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桩基础和深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 承台底面与土接触的净面积(m2)
34
ηs、ηp、ηc——分别为桩的侧阻、端阻、承台 底土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
基桩平均极限侧阻力
S 单桩平均极限侧阻力
基桩平均极限端阻力
p 单桩平均极限端阻力
群桩承台底面平均极 土限 阻力
c 承台底面土极限承载 标力 准值
35
Ac
Aci
Ace
c
ci
Aci Ac
14
人工挖孔桩
15
(三)扩底桩(墩) 1. 施工方法
• 机械成孔人工扩底 • 人工挖孔人工扩底 • 机械成孔机械扩底
2.优点 • 承载力成倍提高 • 高层建筑下一柱一桩,节省桩承台
16
五、按挤土效应分类 (一)非挤土桩
钻孔灌注~、挖孔灌注~ (二)部分挤土桩
预制空心~、不封端口的薄壁钢管~
17
MF G
Gf
qsk p
d
实体深基础模型
ac×bc×l
l
ac(bc)
桩端
持力层
实体深基础模型2
38
a.验算群桩地基强度 1. 中心荷载下:
2. 偏心荷载下:
pNG f A
pma xNA GM W xxM W yy 1.2f
39
b. 群桩中各桩受力验算 1.中心受压时 2.偏心受压时
Qk
Fk
Gk n
(三)挤土桩 1.桩型 预制实心~、沉管灌注~、冲孔灌注~、 封端孔的空心~、爆扩~ 2. 挤土效应 对粘性土 —— 扰动 τf ↓ 对无粘性土 —— 产生挤密 τf ↑
18
六、按桩径分类
桩径 d (mm) d≤ 250
250 < d < 800 d ≥ 800
桩型 小直径桩 中等直径桩 大直径桩
12
3. 沉桩方法 锤击法、振动法、静力压桩法
4. 特点 优点——桩的质量较好 工厂化生产效率高 缺点——施工过程浪费较大 不经济
13
(二)灌注桩(Driven cast-in-place pile) 1. 施工方法
钻(冲)孔 、挖孔 、沉管 、夯扩 、孔底压浆成桩 2. 特点 优点——因地制宜 施工方便 不浪费 缺点——易颈缩、断桩
二、桩基础的适用条件 1.天然地基软弱 2.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它基础型式不 经济或有困难时 3.不允许有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多 高层和重要建筑物 4.承受上拔力或很大水平荷载的高耸 结构物 5.需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
3
第二节 桩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一、按承台底面位置
(一)高承台桩 (High-cap pile)
53
二、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设计值) 仅当: 水平荷载 / 竖向荷载≥1 /10 时 才需计算水平承载力
54
三、确定桩数和布桩方式 (一)桩数 ——n 中心受压时:
偏心受压时:
N G N——承台上竖向荷载(kN) n R——基桩承载力设计值( kN)
G——承台及土重( kN)
R
μ ——桩基偏心受压系数,取1.1~1.2
48
(二)选择桩的截面形状及尺寸 按荷载、楼层数、施工设备、地质条件等 预制桩常用:■ 灌注桩常用:● 上海地区桩基经验数据
楼层数(层) <10 10~20 20~30 30~40 >40
预制桩 bp(mm) 400 450~500 ≥500 500~550 预应力 ≥550 预应力
灌注桩 dp(mm) 500 800~1000 1000~1200 ≥1200 挖孔 最大可达 5 m
19
七、按使用功能分类 (一)竖向抗压桩 (二)竖向抗拔桩 (三)水平受荷桩 (四)复合受荷桩
20
第三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单桩竖向承载力 单桩在不发生破坏时桩顶能承受的 竖向荷载值(kN)
R —— 设计值 Quk —— 标准值 Ra —— 特征值
21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 静荷载试验、经验公式、静力触探、打桩公式、动力试验、理论公式等。 对各级建筑物的规定: 1.一级建筑物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26
1. 群桩承载力≠各基桩的单桩承载力之和
Rn nR
2. 群桩沉降量≠各基桩的单桩沉降量
sn si
27
引起群桩效应的主要原因: (以端承摩擦桩为例)s <D = d + 2ltgθ
Q
Q QQ
θθ θ
θ
D
s
28
1. 若使: 群桩沉降量=单桩沉降量(s = si) 则桩基中各基桩的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基桩的实际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33
(2)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 a.桩数n>3的非端承桩
R s Q s/ksp Q p/k pc Q c/kc
b.据静载试验确定Quk时
R sQ pu/ksp cQ c/kc
Qck—— 一根基桩所受承台底地基土的总极限阻力 标准值(kN), Qck = qck Ac / n
qck—— 承台底以下 B/2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极限 阻力标准值(kPa)
Rn nR
2. 若使:桩基中的各基桩受荷载相同 则 基桩沉降量>单桩沉降量
sn si
29
效应系数 η
Rn
nR
30
(二)桩承台效应 承台底面压力 传递部分荷载→→桩基承载力↑
复合桩基中承台底面的作用: 1. 分担作用 →→群桩基础总承载力↑ 2. 对侧摩阻力的削弱 承台压力下周土沉降 →→ 桩土间相对位移↓ →→ Qs ↓ →→ 基桩承载力↓
n N G
R
55
(二)桩距
sa —— 中心距 1. 构造要求
s0 —— 净距
最小桩距samin: 最小边距:≥d 且≥300
2. 常用桩距:s = ( 3 ~ 4 )d
3. 最佳桩距:s = 3.5 d
56
(三)布桩 1. 原则: (1)各桩受力均衡,双心重合 (2)尽量减少 n (3)使承受M、H的方向有较大抵抗矩 (4)在墙、柱下对应布桩,减小承台的弯矩 (5)门窗洞口处桩布置于两侧,以防不均匀 沉降开裂 (6)布桩方式力求统一
Ra
Q ma xF k nG kM xy y m i2a xM yx x m i2a x 1.2R a
y
x ii y i x
F + Gy
M y
M x x 40
三、桩的负摩阻力 (一)规定
对桩身:
P
+ τs
P
τs
41
(二) 出现负侧摩阻力的情况 当桩周土为下列情况时: 1. 欠固结土或新填土 2. 大面积地面堆载时 3. 地下水位大面积或大幅度下降时 4. 自重湿陷性黄土遇水浸湿后
42
(三)负侧摩阻力的分布
中性点位置:
大多在桩长的70%~75 %(靠下方)处。
q sn -
中性点
+ qs
z
43
(四)影响
P
τ
负侧摩阻力的出现,直接将 地面下沉后的土层自重应力、地 面堆载传给桩身,相当于对桩身 施加了向下的竖向附加荷载,故 降低了桩的实际承载能力,使桩 产生附加沉降。
-
s
44
(五)考虑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验算 (1)摩擦型基桩 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 2. 二级建筑物参照试验方法定。 3. 三级建筑物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22
经验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摩擦桩:
R a q pA a p u p q sliia
端承桩:
Ra qpaAp
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Ap ——桩身的横截面积(m2) up ——桩身的周边长度(m) qsia——桩周土的摩阻力特征值(kPa) li ——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m)
6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Qk
Fk
Gk n
Ra
Q ma x F k n G kM xy y m i2a x M yx x m i2a x 1 .2 R a
承台 桩
4
(二)低承台桩(Low-cap pile)
承台 桩
5
二、按桩身材料分类 (一)木桩 (二)混凝土桩 (三)钢筋混凝土桩 (四)钢桩 (五)组合材料桩
6
三、按受力情况分类 (一)摩擦型桩 (Friction pile)
(1)摩擦桩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
阻力共同分担荷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由桩侧摩阻力承担荷载;
(2)端承型基桩 尚应计入下拉荷载Q,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0N R
( 0N1.2Q 71.6R
45
第五节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1. 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2. 确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3. 确定桩数、间距和布置方式 4. 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5. 进行单桩结构设计 6. 桩承台设计 7. 绘制桩基础施工图
第3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1桩基础的适用性 2桩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3单桩竖向承载力 4群桩竖向承载力 5桩基础设计 6其他深基础简介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桩基础的适用性 一、桩基础的优点
1. 竖向承载力高 2. 沉降小,沉降速度慢 3. 能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和上拔力 4. 抗震性能好 5. 便于机械化施工
2
49
(三)选择桩长—— l 1. 按持力层深度 H 确定
H
lc
持力层
Z
l Hlc
lc—— 桩尖嵌入持力层深度
l
粘性土、粉土持力层: lc≥2d
砂土持力层: lc≥1.5d
碎石土持力层: lc≥d
中等、微风化岩石持力层: lc≥0.5m
软弱下卧层
50
2. 当桩尖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或土洞时 坚实土层持力层:
Z4d
岩层持力层:
Z3d
Hl
lc
持力层
Z
软弱下卧层
51
(1)具体 Z 值还应按软弱下卧层验算确定; (2)桩尖嵌入持力层深度 lc不宜太大; (3)为满足Z的要求,宜采用小直径桩; (4)同一承台下的基桩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端承桩:≤ d 摩擦桩: ≤ l/10
52
(四)初选承台埋深d 低承台桩基础,一般初选 d =1~2 m
P
软土
Qs
7
(2)端承摩擦桩
P
软土
P=Qp+Qs Qs
中坚土
Qp
8
(二)端承型桩(End-bearing pile) (1)端承桩
P
软土
P=Qp
坚硬土 Qp
9
(2)摩擦端承桩
P
软土
P=Qp+Qs Qs
中坚土
Qp
10
11
四、按施工工艺分类 (一)预制桩(Precast pile) 1. 截面形式 实心:■ ▲ ● 空心:○ □ 2. 材料 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
As'—— 纵筋总面积(m2)
24
几个名词的区别
第四节 群桩竖向承载力
群桩和桩群 构成桩基础的若干根单桩的集合体称为~
单桩和基桩 构成桩基础的每一根单桩称为基桩
桩基(础)
由两根以上的基桩构成的群桩基础称为~
25
一、群桩的特点 (一)群桩效应
群桩效应 (Action of pile group) 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致使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中的基桩与 同种地质条件下的同样单桩相比承载力出 现明显差别的现象。
31
3. 对桩端阻力的增强 承台压力有利于约束桩端土的侧向挤出 →→ Qp ↑ →→基桩承载力↑
4. 对桩侧向压力的增强 承台压力在周土中扩散→→形成侧向挤压力 →→阻止桩侧移,但同时使桩身产生附加弯矩
32
二、群桩承载力计算 (一)《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
(1)不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 适用于:
端承桩 桩数n≤3的非端承桩
46
一、选择桩的类型、几何尺寸 (一)选择桩型 1. 先依据地质条件、土层分布、荷载、 施工条件等,选择预制桩或灌注桩; 2. 再依据地基条件确定端承桩或摩擦桩。
47
1.地基土分布极不均匀时,或土中有孤石、 土洞及金属残片时,不宜采用预制桩;
2.在同一建筑物下,不宜同时采用端承桩 和摩擦桩。否则须用沉降缝隔开。
ce
Ace Ac
ηci、ηce—— 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Aci、 Ace、Ac——内区、外区、总面积
36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1)不考虑群桩效应
适用于: • 端承桩 • 桩数n≤8的摩擦桩 • 条形基础下的摩擦桩不超过两排者
Rn nR
37
(2)按假想实体深基础计算 适用于: sa<6d的摩擦桩,且桩数n>9
57
2. 布桩方式: (1)墙下—— 梁式承台下:
单排:
双排: 并列式
错列式
58
(2)柱下—— 板式承台下: 行列式
梅花式
59
四、桩基础验算 1.单桩承载力验算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N0
百度文库
FGR n
N ma x 0 F nG M xy y m i2a xM yx x m i2a x 1 .2 R
23
桩身材料强度计算 钢筋混凝土桩
QApfccfy'As'
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 桩身横截面积(m2)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kPa) ψc —— 基桩施工工艺系数,预制桩取0.75,灌注桩取
0.6~0.7。
fy’——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kPa)
34
ηs、ηp、ηc——分别为桩的侧阻、端阻、承台 底土阻力的群桩效应系数
基桩平均极限侧阻力
S 单桩平均极限侧阻力
基桩平均极限端阻力
p 单桩平均极限端阻力
群桩承台底面平均极 土限 阻力
c 承台底面土极限承载 标力 准值
35
Ac
Aci
Ace
c
ci
Aci Ac
14
人工挖孔桩
15
(三)扩底桩(墩) 1. 施工方法
• 机械成孔人工扩底 • 人工挖孔人工扩底 • 机械成孔机械扩底
2.优点 • 承载力成倍提高 • 高层建筑下一柱一桩,节省桩承台
16
五、按挤土效应分类 (一)非挤土桩
钻孔灌注~、挖孔灌注~ (二)部分挤土桩
预制空心~、不封端口的薄壁钢管~
17
MF G
Gf
qsk p
d
实体深基础模型
ac×bc×l
l
ac(bc)
桩端
持力层
实体深基础模型2
38
a.验算群桩地基强度 1. 中心荷载下:
2. 偏心荷载下:
pNG f A
pma xNA GM W xxM W yy 1.2f
39
b. 群桩中各桩受力验算 1.中心受压时 2.偏心受压时
Qk
Fk
Gk n
(三)挤土桩 1.桩型 预制实心~、沉管灌注~、冲孔灌注~、 封端孔的空心~、爆扩~ 2. 挤土效应 对粘性土 —— 扰动 τf ↓ 对无粘性土 —— 产生挤密 τf ↑
18
六、按桩径分类
桩径 d (mm) d≤ 250
250 < d < 800 d ≥ 800
桩型 小直径桩 中等直径桩 大直径桩
12
3. 沉桩方法 锤击法、振动法、静力压桩法
4. 特点 优点——桩的质量较好 工厂化生产效率高 缺点——施工过程浪费较大 不经济
13
(二)灌注桩(Driven cast-in-place pile) 1. 施工方法
钻(冲)孔 、挖孔 、沉管 、夯扩 、孔底压浆成桩 2. 特点 优点——因地制宜 施工方便 不浪费 缺点——易颈缩、断桩
二、桩基础的适用条件 1.天然地基软弱 2.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它基础型式不 经济或有困难时 3.不允许有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多 高层和重要建筑物 4.承受上拔力或很大水平荷载的高耸 结构物 5.需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
3
第二节 桩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一、按承台底面位置
(一)高承台桩 (High-cap pile)
53
二、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设计值) 仅当: 水平荷载 / 竖向荷载≥1 /10 时 才需计算水平承载力
54
三、确定桩数和布桩方式 (一)桩数 ——n 中心受压时:
偏心受压时:
N G N——承台上竖向荷载(kN) n R——基桩承载力设计值( kN)
G——承台及土重( kN)
R
μ ——桩基偏心受压系数,取1.1~1.2
48
(二)选择桩的截面形状及尺寸 按荷载、楼层数、施工设备、地质条件等 预制桩常用:■ 灌注桩常用:● 上海地区桩基经验数据
楼层数(层) <10 10~20 20~30 30~40 >40
预制桩 bp(mm) 400 450~500 ≥500 500~550 预应力 ≥550 预应力
灌注桩 dp(mm) 500 800~1000 1000~1200 ≥1200 挖孔 最大可达 5 m
19
七、按使用功能分类 (一)竖向抗压桩 (二)竖向抗拔桩 (三)水平受荷桩 (四)复合受荷桩
20
第三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单桩竖向承载力 单桩在不发生破坏时桩顶能承受的 竖向荷载值(kN)
R —— 设计值 Quk —— 标准值 Ra —— 特征值
21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 静荷载试验、经验公式、静力触探、打桩公式、动力试验、理论公式等。 对各级建筑物的规定: 1.一级建筑物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26
1. 群桩承载力≠各基桩的单桩承载力之和
Rn nR
2. 群桩沉降量≠各基桩的单桩沉降量
sn si
27
引起群桩效应的主要原因: (以端承摩擦桩为例)s <D = d + 2ltgθ
Q
Q QQ
θθ θ
θ
D
s
28
1. 若使: 群桩沉降量=单桩沉降量(s = si) 则桩基中各基桩的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基桩的实际承载力<单桩承载力
33
(2)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 a.桩数n>3的非端承桩
R s Q s/ksp Q p/k pc Q c/kc
b.据静载试验确定Quk时
R sQ pu/ksp cQ c/kc
Qck—— 一根基桩所受承台底地基土的总极限阻力 标准值(kN), Qck = qck Ac / n
qck—— 承台底以下 B/2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极限 阻力标准值(kPa)
Rn nR
2. 若使:桩基中的各基桩受荷载相同 则 基桩沉降量>单桩沉降量
sn si
29
效应系数 η
Rn
nR
30
(二)桩承台效应 承台底面压力 传递部分荷载→→桩基承载力↑
复合桩基中承台底面的作用: 1. 分担作用 →→群桩基础总承载力↑ 2. 对侧摩阻力的削弱 承台压力下周土沉降 →→ 桩土间相对位移↓ →→ Qs ↓ →→ 基桩承载力↓
n N G
R
55
(二)桩距
sa —— 中心距 1. 构造要求
s0 —— 净距
最小桩距samin: 最小边距:≥d 且≥300
2. 常用桩距:s = ( 3 ~ 4 )d
3. 最佳桩距:s = 3.5 d
56
(三)布桩 1. 原则: (1)各桩受力均衡,双心重合 (2)尽量减少 n (3)使承受M、H的方向有较大抵抗矩 (4)在墙、柱下对应布桩,减小承台的弯矩 (5)门窗洞口处桩布置于两侧,以防不均匀 沉降开裂 (6)布桩方式力求统一
Ra
Q ma xF k nG kM xy y m i2a xM yx x m i2a x 1.2R a
y
x ii y i x
F + Gy
M y
M x x 40
三、桩的负摩阻力 (一)规定
对桩身:
P
+ τs
P
τs
41
(二) 出现负侧摩阻力的情况 当桩周土为下列情况时: 1. 欠固结土或新填土 2. 大面积地面堆载时 3. 地下水位大面积或大幅度下降时 4. 自重湿陷性黄土遇水浸湿后
42
(三)负侧摩阻力的分布
中性点位置:
大多在桩长的70%~75 %(靠下方)处。
q sn -
中性点
+ qs
z
43
(四)影响
P
τ
负侧摩阻力的出现,直接将 地面下沉后的土层自重应力、地 面堆载传给桩身,相当于对桩身 施加了向下的竖向附加荷载,故 降低了桩的实际承载能力,使桩 产生附加沉降。
-
s
44
(五)考虑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验算 (1)摩擦型基桩 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 2. 二级建筑物参照试验方法定。 3. 三级建筑物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22
经验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摩擦桩:
R a q pA a p u p q sliia
端承桩:
Ra qpaAp
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Ap ——桩身的横截面积(m2) up ——桩身的周边长度(m) qsia——桩周土的摩阻力特征值(kPa) li ——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m)
6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Qk
Fk
Gk n
Ra
Q ma x F k n G kM xy y m i2a x M yx x m i2a x 1 .2 R a
承台 桩
4
(二)低承台桩(Low-cap pile)
承台 桩
5
二、按桩身材料分类 (一)木桩 (二)混凝土桩 (三)钢筋混凝土桩 (四)钢桩 (五)组合材料桩
6
三、按受力情况分类 (一)摩擦型桩 (Friction pile)
(1)摩擦桩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
阻力共同分担荷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由桩侧摩阻力承担荷载;
(2)端承型基桩 尚应计入下拉荷载Q,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0N R
( 0N1.2Q 71.6R
45
第五节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的设计内容: 1. 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2. 确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3. 确定桩数、间距和布置方式 4. 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 5. 进行单桩结构设计 6. 桩承台设计 7. 绘制桩基础施工图
第3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
1桩基础的适用性 2桩的分类与质量检测 3单桩竖向承载力 4群桩竖向承载力 5桩基础设计 6其他深基础简介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桩基础的适用性 一、桩基础的优点
1. 竖向承载力高 2. 沉降小,沉降速度慢 3. 能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和上拔力 4. 抗震性能好 5. 便于机械化施工
2
49
(三)选择桩长—— l 1. 按持力层深度 H 确定
H
lc
持力层
Z
l Hlc
lc—— 桩尖嵌入持力层深度
l
粘性土、粉土持力层: lc≥2d
砂土持力层: lc≥1.5d
碎石土持力层: lc≥d
中等、微风化岩石持力层: lc≥0.5m
软弱下卧层
50
2. 当桩尖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或土洞时 坚实土层持力层:
Z4d
岩层持力层:
Z3d
Hl
lc
持力层
Z
软弱下卧层
51
(1)具体 Z 值还应按软弱下卧层验算确定; (2)桩尖嵌入持力层深度 lc不宜太大; (3)为满足Z的要求,宜采用小直径桩; (4)同一承台下的基桩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端承桩:≤ d 摩擦桩: ≤ l/10
52
(四)初选承台埋深d 低承台桩基础,一般初选 d =1~2 m
P
软土
Qs
7
(2)端承摩擦桩
P
软土
P=Qp+Qs Qs
中坚土
Qp
8
(二)端承型桩(End-bearing pile) (1)端承桩
P
软土
P=Qp
坚硬土 Qp
9
(2)摩擦端承桩
P
软土
P=Qp+Qs Qs
中坚土
Qp
10
11
四、按施工工艺分类 (一)预制桩(Precast pile) 1. 截面形式 实心:■ ▲ ● 空心:○ □ 2. 材料 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
As'—— 纵筋总面积(m2)
24
几个名词的区别
第四节 群桩竖向承载力
群桩和桩群 构成桩基础的若干根单桩的集合体称为~
单桩和基桩 构成桩基础的每一根单桩称为基桩
桩基(础)
由两根以上的基桩构成的群桩基础称为~
25
一、群桩的特点 (一)群桩效应
群桩效应 (Action of pile group) 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致使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中的基桩与 同种地质条件下的同样单桩相比承载力出 现明显差别的现象。
31
3. 对桩端阻力的增强 承台压力有利于约束桩端土的侧向挤出 →→ Qp ↑ →→基桩承载力↑
4. 对桩侧向压力的增强 承台压力在周土中扩散→→形成侧向挤压力 →→阻止桩侧移,但同时使桩身产生附加弯矩
32
二、群桩承载力计算 (一)《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
(1)不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 适用于:
端承桩 桩数n≤3的非端承桩
46
一、选择桩的类型、几何尺寸 (一)选择桩型 1. 先依据地质条件、土层分布、荷载、 施工条件等,选择预制桩或灌注桩; 2. 再依据地基条件确定端承桩或摩擦桩。
47
1.地基土分布极不均匀时,或土中有孤石、 土洞及金属残片时,不宜采用预制桩;
2.在同一建筑物下,不宜同时采用端承桩 和摩擦桩。否则须用沉降缝隔开。
ce
Ace Ac
ηci、ηce—— 内、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Aci、 Ace、Ac——内区、外区、总面积
36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1)不考虑群桩效应
适用于: • 端承桩 • 桩数n≤8的摩擦桩 • 条形基础下的摩擦桩不超过两排者
Rn nR
37
(2)按假想实体深基础计算 适用于: sa<6d的摩擦桩,且桩数n>9
57
2. 布桩方式: (1)墙下—— 梁式承台下:
单排:
双排: 并列式
错列式
58
(2)柱下—— 板式承台下: 行列式
梅花式
59
四、桩基础验算 1.单桩承载力验算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法 (1)中心荷载作用
(2)偏心荷载作用
N0
百度文库
FGR n
N ma x 0 F nG M xy y m i2a xM yx x m i2a x 1 .2 R
23
桩身材料强度计算 钢筋混凝土桩
QApfccfy'As'
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 桩身横截面积(m2)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kPa) ψc —— 基桩施工工艺系数,预制桩取0.75,灌注桩取
0.6~0.7。
fy’——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