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电子教案113页PPT
合集下载
中医药膳学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概括和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但不能用以解释人类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阴阳学说有其一定的局限
性。
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与五材相区分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及其所构成的 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是一个 抽象的哲学概念。 五材——木、火、土、金、水称为“五材”, 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物质,是 就事论事地谈“五物”,而并非是一个抽象的哲学 概念。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中医药膳学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宇宙间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是对宇宙自然界万事万 物最基本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
“阴阳偏盛” 的概念(第一层含义)
是阴或阳的某一方超过正常水平,表现为相应的寒或热的病理 变化。即所谓“阴胜则寒”“阳胜则热”。同时,阴阳中的某一方 偏盛,由于阴阳对立制约的存在,必然抑制或损伤另一方而使之偏 衰。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但仍以阴阳偏盛为主要矛盾 。属于阴阳偏盛的范畴。
阴阳偏盛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实证
阴阳偏衰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虚症
阴阳偏衰是阴或阳虚损不足,所导致的疾病性质属于 虚症 ,临床上分别称为“虚热”“虚寒”。
治疗上遵循“补其不足”,“虚则补之”的原则。
“阴阳偏衰” 图解
★ 阴阳转化
指事物阴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双方可以各
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 转为阴,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那仫“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中医药膳(一)PPT课件精选全文
10/1/2024
32
.
2024/10/1
鼻塞流涕等。本方是临床治疗老年T恤者外感风邪轻症的食疗良方。 【使用注意】 本膳适用于年老体虚而外感风邪之患者。外感重证不宜。
10/1/2024
21
生津茶
【组成】 青果5个,金石斛6g,甘菊6g,荸荠5个,麦门冬9g,鲜芦根2支,桑叶9g,竹茹
6g,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法用法】 1、先将青果、荸荠洗净,去皮。 2、黄莉洗净,去皮,切片。 3、鲜芦根洗净,切碎。 4、鲜藕洗净,切片。 5、将上10味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6、代茶频饮,每日1剂。
药膳与食疗最早混称为食养、食治、食疗,没有严格区分。从现代概念上说,药膳 与食疗有一定的差异: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 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膳食的形态概念;食疗是指膳食产 生的治疗功效,即以膳食作为手段进行治疗,从膳食的效能作用阐述这种疗法的属 性,表达膳食的功能概念。药膳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即是食疗。
食疗不一定是药膳,但药膳必定具备食疗功效。
10/1/2024
3
药膳的基本理论概貌
《黄帝内经》论证了五脏与五味相关。
《素问·五脏生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伤心);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伤 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伤肝);多食酸,则肉胝(即皮厚而皱缩)而唇揭(伤脾);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伤肾);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行相胜途径损伤五脏)。由于 五味各有所走,当对五味有所偏嗜时,就会出现阴阳偏性,所以,五味用之不当,必伤 正气,先伤某味所入之脏,后伤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其他脏器及五脏联系的五体、五官中 的相应部位。
10/1/2024
5
中医药膳的分类
32
.
2024/10/1
鼻塞流涕等。本方是临床治疗老年T恤者外感风邪轻症的食疗良方。 【使用注意】 本膳适用于年老体虚而外感风邪之患者。外感重证不宜。
10/1/2024
21
生津茶
【组成】 青果5个,金石斛6g,甘菊6g,荸荠5个,麦门冬9g,鲜芦根2支,桑叶9g,竹茹
6g,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法用法】 1、先将青果、荸荠洗净,去皮。 2、黄莉洗净,去皮,切片。 3、鲜芦根洗净,切碎。 4、鲜藕洗净,切片。 5、将上10味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6、代茶频饮,每日1剂。
药膳与食疗最早混称为食养、食治、食疗,没有严格区分。从现代概念上说,药膳 与食疗有一定的差异: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 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膳食的形态概念;食疗是指膳食产 生的治疗功效,即以膳食作为手段进行治疗,从膳食的效能作用阐述这种疗法的属 性,表达膳食的功能概念。药膳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即是食疗。
食疗不一定是药膳,但药膳必定具备食疗功效。
10/1/2024
3
药膳的基本理论概貌
《黄帝内经》论证了五脏与五味相关。
《素问·五脏生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伤心);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伤 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伤肝);多食酸,则肉胝(即皮厚而皱缩)而唇揭(伤脾);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伤肾);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行相胜途径损伤五脏)。由于 五味各有所走,当对五味有所偏嗜时,就会出现阴阳偏性,所以,五味用之不当,必伤 正气,先伤某味所入之脏,后伤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其他脏器及五脏联系的五体、五官中 的相应部位。
10/1/2024
5
中医药膳的分类
中医药膳学概说PPT课件
26
饮食失宜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主要 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三个方面。 (一)饮食不节 正常饮食,应以适量为宜。饮食不节,饥饱无度, 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1.过饥:所谓过饥,即长期饥饿,饮食量过少。 2.过饱: 所谓过饱,即长期饮食超量,或暴饮
暴食。
完整版课件
27
《灵枢·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 则气少矣。”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难经·四十九难》曰:“饮食、劳倦,则伤脾。” 《景岳全书·杂证谟·劳倦内伤》曰:“凡饿饱劳 倦皆能伤人。盖人以饮食为主,饮食以脾胃为主, 今饿饱不时则胃气伤矣。又脾主四肢,而 劳倦 过度则脾气伤矣。”
完整版课件 突然猝死。
7
1963.9—2005.8 (享年42岁)
完整版课件
8
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 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 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 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 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 河颂》、《占领总统府》、 《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 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 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 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 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 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 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 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 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 收藏家广泛收藏。
《经曰》: “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 饷 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 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洒 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六腑而血生,而人资 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完整版课件
20
《灵枢·刺节真邪》曰:“ 真气者,所 受于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 “ 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 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
中国药膳学大全PPT课件
《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 加了散、饮、汁、煎、饼、面等。
-
10
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 药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 食物203种, 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 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 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是中华 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 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
-
5
第二节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 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早见于 《后汉书·列女传》。
——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
21
3、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
减退、头晕、失眠、
性功能减退、腰酸
腿软、腹胀、纳差、
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
组织增生
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
及延年益寿药膳。
-
22
急性肠胃病——姜茶饮 内寒感冒——姜糖饮
-
26
3、汤类: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 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 这是药膳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食用汤液多是一 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
-
10
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 药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 食物203种, 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 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药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 断探索积累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实用学科,是中华 民族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药膳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 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
-
5
第二节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 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早见于 《后汉书·列女传》。
——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
21
3、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
减退、头晕、失眠、
性功能减退、腰酸
腿软、腹胀、纳差、
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
组织增生
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
及延年益寿药膳。
-
22
急性肠胃病——姜茶饮 内寒感冒——姜糖饮
-
26
3、汤类:将要做药膳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炮 制加工,放入锅内,加清水用文火煎煮,取汁而成。 这是药膳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食用汤液多是一 煎而成,所煮的食料亦可食用。
中医药膳学(精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74
发现一:中国人体质分9种
平和体质 占33%
体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质
阴虚体质
类
痰湿体质 占67%
型
湿热体质
气郁体质
血瘀体质
特禀体质
完整版课件
75
发现二:天南地北体质各异
天
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南 地
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
北
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
体
质
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各
异
辩病施膳――南瓜、苦瓜、山药、菠菜、 蕹菜、鳝鱼、柚子
完整版课件
55
完整版课件
56
完整版课件
57
完整版课件
58
完整版课件
59
山药
完整版课件
60
完整版课件
61
完整版课件
62
白果山药粥
完整版课件
63
山药赤小豆粥
完整版课件
64
火腿山药莴笋丁
完整版课件
65
枣泥山药糕
完整版课件
66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紫苏
44
桑叶
完整版课件
45
完整版课件
46
完整版课件
薄荷
47
完整版课件
48
异病同治――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归芪鸡
完整版课件
49
完整版课件
50
完整版课件
51
完整版课件
52
完整版课件
53
补肝益肾,补气养血,退虚热 完整版课件
54
3.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放葱、姜、蒜末、 醋、酱油、白糖及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 淋上热油少许,迅速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中医药膳PPT课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 之说。 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三个层次
1、吃饱。满足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 2、满足“口腹之欲”。吃得美味可口,将 吃饭作为一种享受。 3、从食物中取得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有 益于健康的物质,使体质增强,寿命延长。
具有第三种功能的食品就叫做“功能 食品”
7
那怎么样的吃法才最合理?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 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 内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 仅能为害”。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
北魏崔洁的《食经》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羊肝 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24
发展源流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的《备 急千金要方》。后者设有“食治”专 篇,其中收藏164种药用食物。认 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 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 生之术也。”
27
发展源流
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 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28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从事饮膳太医 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 营养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经验, 为报答皇上的选拔“洪恩”,利用闲 暇之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饮膳正要》。收藏食物203种。为中医 营养学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出不穷, 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 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证施膳和 药膳机理研究、剂型扩大和创新。
37
药膳学相关内容
1、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
1、吃饱。满足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 2、满足“口腹之欲”。吃得美味可口,将 吃饭作为一种享受。 3、从食物中取得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有 益于健康的物质,使体质增强,寿命延长。
具有第三种功能的食品就叫做“功能 食品”
7
那怎么样的吃法才最合理?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 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 内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 仅能为害”。并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膳记载。
北魏崔洁的《食经》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羊肝 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24
发展源流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82年)的《备 急千金要方》。后者设有“食治”专 篇,其中收藏164种药用食物。认 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 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 生之术也。”
27
发展源流
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 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28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从事饮膳太医 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 营养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经验, 为报答皇上的选拔“洪恩”,利用闲 暇之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饮膳正要》。收藏食物203种。为中医 营养学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出不穷, 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 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证施膳和 药膳机理研究、剂型扩大和创新。
37
药膳学相关内容
1、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ppt
第三节 药膳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酸味食物——乌梅、枸杞子——肝阴不足 苦味食物——苦瓜、绿茶——心火上炎、
内热之证 甘味食物——大枣、山药——脾胃虚弱、
营养不良 辛味食物——葱、姜、芫荽——药膳可作为治病的主方或辅助用方, 祛邪治病 未病者——药膳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整机 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我国药膳学
一、药膳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二、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三、药膳的特点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药膳的分类 六、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 七、药膳的注意事项与食疗 八、常用药膳及常见病药膳举例
第一节 药膳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一、药膳的概念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成的食品。 进而言之,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 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 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 品。
——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3、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
减退、头晕、失眠、 性功能减退、腰酸 腿软、腹胀、纳差、 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 组织增生 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 及延年益寿药膳。
卢如《食物本草》指出:“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 “诸菜皆地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 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畅无壅滞之患”。这些思想不 仅丰富了食疗学、营养学的思想,也大大推进了养生 学的发展。
五、近现代药膳发展情况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 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 富,药膳剂型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 提高,辨证施膳和药膳机理研究、剂型 扩大和创新。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医药膳学》课件
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药食同源、 药食同效,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 目的。
发展历程
起源:古代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发展: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完善 现代:中医药膳学的学科建设和应用 未来:中医药膳学的创新和发展前景
理论基础
中医药膳学的定义与内涵
减肥塑身
促进新陈代谢:药膳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调理脾胃: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脂肪的堆积 补气养血:药膳可以补气养血,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利于减肥 祛湿化痰:药膳可以祛湿化痰,消除体内湿气和痰湿,有助于减肥塑身
中医药膳文化与传承
中医药膳的起源与发展
药膳配伍原则
遵循中医理论:根 据中医理论,选择 合适的药物和食物 进行配伍
注重药性:选择药 性和食物性味相匹 配的药物和食物
适量配伍:根据个 人体质和病情,适 量配伍药物和食物
灵活运用: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调整 药物和食物的配比 和用量
注意事项
食材选择:选择 新鲜、无污染的 食材,避免使用 添加剂和防腐剂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可 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 疾病的发生,从而延缓 衰老。
调节内分泌:中药可以 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从而延缓衰老。
改善血液循环:中药可 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营养 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 延缓衰老。
美容养颜
改善皮肤质地:通过调理气血,使皮肤红润有光泽 延缓衰老: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 淡化色斑:调节内分泌,减少黑色素分泌 祛痘祛斑:清热解毒,改善皮肤炎症
烹饪方法:采用 传统的烹饪方法, 如炖、煮、蒸等, 以保持食材的营 养成分和药效
《中国药膳学》课件
药膳配方的概述
药膳配方是将中药材和中药食材进行配
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
2
制,以达到疗效和滋补的目的。
药膳配方的制作方法需要精确的配料和
严格的步骤,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疗效。
3
个性化调配
药膳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调配,以 达到营养搭配的目的。
药膳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1 药膳的作用和功效
药膳作为一种中医食疗方 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 康或者治疗慢性疾病。
3
当代
在现代社会中,药膳学已逐渐成为一种 生活方式。
中草药
中药材概述
常用中药材的功效和应用
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使用, 它们被用于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人参、枸杞、 黄芪等,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和 功效。
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和副作用
中药材虽然疗效显著,但是我们 也要认识到它们的潜在副作用和 作用机制。
未来还需要药膳专家的推广和科普,帮助更多的 人使用药膳疗法,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结语
价值
药膳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 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文明之源 和民族文化的精髓。
传承
药膳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 认同,更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幸 福。
意义
理解和推广药膳,将是中华文 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 维护家国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合理搭配药膳
药膳中的各种材料如果按
3 药膳的食用禁忌和注
意事项
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搭配,
虽然药膳是一种有效的疗
可以形成一道既美味又健
法,但是它仍需合理食用,
康的菜肴。
否则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药膳的发展和未来
价值 发展
推广
药膳的恢复和推广传承中医药文化及其价值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漂制:[目的]减低某些原料的毒性和异味,以适应药膳 的要求(漂半夏)
[方法]采用在水中较长时间和多次换水的漂洗法,冬季 每日换水1次,夏季宜换水2~3次。
燀制:[目的]去除种皮;汆去血水;除腥膻味以适应药 膳的要求
[方法]用沸水对原料进行处理,达到去除种皮(杏仁、 扁豆)汆去血水(鸡鸭等肉类血水)除腥膻味(熊掌、 牛鞭等加葱叶、生姜同煮)
——药膳的分类
按药膳功能分类 按药膳形态分类
菜肴类 粥食类 糖点类 饮料类 其他类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扶正祛邪 三因制宜 勿犯禁忌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善与完整性 药膳是协同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净选
目的:选取原料的应用部分,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 位,以适应药膳的要求
筛选:除去泥沙、虫蛀、霉变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刮: 杜仲、肉桂去粗皮,鱼去鳞
方法
火燎: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茸毛 去壳:白果、核桃、板栗去壳,动物类去蹄
爪或皮
碾: 刺蒺藜、苍耳碾去刺或将原料碾细备
用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
研究药膳史 研究药膳文献 研究药膳理论 研究药膳性能功效 研究药膳配伍的理论、原则、经验 研究药膳的基本的加工炮制、膳食的制作工艺 研究药膳的组方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 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 汉代到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炮制方法
漂制:[目的]减低某些原料的毒性和异味,以适应药膳 的要求(漂半夏)
[方法]采用在水中较长时间和多次换水的漂洗法,冬季 每日换水1次,夏季宜换水2~3次。
燀制:[目的]去除种皮;汆去血水;除腥膻味以适应药 膳的要求
[方法]用沸水对原料进行处理,达到去除种皮(杏仁、 扁豆)汆去血水(鸡鸭等肉类血水)除腥膻味(熊掌、 牛鞭等加葱叶、生姜同煮)
——药膳的分类
按药膳功能分类 按药膳形态分类
菜肴类 粥食类 糖点类 饮料类 其他类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扶正祛邪 三因制宜 勿犯禁忌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善与完整性 药膳是协同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净选
目的:选取原料的应用部分,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 位,以适应药膳的要求
筛选:除去泥沙、虫蛀、霉变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刮: 杜仲、肉桂去粗皮,鱼去鳞
方法
火燎: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茸毛 去壳:白果、核桃、板栗去壳,动物类去蹄
爪或皮
碾: 刺蒺藜、苍耳碾去刺或将原料碾细备
用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
研究药膳史 研究药膳文献 研究药膳理论 研究药膳性能功效 研究药膳配伍的理论、原则、经验 研究药膳的基本的加工炮制、膳食的制作工艺 研究药膳的组方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 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 汉代到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中国药膳学PPT课件
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 有了“药”字与“膳”字。“药膳”之词,最早见于 《后汉书· 列女传》。 《诗经· 风· 七月》曰:“为此春酒,以介寿眉”。 《周礼· 天官》记载,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 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专司饮食营养卫生。
《黄帝内经》(《素问· 脏气法时论》)特别强调了药 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 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益 精气”。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
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
物、植物和矿物)。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 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 “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 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 工”。
气虚——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 益脾饼、大枣粥 血虚——大枣、花生、桂圆、枸杞子 阴虚——生熟地、制首乌、百合、麦冬、龟板胶 阳虚——羊肉、狗肉、鹿茸、鹿角胶
二、三因制宜
(一)因时施膳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
——补肝——首乌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
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 药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 食物203种, 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 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 脏气法时论》)特别强调了药 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 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益 精气”。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
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
物、植物和矿物)。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 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 “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 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 工”。
气虚——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 益脾饼、大枣粥 血虚——大枣、花生、桂圆、枸杞子 阴虚——生熟地、制首乌、百合、麦冬、龟板胶 阳虚——羊肉、狗肉、鹿茸、鹿角胶
二、三因制宜
(一)因时施膳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
——补肝——首乌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
三、宋金元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 药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者,以谷肉菜养品体者也”。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载常用 食物203种, 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为实 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中医药膳学PPT课件
冰糖蒸梨: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 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
梨的饮料:“梨膏糖”更是闻名中外,它是用梨加蜂蜜熬 制而成,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LOGO
梨膏糖
雪耳炖梨
药膳方
(1)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 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 入川贝母3克、冰糖10克,置碗内文火煮之,待梨 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
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LOGO
维生素摄入量
从营养上讲,所谓维生素应该是人体不能合成(或 合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 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它们是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营养素。因此缺乏时就会出现某 种典型的临床症状。
维生LOGO素的种类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 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 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 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 多“类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 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LOGO
现代研究
梨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 素。
2009年11月21号,美国生物科学家幔德斯.劳步斯的研究 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 成熟需要大量的日射,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近期, 美国硅谷小数办公室已将梨作为防辐射的主要物品,他们 认为梨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 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
梨的饮料:“梨膏糖”更是闻名中外,它是用梨加蜂蜜熬 制而成,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LOGO
梨膏糖
雪耳炖梨
药膳方
(1)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 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 入川贝母3克、冰糖10克,置碗内文火煮之,待梨 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
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LOGO
维生素摄入量
从营养上讲,所谓维生素应该是人体不能合成(或 合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 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它们是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营养素。因此缺乏时就会出现某 种典型的临床症状。
维生LOGO素的种类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 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 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 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 多“类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 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LOGO
现代研究
梨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 素。
2009年11月21号,美国生物科学家幔德斯.劳步斯的研究 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 成熟需要大量的日射,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近期, 美国硅谷小数办公室已将梨作为防辐射的主要物品,他们 认为梨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 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
中国食疗药膳美食营养搭配专题PPT课件精选全文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此二脏健运旺盛是各脏腑 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根本。加之合理选择药食来补充脏腑气血 协调功能,就能达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b 材包装前应将其表面及腔内铝屑刮净,防止划伤。 本xxxx水土保持将纳入主体工程招投标文件,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
药膳美容
“参枣肉皮粥”—— 典型的养颜美容的药膳菜
食疗药膳美容概述
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指导下,运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天然动植物,制成食 膳或药膳,日常食用,以达到防病健美,延衰驻颜,维护人体整体美的方法。
内服
外用
选择适应不同年龄、体质、季 节、肤质需要的食膳/药膳,针 对性地补充所需营养素,从内 部平衡脏腑阴阳,调节气血经 络,从而起到整体美容的作用。
• 饮食过量,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脾胃超负荷运转,使 身体受损。而且饱食使体内积存宿食,不能彻底消化, 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构成,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使皮肤粗糙变黑,产生雀斑、粉刺及黄褐斑等;
• 适量节制饮食并不是“饥饿疗法”和节食减肥。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累加,得到本xxxx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96.7,其中施工期建筑区为47.43,地下车库建设区为35.66,绿化区60.40
第一 部分
食疗药膳美容概述
Overview of dietary therapy medicinal diet beauty
a、主梁摆放时用木方支起100mm,两木方间距为主梁长度的0.7~0.8 倍,有胶条的面向上摆放不超过8 层,宽度不小于2.6 米,至少两面有不小于1.5 米运输通道。 2.3.2 石材干挂钢架的防锈
基本特点与原理
b 材包装前应将其表面及腔内铝屑刮净,防止划伤。 本xxxx水土保持将纳入主体工程招投标文件,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
药膳美容
“参枣肉皮粥”—— 典型的养颜美容的药膳菜
食疗药膳美容概述
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指导下,运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天然动植物,制成食 膳或药膳,日常食用,以达到防病健美,延衰驻颜,维护人体整体美的方法。
内服
外用
选择适应不同年龄、体质、季 节、肤质需要的食膳/药膳,针 对性地补充所需营养素,从内 部平衡脏腑阴阳,调节气血经 络,从而起到整体美容的作用。
• 饮食过量,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脾胃超负荷运转,使 身体受损。而且饱食使体内积存宿食,不能彻底消化, 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构成,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使皮肤粗糙变黑,产生雀斑、粉刺及黄褐斑等;
• 适量节制饮食并不是“饥饿疗法”和节食减肥。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累加,得到本xxxx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96.7,其中施工期建筑区为47.43,地下车库建设区为35.66,绿化区60.40
第一 部分
食疗药膳美容概述
Overview of dietary therapy medicinal diet beauty
a、主梁摆放时用木方支起100mm,两木方间距为主梁长度的0.7~0.8 倍,有胶条的面向上摆放不超过8 层,宽度不小于2.6 米,至少两面有不小于1.5 米运输通道。 2.3.2 石材干挂钢架的防锈
基本特点与原理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
药膳的食用方法包括炖、煮、蒸、焖等,不同的药膳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和口感。
药膳的食用方法
药膳的食用原则是适量、适时、适人。适量是指每次食用的药膳量要适当,不要过多或过少;适时是指药膳的食用时间要合适,根据不同的药膳功效选择最佳的食用时间;适人是指药膳的适用人群要合适,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药膳。
中药材、食材、调料等。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掌握好火候,以保证药膳的口感和功效。
掌握火候
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特性,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药膳的效用。
药膳的搭配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合理控制烹饪时间,以保证药膳的营养和口感。
药膳的烹饪时间
烹饪方法
炖、煮、蒸、焖、煲等。
注意事项
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过度烹饪或使用过多的调料,以免影响药膳的功效和口感。同时,要注意药膳的卫生和安全,避免食品污染或交叉感染。
03
CHAPTER
常见药膳配方与功效
具有养血安神、滋润肌肤、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总结词
当归、猪蹄、生姜、大枣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养血润燥、美容养颜的功效。
当归炖猪蹄
阿胶、糯米、枸杞等材料煮粥而成,具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功效。
阿胶糯米粥
百合炖梨
百合、梨子、冰糖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
药膳学的特点
药膳学的定义
药膳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中医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食疗理论。
起源
发展
现状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饮食文化的丰富,药膳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
现代药膳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03
02
01Βιβλιοθήκη 药膳学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