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有同情心 就是善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孩子有同情心就是善良
【导语】
很多现实的结果在证明给我们看:一个孩子如果只是会“享受”别人给予的满足,而没有更多的经历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精神追求而取得快乐的话,那么他的心肠就会变得很冷漠、无情,自私,对一切无关自己的事都会无动于衷。
专家介绍:
詹晶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聊爸——家庭教育自媒体人,一位旅英青年钢琴家的父亲,华语世界亲子教育专家,学前教育教材开发心理学术总监,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家庭伦理教育推广者,国学及佛学者。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富足了,孩子的很多愿望,我们父母都能给予及时的满足,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在培养孩子珍惜美好的生活吗?或者因为富足而无需更多的珍爱,就好像我们中的一些人对待水资源,电资源,甚至饭粒一样,虽不是有意,但也常会很随性就在浪费了吗?
不可以的呀!珍爱,珍惜的品行,对于我们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来说非常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陶冶孩子们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我们非常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需要得到帮助、关怀、爱抚、珍惜相待,甚至同情的。
最主要的是:要使我们孩子的良心,不允许自己对这些人和事熟视无睹;要培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人做好事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善良,而是出于无私的爱的动机。
孩子们的善良,为别人做好事的意愿,来自对那些内心痛苦和不幸的人的同情。人类最大的快乐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
——苏赫姆林斯基
孩子从两周岁后,就可以教导他开始体会他人的苦楚了。不要以为孩子能感知他人的苦楚,那他们的童年就不快乐,或者会心事重重,这样担心,实在是我们父母,或成年人的多虑了。
比如当孩子看到爷爷的手,在搬动重物的时候,不小心给压伤,有些出血,正在包扎,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体会爷爷手指疼痛的机会,也是一个教育孩子在接下来的时
间里,多关心爷爷,提醒爷爷少用受伤手指做事,或者愿意积极地替爷爷做点简单事情的好时机呀!
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赞赏,并能表现出来,孩子的帮助和理解,让爷爷减轻了疼痛,那么孩子会很开心,并会觉得自己很有力量,也会更自信。当然由此产生出来的责任感,更是会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感到欣慰的。
所以,在教导孩子懂得主动去体会他人的苦楚,不仅不会让孩子童年失去快乐,心事重重,而且还会让我们的孩子早早开始建立自信,自我价值的肯定及内心的力量感。孩子会更加地享受到精神的快乐和骄傲。
假如,在孩子体会爷爷手指出血疼痛的过程,还引导孩子懂得,搬动重物的时候要戴上手套,要小心谨慎,还有就是尽量不要一个人来完成,多几个人帮忙一起来做,就会更好地避免这些痛苦的话,孩子会在未来的生命里学会很多有关做事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哦!
从此,孩子就会更关注,上心家里类似的事情发生,并及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已经不可能在他的人生路上出现漠不关心的状态了呢?——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善良。
培养孩子的善良,确实需要从体会他人的苦楚,痛苦,忧伤的情绪开始,这样孩子就有去帮助他人的冲动,这是人类良知的天性,没有任何的造作和扭捏。而良知的天性,需要我们给予激发,或提供相关的环境展现。
人和动物不同,人的先天的、遗传、潜在的基质是需要后天的环境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同的后天环境,可以造成先天基质的发展速度、指向、程度的大不相同。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体会他人苦楚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1
体会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痛苦
让孩子体会家人,朋友在摔倒、磕碰、生病等情形下的痛苦,引导孩子多多关心病痛中的家人,并主动去为他们做自己能所能及的事情,教会孩子们表达内心的关切和祝福,这些教育活动,对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开启,及精神快乐感的获取非常有意义。
2
体会他人眼中的忧伤和不安
当孩子三岁以上的时候,就可以教会孩子观察家人及周围环境中,是不是有人的眼神里,充满了忧伤和不安。这样的观察我们可以从给孩子读类似的绘本故事,认识忧伤和不安的眼神开始。
教会孩子当遇到家人,或朋友有忧伤和不安的眼神时,要小声说话,不要去打搅他们,因为他们正在痛苦之中,他们需要安静,需要喝一杯温暖的水,需要听到一声温暖的问好,但不希望被打搅,不希望被询问,也不希望周围的声音很大,很多欢笑——因为他们正遇到了痛苦的事情,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最大帮助就是安静和问好了。
让孩子懂得和学习到这一点,我们孩子的内心就会很柔软,很有利他的精神和体谅他人的能力,尤其是尊重他人的能力——这就是善良!
3
体会他人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引导孩子体会他人获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曾经付出的艰辛努力,并对这份努力加以赞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
这项教育,将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成绩,而不是嫉妒或者不屑。体会他人的努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励自己也可以努力。努力虽然很辛苦,但非常值得,是一件可以赢得大家尊敬和赞扬的行为,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努力了,就不后悔!——这也同样是善良。
4
体会他人贫穷生活的短缺和心灵尊严
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路过,遇见了贫穷的乞讨者时,要有一个颗同情心的引导,虽然我也非常清楚,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的乞讨者并非善良,或者单纯的贫穷,但我们依然还是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同情这样的人,不能歧视,不能嫌弃,更不能当恶人来看待。
儿子读小学的时候,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一个乞丐,见其在地上写了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就把身上所有的钱,有几十块钱吧,都给了那个乞丐,并让乞丐赶快去买点东西吃。
孩子回来告我们,我和他妈妈都很赞赏,但我有一个朋友却很严肃地清醒我们说,如果我们这样认同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很大的风险。因为,你有这么钱去布施,那么就会引来更多的乞丐跟踪和盯梢呀!
我们似乎也被这朋友的提醒吓着了,但最终我还是不忍心去提醒自己的儿子,我想我会更多时间接他放学回家,减少意外发生,但无论如何真心不能伤害了孩子的同情心,这份善良,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我坚信,我善良不是因为他人善良,而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他人的痛苦而产生的无私援助之心;我的善良,不是要求他人善良的理由,更不是以检测他人是否善良作为前提的有条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