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4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4-6(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4-6(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4-6章)4章一、选择题1、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C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D )A 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B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C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5.、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A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时期 B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D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B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8、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B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动机是( D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10、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C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11、学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C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12、一般来说,由(A )支配下的行为更有持久性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14、由于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15、认知内驱力属于(A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16、下列情况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D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17、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18、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19、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2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C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21、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B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4、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25、学习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D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26、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学生会感到(B )A惊喜和感激 B满足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2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也是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28、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肯定以提高教育效果,其运用的是(C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29、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形关系 B U型关系 C倒U形关系 D平行关系30、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C)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31、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C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D。

解析:学习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题干中,①属于反射现象;③属于本能行为;只有②和④属于学习现象,故选D。

3.【答案】D。

解析: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4.【答案】D。

解析: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这种变化是经验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故本题中鹦鹉学舌属于学习。

5.【答案】A。

解析:学习是指个体活动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依据此定义选A。

6.【答案】B。

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7.【答案】C。

解析:AB属于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D每天跑步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也不能称为学习。

C选项由怕到不怕,是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属于学习。

8.【答案】D。

解析: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活动;②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④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⑤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⑥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因此,本题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10.【答案】D。

解析:人类学习的特点包括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11.【答案】A。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一共包括八类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联结。

12.【答案】D。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23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教育心理学23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选项.A]类属学习
[选项.B]总括学习
[选项.C]并列结合学习
[选项.D]发现学习
[正确选择]:B
【题目】,()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D
【题目】,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选项.A]正强化
[选项.B]负强化
[选项.C]惩罚
[选项.D]消退
[正确选择]:B
【题目】,()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选项.A]观察法
[选项.B]实验法
[选项.C]调查法
[选项.D]个案研究法
[正确选择]:A
【题目】,()主要是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选项.A]发展性教育
[选项.B]补救性教育
[选项.C]思想品德教育
[选项.D]理想教育。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答案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P27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虽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理论学派所强调的侧面也不一样,但从一般看法是把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看成是道德品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因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这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过程。

2.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P286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牚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心理学作业4参考答案.doc

心理学作业4参考答案.doc

心理学作业4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群体的支持作用认同感2、团结认知一致性3、认知态度情感4、群体成员5、相似性竞赛6、促进的职能维护的职能7、监督型领导参与型领导8、知识与生活技能生活目标9、两极性情境性10、生理成熟社会化11、品德优良型品德过错型12、控制作用调节作用13、转化稳定14、生理原因社会文化原因15、专业性理论专门的技巧17、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18、协同活动19、正确性行为准则20、攻击动机二、选择题1、B2、A3、D4、D5、D6、C7、A8、B9、C10、B 11、B 12、B 13、B 14、C 15、C三、判断题1、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合作学习,是因为从心理学看,人们在群体的条件下工作总比单独时干得好。

"2、从群体的心理学研究看,教师要注意加强对正式群体的培养,对非正式群体则要予以控制、消除。

X3、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第…印象”就对人做出评价,所以“第一印象”在现实中具有积极意义。

X4、因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人在各个阶段的心理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V5、少年期学生从生理、心理发展看,已经成熟了。

X6、少年学生恋爱已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从生理发展看,是正常的;但从心理发展看,却又是需要控制和引导的。

V7、对于少年期学生来说,抽象逻辑思维飞速发展,具体形象思维不再起什么重要作用了。

X8、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孩子,应该说是有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支持的。

V9、我们在进行有关品德形成分析时,总要以道德认识为起点。

X10、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认知,确立了相应的道德行为目标,通常就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

"11、近段时间来,小明坐公交车常给老年人让座,可以认为小明已经形成良好的道德。

X12、一般说来,学生一形成某种道德类型,就基本稳定不变了。

X13、从心理学研究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异常心理行为。

V14、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

V15、少年期学生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心理障碍、逆反心理和精神病。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四)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四)

大学课程《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C)。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B)。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容量为(C)。

A.7+2个组块B.较小C.较大D.巨大4.短时记忆保存时间在(C)。

A.l秒钟以内B.l秒钟以上C.l分钟以内D.l分钟以上5.在瞬时记忆信息到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必将有(C)的参与。

A.感觉B.知觉C.注意D.复述6.长时记忆可以按信息编码的角度分为两种系统(B)。

A.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B.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C.知识系统和策略系统D.概念系统和规则系统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8.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个组块。

A.6~2B.6~1C.7+1D.7+29.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由两条途径进人反应生成器,其中一条是指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直接进人反应生成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反应。

这种信息指(C)A.认知信息B.技能信息C.熟练的技能信息D.情感信息1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11.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D)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12.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B)。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13.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B)。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A.注意B.需要C.动机D.光趣( )2.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3. 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5.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6. 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A.晕轮效应B.有晕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名人效应( )7.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8.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主观估计是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 )9.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 )10. 维钠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 )11.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B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12. 根据维钠的旧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A.惊喜和感激B.满意和自豪C.内疚和无助D.学习没有积极性( )13. 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 )14. 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 )15.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人物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18.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 )19.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20.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a18ea552-6eb3-11ec-b652-7cb59b590d7d《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一.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解释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被称为[b]A.内部驱动b.认知内部驱动C.自我提升内部驱动D.附属内部驱动2、各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随许多因素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哪一种内驱力最突出?【c】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3.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是指个人因其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心理的需要。

这种需要属于[C]a.长者的认可或认可B.同龄人的认可或认可C.相应的身份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4.个人从学术成就中获得相应地位和声望的需要并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

它属于[C]A.认知驱动B.附属驱动C.自我完善驱动D.探究驱动5、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b】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内部求知欲.6.有些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奖励,避免老师或家长的惩罚。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D]a.高尚动机b.低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7、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a.成倒“u”型关系b.成反比c.成正比d.不成比例8.有些人说学业失败的原因是“能力低下”。

这种归因属于[a]a.内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外部声音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9、在以下各项原因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b】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任务难度归因D.运气归因lo。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型中,任务难度属于[b]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1.从内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看,以下因素中的内在性、可控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为[b]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12.马斯洛认为人们有五种基本需求,其中最高的需求是p60a。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

课程编号:03119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桑代克C.皮亚杰D.加涅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是()的基本特点。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美国心理学家华生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在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中,乐群、自信、活跃、积极情绪、热心属于()的人格特质。

A.外向性B.随和性C.尽责性6.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的理论,()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

A.场依存型B.具体型C.场独立型D.抽象型7.提出“学习即联结”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8.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以及“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9.提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等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班杜拉C.斯金纳D.奥苏贝尔10.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是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教学心理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北师大版的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心理学答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略)二、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无意想象、再造思维、创造思维3.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1. A; 2. C; 3. C; 4. B;四、1."; 2."; 3.X;五、1.参考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与感知觉: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内容与形式不同。

从内容看:感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事物的外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从形式看: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对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总之,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常说的对由感知得来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完成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达到对事物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反映。

2 .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巳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创造成分的不同。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准备阶段。

3 .参考答案:(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2)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为此,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应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几种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作用就越大;其三,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牢固,越能顺利地实现迁移。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贝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

A.诱因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B.成败经验C.自我归因D.期待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布鲁纳二、填空题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和 ______。

2.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 、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 ______ 。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024秋国开《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答案4

2024秋国开《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答案4

1. 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D )的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行为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志2. “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是心理学家(A )的代表性观点。

A. 皮亚杰B. 科尔伯格C. 维果斯基D. 班杜拉3. 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B )。

A. 深入谈话法B. 两难故事法C. 调查法D. 文件分析法4.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他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 )。

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D. 自律水平5.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B )。

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D. 自律水平6. 让学生通过学习榜样并提供适当的奖励性反馈的方式建立道德行为,这体现了心理学家(C )的核心观点。

A. 科尔伯特B. 皮亚杰C. 班杜拉D. 维果斯基7. 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类别,是心理学家(D )的代表性观点。

A. 皮亚杰B. 布卢姆C. 桑代克D. 加涅8. 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是(D )。

A. 掌握学习B. 程序教学C. 合作学习D. 发现学习9.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是(A )。

A. 掌握学习B. 发现学习C. 探究学习D. 程序教学10. 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4答: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

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 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 , 只从自己的立场考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

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

对张明的教育因从情感入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气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 1 )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知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

道德认识或道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答:从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训练三个方面去把握。

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

道德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认识人际关系或接受社会现在的道德规范的结果。

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道德认识的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根据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

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

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

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

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

答: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3 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

它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

除了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还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

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5 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因为他的教学目标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而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作用设置情境(学习的外在条件),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加涅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

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但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主观条件,既教师本身的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包括:(1)崇高的思想品质。

在思想品质上有缺陷的教师不可能在学生中向有威信。

有威信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政治信念坚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学生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对教育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豪感,工作兢兢业业,诚实开朗,公正热情,言行一致,大公无私等。

(2)优良的心理品质。

有威信教师都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学生有着深深的爱,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有毅力,有韧性;能真诚地与学生相处,能忍受学生的缺点错误并予以正确地矫正;勇于自责,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等。

(3)较强的业务能力。

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善于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口齿清楚,表达能力强,讲课富有启发性,教学效果好,能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师才能应得很高的威信。

(4)得体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的穿着、举止和情态,它反应的是教师的精神面貌。

穿着朴素,举止从容,仪表端庄,不仅给学生一种可亲可近的印象,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举止表现。

(5)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往往对初次接触的教师特别敏感,充满着新奇和期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

如果师生初次见面,教师就表现出较高的教学艺术和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就会很快获得学生的敬重。

教师威信的形成,虽然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条件,但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来说,起作用也不是等同的。

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继续保持、不断发展和提高,也可能逐渐下降,甚至丧失。

这关键取决于决定与教师个人在思想品德、心理品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是否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

为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严格要去自己,从而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

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

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

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

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

(2)程序化阶段。

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它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构。

同时,道德认识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人们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有了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往往取决于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在于他的谈吐是否动听,而在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的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

道德品质由上述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

在道德动机的调控下,将某些必要的行为技能和习惯构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道德行为方式。

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的两个构成部分,道德意志使这二者加以沟通并得以实现。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意义学习包含 4 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

答:智力技能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培养智力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