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第7讲 棕壤和褐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与授课安排
序号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 5章 第 6章 第 7章 第 8章 第 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内 容 绪论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壤与褐土 黄棕壤与黄褐土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盐碱土 初育土壤 山地土壤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地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 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针阔混交林。
地形为低山丘陵,部分为平原。 成土母质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和非石灰性沉积物。
第一节 棕壤
地表特征与景观
第一节 棕壤
二、形成特点 棕壤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强淋溶过程、粘化过程 和明显的生物富盐基过程。
1. 一价(Na+、K+)盐类均已淋失,二价(Ca2+、Mg2+)盐类
游离态大部分淋失。呈中性偏酸、无石灰反应,盐基不饱和 。剖面中、下部结构体表面呈棕黑色铁锰胶膜形态。 2. 粘化作用,一般以淋移淀积粘化为主,残积粘化为辅。 3. 大量有机质或腐殖质积聚于表层。淋溶使矿质营养元素淋失
第二节 褐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与棕壤带的不同之点是温度较高,
降水较少,水热条件的特点是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年
均温10~14℃。
原生植被以旱生森林和灌丛草原为主。 地形为山地、丘岗、洪积扇和高阶地。 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等富含碳酸钙的物质。
第二节 褐土
二、形成特点
第二节 褐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二节 褐土
四、亚类划分
普通褐土
石灰性褐土
褐土
淋溶褐土
潮褐土
嵝土 燥褐土 褐土性土
第二节 褐土
五、利用与改良
褐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耕地土壤资源之一。熟化层孔隙多
,通气透水,物质的生物循环作用旺盛,具有发“小苗” 的功能,但其保、蓄水肥的能力较差,缺乏后劲,不发“ 老苗” 。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结构水稳性差,雨后或灌 水后地表易板结。
条件下形成的。
分布于我国暖温带湿润地区,纵跨辽东和山东半
岛,带幅大致呈南北向,此外,在暖温带半湿半干
区和亚热带湿润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也有分布。
第一节 棕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 10 ~ 14
℃ , 60%
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原生植被早遭破坏,目前多为次生夏绿阔叶林和
③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2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第5章 棕壤与褐土
主要内容: 棕壤;褐土;棕壤与褐土的合理利用。 重点与难点:各土壤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形成过
程;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
第一节 棕壤
中国棕壤与褐土分布图
第一节 棕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棕壤是在暖温带湿润气候和中生型落叶阔叶植被
第二节 褐土
中国棕壤与褐土分布图
第二节 褐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并相应于
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下的自然植被景观下,发育而
成的具有淡色表层,粘化B层的土壤。
主要分布在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或褐色土,主要 分布在我国暖温带东部半湿润地区,如关中、晋东 南、冀西、豫西等的丘陵盆地等地。 分布特点是,褐土东与棕壤相接,西北与半干旱 区的栗褐上相接,南与黄褐土相连。
1. 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积累的土壤腐殖
质少,但盐基归还量高,有表层复钙现象。 2. 石灰质的淋溶与淀积 。 CaO 、 MgO 大于 SiO2 和 R2O3的迁移。 3. 残积粘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土体内的矿物进行 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形成部分游离氧化铁,所 谓的红化作用。为主!
4. 淋溶粘化。雨季随重力水下移。为辅!
第二节 褐土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型的剖面构型为 A-Btk-C或A-Bt-Ck 等。A 层为暗棕色( 20-50cm) ,腐殖质含量 1%-3% ,轻壤,多为粒状到细核状
结构。B 层即Bt 层(粘化层)呈棕褐,中壤-重壤,核状结
构,有石灰淀积即Bk层(钙积层)。C层为黄土状母质,石灰岩 、砂岩、花岗岩等残积风化物质,或平原区的堆积物母质。 全剖面的盐基饱和度> 80% , pH 为 7.0-8.5 ,耕种 SOM 为 12%,自然土壤为 >3%。粘粒的硅铝率为 2.5~ 3.0 。粘土矿 物以水化云母和蛭石为主。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aliyun.com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应注意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和氮磷肥,扩种绿肥等以培
肥土壤,并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第三节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与联系
1. 棕壤与褐土是分布于我国暖温带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地
带性土壤,自然景观分别是湿润森林与干旱森林。
2. 都有粘化过程,但棕壤以淋溶粘化为主,而褐土则淋溶粘 化和残积粘化均有之,但多以后者为主。 3. 两者在粘化层的层位、厚度及粘化层的色泽方面均有差异 ,这种差异与其成土条件紧密相关。
较多,但枯枝落叶分解向土壤归还的 CaO 、 MgO 等大量盐
基补充,使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而没有灰化特征。
第一节 棕壤
剖面特征
第一节 棕壤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棕壤的剖面层次构造为 O-Ah-Bt-C型。典型棕壤的剖面构 型为 A-Bt-C型。剖面通体呈不同程度的棕色。 O 层,开垦后
即消失; A层(15-25cm),多为细砂壤土,粒状或屑粒状
4. 褐土和棕壤在CaCO3积聚上存在区别。
5. 母质影响明显。往往在碳酸盐母质上发育为褐土,而在非
碳酸盐母质则发育为棕壤。
思考与作业
1. 了解棕壤和褐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识记形成过
程与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
2. 掌握区分棕壤与褐土的异同。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 时:理论 40,2.5个学分;
选用教材:张凤荣 主编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百度文库社,2002(2007第3次印刷)
方
内
法: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容: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
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
布规律。
第一节 棕壤
四、亚类划分
普通棕壤
酸性棕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第一节 棕壤
五、利用与改良
山地丘陵边缘和山前平原的棕壤,土壤水分比较充足,土
层深厚,土质稍粘、但保水保肥,宜于种植多种粮经作物 。丘陵山地的棕壤常用以发展林业或林果业。 棕壤利用的主要问题是防治旱涝和水土流失以及培肥地力 。耕种棕壤的有机质含量都比较低,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制 约因素之一,因此,增施有机肥,种植牧草和绿肥,以提 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培养地力的基本措施。 。
结构,无石灰反应。 Bt 层 (50-80cm) ,质地粉质壤土-粘壤 土,核状结构,紧实,无石灰反应,有铁子。C层多为非碳
酸盐风化壳。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
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 为5.5-7.0,无石灰反应。交 换性盐基以Ca2+为主,其次是Mg2+,而K+,Na+ 甚少;盐基 饱和度多在70%以上。粘粒的硅铝率多为2.33。粘土矿物以 水云母为主。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
30%
70%
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 书写整齐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①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3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 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第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