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趣味-梁启超-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好词好句、故事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insight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sto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1. 梁启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朝
B. 宋朝
C. 清朝
D. 明朝
答案:C
2. 梁启超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3. 梁启超倡导的变法运动被称为什么?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洋务运动
答案:A
4. 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A. 《论语》
B. 《孟子》
C. 《新民说》
D. 《大学》
答案:C
5.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个年份?
A. 1898年
B. 1900年
C. 1911年
D. 1919年
答案:A
6.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去了哪个国家?
A. 日本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答案:A
7. 梁启超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A. 创办了新式学堂
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C. 提倡了女子教育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A. 成功实施
B. 被镇压
C. 部分实施
D. 未有明确结果
答案:B
9.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A.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0.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中有哪些重要人物?
A. 康有为
B. 梁漱溟
C. 孙中山
D. 黄兴
答案:A。

梁启超参考答案

梁启超参考答案

梁启超参考答案梁启超,字伯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近代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梁启超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生于1873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

然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落后性,这使得他开始思考如何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梁启超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改革,二是文化变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宪政体制,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他提倡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主张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政治体系。

梁启超的政治理念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变革方面,梁启超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提倡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主张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成果,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梁启超的文化观念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活动。

他曾经担任过清朝政府的官员,也是中国最早的民主党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

尤其是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的观点,在一些人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否定。

然而,梁启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的观点虽然受到了一些争议,但是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变革的观点,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梁启超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之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A. 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B.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C. 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革D. 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的革新答案:C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 变法图强B. 尊孔复古C. 民主革命D. 君主立宪答案:A3.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强调的新民应该具备的品质是()。

A. 忠诚B. 勇敢C. 自由D. 独立答案:D4.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B.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C.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D. 青少年是国家的支柱5.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的“历史研究法”主要是指()。

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唯心主义C. 历史实证主义D. 历史相对主义答案:C6.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清代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他认为清代学术的主要特点是()。

A. 经世致用B. 考据学C. 理学D. 词章学7. 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他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8.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清代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他认为清代学术的主要贡献在于()。

A. 经学B. 史学C. 子学D. 集学9.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的“历史研究法”主要强调的是()。

A. 历史事实的客观性B. 历史事实的主观性C. 历史事实的相对性D. 历史事实的绝对性答案:A10.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清代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他认为清代学术的主要缺陷在于()。

A. 过于重视考据学B. 过于重视理学C. 过于重视词章学D. 过于重视子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梁启超的主要著作包括()。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梁启超文化知识问卷和答案(小学)

梁启超文化知识问卷和答案(小学)

梁启超文化知识问卷一、选择题:(60%)1、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

A。

广州B。

新会 C. 珠海2、梁启超故居在新会。

A。

茶坑村B。

天马村C。

天禄村3、梁启超的老师是先生。

A. 孙中山B. 毛泽东C。

康有为4、梁启超有个子女,个个成才,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A. 九B。

八C。

七5、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一位杰出的。

A. 建筑学家B. 思想学家C. 军事家6、梁启超是领导人之一。

A. “五四运动"B. “戊戌变法”C。

抗日战争7、称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与蔡锷策动武力反对。

A。

康有为B。

林则徐 C. 袁世凯8、《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A. 梁思礼B。

康有为C。

梁启超9、“饮茶龙上水,”是梁启超童年时期所对的有趣对联之一。

A. 写字狗耙田B。

床前明月光 C. 黄河入海流10、梁思礼是梁启超的五子,是著名的。

A. 火箭控制家B. 建筑专家C. 考古专家11、“一门三院士"分别是梁思成、和梁思礼.A 。

梁思永B 。

梁思宁C 。

梁思达12、“百日维新”后,光绪皇帝授予梁启超卿衔。

A 。

二品B 。

六品C 。

七品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0%)1、梁启超自幼聪颖,刻苦好学,有“神童”之称。

()2、孙中山与梁启超一起高举维新改革大旗,发起“公车上书”事件。

()3、《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的著作之一。

()4、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在2016年4月14日在北京逝世。

( )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起“百日维新"变法。

()6、袁世凯想用金钱收买梁启超不要写文章反对他称帝,但梁启超不为所动。

()7、梁启超在17岁时中“状元"。

()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 )9、1891年梁启超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并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10、1917年蒋介石发动“护法运动”,段祺瑞下台,梁启超此次退出政坛。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附答案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附答案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附答案《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附答案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

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

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动员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

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

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

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

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

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

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

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

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第一,无所为。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

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

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金太阳24-256C)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金太阳24-256C)语文

深圳市宝安区高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竟陵派是晚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以钟惺、谭元春为领袖,因其乡贯(竟陵,今湖北 天门)而得名,由当时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共同组成。

竟陵派集诗文创作与文学批评于一体,因 此也可称之为“文学创作—批评流派”。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它经历了迅速兴起而又迅速衰落 的过程,评论界始终对其褒贬不一。

竟陵派处于明代文学思潮史上的最后阶段,竟陵派远参七 子派,近承公安派,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七子派的“复古”和公 安派的“独抒性灵”的主张,但在此基础上别出心裁。

其中,“灵”与“厚”是竟陵派评判诗文优劣 的重要参照标准,也是他们在诗文创作中极力提倡的美学追求,“以‘厚’为诗学,以‘灵’为诗 心”,这不仅是竟陵派对公安派及其末流的创作存在浅率之病的补救,也是对其本身创作缺点的 有效针砭。

关于“厚”的真正含义,钟惺、谭元春都未做出明确的说明,但在钟惺、谭元春两人的论诗作 品中,以“厚”作为审美理想和标准的论述随处可见,推崇他们心中的佳作,因此人们可以从两者 的言论或举例中去体会“厚”的内涵。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谭元春曾说过:“古人数字,便如一篇大文章;今人一篇大文章不当数字。

古人不全说出,无 所不有;今人说了又说,反觉索然。

则以古人简而深,今人繁而浅。

古人是有意思,偶然露出题 目;今人是遇题目,然后来寻意思,如何相及?”钟惺和谭元春都主张要向古代谚语学习,他们认 为所谓古人作品中的“简而深”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字去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避免文字冗长而缺 少兴味的弊端。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人人各显才情,这使诗歌出现直露浅白、粗俗鄙俚的弊端。

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

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

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语文试题及答案1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之”字应轻读的一个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吾欲之南海C、跳往助之D、以我杓油知之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A、风烟望五津B、后遂无问津者C、天津D、津津有味3、“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诗歌B、音乐C、小说D、散文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李商隐D、王昌龄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A、海明威B、马克·吐温C、杰克·伦敦D、狄更斯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A、柯南道尔B、笛福C、狄更斯D、莎士比亚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A、英国B、法国C、丹麦D、德国8、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的《花季·雨季》的作者是A、韩寒B、素素C、郁秀D、田晓菲9、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

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A、门子贾琏袭人B、冯渊板儿袭人C、贾珍板儿袭人D、板儿袭人贾琏10、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11、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A、金庸B、古龙C、曲波D、查良镛12、“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13、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14、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15、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学识之兴趣(节选)梁启超学识的兴趣,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可以回答。

凡兴趣总要自己领会,自己不曾领会到的,旁人没办法告诉你。

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心里有数”,你问我这水如何的冷,我便把全部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身喝一口。

我这题目“学识之兴趣”,其实不是要说学识如何的有兴趣,不过要说如何便会尝到学识的兴趣。

兴趣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的。

为达目的起见,牵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弃。

比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识,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识,这种做法,即是有所为;有所为固然有时也能够为惹起兴趣的一种方法,但到了兴趣真发生时必然要和“所为者”离开关系。

儿童子为何游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风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了。

凡人类的本能,只需那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痹,会生锈。

十年不跑路,两条腿必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

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识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识告别,把全部经管学识的器官一齐打入冷宫,把学识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眼前也不肯动筷子,因此我劝你每天除本业正当劳作以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喜好的学识。

不用耗那一点钟,闹成了“学识胃弱”的征候,白白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的特权啊。

兴趣老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下才越得利处,若是你固然每天有一点钟做学识,但可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兴趣便引不起来。

兴趣老是藏在深处的,你想得着,便要深入下去。

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全神贯注;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

只需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必定被它引到“欲罢不可以”的地步。

兴趣就像电,越摩擦越出。

前两段所说,是靠我自己和学识自己的摩擦,但仍唯恐我自己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

因此常要依靠他人的帮助。

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

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语文九年级期中典型卷 (1)(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语文九年级期中典型卷 (1)(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语文九年级期中典型卷3一.试题(共7小题)1.(2022秋杨浦区期中)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4)开学典礼上,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鼓励同学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图强,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2.(2022秋崇明区期中)阅读诗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

3.(2022秋嘉定区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

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甲】诗与【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刘禹锡,【甲】诗是一首(诗歌体裁)。

(2)解释乙文与丙文中的加点字。

①谈笑有鸿儒②清静亡为(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文学的趣味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文学的趣味知识点+练习(附答案)

知识点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美学》(德黑格尔)等。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尊丏、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四月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点、考场号和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2.全卷共8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

(《蒹葭》)(2)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3)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歌。

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悲惨境遇的深切同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安居广厦的祈盼之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1)-(2)题。

(6分)夕阳下,再次伫立在故乡,整齐的田野生机盎然,古朴的村庄(tián)静安详,劳作归来的人们扛着农具,说着笑着,乡音弥漫。

湖中荷花甲(A.招摇B.摇曳),荷香四(yì);A;登上桥头,注目远望,故乡风景乙(A.一览无余B.一目了然),映衬着远处的夕阳,仿佛一(fú)美妙绝伦的画卷,不禁让人心旷神怡,遐思悠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汉字注上拼音。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当代青少年要自强不息,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首先就要做到“写对中国字,读准母语音”。

请结合下面语境,对字音字形做出准确的判断。

(4分)在文学的殿堂漫步,我们可以倾听燕子的呢哺,欣赏春花的鲜妍;可以感悟做人的真谛,不因衣衫褴褛而自惭形秽,不因只言片语而断章取①,不一味忸怩作态、矫揉造作,也不为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文学作品总能②养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充盈。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做出选择。

()(2分)A.yán ní jiǎoB.yán niējiǎoC. yán ní jiǎoD. yàn niējiāo(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依次填写哪个字?请选出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A.义濡B.义嚅C.意嚅D.意濡2.小君认为当代青少年要自强不息,一定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学习并活用古诗文,方可与时俱进。

请结合语境,补全相应的古诗文语句。

(8分)小君回顾成长经历,感慨自己曾见过“①,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那样生机勃勃之美景,也伤感于“相见时难别亦难,② ”(《无题》)的暮春的凄凉衰败之境,也曾困于“③, ④ ”(《行路难》)过河登山处处阻滞的囧境之中,但他仍然相信在“⑤, ⑥ ”(《岳阳楼记》)的大好形势下,秉持自强不息的信念和斗志,一定有“⑦ , ⑧”(《行路难》)的一天!3.在“自强不息故事会”上,小君搜集了下面两则人物故事,并准备讲完故事后,引用一则格言做总结,突出人物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用哪一则格言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4分)故事一:朱彦夫,中共党员,14岁参军入伍,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

2023年新会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3年新会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一、积累(共25分)【甲】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 _________,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乙】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在历史的积淀.中,成为文化______。

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

【丙】至今审读和______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________的敬畏感。

【丁】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能否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3分)打通隔膜复兴文化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ìnɡ)追朔B.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iàn)追溯C.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iàn)追溯D.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ìnɡ)追朔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惟妙惟肖精髓鉴赏情不自禁B.精妙绝伦精华鉴定不由自主C.精妙绝伦精华鉴定情不自禁D.惟妙惟肖精髓鉴赏不由自主4.将“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

”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文段画波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3分)能否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6. 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2)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

《怀疑与学问》(原卷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怀疑与学问》(原卷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卷”有学问①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

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混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②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传到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开卷”有学问。

③那些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只会增加大脑负荷。

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影响工作生活。

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避免徒增大脑负担的庸书。

④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静、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

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走有一定道理的。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动不动就舞棒弄枪,热血沸腾的少年,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合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⑤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应多看那些有定评的名著,或师友推荐的好书。

不过呢,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

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一些什么。

18.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18.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学问与趣味梁实秋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也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

例如,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而并不存有任何外在的动机,只是“无所为而为”,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

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舍,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尝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述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在他在年青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做试贴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

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作学问之时而言,在年青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能过分重视趣味。

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

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之打得坚固。

我尝见许多年青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又有一些位,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雠,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曰其情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旁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辞,略无愧色,好象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

殊不知天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端视吾人如何发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的循序而进,一步一步的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甚至躐等躁进,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

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的长于此而拙于彼。

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问的趣味|梁启超|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学问的趣味|梁启超|阅读题
学问的趣味
梁启超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

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动员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

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

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

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

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

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

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嗑一口。

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要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

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

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

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掉弄虚机;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

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

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

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

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

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

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学问胃口。

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一点钟那里不消耗了?千万别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

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

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入去。

这个门穿一穿,那个窗户张一张,再不会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

一个人受过相当的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

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

(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

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

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

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

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

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

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顽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

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

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

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

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

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

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本题分数:6分)A:作者认为,人生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趣味的,并且常常鼓励青年们过一种有趣味的生活。

B: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必须合乎道德观念,才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之主体,否则只会闹到熟语说的“没趣一齐来”。

C:只要听从作者的建议,人们就一定可以品尝到学问之乐趣。

D:找朋友可以帮助你找到学问的趣味,前提是这位朋友能够和你同嗜好一种学问。

E:培养学习兴趣,既不需要向外寻求,又不会亏本,更不会出毛病,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

答案为:A,E注:B.不符合文意。

第2段“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

C.不符合文意,“只要。

就。

”表述太绝对,第4段“有下列几条路应走”不等于走了就一定有结果。

D.不符合文意,见第7段“既或不然”句“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

2.下列做法,符合作者所说的“趣味主义”条件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学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持之以恒地钻研各学科知识。

B:诗人为了追求音韵美,反复修改自己的诗作。

C: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辛勤地耕耘农田。

D:音乐爱好者为了提高音乐修养,每天学习演奏不同的乐器。

答案为:B注:纵观文意可知,“趣味主义”的条件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深入研究”(不
带有研究精神,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本题分数:4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1)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

(2)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

(3)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4)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4.作者在结尾处说:“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本题分数:4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学问的趣味总要自己通过实践去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无法告诉你。

(2)作者以冬天嗮太阳的滋味比喻做学问的趣味,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培养学习兴趣非亲身实践不可得的道理,亲切生动地对读者提出了劝导。

上一试题: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下一试题:姜士昌|明史·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