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讲课心律失常一(ppt)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PPT课件
2、起始q波或r波,>40ms?
❖
是:VT
3、起始负向波降支有切迹,且QRS主波呈负向?
❖
是:VT
4、Vi/Vt ≤1?
❖
是:VT
❖ 心动过速时QRS波呈RBBB图型:
V1导联 ① rSr,rsr,rR,rRS:SVT伴差传 ②R, Rs”或R时限>30ms:VT
“丑征” (ugly sign) 1990-Moulton提出
和收缩性四大生理特性。
❖ 5、普通心肌(心房心室肌)无自律性,特殊心肌无收缩性。
❖ 6、窦房结(心脏的最高领导)的自律性60-100次/分,房室结的自 律性40-60次/分,心室的自律性<40次/分。
❖ 7、正常时,窦房结发放的每一次指令,传给心房,同时也传给房 室结,房室结再将指令传给心室。
❖ 8、房室结具有生理性延迟作用,激动在房室结中传导减速,使心 房心室不至于同时收缩;具有滤过作用,通常只能让200次/分的电 冲动通过。
异搏定、心律平等。 ❖ 5、“逸搏者”要设法保护,如按起搏器,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异
丙肾上腺素。
1、主动性心律失常
❖ 上一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下级提早的活动 称“早搏”(主动性、抢先、早搏、快速型)
❖ 单发—早搏 ❖ 2个连发—成对 ❖ ≥3个—xx律,xx心动过速
2、被动性心律失常:
❖ 上一级功能不正常(功能低下或无功能)时, 下一级推迟的活动,称“逸搏”(被动性、 推迟、逸搏、缓慢型)。
QRS波呈RBBB图型:
V6导联: ①R/S>1,呈“qRs、Rs、RS
SVT伴差异性传导
②R/S<1 VT
❖ QRS波呈LBBB图型:
V1导联
① rS,QS, r波较窄,s波无顿挫 SVT伴差传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状得到缓解。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危重病医学(心律失常)PPT课件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长时间监测心脏电活动变化, 有助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心律 失常。
心电信号分析
通过分析心电信号的波形、频 率等特征,对心律失常进行分 类和评估。
心脏超声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 能,辅助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之一,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帮 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预防
针对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 ,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善患者 的生理状况,减少心律失常的发 生风险。
治疗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 物治疗和电复律等。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与监测
护理
对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应注重 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心律失常的症状 和发作频率,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
病情严重
危重病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生理 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症状不典型
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心律失常的症 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难度大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难度较 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患者 的整体状况、药物副作用等。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心 脏瓣膜病等,是心律失
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分泌失调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 退,可引起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药物作用
如低钾、低镁等,可影 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
性,导致心律失常。
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可引起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长时间监测心脏电活动变化, 有助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心律 失常。
心电信号分析
通过分析心电信号的波形、频 率等特征,对心律失常进行分 类和评估。
心脏超声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 能,辅助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之一,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帮 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预防
针对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 ,应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善患者 的生理状况,减少心律失常的发 生风险。
治疗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 物治疗和电复律等。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与监测
护理
对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应注重 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心律失常的症状 和发作频率,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
病情严重
危重病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生理 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症状不典型
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心律失常的症 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难度大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难度较 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患者 的整体状况、药物副作用等。
危重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心 脏瓣膜病等,是心律失
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分泌失调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 退,可引起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药物作用
如低钾、低镁等,可影 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
性,导致心律失常。
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幻灯PPT课件
房性交界性早搏:
维拉帕米:40-80mg,每日3-4次口服。 心得安10-20mg,每日2-3次口服;倍他乐克12.5-50mg, 每日2-3次口服;氨酰心安12.5-25mg,每日2-3次口服。 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根据疗效减少剂量维持。 地戈辛:适用于心力衰竭伴房性早搏,常用量0.25mg, 每日1次口服。 心律平:150mg,每日3次口服
2. 查体:注意有否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全身性疾 病,注意心脏大小,有否杂音、三音律及附 加音,有否大小循环瘀血表现等。
3.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心 电图、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及T3、 T4、TSH等。
治疗对策:
1. 大多数早搏(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 可不给予特殊处理,主要消除引起早搏 的原因和诱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钾 盐。
➢ 口服奎尼丁、胺律酮 ➢ 同步直流电复律:效果良好。
3.Ⅰ型心房扑动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诊断要点
1.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见心房扑动章节)。约 10-20%无心脏病征象,称“特发性”或“良性” 心房颤动。
2.症状:与原有心功能状态和心室率快慢有关。可 有心悸、气急、乏力、胸闷感;重者可致急性肺 水肿、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甚至昏厥,尤其预激 合伴房颤或原有心脏病严重者。阵发性房颤患者 自觉症状明显。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 症状。体征有心室率快慢不整、心音不等和脉搏 短绌。
➢发病机制: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 常
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静止。
2.房性心律失常:房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 过速、紊乱性心房节律、心房扑动、心房 颤动。
3.房室结性心律失常:房室结性过早搏动、 房室结性心动过速、房室结自搏性心律。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PT课件
室性早搏
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后有正常T波和U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显示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畸形且连续出现,T波与U波 形态异常。
0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心律失 常的存在。
心电信号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心电信号进行自动分析 和诊断。
病例二:房颤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治疗方式多样。
详细描述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R-R间期不规律。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外科手术等不同方式。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等。
病例三: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及预防
总结词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在正常的QRS波群之前出现一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前无P波 。预防室性早搏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动态心电图
长时间监测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短暂 和偶发的心律失常。
心脏超声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辅助诊 断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 制心律失常的症状。
03 非药物治疗
包括电复律、导管消融和
起搏器植入等。
02 生活方式调整
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后有正常T波和U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显示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畸形且连续出现,T波与U波 形态异常。
0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心律失 常的存在。
心电信号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心电信号进行自动分析 和诊断。
病例二:房颤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治疗方式多样。
详细描述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R-R间期不规律。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外科手术等不同方式。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等。
病例三: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及预防
总结词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在正常的QRS波群之前出现一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前无P波 。预防室性早搏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动态心电图
长时间监测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短暂 和偶发的心律失常。
心脏超声
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辅助诊 断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 制心律失常的症状。
03 非药物治疗
包括电复律、导管消融和
起搏器植入等。
02 生活方式调整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二、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
,又称为过早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
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 期前收缩: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 • 二联律:即在每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三联律:即在每两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 多源性期前收缩:即期前收缩由多个异位起搏点发出
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四、心房与心室颤动
(一)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间隔 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清楚。
• 心房颤动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 QRS波形态和时间大多正常。
(二)心室颤动(最严重的快速异位心律
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
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 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RaVF>2.0mV ;RⅠ+RⅢ>2.5 mV。
坏死型改变:异常的Q波或QS波
。
•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表现为巨大、高耸的不对称的T波,ST段呈斜上型
抬高。
急性期:表现为ST段继续抬高,凸面向上,呈弓背状,常可 见到“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T波 开始倒置。 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逐渐降至基线,坏死型Q波继续存在,
。
(四)右心室肥大
心律失常-ppt课件
32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为主,包括戒除吸烟、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33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4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56
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 病因同室速 • 除颤,ICD置入
57
扭转性室速 室速
58
59
• 室扑:呈正弦波图形,频率200~300 bpm • 室颤: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4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49
50
51
心房扑动的治疗
•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 治愈:RFCA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为主,包括戒除吸烟、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33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4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56
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 病因同室速 • 除颤,ICD置入
57
扭转性室速 室速
58
59
• 室扑:呈正弦波图形,频率200~300 bpm • 室颤: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4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49
50
51
心房扑动的治疗
•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 治愈:RFCA
心律失常讲课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新药 研发和临床试验 的最新进展
非药物治疗:除 药物外的其他治 疗方法,如电生 理治疗、起搏器 植入等
预防措施:针对 高危人群的预防 性措施和筛查手 段
经验总结与启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心律失常病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和提供 借鉴。
讨论内容:针对病例展开深入讨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经验 和教训。
经验总结:对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 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启示与展望:从病例中获得启示,提出对心律失常诊治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促进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诊断技术:新型 诊断技术和方法 的研发和应用
研究前景与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心律失常的 特异性药物
基因治疗:通过 基因编辑技术治 疗心律失常
新型设备和技术: 无创、微创的诊 疗和治疗方法
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生活方式和 药物预防心律失 常的发生
结语与总结
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心律失常对心血 管系统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肌缺血、心 力衰竭等心血管 疾病,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寿命。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 焦虑和压力。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58岁,因心律失常入院,诊断为房颤。
病例二:患者女性,42岁,因心律失常导致晕厥,诊断为室性早搏。
病例三:患者男性,70岁,因心律失常引发心力衰竭,诊断为室上 速。 病例四:患者女性,35岁,因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诊断为长 QT间期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心室的易颤期—T波顶峰偏前约30ms(R on T现象)。
9.
心房的易颤期—R波的降支和S波时间。
3. 传导性
4.
传导系统(特殊起搏传导系统)
5.
传导异常: 有完全阻滞, 单向阻滞,隐匿传导,传导延迟,折返激
二、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起源
被动:逸搏与逸搏心律(房,交界,室)
异位:
T波 升支前段。
5.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当于ECG:T波尖峰、T波降
支。
6.
超常期-相当于ECG:T-U连接处。
7.
从绝对不应期到相对不应期前一半的一段时间,此时若受到
一适当强度的刺激,可发生多处的单向阻滞和折返激动而引起颤动,称
为易颤期或易损期(vulnerable period)
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
心律
60-100/分 不齐
P波
PR间期 QRS
QRS前,相同 0.12-0.20 ﹤0.12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 窦性静止又称窦性停搏:
指窦房结不产生冲动 , 心电图上表现为较正常 P-P 间期 为长的时间内无 P 波发生 , 或 P 与 QRS 波均不出现 , 长的 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 P-P 间期无倍数关系。
波有增宽变形,V1呈rSR ’ 型(右束支阻滞图形)。
房早
心率
心律 不齐
P波
PR间期
﹥0.12
提早并异常或隐蔽 ﹤0.20
QRS 稍不同 ﹤0.12 代偿不全
成对房早
心率
心律
P波
PR间期 QRS
不齐 提早并异常或隐蔽 ﹤0.20 ﹤0.12
未下传房早
此ST-T与别的ST-T不同,提示含有P波
房早二联律
心率
心律
P波
PR间期 QRS
不齐 提早并异常或隐蔽 ﹤0.20 ﹤0.12
房早和差异传导房早
心率
心律
P波
PR间期 QRS
不齐 提早并异常或隐蔽 ﹤0.20 ﹤0.12异形
未下传房早和交界性逸搏
未下传房早
逸搏
粗看象1度AVB,但P提早,不是窦 P,间隔足够长,满足逸搏 出现,如果逸搏不出现,将会发生心室窦性夺获
• 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P波或相关P波(但 窦性P波可巧合在QRS波任何位置)。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QRS时限 0.12S。T波多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早搏: (房,交界,室)
主动:过速: (房,交界,室)
心 律 失 常
生理:
扑动与颤动: (房,室) 干扰和脱节(含各部位)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传导 病理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Ⅰ,Ⅱ,
三度)
室内阻滞(左,右Βιβλιοθήκη 支,左束支分支)意外传导(超常,裂隙,维登斯基)
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症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房早伴右束支阻滞(差异传导)
P波
P波
(二)交界性早搏(premature junctional complex)
• 心电图特点:
1、提前发生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 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产生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前 ( P’ –R<0.12S’’)、中(与QRS波相重 叠)、后( R –P’ <0. 20’’) 。
• (一)、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心电图特征:
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激动来自窦房结 (P波I,II,aVF,V4-V6直立,aVR倒置
(二)、窦性心律失常鉴别:
P波规律出现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tachycardia) (sinus bradycardia)
有
有
窦性心律不齐
四、期前收缩 (早搏)
期前收缩(早搏)
• 早搏心电图共同特点: • 早搏:它是自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及异位起搏点),
并且提前发生的异位激动,一般统称期前收缩或早搏。 1、提前出现(发生)。 2、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
代替了一个正常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 为长的间隙。 3、联律间期(coupling interval):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 之间的时距。 4、插入型(间位型) 5、频发、偶发、联律(二联律bigeminy、三联律trigeminy)、 6、并行心律型早搏 7、单源性早搏、多源性早搏 8、连发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早搏,短阵心动过速
(一)房性早搏(premature atrial complex)
• 心电图特点:
1、提前发生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2、 P’ -R0.12’’,QRS波形态一般正常 3、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早的两个特殊类型 1、房早未下传型-有提前P’波(可与前面的T波融
合,不易分辨)之后无QRS波。 2、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P’ –R间期延长,QRS
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
心率
心律
P波
PR间期 QRS
60-100/分 齐 QRS前,相同 0.12-0.20 ﹤0.12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 ﹥100/分
心律
P波
PR间期 QRS
齐 QRS前,相同 0.12-0.20 ﹤0.12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60/分
心律 齐
P波
PR间期 QRS
QRS前,相同 0.12-0.20 ﹤0.12
3、完全性代偿间歇。
交界性早搏
1.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形态与窦性下传类似 2. 出现逆P`(Ⅱ,Ⅲ, aVF倒,aVR直),可发生于QRS前
(P-R﹤0.12s)或QRS后(P-R ﹤0.20s)或与QRS重叠 3. 多为完全代偿
(三)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y complex)
(sinus arrhythmia)
有
频率
>100次/分 <60次/分 60-100次/分
P-P互差 <0.12s
继发性ST-T改变 有
<0.12s
无
同导>0.12s 不同导>0.16s
无
正常窦性心律
1. 心率为60-100次/分 2. P波规律出现,形态表明来自窦房结(Ⅰ,Ⅱ,aVF,V4-6直立,
心电图讲课心律失常一(ppt)
(优选)心电图讲课心律失常 一
一.心肌细胞电生理三特性
1. 自律性
2.
窦房结,冠状窦区,心房传导组织,房室交界区,希氏束,束支,
浦氏束
2. 兴奋性
3.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4.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当于ECG:QRS波、ST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