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课件 (共23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意境》课件
![《诗歌鉴赏[意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7ed8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7.png)
Take the stage and bring a poem to life through your interpretation and delivery.
结论和总结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诗歌鉴赏[意境,您将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分享诗歌的ysis
Compare the poem with other works of literature to gain deeper insights.
例子/实践演示
Read and Reflect
Select a poem, read it aloud, and reflect on its meaning and emotions it evokes.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 件
欢迎来到《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诗歌的美妙之 处,探索其中的意境之美。
主题介绍
What is Poetry Appreciation?
Discover the art of interpre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beauty and depth of poetry.
Attend a Poetry Workshop
Participate in a workshop to engage in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 that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Perform a Poetry Recital
诗歌鉴赏的方法
Close Reading
Analyze the poem line by line, paying attention to every word and its significance.
结论和总结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诗歌鉴赏[意境,您将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分享诗歌的ysis
Compare the poem with other works of literature to gain deeper insights.
例子/实践演示
Read and Reflect
Select a poem, read it aloud, and reflect on its meaning and emotions it evokes.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 件
欢迎来到《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诗歌的美妙之 处,探索其中的意境之美。
主题介绍
What is Poetry Appreciation?
Discover the art of interpre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beauty and depth of poetry.
Attend a Poetry Workshop
Participate in a workshop to engage in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 that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poetry.
Perform a Poetry Recital
诗歌鉴赏的方法
Close Reading
Analyze the poem line by line, paying attention to every word and its significance.
高中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品味意象特点、描写意境画面》PPT课件
![高中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品味意象特点、描写意境画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0b9bbdcc175527062208a9.png)
课堂小结
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意境类型 4、如何品味意象,怎样描绘意境
课后作业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 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 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知识铺垫
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品味意象特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 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 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怎样的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 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 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 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 诗歌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探究梳理
怎样描绘意境画面?
探究梳理
(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后面的题目。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诗歌意境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诗歌意境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6906c5ce2f0066f533228d.png)
•答案:一般送别诗多写哀伤与惆怅,但此诗写送别而 不伤离别。诗人营造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 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还闪现出对日 后重逢的遐想。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诗歌意境
何为意境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而韵味无穷的意象才是意境,“象”指个别 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境地。“象”是具 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 较实,“境”比较虚。简言之,意境是情与 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 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 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
答题示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题: 1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 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夜深人静,朦胧的月光斜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庭院 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 的对比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一轮斜月 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 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窗外传来了小虫稀 疏、微弱的鸣叫声,敏感的诗人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 的春的信息,感受到了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引发 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步骤一)这首诗意境清新明丽。 (步骤二)此诗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 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步骤三) 2这首诗中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与 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诗歌意境
何为意境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而韵味无穷的意象才是意境,“象”指个别 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境地。“象”是具 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 较实,“境”比较虚。简言之,意境是情与 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 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 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
答题示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题: 1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 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夜深人静,朦胧的月光斜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庭院 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 的对比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一轮斜月 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 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窗外传来了小虫稀 疏、微弱的鸣叫声,敏感的诗人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 的春的信息,感受到了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引发 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步骤一)这首诗意境清新明丽。 (步骤二)此诗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 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步骤三) 2这首诗中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与 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1a5ffb6137ee06eff91857.png)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 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 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 “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燕子
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 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 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兴亡之感 )。
★★★ 语文网 中网 ★★★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
㈡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 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 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1)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 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 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 “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燕子
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 思念情人之切。也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 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兴亡之感 )。
★★★ 语文网 中网 ★★★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
㈡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 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 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1)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ppt课件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7d494e1ed9ad51f01df271.png)
ppt课件 9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 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 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 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 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ppt课件
17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ppt课件
10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 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 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 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 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ppt课件
17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ppt课件
10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f66fde67ec102de3bd8990.png)
第28页/共38页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 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 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 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 吟歌一首。
第20页/共38页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 •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21页/共38页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 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19页/共38页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
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 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 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第5页/共38页
▪(2)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 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 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 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 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 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 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 一,不问其他。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 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 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 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 吟歌一首。
第20页/共38页
• 【提问方式】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 •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21页/共38页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 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19页/共38页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
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 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 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第5页/共38页
▪(2)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 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 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 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 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 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 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 一,不问其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分析意象意境 PPT精品课件(共23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分析意象意境 PPT精品课件(共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1816ee3e650e52ea55189873.png)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 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 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答题示例
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 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 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江宁夹口三首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 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 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形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 事、景、物等诸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 形象以及写景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诗歌的意象。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 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 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 的思维流程进行。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 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诗歌鉴赏·意境》课件
![《诗歌鉴赏·意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5cf5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6.png)
研究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 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并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创 作意图。
04
意境的实践应用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意境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 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从而激发他 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学生 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对语言的敏感度。
意境的创造和领悟是评价一首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之一。
中国古代诗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创造手法和理论体系,为世 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意境的构成
意象
总结词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是诗歌中呈现出的具体形象或画面。
详细描述
意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诗歌中呈现出的具体形象或 画面,如“月”、“花”、“鸟”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是构成意境的重要手段 ,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情感
总结词
情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是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
详细描述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如喜怒哀乐、离别 思念等。情感的表现是构成意境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感动,使读者深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美。
语言
总结词
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媒介,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详细描述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诗歌中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语言 的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语言的运用对于构成意境至关重要,不同的语言风格和 表达方式会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效果。
04
意境的实践应用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意境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 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从而激发他 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学生 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对语言的敏感度。
意境的创造和领悟是评价一首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之一。
中国古代诗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创造手法和理论体系,为世 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意境的构成
意象
总结词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是诗歌中呈现出的具体形象或画面。
详细描述
意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诗歌中呈现出的具体形象或 画面,如“月”、“花”、“鸟”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是构成意境的重要手段 ,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情感
总结词
情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是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
详细描述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如喜怒哀乐、离别 思念等。情感的表现是构成意境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感动,使读者深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美。
语言
总结词
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媒介,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详细描述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诗歌中的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语言 的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语言的运用对于构成意境至关重要,不同的语言风格和 表达方式会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境ppt优秀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境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f87b5302768e9950e73810.png)
(2005年全国卷1)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
考
答
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 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 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 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8
• 简要总结答题步骤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体现的意境。
第一步:
野、天、树、江、月、人
第二步:
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第三步:
旷远、清冷
第四步:
物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
意象
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有主观色彩 词
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藤——枯藤—— 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说一说 什么是意境?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 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 练习书上P171 页 • 《关山月》
• 这首诗通过巍巍的天山,苍茫云海、一轮 倾泻银光的月亮和掠过万里关山的浩荡长 风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营 造出壮阔而又苍凉的意境。
意境类考题 自己试着总结答题套路
参
考
答
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 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 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 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8
• 简要总结答题步骤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体现的意境。
第一步:
野、天、树、江、月、人
第二步:
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第三步:
旷远、清冷
第四步:
物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
意象
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有主观色彩 词
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藤——枯藤—— 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说一说 什么是意境?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 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 练习书上P171 页 • 《关山月》
• 这首诗通过巍巍的天山,苍茫云海、一轮 倾泻银光的月亮和掠过万里关山的浩荡长 风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营 造出壮阔而又苍凉的意境。
意境类考题 自己试着总结答题套路
中考诗歌鉴赏意象意境ppt课件
![中考诗歌鉴赏意象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89a5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a.png)
100%
细腻描绘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 对景物进行详尽的描绘,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 中。
80%
色彩渲染
通过色彩的搭配和渲染,营造出 特定的氛围和情调,增强诗歌的 意境效果。
抒发情感深化意境
借景抒情
将内心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 的情感,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
诗歌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按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以及词和曲。
诗歌语言特点
精炼性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形象性
诗歌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表情达意,使读者产生 联想和想象。
音乐性
诗歌讲究押韵、平仄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具 有音乐美感。
意象与意境的联系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意境是意象构成的整体氛围 和情调。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 的。
03
常见诗歌意象解读
自然景物类意象
01
02
03
04
月亮
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 情。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 感伤与哀愁。
斜阳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 情。
烟波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 辞手法,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
染力。
注重音韵节奏
合理安排诗歌的音韵和节奏,使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
美。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诗歌表现手法
01
02
03
04
比兴手法
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寄托 深远,言此意彼。
怎么概括意境特点ppt课件
![怎么概括意境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26f545901020207409ca2.png)
23
看气势
24
有气势的诗歌往往在句子中的动 词和形容词上着力。
可用雄壮、大气磅礴来概括。
25
一般描绘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 有气魄的景物,往往突出其气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境界阔大。 落日低垂河面,着一“圆”字,恍 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 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可用 “壮阔雄奇,气象雄浑”概括意境。
14
看听觉
15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 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16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 黄鹂。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 画面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 这个大自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 黄鹂、白鹭、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 富的色彩的对照,画面就更加明丽 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耳的鸣啭, 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了诗意。17
2寒蝉——悲凉 。 3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4梧桐——凄凉、悲伤 5枫叶芦花——秋意、凄清、清冷。 6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7斜阳——归来、苍凉、凄惨。 8西风——凄清、苍凉、萧瑟。 6
9月——永恒、美好、思乡。 10芳草——离别、清新。 11长江——永恒、大气、时间。 12鸣钟——宁静、脱俗、淡泊。 13落花——感伤、伤春、孤寂。 14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15冰雪——高洁、忠贞、高尚。 16芭蕉——离恨、孤独、凄凉。
意境:有画面感,情景交融的 有意味的境象。
1
•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 最根本的,是要走进诗词的意境中去, 要身临其“境” ,找到一种共鸣感和
普遍感,细细寻味其特点、风格,才 能概括其特点、特色。
看气势
24
有气势的诗歌往往在句子中的动 词和形容词上着力。
可用雄壮、大气磅礴来概括。
25
一般描绘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 有气魄的景物,往往突出其气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境界阔大。 落日低垂河面,着一“圆”字,恍 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 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可用 “壮阔雄奇,气象雄浑”概括意境。
14
看听觉
15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 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16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 黄鹂。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 画面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 这个大自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 黄鹂、白鹭、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 富的色彩的对照,画面就更加明丽 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耳的鸣啭, 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了诗意。17
2寒蝉——悲凉 。 3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4梧桐——凄凉、悲伤 5枫叶芦花——秋意、凄清、清冷。 6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7斜阳——归来、苍凉、凄惨。 8西风——凄清、苍凉、萧瑟。 6
9月——永恒、美好、思乡。 10芳草——离别、清新。 11长江——永恒、大气、时间。 12鸣钟——宁静、脱俗、淡泊。 13落花——感伤、伤春、孤寂。 14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15冰雪——高洁、忠贞、高尚。 16芭蕉——离恨、孤独、凄凉。
意境:有画面感,情景交融的 有意味的境象。
1
•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 最根本的,是要走进诗词的意境中去, 要身临其“境” ,找到一种共鸣感和
普遍感,细细寻味其特点、风格,才 能概括其特点、特色。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
![《诗歌鉴赏[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cfa7245fbfc77da369b100.png)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 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 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
内容提要 一、意境的概念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三、意境的分类 四、怎样鉴赏意境
一、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 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 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 诗歌通过组合意 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 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例1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 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 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 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 的结合。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
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 “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 画面之中,构成暗淡沉郁、忧思感伤的意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 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 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
内容提要 一、意境的概念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三、意境的分类 四、怎样鉴赏意境
一、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 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 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 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 诗歌通过组合意 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 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例1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 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 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 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 的结合。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
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 “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 画面之中,构成暗淡沉郁、忧思感伤的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 邃”来概括其特点。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茫茫山林,白云缭绕,映衬香积寺之深 藏幽邃。古树参天,杳无人迹;隐隐钟声, 空谷回响,使得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 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小径而 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 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 而又幽静的境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画面 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这个大自 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黄鹂、白鹭、 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色彩的对照, 画面就更加明丽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 耳的鸣啭,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 了诗意。
专题探究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浑壮阔、艰苦奇寒 荒凉辽阔、阴沉浓重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观猎》“风劲角弓鸣”
以朔风劲吹的声音和角弓的鸣响声,渲染出一 种雄壮的气氛。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风呼啸,高猿长啼,“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落木窸窣之声,江涛拍岸之声,构成了沉郁 悲凉(雄浑悲凉)的意境,兼具磅礴之气势。
《枫桥夜泊》中的“夜半钟声”
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
看空间 辨色彩 听声响 感冷暖 察物象
审空间
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 界的大小。
1、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 深远等特点。
2、着眼于天空,有高远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天气转寒,湖面上没有了蒸腾的水汽, 没有了茂密的树木遮挡视线,云梦泽更见深 远。意境广阔而深远。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长相思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别离情。
“青”是冷色, 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表 达了离人复杂缠绵的离情。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 反映了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琵琶含着怨恨,萧声犹如呜咽,闻鼓让人奋进。 莺啼令人愉悦,鹧鸪声让感到悲愁,杜鹃啼血猿哀鸣, 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无不让人感到哀愁(愁苦)。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节选)王维
闲檐喧鸟雀,故榻满尘埃。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无论是在空寂无人的檐下喧闹的鸟雀,或是对 着曙月鸣啭的孤莺,或是呜咽迎人的泉水,都同落满 了尘埃的故人卧榻和愁对客人的野花一起,浸透着一 种怅惘、哀伤的情调,声音和景色融汇一体,渲染出 悲怀、凭吊故人的意境。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 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 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青松、清 泉、翠竹、莲花都有高洁的特点,是诗人人 格的写照,共同营造了清幽脱俗的境界。
①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 内涵,它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 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 愁别绪。 ②寒蝉——悲凉 ③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④梧桐——凄凉悲伤 ⑤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⑥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⑦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⑧西风——凄凉忧愁 ⑨月——思乡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 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 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 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 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 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构成了明丽而优美的意境。加上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海天相连,无边无际,海天之中只有皎 皎孤月,高远而空旷,可用“寥廓”来概括 其特点。
3、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气魄的景物, 则可再用一“雄”字或“壮”字形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境界阔大。落日 低垂河面,着一“圆”字,恍然红日就出入 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 势。可用“壮阔雄奇,气象雄浑”概括意境。
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是为了表达孤单、 寂寞的心情。
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 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 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在这样 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 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 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 和清寥,渗透着宗教的情思,给人以古雅庄严之感。
感冷暖
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 送来寒冷。日光温暖,月光清冷。 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 凉。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 感到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 象征。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