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框架ppt
,通过建筑设计和材料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2
绿色建筑
外国建筑师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出绿色建筑的思路,通过节能、节水、
节地等措施,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外国建筑师逐渐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降低建筑对
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历史建筑保护
外国建筑师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通过保留和修 复历史建筑,传承和发扬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际主义建筑
起源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国际主义建筑开始 盛行。
特点
强调简洁、功能性和理性,追求建筑的形式和空间的连贯性和流 通性。
代表人物
迈耶、西萨·佩里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
起源
20世纪60年代,对现代主义 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主
义建筑开始出现。
特点
强调建筑的符号、意义和装饰性 ,追求建筑与历史和文化的关联 性。
代表人物和作品
英国建筑师钱伯斯,法国建筑师Percier和Fontaine
浪漫主义建筑
兴起时间
19世纪上半叶
特点
强调个性、情感和历史题材,常用非对称、不规 则的构图和富有表情的建筑形象来表现浪漫情调
代表人物和作品
英国建筑师斯科特,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
折衷主义建筑
兴起时间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城市公园与绿化
外国建筑师注重城市公园和绿地的规划,通过绿化带和公共空间的设计,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城市交通与可达性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外国建筑师强调建筑与城市交通的相互融合,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 便利性和可达性。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以功能为中心”●1.使用地方建筑材料;●2.采用当地建筑方法;●3.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环境统一。
●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韦布的莫里斯红屋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1)概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源于自然;2.崇尚曲线;3.善于使用铁构件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
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
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
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
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
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
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
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10、最早的幕墙的实例是联合国大厦的秘书处大楼,被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代表作的是利华大厦。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 1883年出现了第一个完全的铁架、玻璃构成的建筑物:巴黎植 物园温室。
向框架结构过度:
– 1854年,生铁构架替代了承重墙:生铁时代,梁柱纤细的比例 替代了古建筑沉重稳定的印象,但并未完全摆脱古典形式的羁 绊。如: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 而后:以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主要用于屋顶。 实例:巴黎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
– 再后:在建筑构件上得以运用,如柱、梁等承重构建。先用在工 业建筑上,后用在民用建筑上。 实例:英国曼切斯特的萨尔福特棉纺厂首先选用了工字形断面。 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
铁和玻璃:为了采光的需要
建筑本身的表现:
– 西方古典艺术风格走向没落。 – 简洁、廉价成为特征 – 二战后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技术进展极快,思
潮混乱。 – 70年代后半期处于萧条时期,建筑理论已成系统,
技术手法已趋成熟。 – 城市规划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第一章 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欧 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历史背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 发展
产生的问题:
– 人口恶性膨胀: – 住宅问题:土地私有/房荒/卫生与疾病/交通 – 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新需求与已有建筑形式的矛盾
影响:建设性的城市规划
第二节 建 筑 创 作 中 的 复 古 思 潮
复古思潮: 指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流行的古典
的古典建筑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尤以罗马复兴 为主。 代表作品:美国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
– 时间: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 – 地点:欧洲 – 时期特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战 神校场上,是1884年法国政府为庆祝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百周年, 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立起来的永久性 纪念物.法国著名工程师居斯夫·埃 菲尓设计的铁塔方案在700多个竞赛 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委会选中.该 塔落成后便以设计者的名字命名为埃 菲尓铁塔.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他试图在 工业化条件下,解决城市与适宜的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城 市与自然隔绝而产生的矛盾。他主张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 使全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他还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 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它的不远地方,另建一个相同 的城市。他强调永远要在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绿带的原则。
筑工程史上的一项重大成
就.它表明了19世纪后期结构
科学和施工技术的长足进
步.铁塔的出现预示着采用金
属结构将会大大增加建筑的高
度.铁塔建成时有许多人认为
它破坏了巴黎的城市天际线而
表示反对,但现在埃菲尔铁塔
的宏伟形象已经成为巴黎的象
征.
四 城市建设
1 欧思曼---巴黎改建 2 霍华德---田园城市 3 索里亚---带形城市
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 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建筑 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 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 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 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
巴黎歌剧院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 筑,是为纪念意大利重新统 一而建造的,它采用了罗马 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腊古典晚 期的祭坛形制;
三 新建筑的雏形
霍华德提出,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 区、工业仓库地带及带。有6条理6米宽放射大道,将城市分为 此块等大面积。
建筑历史知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建筑历史知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近现代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从起初的模仿传统建筑到现今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时间轴的方式,简要介绍近现代建筑的主要发展阶段。
1867年至1914年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尝试重新发现和模仿古典建筑的美感。
大量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在这个时期被建造,如荣军院,洛克菲勒中心和巴黎市政厅。
建筑风格以新古典主义和艺术与工艺运动为主,同时也折射了当时欧洲人民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向往。
1914年至1945年
这个时期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建筑师们发现新的建筑风格和材料。
艺术装饰风格逐渐淡出,被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强调功能和纯粹性,建筑的细节和装饰被简化或取消。
建筑师们开始使用
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铝合金等新材料,开创了大量新的建筑形式和建
筑方式。
1945年至现在
二战后,现代主义成为主导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上更加重视艺术
和形式。
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还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以及建筑与身体健
康的关系。
总结
可以看出,近现代建筑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从模仿传统建
筑到创新性地使用新材料,再到现代主义的强调功能、纯净和代表性,近现代建筑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前沿、注重实际应用。
未来,建筑师们
也将会继续在可持续性、环保、无障碍和其他方面开创新的道路,让
每一座建筑都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密斯ppt
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注重人类的需求和体验,注重空间利用和能
源效率,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施工技术。
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与城市环
03
境的融合和发展。
THANK YOU.
对世界各地建筑的影响
01
欧洲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欧洲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欧洲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欧洲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欧洲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美国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美国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美国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美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美国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日本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日本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日本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日本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结论和展望
密斯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
1
密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 计思想和作品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密斯的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总结词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密斯对玻璃和钢的运用,以及他的“少即是 多”的设计理念。
详细描述
德国馆建于1929年,是为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设计的。它是一个由玻璃和钢构成的建筑,设计精巧,布局 灵活。展馆的内部空间流动,与外部环境相互渗透,体现了密斯的“流通空间”的设计思想。同时,德国馆也 体现了密斯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用最少的材料和最简单的结构来达到最大的效果。
工业革命的影响
近现代建筑史
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的思潮,他在建筑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应。
(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夏,英国国会大夏)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世博会建筑埃菲尔铁塔,机械馆水晶宫新在:1新材料的出现:初期生铁结构、铁和玻璃的配合、钢筋混凝土2新技术的出现:桁架结构、钢铁框架结构、升降机电梯水晶宫: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
新协和村:代表人物:欧文方向:他针对资本主义已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进行了披露和批判,认为要获得全人类的幸福,必须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把农业劳动和手工艺及工厂制度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科学发明和技术改良,以创造新的财富,而个体家庭、私有财产及特权利益,将随整个社会制度而消灭。
未来社会将按公社(community)组成。
其人数为500~2000人,土地划归国有,分给各个公社,实现部分的共产主义。
最后农业公社将分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政府消亡名词解释:新协和村始建于1825年,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所设想的一种社会模式。
这是他继新兰那克后的第二个“自由共产主义”试验场。
田园城市:代表人物:霍华德方向: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图片版)
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建筑一。
时代背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
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1。
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思想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2。
初期生铁结构以金属作为建筑材料,早在古代建筑中就已开始,而大量的应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近代。
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236英尺(72米)。
在房屋建筑上,铁最初应用于屋顶,如1786年巴黎法兰西剧院建造的铁结构屋顶(设计人:Victor Louis)以及1801年建的英国曼彻斯特的萨尔福特棉纺厂(设计人:Watt and Boulton)的七层生产车间,这里铁结构首次采用了工字形的断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近现代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各种文化、社会和技术变革的影响,这些变革促使了建筑师们创造出了大胆、富有创意的建筑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建筑作品。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场艺术与设计的革命,这对于近代建筑风格的发展影响深远。
艺术家们开始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始追求新的建筑表达,试图摆脱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规则。
巴黎圆顶大教堂是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座教堂采用了新的建筑技术,如铁框架和玻璃屋顶,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轻盈而开放。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哥特式建筑,但在结构和外观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
这座教堂成为了许多后来建筑作品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
在德国,包豪斯学派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创新。
包豪斯学派的建筑师们主张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追求功能、效率和简洁。
他们设计的建筑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采用了新材料如钢、玻璃和混凝土,并尝试创造出高效能的建筑空间。
包豪斯学派的成果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建筑风格,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国,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展示了工业时代的建筑奇迹。
摩天大楼通过钢结构和独特的外观设计,向世界展示了美国繁荣与创新的形象。
这些高楼大厦不仅仅是建筑的壮丽添景,更是城市的地标,象征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也是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追求简洁、无装饰和功能主义,强调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密斯的作品通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大量使用玻璃和钢结构,创造出干净、简约的建筑形式。
近现代建筑史是一个多样而富有创意的时期,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建筑作品。
世界近现代建筑
艾菲尔铁塔
3.机械馆
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对建 筑的影响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机械馆是本次博 览会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 结构和施工技术,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 使用了钢制三铰拱的原理,跨度达到115米的新 纪录。
英国人霍华德创建 “田园城市”构想 图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创建 “田园城市”理论,为后人形 成“城乡统筹规划”理论奠定 了基础。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 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 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 产品的供应。城市的规模必须 加以限制,每户居民都能极为 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上 世纪40年代以后,霍华德的思 想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 和城市规划法规中得到了反映。
旅馆。
新艺术运动
索尔威旅馆 霍尔塔
新艺术运动
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 宅 霍尔塔
4.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芝加哥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人
口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
业建筑的建筑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使用铁的全框架结构,楼房层数超过10层以上。争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随后扩展欧洲诸国。主张创造能适应 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 的程式化的图案,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 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 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 格。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简洁。这一派认为以 往的装饰都过时了,他们想创造一种简洁的、植物的美, 认为这是工业化时代所需要的。由于铁的易于加工最合适 表现植物的曲线,他们大量使用铁来作装饰,铁艺就此诞 生。 朴素地把新材料新结构与艺术性通盘考虑。建筑内 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结构显出韵律感。“新艺术派” 建筑是工业与艺术在建筑上相融合的一次尝试。
世界建筑史之近现代
世界建筑史之——现代建筑史浅谈前言一个建筑师或设计师路走的远近,与他对建筑史的了解是有很大关系的,不清楚的认识建筑的历史,盲目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做设计,是很难走远的,也很难预知将来的建筑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我对《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特征及其代表大师和其作品的认识,我的思路是以这些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建筑风格来展开思考的,包括不同时期所出现的比较著名的建筑师。
一、现代主义风格(20世纪初——30年代)内容:抛弃以往仅仅对贵族有钱人做设计的思想,开始将设计走向人民大众,并且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去做,包豪斯的出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建筑师:格罗庇乌斯、赖.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格罗庇乌斯代表作之一:法古斯工厂办公楼法古斯工厂办公楼建筑特征:a.非对称构图b.简洁整齐的墙面c.没有挑檐的平屋顶d.大面积的玻璃窗e.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法古斯工厂办公楼细节图赖.柯布西耶代表作之一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
自从1945年它首次对公众开放以来,朗香教堂已经成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
这座著名的建筑坐落在法国东部毗领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的教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世界近代10大建筑PPT课件
吉隆坡佩重纳斯双子塔又名吉隆坡 石油双塔、或称佩重纳斯大厦、马 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家石油双 塔、双子塔,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 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 区的第一阶段工程。曾经是世界最 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 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 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 大楼。
第五位: World Trade Center
• 世贸中心双塔 • 建于:1972-1973,2001年双塔坍塌 • 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商业中心 • 设计者:纽约政府 • 简要介绍:自建成直到倒塌,双塔411米的
高度一直占据着纽约第一高楼的宝座。它 是整个纽约商业、经济、金融、政治的中 心,纽约近代发展的里程碑。其影响力不 亚于同在纽约的华尔街和联合国总部。世 贸中心的形象被推向极致的是轰动世界的 “9·11事件”。
第八位: Petronas Tower
【建设地点】:吉隆坡市中市 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 【开工时间】:1993年12月27日 【竣工时间】:1996年2月13日 【占地面积】:40公顷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52米 【建筑层数】:88层 【设计单位】:西萨佩里建筑事务 所·西萨.佩里 【建设用途】:办公 【英文名称】:The Petronas
它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
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比台北101足足高出 320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 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 名哈利法塔。
• 青春应该去去想去的地方,读读应该读的书,逃一逃想逃的课, 追一追想追的人,喝一喝想喝的酒,打一打想打的架,都是些健 康快乐、充沛的事情。青春要做些什么,就是要做些在30岁、40 岁之后回想起来,依然能够感到热泪盈眶的事情,这就是青春, 这就是青春时代应该做的事情。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莱顿 皇家别墅、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垂直式)
三、折衷主义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 圣心教堂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
• 星形广场凯旋门坐落在巴 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 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 是拿破仑一世为纪念他在 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 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 2月下令兴建的。它是欧 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 的一座。
莫里斯红屋
新艺术运动
•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开始在19世纪80年代, 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 萨穆尔·宾(设计师兼艺术品商人)1895年在巴黎开设的 一间名为“新艺术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 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 准 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的继续 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 曲线风格,装饰上的风格和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 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 象著称。 这种风格影响了建筑、家具、产品和服装设计, 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欧美资本主义革命和复古主义思潮 时期的建筑(18世纪~19世纪)
一、古典复兴 特点、代表作
☆代表作:
法:巴黎万神庙、伟人博物馆、牛顿纪念碑、星形 广场上的凯旋门、军功庙 英:英格兰银行、 爱丁堡中学 德: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美:美国国会大厦、宾夕法尼亚银行、林肯纪念堂
二、浪漫主义
其事: 前期,设计法古斯工厂,提出创造新建筑主张,最早主 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中期,建筑教育家;包豪斯与包豪斯学派;教育 教学特点; ☆代表作:包豪斯学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较详细(无图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任课教师:SL,整理:ZRH,录入:WMQ)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的建筑1.复古思潮(1)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欧美盛行的仿古典建筑的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形成的原因: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试图用古典主义外衣包裹建筑。
(2)浪漫主义:(更倾向于感知引导)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
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两者均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文化艺术。
浪漫主义的两个阶段:a)先浪漫主义——封建贵族最求田园生活情趣以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
表现: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趣味和异国情调。
b)哥特复兴——大资产阶级为在国际竞争中强调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
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所遏制的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EG: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星期的一种创作思潮,它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式样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把他们给组合成各种式样,也称“集体主义”。
折衷主义形成的原因:a)丰富多彩的建筑式样满足资产阶级的个人喜好b)人们对古建筑遗产掌握的越来越多的资料,可供选择的建筑式样变多c)新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技术与旧的产生矛盾,造成艺术观点混乱。
2.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1)初期生铁结构:单跨拱桥——森德尔兰桥,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铁和玻璃的配合:奥尔良廊,巴黎植物园的温室向框架结构过渡:哈珀兄弟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升降机与电梯(2)新类型:图书馆、市场、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3)帕克斯顿,水晶宫,1851,英国,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4)埃菲尔铁塔,埃菲尔,1889巴黎世博,内有升降机,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新旧矛盾)1.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1)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辛克尔、桑珀、拉布鲁斯特(2)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鼓吹逃离工业城市,怀念中世纪安静乡村,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北欧新建筑探索
荷兰以建筑师伯尔拉赫为 代表,反对折衷主义,提倡 净化建筑,主表现建筑造型 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能 够表达时代特点,
图3证券交易所,采用荷兰 精美砖工,清水砖墙,不加 粉刷,内部采用钢拱架与玻 璃顶棚的新结构,体现新时 代新功能,
图4 芬兰老沙里宁的赫尔辛基火车站 图3 荷兰伯尔拉赫的阿姆期特丹交易所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汪梦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阶段划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 月革命
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代建筑史的发展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复古思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战间现代建筑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战后现代建筑思潮
生平简介: 1883年生于柏林; 1907~1910年贝伦斯事务所工作; 1911年与迈尔合作设计法古斯工厂 见图1 ; 1919年出任包豪斯 Bauhaus 校长,1928年离开; 1925年设计包豪斯校舍 见图2 ; 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1945年成立协和建筑事务所 TAC ; 1949年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见图3 ,
外国近代建筑史
二. 世纪之交欧美对新建筑的探索
1. 艺术与工艺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Movement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The Secession 北欧新建筑探索 芬兰、荷兰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法国钢筋混凝土
图6 格罗皮乌斯和迈尔合作设计的法古斯工厂
外墙以玻璃为主, 造型简洁、轻快、
透明,表现了现代 建筑的特征,
世界近现代建筑史
的宗教—天主教,所用的是统一的文字—拉丁文,通行
的是统一的制度—封建制度。 文化:上古史创造文化;中古史融合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 使之成为近代的欧洲文化。
文艺复兴(15-18世纪)
文艺复兴建筑史分两部分介绍 意大利 15、16、17世纪 法国 16、17、18世纪 意大利的历史 现代欧洲的长子 意大利的代价—民族国家形成晚,国家统一退迟,直到
政教分离 权力多元化 三个阶段
战乱时期 5-9
罗曼时期 9-12
天主教的中心
经济停滞,文化消逝,权力纷争
庄园经济,经济文化开始复苏 教皇 国王 封建领主 哥特时期 12-14 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形成 教皇 国王 市民 重要事件:法,意,德的形穴时期(1-3世纪) 早期基督教建筑时期(4-9世纪)→ 拜占廷时期(5-15世纪)
“新协和村”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19世纪末
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 现代英国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母城为核心,子城(卫星城)围绕母城发展 同心圆 花园→公建→公园→“水晶宫”→居住区→工厂、仓库、市 场、煤场、木材厂等→农业用地
1817年提出概念,1825年实践
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 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失败告终 300~2000人,耕地面积0.4h㎡/人 长方形布局 最外围耕地和牧地,接着布置工场,住宅围合成大院,院内 有食堂、幼儿园、小学等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5,古典主义强调清晰,巴洛克强调事物的关系。
巴洛克风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指从18世纪开始至今的建筑历史。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铸铁和钢铁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耐用。
2.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它基于古罗马和希腊的建筑元素,形成了严谨的几何形状和对称的比例关系,如白宫和巴黎凯旋门。
3. 19世纪中期的工艺运动: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强调手工艺和自然材料,如红砖和天然石材。
这个运动在美国和英国尤其流行,如威廉·莫里斯的红房子。
4. 20世纪建筑:20世纪建筑有着多种风格,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现代主义强调简洁和功能性,如勒·柯布西耶的国际风格。
后现代主义则更加关注符号和意义,如弗兰克·盖里的惊奇派建筑。
5.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21世纪的一个趋势,其设计考虑环境影响
和可持续性。
例如,绿色建筑会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浪费和污染,以及优化室内环境。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知识点很多,但可以总结为以上几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对于未来建筑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古典复兴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浪漫主义 折衷主义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巴黎改建 “新协和村”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 盾提出的探索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 一 章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巴黎市中心改建 “新协和村”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巴黎市中心改建
1853年起
奥斯曼
马车时代、工场时代、煤气灯时代 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的矛盾、装点帝国首都 十字形外加环形路 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 纪念性碑柱 装饰性广场 街道宽度、两旁建筑高度与屋顶坡度的比例控制
5,古典主义强调清晰,巴洛克强调事物的关系。
巴洛克风格
古典主义
规范 整体美 统一美 稳定和均衡
巴洛克
自由 丰富性 多样性 运动
色彩和节奏的节制
夸张色彩和节奏的强度和对比度
理性 (本质)
感官 (情感 本能)
概述:近现代部分
线索(1789至今)
英国工业运动 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博览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二战之间→第二次世界大 战→战后重建→1968年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及其周围用地图解方案
“城乡磁体”图解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工业城市”
1898年
加尼埃
明确功能区分、城市交通、住宅组群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的宗教—天主教,所用的是统一的文字—拉丁文,通行
的是统一的制度—封建制度。 文化:上古史创造文化;中古史融合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 使之成为近代的欧洲文化。
文艺复兴(15-18世纪)
文艺复兴建筑史分两部分介绍 意大利 15、16、17世纪 法国 16、17、18世纪 意大利的历史 现代欧洲的长子 意大利的代价—民族国家形成晚,国家统一退迟,直到
1888年发表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15-18 世纪欧洲两大艺术观 古典主义和巴洛克
总结为五个方面的巨大差异
1,古典主义是“直线的”,巴洛克是“绘画的” 2,古典主义是“平面的”,巴洛克是“纵深的” 3,古典主义是“封闭的”,巴洛克是“开放的” 4,古典主义的描绘对象之间界限分明,巴洛克的描绘对象浑然一体;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文艺复兴
2、空想社会主义
3、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4、镇压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 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权亲 自或推举代表参加制定法律。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但 必须受法律的制约;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得剥夺。” 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17年提出概念,1825年实践
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 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失败告终 300~2000人,耕地面积0.4h㎡/人 长方形布局 最外围耕地和牧地,接着布置工场,住宅围合成大院,院内 有食堂、幼儿园、小学等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带形城市”
19世纪末
索里亚
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18、19世纪
城市开发商和地产投机商
更多的沿街面→更多的利润 机械方格形道路划分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谢谢大家! 下节课 ——复古思潮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第一章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假如一个十二或十三世纪的建筑师回到我们当中,他也
将会接受我们的现代意识,如果他能掌握现代工业的完善
技术,他将不会去建造菲利蒲.奥古斯都或圣.路易时代的 大厦,因为这违反了艺术最重要的法则,即满足时代的要 求和习惯。”
—— E.维奥勒.勒.杜克
1863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 一 部 分
新 的 建 筑 语 言 的 探 索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 “工业城市” 折衷主义 巴黎的改建 “田园城市”
“带型城市”
方格形城市
近现代历史分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新的建筑语言的探索(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现代建筑语言的形成(20世纪初——二战后) 现代建筑语言的演变(二战后40——70年代) 当代建筑的发展(70年代至今)
动300-400个纱锭;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深入的影响: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强制劳动的法令; 工业生产带动机械制造业,进而带动冶金和矿业的发 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火车,实现了蒸汽机推 动铁路运输,推动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廉价、迅速、可靠、定期的客货运输是把国民财富和 文明推向四面八方最强大的杠杆之一” 1788年在约克郡架设了最早的铁桥 18、19世纪西方世界处于财富迅速积累、生产力迅 速增长的时期。
十五世纪英法百年战争 建立绝对君权的民族国家
开启文雅时代
在意大利的影响下,开始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一改中世纪 的粗野彪悍
建立法兰西学院
1671年建立建筑学院
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1655)舞蹈学院 (1661) 科学院(1666) 音乐学院(1669)
巴洛克风格
第一个为巴洛克恢复名誉的是沃尔夫林
复古思潮时期→对新建筑的探索→四大师→ 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反思→后现代
近现代历史分期
线索2(1789至今) 新的建筑语言的探索(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现代建筑语言的形成(20世纪初——二战后) 现代建筑语言的演变(二战后40——70年代) 当代建筑的发展(70年代至今)
以英国为例:
1810年 1830年 1857年 钢铁产量: 1740年 1788年 1802年 1830年 人口:曼彻斯特 1720年 1744年 1801年 1841年 煤产量: 600万吨 2500万吨 11500万吨 1万7千吨 6万8千吨 17万吨 67万8千吨 8000人 4万1千人 10万2千人 35万3千人
“新协和村”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19世纪末
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 现代英国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母城为核心,子城(卫星城)围绕母城发展 同心圆 花园→公建→公园→“水晶宫”→居住区→工厂、仓库、市 场、煤场、木材厂等→农业用地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三、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传统城市不能适应 资本的迅速堆积
第四节
*巴黎市中心改建 “新协和村”
面对城市矛盾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18世纪工业革命出现了大机器生产后,引起了城市结构 的根本变化,工业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时期那种以家庭 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
欧洲文明的远祖
上古欧洲文明的发展
埃及 两河流域
(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
欧洲建筑特征的形成 石
(石建筑)
↓内海交通 克里特岛的桥梁作用 爱琴文化 ↓ 希腊文化 欧洲本土最古的文化
柱式 拱券
↓
罗马文化 上古最后一个文化
(中古文化的宗师 )
(柱式建筑)
(拱券结构)
转变:上古时期—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 — 西欧部分
政教分离 权力多元化 三个阶段
战乱时期 5-9
罗曼时期 9-12
天主教的中心
经济停滞,文化消逝,权力纷争
庄园经济,经济文化开始复苏 教皇 国王 封建领主 哥特时期 12-14 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形成 教皇 国王 市民 重要事件:法,意,德的形成 十字军东侵
基督教建筑
地下墓穴时期(1-3世纪) 早期基督教建筑时期(4-9世纪)→ 拜占廷时期(5-15世纪)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加速了织布的过程;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可同时带动16-18枚纱锭; 1769年钟表匠阿尔克莱特制成了水力纺纱机;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1769年瓦特获得蒸汽机的专利;
1771年阿尔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纺纱厂——英国第一
家工厂;
179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缪尔”纺纱机,可以同时带
1870年意大利才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法国的历史
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
人文主义
建筑学与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的关系
建筑学与几何的关系
方和圆的体系
简单几何形
“维特鲁维人”之像 达· 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