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4)

附:史学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新范式提供新主题;新范式的基 本概念为试题提出关键词。如传承、交流、 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业化、 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现代化范式 的基本概念。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 化是整体史范式的基本概念;新范式提供 新材料;新范式指导正确解答新问题。
城市、文字、金属加工和水利灌溉工程
——〔英〕柴尔德:《城市革命》(1950)
5000人以上的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 中心
——〔英〕丹尼尔:《最初的文明:文明 起源的考古学》(1968)
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
都市、文字与青铜器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1985)
青铜冶炼术、文字、城市、国家组织、 宫殿建筑、庙宇以及巨型建筑 ——张光直:《古代中国及其在人类学上 的意义》(1983)
《白银资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大分流》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大分流》对欧洲中心论的打破:

欧洲中心主义的知识体系是从欧洲历史的归纳中 抽象出来的。在这种抽象的过程中,欧洲历史的 因果关系变成了一切国家都必须这样而不那样发 展的普遍公式。这种多少有点霸权主义色彩的理 论,致命的弱点便是舍弃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多元 发展的复杂性。现在回过头来考察中国历史,有 许多就是跟那些教条不符合的。历史上,中国在 经济发展方面从来不缺乏经济理性的考量,也没 有停止过它自身的上升运动,所谓"长期停滞"是 一种成见;但这种经济发展在制度环境方面受到 的制约也是明显的,因此虽不断有发展,但发展 是有限度,而且充满隐患的。
“没有发展的增长”
黄宗智认为:明清的历史经验证明,商 品经济不一定由资本主义式的谋利生产单 位推动,它也可能由谋生存的小农家庭生 产单位推动。它不一定会导致资本主义的 发展,而可能促使小农经济进一步过密化。 他把这种伴随人口压力而来的过密型商品 化,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但实证研究证明,中国近代社会存在着商品化和 经济不发展这一对悖论现象。这种悖论现象使中 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规范信念产生了危机。在黄 宗智看来,这种认识危机源于亚当· 斯密和马克思 的理论模式都不适用于中国的历史实际。工农业 连同发展、城乡一起近代化是英国的经验。中国 19世纪后期以来城市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农村经 济始终停留在过密化而没有发展的增长。过密型 商品化可能通过充分地利用家庭劳动力而带来较 高的家庭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日生产率和 收益的发展,因而农民的糊口经济也不可能向近 代经济转型。
1、指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征性的文化; 有时也指某一传播很广、延续时间很长、 其下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 2、指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文字及文字记录 的保存已经出现,同时也有城市、先进技 术(农业和工业)、众多的人口以及复杂 的社会结构。 ——《韦氏国际大词典》(1976年版)
古代文明标准的认定:
王国斌的研究



华裔美国学者王国斌出版了《转变的中国——历 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1997年;江苏人民 出版社1998年)。 美国学者柯文提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 的理论,这无疑是对欧洲中心论的直接反动,但这 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方式容易陷 入“中国中心论”。 王国斌提出,在进行中西比较时,在用欧洲经验来 评估中国历史的同时还要用中国经验来衡量欧洲 历史,通过互为主体来得出多元化的新结论。这种 方法似乎是二元的调和,但与具体历史研究结合 后确实新见迭出。
西嵨定生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日本学者西嵨定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早已指 出,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并没有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民间仍是男耕女织传统经济的 延续;产品虽然转化成为商品,却维持和 巩固了封建生产方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 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色的封建 国家来说,广大农民赖以为生的棉纺织业 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意义显然要比 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重要得多。
北方地区的粟作农业:
良渚文化中王权的象征
探寻夏文化
3、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
“酋邦”理论的提出
1955年,美国学者奥伯格根据对美国 低地土著社会的民族学研究,提出了“酋 邦”这一概念。19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塞 维斯进一步根据民族学上可以观察到的人 类社会组织,提出“群队(群团)”- “部落”-“酋邦”-“国家”的演进模 式。
“加州学派” 的影响:


“加州学派”是近年来在美国中国学界崛起的一个学派, 因其核心人物都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而得名,有彭慕 兰、王国斌、李中清、杰克· 戈德斯通、贡德· 弗兰克等人, 他们之间虽也有争论,但都同意18世纪前后的中国比以 前人们认为的更繁荣。中国学者李伯重因为在加州访学和 讲学时间较长,学术理念不谋而合,也被一些人视为加州 学派人物。 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世史研究,又都专攻过欧洲史,因 而具备比较研究的学养;他们受过严格的史学训练,又都 精通经济学,故能取二者之长而融会贯通;他们主张从全 球经济的相互联系来考察现代世界经济的起源,又不忽视 世界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他们擅长理论思辨,又重视微观 的实证研究。
中国学者对酋邦理论的关注(1)
中国学者对酋邦理论的关注(2)
Baidu Nhomakorabea
三、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
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来划分历史发展 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贯的主张, 这就是人们所谓“五种生产方式论”。马 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认为物质生活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它把社会关系归结 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 高度,从而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 历史过程。
文明要素的物化形态可以表现 不同,但它必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剩余 劳动,以养活一群公共权力机关的 代表,并且显示出这种脱离社会的 公共权力机关的存在,这都是不可 或缺的。
跨入文明时代
红山文化出土器物
2、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多元起源 中原核心 一体结构
南方地区的稻作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 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二、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问题提起的背景: 1、1970年代以来田野发掘的丰硕成果 2、196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诸多研 究成果对摩尔根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模 式的修正 3、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和开展
讨论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 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中国古代史研究理论与前沿问题
主讲人:xxx
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关注点:
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三、五种生产方式与中国历史分期 四、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1)
传统史学:以考经释史为特征
代表人物:赵翼、钱大昕、王鸣盛等乾嘉学派学 者
新中国史学前三十年的五朵金花: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封建土地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 汉民族形成问题
新中国史学后二十年的热点:
历史发展规律与五种生产方式问题 关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与阶级斗争问题 关于历史创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问题
近年来史学研究的关注点:
近代史学:以实证史学为代表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
新中国史学: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导
代表人物:郭沫若、侯外庐、范文澜、翦伯赞等
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2)

当代史学:对史学范式问题的关注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 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我国史学研 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 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 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文明史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 和精神文明史构成。整体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 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范式认为1500年以来的 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包括 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 化。

黄氏最后总结了自己的观点:18世纪的英格兰和江南长江 三角洲,分别典型地代表了欧洲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内涵 化模式。英国农业较之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单位土地面积 上的劳动投入要低得多,平均农场规模是江南的100倍, 平均农业用地是45倍,单位劳动时间的生产率要高得多。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了以城镇为基础的手工业的 发展。1800年的英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具现代 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江南则迥异,单位土地上的劳动 密集化和内涵化臻于极致。所谓内涵式增长,就是以单位 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所实现的绝对产出量的增加, 体现在单位面积的高产出及其所支持的城市网络的能力。
1、关于“文明”、“文明要素”和“文明时 代”的概念内涵 2、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3、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具体途径
1、关于“文明”、“文明要素” 和“文明时代”的概念内涵
马克思没有明确区分“文明”和“文 明时代”的概念内涵 “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 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 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 所遵循的规律。”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恩格斯对摩尔根理论的借鉴: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中沿用了摩尔根“蒙昧时代”、 “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时代划分。 但是恩格斯在谈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时, 已经列举了若干文明的要素,指出铁器、 风箱、手磨、城市等等是希腊人由野蛮 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的广义与狭义

所谓范式(paradigm,又译规范),从托马斯库恩所论中 可以界定为:某一(某些)学科领域中学者们所遵循的共 识性的研究基础与准则,包括概念、理论与方法,也包括 评价标准与价值取向,操作规程与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 可以称之为指导研究活动和科学探索的学术平台。范式具 有认识的定向作用,会形成思维定式。不同范式之下,同 样的东西,有不同的结果。正如黄宗智(1992)所论, “规范认识”( 范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广泛影响力,不 仅引导人们去想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不去想什么, 并且往往构成人们论战的共同前提和基本出发点。

大致简单说来,加州学派具有如下特点,第一, 从研究范式的高度反思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学术理 论与方法。第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全球化不是欧 洲最初建立和推动的。第三,注重中国研究,并 将中国置入世界历史的范围之中探究中国与外部 世界的联系,以突显中国历史的重要性,进而由 此检验基于西方历史的观点与理论。第四,注重 比较研究,比较视野从以往的文化差异角度转向 中西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并检讨传统学术。本文结 合加州学派及相关学者的成果,评述其主要观点 与创新,并探讨研究范式方面的突破。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论述
四、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1991年,英裔华人学者黄宗智发表《中国经 济史中的悖论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回顾了 数十年来中国和西方学者有关中国经济史研究的 一些主要理论模式和认识,对“封建主义论”和 “资本主义萌芽论”提出了质疑。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 《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 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王国斌

王国斌,美籍华裔, 尔湾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经 济学系,进入哈佛大学后, 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哈佛 学派”费正清先生和孔飞 力先生,在欧洲史和中国 史的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辗转于经济学和历史学 之间,用历史学解读经济 学,用欧洲史解读中国史, 是崛起的“加州学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
一、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3)

上述四种范式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纳整体史范式和现 代化范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将历史上的 文明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 生活相联系。因此人们日益重视从人类文 明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历史,把握历史发展 的脉络,即文明史范式。同时,文明史范 式对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影响也最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