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 考试必考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757e6cb84ae45c3b358c63.png)
25、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报道P162
26、录音访问:以记者采访人物的问答谈话录音为主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常见有两种形式1是把访问对象的讲话录音分为若干段,在开始、中间和结尾穿插记者的介绍感想或评论等,这种形式叫“录音访问”。另一种是除了开始时由记者对被访问对象及时间地点等作必要介绍外,自始至终都是记者与被访问才的问答交谈的录音,这种形式称作“答记者问”。
29、小口子新闻:是针对“大而全”的新闻而言的,即一条新闻只选一个有新意的问题,一件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或一个独特的侧面。这样,新闻突破口小,就容易写得集中深刻,篇幅也能够缩短。
30、新闻核:是指精选事实,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典型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以一当十,较准确有力地表现新闻主题。这样的事实有人称之为“新闻核”。
7、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8、库里肖夫效果:说明了两个以上画面的组接会产生撞击,迸发出新画面内涵,这也就是蒙太奇的力量,姑且将其称为相关画面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9、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电视剧等艺术样式的节目中,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它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1994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用了声画合一。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f804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d.png)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be3b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21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者与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四、三基色原理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一、节目制作二、节目播出三、信号传输四、信号接收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主要内容】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复习题】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2、详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3、详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4、无线电波存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6、彩色电视就是使用什么原理同时实现的?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存有哪几种?8、广播、电视传播包含哪几个技术环节?9、节目播映包含几种方式?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什么影响?恳请融合案例分析。
1/5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世界广播事业的问世与发展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四、西方传播产业概况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主要内容】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复习题】1、详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2、详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及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e49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c.png)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A. 单向传播B. 双向传播C. 多向传播D. 非线性传播答案:A2. 我国第一个电视台是:A. 北京电视台B. 上海电视台C. 广东电视台D. 中央电视台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A. 新闻B. 电视剧C. 电影D. 访谈答案:C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以下哪个环节不是必须经过的?A. 策划B. 拍摄C. 后期制作D. 市场调研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娱乐性D. 随意性答案:D6.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通常不包括:A. 年龄B. 性别C. 职业D. 个人喜好答案:D7.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安排通常不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受众的作息时间B. 节目内容C. 广告投放D. 节目制作成本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A. 选题B. 采访C. 编辑D. 播出答案:D9.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团队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角色?A. 导演B. 摄影师C. 演员D. 制片人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媒介?A. 卫星B. 微波C. 光纤D. 报纸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策划、______、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
答案:选题2.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分析中,受众的______是决定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因素。
答案:需求3.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______是节目质量的关键。
答案:策划4.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安排需要考虑______,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答案:受众的作息时间5.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团队中,______负责节目的创意和整体构思。
答案:导演6.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需要经过______的审核。
答案:广电总局7.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______是节目传播效果的保障。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6da6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7.png)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一、广播电视的特征1. 对象广泛广播电视传播不像报刊阅读会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会像报刊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而是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2. 时效性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接受几乎同时的特性是印刷媒介不具备的,这不仅仅指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直接被受众接收,而不必像印刷媒介那样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发行环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3. 丰富直观广播电视不仅综合了文学、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而且,其传播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同时,广播电视试听传播直观形象,也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
4. 接受随意广播电视把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进家庭,尤其是电视创造了独特的以客厅和家庭成员为主要依托的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家庭接受的随意性、连续性和近距离观赏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介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传播内容的大中华文化特征。
5. 顺序接受由于无线电信号的线性传输方式,广播电视节目也是按时间线性展开的,而不是像印刷媒介的内容是在实体的版面上展开的。
这决定了广播电视受众无法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不按照报纸的版面顺序进行阅读顺序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按照节目播出的时间顺序收听收看。
6. 转瞬即逝与印刷媒介的易留存、易过后查阅不同,除非专门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设备,否则,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电信号是转瞬即逝的、过而不留的,因此,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是无法像报纸那样可以被读者反复琢磨,甚至留存为以后查阅之用。
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必须是直观易懂的,尤其广播仅仅使用单个的听觉通道,更需要明白晓畅。
可以说,广播电视的上述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弱点。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50d8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6.png)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一、电视信号传播
1、电视收发信基本知识
a)基本原理
电视信号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通过活动进行传播和接收。
它是由电视台发射的模拟或数字信号,它被电磁波传播到空气中,然后接收者把这些电磁波转换成电视图像和声音。
b)传输方式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有地面广播、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光纤传输四种。
地面广播:一般使用大功率发射台进行发射,广泛覆盖广播区域,接收者一般使用普通的空中接收天线即可接收。
卫星传输:使用高空小功率的发射台发射出电视信号,采用宽带信号传输,一般接收者需要安装专门的发射台和接收天线,以及单路放大器和滤波器。
有线传输:一般使用光缆和同轴电缆两种传输媒介,光缆传输可以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同轴电缆传输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光纤传输:使用光纤缆将电视信号传输至目的地,光纤传输的优势在于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传输多频道数据,无需进行信号增益。
二、电视发射技术
1、电视调频技术
电视调频技术是指在高频电磁波中携带视音信号,然后传输给接收端并进行接收的一种技术。
大一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大一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90621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png)
广播电视新闻学大一1.新闻学:研究一切新闻现象、活动、事业以及基本特征的科学;1.广播电视新闻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2.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内涵:1传播媒介2传播时效3事实本源4传播意义3.广播传播符号:语言符号播音语言、现场语言、非语言符号现场音响、音乐符号4.传播的五大功能:1传播功能2雷达功能3控制功能4教育功能5娱乐功能P1415.论述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的排他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6.简答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P133(1)现场的证实价值(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3)现场的制约性(4)新闻传播的及时性(5)节目播出的同步性(6)新闻节目的易受性7.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P138(1)传播顺序的制约性(2)传播信息的多元性(3)传播过程的参与性(4)传播的快速性与声画阅听的易逝性(5)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6)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7)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8.广播传播以具象语言为主,以抽象语言为辅;P2729.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1)播报新闻,传达政令(2)沟通监督,引导舆论(3)交流信息,服务社会(4)传播知识,活跃生活10.填空广播电视新闻史:1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同年8月31日,首次播出广播新闻21954年,美国彩色电视节目出现;11.广播电台电视台经营性质三种:P76(1)国营制度型(2)商业制度型(3)公共制度型12.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TSC制式1952美、PAL制式1962德、SECAM制式1966法P2713.美国电视机构:全国广播公司NBCP37,有线电视新闻网CNNP3914.美国广播机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公共广播公司PBSP3815.1936年,英国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台公众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16.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立于1926年,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为全球第一个播出卫星直播成套节目的电视台;17.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所属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18.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7年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20.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1958年5月15日,中国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自办的电视新闻节目;21.1978年5月,北京电台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CCTV22.1996年3月31日,卫视中文台1996年开播独立成为凤凰卫视中文台星空传媒;23.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播覆盖网24.简答听众调查的主要形式:问卷设计、样本选择问卷与样本P11625.听众调查主要方法:(1)分析观听众来电(2)日记调查法(3)个人访问法(4)电话调查法(5)召开座谈会研讨会(6)问卷调查法(7)装置计量法26.受众调查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内容分析法27.解释受众调查的主要术语:p121潜在观众:指抽样地区内有接收机电视机或收音机的所有家庭;开机率HUT =户数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机状态的户数一个特定时段内处于开×100% 受众份额比率SOA=目的户数同时收看(听)其他节听)节目的户数某一特定时间内收看(×100%节目收视听率=机的户数所有拥有收音机、电视户数收视(听)某一节目的×100% 累计受众:指在特定时段内至少看了一次某个节目的不相重复的户数或人数;累计收视听率=调查区内人口总数的受众数量一个调查区内不相重复×100% 28.集中度指数:指相对于某一基数的有关数目的百分比数;29.声音符号的特征: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生理性、声音的心理性30.广播新闻中的声音符号三种:口头说话、音响广义上泛指广播中的所有声音,它包括自然声、人声、音乐声等、音乐31.广播非语言符号的分类:现场音响、音乐符号32.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音响,音响广义上泛指广播中的所有声音,它包括自然声、人声、音乐声等33.写实音: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音响只能是自然产生的声音;34.写实音与非写实音的主要区别:写实音具有客观性即写实音是自然存在的,不可模拟和创作;35.广播非语言符号写实音的主要功能四种:1提供信息和证据2补充3强调4替代36.非语言符号的特点:P1601解释的多样化与理解的局限非语言符号的含义丰富多样,但是难以系统化、规范化;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非语言符号可以使有意识产生的,也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3范围狭小非语言符号的传播范围是极其有限的;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非语言符号的真实性能够否定语言符号的虚假性;37.广播新闻节目的类型:消息报道型、专题型新闻节目、板块式新闻节目38.话筒与嘴巴的最佳距离为15cm ;39.广播新闻音响的类型三种:实况音响、口头报道、诱发音响P19740.解释现场新闻报道含义: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叙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形式;41.现场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1符合时空要求2要有场面和色彩感3要有节奏感4让音响说话42.广播节目的三要素:节目主持人、导播、听众43.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播出特点:(1)固定性2形象性3个性化4以谈话的形式进行44.简答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播出的的基本要求:谈话内容、语言优美(1)开播前策划节目的主题注意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意义或积极意义的并且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应该避免在电话直播节目中讨论会引起民事纠纷的问题要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德,禁止低级庸俗的内容进入节目(2)开播前做好案头准备(3)批评要准确,说事要慎重(4)处理好与被邀嘉宾的关系帮助嘉宾尽快适应直播环境,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使其心态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嘉宾遇到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时,要主动为嘉宾解围当嘉宾暂时陷入语言困境时,应该及时帮助嘉宾走出困境45.栏目文案的主要内容:P263(1)栏目的名称要与整个栏目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听众能够立即从名称中知晓栏目的类型并且尽量避免雷同(2)栏目所要实现的目标提供资讯还是消费、娱乐(3)目标概要(4)潜在听众(5)栏目的播出时间(6)栏目的播出方式包括主持人的设定(7)栏目运作流程46.电视新闻实务应用包括:采写编评播47.声音语言符号: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中能够准确传达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它包括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两类内容;48.文字语言符号的类别:画内文字、屏幕文字49.屏幕文字定义: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50.屏幕文字的功能:1文字提要,“视、听、读”三位一体,加强信息记忆深度2插入通知,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节目的完整性和传授双方的融洽关系3整屏文字,形成听读一体的轻易性4当代报纸超大标题给电视新闻的启迪与借鉴5形式是金,变体大字号屏幕文字为提升版面信息吸引力和穿透力添金加彩51.音响语言是:指随画面的拍摄同期采录的,对新闻内容不做直接说明的现场声音;52.音响语言的类别:自然音响、动物音响、机具音响、人声音响、音乐音响53.电视新闻语言的双主体构成:声音、画面54.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形式:声画合一、声画对位55.声音传播的不同效应:共振、互消56.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如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49635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6.png)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A.广播电视的起源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广播电台的建立3.电视技术的出现B.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2.电视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形式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广播电视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的区别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和运作A.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架构1.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2.广播电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B.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1.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方式2.广播电视的运营管理和节目审核制度四、广播电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A.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广播电视的社会文化功能B.广播电视的影响和问题1.广播电视对个人的影响2.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问题五、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A.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2.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产业链B.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1.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化2.广播电视的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六、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A.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的传播学理论2.广播电视的社会学理论B.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广播电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2.广播电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七、广播电视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交流A.广播电视的国际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格局B.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1.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途径和方式2.广播电视在国际间的影响与接受八、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与监管A.广播电视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1.广播电视行业规范及其意义2.广播电视的行业自律机制B.广播电视的监管与管理体制1.广播电视的监管机构和职能2.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九、广播电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A.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设置2.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机会B.广播电视就业前景和职业素质要求1.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2.广播电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以上是一个广播电视学概论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特点、组织与运作、社会功能、影响与社会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学科方法、国际比较与跨文化交流、规范与监管、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c6aa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c.png)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一、填空题(10x2'=20分)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
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18de1c6edb6f1aff001f3c.png)
第一章绪论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第一节广播的诞生与发展一、广播的前发明期1844年塞缪尔²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²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线广播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²赫兹在实验室内产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二、广播诞生1、发明广播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波传递声音。
费森登(Fessenden,1866-1932,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发明了按声波形状调制无线电波波幅(调幅)的方法。
于马塞诸萨州的布兰特²罗克城建立了发射台。
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²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2、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9月29号,西屋公司的副总经理看到了匹兹堡一家百货公司在《太阳报》上刊登的收音机广告,公司决定制造无线电发射机,开办广播。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它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据记载,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台开播当晚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总统大选开票消息:共和党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c69d2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0.png)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视觉暂留”原理:人们感官的意象不随外物停止刺激就马上消失,人闭上眼睛后,视觉物体印象仍然会在眼中短暂停留。
2.格式塔心理学:影像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禁产生于观众的生理机制,而且依赖于特殊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面组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认为人的视觉又想想补充功能,当一图出现残缺,会引起视觉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倾向,会有一种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里。
3.彩色电视的三种形式:①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
(优点-可与黑白电视兼容。
缺点-成本较高。
)②SECOM-顺序传送和彩色储存制,又称赛康制。
(优点-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
缺点-对黑白电视兼容下降)③/PAL-相位逐行交变制度,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4 .1920/11/2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标志着美国广播业的诞生,同时也是世界广播业的开端。
5.1936/11/2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播出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6.(1)珠江模式:1986/12/15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迅速以广播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社会热线,鼓励社会参与等特点赢得了大量观众。
意义-我国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推动了广播的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立改革榜样,使广播改革从节目单项改革进入版块式整体改革阶段。
(2)1992/10/28秉承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的节目宗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大胆改革,率先使用双台体制,引入竞争;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广告收入为来源;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用人机制;开创新节目形式,开拓直播节目,大力开展社会活动。
7.纪录片:打破了“声画分离”制作传统,大胆启用拍摄时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https://img.taocdn.com/s3/m/3ed96554bed5b9f3f80f1c12.png)
《广播电视概论》参考复习资料一,常识选择题(包括具有首创意义,第一,年份,国家,人物)1电视的出现:1936年11月2日,位于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瑞。
2、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
3、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
4、彩色电视的开办: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美国的彩色电视采用的制式是NTSC制。
5、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
6.1949年10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建立。
7.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
8.1993年,中央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广播电视改革进步深化。
二,名词解释和部分选择会出现的题目:1.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只不过这两种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2.非线性编辑:是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体,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对节目素材进行随机存取,不按时间顺序记录或重放编辑,可以随意完成各种功能的编辑手法。
3.广播三要素:语言,音响,音乐。
4.电视纪录片:它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人物等做较细致,完整深入报道的一种电视新闻节目。
5.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除NTSC制式之外,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别在这一基础上研制出了SECAM制和PAL制。
中国使用的是PAL制式。
PAL制式彩色电视是逐行倒相制式。
SECAM制式彩色电视是顺序同行制式。
NTSC制式彩色电视是美国国家电视委员会制式。
6.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是对画面内容的丰富和补充。
7.广播剧:是以电声技术制作和传输的声音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戏剧艺术。
广播剧诞生于英国,1921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危险》。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 考试必考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 考试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db95ce2d4b73f242336c5feb.png)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一、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又称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革命,分别是: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3、印刷术的发明;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广播电视传播);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物理性(本质上是一种波动);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立体声广播)3、声音的心理性。
三、电视发明的理论基础硒的发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硒。
理论基础: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证实了硒的“光电效应”。
尼普柯夫圆盘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夫发明机械性无线电图像扫描盘,即“尼普柯夫圆盘”。
四、电视之父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科学家约翰·贝尔德用机械扫描盘成功扫描出木偶图像,这是电视诞生的标志。
五、彩色电视制式标准NTSC (美洲)台、日、韩;PAL (亚、西欧)中、港、澳;SECAM (东欧)六、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人民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
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西北的五度湾村窑洞里开始试验播出。
七、世界广播电视机构的三种不同体制及特点1、国有/国营广播电视机构:(1)由国家所有,政府直接建立、管理和控制;(2)代表官方立场,负起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的责任;(3)经营主要由政府拨款,同时也依靠小部分广告收益。
2、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1)广播电视机构由国家委托或特许公共机构经营;(2)强调公共服务,承担为公众传播新闻、提供文化娱乐节目的责任;(3)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广播电视执照费(试听费),政府捐助或民间善款,广告收入仅占其经费的一小部分比例;(4)隶属虽不直接划入国家组织机构之中,但因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在事实上被认为“准官方”电视广播机构,比商业性广播电视机构更具官方色彩。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题总结(含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题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c4b99b84ae45c3a358c07.png)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题总结什么是广播?答: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向广大地区传达声音和图象符号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可以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广播的产生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了电子时代。
广播分为电视广播和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又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声音广播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广播的特点?答:传播的特点是由传播手段决定的,所以每一种媒介都有其不同的传播特点。
广播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声音传播的,以节目作为组织内容的基本形式,并且特定的传播方式最终诉诸受众的听觉,而电视还能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传播手段决定了传播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包括传播速度、范围、准确性等方面。
优势主要在于:1、迅速及时。
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讲究时效是当今世界新闻媒介之间激烈竞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恰恰在时效方面,广播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
如果遇到突发的新闻事件,广播的播报与受众地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
报纸的时效性相比广播要差,报纸报道的经常是昨天发生的事件,而广播可以通过电波直接把现场的声音传送到观众耳边。
电视在这方面略差一点,虽然也可以现场直播并且还可以配送图象,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比较大,制造过程比较复杂。
在速度上没有广播有优势。
随着广播技术手段的提高,虽然电视可以采用口播的方式播发突发新闻事件,但却不能同时配以画面。
2、覆盖面广。
广播通过电波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电波所及,都可以接受到广播的节目,但电视媒介的接受设备成本比较高,而且容易受干扰,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往往效果不很理想。
报纸是固定的纸质印刷品。
报纸的发行收到地域交通的限制很多,往往制约了报纸的广泛传播。
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是什么?答:广播电视这种艺术形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呼唤而诞生。
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看见广播电视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影响,这些具有社会属性的框架限制和约束着传播的内容和形态,而传播本身也牵动有时也震撼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广播电视就是如此地联系和平衡了有价值的事件与大众认识的关系,好象历史的杠杆,小心翼翼又责无旁贷地和谐协调着整个社会。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d45f06e011ca300a6c3907b.png)
3.穿插游戏的形式
4.穿插演播室外谈话,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
5.背景音乐兼奏乐的运用。
2.分析电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答:影片上半部分描述舟舟对音乐的理解和天赋,而后半部分则描写的是舟舟的生活琐事。
主题:影片一开始就给出几件乐器的特写,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双握着指挥棒的手上,给出了字幕“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点出了本片的中心主题。影片不同时段的旁白与字幕来体现这一主题。
⑤《茉莉花》——生命的咏叹与升华
主题音乐,并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由于《幼儿园》所揭示的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思想深刻的领域——人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幼儿园世界,因此,随着片子的逐步展开,观众也清楚的认知与情绪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着的感觉与不同阶段渲染的主题的《茉莉花》旋律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社会的特征,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忧伤与愁绪。
充分运用了跟拍,影片中的镜头大部分紧跟主人翁舟舟,来表现他的一举一动,并用镜头中景别大小的变化来细划舟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充分体现了本片作为一部纪实片的纪实性。导演还十分注意用镜头的变换来抒发感情,表达了导演对舟舟的同情,更加体现出整个社会上人文关怀的缺失,导演还借此来突显主题,引人深思。
画外音:客观的讲述中,实际上掺入了导演对舟舟的主关评判,那是一种肯定与赞赏中透着一些忧伤的判断。影片中的画面却极少运用与之相匹配的主观性镜头来代替观众的视点,而不是大量运用客观性镜头将舟舟收入其中,并在不经意的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凸显舟舟的不同。
7. 系列广播电台: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换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4035c1aa00b52acfc7ca93.png)
《廣播電視概論》復習精要一、名詞1、廣播電視:是通過無線電波或通過導線向廣大地區播送音響、圖像節目的傳播媒介,統稱為廣播。
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播送圖像和聲音的,稱為電視廣播。
狹義上講,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和導線,只用聲音傳播內容的。
廣義上講,廣播包括我們平常認為的單有聲音的廣播及聲音與圖像並存的電視。
2、政治異化:由於電視新聞更為直觀,因而它在報導政治腐敗現象時對公眾的刺激也就更大。
因此,那些依賴於電視新聞獲取公共事務資訊的人,比那些依賴於報紙的人,對政府更加持否定的態度。
這種現象被西方學者稱為“政治異化”。
(公眾對電視網過高信任,電視新聞報導的解釋性特點,電視將重點置於反面的東西,以及強調衝突和暴力等,是造成這種政治異化的重要因素)3、席捲式調查:調查公司通常採用的是統計調查,也稱為席捲式調查。
它選擇一小部分人,收集有關他們視聽行為的數據,然後根據受眾總人數按比例進行放大,得出所有類似視聽行為的受眾數目。
4、平均受眾率:某一段時間或某一節目的受眾率就是這些(反映某一瞬間視聽行為的)“瞬間率”的平均數,稱作“平均受眾率”。
5、累積受眾率:一組時間、一組系列節目或是電視網臺所有節目的受眾率,稱之為“累積受眾率”。
受眾只計入累積受眾一次。
6、節目音樂:除了在廣播音樂節目中以完整的音樂形式出現外,絕大多數時間音樂是以節目音樂的面目出現的。
節目音樂既有一般音樂藝術運動規律的共同性,又有受廣播具體節目內容制約的特殊性。
節目音樂是把實現具體節目的目的、結構方式和風格特色作為自己的出發點。
它借助音樂形象來表述節目內容、深化主題思想、烘托環境氣氛、抒發人物感情、推動情節發展,使節目的內容更加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它必須根據特定節目的總體要求,與有聲語言、電視畫面、電聲音響有序組合,互滲互補,融為一體,以提高節目的整體效應。
詳見P108-1097、音響:是指除了人的語言、音樂之外的其他聲響,包括自然環境的聲響、動物的聲音、機器工具的音響、人的動作發出的各種聲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
一、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又称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革命,分别是: 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3 、印刷术的发明;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广播电视传播);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 。
二.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物理性(本质上是一种波动); 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立体声广播) 3 、声音的心理性。
三、电视发明的理论基础
硒的发现: 1817 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硒。
理论基础: 1873 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证实了硒的“光电效应”。
尼普柯夫圆盘 1884 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夫发明机械性无线电图像扫描盘,即“尼普柯夫圆盘”。
四、电视之父
1925 年 10 月 2 日,苏格兰科学家约翰· 贝尔德用机械扫描盘成功扫描出木偶图像,这是电视诞生的标志。
五、彩色电视制式标准
NTSC (美洲)台、日、韩; PAL (亚、西欧)中、港、澳; SECAM (东欧) 六、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人民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
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西北的五度湾村窑洞里开始试验播出。
七、世界广播电视机构的三种不同体制及特点
1 、国有/国营广播电视机构: (1)由国家所有,政府直接建立、管理和控制; (2) 代表官方立场,负起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的责任; (3)经营主要由政府拨款,同时也依靠小部分广告收益。
2 、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1) 广播电视机构由国家委托或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2)强调公共服务,承担为公众传播新闻、提供文化娱乐节目的责任; (3)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广播电视执照费(试听费),政府捐助或民间善款,广告收入仅占其经费的一小部分比例; (4) 隶属虽不直接划入国家组织机构之中,但因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在事实上被认为“准官方”电视广播机构,比商业性广播电视机构更具官方色彩。
3 、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1)本质是一种企业实体,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 (2) 节目强调商业利润,以观众喜好、收视率为主要导向; (3)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广告、节
销售和其他经营收入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广告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八、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模式
1、国有属性不变,引入商业运营机制。
中国模式广播电视机制即保持广播电视媒体国有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引进有限的商业运作机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较具有代表性。
其特点有: (1) 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2)
节目的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主要承担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作用; (3) 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出现激烈竞争,但“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
2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
(1)各地各级媒体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媒体资源分散,缺乏优化配置,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3)市场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4)宏观调控方式单一,法律建设滞后; (5)缺乏传媒专业高级管理人才。
3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改革。
九、全美几大主要的广播公司是?
十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
十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十三、符号?
十四、画内文字,画面文字?
十五、抽象音响、具象音响?
十六、造型语言?
十七、蒙太奇?
十八、广播电视传播中声音元素的三要素?
十九、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音乐?
二十、声音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
二十一、声画合一?
二十二、声画对位?
二十三、广播电视节目的“三大支柱”?
二十四、电视真人秀?
二十五、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二十六、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
二十七、连续稳定的受众流?
二十八、无缝过渡策略?
二十九、拉抬式编排方式?
三十、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
三十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和特点?
三十二、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发展?
三十三、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关系?
三十四、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本质特征?
三十五、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和意义?
三十六、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
三十七、新闻主播和出镜记者的基本功?
三十八、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概念?
三十九、受众
四十、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软话题和硬话题举例四十一、受众的特征
四十二、“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