 如图是“福娃欢欢”的五幅图案,②、③、④、⑤中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的是( )5. 在ABC ∆中,1135A B C ∠=∠=∠,则ABC ∆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6. 如图,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2对B. 3对C. 4对D. 6对第6题 第7题 第7. 如图,直线1l //2l ,125A ∠=︒,85B ∠=︒,则12∠+∠的度数为 ( )A. 30°B. 35°C. 36°D. 40°8. 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内部时,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12A ∠=∠+∠B.212A ∠=∠+∠C.3212A ∠=∠+∠D.32(12)A ∠=∠+∠9.如图,过△ABC 的顶点A ,作BC 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 )二.【问题探究】问题1:如图,已知∠BED =∠B +∠D ,则AB //CD ,为什么?问题2:如图,已知DE ⊥AC ,BC ⊥AC ,FG ⊥AB 于G ,∠1=∠2,则CD ⊥AB ,为什么?问题3:如果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还多3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对角线的总条数.三.【变式拓展】问题4:如图,AB‖CD,要使∠1=∠2,还需添加什么条件?为什么?四.【总结提升】本节课的收获是。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课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课件

七年级数学
【回顾与反馈】
如图,∠1与∠B,∠3与∠4,∠2与 ∠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 的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E
A312 B
D

C
七年级数学
【回顾与反馈】
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线的关系
同旁内角互补
性质
角的关系
判定
七年级数学
【回顾与反馈】
按下图填空:
1. 因为∠1= ∠2,所以_a∥b_, 理由:_同_位_角_相_等_,_两_直_线_平_行;
B.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2.如图,∠1=∠2=45°,∠3=70°,
则∠4的度数是 ( C )
A.45°
B.70°
C.110°
D.135°
七年级数学
【小试牛刀】
3.如图,在△ABC中, ∠A=62°, ∠1=20°, ∠2=35°. 求∠BDC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
【回顾与反馈】
四、认识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互余 。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 第三边
(两边之差的绝对值<第三边<两边之和)
七年级数学
【回顾与反馈】
1.有长为3、5、7、10的四根木条,从中选三根能摆
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形状 和 大小 。
3.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 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小结与思考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小结与思考

∵ EF ∥AB(已知)
∴∠1+∠A=180°(
)
∵CD∥AB, EF∥AB( 已知)
∴∥ (
)
∴∠2+∠C=180°(
)
∴∠1+∠A+∠2+∠C=360°(等式的性质)
即 ∠A+∠AEC+∠C=360°.
综合练习
2.如图, △ABC是△DEF经过平移得到的,
若AD = 4cm, 则BE =
cm, CF =
D EF
知识点回顾:
7.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
∵∠ACD是△ABC的外角
∴ ∠ACD=∠A+∠B
B
CD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ACD是△ABC的外角
∴ ∠ACD>∠A, ∠ACD>∠B
知识点回顾:
An
8.多边形的内角和:
综合练习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AC、BD
为两条对角线,且AC⊥BD,AC=BD,
(1)把AC平移到DE的位置,方向为射线A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为线段AD的长.
A
D
(2)试判断△BDE的形状.
B
C
E
(1) n边形内角和等于 (n-2)·180°;
A1
(2) 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
A2
为 (n-3) ;
(3) n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为
nn 3
2
.
9.多边形的外角和: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 360° .
A5 A4
A3
综合练习
1.如图, 已知CD∥AB,EF∥AB, 求∠A+∠AEC+∠C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 小结与思考(二)苏教版 教案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  小结与思考(二)苏教版 教案

(1)请你接着画下去,
(2)试分析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
么样的?又再以这个基本图形
作怎样的图形变换而成的?
五、收获体会
收获:
交流、
1、进一步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特征。 发表不同 小结:
2、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猜 观点 想、分析、归纳、运动变化等。
体会: 1、平行线、平移、三角形在实际 生活中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学习、体会交流的乐趣
E
A
D
1
I
2
B
C
G
F
H
让学生通过练 习加深对平行 线的理解,学会 知识适时迁移。
(四)、想一想 1、△ABC 三边的长 a、b、c 都是整 数,且 a﹥b﹥c,a=8 问:满足条件 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2、如图电脑输出一部分图形 四、拓展应用
………
学生畅所 欲言
学生动手动脑, 增强学生的探 究能力。
渗透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平移作图以及三角形有关知识
教学形式
引导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一)知识点击:
一、情境导入
如图,当半径为 30cm 的转动轮 转过 120°的角时,传送带上的物 体 A 平移的距离为多少 cm?
用学生身 边的事与物感 受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增强 学生的合作意
完成课本 P44(16、18、20) 六、布置作业
识。
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 本章的复习是最后一节课,这节课的药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条理思维、推理思维,操作、交流能 力、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通过大量的复习题, 再次巩固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应用性。

苏科初中数学七下-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

苏科初中数学七下-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

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课题小结与思考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探索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性质;了解图形平移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关系以及内外角和公式,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爱国主义,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平移的作图以及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形式引导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一)知识回顾:有ABCD四根木桩,C在A的正北方向,D在A的北偏西62°,B在A的北偏西62°,那么AB∥CD吗?,若想BC∥AD,那么B在C的什么方向?引导步骤(1)学生正确画出图形。

(2)计算角度数。

(3)根据平行线性质确定方向性。

观察思考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体验(二)动手操作:1、现有四根木条,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0CM,12CM,15CM,25CM,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写出你的选取方法。

(前后四人为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2、p.42的习题中第4题;**的习题中第9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发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巩固提高(四)做一做:如图,光线AB、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反射光分别是BC、EF,此时若∠2=∠3,那么入射光线AB与DE平行吗?反射光线BC与EF平行吗?为什么?独立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学会知识适时迁移。

2 1 3A C D FB E4四、拓展应用(四)、想一想1、把五角星按箭头所指方向平移2CM2、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就一定是三角形吗?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变化情况。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 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  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学案姓名: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复习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②会应用数轴确定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参数范围。

2.能力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目标: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能用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轴分析不等式组中字母参数的范围。

【教学过程】说一说:1.下列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x+2y >10 y-2>2y x 2+x<1 2>-10 11≥x归纳:左右两边都是________,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并且未知数的________________,系数不等于0,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2.如果x<y,那么x+5___y+53x___3y-2x___-2y归纳: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_____或同一个_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_.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____________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_.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____________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_.3.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⑴不等式组⎩⎨⎧-≥>12x x 的解集是 . ⑵不等式组⎩⎨⎧-<-<12x x 的解集是 .⑶不等式组⎩⎨⎧≥≤14x x 的解集是 . ⑷不等式组⎩⎨⎧-≤>45x x 的解集是 .归纳:不等式组的解集规律:变式: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不等号右边的两个数相同时,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呢?(1)⎩⎨⎧≥>22x x (2)⎩⎨⎧<<22x x (3)⎩⎨⎧≥≤22x x (4)⎩⎨⎧≤>22x x练一练:先独立完成以下两题,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集。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公开课教案_3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公开课教案_3

平行线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或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并能在适当的时候借助于辅助线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对平行线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并能灵活运用3.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识图,能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学会图形、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的转化。

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平行线的条件与性质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基础题5、平行线、翻折问题难点:(1)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能够运用平行的基础知识解题。

整合拓展创新1.如图7-1,∠1与∠B ,∠3与∠4,∠2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成的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2按图7-2填空:(1)因为∠1=∠2,所以__∥__,理由是______,两直线平行.(2)因为AD∥BC,所以 ∠D+_____=180°理由 是__________,图7-1 图7-2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行线的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B.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行线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变式题:如图7-3,AB∥CD,∠BMN与∠DNM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则有MG⊥NG图7-3【思路分析】由于AB∥CD,则由同旁内角互补可知,而∠BMN与∠DNM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于是有∠GMN+∠GNM=90°,从而结论易证。

解:因为MG平分∠BMN ,所以∠GMN=∠BMN,∠BMN+∠DNM=180°,同理∠GNM=∠DNM.因为 AB∥CD所以∠BMN+∠DNM=180°.所以∠GMN+∠GNM=90°.因为∠GMN+∠GNM+∠G=180°。

七年级数学下第7章 小结与思考(一)学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第7章  小结与思考(一)学案苏科版

课题第7章小结与思考(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探索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性质;了解图形平移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特殊线段、三边关系以及内外角和公式,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3.情感目标: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审美意识教育。

复习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平移的性质,厘清三角形知识结构;复习难点有关两直线平行的性质条件、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你知道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2、你知道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性质吗?.知识结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3、图形的平移⑴图形的平移的要素:方向、。

⑵图形平移的性质:(1)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只改变。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的连线(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3)图形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对应角。

4、认识三角形(知识结构)⑴三角形的分类:2、三角形的三条主要线段:(1)角平分线:;(2)中线:;(3)高:.5、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6、三角形的三角之间的关系:.7、多边形的内角和:.8、多边形的外角和:.(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1:(1)如果∠1=∠2,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A B∥DE;(2)如果∠C=∠3,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_____∥_____;(3)如果∠DAB+∠B=180°,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_____∥_____;(4)如果A B∥DE,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B=∠4;(5)如果_____∥_____,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5=∠3;(6)如果_____∥_____,那么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5+∠ADC=180 A D51 2 1ABD CE3 4B E C图1 图2例2.如图2,已知∠DAB+∠D=180°,AC平分∠DAB,且∠CAD=25°,∠B=95°(1)求∠DCA的度数;(2)求∠ECA的度数.例3.n 边形的n 个内角与其一个外角的总和为1350 º,则n是多少?例4.作图题 A(1)作△ABC的BC边上的高;(2)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3)作△ABC的∠B的平分线;B C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三)巩固练习P34、35复习题中的复习巩固部分1~9题与12题;2.当堂检测:⑴在下图5×5方格纸中将图(a)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b)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12⑵如右上图所示,一个顶角为40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___⑶如上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8 cm 和6 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cm ⑷如图,一X 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 =120°,则∠1的度数为_____。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 教案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小结与思考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章复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及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图形的平移的一些性质。

2、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及有关计算。

3感受和体会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回顾知识结构,学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先学,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有备而来互补调整指导先学交流展示一、平行线的条件和性质例1如图,已知∠BED=∠B+∠D,则AB//CD,为什么?二平移例2、(2005大连)下列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A B C D三认识三角形例题3、长为2,3,5的线段,分别延伸相同长度的线段后,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例题分析,在进行变式训练变式题1、已知:如图,BE∥DF,∠B=∠D。

求证:AD∥BC变式题2、(2005宜昌)在5×5方格纸中将图7-7(1)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7-7(2)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变式题3、某同学用长分别为5、7、9、13(单位:厘米)的四根木棒摆三角形,用其中的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每摆好一个后,拆开再摆,这样最多可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四三角形内角和例4、如图7-12,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ADC=80°,∠BAC=70°求:(1)∠B的度数;(2)∠C的度数.五、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例5、如果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还多3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对角线的总条数.变式题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的2倍,求此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

2、过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则此多边形是___________边形。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小结与思考》导学案

1 / 2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小结与思考》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即能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表示出来,也能用语言来说明几何图形。

课前预习:1.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 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应用3.三角形的三线(1)三角形高线;(2)三角形角平分线;(3)三角形中线 4.三角形的内角和(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CD 是△ABC 的外角∴ ∠ACD =∠A +∠B(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ACD 是△AB C 的外角∴ ∠ACD >∠A ∠ACD >∠B6.多边形的内角和 (1)n 边形内角和等于( n -2)·180o(2)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为n -3 (3)n 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为2)3-(n n 7.多边形的外角和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o课堂展示:例1: 如图,AE ∥BD ,∠CBD =56 ,∠AEF =128 ,求x 的值。

例2:如图,六边形ABCDEF 的内角都相等,∠1=∠2=60o,AB 与DE 有总样的位置关系?AD 与EF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例3:如图,AC ⊥DE ,垂足为O ,∠B =35 ,∠E =30 ,求∠ACB 和∠A 的度数。

合作探究:例4:(1)如图1,△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试探索∠BPC 与∠A 的数量关系。

(2)如图2,点P 是△ABC 中两外角∠DBC 与∠ECB 平分线的交点。

试探索∠BPC 与∠A 的数量关系。

(3)如图3,点P 是△ABC 中内角∠ABC 平分线与外角∠ACD 平分线的交点。

试探索∠BPC 与∠A 的数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结与思考备课教师梁波上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周月日课题第七章小结与思考(1)总计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条件与性质2了解平移的特征并会作图形的平移3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4了解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并能够熟练运用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条件与性质2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并能够熟练运用教学难点: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并能够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一、本章的知识框图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一)平行线的条件与性质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平移1、平移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滑雪运动员在平坦雪地上滑翔、大楼的电梯上上下下地运送来客、火车在笔直的铁路上飞驰、铝合金窗叶左右移动、升降机上下运东西、这些现象都是平移现象.2、平移的概念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基本的图形沿一定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平行移动称为平移.3、平移的特征由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可得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有时平行,有时还可能在同一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有时对应点的连线也可能会在同一直线上.4平移作图(1)已知原图和一对应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已知原图和一对应角作出平移后的图形.(3)已知原图平移距离作出平移后的图形.(三)三角形1、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由“两点之间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这个结论得到的,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2、按角分类在按角对三角形分类时,要明确分类的标准,注意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同时注意到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具体形状无本质关系,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其具体形状有关,如“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线三角形中的高、角平分线、中线是三角形的几条重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其中角平分线和中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三条高的交点则要分类讨论。

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实质的对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是画出高线的关键,也是高线的本质,从易到难是分散难点和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三角形内角和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要结合学习过的有关平行线特征和识别的知识。

5、多边形多边形(n边形):由n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平面图形。

凸多边形:如果沿着多边形任何一条边作直线,多边形均在直线的同侧。

凹多边型:多边形存在若干这样的边,如果沿着这条边作直线,多边形在直线的两侧。

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且各角都相等。

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外角和是指:每个顶点取且只取一个外角)。

注意:(1)多边形的内角和仅与边数有关,与多边形的大小、形状无关;(2)凸多边形的内角α的范围:0°<α<180°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D,C分别落在点'D,'C处,若156∠=,则EFC 的度数是()A.110B.118C.120D.124【答案】B【解析】根据折叠性质得出∠DED′=2∠DEF,根据∠1的度数求出∠DED′,即可求出∠DEF的度数,进而得到答案.【详解】由翻折的性质得:∠D ED′=2∠DEF,∵∠1=56°,∴∠DED′=180°−∠1=124°,∴∠DEF=62°,又∵AD∥BC,∴∠EFB=∠DEF=62°.∠=180°-62°=118°,∴EFC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求出∠DED′.;2.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A.30°B.60°C.90°D.120°【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得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余角的定义即可求出这个角的余角.【详解】根据定义一个角的补角是150°,则这个角是180°-150°=30°,这个角的余角是90°-30°=6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补角和余角的定义,属于基础题,较简单,主要记住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3.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 .3.14B .3π C .D .227【答案】B【解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解:A 、3.14是有理数,故不合题意; B 、3π是无理数,故符合题意;C 、=-2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D 、227是有理数,故不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4.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2进行判断;根据补角的定义对3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④进行判断【详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①是假命题;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是假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③是假命题;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是真命题,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命题与定理 5.若m n >,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22m n +>+B .33m n >C .m n -<-D .5252m n ->-【答案】D【解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 ∵m n >,∴ m 2n 2+>+,故正确; B. ∵m n >,∴ 3m 3n >,故正确; C. ∵m n >,∴ m n -<-,故正确;D. ∵m n >,∴2m 2n -<-,∴52m 52n -<-,故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①把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6.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若AD 是BC 边的中线,则2BC CD = B .若AD 是BC 边的高线,则AD AC <C .若AD 是BAC ∠的平分线,则ABD ∆与ACD ∆的面积相等D .若AD 是BAC ∠的平分线又是BC 边的中线,则AD 为BC 边的高线 【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A 、∵AD 是BC 边的中线, ∴BD=CD ,∴BC=2CD ,故A 正确; B 、∵AD 是BC 边的高线, ∴∠ADC=90°,在Rt △ADC 中,AD <AC ,故B 正确;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则△ABD 与△ACD 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故C 错误; D 、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AD ,∵AD 是中线, ∴BD=CD ,在△BDE 和△CDA 中,BD=CD,∠BDE=∠CDA,DE=AD ∴△BDE ≌△CDA (SAS ), ∴BE=AC ,∠E=∠CAD , ∵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CAD , ∴∠BAD=∠E , ∴AB=BE , ∴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AD 为BC 边的高线,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考查了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一点,AD AC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E ,若ADE∆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AD =∠∠ B .BED CAD ∠=∠C .ADB AED ∠=∠ D .BED ADC ∠=∠【答案】B【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 C ∠=∠,ADE DAE ∠=∠根据垂直的性质得到90,B BED ∠+∠=90,ADC ADE ∠+∠=根据等量代换得到90,C DAE ADC ADE ∠+∠=∠+∠=又180,B DAE CAD C ∠+∠+∠+∠=即可得到90,B CAD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BED CAD ∠=∠.【详解】AD AC =,,ADC C ∴∠=∠DE BC ⊥,90,BDE CDE ∴∠=∠=从而90,B BED ∠+∠= 90,ADC ADE ∠+∠=ADE 是等腰三角形, ,ADE DAE ∴∠=∠90,C DAE ADC ADE ∴∠+∠=∠+∠= 180,B DAE CAD C ∠+∠+∠+∠= 90,B CAD ∴∠+∠=BED CAD ∠=∠,故选:B. 【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ABC 中,AE ⊥BC 于点E,AD 为BC 边上的中线,DF 为△ABD 中AB 边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ABC 的面积为12cm 2.求△ABD 与△ACD 的周长的差( )A .3B .4C .2D .1【解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得到BD=CD,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AD为BC边上的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的差=(AB+AD+BD)−(AC+AD+CD)=AB−AC=2cm.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到三角形二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两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答案】B【解析】由三线合一的条件可知A不正确,由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正确,由三角形的中线可知C错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断D错误,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错误;B、到三角形二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正确;C、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错误;D、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B.C.D.【解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进行选择即可.【详解】解:4个选项中,A、B、C选项中的∠1与∠2不是对顶角,选项D中的∠1与∠2是对顶角,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题11.当x=_____时,分式12xx--无意义.【答案】1.【解析】根据分母为零列式求解即可.【详解】当x=1时,x﹣1=0,此时分式12xx--无意义.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无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与分子的取值无关.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AB=5,对△OAB连续做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7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答案】(8064,0)【解析】得到△ABC的周长为12,根据旋转变换可得△OAB的旋转变换为每3次一个循环,由于2017÷3=672…1,于是可判断三角形2017与三角形1的状态一样,然后计算672×12即可得到三角形2017的直角顶点坐标.【详解】解:∵A(-3,0),B(0,4),∴OA=3,OB=4,∵AB=5,∴△ABC的周长=3+4+5=12,∵△OAB每连续3次后与原来的状态一样,∵2017÷3=672…1,∴△2017的直角顶点是第672个循环组后第一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三角形2017的直角顶点的横坐标=672×12=8064,∴三角形2017的直角顶点坐标为(8064,0),故答案为:(8064,0).【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仔细观察图形得到每三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求解的难点.13.若分式方程23111k x x -=--有增根,则k =__________. 【答案】32- 【解析】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可得整式方程的解,根据分式方程无解,可得关于k 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23111k x x-=--等式两边同乘(1)x -, 231k x +=-得24x k =+,∵方程有增根,∴10x -=即241k +=, ∴32k =-. 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检验增根的方法是:把由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如果为0,则是增根.14.计算:2020×2018﹣20192=_____.【答案】-1【解析】首先把2020×2018化成(2019+1)(2019﹣1),然后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2020×2018﹣20192=(2019+1)(2019﹣1)﹣20192=20192﹣12﹣20192=﹣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15.已知点P 是直线24y x =-+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 【答案】44(,)33 或(4,4)-【解析】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说明此点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那么x=y ,或x=-y .据此作答.【详解】设P (x,y).∵点P 为直线y=−2x+4上的一点,∴y=−2x+4.又∵点P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x=y 或x=−y.当x=y 时,解得x=y=43, 当x=−y 时,解得y=−4,x=4.故P 点坐标为44,33⎛⎫ ⎪⎝⎭或()4,4- 故答案为:44,33⎛⎫⎪⎝⎭或()4,4- 【点睛】 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据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6.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 、B 间的距离,先在过点B 的AB 的垂线上取两点C 、D ,使CD BC =,再在过点D 的垂线上取点E ,使A 、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证明EDC ≌ABC ,所以测得ED 的长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______.【答案】ASA【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B ⊥BD ,ED ⊥BD ,∴∠ABD=∠EDC=90°,在△EDC 和△ABC 中,ABC EDC BC DCACB ECD ∠∠⎧⎪⎨⎪∠∠⎩===, ∴△EDC ≌△ABC (ASA ).故答案为:AS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5°,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边形.【答案】八【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用360°除以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即可得出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解:∵360°÷45°=8,∴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故答案为:八.【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三、解答题18.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1)若∠B=30°,∠C=70°,则∠CAE=______°,∠DAE=______°.(2>若∠B=40°,∠C=80°.则∠DAE=______°.(3)通过探究,小明发现将(2)中的条件“∠B=40°,∠C=80°”改为“∠C-∠B=40°”,也求出了∠DAE 的度数,请你写出小明的求解过程.【答案】(1)40,20;(2) 20;(3)详见解析【解析】(1)根据三角形的高求出∠ADC=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求出∠BAC 和∠DA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 ,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高求出∠ADC=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求出∠BAC 和∠DA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 ,即可求出答案;(3)根据三角形的高求出∠ADC=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求出∠BAC 和∠DAC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 ,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1)∵∠B=30°,∠C=70°,∴∠BAC=180°-(∠B+∠C )=80°,∵AE 是角平分线,∴∠CAE=12BAC ∠ =40°, ∵AD 是高,∴∠ADC=90°,∵∠C=70°,∴∠DAC=180°-∠ADC-∠C=20°,∴∠DAE=∠CAE-∠CAD=40°-20°=20°,故答案为40,20;(2)∵∠B=40°,∠C=80°,∴∠BAC=180°-(∠B+∠C )=60°,∵AE 是角平分线,∴∠CAE=12BAC ∠=30°, ∵AD 是高,∴∠ADC=90°,∵∠C=80°,∴∠DAC=180°-∠ADC-∠C=10°,∴∠DAE=∠CAE-∠CAD=30°-10°=20°,故答案为20;(3)∵∠BAC +∠B+∠C=180°,∴∠BAC=180°-(∠B+∠C ),∵AE 是角平分线,∴∠CAE=()11118090221]2[2B C B C BAC =︒-∠+∠=︒-∠-∠∠, ∵AD 是高,∴∠ADC=90°,∴∠DAC=180°-∠ADC-∠C=90°-∠C ,∴∠DAE=∠CAE-∠CAD()119090,22B C C =︒-∠-∠-︒-∠ 11,22C B =∠-∠ ()1,2C B =∠-∠ 1402=⨯︒ =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能求出∠CAE 和∠CAD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求解过程类似.19.如图,已知90MON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移动,OAB ∠的平分线与OBA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C .(1)当OA OB =时,ACB =∠ .(2)请你猜想:随着A B 、两点的移动,ACB ∠的度数大小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45°;(2)随着A B 、两点的移动,ACB ∠的度数大小不会变化,理由详见解析.【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由于∠ABN 是△AOB 的外角,从而得到∠ABN=90°+∠BAO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定理可得∠CBD=45°+12∠BAO ,∠CBD=∠ACB+12∠BAO ;接下来通过等量代换可得即可得到∠ACB=45°,由此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 因为OA OB =,90MON ∠=︒,所以45OAB OBA ∠=∠=︒,135DBO =︒∠,则根据角平分的性质可知22.5CAB =︒∠,67.5DBC ∠=︒,则有45ACB DBC BAC =∠-∠=︒∠; (2)随着A B 、两点的移动,ACB ∠的度数大小不会变化.理由如下:∵AC 平分OAB ∠∴12BAC OAC OAB ∠=∠=∠ ∵BC 平分OBD ∠∴12CBD OBC OBD ∠=∠=∠ ∵OBD ∠是AOB ∆的一个外角∴90OBD MON OAB OAB ∠=∠+∠=︒+∠∴()1119045222CBD OBD OAB OAB ∠=∠=︒+∠=︒+∠ ∵CBD ∠是ABC ∆的一个外角∴CBD ACB BAC ∠=∠+∠∴11454522ACB CBD BAC OAB OAB ∠=∠-∠=+∠-∠=︒︒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定理. 20.如图,在△BCD 中,BC=1.5,BD=2.5,(1)若设CD 的长为偶数,则CD 的取值是______.(2)若AE ∥BD ,∠A=55°,∠BDE=125°,求∠C 的度数.【答案】(1)1;(1)∠C=70°【解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出CD 取值范围,再根据CD 的长为偶数即可得出CD 的取值; (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解即可.【详解】解:(1)∵在△BCD 中,BC=1.5,BD=1.5,∴1<CD <4,∵CD 的长为偶数,∴CD 的取值是1.故答案为1;(1)∵AE ∥BD ,∠BDE=115°,∴∠AEC=55°,又∵∠A=55°,∴∠C=7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先化简,再求值:222212()b a ab b a b ab a a ab++-÷---,其中a =2018﹣b 【答案】12018. 【解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a 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222212()b a ab b a b ab a a ab++-÷--- =2()()()a b a a b a a b a b +-⋅-+ =1a b+, 当a =2018﹣b 时,原式=1120182018b b =-+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的化简求值的计算方法.22.A 、B 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 地出发步行到B 地,乙从B 地出发步行到A 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后相遇;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两人的速度.【答案】甲的速度是4千米/时,乙的速度是5千米/时【解析】这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是:4小时×甲的速度+4小时×乙的速度=36千米,36千米-6小时×甲的速度=2倍的(36千米-6小时×乙的速度).【详解】设甲的速度是x 千米/时,乙的速度是y 千米/时.由题意得:4()363662(366){x y x y +=-=-解得:4{5x y ==答:甲的速度是4千米/时,乙的速度是5千米/时.23.如图,BD⊥AC 于点D ,EF⊥AC 于点F ,∠AMD=∠AGF,∠1=∠2=35°.(1)求∠GFC 的度数;(2)求证:DM∥BC.【答案】(1)125°;(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BD⊥AC,EF⊥AC,得到B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G=∠1=35°,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求∠GFC的度数;(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CBD,等量代换得到∠1=∠CB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到GF∥BC,证得MD∥G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解:(1)∵BD⊥AC,EF⊥AC,∴BD∥EF,∴∠EFG=∠1=35°,∴∠GFC=90°+35°=125°;(2)∵BD∥EF,∴∠2=∠CBD,∴∠1=∠CBD,∴GF∥BC.∵∠AMD=∠AGF,∴MD∥GF,∴DM∥B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解不等式组431)125 233x xx xx≤+⎧⎪⎨--->⎪⎩(①②,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