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
理论篇
一、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
1、知识谱系:就是一个学科中知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系统),表现了知识产生和再生产的过程。

表现为两要素:
第一知识谱系表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即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知识谱系必须表现学科的发展宏线,即以重大理论为里程碑的理论发展轨迹
2、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宏线是从现实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轴逐渐发展为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下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里程碑:(1)1948年,摩根素《国家间政治》(政治现实主义),主张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人追逐权力的本性(以追求权力的国家利益、冲突);(2)1979年,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主张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安全的国家利益、冲突),以无政府的强调和权力分配的关注为主。

代表人物:卡普兰、克拉斯纳、奥根斯基、库格勒、吉尔平、米尔斯海默(古典的权力斗争+无政府体系的结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新旧现实主义认为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里程碑:1977年,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1984年基欧汉的《霸权之后》(新自由主义成熟),1986年基欧汉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1993年,鲍德温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从国际机制方面出发→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时可能的
代表人物:阿克塞尔罗德、奥伊、斯坦、鲁杰等。

引入了非物质性的内容(制度)
第三个里程碑:1992年,温特的《无政府状态时国家造成的》→建构主义宣言;1995年,《国家安全的文化》实证性论文集,卡曾斯坦、温特、费丽莫、杰普森等著;1999年,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成熟。

主张:无政府状态不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国际无政府状态是由主要成员在其相互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国家可以造就一种从根本上趋于合作的国际文化
二、国际政治学的三个新的特点:
首先,是对合作的研究力度加大
其次,是社会学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加大
第三,时人文精神的加强
注:西方国际关系说的两个传统:一时追求宏理论的传统,表现为构建体系理论的持续,二是西方中心的传统。

二、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的三种体系)
三种理论都将研究重心置于国际体系层次,都以科学实在论为认识基础,以经验研究为方法论基础,但对国际体系和体系单位有着迥然不同的认识
1、研究层次和体系理论
(1)政治的体系理论是体系层次的研究,沃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的体系(理论)可分为体系理论和还原理论
体系理论:是指体系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体系特征性为解释依据
还原理论:单位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单位特征为解释依据的
(2)国际体系层次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系理论和控制理论)
①设立一个体系
②设定这个体系所包含的两种主要因素:体系因素和个体因素
③设定所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体系理论来说,体系特征是发生作用的因素,单位特征是受这种作用影响的因素,体系的变化导致单位的变化
◆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理论都遵循了这些理论原则,所以都是体系理论
注:体系理论的原则:1.体系理论需要确定体系中最具实质意义的特征,2.需要确定体系单位最具现实意义的特征,3.提出一个体系理论的基本陈述,即体系特征和单位特征的关系陈述。

2、国际体系特征
(1)结构现实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体系结构。

沃尔兹首先提出了界定政治结构的三个标准:
①秩序原则:国际秩序的无政府性(不变单位
②单位特征:国际——同类、功能相近的单位(不变单位
③权力分配:大国之间的物质权力分配(可变因素,决定以上两个因素
(2)新自由制度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制度
新自由制度主义没有否认沃尔兹的结构,基欧汉认为:国际体系层次上的人类活动同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国际体系的进程,指出进程和结构同样是国际体系的特征。

◇影响国际进程的体系因素有两个:
体系结构:变化相当缓慢(假定为常数)
国际制度:成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特征(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
(3)温和建构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文化
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

构建主义在本体论上认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观念,是非物质性的,这种观念结构是体系中的行为者之间的互主性实践活动建构的。

◆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且国际体系文化有着多种形式:
①霍布斯文化:杀戮与被杀,用物质力量来消灭对方和保护自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
②洛克文化:介于中间
③康德文化:友谊,同样的物质力量则可能是保护大家的
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
3、国际体系单位
三种理论所设定的体系单位都是国家
(1)沃尔兹将国家变成一个国际政治理论的抽象和简约的概念:
首先,以非历史的方法把国家界定为一个相对稳定行为体
其次,排除了国家本身与国际政治无密切相关关系的因素
第三,国家作为同类单位,面临相同的任务,不同之处只有一个,即国家实力的大小
因此,沃尔兹的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这两个因素具有高度简约的特征和可操作化特征
(2)新自由制度主义继承了沃尔兹的国家观
基欧汉早年研究当中强调过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但后来认识到非国家行为体仍从属于国家
(3)温特也选用国家作为他的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
他支持新现实主义“国家是单一行为体的假设”,但他的理论中国家具有了更多的“人性”,且具有了意义重大的能动作用,同时他也认为对国家本身不能进一步分解。

4、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的关系
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的关系是体系特征对体系单位产生作用:
S→U(S表示体系特征,U表示单位特征)
(1)结构主义的研究重点是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沃尔兹理论有三个特点:
第一,两个主要的变量是体系结构和体系单位行为
第二,结构特征与行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第三,体系结构被定义为主要国家之间的物质权力分配,国家行为则主要指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是“结构选择”,指国际体系结构导致国家的冲突或合作行为:
S p→Ub Sp代表国际体系结构Ub代表国家行为
(2)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推理和理论思维方面与结构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但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沃尔兹的既过于狭隘,又过于有很强的静态性质,所以国际进程才是体系的重要特征。

◆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是“制度选择”,即在国际体系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国家仍会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和行为取向,导致这些不同行为和不同行为取向的是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程度:
Si→Ub Si为国际制度Ub为国家行为
(3)温特理论的核心是“文化选择”,即国际体系中共有知识和观念的分配,这种分配的作用对象是作为国际体系单位的国家,
关于温特设定的国际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三点需要说明:
首先,国际体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建构关系。

建构关系表现结构属性怎样构成了单位属性(身份、利益等),即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成为国家,怎样产生了国家利益,这是一种“建构”关系。

其次,国家因素首先使国家的身份和利益,而不是国家行为,有别于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给定的国家利益就已经确定,其变量应该是国家在无政府环境的刺激下采取什么样的不同行为来实现既定利益。

而建构主义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产生某种身份和利益。

他认为国家的行为使由国家身份和利益决定的。

第三,其早期更强调能动者和结构的相互建构,即早期的表达式为:
So=Ui→Ub So为体系文化Ui为国家身份和利益Ub为国家行为
但后期重点转移到建构作用上来,强调体系层次的建构主义研究设计中,成为如下式:
Sc→Ui→Ub
即强调体系文化与国家身份的双向构建转向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的单向建构
5、体系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体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式科学实在论,研究方法也主要式经验研究
体系理论的科学性:
一是共时性特征。

研究对象被假定为相对超时空的系统,而不是经过时间演变而来的历史产物
二是客观性特征。

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事物是客观实在的
三是简约性特征。

体系理论最容易提供简约的理论体系
体系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使人们认为体系理论对共时性的强调抹杀了国际政治的历史渊源和进化发展
其次,强调体系的客观性势必忽视结构——能动者互构问题
第三,体系理论的简约性往往使复杂的国际政治简单化
◆体系理论的一个两难境地:
国内政治和社会进程对国家身份的界定,对国家利益的形成,对国家对外行为的表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国内因素,则无法确定一个可以类比的体系单位,体系理论的做法是将国内因素完全排除,这虽然帮体系理论实现了其科学简约的目的,但是却把大量问题和现象置于解释范畴之外。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
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紧扣理论。

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

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

论述题字数在1500左右。

用时为25-30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

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

(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给出一段描述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材料。

请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失灵,是否存在政府失灵?运用什么政策工具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
第一,明确案例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

然后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阐释政策工具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具体说明为什么在房地产市场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以及运用什么政策工具。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结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名师结语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135分及以上的高分,答题方法不可忽视。

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

每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12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模考,一般考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4-5次,就能熟练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

2016考研独家专业课复习经验指导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

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

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

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2月上旬):
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

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2月上旬——1月初):
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
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

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

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
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

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月初——考试):
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

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

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

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

赢在终点,笑到最后。

此资料由易研教育名师团队独家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