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_统计(含答案解析)
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第10章数据的收集
![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第10章数据的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3718a343daef5ef7bb0d3cb9.png)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安徽)自来水公司调查了若干用户的月用水量x(单位:吨),按月用水量将用户分成A、B、C、D、E五组进行统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除B组以外,参与调查的用户共64户,则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月用水量在6吨以下的共有()组别月用水量x(单位:吨)A0≤x<3B3≤x<6C6≤x<9D9≤x<12E x≥12A.18户B.20户C.22户D.24户2.(•泰安)某学校将为初一学生开设ABCDEF共6门选修课,现选取若干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一门选修课”调查,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统计图表(不完整)选修课A B C D E F人数4060100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这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00人B.扇形统计图中E部分扇形的圆心角为72°C.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选修课E、F的人数分别为80,70D.喜欢选修课C的人数最少3.(•雅安)某校为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调查了本校150名学生各自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制成了如下扇形统计图,则在该被调查的学生中,跑步和打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分别是()A.30,40 B.45,60 C.30,60 D.45,404.(•丽水)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格人数270262254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5.(•温州)如图是九(1)班45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由图可知,人数最多的一组是()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6.(•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7.(•苏州)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A.0.1 B.0.2 C.0.3 D.0.48.(•盐城)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对我国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B.对量子科学通信卫星上某种零部件的调查C.对一批节能灯管使用寿命的调查D.对“最强大脑”节目收视率的调查9.(•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重庆市辖区内长江流域水质情况的调查B.对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的调查C.对一个社区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调查D.对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10.(•山西)以下问题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D.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安徽)自来水公司调查了若干用户的月用水量x(单位:吨),按月用水量将用户分成A、B、C、D、E五组进行统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除B组以外,参与调查的用户共64户,则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月用水量在6吨以下的共有()组别月用水量x(单位:吨)A0≤x<3B3≤x<6C6≤x<9D9≤x<12E x≥12A.18户B.20户C.22户D.24户【分析】根据除B组以外参与调查的用户共64户及A、C、D、E四组的百分率可得参与调查的总户数及B组的百分率,将总户数乘以月用水量在6吨以下(A、B 两组)的百分率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参与调查的户数为:=80(户),其中B组用户数占被调查户数的百分比为:1﹣10%﹣35%﹣30%﹣5%=20%,则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月用水量在6吨以下的共有:80×(10%+20%)=24(户),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图,理解各部分百分率同总数之间的关系.2.(•泰安)某学校将为初一学生开设ABCDEF共6门选修课,现选取若干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一门选修课”调查,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统计图表(不完整)选修课A B C D E F人数4060100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这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00人B.扇形统计图中E部分扇形的圆心角为72°C.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选修课E、F的人数分别为80,70D.喜欢选修课C的人数最少【分析】通过计算得出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60÷15%=400(人),∴选项A正确;扇形统计图中D的圆心角为×360°=90°,∴×360°=36°,360°(17.5%+15%+12.5%)=162°,∴扇形统计图中E的圆心角=360°﹣162°﹣90°﹣36°=72°,∴选项B正确;∴400×=80(人),400×17.5%=70(人),∴选项C正确;∴12.5%>10%,∴喜欢选修课A的人数最少,∴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3.(•雅安)某校为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调查了本校150名学生各自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制成了如下扇形统计图,则在该被调查的学生中,跑步和打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分别是()A.30,40 B.45,60 C.30,60 D.45,40【分析】先求出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然后用总人数×跑步和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求出人数.【解答】解:由题意得,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为:1﹣20%﹣10%﹣30%=40%,则跑步的人数为:150×30%=45,打羽毛球的人数为:150×40%=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及相关计算.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部分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4.(•丽水)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800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格人数270262254A.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B.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262名C.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D.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分析】分析统计表,可得出各年级合格的人数,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回答即可.【解答】解:∴七、八、九年级的人数不确定,∴无法求得七、八、九年级的合格率.∴A错误、C错误.由统计表可知八年级合格人数是262人,故B错误.∴270>262>254,∴九年级合格人数最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统计表的认识,读懂统计表,能够从统计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5.(•温州)如图是九(1)班45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由图可知,人数最多的一组是()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可以得到哪一组的人数最多,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条形统计图可得,人数最多的一组是4~6小时,频数为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6.(•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分析】利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抽样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抽样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抽样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全面调查(普查),则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苏州)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A.0.1 B.0.2 C.0.3 D.0.4【分析】根据第1~4组的频数,求出第5组的频数,即可确定出其频率.【解答】解:根据题意得:40﹣(12+10+6+8)=40﹣36=4,则第5组的频率为4÷40=0.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频数与频率,弄清题中的数据是解本题的关键.8.(•盐城)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对我国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B.对量子科学通信卫星上某种零部件的调查C.对一批节能灯管使用寿命的调查D.对“最强大脑”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分析】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解答】解:A、对我国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人数太多,调查的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B、对量子科学通信卫星上某种零部件的调查,关系到量子科学通信卫星的运行安全,必须全面调查,故此选项正确;C、对一批节能灯管使用寿命的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对“最强大脑”节目收视率的调查,人数较多,不便测量,应当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9.(•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重庆市辖区内长江流域水质情况的调查B.对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的调查C.对一个社区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调查D.对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分析】逐项分析四个选项中们案例最适合的调查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对重庆市辖区内长江流域水质情况的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B、对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的调查,应采用全面调查;C、对一个社区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D、对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应采用抽样调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题的关键是逐项分析四个选项应用的调查方法.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联系实际选择调查方法是关键.10.(2016•山西)以下问题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D.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适合全面调查;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适合全面调查;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适合全面调查;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适合全面调查,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B 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第一期)专题36_规律探索 - 副本
![B 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第一期)专题36_规律探索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2e47cff6524de518964b7db7.png)
规律探索一.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向右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5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2. 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 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A.(31,50)B.(32,47)C.(33,46)D.(34,4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 、D1E1E2B2、A2B2C2D2、D2E3E4B3、A3B3C3D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 (x)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 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5B2015C2015D2015的边长是()A.B.C.D.4. 如图,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各边相切,正六边形A3B3C3D3E3F3的外接圆与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各边相切,…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A10B10C10D10E10F10的边长为().5. 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请你猜想(a+b)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A.231πB.2109. 如图,将△ABC二.填空题1.(2015•甘肃武威,第18题3分)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依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2016是第个三角形数.2. (2015•浙江衢州,第15题4分)已知,正六边形在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点在原点,把正六边形沿轴正半轴作无滑动的连续翻转,每次翻转60°,经过2015次翻转之后,点的坐标是.3. (2015•浙江湖州,第16题4分)已知正方形ABC1D1的边长为1,延长C1D1到A1,以A1C1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1C1C2D2,延长C2D2到A2,以A2C2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2C2C3D3(如图所示),以此类推…,若A1C1=2,且点A,D2,D3,…,D10都在同一直线上,则正方形A9C9C10D10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2015•四川省内江市,第16题,5分)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根火柴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5.(2015·深圳,第15题 分)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5个图形有 个太阳。
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圆
![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圆](https://img.taocdn.com/s3/m/ec8d290fb7360b4c2e3f648c.png)
2015中考分类圆解析一.选择题(2015•嘉兴)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1.(菏泽)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3x 经过点A,作AB ⊥x 轴于点B ,将⊿A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D ,若点B 的坐标为(2,0),则点C 的坐标为)2,3.(D )1,3.(C )3,2.(B )3,1.(A ----1.(福建龙岩)如图,等边△ABC 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 从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出发,在△ABC 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 相切于点D 的位置,则⊙O 自转了( )A .2周B .3周C .4周D .5周2.(兰州)如图,经过原点O 的⊙P 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是劣弧上一点,则∠ACB=A. 80°B. 90°C. 100°D. 无法确定3.(兰州)如图,⊙O 的半径为2,AB ,CD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点P 是⊙O 上任意一点(P 与A ,B ,C ,D 不重合),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PN ⊥CD 于点N ,点Q 是MN 的中点,当点P 沿着圆周转过45°时,点Q 走过的路径长为A.4π B. 2π C. 6π D. 3π4.(广东) 如题9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铁丝框ABCD 变形为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扇形 (忽略铁丝的粗细),则所得的扇形DAB 的面积为A.6B.7C.8D.9.5.(广东梅州)如图,AB 是⊙O 的弦,AC 是⊙Or 切线,A 为切点,BC 经过圆心.若∠B=20°,则∠C 的大小等于()A .20° B.25° C. 40° D.50°7.(贵州安顺)如上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E ,22.5A ∠=︒,4OC =,CD 的长为( )A .22B .4C .24D .88.(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 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是( ) A .(2014,0) B .(2015,-1) C . (2015,1) D . (2016,0)9.(湖南常德)如图,四边形ABCD 为⊙O 的内接四边形,已知∠BOD =100°,则∠BCD 的度数为:A 、50°B 、80°C 、100°D 、130°C BA B第8题第6题图D BAO10.(常德)若两个扇形满足弧长的比等于它们半径的比,则这称这两个扇形相似。
全国181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5分式
![全国181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5分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9dd5e2551810a6f5248699.png)
5:分式一、选择题1.(重庆江津4分)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A 、2x B 、1x x + C 、2x y + D 、xπ【答案】B 。
【考点】分式的定义。
【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2x ,2x y +,xπ的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它们是整式,而不是分式;1x x +分母中含有字母,因此是分式。
故选B 。
2.(浙江金华、丽水3分)计算111a a a ---的结果为A 、11a a +- B 、1a a -- C 、﹣1D 、2【答案】C 。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根据同分母的分式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得111111a a a a a --==----。
故选C 。
3.(广西来宾3分)计算11xx y--的结果是A 、()y x x y -- B 、()2x y x x y +- C 、()2x y x x y -- D 、()y x x y -【答案】A 。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首先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11x y x y x x yx x y x x y x x y --=-=-----。
故选A 。
4.(江苏苏州3分)已知1112a b -=,则ab a b-的值是A .12B .-12C .2D .-2【答案】D 。
【分析】观察已知和所求的关系,容易发现把已知通分后,再求倒数即可:1111222b a ab a b ab a b--=⇒=⇒=--。
故选D 。
5.(江苏南通3分)设0m >n >,224m n mn +=,则22m n m n-=A .2 3B . 3C . 6D .3 【答案】A 。
【考点】代数式变换,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根式计算。
【分析】由224m n mn +=有()()2262m n mn m n mn +=-= ,,因为0m >n >,所以m n +=,m n -=,则()()22m n m n m n m nm nm n+--===A 。
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a7d1fe3f61fb7360b4c65d5.png)
BC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压轴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241x +1,点C 的坐标为(–4,0),平行四边形OABC 的顶点A ,B 在抛物线上,AB 与y 轴交于点M ,已知点Q (x ,y )在抛物线上,点P (t ,0)在x 轴上. (1) 写出点M 的坐标;(2) 当四边形CMQP 是以MQ ,PC 为腰的梯形时.① 求t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② 当梯形CMQP 的两底的长度之比为1:2时,求t 的值.2. 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P 是线段A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 、D ),连结PC , 过点P 作PE ⊥PC 交AB 于E(1)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不同于P 的点Q ,使得QC ⊥QE ?若存在,求线段AP 与AQ 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对应的点E 也随之在AB 上运动,求BE 的取值范围.3.如图,已知抛物线y =-12x 2+x +4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设P (x ,y )(x >0)是直线y =x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PEQF ,若正方形PEQF 与直线AB 有公共点,求x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 与△OAB 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S 的最大值.4.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0,3),B (1,0),直线OP 交AB 于N ,DC 于M ,点H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的正半轴方向以1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同时,点R 从O 出发沿OM 方向以2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
求:(1)C 的坐标为 ; (2)当t 为何值时,△ANO 与△DMR 相似? (3)△HCR 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以A 、B 、C 、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 时t 的值及S 的最大值。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解析可打印)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解析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3f7e7423a32d7375a4178070.png)
2015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二次函数1.(13分)(2015•福州)如图,抛物线y=x2﹣4x与x轴交于O,A两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的直线y=x+m与对称轴交于点Q.(1)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PQ与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2)若两个三角形面积满足S△POQ=S△PAQ,求m的值;(3)当点P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C(2,2)的直线AC与直线PQ交于点D,求:①PD+DQ的最大值;②PD•DQ的最大值.解答:解:(1)∵y=x2﹣4x=(x﹣2)2﹣4,∴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2,∵直线y=x+m,∴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m,0),(0,m),∴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PQ与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45°,故答案为x=2、45°.(2)设直线PQ交x轴于点B,分别过O点,A点作PQ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显然当点B在OA的延长线时,S△POQ=S△PAQ不成立;①当点B落在线段OA上时,如图①,==,由△OBE∽△ABF得,==,∴AB=3OB,∴OB=OA,由y=x2﹣4x得点A(4,0),∴OB=1,∴B(1,0),∴1+m=0,∴m=﹣1;②当点B落在线段AO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同理可得OB=OA=2,∴B(﹣2,0),∴﹣2+m=0,∴m=2,综上,当m=﹣1或2时,S△POQ=S△PAQ;(3)①过点C作CH∥x轴交直线PQ于点H,如图③,可得△CHQ是等腰三角形,∵∠CDQ=45°+45°=90°,∴AD⊥PH,∴DQ=DH,∴PD+DQ=PH,过P点作PM⊥CH于点M,则△P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H=PM,∴当PM最大时,PH最大,∴当点P在抛物线顶点出时,PM最大,此时PM=6,∴PH的最大值为6,即PD+DQ的最大值为6.②由①可知:PD+PH≤6,设PD=a,则DQ﹣a,∴PD•DQ≤a(6﹣a)=﹣a2+6a=﹣(a﹣3)2+18,∵当点P在抛物线的顶点时,a=3,∴PD•DQ≤18.∴PD•DQ的最大值为18.2.(10分)(2015•莆田)抛物线y=ax2+bx+c,若a,b,c满足b=a+c,则称抛物线y=ax2+bx+c 为“恒定”抛物线.(1)求证:“恒定”抛物线y=ax2+bx+c必过x轴上的一个定点A;(2)已知“恒定”抛物线y=x2﹣的顶点为P,与x轴另一个交点为B,是否存在以Q 为顶点,与x轴另一个交点为C的“恒定”抛物线,使得以PA,CQ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抛物线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由“恒定”抛物线y=ax2+bx+c,得:b=a+c,即a﹣b+c=0,∵抛物线y=ax2+bx+c,当x=﹣1时,y=0,∴“恒定”抛物线y=ax2+bx+c必过x轴上的一个定点A(﹣1,0);(2)解:存在;理由如下:∵“恒定”抛物线y=x2﹣,当y=0时,x2﹣=0,解得:x=±1,∵A(﹣1,0),∴B(1,0);∵x=0时,y=﹣,∴顶点P的坐标为(0,﹣),以PA,CQ为边的平行四边形,PA、CQ是对边,∴PA∥CQ,PA=CQ,∴存在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作QM⊥AC于M,则QM=OP=,∠QMC=90°=∠POA,在Rt△QMC和Rt△POA中,,∴Rt△QMC≌Rt△POA(HL),∴MC=OA=1,∴OM=2,∵点A和点C是抛物线上的对称点,∴AM=MC=1,∴点Q的坐标为(﹣2,﹣),设以Q为顶点,与x轴另一个交点为C的“恒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把点A(﹣1,0)代入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即y═x2+4x+3;②如图2所示:顶点Q在y轴上,此时点C与点B重合,∴点C坐标为(1,0),∵CQ∥PA,∴∠OQC=∠OPA,在△OQC和△OPA中,,∴△OQC≌△OPA(AAS),∴OQ=OP=,∴点Q坐标为(0,),设以Q为顶点,与x轴另一个交点为C的“恒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把点C(1,0)代入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综上所述:存在以Q为顶点,与x轴另一个交点为C的“恒定”抛物线,使得以PA,CQ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或y=﹣x2+.3.(13分)(2015•泉州)阅读理解抛物线y=x2上任意一点到点(0,1)的距离与到直线y=﹣1的距离相等,你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1与y轴交于C点,与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直线y=﹣1的垂线,交于E,F两点.(1)写出点C的坐标,并说明∠ECF=90°;(2)在△PEF中,M为EF中点,P为动点.①求证:PE2+PF2=2(PM2+EM2);②已知PE=PF=3,以EF为一条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CEDF,若1<PD<2,试求CP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当x=0时,y=k•0+1=1,则点C的坐标为(0,1).根据题意可得:AC=AE,∴∠AEC=∠ACE.∵AE⊥EF,CO⊥EF,∴AE∥CO,∴∠AEC=∠OCE,∴∠ACE=∠OCE.同理可得:∠OCF=∠BCF.∵∠ACE+∠OCE+∠OCF+∠BCF=180°,∴2∠OCE+2∠OCF=180°,∴∠OCE+∠OCF=90°,即∠ECF=90°;(2)①过点P作PH⊥EF于H,Ⅰ.若点H在线段EF上,如图2①.∵M为EF中点,∴EM=FM=E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E2+PF2﹣2PM2=PH2+EH2+PH2+HF2﹣2PM2=2PH2+EH2+HF2﹣2(PH2+MH2)=EH2﹣MH2+HF2﹣MH2=(EH+MH)(EH﹣MH)+(HF+MH)(HF﹣MH)=EM(EH+MH)+MF(HF﹣MH)=EM(EH+MH)+EM(HF﹣MH)=EM(EH+MH+HF﹣MH)=EM•EF=2EM2,∴PE2+PF2=2(PM2+EM2);Ⅱ.若点H在线段EF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如图2②.同理可得:PE2+PF2=2(PM2+EM2).综上所述:当点H在直线EF上时,都有PE2+PF2=2(PM2+EM2);②连接CD、PM,如图3.∵∠ECF=90°,∴▱CEDF是矩形,∵M是EF的中点,∴M是CD的中点,且MC=EM.由①中的结论可得:在△PEF中,有PE2+PF2=2(PM2+EM2),在△PCD中,有PC2+PD2=2(PM2+CM2).∵MC=EM,∴PC2+PD2=PE2+PF2.∵PE=PF=3,∴PC2+PD2=18.∵1<PD<2,∴1<PD2<4,∴1<18﹣PC2<4,∴14<PC2<17.∵PC>0,∴<PC<.4.(12分)(2015•福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A(1,﹣1)的抛物线经过点B(5,3),且与x轴交于C,D两点(点C在点D的左侧).(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O到直线AB的距离;(3)点M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点N在x轴上,且∠MND=∠OAB,当△DMN与△OAB 相似时,请你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1,将B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5﹣1)2a﹣1=3,解得a=.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1;(2)由勾股定理,得OA2=11+12=2,OB2=52+32=34,AB2=(5﹣1)2+(3+1)2=32,OA2+AB2=OB2,∴∠OAB=90°,O到直线AB的距离是OA=;(3)设M(a,b),N(a,0)当y=0时,(x﹣1)2﹣1=0,解得x1=3,x2=﹣1,D(3,0),DN=3﹣a.①当△MND∽△OAB时,=,即=,化简,得4b=a﹣3 ①M在抛物线上,得b=(a﹣1)2﹣1 ②联立①②,得,解得a1=3(不符合题意,舍),a2=﹣2,b=,M1(﹣2,),当△MND∽△BAO时,=,即=,化简,得b=12﹣4a ③,联立②③,得,解得a1=3(不符合题意,舍),a2=﹣17,b=12﹣4×(﹣17)=80,M2(﹣17,80).综上所述:当△DMN与△OAB相似时,点M的坐标(﹣2,),(﹣17,80).5.(14分)(2015•漳州)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请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点C的坐标为(0,3),点D的坐标为(1,4);(2)设点P的坐标为(a,0),当|PD﹣PC|最大时,求α的值并在图中标出点P的位置;(3)在(2)的条件下,将△BCP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得到△B′C′P′,设点C对应点C′的横坐标为t(其中0<t<6),在运动过程中△B′C′P′与△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 之间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为多少?解答:解:(1)∵y=﹣x2+2x+3=﹣(x﹣1)2+4,∴C(0,3),D(1,4),故答案为:0;3;1;4;(2)∵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延长DC交x轴于点P,设直线DC的解析式为y=kx+b,把D、C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DC的解析式为y=x+3,将点P的坐标(a,0)代入得a+3=0,求得a=﹣3,如图1,点P(﹣3,0)即为所求;(3)过点C作CE∥x,交直线BD于点E,如图2,由(2)得直线DC的解析式为y=x+3,由法可求得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在y=﹣2x+6中,当y=3时,x=,∴E点坐标为(,3),设直线P′C′与直线BC交于点M,∵P′C′∥DC,P′C′与y轴交于点(0,3﹣t),∴直线P′C′的解析式为y=x+3﹣t,联立,解得,∴点M坐标为(,),∵B′C′∥BC,B′坐标为(3+t,0),∴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t,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时,如图2,B′C′与BD交于点N,联立,解得,∴N点坐标为(3﹣t,2t),S=S△B′C′P﹣S△BMP﹣S△BNB′=×6×3﹣(6﹣t)×(6﹣t)﹣t×2t=﹣t2+3t,其对称轴为t=,可知当0<t<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时,有最大值;②当≤t<6时,如图3,直线P′C′与DB交于点N,立,解得,∴N点坐标为(,),S=S△BNP′﹣S△BMP′=(6﹣t)×﹣×(6﹣t)×=(6﹣t)2=t2﹣t+3;显然当<t<6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当t=时,S=综上所述,S与t之间的关系式为S=,且当t=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6.(12分)(2015•甘南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经过A(0,﹣4),B(x1,0),C(x2,0)三点,且|x2﹣x1|=5.(1)求b,c的值;(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使得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0,﹣4),∴c=﹣4又∵由题意可知,x1、x2是方程﹣x2+bx﹣4=0的两个根,∴x1+x2=b,x1x2=6由已知得(x2﹣x1)2=25又∵(x2﹣x1)2=(x2+x1)2﹣4x1x2=b2﹣24∴b2﹣24=25解得b=±,当b=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不合题意,舍去.∴b=﹣.(2)∵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点D必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又∵y=﹣x2﹣x﹣4=﹣(x+)2+,∴抛物线的顶点(﹣,)即为所求的点D.(3)∵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点B的坐标为(﹣6,0),根据菱形的性质,点P必是直线x=﹣3与抛物线y=﹣x2﹣x﹣4的交点,∴当x=﹣3时,y=﹣×(﹣3)2﹣×(﹣3)﹣4=4,∴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3,4),使得四边形BPOH为菱形.四边形BPOH不能成为正方形,因为如果四边形BPOH为正方形,点P的坐标只能是(﹣3,3),但这一点不在抛物线上7.(10分)(2015•酒泉)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 (5,0),其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连接AC,在直线AC的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NA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根据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5),把点A(0,4)代入上式得:a=,∴y=(x﹣1)(x﹣5)=x2﹣x+4=(x﹣3)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2)P点坐标为(3,).理由如下:∵点A(0,4),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6,4)如图1,连接BA′交对称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AB的周长最小.设直线BA′的解析式为y=kx+b,把A′(6,4),B(1,0)代入得,解得,∴y=x﹣,∵点P的横坐标为3,∴y=×3﹣=,∴P(3,).(3)在直线AC的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N,使△NAC面积最大.设N点的横坐标为t,此时点N(t,t2﹣t+4)(0<t<5),如图2,过点N作NG∥y轴交AC于G;作AD⊥NG于D,由点A(0,4)和点C(5,0)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把x=t代入得:y=﹣t+4,则G(t,﹣t+4),此时:NG=﹣t+4﹣(t2﹣t+4)=﹣t2+4t,∵AD+CF=CO=5,∴S△ACN=S△ANG+S△CGN=AM×NG+NG×CF=NG•OC=×(﹣t2+4t)×5=﹣2t2+10t=﹣2(t﹣)2+,∴当t=时,△CAN面积的最大值为,由t=,得:y=t2﹣t+4=﹣3,∴N(,﹣3).8.(12分)(2015•兰州)已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点(2,1).(1)求二次函数y=ax2的解析式;(2)一次函数y=mx+4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交于点A(x1、y1)、B(x2、y2)两点.①当m=时(图①),求证:△AOB为直角三角形;②试判断当m≠时(图②),△AOB的形状,并证明;(3)根据第(2)问,说出一条你能得到的结论.(不要求证明)解答:(1)解:∵y=ax2过点(2,1),∴1=4a,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①证明:当m=时,联立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A(﹣2,1),B(8,16),分别过A、B作AC⊥x轴,BD⊥x轴,垂足分别为C、D,如图1,∴AC=1,OC=2,OD=8,BD=16,∴==,且∠ACO=∠ODB,∴△ACO∽△ODB,∴∠AOC=∠OBD,又∵∠OBD+∠BOD=90°,∴∠AOC+∠BOD=90°,即∠AOB=90°,∴△AOB为直角三角形;②解:△AOB为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当m≠时,联立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A(2m﹣2,(m﹣)2),B(2m+2,(m+)2),分别过A、B作AC⊥x轴,BD⊥x轴,如图2,∴AC=(m﹣)2,OC=﹣(2m﹣2),BD=(m+)2,OD=2m+2,∴==,且∠ACO=∠ODB,∴△ACO∽△OBD,∴∠AOC=∠OBD,又∵∠OBD+∠BOD=90°,∴∠AOC+∠BOD=90°,即∠AOB=90°,∴△AOB为直角三角形;(3)解:由(2)可知,一次函数y=mx+4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交点为A、B,则△AOB恒为直角三角形.(答案不唯一).9.(12分)(2015•天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y=﹣x2+bx+c(b、c为常数)的顶点为P,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直角顶点B在第四象限.(1)如图,若抛物线经过A、B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移(1)中的抛物线,使顶点P在直线AC上并沿AC方向滑动距离为时,试证明: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AC交于x轴上的同一点.(3)在(2)的情况下,若沿AC方向任意滑动时,设抛物线与直线AC的另一交点为Q,取BC的中点N,试探究NP+B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0,﹣1),C的坐标为(4,3)∴点B的坐标为(4,﹣1).∵抛物线过A(0,﹣1),B(4,﹣1)两点,∴,解得:b=2,c=﹣1,∴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1.(2)如答题图2,设顶点P在直线AC上并沿AC方向滑动距离时,到达P′,作P′M∥y轴,PM∥x轴,交于M点,∵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直线的斜率为1,∴△P′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P′M=PM=1,∴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向右平移1个单位,∵y=﹣x2+2x﹣1=﹣(x﹣2)2+1,∴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2+2,令y=0,则0=﹣(x﹣3)2+2,解得x1=1,x=52,∴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0),(5,0),解,得或∴平移后的抛物线与AC的交点为(1,0),∴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AC交于x轴上的同一点(1,0).(3)如答图3,取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易得点B′的坐标为(0,3),BQ=B′Q,取AB中点F,连接QF,FN,QB′,易得FN∥PQ,且FN=PQ,∴四边形PQFN为平行四边形.∴NP=FQ.∴NP+BQ=FQ+B′Q≥FB′==2.∴当B′、Q、F三点共线时,NP+BQ最小,最小值为2.10.(10分)(2015•酒泉)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5,0),其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连接AC,在直线AC的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NA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根据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5),把点A(0,4)代入上式得:a=,∴y=(x﹣1)(x﹣5)=x2﹣x+4=(x﹣3)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2)P点坐标为(3,).理由如下:∵点A(0,4),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6,4)如图1,连接BA′交对称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AB的周长最小.设直线BA′的解析式为y=kx+b,把A′(6,4),B(1,0)代入得,解得,∴y=x﹣,∵点P的横坐标为3,∴y=×3﹣=,∴P(3,).(3)在直线AC的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N,使△NAC面积最大.设N点的横坐标为t,此时点N(t,t2﹣t+4)(0<t<5),如图2,过点N作NG∥y轴交AC于G;作AD⊥NG于D,由点A(0,4)和点C(5,0)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把x=t代入得:y=﹣t+4,则G(t,﹣t+4),此时:NG=﹣t+4﹣(t2﹣t+4)=﹣t2+4t,∵AD+CF=CO=5,∴S△ACN=S△ANG+S△CGN=AM×NG+NG×CF=NG•OC=×(﹣t2+4t)×5=﹣2t2+10t=﹣2(t﹣)2+,∴当t=时,△CAN面积的最大值为,由t=,得:y=t2﹣t+4=﹣3,∴N(,﹣3).11.(10分)(2015•佛山)如图,一小球从斜坡O点处抛出,球的抛出路线可以用二次函数y=﹣x2+4x刻画,斜坡可以用一次函数y=x刻画.(1)请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最高点P的坐标;(2)小球的落点是A,求点A的坐标;(3)连接抛物线的最高点P与点O、A得△POA,求△POA的面积;(4)在OA上方的抛物线上存在一点M(M与P不重合),△MOA的面积等于△POA的面积.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得,y=﹣x2+4x=﹣(x﹣2)2+4,故二次函数图象的最高点P的坐标为(2,4);(2)联立两解析式可得:,解得:,或.故可得点A的坐标为(,);(3)如图,作PQ⊥x轴于点Q,AB⊥x轴于点B.S△POA=S△POQ+S△梯形PQBA﹣S△BOA=×2×4+×(+4)×(﹣2)﹣××=4+﹣=;(4)过P作OA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连结OM、AM,则△MOA的面积等于△POA的面积.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x+b,∵P的坐标为(2,4),∴4=×2+b,解得b=3,∴直线PM的解析式为y=x+3.由,解得,,∴点M的坐标为(,).12.(14分)(2015•广州)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1=ax2+bx+c(a≠0)与x轴相交于点A(x1,0),B(x2,0),与y轴交于点C,且O,C两点间的距离为3,x1•x2<0,|x1|+|x2|=4,点A,C在直线y2=﹣3x+t上.(1)求点C的坐标;(2)当y1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将抛物线y1向左平移n(n>0)个单位,记平移后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的部分为P,直线y2向下平移n个单位,当平移后的直线与P有公共点时,求2n2﹣5n的最小值.解答:解:(1)令x=0,则y=c,故C(0,c),∵OC的距离为3,∴|c|=3,即c=±3,∴C(0,3)或(0,﹣3);(2)∵x1x2<0,∴x1,x2异号,①若C(0,3),即c=3,把C(0,3)代入y2=﹣3x+t,则0+t=3,即t=3,∴y2=﹣3x+3,把A(x1,0)代入y2=﹣3x+3,则﹣3x1+3=0,即x1=1,∴A(1,0),∵x1,x2异号,x1=1>0,∴x2<0,∵|x1|+|x2|=4,∴1﹣x2=4,解得:x2=﹣3,则B(﹣3,0),代入y1=ax2+bx+3得,,解得:,∴y1=﹣x2﹣2x+3=﹣(x+1)2+4,则当x≤﹣1时,y随x增大而增大.②若C(0,﹣3),即c=﹣3,把C(0,﹣3)代入y2=﹣3x+t,则0+t=﹣3,即t=﹣3,∴y2=﹣3x﹣3,把A(x1,0),代入y2=﹣3x﹣3,则﹣3x1﹣3=0,即x1=﹣1,∴A(﹣1,0),∵x1,x2异号,x1=﹣1<0,∴x2>0∵|x1|+|x2|=4,∴1+x2=4,解得:x2=3,则B(3,0),代入y1=ax2+bx+3得,,解得:,∴y1=x2﹣2x﹣3=(x﹣1)2﹣4,则当x≥1时,y随x增大而增大,综上所述,若c=3,当y随x增大而增大时,x≤﹣1;若c=﹣3,当y随x增大而增大时,x≥1;(3)①若c=3,则y1=﹣x2﹣2x+3=﹣(x+1)2+4,y2=﹣3x+3,y1向左平移n个单位后,则解析式为:y3=﹣(x+1+n)2+4,则当x≤﹣1﹣n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向下平移n个单位后,则解析式为:y4=﹣3x+3﹣n,要使平移后直线与P有公共点,则当x=﹣1﹣n,y3≥y4,即﹣(﹣1﹣n+1+n)2+4≥﹣3(﹣1﹣n)+3﹣n,解得:n≤﹣1,∵n>0,∴n≤﹣1不符合条件,应舍去;②若c=﹣3,则y1=x2﹣2x﹣3=(x﹣1)2﹣4,y2=﹣3x﹣3,y1向左平移n个单位后,则解析式为:y3=(x﹣1+n)2﹣4,则当x≥1﹣n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向下平移n个单位后,则解析式为:y4=﹣3x﹣3﹣n,要使平移后直线与P有公共点,则当x=1﹣n,y3≤y4,即(1﹣n﹣1+n)2﹣4≤﹣3(1﹣n)﹣3﹣n,解得:n≥1,综上所述:n≥1,2n2﹣5n=2(n﹣)2﹣,∴当n=时,2n2﹣5n的最小值为:﹣.13.(2015•深圳)如图1,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经过点A(﹣3,0),点C(0,3),点D为二次函数的顶点,DE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E在x轴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DE上是否存在点P到AD的距离与到x轴的距离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DE的左侧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2S△FBC=3S△EBC?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二次函数y=﹣x2+bx+c经过点A(﹣3,0),点C(0,3),∴,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y=﹣x2﹣2x+3,(2)存在,当P在∠DAB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作PM⊥AD,设P(﹣1,m),则PM=PD•sin∠ADE=(4﹣m),PE=m,∵PM=PE,∴(4﹣m)=m,m=﹣1,∴P点坐标为(﹣1,﹣1);当P在∠DAB的外角平分线上时,如图2,作PN⊥AD,设P(﹣1,n),则PN=PD•sin∠ADE=(4﹣n),PE=﹣n,∵PM=PE,∴(4﹣n)=﹣n,n=﹣﹣1,∴P点坐标为(﹣1,﹣﹣1);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P点,其坐标为(﹣1,﹣1)或(﹣1,﹣﹣1);(3)∵S△EBC=3,2S△FBC=3S△EBC,∴S△FBC=,过F作FQ⊥x轴,交BC的延长线于Q,如图3,∵S△FBC=FQ•OB=FQ=,∴FQ=9,∵BC的解析式为y=﹣3x+3,设F(x0,﹣x02﹣2x0+3),∴﹣3x0+3+x02+2x0﹣3=9,解得:x0=或(舍去),∴点F的坐标是(,).14.(9分)(2015•珠海)如图,折叠矩形OABC的一边BC,使点C落在OA边的点D处,已知折痕BE=5,且=,以O为原点,OA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l:y=﹣x2+x+c经过点E,且与AB边相交于点F.(1)求证:△ABD∽△ODE;(2)若M是BE的中点,连接MF,求证:MF⊥BD;(3)P是线段BC上一点,点Q在抛物线l上,且始终满足PD⊥DQ,在点P运动过程中,能否使得PD=DQ?若能,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O为矩形,且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E≌△BDE,∴∠BDE=∠BCE=90°,∵∠BAD=90°,∴∠EDO+∠BDA=∠BDA+∠DAB=90°,∴∠EDO=∠DBA,且∠EOD=∠BAD=90°,∴△ABD∽△ODE;(2)证明:∵=,∴设OD=4x,OE=3x,则DE=5x,∴CE=DE=5x,∴AB=OC=CE+OE=8x,又∵△ABD∽△ODE,∴==,∴DA=6x,∴BC=OA=10x,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E2=BC2+CE2,即(5)2=(10x)2+(5x)2,解得x=1,∴OE=3,OD=4,DA=6,AB=8,OA=10,∴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当x=10时,代入可得y=,∴AF=,BF=AB﹣AF=8﹣=,在Rt△AF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F===,∴BF=DF,又M为Rt△BDE斜边上的中点,∴MD=MB,∴MF为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MF⊥BD;(3)解:由(2)可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设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H、G,令y=0,可得0=﹣x2+x+3,解得x=﹣4或x=12,∴H(﹣4,0),G(12,0),①当PD⊥x轴时,由于PD=8,DM=DN=8,故点Q的坐标为(﹣4,0)或(12,0)时,△PDQ是以D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当PD不垂直与x轴时,分别过P,Q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I,则Q不与G重合,从而I不与G重合,即DI≠8.∵PD⊥DQ,∴∠QDI=90°﹣∠PDN=∠DPN,∴Rt△PDN∽Rt△DQI,∵PN=8,∴PN≠DI,∴Rt△PDN与Rt△DQI不全等,∴PD≠DQ,另一侧同理PD≠DQ.综合①,②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4,0)或(12,0).15(12分)(2015•河池)如图1,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与y轴交于C,抛物线的顶点为D,直线l过C交x轴于E(4,0).(1)写出D的坐标和直线l的解析式;(2)P(x,y)是线段BD上的动点(不与B,D重合),PF⊥x轴于F,设四边形OFPC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3)点Q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过Q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于M,交抛物线于N,连接CN,将△CMN沿CN翻转,M的对应点为M′.在图2中探究:是否存在点Q,使得M′恰好落在y轴上?若存在,请求出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y=﹣x2+2x+3=﹣(x﹣1)2+4,∴D(1,4),当x=0时,y=﹣x2+2x+3=3,则C(0,3),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把C(0,3),E(4,0)分别代入得,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3;(2)如图(1),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B(3,0),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mx+n,把B(3,0),D(1,4)分别代入得,解得,∴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6,则P(x,﹣2x+6),∴S=•(﹣2x+6+3)•x=﹣x2+x(1≤x≤3),∵S=﹣(x﹣)2+,∴当x=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存在.如图2,设Q(t,0)(t>0),则M(t,﹣t+3),N(t,﹣t2+2t+3),∴MN=|﹣t2+2t+3﹣(﹣t+3)|=|t2﹣t|,CM==t,∵△CMN沿CN翻转,M的对应点为M′,M′落在y轴上,而QN∥y轴,∴MN∥CM′,NM=NM′,CM′=CM,∠CNM=∠CNM′,∴∠M′CN=∠CNM,∴∠M′CN=∠CNM′,∴CM′=NM′,∴NM=CM,∴|t2﹣t|=t,当t2﹣t=t,解得t1=0(舍去),t2=4,此时Q点坐标为(4,0);当t2﹣t=﹣t,解得t1=0(舍去),t2=,此时Q点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0)或(4,0).16.(10分)(2015•南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是抛物线y=ax2(a>0)上两个不同的点,其中A在第二象限,B在第一象限,(1)如图1所示,当直线AB与x轴平行,∠AOB=90°,且AB=2时,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B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2)如图2所示,在(1)所求得的抛物线上,当直线AB与x轴不平行,∠AOB仍为90°时,A、B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是否为常数?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直线y=﹣2x﹣2分别交直线AB,y轴于点P、C,直线AB交y 轴于点D,且∠BPC=∠OCP,求点P的坐标.解答:解:(1)如图1,∵AB与x轴平行,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有AE=BE=1,∵∠AOB=90°,∴OE=AB=1,∴A(﹣1,1)、B(1,1),把x=1时,y=1代入y=ax2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y=x2,A、B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为x A•x B=﹣1(2)x A•x B=﹣1为常数,如图2,过A作AM⊥x轴于M,BN⊥x轴于N,∴∠AMO=∠BNO=90°,∴∠MAO+∠AOM=∠AOM+∠BON=90°,∴∠MAO=∠BON,∴△AMO∽△BON,∴,∴OM•ON=AM•BN,设A(x A,y A),B(x B,y B),∵A(x A,y A),B(x B,y B)在y=x2图象上,∴,y A=,y B=,∴﹣x A•x B=y A•y B=•,∴x A•x B=﹣1为常数;(3)设A(m,m2),B(n,n2),如图3所示,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F,则易证△AEO∽△OFB.∴,即,整理得:mn(mn+1)=0,∵mn≠0,∴mn+1=0,即mn=﹣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联立,得:x2﹣kx﹣b=0.∵m,n是方程的两个根,∴mn=﹣b.∴b=1.∵直线AB与y轴交于点D,则OD=1.易知C(0,﹣2),OC=2,∴CD=OC+OD=3.∵∠BPC=∠OCP,∴PD=CD=3.设P(a,﹣2a﹣2),过点P作PG⊥y轴于点G,则PG=﹣a,GD=OG﹣OD=﹣2a﹣3.在Rt△PDG中,由勾股定理得:PG2+GD2=PD2,即:(﹣a)2+(﹣2a﹣3)2=32,整理得:5a2+12a=0,解得a=0(舍去)或a=﹣,当a=﹣时,﹣2a﹣2=,∴P(﹣,).16.(2015•北海)如图1所示,已知抛物线y=﹣x2+4x+5的顶点为D,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E为对称轴上的一点,连接CE,将线段CE绕点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y轴上.(1)直接写出D点和E点的坐标;(2)点F为直线C′E与已知抛物线的一个交点,点H是抛物线上C与F之间的一个动点,若过点H作直线HG与y轴平行,且与直线C′E交于点G,设点H的横坐标为m(0<m<4),那么当m为何值时,S△HGF:S△BGF=5:6?(3)图2所示的抛物线是由y=﹣x2+4x+5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点T(5,y)在抛物线上,点P是抛物线上O与T之间的任意一点,在线段OT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QT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x2+4x+5=﹣(x﹣2)2+9∴D点的坐标是(2,9);∵E为对称轴上的一点,∴点E的横坐标是:﹣=2,设点E的坐标是(2,m),点C′的坐标是(0,n),∵将线段CE绕点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y轴上,∴△C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得或(舍去),∴点E的坐标是(2,3),点C′的坐标是(0,1).综上,可得D点的坐标是(2,9),点E的坐标是(2,3).(2)如图1所示:令抛物线y=﹣x2+4x+5的y=0得:x2﹣4x﹣5=0,解得:x1=﹣1,x2=5,所以点A(﹣1,0),B(5,0).设直线C′E的解析式是y=kx+b,将E(2,3),C′(0,1),代入得,解得:,∴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1,将y=x+1与y=﹣x2+4x+5,联立得:,解得:,,∴点F得坐标为(4,5),点A(﹣1,0)在直线C′E上.∵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1,∴∠FAB=45°.过点B、H分别作BN⊥AF、HM⊥AF,垂足分别为N、M.∴∠HMN=90°,∠ADN=90°.又∵∠NAD=∠HNM=45°.∴△HGM∽△ABN∴,∵S△HGF:S△BGF=5:6,∴.∴,即,∴HG=5.设点H的横坐标为m,则点H的纵坐标为﹣m2+4m+5,则点G的坐标为(m,m+1),∴﹣m2+4m+5﹣(m+1)=5.解得:m1=,m2=.(3)由平移的规律可知: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x﹣1)+5=﹣x2+6x.将x=5代入y=﹣x2+6x得:y=5,∴点T的坐标为(5,5).设直线OT的解析式为y=kx,将x=5,y=5代入得;k=1,∴直线OT的解析式为y=x,①如图2所示:当PT∥x轴时,△PT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y=5代入抛物线y=﹣x2+6x得:x2﹣6x+5=0,解得:x1=1,x2=5.∴点P的坐标为(1,5).将x=1代入y=x得:y=1,∴点Q的坐标为(1,1).②如图3所示:由①可知:点P的坐标为(1,5).∵△PT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的横坐标为3,将x=3代入y=x得;y=3,∴点Q得坐标为(3,3).③如图4所示:设直线PT解析式为y=kx+b,∵直线PT⊥QT,∴k=﹣1.将k=﹣1,x=5,y=5代入y=kx+b得:b=10,∴直线PT的解析式为y=﹣x+10.将y=﹣x+10与y=﹣x2+6x联立得:x1=2,x2=5∴点P的横坐标为2.将x=2代入y=x得,y=2,∴点Q的坐标为(2,2).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1,1)或(3,3)或(2,2).17.(10分)(2015•贵港)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 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I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若动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在对称轴I上.①当PA⊥NA,且PA=NA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②当四边形PABC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I为x=﹣1,∴,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顶点坐标为(﹣1,4);(2)令y=﹣x2﹣2x+3=0,解得x=﹣3或x=1,∴点A(﹣3,0),B(1,0),作PD⊥x轴于点D,∵点P在y=﹣x2﹣2x+3上,∴设点P(x,﹣x2﹣2x+3)①∵PA⊥NA,且PA=NA,∴△PAD≌△AND,∴OA=PD即y=﹣x2﹣2x+3=2,解得x=﹣1(舍去)或x=﹣﹣1,∴点P(﹣﹣1,2);②∵S四边形BCPA=S△OBC+S△OAC=2+S△APC∵S△AOC=,S△OCP=x,S△OAP=•3•|y P|=﹣x2﹣3x+∴S△APC=S△OAP+S△OCP﹣S△AOC=x+(﹣x2﹣3x+)﹣=﹣x2﹣x=﹣(x﹣)2+,∴当x=﹣时,S△ACP最大值=,此时M(﹣,﹣),S四边形PABC最大=.18.(12分)(2015•桂林)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8)、B(8,0)和点E,动点C从原点O开始沿O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移动,动点D从点B开始沿B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移动,动点C、D同时出发,当动点D到达原点O 时,点C、D停止运动.(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y=﹣x2+3x+8;(2)求△CED的面积S与D点运动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当t为何值时,△CE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CED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点E除外),使△PCD的面积等于△CED的最大面积?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将点A(0,8)、B(8,0)代入抛物线y=﹣x2+bx+c得:,解得:b=3,c=8,∴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8,故答案为:y=﹣x2+3x+8;(2)∵点A(0,8)、B(8,0),∴OA=8,OB=8,令y=0,得:﹣x2+3x+8=0,解得:x18,x2=2,∵点E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E(﹣2,0),∴OE=2,根据题意得:当D点运动t秒时,BD=t,OC=t,∴OD=8﹣t,∴DE=OE+OD=10﹣t,∴S=•DE•OC=•(10﹣t)•t=﹣t2+5t,即S=﹣t2+5t=﹣(t﹣5)2+,∴当t=5时,S最大=;(3)由(2)知:当t=5时,S最大=,∴当t=5时,OC=5,OD=3,∴C(0,5),D(3,0),由勾股定理得:CD=,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将C(0,5),D(3,0),代入上式得:k=﹣,b=5,∴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5,过E点作EF∥CD,交抛物线与点P,如图1,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b,将E(﹣2,0)代入得:b=﹣,∴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将y=﹣x﹣,与y=﹣x2+3x+8联立成方程组得:,解得:,,∴P(,﹣);过点E作EG⊥CD,垂足为G,∵当t=5时,S△ECD==,∴EG=,过点D作DN⊥CD,垂足为N,且使DN=,过点N作NM⊥x轴,垂足为M,如图2,可得△EGD∽△DMN,∴,即:,解得:DM=,∴OM=,由勾股定理得:MN==,∴N(,),过点N作NH∥CD,与抛物线交与点P,如图2,设直线NH的解析式为:y=﹣x+b,将N(,),代入上式得:b=,∴直线NH的解析式为:y=﹣x+,将y=﹣x+,与y=﹣x2+3x+8联立成方程组得:,解得:,,∴P(8,0)或P(,),综上所述:当△CED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点E除外),使△PCD的面积等于△CED的最大面积,点P的坐标为:P(,﹣)或P(8,0)或P(,).19.(14分)(2015•安顺)如图,抛物线y=ax2+bx+与直线AB交于点A(﹣1,0),B(4,),点D是抛物线A,B两点间部分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直线CD与y轴平行,交直线AB于点C,连接AD,B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D的横坐标为m,△AD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S 取最大值时的点C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y=﹣x2+2x+.(2)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y=x+,则D(m,﹣m2+2m+),C(m,m+),CD=(﹣m2+2m+)﹣(m+)=﹣m2+m+2,∴S=(m+1)•CD+(4﹣m)•CD=×5×CD=×5×(﹣m2+m+2)=﹣m2+m+5∵﹣<0,∴当m=时,S有最大值,当m=时,m+=×+=,∴点C(,).20.(16分)(2015•毕节市)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顶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AM′与此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C,求△CAB的面积;(3)是否存在过A,B两点的抛物线,其顶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使得四边形APBQ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将A、B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y=x2﹣2x﹣3;(2)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得y=(x﹣1)2﹣4,M点的坐标为(1,﹣4),M′点的坐标为(1,4),设AM′的解析式为y=kx+b,将A、M′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AM′的解析式为y=2x+2,联立AM′与抛物线,得,解得,C点坐标为(5,12).S△ABC=×4×12=24;(3)存在过A,B两点的抛物线,其顶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使得四边形APBQ 为正方形,由ABPQ是正方形,A(﹣1,0)B(3,0),得P(1,﹣2),Q(1,2),或P(1,2),Q(1,﹣2),①当顶点P(1,﹣2)时,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将A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a(﹣1﹣1)2﹣2=0,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2,②当P(1,2)时,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2,将A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a(﹣1﹣1)2+2=0,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2,综上所述:y=(x﹣1)2﹣2或y=﹣(x﹣1)2+2,使得四边形APBQ为正方形.21.(16分)(2015•六盘水)如图,已知图①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D(﹣1,0),D (0,﹣1),E(1,0).(1)求图①中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将图①中的抛物线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图②中的抛物线,点D与点D1是平移前后的对应点,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将图②中的抛物线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图③中的抛物线,所得到抛物线表达式为y2=2px,点D1与D2是旋转前后的对应点,求图③中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4)将图③中的抛物线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与直线y=﹣x﹣1相交于A、B两点,D2与D3是旋转前后如图④,求线段AB的长.解答:解:(1)将D、C、E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解得.图①中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1;(2)将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1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y=x2,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3)将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x=y2,图③中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x=y2;(4)将图③中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x=y2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y=﹣x2,联立,。
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第1期)专题37_操作探究
![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第1期)专题37_操作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b5ba2cfad6195f312ba671.png)
精心整理操作探究一、选择题1.(2015?浙江宁波,第12题4分)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呈长方形,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只知道原住房平面图长A.b,②③-①将a+将2c∴故选A.2.(2015?浙江省绍兴市,第10题,4分)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
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A.②号棒B.⑦号棒C.⑧号棒D.⑩号棒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拿走后图形下面的游戏棒,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仔细观察图形发现: 第1第2第3第4第5第6故选二.1.(中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或4+第16题【考点】剪纸问题;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菱形、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的应用.【分析】∵四边形纸片ABCD 中,∠A =∠C =90°,∠B =150°,∴∠C =30°. 如答图,根据题意对折、裁剪、铺平后可有两种情况H ,设∴设在Rt 易证BCD EHB ∆∆∽,∴CD BCHB EH =,即1CD =∴224CD +==+综上所述,CD =2或4+2.(2015?浙江省绍兴市,第13题,5分)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
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
如图1,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cm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应用题.∴△∴3.(t、t1等边三角型的边长为a≈2,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正方形的边长为b≈1.7,正方形的周长为1.7×4=6.8;圆的周长为3.14×2×1=6.28,∵6.8>6.28>6,∴t2>t3>t1.故答案为:t2>t3>t1.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利用相等的面积求出相应的周长是解题关键.4.(A与点出=2,则∴,∴=故=.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及矩形的性质,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RT△AOE∽RT△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E的长.三.解答题1.(2015?浙江省台州市,第24题)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若AM=2,MN=3求BN的长;(2)如图2,在△ABC中,FG是中位线,点D,E是线段BC的勾股分割点,且段(3D(4,△和△H 是2.(的顶点形所(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2)若点G的坐标为(0,-3),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5-频数与频率
![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5-频数与频率](https://img.taocdn.com/s3/m/9d24bc493b3567ec102d8a86.png)
频数与频率一.选择题1.(2015•江苏苏州,第5题3分)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 通话时间x/min0<x≤5 5<x≤10 10<x≤15 15<x≤20 频数(通话次数) 20 16 9 5则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 的频率为A .0.1B .0.4C .0.5D .0.9【难度】★【考点分析】考察概率,是中考必考题型,难度很小。
【解析】不超过15 分钟的通话次数共:20+16+9=45(次),总共通过次数为:45+5=50(次), 所以通过不超过15 分钟的频率为:故选:D 。
2.(2015·深圳,第6题 分)在一下数据90,85,80,80,75中,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8075, B 、80,80 C 、85,80 D 、90,80【答案】B .【解析】80出现两次,其它数字只出现一次,故众数为80,数据90,85,80,80,75的中位数为80,故选B 。
3.(2015·南宁,第4题3分)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2条形图所示,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A )12 (B )13 (C )14 (D )15图2考点:众数;条形统计图..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到最高的条形图所表示的年龄数即为众数.解答:解:观察条形统计图知:为14岁的最多,有8人,故众数为14岁,故选C .点评:考查了众数的定义及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及了解众数的定义,难度较小.4.(2015·贵州六盘水,第7题3分)“魅力凉都六盘水”某周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单位°C )是26,24,23,18,22,22,2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8B .22C .23D .24考点:中位数.分析: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解: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8、22、22、23、24、25、26, 则中位数是:23.故选:C .点评: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5. (2015·河南,第6题3分)小王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85分,80分,9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 )A. 255分B. 84分C. 84.5分D.86分C 【解析】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86532590380285=++⨯+⨯+⨯=x —,∴小王成绩为86分.二.填空题 1.(2015·黑龙江绥化,第17题 分)在2015年的体育考试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考点:中位数;折线统计图..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解答: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6+26)÷2=26,则中位数是26.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2.(2015•甘肃兰州,第18题,4分)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余均相同的个小球,其中5个黑球,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这称为依次摸球试验,之后把它放回袋中,搅匀后,再继续摸出一球。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概率与统计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概率与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5d2d9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e.png)
概率与统计1.(2015江苏苏州3分)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则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率为A.0。
1 B.0.4 C.0.5 D.0。
9【答案】D【分析】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数为,∴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率为。
【考点】频率2。
(2015江苏南京8分)为了了解2014年某地区10万名大、中、小学生50米跑成绩情况,教育部门从这三类学生群体中各抽取了10%的学生进行检测,整理样本数据,并结合2010年抽样结果,得到下列统计图.(1)本次检测抽取了大、中、小学生共名,其中小学生名;(2)根据抽样的结果,估计2014年该地区10万名大、中、小学生中,50米跑成绩合格的中学生人数为名;(3)比较2010年与2014年抽样学生50米跑成绩合格率情况,写出一条正确的结论.【答案】(1)10000, 4500(2)36000(3)2014年与2010年抽样学生相比,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成绩合格率都有所提高,大学生成绩合格率下降.【分析】(1)本次检测抽取了大、中、小学生共名,其中小学生名。
(2)50米跑成绩合格的中学生人数为名。
【考点】扇形图;条形图3.(2015江苏苏州3分)某学校在“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中,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每名学生分别选了一项球类运动),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其中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6人,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名.【答案】60【分析】设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名,根据题意得,解得。
【考点】扇形图4.(2015江苏无锡6分)某区教研部门对本区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和表达A.从不 B.很少 C.有时 D.常常E.总是答题的学生在这五个选项中只能选择一项.如图是根据学生对该问题的答卷情况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区共有3200 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2)请把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总是”所占的百分比为.【答案】(1)3200(2)(3)42%【分析】(1)选择“从不”的学生共有96人,占比为3%,∴可得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为。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统计与概率及答案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统计与概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52e2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6.png)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统计与概率一、填空题1.已知一组数据:3,5,x,7,9的平均数为6,则x=.二、综合题2.某超市为了答谢顾客,凡在本超市购物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小票参与抽奖活动,奖品是三种瓶装饮料,它们分别是:绿茶(500ml)、红茶(500ml)和可乐(600ml),抽奖规则如下:①如图,是一个材质均匀可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上分别写有“可”、“绿”、“乐”、“茶”、“红”字样;②参与一次抽奖活动的顾客可进行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当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可获得指针所指区域的字样,我们称这次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③假设顾客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两区域的边界,顾客可以再转动转盘,直到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④当顾客完成一次抽奖活动后,记下两次指针所指区域的两个字,只要这两个字和奖品名称的两个字相同(与字的顺序无关),便可获得相应奖品一瓶;不相同时,不能获得任何奖品.根据以上规则,回答下列问题:(1)求一次“有效随机转动”可获得“乐”字的概率;(2)有一名顾客凭本超市的购物小票,参与了一次抽奖活动,请你用列表或树状图等方法,求该顾客经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概率.3.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上周内做家务劳动所用的时间”(简称“劳动时间”)情况,在本校随机调查了100名学生的“劳动时间”,并进行统计,绘制了如下统计表: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100名学生的“劳动时间”的中位数落在组;(2)求这100名学生的平均“劳动时间”;(3)若该校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在该校学生中,“劳动时间”不少于90分钟的人数.4.有五个封装后外观完全相同的纸箱,且每个纸箱内各装有一个西瓜,其中,所装西瓜的重量分别为6kg,6kg,7kg,7kg,8kg.现将这五个纸箱随机摆放.(1)若从这五个纸箱中随机选1个,则所选纸箱里西瓜的重量为6kg的概率是;(2)若从这五个纸箱中随机选2个,请利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选两个纸箱里西瓜的重量之和为15kg的概率.5.从一副普通的扑克牌中取出四张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为2,3,3,6.(1)将这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取的这张牌的牌面数字是3的概率为;(2)将这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余的三张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请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抽取的这两张牌的面数字恰好相同的概率.6.今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省举行本届全运会主场馆在西安,开幕式、闭幕式均在西安举行.某校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预估一下西安市今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状况.他们收集了西安市近五年9月份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从中随机抽取了60天的日平均气温,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中位数为,众数为;(2)求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3)若日平均气温在18℃~21℃的范围内(包含18℃和21℃)为“舒适温度”.请预估西安市今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为“舒适温度”的天数.7.王大伯承包了一个鱼塘,投放了2000条某种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喂养,存活率大致达到了90%.他近期想出售鱼塘里的这种鱼.为了估计鱼塘里这种鱼的总质量,王大伯随机捕捞了20条鱼,分别称得其质量后放回鱼塘.现将这20条鱼的质量作为样本,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这20条鱼质量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求这20条鱼质量的平均数;(3)经了解,近期市场上这种鱼的售价为每千克18元,请利用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估计王大伯近期售完鱼塘里的这种鱼可收入多少元?8.小亮和小丽进行摸球试验.他们在一个不透明的空布袋内,放入两个红球,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共四个小球.这些小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试验规则:先将布袋内的小球摇匀,再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下颜色后放回,称为摸球一次.(1)小亮随机摸球10次,其中6次摸出的是红球,求这10次中摸出红球的频率;(2)若小丽随机摸球两次,请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这两次摸出的球中一个是白球、一个是黄球的概率.9.现有A、B两个不透明袋子,分别装有3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专题6 不等式(组)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三期)专题6 不等式(组)试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cd5a4d69dc5022abea0031.png)
不等式(组)1. (2018·某某江汉·3分)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3,则m的取值X围是()A.m>4 B.m≥4 C.m<4 D.m≤4【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已知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再求出解集即可.【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m﹣1,又∵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m﹣1≤3,解得:m≤4,故选:D.2.(2018·某某省某某·3分)关于x的不等式﹣1<x≤a有3个正整数解,则a的取值X 围是.解:∵不等式﹣1<x≤a有3个正整数解,∴这3个整数解为1.2.3,则3≤a<4.故答案为:3≤a<4.3.(2018·某某省某某市)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B.4. (2018•呼和浩特•3分)若满足<x≤1的任意实数x,都能使不等式2x3﹣x2﹣mx>2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X围是()A.m<﹣1 B.m≥﹣5 C.m<﹣4 D.m≤﹣4解:∵满足<x≤1的任意实数x,都能使不等式2x3﹣x2﹣mx>2成立,∴m<,∴m≤﹣4故选:D.5.(2018·某某某某·3分)不等式3x﹣6≥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3x﹣6≥0,3x≥6,x≥2,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能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1.(2018·某某省某某市)(3.00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2 .【分析】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不等式组的公共解.【解答】解:解不等式x﹣2<0,得:x<2,解不等式3x+6≥0,得:x≥﹣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故答案为:﹣2≤x<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2.(2018·某某省某某市)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x≤8.【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8,解不等式②得:x>0,∴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8.故答案为:0<x≤8.3. (2018•呼和浩特•3分)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中的任意x,都能使不等式x ﹣5>0成立,则a的取值X围是.解:∵解不等式①得:x>﹣2a,解不等式②得:x>﹣a+2,又∵不等式x﹣5>0的解集是x>5,∴﹣2a≥5或﹣a+2≥5,解得:a≤﹣2.5或a≤﹣6,经检验a≤﹣2.5不符合,故答案为:a≤﹣6.1. (2018·某某贺州·8分)某自行车经销商计划投入7.1万元购进100辆A型和30辆B 型自行车,其中B型车单价是A型车单价的6倍少60元.(1)求A.B两种型号的自行车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后来由于该经销商资金紧X,投入购车的资金不超过5.86万元,但购进这批自行年的总数不变,那么至多能购进B型车多少辆?【解答】解:(1)设A型自行车的单价为x元/辆,B型自行车的单价为y元/辆,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型自行车的单价为260元/辆,B型自行车的单价为1500元/辆.(2)设购进B型自行车m辆,则购进A型自行车(130﹣m)辆,根据题意得:260(130﹣m)+1500m≤58600,解得:m≤20.答:至多能购进B型车20辆.2. (2018·某某某某·8分)解不等式组,并求出它的整数解,再化简代数式•(﹣),从上述整数解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求此代数式的值.【分析】先解不等式组求得x的整数解,再根据分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最后选取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解不等式3x﹣6≤x,得:x≤3,解不等式<,得:x>0,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3,所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2.3,原式=•[﹣]=•=,∵x≠±3.1,∴x=2,则原式=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关键.3.(2018·某某荆州·5分)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1,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4.(2018·某某省某某)某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5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2千米都需付5元车费),超过2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1.8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某同学从家乘出租车到学校,付了车费24.8元.求该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在什么X围?解:设该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x千米,依题意:24.8﹣1.8<5+1.8(x﹣2)≤24.8,解得:12<x≤13.故该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在大于12小于等于13的X围.5.(2018·某某省某某·8分)(列方程(组)及不等式解应用题)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相关部门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政策.若居民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0立方米,每立方米按现行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收费(现行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基本水价+污水处理费);若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10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在基本水价基础上加价100%,每立方米污水处理费不变.甲用户4月份用水8立方米,缴水费27.6元;乙用户4月份用水12立方米,缴水费46.3元.(注:污水处理的立方数=实际生活用水的立方数)(1)求每立方米的基本水价和每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费各是多少元?(2)如果某用户7月份生活用水水费计划不超过64元,该用户7月份最多可用水多少立方米?【分析】(1)设每立方米的基本水价是x元,每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费是y元,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求出答案.(2)设该用户7月份可用水t立方米(t>10),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设每立方米的基本水价是x元,每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费是y元解得:答:每立方米的基本水价是2.45元,每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费是1元.(2)设该用户7月份可用水t立方米(t>10)10×2.45+(t﹣10)×4.9+t≤64解得:t≤15答:如果某用户7月份生活用水水费计划不超过64元,该用户7月份最多可用水15立方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和不等式,本题属于中等题型.6.(2018·某某省·8分)某驻村扶贫小组为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带领大家致富.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决定利用当地生产的甲乙两种原料开发A,B两种商品,为科学决策,他们试生产A.B两种商品100千克进行深入研究,已知现有甲种原料293千克,乙种原料314千克,生产1千克A商品,1千克B商品所需要的甲、乙两种原料及生产成本如下表所示.甲种原料(单位:千克)乙种原料(单位:千克)生产成本(单位:元)3 2 120A商品200B商品设生产A种商品x千克,生产A.B两种商品共100千克的总成本为y元,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也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X围;(2)x取何值时,总成本y最小?【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两种商品需要的成本,再利用表格中数据得出不等式组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y=120x+200(100﹣x)=﹣80x+20000,,解得:72≤x≤86;(2)∵y=﹣80x+2000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86时,y最小,则y=﹣80×86+20000=13120(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不等式的应用,正确利用表格获得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7.(2018·某某省某某·8分)解不等式组:【分析】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方法:大小小大中间找,可得答案.【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4,解不等式②,得x>3,不等式①,不等式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4.【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方法是解题关键.8.(2018·某某省某某市) 某爱心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准备修建一批室外简易的足球场和篮球场,供市民免费使用,修建1个足球场和1个篮球场共需8.5万元,修建2个足球场和4个篮球场共需27万元.(1)求修建一个足球场和一个篮球场各需多少万元?(2)该企业预计修建这样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共20个,投入资金不超过90万元,求至少可以修建多少个足球场?【解答】解:(1)设修建一个足球场x万元,一个篮球场y万元,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修建一个足球场和一个篮球场各需3.5万元,5万元;(2)设足球场y个,则篮球场(20﹣y)个,根据题意可得:3.5y+5(20﹣y)≤90,解得:y,答:至少可以修建6个足球场.9.(2018·某某省某某市)在运动会前夕,育红中学都会购买篮球、足球作为奖品.若购买10个篮球和15个足球共花费3000元,且购买一个篮球比购买一个足球多花50元.(1)求购买一个篮球,一个足球各需多少元?(2)今年学校计划购买这种篮球和足球共10个,恰逢商场在搞促销活动,篮球打九折,足球打八五折,若此次购买两种球的总费用不超过1050元,则最多可购买多少个篮球?【解答】解:(1)设购买一个篮球需x元,购买一个足球需y元,根据题意可得:,解得:,答:购买一个篮球,一个足球各需150元,100元;(2)设购买a个篮球,根据题意可得:0.9×150a+0.85×100(10﹣a)≤1050,解得:a≤4,答;最多可购买4个篮球.10.(2018·某某省某某市)(12.00分)为落实“美丽某某”的工作部署,市政府计划对城区道路进行了改造,现安排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已知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工作效率的倍,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1)甲、乙两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2)若甲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7万元,乙队工作一天需付费用5万元,如需改造的道路全长1200米,改造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至少安排甲队工作多少天?【分析】(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甲队改造360米的道路比乙队改造同样长的道路少用3天,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安排甲队工作m天,则安排乙队工作天,根据总费用=甲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乙队每天所需费用×工作时间结合总费用不超过145万元,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则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3,解得:x=40,经检验,x=4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40=60.答:乙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40米,甲工程队每天能改造道路的长度为60米.(2)设安排甲队工作m天,则安排乙队工作天,根据题意得:7m+5×≤145,解得:m≥10.答:至少安排甲队工作10天.【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11. (2018•某某•9分)解不等式组:解:.∵解不等式①得:x>0,解不等式②得:x<6,∴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6.12. (2018•某某•3分)已知点P(1﹣a,2a+6)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X围是()A.a<﹣3 B.﹣3<a<1 C.a>﹣3 D.a>1【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点P(1﹣a,2a+6)在第四象限,∴,解得a<﹣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13.(2018·某某某某·9分)解不等式组: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14. (2018·某某某某·10分)为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我市某中学决定组织部分班级去赤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中,若每位老师带17个学生,还剩12个学生没人带;若每位老师带18个学生,就有一位老师少带4个学生.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表所示.甲种客车乙种客车载客量/(人/辆)30 42租金/(元/辆)300 400学校计划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租车总费用不超过3100元,为了安全,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1)参加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2)既要保证所有师生都有车坐,又要保证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可知租用客车总数为辆;(3)你能得出哪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其中哪种租车方案最省钱?请说明理由.【答案】(1)老师有16名,学生有284名;(2)8;(3)共有3种租车方案,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是:租用甲种客车3辆,乙种客车5辆.【解析】【分析】(1)设老师有x名,学生有y名,根据等量关系:若每位老师带17个学生,还剩12个学生没人带;若每位老师带18个学生,就有一位老师少带4个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即可;(2)由(1)中得出的教师人数可以确定出最多需要几辆汽车,再根据总人数以及汽车最多的是42座的可以确定出汽车总数不能小于=(取整为8)辆,由此即可求出;(3)设租用x辆乙种客车,则甲种客车数为:(8﹣x)辆,由题意得出400x+300(8﹣x)≤3100,得出x取值X围,分析得出即可.【详解】(1)设老师有x名,学生有y名,依题意,列方程组为,解得:,答:老师有16名,学生有284名;(2)∵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汽车总数不能大于8辆;又要保证300名师生有车坐,汽车总数不能小于=(取整为8)辆,word综合起来可知汽车总数为8辆,故答案为:8;(3)设租用x辆乙种客车,则甲种客车数为:(8﹣x)辆,∵车总费用不超过3100元,∴400x+300(8﹣x)≤3100,解得:x≤7,为使300名师生都有座,∴42x+30(8﹣x)≥300,解得:x≥5,∴5≤x≤7(x为整数),∴共有3种租车方案:方案一:租用甲种客车3辆,乙种客车5辆,租车费用为2900元;方案二:租用甲种客车2辆,乙种客车6辆,租车费用为3000元;方案三:租用甲种客车1辆,乙种客车7辆,租车费用为3100元;故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是:租用甲种客车3辆,乙种客车5辆.【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找准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15.(2018·某某某某·8分)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2)【分析】(2)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解答】解:(2),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16.(2018·某某某某·5分)(2)解不等式组:【解答】解:(2)解不等式2x﹣4>0,得:x>2,解不等式x+1≤4(x﹣2),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11 / 11。
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解析-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2015年)
![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解析-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2015年)](https://img.taocdn.com/s3/m/ccb40755b9f3f90f77c61b31.png)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4分)(2015•上海)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A.B.C.πD.02.(4分)(2015•上海)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A.a0=1 B.a﹣1=﹣a C.(﹣a)2=﹣a2D.a= 3.(4分)(2015•上海)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C.y=D.y=4.(4分)(2015•上海)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4B.5C.6D.75.(4分)(2015•上海)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频率6.(4分)(2015•上海)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A D=BD B.O D=CD C.∠CAD=∠CBD D.∠OCA=∠OCB二、填空题7.(4分)(2015•上海)计算:|﹣2|+2=.8.(4分)(2015•上海)方程=2的解是.9.(4分)(2015•上海)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10.(4分)(2015•上海)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1.(4分)(2015•上海)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12.(4分)(2015•上海)如果将抛物线y=x2+2x﹣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13.(4分)(2015•上海)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14.(4分)(2015•上海)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年龄(岁)11 12 13 14 15人数 5 5 16 15 12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岁.15.(4分)(2015•上海)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16.(4分)(2015•上海)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E=AD,过点E作AC的垂线,交边CD于点F,那么∠FAD=度.17.(4分)(2015•上海)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 相交,且点B在⊙D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18.(4分)(2015•上海)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三、解答题19.(10分)(2015•上海)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20.(10分)(2015•上海)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1.(10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也经过点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B作BC∥x轴,交y轴于点C,且AC=AB.求:(1)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AB的表达式.22.(10分)(2015•上海)如图,MN表示一段笔直的高架道路,线段AB表示高架道路旁的一排居民楼,已知点A到MN的距离为15米,BA的延长线与MN相交于点D,且∠BDN=30°,假设汽车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周围39米以内会受到噪音(XRS)的影响.(1)过点A作MN的垂线,垂足为点H,如果汽车沿着从M到N的方向在MN上行驶,当汽车到达点P处时,噪音开始影响这一排的居民楼,那么此时汽车与点H的距离为多少米?(2)降低噪音的一种方法是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当汽车行驶到点Q时,它与这一排居民楼的距离QC为39米,那么对于这一排居民楼,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23.(12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24.(12分)(2015•上海)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与x轴的负半轴(XRS)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AB=2,点P在抛物线上,线段AP 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线段BP与x轴相交于点D,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的长;(3)当tan∠ODC=时,求∠PAD的正弦值.25.(14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CD上,且DQ=OP,AP的延长线与射线OQ相交于点E,与弦CD相交于点F(点F与点C,D不重合),AB=20,cos∠AOC=,设OP=x,△CPF的面积为y.(1)求证:AP=OQ;(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OP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的长.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2015•上海)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A.B.C.πD.0考点:实数.分析:根据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是无理数,A不正确;是无理数,B不正确;π是无理数,C不正确;0是有理数,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2.(4分)(2015•上海)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A.a0=1 B.a﹣1=﹣a C.(﹣a)2=﹣a2D.a=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分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分析:分别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和分数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分析求出即可.解答:解:A、a0=1(a>0),正确;B、a﹣1=,故此选项错误;C、(﹣a)2=a2,故此选项错误;D、a=(a>0),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和分数指数幂的性质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3.(4分)(2015•上海)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C.y=D.y=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y是x的二次函数,故A选项错误;B、y是x的反比例函数,故B选项错误;C、y是x的正比例函数,故C选项正确;D、y是x的一次函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4.(4分)(2015•上海)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4B.5C.6D.7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为360°和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360÷7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有关计算,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为360°和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4分)(2015•上海)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频率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方差、标准差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大小进行选择.解答:解:能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是方差或标准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标准差的意义,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也成立.6.(4分)(2015•上海)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A D=BD B.O D=CD C.∠CAD=∠CBD D.∠OCA=∠OCB考点:菱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分析: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AD=DB,当DO=CD,则AD=BD,DO=CD,AB⊥CO,故四边形OACB为菱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以及垂径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7.(4分)(2015•上海)计算:|﹣2|+2=4.考点:有理数的加法;绝对值.分析:先计算|﹣2|,再加上2即可.解答:解:原式=2+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以及绝对值的求法,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8.(4分)(2015•上海)方程=2的解是x=2.考点:无理方程.分析:首先根据乘方法消去方程中的根号,然后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求出x的值是多少,最后验根,求出方程=2的解是多少即可.解答:解:∵=2,∴3x﹣2=4,∴x=2,当x=2时,左边=,右边=2,∵左边=右边,∴方程=2的解是:x=2.故答案为: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方程的求解,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乘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设辅助元素法,利用比例性质法等.(2)注意:用乘方法(即将方程两边各自乘同次方来消去方程中的根号)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增根,应注意验根.9.(4分)(2015•上海)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x≠﹣3.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列出算式,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3≠0,即x≠﹣3,故答案为:x≠﹣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0.(4分)(2015•上海)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m<﹣4.考点:根的判别式.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得出△=16﹣4(﹣m)<0,从而求出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16﹣4(﹣m)<0,∴m<﹣4,故答案为m<﹣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11.(4分)(2015•上海)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77℉.考点:函数值.分析:把x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求出y值即可.解答:解:当x=25°时,y=×25+32=77,故答案为:7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求函数值,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并正确代入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4分)(2015•上海)如果将抛物线y=x2+2x﹣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x2+2x+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b,把点A的坐标代入进行求值即可得到b 的值.解答:解: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b,把A(0,3)代入,得3=﹣1+b,解得b=4,则该函数解析式为y=x2+2x+3.故答案是:y=x2+2x+3.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平移,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并用规律求函数解析式.会利用方程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3.(4分)(2015•上海)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分析:由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4分)(2015•上海)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年龄(岁)11 12 13 14 15人数 5 5 16 15 12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4岁.考点:中位数.分析:一共有53个数据,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7名成员的年龄就是这个小组成员年龄的中位数.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第27名成员的年龄是14岁,所以这个小组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5.(4分)(2015•上海)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考点:*平面向量.分析:由=,=,利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即可求得,又由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可得DE是△ABC的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注意掌握三角形法则的应用.16.(4分)(2015•上海)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E=AD,过点E作AC的垂线,交边CD于点F,那么∠FAD=22.5度.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DAC=45°,再由AD=AE易证△ADF≌△AEF,求出∠FAD.解答:解:如图,在Rt△AEF和Rt△ADF中,∴Rt△AEF≌Rt△ADF,∴∠DAF=∠EAF,∵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CAD=45°,∴∠FAD=22.5°.故答案为:22.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证Rt△AEF≌Rt△ADF是解本题的关键.17.(4分)(2015•上海)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 相交,且点B在⊙D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14(答案不唯一).(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开放型.分析:首先求得矩形的对角线的长,然后根据点A在⊙B上得到⊙B的半径为5,再根据⊙D 与⊙B相交,得到⊙D的半径R满足8<R<18,在此范围内找到一个值即可.解答:解:∵矩形ABCD中,AB=5,BC=12,∴AC=BD=13,∵点A在⊙B上,∴⊙B的半径为5,∵如果⊙D与⊙B相交,∴⊙D的半径R满足8<R<18,∵点B在⊙D内,∴R>13,∴13<R<18,∴14符合要求,故答案为:14(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B的半径,然后确定⊙D的半径的取值范围,难度不大.18.(4分)(2015•上海)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 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4﹣4.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作CH⊥AE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CB=(180°﹣∠BAC)=75°,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D=AB=8,∠CAD=∠BAC=30°,则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计算出∠E=45°,接着在Rt△ACH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CH=AC=4,AH=CH=4,所以DH=AD﹣AH=8﹣4,然后在Rt△CEH中利用∠E=45°得到EH=CH=4,于是可得DE=EH﹣DH=4﹣4.解答:解:作CH⊥AE于H,如图,∵AB=AC=8,∴∠B=∠ACB=(180°﹣∠BAC)=(180°﹣30°)=75°,∵△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AD=AB=8,∠CAD=∠BAC=30°,∵∠ACB=∠CAD+∠E,∴∠E=75°﹣30°=45°,在Rt△ACH中,∵∠CAH=30°,∴CH=AC=4,AH=CH=4,∴DH=AD﹣AH=8﹣4,在Rt△CEH中,∵∠E=45°,∴EH=CH=4,∴DE=EH﹣DH=4﹣(8﹣4)=4﹣4.故答案为4﹣4.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三、解答题19.(10分)(2015•上海)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x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当x=﹣1时,原式==﹣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0分)(2015•上海)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找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难度适中.21.(10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也经过点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B作BC∥x轴,交y轴于点C,且AC=AB.求:(1)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AB的表达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根据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求出m的值;(2)根据点A的坐标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表达式.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A,点A的纵坐标为4,∴点A的坐标为(3,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m=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如图,连接AC、AB,作AD⊥BC于D,∵AC=AB,AD⊥BC,∴BC=2CD=6,∴点B的坐标为:(6,2),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b,由题意得,,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得的求法,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2.(10分)(2015•上海)如图,MN表示一段笔直的高架道路,线段AB表示高架道路旁的一排居民楼,已知点A到MN的距离为15米,BA的延长线与MN相交于点D,且∠BDN=30°,假设汽车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时,周围39米以内会受到噪音(XRS)的影响.(1)过点A作MN的垂线,垂足为点H,如果汽车沿着从M到N的方向在MN上行驶,当汽车到达点P处时,噪音开始影响这一排的居民楼,那么此时汽车与点H的距离为多少米?(2)降低噪音的一种方法是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当汽车行驶到点Q时,它与这一排居民楼的距离QC为39米,那么对于这一排居民楼,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7)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1)连接PA.在直角△PAH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PH的长度;(2)由题意知,隔音板的长度是PQ的长度.通过解Rt△ADH、Rt△CDQ分别求得DH、DQ的长度,然后结合图形得到:PQ=PH+DQ﹣DH,把相关线段的长度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1)如图,连接PA.由题意知,AP=39m.在直角△APH中,PH===36(米);(2)由题意知,隔音板的长度是PQ的长度.在Rt△ADH中,DH=AH•cot30°=15(米).在Rt△CDQ中,DQ===78(米).则PQ=PH+HQ=PH+DQ﹣DH=36+78﹣15≈114﹣15×1.7=88.5≈89(米).答:高架道路旁安装的隔音板至少需要89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3.(12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BD,由等量代换推出OE=B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EO=∠CDE,推出△BDE∽△CDE,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BD,∵OE=OB,∴OE=BD,∴∠BED=90°,∴DE⊥BE;(2)∵OE⊥CD∴∠CEO+∠DCE=∠CDE+∠DCE=90°,∴∠CEO=∠CDE,∵OB=OE,∴∠DBE=∠CDE,∵∠BED=∠BED,∴△BDE∽△CDE,∴,∴BD•CE=CD•DE.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2015•上海)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抛物线y=ax2﹣4与x轴的负半轴(XRS)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AB=2,点P在抛物线上,线段AP 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线段BP与x轴相交于点D,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的长;(3)当tan∠ODC=时,求∠PAD的正弦值.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O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A=2,求出点A的坐标,再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2﹣4,求出a的值,从而求出解析式;(2)根据点P的横坐标得出点P的坐标,过点P作PE⊥x轴于点E,得出OE=m,PE=m2﹣4,从而求出AE=2+m,再根据=,求出OC;(3)根据tan∠ODC=,得出=,求出OD和OC,再根据△ODB∽△EDP,得出=,求出OC,求出∠PAD=45°,从而求出∠PAD的正弦值.解答:解:(1)∵抛物线y=ax2﹣4与y轴相交于点B,∴点B的坐标是(0,﹣4),∴OB=4,∵AB=2,∴OA==2,∴点A的坐标为(﹣2,0),把(﹣2,0)代入y=ax2﹣4得:0=4a﹣4,解得:a=1,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4;(2)∵点P的横坐标为m,∴点P的坐标为(m,m2﹣4),过点P作PE⊥x轴于点E,∴OE=m,PE=m2﹣4,∴AE=2+m,∵=,∴=,∴CO=2m﹣4;(3)∵tan∠ODC=,∴=,∴OD=OC=×(2m﹣4)=,∵△ODB∽△EDP,∴=,∴=,∴m1=﹣1(舍去),m2=3,∴OC=2×3﹣4=2,∵OA=2,∴OA=OC,∴∠PAD=45°,∴sin∠PAD=sin45°=.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25.(14分)(2015•上海)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CD上,且DQ=OP,AP的延长线与射线OQ相交于点E,与弦CD相交于点F(点F与点C,D不重合),AB=20,cos∠AOC=,设OP=x,△CPF的面积为y.(1)求证:AP=OQ;(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OP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的长.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连接OD,证得△AOP≌△ODQ后即可证得AP=OQ;(2)作PH⊥OA,根据cos∠AOC=得到OH=PO=x,从而得到S△AOP=AO•PH=3x,利用△PFC∽△PAO得当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3)分当∠POE=90°时、当∠OPE=90°时、当∠OEP=90°时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连接OD,在△AOP和△ODQ中,,∴△AOP≌△ODQ,∴AP=OQ;(2)作PH⊥OA,∵cos∠AOC=,∴OH=PO=x,∴S△AOP=AO•PH=3x,又∵△PFC∽△PAO,∴==()2,整理得:y=(<x<10);(3)当∠POE=90°时,CQ==,PO=DQ=CD﹣CQ=(舍);当∠OPE=90°时,PO=AO•cos∠COA=8;当∠OEP=90°时,∠AOQ=∠DQO=∠APO,∴∠AOC=∠AEO,即∠OEP=∠COA,此种情况不存在,课件园∴线段OP的长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三题的分类讨论更是本题的难点.第21页(共21页)。
全国181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3二次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
![全国181套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3二次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f3ff360912a2161479299a.png)
23:二次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一、选择题1.(山东济南3分)竖直向上发射的小球的高度h(m)关于运动时间t(s)的函数表达式为h =a t 2+b t ,其图象如图所示.若小球在发射后第2s 与第6s 时 的高度相等,则下列时刻中小球的高度最高的是第A .3sB .3.5sC .4.2sD .6.5s 【答案】C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分析】∵小球在发射后第2s 与第6s 时的高度相等,∴小球在发射后第4s 时的高度最高。
∴看所给时刻中小球的高度最高的只要看那个时刻离4s 最近,而4.2s 离4s 最近,故4.2s 是所给时刻中小球的高度最高的。
故选C 。
2.(河北省3分)一小球被抛出后,距离地面的高度h (米)和飞行时间t (秒)满足下面函数关系式:h=﹣5(t ﹣1)2+6,则小球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A 、1米B 、5米C 、6米D 、7米【答案】C 。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高度h 和飞行时间t 满足函数关系式:h=﹣5(t ﹣1)2+6,∴当t=1时,小球距离地面高度最大,h=6米。
故选C 。
3.(广西梧州3分)2011年5月22日—29日在美丽的青岛市举行了苏迪曼 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比赛中,某次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作是抛 物线y=-14x 2+bx+c 的一部分(如图),其中出球点B 离地面O 点的距离是1m ,球落地点A 到O 点的距离是4m ,那么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 )y=-14x 2+34x+1 (B )y=-14x 2+34x -1 (C )y=-14x 2-34x+1 (D )y=-14x 2-34x -1 【答案】A 。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由已知知,点A 和B 的坐标分别为(4,0),(0,1)。
根据点在抛物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将它们分别代入抛物线y=-14x 2+bx+c 可求出b =34,c =1。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e5cc55cfc789eb162dc860.png)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ABC中,AB=7.5,AC=9,S△ABC=814.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当点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PQM (P、Q、M按逆时针排序),以QC为边在AC上方作正△QCN,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cosA的值;(2)当△PQM与△QCN的面积满足S△PQM=95S△QCN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答案】(1)coaA=45;(2)当t=35时,满足S△PQM=95S△QCN;(3)当t=273326-s或2733+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BE⊥AC于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PH⊥AC于H.利用S△PQM=95S△QC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中,当点M落在QN上时,作PH⊥AC于H.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中,作BE⊥AC于E.∵S△ABC=12•AC•BE=814,∴BE=92, 在Rt △ABE 中,AE=22=6AB BE -, ∴coaA=647.55AE AB ==. (2)如图2中,作PH ⊥AC 于H .∵PA=5t ,PH=3t ,AH=4t ,HQ=AC-AH-CQ=9-9t ,∴PQ 2=PH 2+HQ 2=9t 2+(9-9t )2,∵S △PQM =95S △QCN , ∴3•PQ 2=935⨯•CQ 2, ∴9t 2+(9-9t )2=95×(5t )2, 整理得:5t 2-18t+9=0, 解得t=3(舍弃)或35. ∴当t=35时,满足S △PQM =95S △QCN . (3)①如图3中,当点M 落在QN 上时,作PH ⊥AC 于H .易知:PM ∥AC ,∴∠MPQ=∠PQH=60°,∴3,∴39-9t ),∴t=2733-.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同法可得3,∴39t-9),∴t=27+3326,综上所述,当2733-s27+33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 的边上.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在Rt△ACB和△AEF中,∠ACB=∠AEF=90°,若点P是BF的中点,连接PC,PE.特殊发现:如图1,若点E、F分别落在边AB,AC上,则结论:PC=PE成立(不要求证明).问题探究:把图1中的△AEF绕点A顺时针旋转.(1)如图2,若点E落在边CA的延长线上,则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若点F落在边AB上,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记ACBC=k,当k为何值时,△CPE总是等边三角形?(请直接写出后的值,不必说)【答案】()1 PC PE =成立 ()2 ,PC PE =成立 ()3当k 为33时,CPE V 总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 (1)过点P 作PM ⊥CE 于点M ,由EF ⊥AE ,BC ⊥AC ,得到EF ∥MP ∥CB ,从而有EM FP MC PB=,再根据点P 是BF 的中点,可得EM=MC ,据此得到PC=PE . (2)过点F 作FD ⊥AC 于点D ,过点P 作PM ⊥AC 于点M ,连接PD ,先证△DAF ≌△EAF ,即可得出AD=AE ;再证△DAP ≌△EAP ,即可得出PD=PE ;最后根据FD ⊥AC ,BC ⊥AC ,PM ⊥AC ,可得FD ∥BC ∥PM ,再根据点P 是BF 的中点,推得PC=PD ,再根据PD=PE ,即可得到结论.(3)因为△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P=60°,∠CAB=60°;由∠ACB=90°,求出∠CBA=30°;最后根据AC k BC =,AC BC =tan30°,求出当△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时,k 的值是多少即可.【详解】解:(1)PC=PE 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P 作PM ⊥CE 于点M ,∵EF ⊥AE ,BC ⊥AC ,∴EF ∥MP ∥CB ,∴EM FP MC PB=,∵点P 是BF 的中点,∴EM=MC ,又∵PM ⊥CE ,∴PC=PE ;(2)PC=PE 成立,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F 作FD ⊥AC 于点D ,过点P 作PM ⊥AC 于点M ,连接PD ,∵∠DAF=∠EAF ,∠FDA=∠FEA=90°,在△DAF 和△EAF 中,∵∠DAF=∠EAF ,∠FDA=∠FEA ,AF=AF ,∴△DAF ≌△EAF (AAS ),∴AD=AE ,在△DAP 和△EAP 中,∵AD=AE ,∠DAP=∠EAP ,AP=AP ,∴△DAP ≌△EAP (SAS ),∴PD=PE ,∵FD ⊥AC ,BC ⊥AC ,PM ⊥AC ,∴FD ∥BC ∥PM , ∴DM FP MC PB=, ∵点P 是BF 的中点,∴DM=MC ,又∵PM ⊥AC ,∴PC=PD ,又∵PD=PE ,∴PC=PE ;(3)如图4,∵△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CEP=60°,∴∠CAB=60°,∵∠ACB=90°,∴∠CBA=90°﹣∠ACB=90°﹣60°=30°, ∵AC k BC =,AC BC=tan30°, ∴k=tan30°=3 ∴当k 为33时,△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点睛】考点:1.几何变换综合题;2.探究型;3.压轴题;4.三角形综合题;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许昌芙蓉湖位于许昌市水系建设总体规划中部,上游接纳清泥河来水,下游为鹿鸣湖等水系供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部分.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想测量位于芙蓉湖两端的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 平行的道路EF 行走,走到点C 处,测得∠ACF=45°,再向前走300米到点D 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 与EF 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求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215.6米.【解析】【分析】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根据Rt △ACM 和三角函数tan BDF ∠求出CM 、DN ,然后根据MN MD DN AB =+=即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详解】解: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在Rt △ACM 中,∵45ACF ∠=︒,∴AM=CM=200米,又∵CD=300米,所以100MD CD CM =-=米,在Rt △BDN 中,∠BDF=60°,BN=200米 ∴115.6tan 60BN DN =≈o米,∴215.6MN MD DN AB =+=≈米即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15.6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正确做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0,0O ,点()3,0A ,点()0,4C ,连接OB ,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CB ,旋转角为()0360αα︒<<︒,得到矩形ADEF ,点,,O C B 的对应点分别为,,D E F .(Ⅰ)如图,当点D 落在对角线OB 上时,求点D 的坐标;(Ⅱ)在(Ⅰ)的情况下,AB 与DE 交于点H .①求证BDE DBA ∆≅∆;②求点H 的坐标.(Ⅲ)α为何值时,FB FA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证明见解析;②点H 的坐标为(3,258);(Ⅲ)60α=︒或300︒.【解析】【分析】 (Ⅰ) 过A D 、分别作,AM OB DN OA ⊥⊥,根据点A 、点C 的坐标可得出OA 、OC 的长,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 、OB 的长,在Rt △OAM 中,利用∠BOA 的余弦求出OM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可得OA=AD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D=2OM ,在Rt △ODN 中,利用∠BOA 的正弦和余弦可求出DN 和ON 的长,即可得答案;(Ⅱ)①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DOA=∠ODA ,根据锐角互余的关系可得ABD BDE ∠∠=,利用SAS 即可证明△DBA ≌△BDE ;②根据△DBA ≌△BDE 可得∠BEH=∠DAH ,BE=AD ,即可证明△BHE ≌△DHA ,可得DH=BH ,设AH=x ,在Rt △ADH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Ⅲ)如图,过F 作FO ⊥AB ,由性质性质可得∠BAF=α,分别讨论0<α≤180°时和180°<α<360°时两种情况,根据FB=FA 可得OA=OB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O 的长,由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BAF 的度数.【详解】(Ⅰ)∵点()30A ,,点()04C ,,∴3,4OA OC ==.∵四边形OABC 是矩形,∴AB=OC=4,∵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3AD AO ==.在Rt OAB ∆中,225OB OA AB =+=, 过A D 、分别作B,DN OA AM O ⊥⊥在Rt ΔOAM 中,OM OA 3cos BOA OA OB 5∠===, ∴9OM 5= ∵AD=OA ,AM ⊥OB ,∴18OD 2OM 5==. 在Rt ΔODN 中:DN 4sin BOA OD 5∠==,cos ∠BOA=ON OD =35, ∴72DN 25=,54ON 25=. ∴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OA AD 3,ADE 90,DE AB 4∠===︒==.∴OD AD =.∴DOA ODA ∠∠=.又∵DOA OBA 90∠∠+=︒,BDH ADO 90∠∠+=︒∴ABD BDE ∠∠=. 又∵BD BD =,∴ΔBDE ΔDBA ≅.②由ΔBDE ΔDBA ≅,得BEH DAH ∠∠=,BE AD 3==,又∵BHE DHA ∠∠=,∴ΔBHE ΔDHA ≅.∴DH=BH ,设AH x =,则DH BH 4x ==-,在Rt ΔADH 中,222AH AD DH =+,即()222x 34x =+-,得25x 8=, ∴25AH 8=. ∴点H 的坐标为253,8⎛⎫ ⎪⎝⎭. (Ⅲ)如图,过F 作FO ⊥AB ,当0<α≤180°时,∵点B 与点F 是对应点,A 为旋转中心,∴∠BAF 为旋转角,即∠BAF=α,AB=AF=4,∵FA=FB ,FO ⊥AB ,∴OA=12AB=2, ∴cos ∠BAF=OA AF =12, ∴∠BAF=60°,即α=60°,当180°<α<360°时, 同理解得:∠BAF′=60°,∴旋转角α=360°-60°=300°.综上所述:α60=︒或300︒.【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找出对应边与旋转角并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5.水库大坝截面的迎水坡坡比(DE 与AE 的长度之比)为1:0.6,背水坡坡比为1:2,大坝高DE=30米,坝顶宽CD=10米,求大坝的截面的周长和面积.【答案】故大坝的截面的周长是(634+305+98)米,面积是1470平方米.【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两个坡比求出AE和B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和BC,再由大坝的截面的周长=DC+AD+AE+EF+BF+BC,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迎水坡坡比(DE与AE的长度之比)为1:0.6,DE=30m,∴AE=18米,在RT△ADE中,AD=22DE AE+=634米∵背水坡坡比为1:2,∴BF=60米,在RT△BCF中,BC=22CF BF+=305米,∴周长=DC+AD+AE+EF+BF+BC=634+10+305+88=(634+305+98)米,面积=(10+18+10+60)×30÷2=1470(平方米).故大坝的截面的周长是(634+305+98)米,面积是1470平方米.6.在△ABC中,∠B=45°,∠C=30°,点D是边BC上一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DE.(1)如图①,当点E落在边BA的延长线上时,∠EDC=度(直接填空);(2)如图②,当点E落在边AC上时,求证:BD=12 EC;(3)当AB=22,且点E到AC的距离等于3﹣1时,直接写出tan∠CAE的值.【答案】(1)90;(2)详见解析;(3)633 tan EAC-∠=【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PA⊥AB交BC于P,连接PE.只要证明△BAD≌△PAE(SAS),提出BD=PE,再证明EC=2PE即可;(3)如图3,作EF⊥AC于F,延长FE交BC于H,作AG⊥BC于G,PA⊥AB交BC于P,连接PE.设PH=x,在Rt△EPH中,可得EP=3x,EH=2PH=2x,由此FH=2x+3﹣1,CF=23x+3﹣3,由△BAD≌△PAE,得BD=EP=3x,AE=AD,在Rt△ABG中, AG=GB=2,在Rt△AGC中,AC=2AG=4,故AE2=AD2=AF2+EF2,由勾股定理得AF=1+3,由此tan∠EAF=2﹣3,根据对称性可得tan∠EAC=6-33.【详解】(1)如图1中,∵∠EDC=∠B+∠BED,∠B=∠BED=45°,∴∠EDC=90°,故答案为90;(2)如图2中,作PA⊥AB交BC于P,连接PE.∵∠DAE=∠BAP=90°,∴∠BAD=∠PAE,∵∠B=45°,∴∠B=∠APB=45°,∴AB=AP,∵AD=AE,∴△BAD≌△PAE(SAS),∴BD=PE,∠APE=∠B=45°,∴∠EPD=∠EPC=90°,∵∠C=30°,∴EC=2PE=2BD;(3)如图3,作EF⊥AC于F,延长FE交BC于H,作AG⊥BC于G,PA⊥AB交BC于P,连接PE.设PH=x,在Rt△EPH中,∵∠EPH=90°,∠EHP=60°,∴EP3,EH=2PH=2x,∴FH=31,CF3FH=33∵△BAD≌△PAE,∴BD=EP3,AE=AD,在Rt△ABG中,∵AB=2∴AG=GB=2,在Rt△AGC中,AC=2AG=4,∵AE2=AD2=AF2+EF2,∴22+(23)231)2+(4﹣3﹣32,整理得:9x2﹣12x=0,解得x=43(舍弃)或0∴PH=0,此时E,P,H共点,∴AF=3∴tan∠EAF=EFAF 3131-+=23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E在AC的上方时,同法可得tan∠EAC=6-33 11.【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如图,AB是⊙O的直径,PA、PC与⊙O分别相切于点A,C,PC交AB的延长线于点D,DE⊥PO交PO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EPD=∠EDO;(2)若PC=3,tan∠PDA=34,求OE的长.【答案】(1)见解析;(25.【解析】【分析】(1)由切线的性质即可得证.(2)连接OC,利用tan∠PDA=34,可求出CD=2,进而求得OC=32,再证明△OED∽△DE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E的长.【详解】(1)证明:∵PA,PC与⊙O分别相切于点A,C,∴∠APO=∠CPO, PA⊥AO,∵DE⊥PO,∴∠PAO=∠E=90°,∵∠AOP=∠EOD,∴∠APO=∠EDO,∴∠EPD=∠EDO.(2)连接OC,∴PA=PC=3,∵tan∠PDA=34,∴在Rt△PAD中,AD=4,22PA AD+,∴CD=PD-PC=5-3=2,∵tan∠PDA=34,∴在Rt△OCD中,OC=32,22OC CD+52,∵∠EPD=∠ODE,∠OCP=∠E=90°,∴△OED∽△DEP,∴PDDO =PEDE=DEOE=2,∴DE=2OE,在Rt△OED中,OE2+DE2=OD2,即5OE2=252⎛⎫⎪⎝⎭=254,∴OE=52.【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充分利用tan∠PDA=34,得线段的长是解题关键.8.如图,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与原点重合,点A,C分别在x轴与y轴的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4,0),点D在边AB上,且tan∠AOD=12,点E是射线OB上一动点,EF⊥x轴于点F,交射线OD于点G,过点G作GH∥x轴交AE于点H.(1)求B,D两点的坐标;(2)当点E在线段OB上运动时,求∠HDA的大小;(3)以点G为圆心,GH的长为半径画⊙G.是否存在点E使⊙G与正方形OABC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相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的坐标.【答案】(1)B(4,4),D(4,2);(2)45°;(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为(8﹣2,8﹣2)或(2,2)或42164216,77⎛⎫⎪ ⎪⎝⎭或16421642--⎝⎭,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性质知AB=OA=4,∠OAB=90°,据此得B(4,4),再由tan∠AOD= 12得AD=12OA=2,据此可得点D坐标;(2)由1tan2GFGOFOF∠==知GF=12OF,再由∠AOB=∠ABO=45°知OF=EF,即GF=12EF,根据GH∥x轴知H为AE的中点,结合D为AB的中点知DH是△ABE的中位线,即HD∥BE,据此可得答案;(3)分⊙G与对角线OB和对角线AC相切两种情况,设PG=x,结合题意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解可得.【详解】解:(1)∵A(4,0),∴OA=4,∵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AB=OA=4,∠OAB=90°,∴B(4,4),在Rt△OAD中,∠OAD=90°,∵tan∠AOD=12,∴AD=12OA=12×4=2,∴D(4,2);(2)如图1,在Rt△OFG中,∠OFG=90°∴tan∠GOF=GFOF =12,即GF=12OF,∵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AOB=∠ABO=45°,∴OF=EF,∴GF=12EF,∴G为EF的中点,∵GH∥x轴交AE于H,∴H为AE的中点,∵B(4,4),D(4,2),∴D为AB的中点,∴DH是△ABE的中位线,∴HD∥BE,∴∠HDA=∠ABO=45°.(3)①若⊙G与对角线OB相切,如图2,当点E在线段OB上时,过点G作GP⊥OB于点P,设PG=x,可得PE=x,EG=FG2x,OF=EF=2x,∵OA=4,∴AF=4﹣2,∵G为EF的中点,H为AE的中点,∴GH为△AFE的中位线,∴GH=12AF=12×(4﹣2)=22,则x=22x,解得:x=22,∴E(8﹣2,8﹣2如图3,当点E在线段OB的延长线上时,x=2x﹣2,解得:x=2+2,∴E(8+42,8+42);②若⊙G与对角线AC相切,如图4,当点E在线段BM上时,对角线AC,OB相交于点M,过点G作GP⊥OB于点P,设PG=x,可得PE=x,EG=FG2,OF=EF=2x,∵OA=4,∴AF=4﹣2,∵G为EF的中点,H为AE的中点,∴GH为△AFE的中位线,∴GH=12AF=12×(4﹣2)=22,过点G作GQ⊥AC于点Q,则GQ=PM=3x﹣2∴3x﹣2=22x,∴227x=,∴42164216,77E⎛⎫⎪ ⎪⎝⎭;如图5,当点E在线段OM上时,GQ=PM=22﹣3x,则22﹣3x=2﹣2x,解得422x-=,∴16421642,77E⎛⎫--⎪ ⎪⎝⎭;如图6,当点E在线段OB的延长线上时,3x﹣22x﹣2,解得:4227x=(舍去);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为(8﹣2,8﹣2)或(2,2)或42164216++⎝⎭或16421642--⎝⎭.【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切函数的定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9.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3,BC=4,动点P在线段BC上,点Q在线段AB上,且PQ=BQ,延长QP交射线AC于点D.(1)求证:QA=QD;(2)设∠BAP=α,当2tanα是正整数时,求PC的长;(3)作点Q关于AC的对称点Q′,连结QQ′,AQ′,DQ′,延长BC交线段DQ′于点E,连结AE,QQ′分别与AP,AE交于点M,N(如图2所示).若存在常数k,满足k•MN=PE•QQ′,求k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PC的长为37或32(3)8【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PQ=∠CPD,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D,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P作PH⊥AB于H,设PH=3x,BH=4x,BP=5x,由题意知tanα=1或12,当tanα=1时,HA=PH=3x,与勾股定理得出3x+4x=5,解得x=57,即可求出PC长;当tanα=12时,HA=2PH﹣6x,得出6x+4x=5,解得x=12,即可求出PC长;(3)设QQ′与AD交于点O,由轴对称的性质得出AQ′=AQ=DQ=DQ′,得出四边形AQDQ′是菱形,由菱形的性质得出QQ′⊥AD,AO=12AD,证出四边形BEQ'Q是平行四边形,得出QQ′=BE,设CD=3m,则PC=4m,AD=3+3m,即QQ′﹣BE=4m+4,PE=8m,由三角函数得出MOAO=tan∠PAC=PCAC,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证明:∵PQ=BQ,∴∠B=∠BPQ=∠CPD,∵∠ACB=∠PCD=90°,∴∠A+∠BAC=90°,∠D+∠CPD=90°,∴∠BAC=∠D,∴QA=QD;(2)解:过点P作PH⊥AB于H,如图1所示:设PH=3x,BH=4x,BP=5x,由题意得:tan ∠BAC =43,∠BAP <∠BAC , ∴2tanα是正整数时,tanα=1或12, 当tanα=1时,HA =PH =3x ,∴3x+4x5,∴x =57, 即PC =4﹣5x =37; 当tanα=12时,HA =2PH ﹣6x , ∴6x+4x =5,∴x =12, 即PC =4﹣5x =32; 综上所述,PC 的长为37或32; (3)解:设QQ′与AD 交于点O ,如图2所示: 由轴对称的性质得:AQ′=AQ =DQ =DQ′, ∴四边形AQ DQ′是菱形,∴QQ′⊥AD ,AO =12AD , ∵BC ⊥AC ,∴QQ′∥BE ,∵BQ ∥EQ′,∴四边形BEQ'Q 是平行四边形,∴QQ′=BE ,设CD =3m ,则PC =4m ,AD =3+3m , 即QQ′﹣BE =4m+4,PE =8m , ∵MO AO =tan ∠PAC =PC AC, ∴332MO m +=43m , 即MN =2MO =4m (1+m ),∴k =PE QQ MN g ′=8(44)4(1)m m m m ++=8.【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函数、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三角函数是解题关键.10.如图,△ABC中,AC=BC=10,cosC=35,点P是AC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以PA长为半径的⊙P与边AB的另一个交点为D,过点D作DE⊥CB于点E.(1)当⊙P与边BC相切时,求⊙P的半径.(2)连接BP交DE于点F,设AP的长为x,PF的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以PE长为直径的⊙Q与⊙P相交于AC边上的点G时,求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答案】(1)409R=;(2)25880320xy x xx=-++(3)505-【解析】【分析】(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连接HP,则HP⊥BC,cosC=35,则sinC=45,sinC=HPCP=10RR-=45,即可求解;(2)首先证明PD∥BE,则EB BFPD PF=,即:2024588x yxxxy-+--=,即可求解;(3)证明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则AG=EP=BD,即:AB=DB+AD=AG+AD=45,即可求解.【详解】(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连接HP,则HP⊥BC,cosC=35,则sinC=45,sinC=HPCP=10RR-=45,解得:R=409;(2)在△ABC中,AC=BC=10,cosC=35,设AP=PD=x,∠A=∠ABC=β,过点B作BH⊥AC,则BH=ACsinC=8,同理可得:CH=6,HA=4,AB=5tan∠CAB=2,BP228+(4)x-2880x x-+DA 25x,则BD=525x,如下图所示,PA=PD,∴∠PAD=∠CAB=∠CBA=β,tanβ=2,则cosβ=5,sinβ=5,EB =BDcosβ=(45﹣25x )×5=4﹣25x ,∴PD ∥BE ,∴EB BFPD PF=,即:2024588x y x xx -+--=,整理得:y =25xx 8x 803x 20-++;(3)以EP 为直径作圆Q 如下图所示,两个圆交于点G ,则PG =PQ ,即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则两圆另外一个交点为D , GD 为相交所得的公共弦, ∵点Q 是弧GD 的中点, ∴DG ⊥EP , ∵AG 是圆P 的直径, ∴∠GDA =90°, ∴EP ∥BD ,由(2)知,PD ∥BC ,∴四边形PDBE 为平行四边形, ∴AG =EP =BD ,∴AB =DB+AD =AG+AD =5 设圆的半径为r ,在△ADG 中,AD =2rcosβ=25r ,DG =45r ,AG =2r , 25r +2r =45,解得:2r =2051, 则:DG =45r=50﹣105, 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为50﹣10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其中(3),要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图,此题用大量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综合难度很大.11.如图,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抛物线经过点,.点为轴上一动点,过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分别交直线及抛物线于点,.(1)填空:点的坐标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当点在线段上运动时(不与点,重合),①当为何值时,线段最大值,并求出的最大值;②求出使为直角三角形时的值;(3)若抛物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请直接写出此时由点,,,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答案】(1),;(2)①当时,有最大值是3; ②使为直角三角形时的值为3或;(3)点,,,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6或或.【解析】 【分析】(1)把点A 坐标代入直线表达式y =,求出a =−3,把点A 、B 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2)①设:点P(m,),N(m,)求出PN值的表达式,即可求解;②分∠BNP=90°、∠NBP=90°、∠BPN=90°三种情况,求解即可;(3)若抛物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N到直线AB的距离是h,则只能出现:在AB直线下方抛物线与过点N的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N,在直线AB上方的交点有两个,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把点坐标代入直线表达式,解得:,则:直线表达式为:,令,则:,则点坐标为,将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把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解得:,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故:答案为:,;(2)①∵在线段上,且轴,∴点,,∴,∵,∴抛物线开口向下,∴当时,有最大值是3,②当时,点的纵坐标为-3,把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得:,解得:或0(舍去),∴;当时,∵,两直线垂直,其值相乘为-1,设:直线的表达式为:,把点的坐标代入上式,解得:,则:直线的表达式为:,将上式与抛物线的表达式联立并解得:或0(舍去),当时,不合题意舍去,故:使为直角三角形时的值为3或;(3)∵,,在中,,则:,,∵轴,∴,若抛物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则只能出现:在直线下方抛物线与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在直线上方的交点有两个.当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点的坐标为,设:点坐标为:,则:,过点作的平行线,则点所在的直线表达式为:,将点坐标代入,解得:过点直线表达式为:,将拋物线的表达式与上式联立并整理得:,,将代入上式并整理得:,解得:,则点的坐标为,则:点坐标为,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即: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另外两个点,即:、,直线的表达式为:,将该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整理得:,解得:,则点、的横坐标分别为,,作交直线于点,则,作轴,交轴于点,则:,,,则:,同理:,故:点,,,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6或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其中(3)中确定点N的位置是本题的难点,核心是通过△=0,确定图中N点的坐标.12.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AE为⊙O的切线,过点B作BD⊥AE于D.(1)求证:∠DBA=∠ABC;(2)如果BD=1,tan∠BAD=,求⊙O的半径.【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连接OA,由AE为⊙O的切线,BD⊥AE得到∠DAO=∠EDB=90°,于是得到DB∥AO,推出∠DBA=∠BAO,由于OA=OB,得到∠ABC=∠BAO,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求出AD,从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即可得出⊙O的半径.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OA,∵AE为⊙O的切线,BD⊥AE,∴∠DAO=∠EDB=90°,∴DB∥AO,∴∠DBA=∠BAO,又∵OA=OB,∴∠ABC=∠BAO,∴∠DBA=∠ABC;(2)∵BD=1,tan∠BAD=,∴AD=2,∴AB=,∴cos∠DBA=;∵∠DBA=∠CBA,∴BC=.∴⊙O的半径为2.5.考点:1.切线的性质;2.勾股定理;3.解直角三角形.。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第2期)专题22 等腰三角形(含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第2期)专题22 等腰三角形(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843acbba0d4a7302763aa2.png)
等腰三角形选择题1. (2016·浙江省湖州市·3分)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 C.3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AC,∴∠ABC=∠C,∵∠DAC=∠ACD,∴∠DAC=∠AB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故选B .2.(2016·广西百色·3分)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过点B 的直线l ⊥AB ,且△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D 为线段BC′上一动点,则AD+CD 的最小值是( )A .4B .32C .23D .2+3【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CC′,连接A′C 交y 轴于点D ,连接AD ,此时AD+CD 的值最小,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四边形CBA′C′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C 的长度,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CC′,连接A′C 交l 于点D ,连接AD ,此时AD+CD 的值最小,如图所示.∵△ABC 与△A′BC′为正三角形,且△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四边形CBA′C′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C′=60°, ∴A′C=2×23A′B=23.故选C .3.(2016·广西桂林·3分)已知直线y=﹣3x+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P 在抛物线y=﹣ (x ﹣ 3 )2+4上,能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的个数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以点B为圆心线段AB长为半径做圆,交抛物线于点C、M、N点,连接AC、BC,由直线y=﹣x+3可求出点A、B的坐标,结合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出△ABC等边三角形,再令抛物线解析式中y=0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的坐标,发现该两点与M、N重合,结合图形分三种情况研究△ABP为等腰三角形,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以点B为圆心线段AB长为半径做圆,交抛物线于点C、M、N点,连接AC、BC,如图所示.令一次函数y=﹣x+3中x=0,则y=3,∴点A的坐标为(0,3);令一次函数y=﹣x+3中y=0,则﹣x+3,解得:x=,∴点B的坐标为(,0).∴AB=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点C的坐标为(2,3),∴AC=2=AB=BC,∴△ABC为等边三角形.令y=﹣(x﹣)2+4中y=0,则﹣(x﹣)2+4=0,解得:x=﹣,或x=3.∴点E的坐标为(﹣,0),点F的坐标为(3,0).△ABP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以B点为圆心,AB长度为半径做圆,与抛物线交于C、M、N三点;②当AB=AP时,以A点为圆心,AB长度为半径做圆,与抛物线交于C、M两点,;③当AP=BP时,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交于C、M两点;∴能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有3个.故选A.4.(2016·贵州安顺·3分)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x、y的方程并求出x、y的值,再根据x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主要利用了非负数的性质,分情况讨论求解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三边能否组成三角形做出判断.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 (2016·湖北武汉·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5 B.6 C.7 D.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答案】A【解析】构造等腰三角形,①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圆;②作AB的中垂线.如图,一共有5个C点,注意,与B重合及与AB共线的点要排除。
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整式与因式分解
![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整式与因式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b375ff49649b6648d74763.png)
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整式与因式分解12. (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12. (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1、(宁波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x x x =⋅B 、22)(xy xy = C 、632)(x x = D 、422x x x =+【关键词】整式运算 【答案】C2(宁波市)、若3=+y x ,1=xy ,则=+22y x ___________。
【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71、(宁波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x x x =⋅B 、22)(xy xy = C 、632)(x x = D 、422x x x =+【关键词】整式运算 【答案】C2(宁波市)、若3=+y x ,1=xy ,则=+22y x ___________。
【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711.(浙江省喜嘉兴市)用代数式表示“a 、b 两数的平方和”,结果为_______. 【关键词】代数式 【答案】22b a + 14.(浙江省喜嘉兴市)因式分解:2mx 2-4mx +2m = . 【关键词】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2)1(2-x m17、(浙江省喜嘉兴市)计算:a (b +c )-ab 【关键词】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积、整式加减 【答案】ab c b a -+)(ab ac ab -+=ac =.7(浙江省金华).如果33-=-b a ,那么代数式b a 35+-的值是( ▲ )A .0B .2C .5D .8 【关键词】整体带入、代数式 【答案】D11(浙江省金华). 分解因式=-92x . 【关键词】分解因式 【答案】(x -3)(x +3);4.(浙江台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2a a a =⋅B .33)(ab ab = C .632)(a a = D .5210a a a =÷ 【关键词】幂的有关运算 【答案】C12.(浙江台州市)因式分解:162-x = ▲ . 【关键词】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答案】)4)(4(-+x x9. (益阳市)若622=-n m ,且3=-n m ,则=+n m . 【关键词】平方差 【答案】215.(益阳市)已知31=-x ,求代数式4)1(4)1(2++-+x x 的值.【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整式加减【答案】15.解法一:原式=2)21(-+x =2)1(-x原式= 2)3(=3 解法二:由31=-x 得13+=x化简原式=444122+--++x x x=122+-x x=1)13(2)13(2++-+=12321323+--++ =32. (江西) 计算 -(-3a)2的结果是( )A .-6a 2B . -9a 2C . 6a 2D . 9a 2【关键词】有关幂的运算【答案】B9.(江西) 因式分解:=-822a . 【关键词】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答案】)2)(2(2-+a a(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x -1)=-3x -1B .-3(x -1)=-3x +1C .-3(x -1)=-3x -3D .-3(x -1)=-3x +3【关键词】去括号 【答案】D(广东省广州市)因式分解:3ab 2+a 2b =_______.【关键词】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答案】ab (3b +a )(四川省眉山)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2325a a a +=B .22(2)(2)4a b a b a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 【关键词】幂的运算 【答案】B(四川省眉山)把代数式269mx mx m -+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2(3)m x +B .(3)(3)m x x +-C .2(4)m x -D .2(3)m x -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D第3章 整式与因式分解2.(重庆)计算232x x ⋅的结果是( )A .x 2B .52x C .62x D .5x 【答案】B2.(重庆)计算232x x ⋅的结果是( )A .x 2B .52x C .62x D .5x 【答案】B(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x -1)=-3x -1B .-3(x -1)=-3x +1C .-3(x -1)=-3x -3D .-3(x -1)=-3x +3 【关键词】去括号 【答案】D(广东省广州市)因式分解:3ab 2+a 2b =_______.【关键词】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答案】ab (3b +a )(四川省眉山)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2325a a a +=B .22(2)(2)4a b a b a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 【关键词】幂的运算 【答案】B(四川省眉山)把代数式269mx mx m -+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2(3)m x +B .(3)(3)m x x +-C .2(4)m x -D .2(3)m x -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D12.(安徽省芜湖市)因式分解:9x 2-y 2-4y -4=__________. 【关键词】分解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 【答案】)23)(23(--++y x y x12. (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2.(重庆市)计算2x 3·x 2的结果是()A .2xB .2x 5C .2x 6D .x 5解析:由单项式乘法法则知, 2x 3·x 2=2x 5 . 答案:B.2.(重庆市)计算2x 3·x 2的结果是()A .2xB .2x 5C .2x 6D .x 5解析:由单项式乘法法则知, 2x 3·x 2=2x 5 . 答案:B.(日照市)10.由m (a +b +c )=ma +mb +mc ,可得:(a +b )(a 2-ab +b 2)=a 3-a 2b +ab 2+a 2b -ab 2+b 3=a 3+b 3,即(a +b )(a 2-ab +b 2)=a 3+b 3. ………………………① 我们把等式①叫做多项式乘法的立方公式。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统计与概率(二)(含答案与解析)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统计与概率(二)(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de21a19e8b8f67d1cb988.png)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通用版)统计与概率(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1•丹东)若一组数据1,3,4,6,m的平均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4,6B.4,4C.3,6D.3,4解:∵数据1,3,4,6,m的平均数为4,∴1+3+4+6+m=4×5,解得m=6则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3,4,6,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众数为6,故选:A.2.(2021•大连)某校健美操队共有10名队员,统计队员的年龄情况,结果如下:13岁3人,14岁5人,15岁2人.该健美操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A.14.2岁B.14.1岁C.13.9岁D.13.7岁解:∵13岁3人,14岁5人,15岁2人,∴该健美操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3.9(岁).故选:C.3.(2021•本溪)下表是有关企业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5种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则这5种疫苗有效率的中位数是()疫苗名称克尔来福阿斯利康莫德纳辉瑞卫星V有效率79%76%95%95%92%A.79%B.92%C.95%D.76%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76%、79%、92%、95%、95%,92%处在第3位为中位数.故选:B.4.(2021•营口)某班15名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如表:个数17121072人数23451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0,7B.10,10C.7,10D.7,12解:7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5次,所以众数为7;第8个数是10,所以中位数为10.故选:C.5.(2021•本溪)如图为本溪、辽阳6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的折线统计图,由此可知本溪,辽阳两地这5天最低气温波动情况是()A.本溪波动大B.辽阳波动大C.本溪、辽阳波动一样D.无法比较解:本溪6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的平均数为=12.8(℃),辽阳6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的平均数为=13.8(℃);本溪6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的方差S12=×[(12﹣12.8)2×3+(15﹣12.8)2+(13﹣12.8)2]=1.36,辽阳6月1日至5日最低气温的方差S22=×[(13﹣13.8)2×3+(16﹣13.8)2+(14﹣13.8)2]=1.36,∵S12=S22,∴本溪、辽阳波动一样.故选:C.6.(2021•山西)每天登录“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在获得积分的同时,还可获得“点点通”附加奖励,李老师最近一周每日“点点通”收入明细如表,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收入(点)15212727213021A.27点,21点B.21点,27点C.21点,21点D.24点,21点解: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5,21,21,21,27,27,30,所以中位数为21,众数为21,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7.(2021•大连)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随机摸取一个小球后,放回并摇匀,再随机摸取一个小球,两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概率为.解:画树状图如图: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结果有1种,∴两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概率为,故答案为:.8.(2021•本溪)有5张看上去无差别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0,,2.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出卡片上写的数是的概率为.解:∵有5张看上去无差别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0,,2,∴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出卡片上写的数是的概率为1÷5=.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13小题)9.(2021•吉林)第一盒中有1个白球、1个黑球,第二盒中有1个白球,2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分别从每个盒中随机取出1个球,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取出的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解:用列表法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况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况,其中两球都是白球的有1种,所以取出的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答:取出的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10.(2021•长春)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三个小球,分别标记数字1、2、3,每个小球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小明和小亮玩摸球游戏,两人各摸一个球,谁摸到的数字大谁获胜,摸到相同数字记为平局.小明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后放回并搅匀,小亮再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球.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明获胜的概率.解:画树状图如图: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小明获胜的结果有3种,∴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1.(2021•丹东)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计划开设A:跳绳,B:毽球,C:篮球,D:足球四种体育活动,为了解学生对这四种体育活动的喜欢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每人只能选择一种体育活动),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全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这次抽样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2)求出B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800名学生,请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计喜欢B的人数.解:(1)由统计图可知,36÷30%=120(人),答:这次抽样调查的学生有120人;(2)360°×=126°,120×20%=24(人),答:B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26°,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800×=280(人),答:估计喜欢B的人数为280人.12.(2021•长春)稳定的粮食产量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为了解粮食产量情况,小明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长春市2020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960万吨,比上年增长约9%.其中玉米产量增长约12%,水稻产量下降约2%,其他农作物产量下降约1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20年玉米产量比2019年玉米产量多85万吨.(2)扇形统计图中n的值为15.(3)计算2020年水稻的产量.(4)小明发现如果这样计算2020年粮食总产量的年增长率:=0,就与2020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约9%不符,请说明原因.解:(1)792﹣707=85(万吨),故答案为:85;(2)1﹣82.5%﹣2.5%=15%,∴n=15,故答案为:15;(3)147×(1﹣2%)=144.06(万吨),答:2020年水稻的产量为144.06万吨;(4)正确的计算方法为:(792+144.06+24﹣707﹣147﹣27)÷(707+147+27)×100%≈9%,因为题中式子中的几个百分数基数不同,所以不能这样计算.13.(2021•丹东)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只有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2个红球,2个白球,摇匀后从中一次性摸出两个小球.(1)请用列表格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性;(2)若摸到两个小球的颜色相同,甲获胜;摸到两个小球颜色不同,乙获胜.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解:(1)所有可能性如下表:甲乙红1红2白1白2红1(红,红)(白,红)(白,红)红2(红,红)(白,红)(白,红)白1(红,白)(红,白)(白,白)白2(红,白)(红,白)(白,白)总共12种情况.(2)摸到两个小球的颜色相同有4种,摸到两个小球颜色不同有8种∴甲获胜概率=,乙获胜概率=∴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不公平,明显乙获胜的概率更高.14.(2021•大连)某校计划举办以“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红歌演唱、诗歌朗诵、爱国征文及党史知识竞赛,要求每名学生都参加活动且只能选择一项活动.为了解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随机选取该学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活动项目频数(人)频率红歌演唱100.2诗歌朗诵爱国征文党史知识竞赛0.1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的学生中,参加红歌演唱活动的学生人数为10人,参加爱国征文活动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0%;(2)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50,样本中参加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的学生人数为5人;(3)若该校共有800名学生,请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参加诗歌朗诵活动的学生人数.解:(1)由频数分布表可得参加红歌演唱活动的学生人数为10人,由扇形图可得参加爱国征文活动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0%,故答案为:10,40;(2)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为10÷0.2=50(人),50×0.1=5(人),故答案为:50,5;(3)样本中参加爱国征文活动的学生人数:50×40%=20(人),样本中参加诗歌朗诵活动的学生人数:50﹣10﹣20﹣5=15(人),800×=240(人),答:估计参加诗歌朗诵活动的学生人数为240人.15.(2021•营口)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某中学对全体学生进行“交通知识”测试,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并根据测试成绩绘制两种统计图表(不完整),请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学生测试成绩频数分布表组别成绩x分人数A60≤x<708B70≤x<80mC80≤x<9024nD90≤x≤100(1)表中的m值为12,n值为36;(2)求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若测试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根据调查结果请估计全校2000名学生中测试成绩为优秀的人数.解:(1)根据题意得:抽取学生的总数:8÷10%=80(人),n=80×45%=36(人),m=80﹣8﹣24﹣36=12(人),故答案为:12,36;(2)扇形统计图中C部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360°×=108°;(3)2000×=1500(人).答:估计全校2000名学生中测试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1500人.16.(2021•本溪)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竞赛项目有:A.回顾重要事件;B.列举革命先烈;C.讲述英雄故事;D.歌颂时代精神.学校要求学生全员参加且每人只能参加一项,为了解学生参加竞赛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60名;(2)在扇形统计图中“B项目”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90°,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从本次被调查的小华、小光、小艳、小萍这四名学生中,随机抽出2名同学去做宣讲员,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恰好小华和小艳被抽中的概率.解:(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9÷15%=60(名);(2)B项目的人数有:60﹣9﹣12﹣24=15(人),图中“B项目”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90°;补全统计图如下:(3)根据题意列表如下:小华小光小艳小萍小华(小光,小华)(小艳,小华)(小萍,小华)小光(小华,小光)(小艳,小光)(小萍,小光)小艳(小华,小艳)(小光,小艳)(小萍,小艳)小萍(小华,小萍)(小光,小萍)(小艳,小萍)由表格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2种,并且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恰好小华和小艳被抽中的情况有2种.则恰好小华和小艳被抽中的概率是=.17.(2021•营口)李老师为缓解小如和小意的压力,准备了四个完全相同(不透明)的锦囊,里面各装有一张纸条,分别写有:A.转移注意力,B.合理宣泄,C.自我暗示,D.放松训练.(1)若小如随机取走一个锦囊,则取走的是写有“自我暗示”的概率是;(2)若小如和小意每人先后随机抽取一个锦囊(取走后不放回),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如和小意都没有取走“合理宣泄”的概率.解:(1)若小如随机取走一个锦囊,则取走的是写有“自我暗示”的概率是,故答案为:;(2)画树状图如图: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小如和小意都没有取走“合理宣泄”的结果有6种,∴小如和小意都没有取走“合理宣泄”的概率为=.18.(2021•吉林)2020年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其中快递业务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给出了快递业务的有关数据信息.2016﹣2017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统计表年龄20162017201820192020增长速度51.4%28.0%26.6%25.3%31.2%说明:增长速度计算办法为:增长速度=×100%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最多年份的业务量是833.6亿件.(2)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的中位数是28.0%.(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②(填序号).①因为2016﹣2019年快递业务量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所以预估2021年的快递业务量应低于2020年的快递业务量;②因为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每年的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所以预估2021年快递业务量应在833.6×(1+25%)=1042亿件以上.解:(1)由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统计图可知,2020年的快递业务量最多是833.6亿件,故答案为:833.6;(2)将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28.0%,因此中位数是28.0%,故答案为:28.0%;(3)①2016﹣2019年快递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下降,并不能说明快递业务量下降,而业务量也在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没有那么快,因此①不正确;②因为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每年的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所以预估2021年快递业务量应在833.6×(1+25%)=1042亿件以上,因此②正确;故答案为:②.19.(2021•陕西)从一副普通的扑克牌中取出四张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为2,3,3,6.(1)将这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取的这张牌的牌面数字是3的概率为;(2)将这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余的三张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请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抽取的这两张牌的牌面数字恰好相同的概率.解:(1)将这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取的这张牌的牌面数字是3的概率为=,故答案为:;(2)画树状图如图: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抽取的这两张牌的牌面数字恰好相同的结果有2种,∴抽取的这两张牌的牌面数字恰好相同的概率为=.20.(2021•山西)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本届大赛以“传承中华经典,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分为“诵读中国”经典诵读,“诗教中国”诗词讲解,“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印记中国”印章篆刻比赛四类(依次记为A,B,C,D).为了解同学们参与这四类比赛的意向,某校学生会从有意向参与比赛的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图所示),所有问卷全部收回,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均不完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参赛意向调查问卷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您有参赛意向的选项,在其后“[ㅤㅤ]”内打“√”,非常感谢您的合作.A.“诵读中国”经典诵读[ㅤㅤ]B.“诗教中国”诗词讲解[ㅤㅤ]C.“笔墨中国”汉字书写[ㅤㅤ]D.“印记中国”印章篆刻[ㅤㅤ]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为120人,统计表中C的百分比m为50%;(2)请补全统计图;(3)小华想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意向参与各类比赛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否可行?若可行,求出表示C类比赛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4)学校“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初赛的规则是:组委会提供“春”“夏”“秋”“冬”四组题目(依次记为C,X,Q,D),由电脑随机给每位参赛选手派发一组,选手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诗词讲解,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甲,乙两名选手抽到的题目在同一组的概率.解:(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人数为:24÷20%=120(人),则m=60÷120×100%=50%,故答案为:120,50%;(2)B类的人数为:120×30%=36(人),补全统计图如下:(3)不可行,理由如下:由统计表可知,70%+30%+50%+20%>1,即有意向参与各类比赛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所以不可行;(4)画树状图如图: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甲,乙两名选手抽到的题目在同一组的结果有4种,∴甲,乙两名选手抽到的题目在同一组的概率为=.21.(2021•陕西)今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省举行.本届全运会主场馆在西安,开幕式、闭幕式均在西安举行.某校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预估一下西安市今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状况.他们收集了西安市近五年9月份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从中随机抽取了60天的日平均气温,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中位数为19.5℃,众数为19℃;(2)求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3)若日平均气温在18℃~21℃的范围内(包含18℃和21℃)为“舒适温度”.请预估西安市今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为“舒适温度”的天数.解:(1)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中位数为=19.5(℃),众数为19℃,故答案为:19.5℃,19℃;(2)这6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为×(17×5+18×12+19×13+20×9+21×6+22×4+23×6+24×5)=20(℃);(3)∵×30=20(天),∴估计西安市今年9月份日平均气温为“舒适温度”的天数为20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分类统计解析一.选择题 1.(2015)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2015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如下..A .该班一共有40名同学B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5分C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5分D .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5分2.(2015)3. 一组数据2,6,5,2,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B.4C.5D.6 【答案】B.【解析】由小到大排列,得:2,2,4,5,6,所以,中位数为4,选B 。
3.()今年,我省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工程”.某村小为了了解各年级留守儿童的数量,对一到六年级留守儿童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到每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人数分别为20 18 17 10 15 10,,,,,.对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是15 B .众数是10 C .中位数是17 D .方差是3444.()某村引进甲乙两种水稻良种,各选6块条件相同的实验田,同时播种并核定亩产,结果甲、乙两种水稻的平均产量均为550kg/亩,方差分别为2141.7S 甲=,2433.3S 乙=,则产量稳定,适合推广的品种为:A 、甲、乙均可B 、甲C 、乙D 、无法确定 【解答与分析】这是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方差意义的理解,平均数相同时,方差越小越稳定: 答案为B5.()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捐款活动中,某班级第一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奉献自己的爱心.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50,20,50,30,25,50,5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C ). A .50元,30元 B .50元,40元 C .50元,50元 D .55元,50元6. )(2015•)某小组5名同学在一周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关于“劳考点:中位数;加权平均数;众数.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中4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为4,∵共有5个人,∴第3个人的劳动时间为中位数,故中位数为:4,平均数为:=3.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7.(呼和浩特).以下是某手机店1~4月份的两个统计图,分析统计图,对3、4月份三星手机的销售情况四个同学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为A. 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为65万元B. 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上升C. 4月份三星手机销售额比3月份有所下降D. 3月份与4月份的三星手机销售额无法比较,只能比较该店销售总额8.(野西南州)已知一组数据:-3,6,2,-1,0,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B.34C.0 D.29.各月手机销售总额统计图三星手机销售额占该手机店当月手机销售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二.填空题1.(2015•)已知一组数据1,2,3,…,n(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是2,第3个数是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n).设这组数据的各数之和是s,中位数是k,则s= nk(用只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2.(2015•)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人./元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分析:(1)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此即可判断;(2)中位数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根据定义判断;(3)求得调查的总人数,然后利用1000乘以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即可求解.解答:解:(1)众数是:30元,故答案是:30元;(2)中位数是:50元,故答案是:50元;(3)调查的总人数是:6+12+10+8+4=40(人),则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1000×=250(人).故答案是:2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3.()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人。
(1)30元;(2)50元;(3)2504.()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5.(株洲)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
已知孔明数学得分为95分,综合得分为93分,那么孔明物理得分是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为:加权平均数的运用,或者直接利用应用题来解答。
答案为:90分6.三.解答题1()某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决定开设以下体育课外活动项目:A.篮球 B.乒乓球C.羽毛球 D.足球,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被调查的学生共有人;(2)请你将条形统计图2补充完整;解:(1)200 (2分);(2)略(2分);(其中画图得1分,标出60得1分)人数(人)2040608010020408036°AB CD2.()2015年1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中选取了63所学校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学业负担、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五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小组在选取的某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每天在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并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取的学生人数是☆;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α等于☆;补全统计直方图; 解:(1)30;︒144;………2分补全统计图如下:…………4分(2)根据题意列表如下:3.()、某校组织了一批学生随机对部分市民就是否吸烟以及吸烟和非吸烟人群对他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态度(分三类:A 表示主动制止;B 表示反感但不制止,C 表示无所谓)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别绘制了如下两个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图1中,“吸烟”类人数所占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2)这次被调查的市民有多少人? (3)补全条形统计图 (4)若该市共有市民760万人, 求该市大约有多少人吸烟?【解答与分析】主要考点数据的分析 (1)360°×(1-85%)=54° (2)(80+60+30)÷85%=200 (3)200-(80+60+30+8+12)=10(4)760×(1-85%)=114(万人) 3.(2015•)2014年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已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如图表示2014年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部分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9(题第α小时54~小时10~小时32~小时21~%20 43小时~小时时间/人频数/小时时间/人频数/图1吸烟与不吸烟人数比例统计图吸烟不吸烟85%12吸烟不吸烟图2人数/人态度C 60403020B A3060880(1)2014年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2)请将条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部分补充完整;(3)求扇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分析:(1)用第一产业增加值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解答;(2)算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即可补全条形图;(3)算出第二产业的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解答.解答:解:(1)2375÷19%=1250(亿元);(2)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250﹣237.5﹣462.5=550(亿元),画图如下:(3)扇形统计图中第二产业部分的圆心角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株洲)某学校举行一次体育测试,从所有参加测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编号成绩等级编号成绩等级①95 A ⑥76 B②78 B ⑦85 A③72 C ⑧82 B④79 B ⑨77 B⑤92 A ⑩69 C请回答下列问题:(1)孔明同学这次测试的成绩是87分,则他的成绩等级是;(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已知该校所有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中,有60名学生成绩是A 等,请根据以上抽样结果,估计该校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总人数是多少?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数据分析与统计(1)从表格中找到A 的最低分为85分,故易知孔明的成绩为A (2)易知:C 等的人数为10-3-5=2(3)这是由抽样来衡量整体的方法:10个中A 有3个,所以A 的比例为310总人数为:36020010÷=5.()某区教研部门对本区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和表达()A .从不B .很少C .有时D .常常E .总是 答题的学生在这五个选项中只能选择一项.下面是根据学生对该问题的答卷情况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区共有▲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2)请把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总是”所占的百分比为▲..解:(1)3200;(2)图略,“有时”的人数为704;(3)42%.6.(呼和浩特)学校准备从甲乙两位选手中选择一位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所在地区的汉字听写大赛,学校对两位选手从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四个方面做了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各选项选择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各选项选择人数分布的扇形统计图96 3207361344600 900 1200 1500 从不很少有时常常总是从不3%很少有时常常总是人数选项选手 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 综合素质 汉字听写 甲 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1)由表中成绩已算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请计算乙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2)如果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分别赋予它们2、1、3和4的权,请分别计算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 解:(1)乙的平均成绩:73+80+82+834=79.5 ∵80.25 >79.5 ∴应选派甲(2)甲的平均成绩:85×2+78×1+85×3+73×410 = 79.5乙的平均成绩:73×2+80×1+82×3+83×410 = 80.4∵79.5<80.4 ∴应选派乙7.()某校想了解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对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x (单位:小时)进行分组整理,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别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扇形统计图中m 的值和E 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请估计该校3000名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 解:(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100%1010=÷,∴%4010040=÷, ∴40=m . ∵%41004=÷,∴“E ”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14360%4.(写成14.4,也给分)(3)870%)4%25(3000=+⨯人.答:估计该校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是8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