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1.单音节词的多样性:古汉语中存在很多单音节的词语,这些词语可
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并且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或词组。

2.词义的广泛性和多义性: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具有非常广泛的词义,一个词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3.多音字的普遍存在:在古汉语中,存在很多的多音字,一个字可以
有不同的读音和发音,这增加了阅读和理解古文的难度。

4.词形变化的规律性:古汉语中的词语可以通过加前缀、后缀、修改
声调等方式进行词形变化,例如添加“之”、“者”等后缀,以及进行音
韵调整等操作。

5.字义的义项分类:古汉语中的字义通常可以分为多个义项,每个义
项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包括单音节词的多样性、词义
的广泛性和多义性、多音字的普遍存在、词形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字义的义
项分类等。

这些特点使得古汉语词汇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适应不同
语境的能力。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其词汇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

古汉语词汇的组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系统特点:
1. 单字词的构成:古汉语的单字词多为形音义结合的表意文字,即字形和发音往往能够暗示该字的含义。

古汉语单字词的构成主要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几种基本形式。

这些字形的组合形成了古汉语的丰富词汇系统。

2. 复合词的构成:古汉语的复合词主要有合成词和派生词两种形式。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多个单字词组合而成的词语,如“天文”、“地理”等。

派生词则是通过在单字词的前缀或后缀上加上特定的字或词语,从而派生出新的词语,如“美丽”、“聪明”等。

3. 字义的丰富性:古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许多单字词具有丰富的字义,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这些字义的丰富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使得古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4. 词汇的灵活性:古汉语词汇系统的词汇灵活性较强,同一个字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古汉语的词汇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词汇的使用方式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5. 词汇的演变和丰富:古汉语词汇系统的词汇源远流长,积累了大量古代和近世汉语的词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词语体系。

古汉语的词汇不断地通过演变和借词,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系统。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一、字义的丰富多义性。

古汉语的词汇中常常存在一个字拥有多种意义的情况。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较少,于是一个字需要承担多个意义的表达。

古代汉语中的“光”字可以指明亮、光明、照耀等意义;“冷”字可以指寒冷、冷漠等意义。

一个字有多义性使得古汉语的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二、词构的规则性。

古汉语的词构非常规则,大多数词均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往往代表一个概念,多个字组合可以形成一个词,进一步表示一种事物或概念。

“人”和“力”合并成词“力士”表示勇士,强壮之人。

“山”和“东”合并成词“东山”表示东边的山。

这种词构的规则性使得古汉语的词汇组成具有整体性和规范性。

三、字音的变化。

古汉语的词汇组成中字音的变化较多,这是由于古代汉语的语音条件和发展过程所决定的。

古代汉语中,一个字的读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不”字在轻声、次重声和重声等不同语境下的发音会有所不同。

字音的变化使得古汉语的词汇组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字义的引申与转化。

古汉语的词汇组成中常常出现字义的引申与转化。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相对较少,为了表达更多的意义,一个字的字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扩大或转化。

“明”字原本表示亮光,后来引申为明亮、明显等意义。

字义的引申与转化使得古汉语的词汇组成更加丰富和灵活。

五、四字格的多用途。

古汉语中,四字格是一种说话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辞的表达形式。

四字格由四个字组成,可以抒发心情、表达观点或讲述故事。

这种多用途的四字格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使得古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优美和独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包括字义的丰富多义性、词构的规则性、字音的变化、字义的引申与转化,以及四字格的多用途等。

这些特点使得古汉语的词汇组成更加灵活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古汉语词汇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汉语词汇,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汉语词汇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其系统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字形规范化古汉语词汇在字形上比较规范,字的形状和结构相对固定,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则。

古汉语中的字通常都是由左右结构组成,左边部分称为“偏旁”,右边部分称为“声旁”。

而且,字的笔画一般也比较简单,很少涉及繁复的笔划。

二、音韵系统严谨古汉语词汇的音韵系统较为严谨,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古汉语的音节结构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古汉语的声母以单辅音为主,韵母以简单的单元音为主,而且古汉语只有四个声调。

古汉语的音韵系统相对较为稳定,这也是古汉语词汇传承和演变的基础。

三、词义丰富多样古汉语词汇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古汉语词汇的词义往往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来表示,这种方式使得古汉语的词汇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由于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古汉语词汇里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使得词义更加深邃、抽象。

四、词法规则严谨古汉语词汇的词法规则相对严谨,词法构造基本上是通过字的组合实现的。

古汉语的词法构造主要有一字冠、两字冠、三字冠等,即一个词可以由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等组成。

古汉语的词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构词方式,如合并、借用、衍生等,这些构词方式丰富了古汉语词汇的形态。

五、句法结构灵活多变古汉语词汇在句法结构上比较灵活多变。

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的结构,但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自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词类和句法成分的转换,表达方式比较灵活。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主要包括字形规范化、音韵系统严谨、词义丰富多样、词法规则严谨和句法结构灵活多变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古汉语的语言特点,也体现了古代汉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素养。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 3.支配结构 ❖ 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
动宾结构。例如: ❖ 执事 将军 当道 持戟 败绩 ❖ 知府 司寇 司马 拾遗 稽首 ❖ 4.主谓结构 ❖ 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和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例如: ❖ 地震 日食 霜降 夏至 月食
❖ (二)偏义复词
❖ 联合式复合词中有一种偏义复合词。这种复合词由两 个意义相关或反义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有意义, 另一个是陪衬,只用来凑足音节,词的意义偏落在一个 语素上。
❖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个复句 用十一个字记录,也就是由十一个词组成。
❖ “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一个短语,也就是由四个 字记录。也就是说,在一般和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在 单位上是统一的。
❖ 古代汉语词的分类: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 两个角度来认识。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从 语音角度,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 节词;从语义结构的角度,有单纯词和复合词。
❖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 两个音节有双声迭韵的关系。
❖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 词。例如:
❖ 参差 仿佛 憔悴 踌躇 仓促 流连 忐忑 伶俐
❖ 迭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 绵词。例如:
❖ 从容 烂漫 逍遥 蹉跎 彷徨 窈窕 辗转
❖ 迭韵的“韵”,与“韵母”不同。韵母包括一 个音节除去声母的所有部分——介音、主要元音和 韵尾,而“韵”则只包括只要元音和韵尾,不包括 介音。
❖ ③ 甲: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 鼠》)
❖ 乙: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 异词同字,有不同的原因:

一是同形字。造字时不约而同地取同一形体表
示 不同的词。如“姥”,一是表示老妇,音“母”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古汉语是指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汉语,主要泛指从古代华夏民族的文字开始演化直到隋唐时期的一系列汉语形态。

古汉语词汇的组成有以下几个系统特点。

一、假借现象:古汉语中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其他民族发生文化交流而借来的。

例如:“礼”原本是指周朝的“祭祀仪式”,后来被借指为“重视”、“需要注意的事情”;“肉”原本是指动物的肉,后来被借指为“物品”、“东西”;“家”原本是指家庭,后来被借指为商业组织。

“假借”现象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丰富多样的意思。

二、叠字现象:古汉语中的很多词汇使用了叠字的形式,即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叠字能够增强词汇的表达力和形象感。

例如:“弹弓”、“哗啦”、“糊涂”等都是使用了叠字形式。

叠字的运用使得古汉语的词汇更加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合成现象:古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字合并而成的。

合成词汇的使用方便了表达,使古汉语的词汇量大大增加。

例如:“乌云”、“昨夜”、“清晨”等都是通过合并两个字而成的词。

合成词汇能够更直观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古汉语更富于表现力。

四、衍生现象:古汉语中的词汇有很多是通过字义的衍生而形成的。

例如:“明亮”一词原本指天亮、光亮的意思,后来也被用于形容思维清晰、明察事理等;“厚”一词本指物体的厚度,后来也被用于形容人情深厚。

通过衍生,词汇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和属性。

五、借代现象:古汉语中的词汇有时会出现借代的情况,即将一个词汇的字义借用到其他领域。

例如:“山”原本指自然环境中的山,后来也被借代为人才、技术过硬的意思;“江”原本指河流中的江,后来也被借代为山之间的通道。

“借代”现象使得古汉语的词汇具有了多义性,能够更丰富地表达事物的内涵。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包括假借现象、叠字现象、合成现象、衍生现象和借代现象等。

这些特点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使其具有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古汉语词汇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独特的系统特点,反映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

古汉语词汇的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上的特点1. 单音词和复音词并存古汉语词汇中既有单音词,也有复音词。

单音词一般由一个字构成,如“天”、“地”、“人”等;而复音词由两个或多个字组合而成,如“山水”、“风雨”、“日月”等。

这种单音词和复音词并存的特点,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形式,使其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2. 多音字的存在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多音字,即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和意思。

这些多音字的存在,使古汉语词汇表现出相对灵活的特点,同时也为语言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 通假字和谐音字的应用在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和谐音字的应用非常普遍。

通假字指的是不同的字可以相互通用,如“白”和“伯”可以互换使用;谐音字指的是不同的字具有相近的发音,如“菜”和“猜”、“官”和“棺”等。

通假字和谐音字的应用,增加了古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表达力。

1. 多义词的丰富2. 借义词和合成词的应用在古代汉语中,借义词和合成词的应用非常普遍。

借义词指的是通过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来表示新的意义,如“沙发”、“饮料”等;合成词指的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词组合而成新的词汇,如“明天”、“礼物”等。

借义词和合成词的应用,丰富了古汉语词汇的资源,为表达复杂、丰富的意义提供了便利。

1. 虚词的独特用法古汉语词汇中存在许多虚词,其在语法上具有独特的用法。

虚词在古汉语中除了具有原始的词义之外,还可以用来表示语气、语态、时态等语法功能,如“也”、“乃”、“兮”等。

这些虚词的应用,丰富了古汉语语法结构,使其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2. 句法结构的丰富古汉语词汇具有丰富多样的句法结构,如“动+宾”、“主+谓”、“定+状”等,使其构成复杂、灵活的句子结构。

这种句法结构的丰富性,为古汉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 ⑦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 ⑧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⑨今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也
• ⑩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 还应指出,一个语素表义、另一语素 陪衬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联合式合成词 的特殊用法,同样的语言形式并非总 是偏义,而且并非总是合成词。如:
①以九职任万民, 一曰三农,生九 谷;二曰园圃,毓草木
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非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芙蓉 玛瑙 陵 迟 铿锵 滂沱 跳踉
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 当我们从语音角度来看待联绵词时,这语音指 的是古音。如“匍匐”,在《广韵》中“匍” 是並母模韵,“匐”是並母屋韵,
• 联绵词两个字记一个语素,每个字都不单独表 义,不能拆开解释。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出 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观对象经常处在变化当中,主要表现在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以及新旧词义的交错并存等几个方面。
二、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 (二)一词多义现象非常突出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是读音和意义的统一体, 从音节数量来看,可分为单音词、
复音词; 从语素数量来看,可分为单纯词和
喇嘛 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
衚衕 来自蒙古语。古书又作胡同。
合成复音词
偏正式 联合式 动宾式 主谓式
天下 天子 干戈 祭祀 将军 稽首 人定
宇内 小人 国家 斟酌 执事 摄政 冬至
布衣 诸侯 社稷 嫉妒 司命 食言 月食
黎民 寡人 朋友 正直 知府 祭酒 霜降
百姓 先生 膏腴 纯粹 总角 当道 口吃
• 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
前者是单纯词,其意义与记写它的单字无关。 如: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一、古汉语的单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汉语单音词的多义性单音词往往包含多个义项,一词多义现象非常丰富。

族:a.家族——《史记》:“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b.灭族——《史记》:“毋妄言,族矣。

”c.种族——《淮南子》:“万物百族”辞:a. 推辞——《左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b.辞别——《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言辞——《史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双音词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③《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孟子·滕文公上》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张俞《蚕妇》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二、古汉语的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1、联绵词(1)双声联绵词参差匍匐憔悴忸怩蒹葭造次踟蹰仿佛伶俐唐突倜傥陆离坎坷恍惚蓬勃仓猝★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君子去仁,恶呼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2)叠韵联绵词窈窕彷徨徘徊从容须臾蹉跎逡巡逍遥趔趄锒铛绸缪崔嵬仓皇荒唐翩跹妖娆★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孟子·梁惠王上》★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诗经·周南》(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辗转缱绻优游缱绻: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引申可指男女恋情。

※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

元稹《莺莺传》优游:悠闲自得。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芙蓉玛瑙珊瑚滂沱扶摇狼藉2、重言词摹拟声音:坎坎关关辚辚萧萧潺潺淙淙丁丁嘤嘤描绘状貌:夭夭灼灼蚩蚩劳劳漠漠历历萋萋悠悠3、外来词玻璃来自梵语。

0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

0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
聯綿詞又稱“聯綿字”、“連語”,由兩個音 節構成。兩個音節一般都有語音的聯繫,或 雙聲(聲母相同),或疊韻(韻相同,古人 所說的韻只包括韻腹、韻尾,不包括韻頭, 與今人所說的韻母不同),或雙聲兼疊韻, 或重言(兩個音節完全相同,又稱“疊音 詞”、“疊字”);也有無語音聯繫的,不 多見。
雙聲聯綿詞: 參差 仿佛 伶俐 陸離 坎坷 猶豫 唐突 匍匐 躊躇 倜儻 疊韻聯綿詞: 逍遙 彷徨 依稀 從容 須臾 蹉跎 徘徊 龍鍾 窈窕 逶迤 雙聲兼疊韻聯綿詞:輾轉 繽紛 婉 非雙聲疊韻聯綿詞: 芙蓉 瑪瑙 珊瑚 陵遲 鏗鏘 滂沱 狼狽 跋扈 狼藉 跳踉
遠古漢語——殷商 上古漢語——周秦兩漢時期
中古漢語——魏晉南北朝隋唐宋
近古漢語——元明清至“五四”
古代書面語分爲兩個系統:文言文和古白話
(1)文言文
是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
後代(唐宋散文)模仿這種書面語寫成的作品。
這個系統在現存的古代典籍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傳世
的經、史、子、集幾乎全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一、 什麽是古代漢語?
廣義地說,就是古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即“五 四”運動以前的漢族語言。 分界線——1919年的“五四”運動
語言可以分爲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 由于古代人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已無法聽到,我們 常說的古代漢語只指古代的語的書面形式從有文字記載到五四運動,已有三 千多年的歷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漢語分爲遠古、上古、中古、 近古四個階段:
(2) 古 白 話
是六朝以後以北方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近古書面語。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如劉義慶的 《世說新語》等。古白語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 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志著古白話的正式形成。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古汉语是汉语族语言中的一种,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词汇系统。

古汉语词汇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系统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古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词汇类别和词汇意义等方面探讨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一、构词方式1. 合成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之一是合成,即通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词语组合成一个新的词语。

这种构词方式反映了古代汉语族民族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红颜”、“明月”、“长空”等词语都是由两个单字合成的新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词汇。

2. 假借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之二是假借,即从别的语言中借用词素或词汇,并加以汉化。

在古代,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一些外来词汇被纳入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如“茶”、“酒”、“官”等。

这些外来词汇在与汉语词汇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古汉语词汇特点。

3. 联想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之三是通过联想来产生新的词汇。

古代人们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创造和发展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和形式的词语,如“山水”、“云雾”、“金银”等。

这些词语通过联想的方式,使古汉语词汇系统更加的完善和丰富。

二、词汇类别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词汇类别,这些词汇类别对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反映了古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传统。

1. 形容词形容词是古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来描绘事物的特征和状态。

古代人们通过形容词来描述世界的美丽、丰富和多彩,如“明亮”、“漆黑”、“宏伟”等形容词,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三、词汇意义古汉语词汇的意义丰富多样,它反映了古代汉语族民族的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1. 象形义古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具有象形义,即它们的意义与它们的形象相符合。

“山”、“水”、“人”、“木”等字,它们的意义与它们的形象相符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形象。

古汉语词汇系统构成

古汉语词汇系统构成

第三章词汇一、古汉语词汇系统构成(一)汉语基本词汇及其流变词汇是语言中词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

“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就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

基本的词汇比语言的词汇少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基本词大多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在词汇系统中地位至关重要,与一般词汇相比它具备全民常用性、稳固性(主要体现为基本义位的稳定)、构词能力强的重要特点。

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就叫做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稳定性就差一些,构词能力比较弱,也不具备全民常用性。

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基本词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表示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现象的一些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一些词、表示时令和方位概念的一些词、表示事物最基本的性质状态的一些词、表示最基本的动作变化的一些词、表示人体部位器官的一些词、表示数量的一些词以及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的一些词。

甲骨文时代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的界限一般讲不太清晰。

基本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里的一部分和代词、数词、联结词等。

名词里的基本词包括自然现象的名称、肢体的名称、方位、时令的名称、亲属的名称、关于生产及物质文化的词。

1、自然现象的名称自然现象的名称是上古基本词汇的一个主要部分。

如“风”、“云”、“雨”、“露”、“水”、“火”、“山”、“土”等。

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雨旁。

”(《诗经·邶风·北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履霜坚冰至。

”(《易经·坤卦》)“禹平水土。

”(《书经·吕刑》)〖JP〗2、肢体名称肢体名称,例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这类词作为基本词其稳定性不如表示自然现象的词高,词义也与时流转,参差龃龉,沿用下来的多数做了双音词的词素,如“颈”与“项”、“面”与“脸”、“眼”与“目”、“牙”与“齿”、“肌”与“肉”、“皮”与“肤”等。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响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雌雄原本只用来
今“泛渔指舟唱 唱晚歌,。响王穷勃彭《蠡腾之王滨阁。序”》区 在:别 却鸟也类用、来禽指类兽,类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
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
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

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和特点

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和特点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 “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 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 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 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 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 死,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二 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 ➢ 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体这种现
象相反,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 复音词比较少。无论是秦汉时代的作品, 还是后代仿古的文言作品,都体现出这 个特点。
➢ “轲即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 (zhen51)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经而 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 坚,故不可立拔。”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词汇
古代汉语 词汇的构成与特点(一)
一 汉语词汇的发展
➢ 从词的数量上看,由少变多。在不断增加反映 现实生活新事物的新词的同时,也不断地有一 些词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但是 添加的新词的数量地要多得多。
➢ 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由单音词不断地向双音 词发展。
➢ 从词义上看,相当数量的词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经常处在变化当中,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以及新旧词义的交错 并存等几个方面。
➢ 这一段选自《战国策》,共五十九个词,其 中单音词就有五十八个,复音词只有一个 “匕首”。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 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 (shan55)蔽成丘。屠升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共49页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共49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