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 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3.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平行线,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探究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相交线,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如:相邻角互补、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相交线之间的距离变化等。

4. 应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平行线和相交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所做的准备工作及详细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一节“平行与相交”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和相交线,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

3.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和相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图片、实例等。

2. 直尺、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和相交。

2. 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3. 课堂讲解: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于一点的两条直线。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相交线。

答案:略2.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行和相交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课堂练习环节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四 交通中的线:《 平行和相交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 交通中的线:《 平行和相交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交通中的线:《平行和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2.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和相交的内涵。

2. 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直线,如黑板的边缘、书桌的边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直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直线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直线。

二、新课导入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有些直线是平行的,有些直线是相交的。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和相交的特点,然后教师给出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

三、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可以通过观察直线的方向是否一致;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可以通过观察直线上是否有交点。

2. 学生操作:每组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两组直线,一组平行,一组相交。

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四、巩固练习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答案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问: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平行和相交的概念,知道了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希望大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2.掌握交通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分辨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判断交通中的路况和行车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

2.相交线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1.如何观察判断平行线和相交线。

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判断交通中的路况和行车的安全性。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概念和特征。

2.相交线的概念和特征。

3.交通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张图片,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如下问题:“这些线是怎样的呢?我们能认识出哪些特征呢?”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教师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进行讲解。

2.教师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并与之前学生得出的特征进行对比。

3.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

第三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1.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其中包含了平行线和相交线,要求学生标出它们并判断它们的特征。

2.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他们标出的线段,并写下自己的判断结果。

第四步:应用新知识1.教师出示交通路况的几张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来判断交通路况的好坏。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出相应的评语。

四、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法:通过看图片来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2.演示法:通过教师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和特征。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标出平行线和相交线,并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判断结果来巩固所学知识。

4.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交通路况来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评价:1.能否让学生准确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及特征。

新青岛版《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

新青岛版《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

新青岛版《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第一篇:新青岛版《平行与相交》完整教案第四单元备课《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学绘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画垂线;理解“同一平面”。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平行教学内容:课本信息窗1、48--5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授课时间:2014.10.21 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与相交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并能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2. 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三、教学难点1.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2. 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场景,如道路、铁路、航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线。

- 提问: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 探究新知-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 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

- 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3. 实践操作-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线,找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

- 提问:如何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交通场景,找出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停车场、规划一条道路等。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动手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识别平行线和相交线,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2.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3.知道夹角的概念,学会测量角度的大小,懂得相邻角和对顶角的概念;4.能够简单地应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的概念解决一些日常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2.学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3.掌握测量角度大小的方法,并了解相邻角和对顶角的定义;4.学会简单地应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对顶角和相邻角的概念;2.学会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的概念。

四、教学场景1.在授课前,把课桌椅摆成小组座位,每组座位应设4-5名学生,为每组配备一套工具,包括直尺,量角器等。

2.学生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五、教学步骤5.1 引入教师通过一幅图片或者视频展示物体间的直线关系,引导学生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学习兴趣。

5.2 定义教师通过板书或者出示课件,向学生展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

5.3 判断方法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5.4 角的概念教师通过板书或者出示课件,介绍夹角的概念和角度的测量方法。

5.5 角的种类教师讲解相邻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5.6 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7 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进一步理解。

六、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理解程度;2.教师在讲解完角度概念后,给学生一些测量角度大小的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3.课后通过练习题、小结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媒具1.课件、板书;2.视频或图片;3.直尺、量角器等。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用讲解、实例、运用等方式,让学生对平行线、相交线和角的概念建立了初步的认识。

《 平行和相交 》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平行和相交 》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行和相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和相交的含义。

2.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 平行和相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平行和相交的例子,理解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平行和相交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通过举例,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对平行和相交的理解。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平行和相交的直线。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加深对平行和相交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如斑马线、铁轨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和相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房屋、道路等。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和相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平行和相交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平行和相交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平行和相交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大全5篇)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大全5篇)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55—59页。

【教材分析】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

看到“直线”马上就想到“无限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还是平行,避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判断的现象。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臵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

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通过座谈了解到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敢于大胆猜想,能比较好的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2.通过课前检测预设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1)对于一些几何术语可能理解不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臵关系”“互相平行”等。

2)将进行分类时忽略了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导致分类标准乱。

【设计理念】(通过网络查询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应用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臵关系,认识平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已经直线的平行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内容,主题是“平行与相交”。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能够识别和描述平行线和相交线;2. 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3. 能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平行线和相交线,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它们。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三角板、白板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们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出平行和相交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们介绍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并教他们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它们。

3.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和相交线,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4. 应用拓展:我会给出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们运用平行和相交的概念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白板来展示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它们。

我还会用板书来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和解答。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两条平行线和两条相交线,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答案: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永远不会相交;相交线在交点处形成直角。

2. 请在纸上画出一个教室的布局,用平行线和相交线来表示黑板、课桌和门的位置关系。

答案:黑板和课桌之间可以是平行线,课桌和门之间可以是相交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通过具体事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直线、线段、射线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断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事例,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断方法。

3. 典型例题解析。

作业设计1. 填空题: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判断题: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3. 应用题:运用直线、线段、射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难点方面,要注意讲解清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以及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断方法。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和区分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以及掌握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断和应用。

《平行和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行和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行和相交》-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 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3. 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相交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实例,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2)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的特点,总结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相交线,感受相交线的性质。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何在平面内画出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平行与相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 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与相交现象,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直线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相交线。

3. 活动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2.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些直线,并标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学生易错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平行与相交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活动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平行与相交》一、平行线的定义二、相交线的定义三、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四、判断方法五、练习题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平行与相交》-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2.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线模型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直线,如黑板边缘、书桌边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直线是没有端点、无限延伸的。

二、新课导入1. 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直线。

2. 提问:你们能找到两条直线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

三、探究活动1. 分组合作,每组发一张白纸和两支铅笔。

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关系。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果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在某一点相交,那么它们就是相交线。

3. 教师出示教具或课件,演示平行与相交的判断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以及在实际情境中找出平行与相交的例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拓展活动1. 出示一道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停车场,要求车辆之间的行驶路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解决方案。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直线,并尝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行与相交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4.1平行与相交”。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平行与相交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与相交的定义,识别并绘制平行线,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线模型。

2. 学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如铁轨、桌椅边缘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与相交的普遍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平行与相交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展示多个包含平行与相交的图形案例,指导学生分析并判断直线的关系。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直线绘制和角度测量的实践活动,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小结:总结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和性质,强调判定平行线的关键点。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讨论,强化理解。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平行与相交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平行与相交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进行,通过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基本概念填空题、判定平行线的实践题以及综合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平行与相交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对平行与相交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估,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2. 相交线的定义及性质3.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及性质。

2.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和相交线,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教师出示平行线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并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相交线的定义及性质教师出示相交线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相交线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并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相邻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及性质,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行线和相交线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4. 相关书籍和资料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解、练习和课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及性质,并能运用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能够准确识别和区分平行与相交的情况。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如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学会用工具准确地画出平行线。

2、教学难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纸张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直线的图片,如铁路轨道、斑马线、双杠等。

提问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其中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讲授新课相交线的概念展示两根交叉的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讲解相交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相交线的实例。

平行线的概念展示两根无限延伸但永不相交的铁轨,引导学生观察。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强调“同一平面内”和“不相交”这两个关键词。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用直线的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 a 平行于直线 b,记作 a//b 。

用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如直线 AB 平行于直线 CD,记作 AB//CD 。

平行线的性质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画平行线教师示范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画平行线。

3、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平行还是相交。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通用17篇)《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教材分析: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画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做了铺垫,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性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一组图片联系生活情景,抽象出平行和相交的两条直线,引出相交和不相交的概念,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探索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以及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和三角尺。

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大家看:这个字是(无),这个是(始),这个是(无)这个是(终)。

那无始无终是什么呢,猜一个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名词?师:对,直线,为什么是直线呢?生: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说的真好,因为直线有一个特点是能向两端无限延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师:咱们再看,这四个字在不同的?生:平面内。

师:我们的黑板是不是平面,大屏幕是不是平面,桌面是不是平面,课本封面是不是平面?师:那咱们再来看,老师如果把这个图形展开,你们看这四个字就在同一个平面内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与相交》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平行与相交》。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通过学习,大家将能够识别和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学会用符号表示它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和合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学会用符号表示。

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直尺、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一些平行和相交的例子。

2. 探究: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物品,尝试用直尺和彩色笔标出它们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3. 讲解:展示各组的成果,解释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

4. 练习:课堂练习,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平行和相交的题目。

5. 应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些自己的平行和相交题目,互相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线||平行|直线直线||相交|直线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彩色笔在一张纸上画出至少三组平行和相交的直线,并标出它们的符号。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大家可以尝试自己设计更多的平行和相交题目,与同学互相解答,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和相交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图案,与同学们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明确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66~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

2.在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小棒。

学具:点子纸、黑色水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美丽济宁,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交通部门也不例外。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警叔叔设置了很多安全设施,请看!笔直的斑马线、整齐的停车位、醒目的红绿灯。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师: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发现每幅图片中都有许多线。

师:真会观察。

预设:每幅图上都有两条线。

师:眼睛真亮,一下子说到点子上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生活中具体的线抽象到纸上画下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分类——感悟特征师:其实每组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板书同一平面)老师把每组线画下来,表上序号,你能将这些直线分类吗?不着急回答,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完成探究单。

活动要求:想一想:怎么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填一填: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预设:(师巡视交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这个小组的习惯真好,交流完坐的很端正。

(生分一分,师协助)预设:(4)(5)一类,(1)(2)(3)(6)为一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4~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大桥叫斜拉桥,大家看,这些大桥美不美?小明也认为这些大桥很美,他还设计了一幅斜拉桥的图纸呢,想不想看一看小明是怎样设计的?(边放课件边叙述)他先画两条横线表示桥面,再画两条竖线表示柱梁,然后用长短不同的线表示拉索。

其实,像这些长短不同的线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线段。

二、探索新知1、认识线段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吗?(生动手画,投影展示)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3分米的线段。

(师板书)师:谁来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直的2个端点)2、认识射线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画出了线段,你们敢不敢接受一个比较难的任务?好,听清老师的要求:把我们刚才画的线段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延长,注意一定要画直,老师不说停的时候不要停下来。

(生动手画)问:怎么停下来了?师:这样吧,纸上画不开,让我们看着大屏幕来想象一下,(课件展示:延长线段)这条线已经超出了屏幕,让我们闭上眼睛继续想象。

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问:还能看到他的尽头吗?还能确定他的长度吗?师:对,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的尽头,也没有办法确定它的长度,我们就说这条线无限长。

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问: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板书:直1个端点无限长)问:你们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我们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射线呢?3、举例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生充分地说,课件演示)4、认识直线师: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同学们想一想,要把线段两端都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两端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线吗?(生充分说)师:像这样我们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问:谁来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没有端点无限长)问:你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直线吗?为什么?怎样表示直线?4、区别与联系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生充分交流,总结)5、练习:课件出示师:你们能很快判断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吗?(生判断后要说出理由)6、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师:每个同学拿出这张白纸,请你在它上面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他们的位置关系怎样?(生动手画,师巡视收集)师:请看这几位同学画的。

出示生1画的图形。

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生:这一个画的是交叉的。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两条直线交叉,在数学上我们就叫相交。

(板书:相交)相交的这一点是交点。

谁再来说一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出示生2画的图形。

师:这两条直线呢?(生:不相交)师:有不同意见吗?(生:相交)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师:让我们来延长看看。

延长后怎样?师:像这样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延长后也会相交,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实际上也是相交的。

还有谁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是相交的?出示生3画的图形。

问:再看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吗?为什么?延长后会怎样?再充分的想象一下,继续延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不相交2、平行师:我们来看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课件出示:延长)这样的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平行)现在,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师:因为互相平行,所以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课件演示)在这里红色直线是蓝色直线的平行线,同样蓝色直线也是红色直线的平行线。

问: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充分地说)出示:牛奶盒师:我现在从右面找出一条边(竖着的)再从前面找出一条横着的,那如果这两条边无限延长后会相交吗?它们互相平行吗?为什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边)师:对!只有在同一平面上的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互相平行。

板书:(同一平面)3、举例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找到吗?先自己找一找,和你同位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们找到这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现象)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四、巩固练习1、判断:(1)一条直线长5厘米。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4)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5)直线比射线长。

()2、下面图形中那两条线段互相平行?3、想一想,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4~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师:刚才图片中展示的大桥叫斜拉桥,大家看,这些大桥美不美?小明也认为这些大桥很美,他还设计了一幅斜拉桥的图纸呢,想不想看一看小明是怎样设计的?(边放课件边叙述)他先画两条横线表示桥面,再画两条竖线表示柱梁,然后用长短不同的线表示拉索。

其实,像这些长短不同的线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线段。

二、探索新知1、认识线段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吗?(生动手画,投影展示)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3分米的线段。

(师板书)师:谁来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直的2个端点)2、认识射线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线段,还画出了线段,你们敢不敢接受一个比较难的任务?好,听清老师的要求:把我们刚才画的线段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延长,注意一定要画直,老师不说停的时候不要停下来。

(生动手画)问:怎么停下来了?师:这样吧,纸上画不开,让我们看着大屏幕来想象一下,(课件展示:延长线段)这条线已经超出了屏幕,让我们闭上眼睛继续想象。

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问:还能看到他的尽头吗?还能确定他的长度吗?师:对,我们已经无法找到他的尽头,也没有办法确定它的长度,我们就说这条线无限长。

像这样的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问: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板书:直1个端点无限长)问:你们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吗?为什么?我们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射线呢?3、举例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生充分地说,课件演示)4、认识直线师: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同学们想一想,要把线段两端都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两端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线吗?(生充分说)师:像这样我们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问:谁来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没有端点无限长)问:你能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完整的直线吗?为什么?怎样表示直线?4、区别与联系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生充分交流,总结)5、练习:课件出示师:你们能很快判断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吗?(生判断后要说出理由)6、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师:每个同学拿出这张白纸,请你在它上面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他们的位置关系怎样?(生动手画,师巡视收集)师:请看这几位同学画的。

出示生1画的图形。

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生:这一个画的是交叉的。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两条直线交叉,在数学上我们就叫相交。

(板书:相交)相交的这一点是交点。

谁再来说一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出示生2画的图形。

师:这两条直线呢?(生:不相交)师:有不同意见吗?(生:相交)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师:让我们来延长看看。

延长后怎样?师:像这样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延长后也会相交,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实际上也是相交的。

还有谁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是相交的?出示生3画的图形。

问:再看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吗?为什么?延长后会怎样?再充分的想象一下,继续延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不相交2、平行师:我们来看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课件出示:延长)这样的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平行)现在,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师:因为互相平行,所以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课件演示)在这里红色直线是蓝色直线的平行线,同样蓝色直线也是红色直线的平行线。

问: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充分地说)出示:牛奶盒师:我现在从右面找出一条边(竖着的)再从前面找出一条横着的,那如果这两条边无限延长后会相交吗?它们互相平行吗?为什么?(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边)师:对!只有在同一平面上的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互相平行。

板书:(同一平面)3、举例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找到吗?先自己找一找,和你同位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们找到这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现象)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四、巩固练习1、判断:(1)一条直线长5厘米。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4)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没有端点。

()(5)直线比射线长。

()2、下面图形中那两条线段互相平行?3、想一想,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4~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