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 14.第14章心肺功能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听诊、阅胸片来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 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 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min~10min,如 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min~45min,以免疲劳 • 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促
• 体位引流过程中,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适 应 证
由于身体虚弱、高度疲乏、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 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
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 肺脓肿 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 内科或外科急症
禁 忌 证
疼痛明显或叫显不合作者
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适用于患者正常呼吸模式被干扰而产生的呼吸短促,例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气喘)的周期性呼吸困 难发作或患者用力过度或接触过敏原时 • 患者放松、身体前倾,该体位可刺激膈肌呼吸
• 让患者吹笛式呼气,同时减少呼气速率,呼气时不要用
力;每次吹笛式呼气后,以腹式吸气,不使用辅助肌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 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
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避 免腹肌收缩。经鼻腔缓慢地深吸气后,呼气时将嘴
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秒~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五、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体位引流时可采用扣击、振动或摇法等手法技巧
扣击,治疗师手指并拢,掌心握成 杯状,运用腕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 壁上有节奏地敲击
振动,嘱患者作深呼吸, 在深呼气时缓和地压迫, 急速地振动胸壁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叩击、振动与摇法的禁忌证
– 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
• 改善肺换气功能 •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
呼吸;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 • 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同步 的阶段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呼吸肌的功能直接影响肺通气过程
• 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影响肺换气 • 血液循环和血液质量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身体素质和全身代谢影响气体的组织换气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二、呼吸肌练习
• 呼气训练
– 腹肌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 吹蜡烛法: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吸气后用 力吹蜡烛,使蜡烛火焰飘动 – 吹瓶法:用两个有刻度的玻璃瓶,瓶的容积为2000ml, 各装入1000ml水。将两个瓶用胶管或玻璃管连接,在 其中的一个瓶插入吹气用的玻璃管或胶管,另一个瓶 再插入一个排气管。训练时用吹气管吹气,使另一个 瓶的液面提高30mm左右。休息片刻可反复进行
目录
六、胸腔松动练习
• 松动一侧的胸腔
– 患者坐位,朝紧绷侧侧屈并呼气, 将握拳的手推紧绷侧胸壁,接着上 举胸腔紧绷侧的上肢过肩,并朝另 一侧弯曲,使紧绷侧组织做额外的 牵张 – 重复3次~5次,休息片刻再训练, 一日多次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六、胸腔松动练习
• 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
– 患者坐位,两手在头后方交叉握,深吸气时挺胸,做手 臂水平外展的动作;呼气时将手、肘并拢,低头缩胸, 身体向前弯。亦可于仰卧位训练
目录
三、局部呼吸
• 后侧底部扩张
– 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
持半卧位的患者,因为分泌物 易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 患者坐位,身体前倾,髋关节 屈曲。按照上述“扩张肋骨” 的方法进行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四、吹笛式呼气
• 该呼吸方法可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
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功能评定
• 肺功能测试
– 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完全呼出的最
大空气容量,病情严重性与VC值呈反比
– 第一秒用力呼吸容量(FEV1):指尽力吸气后最 大努力快速 呼气,第一秒所能呼出的气体容量。
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wenku.baidu.com
目录
呼吸功能评定
• 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根据Borg量表改进
– 1级 无气短气急 – 2级 稍感气短气急 – 3级 轻度气短气急
– 4级 明显气短气急
– 5级 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功能评定
• 呼吸功能改善或恶化程度
用以下分值半定量化
– -5 明显改善 – -3 中等改善 – 0 不变 – 1 加重 – 3 中等加重 – 5 明显加重
•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 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
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如有需要,应鼓励患者做深度、急剧地双重咳嗽 •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则指导患者做几次 深呼吸,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可诱发咳嗽 • 引流治疗结束后缓慢坐起并休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 评估引流效果并作记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胸部X线纹理清楚 • 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小时~48小时 • 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目录
七、咳嗽
•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坐位或身体前倾,颈部稍微屈曲,
掌握膈肌呼吸,强调深吸气。治疗师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 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 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
• 当患者将这些动作结合时,指导患者做深而放松的吸气,接
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 训练中不要让患者藉喘气吸进空气
目录
物理治疗学
(第2版)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第一节
概述
杜 平
第二节 呼吸功能训练 第三节 第四节 心功能训练 有氧训练
要 点
• 呼吸康复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 • 心脏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 有氧运动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 呼吸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 心脏康复步骤 • 有氧运动处方的组成
• 概述 • 第一节 呼吸功能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治疗时机选择: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流,应和气雾剂
吸入结合使用,选择一天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时机
• 治疗次数: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分泌物少者,每天 上、下午各引流1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次~4次,直至肺
部干净;维持时每天1次~2次,以防止分泌物进一步堆积
• 训练方案应个体化
• 选择适宜环境训练 • 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 头晕等,应该及时就诊 • 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 训练适度 • 酌情适当吸氧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训练的实施
• 呼吸训练的目标
– 改善通气 –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 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
–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 病理呼吸模式时,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
的比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 • 这种病理性呼吸不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 增加了氧的消耗,需要训练病人恢复腹式呼吸 • 缓慢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三、局部呼吸
• 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 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治疗师双手 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让患者呼气 –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力, 以扩张下肋,治疗师可给予下肋区轻 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意识。当患者 再次呼气时,治疗师用手轻柔地向下 向内挤压胸腔来协助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 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 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 近期咯血,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造成的急性感染 – 胸壁疼痛(例如胸腔手术后)、肿瘤部位、肺栓塞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九、全身训练
• 通常采用有氧训练方法如快走、慢跑、骑车、登山等 • 得到实际最大心率及最大METs值 • 运动训练频率2次/周~5次/周,到靶强度运动时间为 10min~45min,疗程4周~10周 • 下肢训练也应包括力量训练,以循环抗阻训练为主
– 进行各种呼吸训练 – 咳嗽 ;体位引流
– 物理因子或电刺激治疗
– 中国传统康复方法 – 自然疗法
第二节
第三节
心功能训练
• 运动试验
有氧训练
• 运动处方的制定
• 运动类型
• 康复训练
• 运动程序
• 运动处方的应用
目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导 致最大有氧运动能力受损,从而使心肺系统疾病的 发病率逐年上升,如COPD、肺心病、慢性器官衰竭 及缺血性心脏病等。肺癌、器官移植、气管切开术、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七、咳嗽
• 伤口固定法
– 咳嗽时,患者将双手紧紧地压住伤口,以固定疼痛部位。 如果患者不能触及伤口部位,则治疗师给予协助
• 气雾剂吸入方法
– 适用于分泌物浓稠者 – 可用手球气雾器或超声雾化器等,产生的微粒,大的沉着 于喉及上呼吸道,小的沉着于远端呼吸性支气管肺泡。气 雾剂吸入后鼓励患者咳嗽
• 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
– 患者坐于椅上或站立位,吸气时上肢伸直,两臂上举, 掌心朝前举高过头;呼气时弯腰屈髋同时两手下伸触地 ,或尽量下伸。重复5次~10次,一日多次
• 纠正头前倾和驼背姿势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六、胸腔松动练习
• 深呼吸时增加呼气练习
– 患者屈膝仰卧位姿势下呼吸 – 呼气时将双膝屈曲靠近胸部(一次屈曲单侧膝关节以保 护下背),该动作将腹部脏器推向横膈以协助呼气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七、咳嗽
• 咳嗽的全过程可分解为5个阶段
1.
2. 3.
进行深吸气,以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
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 关闭声门,当气体分布达到最大范围后,再紧闭声门,以 进一步增加气道中的压力
4. 5.
增加胸内压 当肺泡内压力明显增高时,突然将声门开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冠脉搭桥术后、高心病、心肌病、哮喘、胸部外伤
等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等严重并发症, 使得心肺功能康复训练变得更加重要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
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
促进痰液排出
目录
呼吸康复的机制
减少通气需要 提高呼吸交换的效率 改善吸气肌功能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 慢性实质疾病 •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八、体位引流
• 呼吸道疾病时,呼吸道内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多且
分泌物多积聚于下垂部位
• 改变患者的体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又有利 于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 • 可取头低位做体位引流,以改善肺上部血流灌注 • 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使某一特殊
的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方向引流为宜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七、咳嗽
• 手法协助咳嗽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只手掌部置于患者剑突远端的上腹区,另一只手 压在前一只手上,手指张开或交叉;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治疗师在患 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将横膈往上推。或者
患者坐在椅子上,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在患者呼气时给予手法压迫
缓慢地排除体外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二、呼吸肌练习
• 吸气阻力训练
– 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可以改善吸气肌的肌 力及耐力,减少吸气肌的疲劳 –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提供吸气时气 流的阻力,气道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 开始训练3分/次~5分/次,3次/天~5次/天,以后训练 时间可增加至20分/次~30分/次,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量,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反而增加
耗氧,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左右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
如前倾依靠位 •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
方的腹直肌上,让患者用鼻
缓慢地深吸气,肩部及胸廓 保持平静,只有腹部鼓起。
然后有控制地呼气,将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