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一览表

合集下载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界定 (2)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4)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7)第七章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八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3)第九章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5)第十章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布局规划 (16)第十一章住房建设规划 (17)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21)第十五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3)第十七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八章旧城更新规划 (25)第十九章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25)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6)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28)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30)第二十三章空间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 (32)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35)第二十五章附则 (36)附录1 中心城区现状及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6)附录2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37)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注: L 为坡长 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 单位:m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城市道路分级单位:m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住宅建设日照标准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单位:(万㎡/h㎡)注 : 1,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注:1、L --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 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 S 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 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 单位:(m)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园路宽度单位:(m)风景林郁密度公园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 单位:(m) 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单位:(m)注:同上。

公园栽植土层厚度单位:(cm)城市等别注:1、城市人口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防洪标准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3、当城市地势平坦排泄洪水有困难时、山洪和泥石流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规划管理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管理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管理主要控制指标随着现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每项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满足自身功能的需要,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形态、环境质量、城市交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左邻右舍的相关权益等产生影响。

因此,把局部的、单个的城市建设工程,纳入全局的、整体的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就十分重要。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控制的指标内容有:建筑物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包括日照标准、消防安全、卫生防疫、施工安全、空间关系等因素)、建筑退让、建设基地绿地率、基地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建设基地标高、建筑环境管理、各类公建用地指标和无障碍设施等。

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住宅日照标准四项主要控制指标的情况。

1、容积率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范围内地面以上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指标。

容积率过低,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下降;容积率过高,又会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容积率过高,建筑体量过大,容易造成对周围建筑特别是北部或下风向的建筑日照、通风和绿化自然条件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居住区尤为明显。

二是对人工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地区供水、供电、通讯、排水以及道路交通容量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建筑容量过大,相应市政配套设施的需求量和交通发生量超过供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会造成需求与供应的失衡。

反过来,容积率过高也会影响建设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同时,城市的综合功能和集聚效应也会受到影响。

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基地总面积)×100%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委托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组织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228)主管院长:曾宪川院总工程师:罗赤宇审定:龙国辉(所总工、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杨超(所副总工、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平(副所长、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俊峰(城乡规划工程师)规划设计人员:陈健恒(城乡规划工程师)刘欢芳(城乡规划工程师)叶杰(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倪凯臻(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郭海松(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全境毫(市政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 (3)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4)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4)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 (6)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9)第一节镇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9)第二节镇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2)第四节镇区住房建设规划 (13)第五节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六节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五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第七节六线控制规划 (18)第八节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9)第九节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六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1)第七章规划管理与实施策略 (23)第八章附则 (24)附表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宝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满足新型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编制本《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篇一: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第 1 页共 13 页第 2 页共 13 页第 3 页共 13 页第 4 页共 13 页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注: L为坡长第 5 页共 13 页篇二: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中小学幼儿园:每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应配小学及幼儿园,每8000居民应配中学。

每千人口按40名儿童配建幼儿园。

每千人口按80名小学生配建小学。

每千人口按80名中学生配建中学。

幼托: 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1200 平方米。

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1800 平方米。

9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3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200 平方米。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3200 平方米。

小学: 12班用地面积不低于 9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2900 平方米。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1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4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3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51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200 平方米。

中学: 18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5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6300 平方米。

24班用地面积不低于18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8200 平方米。

30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1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 9100 平方米。

36班用地面积不低于3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不低于11700 平方米。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 居住区┃小区┃ 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 300-700 ┃┣━━╋━━━━━━╋━━━━━╋━━━━━┫┃人数┃30000-5000 ┃7000-15000┃1000-3000 ┃┗━━┻━━━━━━┻━━━━━┻━━━━━┛停车位┏━━━━┯━━━━━━━━┯━━━┯━━━┓┃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 7.5 │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 7.5 │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 7.5 │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 1.7 ┃┠────┼────────┼───┼───┨┃医院门诊│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项目│ 平均每居民用地(m*m)─────────────┼─────────── 小区用地│ 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1.0-2.0其它用地│ 1.0─────────────┼─────────── 合计│ 19.5-29.0─────────────┴───────────居住小区用地指标──────────────┬───────────│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m*m)──────────────┼─────────── │住宅用地(住宅层数按4-6层计) │ 8.0-11.0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5.0小区级道路用地│ 1.0-3.0小区级公共绿地│ 1.0-2.0其它用地│ 1.0──────────────┼─────────── │合计│ 14.5-22.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1.住宅用地(R01)│ 45-60 │55-65 │ 60-7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 20-32 │18-27 │ 6-18────────────┼─────┼─────┼───3.道路用地(R03)│ 8-15 │ 7-13 │ 5-12────────────┼─────┼─────┼───4.公共绿地(R04)│ 7.5-15│ 5-12 │ 3-8────────────┼─────┼─────┼───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m/人)────┬───────┬────┬─────┬──── 居住规模│ 层数│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多层│ 16-21 │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 14-18 │ 15-20│ 15-20 居住区├───────┼────┼─────┼────│ 多.中高.高层│ 12.5-17│ 13-17│ 13-17├───────┼────┼─────┼────│多层.高层│ 12.5-16│ 13-16│ 13-16────┼───────┼────┼─────┼────│低层│ 20-25 │ 20-25│ 20-30├───────┼────┼─────┼────│多层│ 15-19 │ 15-20│ 15-22├───────┼────┼─────┼────│多层.中高层│ 14-18 │ 14-20│ 14-20 小区├───────┼────┼─────┼────│中高层│ 13-14 │ 13-15│ 13-15├───────┼────┼─────┼────│多层.高层│ 11-14 │ 12.5-15 │├───────┼────┼─────┼────│高层│ 10-12 │ 10-13│────┼───────┼────┼─────┼────│低层│ 18-12 │ 20-23│ 20-25├───────┼────┼─────┼────│多层│ 14-15 │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 12.5-15│ 12.5-15 │ 12.5-15 组团├───────┼────┼─────┼────│中高层│ 12.5-14│ 12.5-14 │ 12.5-15├───────┼────┼─────┼────│多层.高层│ 10-13 │10-13 │├───────┼────┼─────┼────│高层│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 居住区├─────┬─────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 │2065-4680│2165-362) │2655-5450)────────┼─────┼─────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60-80│ 100-190(含医院)&nbsp; │(160-280) │(260-360)────────┼─────┼─────文体│ 100-200 │ 200-600────────┼─────┼─────商业服务│ 700-910 │ 600-940────────┼─────┼─────金融邮电│ 20-30│ 25-50(含银行.邮电局│ (60-80) │────────┼─────┼─────市政公用│ 40-130 │ 70-300(含自行车存车处)│(460-800) │(500-900)────────┼─────┼─────行政管理│ 85-150 │ 70-200────────┼─────┼─────其它│-- │--────────┴─────┴─────<续上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 小区├─────┬─────类别│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总指标│1176-2120 │1282-3334│1546-2682)│(1682-4084)────────┼─────┼─────教育│ 600-1200 │1000-2400────────┼─────┼─────医疗卫生│ 20-80│ 40-190(含医院) │ │────────┼─────┼─────文体│ 20-30│ 40-60────────┼─────┼─────商业服务│ 450-570 │ 100-600────────┼─────┼─────金融邮电│ 16-22│ 22-34(含银行.邮电局)│ │────────┼─────┼─────市政公用│ 30-120 │ 50-80(含自行车存车处)│(400-700) │(450-700)────────┼─────┼─────行政管理│ 40-80│ 30-100其它│ -- │ --────────┴─────┴─────<续上表>组团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m/千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居住规模│组团├──────┬────类别│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 363-854│502-1070│ (704-1354) │(882-1590)────────┼──────┼────教育│ 160-400│300-500────────┼──────┼────医疗卫生│ 6-20 │ 12-40(含医院) ││────────┼──────┼────文体│18-24 │ 40-60────────┼──────┼────商业服务│ 150-370│100-400────────┼──────┼────金融邮电│ -- │ --(含银行.邮电局)││────────┼──────┼────市政公用│ 9-10 │ 20-30(含自行车存车处)│ (350-510) │(400-550)────────┼──────┼────行政管理│20-30 │ 30-40────────┼──────┼────其它│-- │ --────────┴──────┴────土的松土系数─────────────┬─────────────│ 松土系数土质类别├──────┬──────│ K1 │K2─────────────┼──────┼────── 砂土.亚砂土│ 1.08-1.17 │ 1.01-1.03─────────────┼──────┼────── 种植土.淤泥.淤泥质土│ 1.20-1.30 │ 1.03-1.04─────────────┼──────┼────── 亚粘土.潮湿黄土.砂石混碎石│ 1.14-1.28 │ 1.02-1.05篇三: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工程规划设计各项指标容积率:地上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不包括市政路)密度:建基面积(最大的投影面积,较多是首层面积)/总用地面积楼体间距:1、若两栋楼座南向北平衡且等高,即其南北距离是0.7 H。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

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

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

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

规划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
绿地率
指规划建设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该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不同,绿化覆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即树的影子也被算人绿化覆盖面积,因此,绿化覆盖率一般会大于绿地率。
建筑间距
指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需要满足防火、防震、日照、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后退
规划设计的主要制指标
指标
具体内容
容积率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高度
也称建筑限高,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的建筑最大高度限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般对拟建造的建筑提出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
建筑密度
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之和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建筑层数越多,建筑密度越低。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建筑物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后退的距离,通常会控制后退距离的下限。建筑后退规划控制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城市消防、防汛、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距离。
居住人口
密度
指单位建设用地容纳的居住人口数,单位是“人/公顷”。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文本·图集潮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第一节区域协调 (7)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8)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7)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3)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6)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3)第一节空间布局 (33)第二节居住用地 (35)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9)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2)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9)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69)第十节环境保护 (7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 (78)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8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82)第五章规划实施 (84)第一节规划实施政策和措施 (84)第二节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85)第六章附则 (87)附表2-1 城市发展分目标指标体系表 (88)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89)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92)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93)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94)附表3-5 镇(街道)、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95)附表3-6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览表 (1)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名录 (2)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附表3-9 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5)附表3-10 市域传统村落与古村落名录 (7)附表3-11 市域自来水厂建设规划表 (8)附表3-12 市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表 (9)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12)附表4-3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附表4-4 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3)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17)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17)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潮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规,编制《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城市规划各类评价指标

城市规划各类评价指标

适宜性分析评价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

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 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

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

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

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

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

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

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一、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建筑规划指标:(1)规划位指标: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

(2)用地规模指标:包括建筑总面积、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指标。

(3)建筑间距指标:包括建筑间的最小距离、开间尺寸等指标。

(4)地下空间利用指标:包括地下室面积、地下车库面积等指标。

(5)绿化指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植物种植密度等指标。

2.建筑设计指标:(1)平面布局指标:包括建筑物分布、功能间布局等指标。

(2)空间尺寸指标:包括建筑内部空间面积、楼层高度等指标。

(3)交通指标:包括出入口位置、楼梯宽度、电梯数量等指标。

(4)照明通风指标:包括自然采光面积、通风设备配置等指标。

(5)设备设施指标:包括消防设备、安全设施等指标。

3.建筑施工指标:(1)结构指标:包括建筑结构类型、承重墙布置等指标。

(2)施工工艺指标: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指标。

(3)材料选用指标:包括建筑材料种类、质量要求等指标。

(4)施工安全指标:包括安全通道设置、施工保护措施等指标。

二、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城市总体规划指标:(1)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城市用地比例、土地开发强度等指标。

(2)人口规模指标:包括城市人口密度、容纳人口数量等指标。

(3)道路网络指标:包括交通道路总长度、交通流量承载能力等指标。

(4)绿化指标:包括城市绿地率、居民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

(5)环境保护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指数等指标。

2.建筑物规划指标:(1)建筑密度指标:包括建筑物占地比例、建筑物高度限制等指标。

(2)功能布局指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比例等指标。

(3)交通规划指标:包括道路规划、交通枢纽布局等指标。

(4)公共设施指标: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布局指标。

(5)生态保护指标:包括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修复等指标。

三、园林规划设计规范指标1.植物选择指标:(1)植物种类指标:包括常青树、落叶树、花卉等植物的选择指标。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5年0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7)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 (8)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5)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24)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7)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3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2)第八节市域产业布局引导 (3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空间布局 (38)第二节居住用地 (39)I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8)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63)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75)第十节环境保护 (80)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85)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9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93)第五章规划实施 (95)第六章附则 (98)附表1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99)附表2 呼和浩特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100)附表3 呼和浩特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 附表4 呼和浩特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附表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101)附表6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量汇总表 (102)附表7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表 (103)附表8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2009年) (103)II附表9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104)附表10 中心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105)附表11 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指标一览表 (107)附表12 中心城区规划干路一览表 (107)附表13 中心城区规划立交桥用地一览表 (114)附表14 中心城区规划广场一览表 (114)附表15 中心城区停车场配建标准一览表 (116)附表16 规划车辆基地一览表 (117)附表17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117)附件18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19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换乘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货物流通中心一览表 (119)附表21 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119)附表22 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120)附表23 中心城区地下水厂规划一览表 (120)附表24 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5 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6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容量一览表 (122)附表27 呼和浩特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2)III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是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度量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和衡量城市发展的状况、变化趋势和效果。

它是指导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一、人口指标1.人口规模:用于描述城市的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规模和规模等级的重要指标。

2.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反映城市人口集聚的程度,是城市功能、交通等规划的重要依据。

3.人口增长率:描述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对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方面,对城市人口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为教育、医疗、就业等规划提供依据。

二、土地利用指标1.人口用地:描述人口活动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对城市空间规划和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用于描述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3.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建设城市建筑物、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等,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4.绿地用地:用于描述城市绿化、公园和休闲场所等,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指标。

三、交通指标1.交通设施:包括道路、通道、铁路、轨道交通、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对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进行评估和改善。

2.交通流量:用于描述交通流量的数量和分布,为交通规划和交通拥堵缓解提供依据。

3.交通事故率:描述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反映交通安全状况,是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环境指标1.空气质量:用于描述城市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包括空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2.水质状况: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评估,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

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1
➢ 整个大西部地区从兰州单心枢纽向兰西双心枢纽联动转变。
青海省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
➢ 《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 部城市群建设,积极打造形成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一核一带一圈”城市集群, 使其成为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 东部城镇群各市县共同承担青海全省人口集聚、产业布局、城市服务职能。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扩容升级
➢ 西宁机场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二期扩建工程开工,三期扩建提上日程。 ➢ 兰新二线、川青铁路、阳平铁路的建设跨越提升地区客货运输能力。
东部城市群
重点问题 研究与论证 规划与策略
城市定位和产业
城镇化策略和城镇空间结构

城市交通设施布局

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总体城市设计

区域地位与发展要求 资源、环境、产业、交通等条件 人口与城镇体系现状特征与问题 城市空间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判定
评价:强化了沿湟水河和沿S202两条轴带 乡镇的发展地位,中部三个重点发展乡镇 确定比较准确。
县域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偏高,小 峡镇与县城协调发展欠缺考虑。古城乡的 区位条件发生重大调整。
用地规划图
城市性质:海东地区的政治、文化 中心,西宁市的卫星城。
发展方向:南拓、北进、西扩、东 调。
总体结构:“一城三园、五大功能 区”
规划产业用地集中 布局 控制用地面积 预留设施廊道
重点核心地区布局 留有未来拓展空间
中心城市: 城市型工业 三产服务业








空港门户:

临空经济
新兴产业
旅游城市: 现代农业 食品工业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实用文案标准文档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第一章规划界定第1条编制背景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 上位规划《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绿化条例》1992.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4) 相关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实用文案《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③节约及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原则④规划连续性原则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5条规划范围①中心城区: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行政范围,面积168.79km2;②规划区:即县域核心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401.09km2;东青路、核心区南外环、河辛路、广青路沿线两侧各100米纳入规划区管理。

小区总体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小区总体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小区总体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小区商业地面停车位多少?电梯总数量?1#、2#基底建筑面积,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1、2#底层商铺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

3、4#基底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5#楼基底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6、7#楼基底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8、9#楼楼基底建筑面积,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8、9#底层商铺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

综合楼基底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标准层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建筑平面设计1、2#楼1层为商铺,2~5层为住宅,每栋楼各?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梯户,共?户。

每层建筑面积约?m2,A户型建筑面积在?m2 ,B户型建筑面积在?m2。

2栋楼共计?户。

3、4#楼1~6层为住宅,每栋楼各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梯户,共户。

每层建筑面积约为m2,A户型建筑面积在m2 ,B户型建筑面积在m2。

2栋楼共计户。

5#楼1~5层为住宅,每栋楼各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梯户,共户。

每层建筑面积约为m2,A户型建筑面积在m2 ,B户型建筑面积在m2。

1栋楼共户。

6、7#楼1~6层为住宅,每栋楼各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梯户,共户。

每层建筑面积约为m2,A户型建筑面积在m2。

2栋楼共户。

8、9#楼1层为商铺,2~6层为住宅,每栋楼分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梯户,共户。

每层建筑面积约为m2,A户型建筑面积在m2 。

1栋楼共户。

综合楼1层为商铺,2~6层为公寓客房,首层单向布置户临街商铺,标准层双向布置套公寓客房。

建筑剖面设计1#、2#、3#、4#、5#、6#、7#、8#、9#、综合楼室内外高差为m,1#、2#、首层层高,标准层层高m,建筑高度为m。

3#、4#首层层高,标准层层高m,建筑高度为m。

5#首层层高,标准层层高m,建筑高度为m。

6#、7#、首层层高,标准层层高m,建筑高度为m。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2030 版)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期限(三)城市规划区范围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二)城市发展目标(三)城市性质和职能(四)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第三章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第一节市域规划(一)区域协调(二)市域空间格局和分区管理要求(三)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红线区管控(四)镇村发展策略(五)城乡统筹规划要求(六)区域性重大设施和通道第二节城市规划区规划(规划区小于市域的城市应单列此节)(一)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二)城市、镇开发边界和城市集中建设区第三节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一般城市)(一)空间结构(二)建设用地布局(三)城市地下空间(四)城市更新(五)新城新区建设要求第三节分区指引(超大、特大城市)(一)中心城(主城)(二)外围组团(包括副中心、城市新区等)(三)镇按照集中建设区内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层次,分别提出规划指引, 包括边界、功能、规模和规划管理要求等。

第四章主要专项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一)历史文化保护目标和层次(二)各层次保护名录、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划定城市紫线第二节城市特色风貌(一)城市特色风貌定位黄线(二)城市形态格局和景观体系求(三)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和控制要求(四)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开敞空间布局第三节生态环境(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二)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三)绿地规划与城市绿线(四)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蓝线第四节居住和公共服务(一)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和布局原则(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标准(三)社区规划要求第五节综合交通(一)交通发展目标、指标和策略(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枢纽布局、城市(三)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网(四)停车设施和管理(五)城市货运和物流(六)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七)保障措施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二)市级重大市政设施(邻避设施)布局要求、城市黄线第六节综合防灾减灾第五章规划实施(一)搭建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二)对专项规划和各层次规划深化细化要求(三)规划时序和远景展望(四)规划实施机制和政策保障(五)规划评估、报告和公开制度(六)加强规划实施监管(七)完善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第六章附则(一)法律效力(二)名词解释城市总体规划编写要求为规范上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规范表达,强化强制性内容的刚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法定性和动态适应性,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实施和监管,现对总体规划上报成果提出以下要求: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规划上报成果包括法定内容及其说明。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注: L为坡长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单位:m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1993年人均建设用地(m*m/人)人均公共绿地(m*m/人)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75>5>6>25>30>30>35 75-105>6>7>25>30>30>35 >7>8>25>30>30>35城市道路分级单位:m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住宅建设日照标准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单位:(万㎡/h㎡)注: 1,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注:1、L --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单位:(m)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园路宽度单位:(m)风景林郁密度公园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单位:(m)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注: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一览表(5类18项50个指标)
类别
分项

指标名称
「1"


近期
(5
年)



指标类

一、人 口、用 地和 开发 指标 强度
A
人口
规模
1
市域总人口
万人
预期性
2
市域城镇人口
万人
预期性
3
城区城镇人口
万人
预期性
4
城市集中建设
区常住人口
万人
预期性
B
城镇
化率
5
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
%
预期性
6
户籍人口城镇
三、公 共服 务指 标
G
住房
21
城镇人口人均
住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人
预期性
22
城镇家庭户户
均成套住房
套/户
预期性
H
教育
23
基础教育设施
前任用地面积
平方米
/千人
约束性
I
医疗
24
医疗卫生机构
千人床位数
床/千

约束性
J
养老
25
养老机构百名
老人床位数
床/百

约束性
K
文化
26
城镇人均公共
文化设施用地
面积
平方米
/人
化率
%
预期性
C
建设
用地
7
建设用地
平方公

预期性
8
城乡建设用地
平方公

约束性
9
城镇建设用地
平方公

约束性
10
城市集中建设
区建设用地
平方公

约束性
D
11
人均城乡建设
平方米
约束性
人均
用地
用地
/人
12
人均城镇建设
用地
平方米
/人
约束性
13
城市集中建设 区人均建设用 地
平方米
/人
约束性
E
开发
强度
14
生态空间面积
占市域面积比

%
约束性
15
生态红线区面
积占生态空间
面积比例
%
约束性
16
城乡工业用地
占城乡建设用
地比例
%
约束性
二、经
济指

F
经济 总量
及效

17
地区生产总值
(GDP)
万元
预期性
18
全社会劳动生
产率
万元/

预期性
19
单位城镇工业
用地增加值
万元/
公顷
约束性
20
县级以上开发
万元/
约束性
区单位工业用
地增加值
公顷
约束性
L
体育
27
城镇人均公共
体育用地面积
平方米
/人
约束性
M
社区
综合
28
城镇社区综合
服务设施步行
15分钟覆盖率
%
约束性
N
绿化
29
城镇公园或公
共开敞空间
%
约束性
(400平方米
以上)步行5
分钟覆盖率
30
城镇人均绿地
面积
平方米
/人
约束性
0
安全
31
城镇人均紧急
避难场所面积
平方米
/人
约束性
32
年地表径流总
量控制率
%
约束性
四、基 础设 施指 标
P
道路
和交

33
城市集中建设
区路网密度
公里/ 平方公 里
约束性
34
城市集中建设
区公交分担率
(含轨道)
%
预性
35
城市集中建设
步行和自行车
分担率区
%
预期性
36
机动车保有量

预期性
37
城镇停车泊位
与汽车保有量
的比值
%
预期性
Q
市政
用地
38
城乡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
约束性
39
城乡污水处理
49
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
%
约束性
50
主要污染物减
排量(S(VN0:
氨氮/C0D)

约束性
注1:如无特别说明指标统计为全市范围。
注2:公共服务类指标名称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约束性
40
城镇中水利用

%
约束性
41
农村供水普及

%
约束性
42
农村垃圾收集

%
约束性
五、环 境资 源指 标
R
环境
资源
43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44
河湖水面占市
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45
耕地保有量
%
约束性
46
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
/万元
约束性
47
单位GDP能耗
tee/万

约束性
48
清洁能源占能
源消耗比重
%
约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