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劳动关系学第五讲课件 精品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管理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17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一、工资集体协商(P360)
1、工资集体协商含义 2、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18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P361)
1、工资指导线制度含义 2、工资指导线制度目的 3、适用于 4、工资指导线制度作用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9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2、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P357)
1、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2、在同一岗位使用的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应当同
等待遇,同岗同酬 3、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对派遣雇员与
正式雇员一律平等 4、派遣雇员的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应协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14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5、处理异地劳动争议:
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 地管辖;
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由接受单位所在 地管辖;
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 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 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15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四)劳务派遣的成因(P354)
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2、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4、满足国外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2020/12/09
人力资源管理师
16
第二节
版权所有者® :杨世瑜
工资集体协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 三、制定工资线应遵循的原则 四、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五、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六、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劳动关系管理精品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A2
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于1995年实施以来,已超过了10年。 因其是原则性的法规,在各地执行过程中,要 由各地方政府出台规定操作细则,而不同地区 的地方法规细则在操作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使 得有必要出台《劳动合同法》来予规范和统一。 《劳动合同法(草案)》2005年12月26日人大 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一年半间历经四次审议, 于2007年6月29日表决通过,同日主席令签发。
某单位小王响应团委号召向雷锋学习, 自愿参加市团委组织的“五四”义务劳动 和社区组织的慈善事业的义务劳动等,是 否形成劳动关系?
1、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2、非单位指派或者安排,应当与组织者有劳动关系。 3、非职业的劳动、没有报酬的劳动,不属于劳动关系的 范畴。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不再居首位 劳动者申诉率高,胜诉率也高 劳动争议案件与经济发达成正比 裁决的比重加大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微观原因——个人层次
贪图私利,钻企业政策空子的心理 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观念制约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
劳 劳社 促 动 动会 进 合 基保 就 同 准险 业 法 法法 法
劳其 动他 争相 议关 处法 理律 法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基准法,《劳动合同法》 是《劳动法》的子法,是专项法。
1、没有劳动关系。虽然双方形式上都具有劳动关系的主体 资格,但瓦工修补屋顶这种劳动并不是造船厂的生产劳动 过程,因而不能以为造船厂和瓦工形成的是劳动关系,而 应是由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 2、如果造船厂请来两名工人完成的是造船工作的某道工序, 则应认定双方形成了劳动关系。 3、有劳动关系,因为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于1995年实施以来,已超过了10年。 因其是原则性的法规,在各地执行过程中,要 由各地方政府出台规定操作细则,而不同地区 的地方法规细则在操作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使 得有必要出台《劳动合同法》来予规范和统一。 《劳动合同法(草案)》2005年12月26日人大 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一年半间历经四次审议, 于2007年6月29日表决通过,同日主席令签发。
某单位小王响应团委号召向雷锋学习, 自愿参加市团委组织的“五四”义务劳动 和社区组织的慈善事业的义务劳动等,是 否形成劳动关系?
1、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2、非单位指派或者安排,应当与组织者有劳动关系。 3、非职业的劳动、没有报酬的劳动,不属于劳动关系的 范畴。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不再居首位 劳动者申诉率高,胜诉率也高 劳动争议案件与经济发达成正比 裁决的比重加大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微观原因——个人层次
贪图私利,钻企业政策空子的心理 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观念制约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
劳 劳社 促 动 动会 进 合 基保 就 同 准险 业 法 法法 法
劳其 动他 争相 议关 处法 理律 法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基准法,《劳动合同法》 是《劳动法》的子法,是专项法。
1、没有劳动关系。虽然双方形式上都具有劳动关系的主体 资格,但瓦工修补屋顶这种劳动并不是造船厂的生产劳动 过程,因而不能以为造船厂和瓦工形成的是劳动关系,而 应是由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 2、如果造船厂请来两名工人完成的是造船工作的某道工序, 则应认定双方形成了劳动关系。 3、有劳动关系,因为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版)PPT课件
8、熟悉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企业劳动安全卫 生标准的管理制度;
9、熟悉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职业安全防护用品的 管理台账的建立以及岗位安全教育的有关知识;掌握工伤伤 残的鉴定以及工伤保险的待遇给付有关的规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 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制度为规范企业 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 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 人力资源的配置调整等项事务,在劳动关系管 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 除和终止,这些都属于劳动法律行为。因此, 都必须依照严格的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实施。劳动关 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其基本要求。
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
劳动岗位规范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生产手 段的特点对上岗员工提出的客观要求的综合规定。在劳动关系 协调、组织劳动过程中,劳动岗位规范是安排员工上岗、签订 上岗协议和对员工进行岗位考核的依据和尺度。
具体包括: (1)岗位名称; (2)岗位职责; (3)生产技术规定; (4)上岗标准。 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6、其他制度。 如,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
2、由于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故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
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 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3、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所谓要式合同是指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能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且要式合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则是法定 要式合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 立、劳动合同必须具备法定条款等。上述法律规定使劳动合同 成为法定要式合同。
9、熟悉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职业安全防护用品的 管理台账的建立以及岗位安全教育的有关知识;掌握工伤伤 残的鉴定以及工伤保险的待遇给付有关的规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 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制度为规范企业 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 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 人力资源的配置调整等项事务,在劳动关系管 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 除和终止,这些都属于劳动法律行为。因此, 都必须依照严格的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和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实施。劳动关 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其基本要求。
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
劳动岗位规范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生产手 段的特点对上岗员工提出的客观要求的综合规定。在劳动关系 协调、组织劳动过程中,劳动岗位规范是安排员工上岗、签订 上岗协议和对员工进行岗位考核的依据和尺度。
具体包括: (1)岗位名称; (2)岗位职责; (3)生产技术规定; (4)上岗标准。 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6、其他制度。 如,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
2、由于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故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
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 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3、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所谓要式合同是指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能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且要式合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则是法定 要式合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 立、劳动合同必须具备法定条款等。上述法律规定使劳动合同 成为法定要式合同。
员工管理-10、劳动关系 精品
公休日8小时以外 加点 的上班时间
法定节假日上班8 加班 小时
法定节假日8小时 加点 以外的上班时间
工作小时数×时薪 通常指周六周日8小时以
×200%
外的上班时间
日薪×300%
指元旦、春节、五·一、 十·一等上班8小时
工作小时数×时薪 法定节假日8小时以外的
×300%
上班时间
劳动报酬
范例
–甲方每月 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
限的劳动合同。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范例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岗 位(工种)工作。
–根据甲方的岗位(工种)作业特点,乙方
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为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范例
–乙方所在岗位执行下述工时制度 (_______________)。
A. 标准工时制。 B. 不定时工时制。 C. 综合计算工时制。
《劳 动 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第三章
促进就业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八章 第九章
职业培训
社会保险和福 利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五章
工资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 证据种类
- 书证
- 物证
- 视听材料
- 证人证言
- 当事人陈述 - 鉴定结论
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 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 ❖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即合法原则。 ❖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正原则。 ❖ 兼顾各方利益。 ❖ 协商为主解决争议。 ❖ 以法律为准绳。 ❖ 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课件
20
能力
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一. 集体合同的形式 二. 集体合同的期限 三. 集体合同的内容
要式合同 1-3年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2. 一般性规定 3. 过度性规定
4. 其他规定
21
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一. 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二. 协商集体合同
1. 协商准备
2. 协商会议
3.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 后,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2. 协商双方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首席代表应当由工 会主席担任, 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人员作为自己 的代理人;未成立工会的,由职工集体协商代表推举。 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可以 书面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二)特征
① 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② 反映了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劳动法律部 门的本质和特点
③ 高度稳定性
④ 权威性
4
(三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基础知识)
1.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 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2.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 偏差
3. 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18
四. 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3.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19
五.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30
(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 2汇总报表。包括两类:①工作进行状况 汇总报表;②业务报告。 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 4例会制度。
能力
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一. 集体合同的形式 二. 集体合同的期限 三. 集体合同的内容
要式合同 1-3年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2. 一般性规定 3. 过度性规定
4. 其他规定
21
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一. 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二. 协商集体合同
1. 协商准备
2. 协商会议
3.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 后,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2. 协商双方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职工首席代表应当由工 会主席担任, 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人员作为自己 的代理人;未成立工会的,由职工集体协商代表推举。 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可以 书面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二)特征
① 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② 反映了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劳动法律部 门的本质和特点
③ 高度稳定性
④ 权威性
4
(三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基础知识)
1.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 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2.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 偏差
3. 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18
四. 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
1.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3.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19
五.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30
(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 2汇总报表。包括两类:①工作进行状况 汇总报表;②业务报告。 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 4例会制度。
员工关系管理培训PPT (5)
LOGO 第1 人工关系管理力源部内之第一章第二章010203工关系管理概述ERM 的区及原目第四章第三章04各种避ERM 的分述第一章工关系管理概述•••工关系与工关系管理工关系管理的目的、重要性工关系管理的状0102 03 04 第一工关系与工关系管理1.1.1工关系“工关系”一源自西方人力源管理体系。
在西方,最初由于矛盾激烈、抗重,企正常展来了不定因素。
在双方的力量博弈中,管理方逐到和冲突、工参与企的正面作用。
随着管理理的展,人人性本的不断步,以及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企开始越来越注重加内部沟通,改善工关系。
工关系是中由于雇佣行而生的关系,是人力源管理的一个特定域。
工关系具有两涵,一是从法律面双方因雇佣契而生的利关系,亦即彼此之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面双方彼此的人、情感甚至道等关系,亦即双方利不成文的、及默契等理关系。
0102 03 04 第一工关系与工关系管理1.1.2工关系管理从广上,工关系管理(ERM)是在企人力源体系中,各管理人和人力源能管理人,通和施各人力源政策和管理行,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企和工、工与工之的相互系和影响,从而的目并确保工、社会增。
从狭上,工关系管理就是企和工的沟通管理,种沟通更多采用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制的手段,从而提高工意度,支持其他管理目的。
其主要是:工与管理者、工与工之的关系,引建立极向上的工作境。
0102 03 04 第二工关系管理的目的、重要性工关系在不同期、不同的企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双方在利益上的立与一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因此,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工意度、忠度和敬度,而提高企生率,持企的争,使企在争中。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课件(共 51张PPT)
要约和承诺
要约:向另一方提出订立 劳动合同的要求。 包括:工作岗位、任务、 劳动条件、报酬、保险福利等 要约方大多为企业。 承诺:被要约方 接受 要约
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相互协商 双方签约
通常以企业提供草拟的 合同文本作为协商的基础 企业法人代表人与 劳动者本人签约。 生效时间: 以最后一方签字时间或 注明生效时间为准
劳动合同的变更
变更原则:
变更原则与订立原则相同。 当新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变更合同的内容, 同时要保证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的合法性。 变更仅限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化而不是主体的变化。 主体变更须另行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终止
(一)自然终止
1、定期劳动合同到期; 2、劳动者退休; 3、以完成一定工作 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规定的工作任务完成。 习惯做法: 提前30天通知。
用人单位 劳动者
都是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 市场的客体是什么? * 你可以用图来表示 “劳动关系”吗?
用人单位
生产资料(资本) (劳动力的使用者)
未履行义务前 无权要求对方 履行义务
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
劳动关系
(内容:权利和义务) (特性) 人身关系属性:
(重要性) 劳动关系会 因技术而产生 效率 问题, 因分工协作产生 组织结构、 以及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安全卫生、劳动报酬等问题。 40%以上的人处于劳动关系中, 所以,劳动关系管理 对社会安稳, 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因故终止
1、劳动合同约定的 变更的条件: 终止条件出现; 1、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制度发生变化 2、合同双方约定解除 (例?) 劳动关系; 2、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例?) 3、劳动关系主体一方消灭; (破产、劳动者因故死亡) 变更的做法: 4、不可抗力导致 1、平等协商一致; 合同无法履行 2、书面形式;劳动争议促裁机构 的仲裁裁决, 人民法院判决。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课件(PPT 115页)
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依法可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实际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
18
劳务派遣案例分析
小刘通过某劳务派遣公司被派到某玩具厂工作,担任会计。
到玩具厂上班后,又和厂方签订了一份劳务合同,内容和劳
务派遣协议上的内容相同。从工资到福利,各项内容都约定
得很清楚,小刘也就没犹豫,当时就签了。一晃工作了3年
向派遣单位支付派遣服务费,行使和履行与派遣单位 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其 他权利义务
*
11
被派遣劳动者的职责
Hale Waihona Puke 被派遣劳动者既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又是 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其职责有
对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和履行劳动合同约 定应有本人享有和承担的权利义务
对接受单位,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和履行劳动合同以 及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的应有本人享有和承担的权利 义务
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
增长的原则
工资指导线无国家统一标准,各地根据宏观经
济状况等相关因素制定
实行协商原则
*
27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经济形式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分析 本地区上一年度经济增长、企业工资增长分析 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测 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
双方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轮流担任执行主席,
负责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组织工作
雇员一方由工会主席或其委托的其他代表或选举
雇主一方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其他代表
*
34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提出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和内
容等;另一方接到意向书后20日内予以答复,并与提出方
《劳动关系管理》课件共67页文档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审议建议权 审议通过权 审议决定权 评议监督权 推荐选举权
职工代表
由企业基层单位的职工按照法定的程序民主选举或 推荐产生。
职工代表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在 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各级管理人员一般为代表总 数的20%,代表实行常任制,每两年改选一次,可 连选连任。
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等
工作时间的种类
1、标准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 2、缩短工作时间 3、计件工作时间 4、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5、不定时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计算
年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11天=250天 季制度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制度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年制度工作工时=250×8=2000(工时/人•年) 季制度工作工时=62.5×8=500(工时/人•年) 月制度工作工时=2000/12=166.67(工时/人•
年)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薪天数=(365-104)÷12=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延长工作时间
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俗称加班加点。 单位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最
多不能超过3小时;每周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标准的横向结构 劳动标准的纵向结构 劳动标准的功能结构
劳动标准的横向结构
按照劳动标准对象分类: 就业;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劳动报酬;自己也技
能开发;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劳动福利、劳 动行政教育管理等
劳动标准的纵向结构
国家劳动标准 行业劳动标准 地方劳动标准 企业劳动标准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讲义(ppt 77页)
构——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和国家审判机关对劳动争议事实和当事人 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为保证法定或约定劳动标准的实现 而制定的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 ,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规定的总和。
劳动关系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6
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P422) 监督检查的责任。 不履行法定职责和违法性质职权的法律责任。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17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部分新 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程序性与公发性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生产过程中以其他要素投 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其他要素投入的工 给弹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如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已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很困难,其 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小,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少,那么, 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缺乏弹性,工资的提高也不会因为就业量的减少而 受阻。反之...
3、公力救济。
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包括劳动争议诉讼和行
政裁决。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8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
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
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作出 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劳动仲裁的组织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它是国家授权、 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三方组成,是劳动关系 观测“三方原则”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具体表现。
劳动关系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6
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P422) 监督检查的责任。 不履行法定职责和违法性质职权的法律责任。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17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部分新 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程序性与公发性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生产过程中以其他要素投 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其他要素投入的工 给弹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如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已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很困难,其 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小,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少,那么, 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缺乏弹性,工资的提高也不会因为就业量的减少而 受阻。反之...
3、公力救济。
利用国家公权力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包括劳动争议诉讼和行
政裁决。
2019/10/18
2011年高级人力资源师培训
8
我国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新发展
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
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作出 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劳动仲裁的组织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它是国家授权、 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三方组成,是劳动关系 观测“三方原则”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具体表现。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PPT 48页)
四、 重大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
(一) 事故报告
1、 建立伤亡和职业病统计报告; 2、 建立伤亡和职业病处理制度。
(二) 事故调查
1、 一般事故调查; 2、 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配合调查。 (三) 事故处理
1、 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和防止措施; 2、 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处理责任人,要结合安全
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直接责任人、主要责 任人和领导责任人。
第二节 员工离职管理
一、 员工离职行为的含义 离职即离开岗位解除劳动关系 的行为。(见图7-1)
(一)非自愿离职:即由单位做出的决定,员工本人无 法控制;
(二)自愿离职:员工主观故意离开单位 自愿离职类型: 1、 失能性离职:员工故意离职,单位没有其离职期限
; 2、 功能性离职:员工故意离职,单位也有此期望。
(一) 解聘条款编制注意事项
1、 应当去掉可能导致管理者违约的内容; 2、 提供清晰的文字规章,并得到员工的认同; 3、 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 4、 为避免法律纠纷,不引导其放弃已有权利以
获得其他利益; 5、 遵守内部申诉规则和程序; 6、 不夸大单位有关社会保障的允诺。
(二) 解聘程序
二、 离职的影响
离职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无论是对单位还 是员工个人其均有这两方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单位注重失能性离职,期望功能性离 职。离职需控制在一定幅度内。(见表7-1)
三、 员工的解聘(解除劳动合同)管理
解聘:是员工非自愿离职的一种形式,特别注意 避免非法解雇诉讼。 1) 解聘的条件 2) 解聘程序 3) 解聘面谈
(二) 组织水平上的压力管理策略
从工作任务、角色认知、生理满足及人际关系
等方面营造环境,消除紧张减轻压力。
《劳动关系管理》课件
劳动纠纷解决
调解
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介入,帮助 双方沟通和达成共识,有效解决 劳动纠纷。
仲裁
将劳动纠纷交由劳动仲裁机构进 行仲裁,根据法律裁决结果,解 决劳动纠纷。
诉讼
如果调解和仲裁无法解决,双方 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 纠纷。
未来的劳动关系管理趋势
1
灵活工作制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决 策准确性。
3
员工参与决策
提倡员工参与组织决策和管理,增加员工归属感和参与度。
目的
劳动关系管理旨在确保雇主和 员工的权益得到平衡,提高员 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并 促进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重要性
良好的劳动关系管理可以减少 劳动纠纷、提高员工留任率和 组织声誉,增强企业竞争力。
劳动关系管理流程
1
培训和发展
2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
助他们适应工作,提高能力。
3
福利与员工关怀
职业健康安全
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员工培训与提升
培训计划
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发展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升 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持续学习
鼓励员工进行持续学习和自我 提升,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 促进员工的职业成长。
晋升机制
建立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激 励员工积极进取,实现个人职 业发展目标。
《劳动关系管理》PPT课 件
探索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实施劳动关系管理流程,法律要求的劳动 合同,员工福利与保障,员工培训与提升,劳动纠纷解决和未来的劳动关系 管理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员工参与管理及申诉机制
第九章 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引导案例
让员工做主
山东青岛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正在讨论是否关闭其下属的 一家元器件加工厂,原因是这家工厂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 如果关闭的话,会导致200名工人失业。两难之下,管理层 决定让工人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大家踊跃建议,提出帮助 加工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解决方案,以摆脱被关闭的命 运。一周以后,管理层收到了来自员工的很多报告,其中 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车间的管理者、采购部门等。管理者 依据问题,健全了元器件厂的管理制度。2个月后,元器件 厂的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由原来的90%增加到97%,仅此一 项便减少损失30余万。 5个月后,该元器件厂实现赢利。
现出来; 员工参与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
性; 员工参与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 员工参与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基础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凡是与用人单位存在 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 用工期限的劳动者,都是职工”。
职工(劳动者)应该包括公司中的高中低层的所 有雇员,即工人、职员、高级职员、技术人员和 工会代表,他们都是以人力资本参与到公司的经 营中,总经理、技术总监、财务总监本也是属于 人力资本参与公司经营的范畴,但由于他们特殊 地位和参与方式决定了他不能划归职工行列。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德国职工参与公司管理的制度由来已久,从19世纪就已经 开始,因此它比较成熟和相对完善。
1920年《经营协定会法》,体现“职工就是企业的理 论”,从而改变传统德国法中的“企业主就是企业和有产 者对公司绝对支配的思想”,依据《经营协议会法》之规 定,为维护雇主与职工共同经济利益,以及达成公司经营 的目的,如有20个以上职工的公司,应设置经营协议会, 职工即得藉此经营协定会参与劳动、生产、财务的经营及 管理。尤其是设有监事会的企业,应指派1人或2人以上经 营协议会的委员,担任监事会的监事。
第一节 员工参与的概念与特征
员工参与的概念
员工参与的特征
员工参与的概念
Employee involvement Employee participation Labours participation Workers 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by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员工参与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一些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工会组织开始把参与 管理作为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的一 个途径,并要求在立法中予以确认。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最早的规定劳动者参与权的立法
1891年,德国修订《工商业营业法》“企业 主可视情况设置工人委员会”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1934年《国民劳动秩序法》取代《经营协议 会法》。
1951年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职工共同决定》 又进一步规定了监事会必须有同等人数的股 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除此之外还须 设立一名中立的监事;在董事会中必须由监 事会中的职工代表指定一名工人董事。该董 事具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权利。
由工人委员会代表工人就企业经济财务 和劳动问题与企业主进行沟通与协商, 反映工人的要求。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员工参与成为一项广泛的制度
1917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工 人监督条件草案》;
规定在雇佣工人和职员共计5人以上,或 年周转金在1万元卢布以上的一切工业、 商业、银行、农业等企业中,由工人和 职员选举代表组成工人监督委员会,对 企业生产、储藏、买卖进行监督。
员工参与的概念
强调员工参与是一种政治概念或哲学; 指员工对企业组织的管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强调员工参与是一种组织管理哲学的方式;
员工参与的概念
员工参与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普通 员工依据一定的规定与制度,通过一 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 理与决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员工参与的特征
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 员工参与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员工参与管理并不是与管理同步产生, 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不 同发展时期,员工参与的内容、形式和 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员工参与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管理的特征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管理的一般形式
该案例中管理方通过让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员工的智慧, 最终实现了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使加工厂扭亏为盈,顺利渡 过难关。这个案例有力说明了员工参与的发挥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本章后,需达到以下目的: 1、理解工业民主与参与管理的关系
2、把握员工参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3、了解员工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参与的类型划分
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基础
公司法也单列总经理、技术总监、财 务总监不能担任职工监事或董事。
职工参与制度是指按《公司法》或相 关法律的规定,职工以劳动者的身份 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 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
职工参与的权利渊源
劳动者的劳动权又可以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 益权是劳动者为了个人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包括 平等的享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 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保障措施、享受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提请劳动争议 和仲裁等权利。共益权是劳动者为了个人利益同 时兼为其他人的权利而行使的权利,包括参加集 体谈判、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参加公司资本、 参与公司治理等。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1976年的《共同决定法》,适用于职工人数超过 2000人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该法规定,监事会 由同等人数的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另 外还必须指定一名工人董事,但是该工人董事不 一定要得到职工的认可。
德国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发展了职工共同管理制 度:行业劳资合同和劳资斗争制度、雇员代表参 与管理制度以及职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董事会的 制度。
第九章 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引导案例
让员工做主
山东青岛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正在讨论是否关闭其下属的 一家元器件加工厂,原因是这家工厂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 如果关闭的话,会导致200名工人失业。两难之下,管理层 决定让工人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大家踊跃建议,提出帮助 加工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解决方案,以摆脱被关闭的命 运。一周以后,管理层收到了来自员工的很多报告,其中 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车间的管理者、采购部门等。管理者 依据问题,健全了元器件厂的管理制度。2个月后,元器件 厂的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由原来的90%增加到97%,仅此一 项便减少损失30余万。 5个月后,该元器件厂实现赢利。
现出来; 员工参与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
性; 员工参与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 员工参与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基础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凡是与用人单位存在 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 用工期限的劳动者,都是职工”。
职工(劳动者)应该包括公司中的高中低层的所 有雇员,即工人、职员、高级职员、技术人员和 工会代表,他们都是以人力资本参与到公司的经 营中,总经理、技术总监、财务总监本也是属于 人力资本参与公司经营的范畴,但由于他们特殊 地位和参与方式决定了他不能划归职工行列。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德国职工参与公司管理的制度由来已久,从19世纪就已经 开始,因此它比较成熟和相对完善。
1920年《经营协定会法》,体现“职工就是企业的理 论”,从而改变传统德国法中的“企业主就是企业和有产 者对公司绝对支配的思想”,依据《经营协议会法》之规 定,为维护雇主与职工共同经济利益,以及达成公司经营 的目的,如有20个以上职工的公司,应设置经营协议会, 职工即得藉此经营协定会参与劳动、生产、财务的经营及 管理。尤其是设有监事会的企业,应指派1人或2人以上经 营协议会的委员,担任监事会的监事。
第一节 员工参与的概念与特征
员工参与的概念
员工参与的特征
员工参与的概念
Employee involvement Employee participation Labours participation Workers participation Management by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员工参与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一些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工会组织开始把参与 管理作为改善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的一 个途径,并要求在立法中予以确认。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最早的规定劳动者参与权的立法
1891年,德国修订《工商业营业法》“企业 主可视情况设置工人委员会”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1934年《国民劳动秩序法》取代《经营协议 会法》。
1951年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职工共同决定》 又进一步规定了监事会必须有同等人数的股 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除此之外还须 设立一名中立的监事;在董事会中必须由监 事会中的职工代表指定一名工人董事。该董 事具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权利。
由工人委员会代表工人就企业经济财务 和劳动问题与企业主进行沟通与协商, 反映工人的要求。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员工参与成为一项广泛的制度
1917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工 人监督条件草案》;
规定在雇佣工人和职员共计5人以上,或 年周转金在1万元卢布以上的一切工业、 商业、银行、农业等企业中,由工人和 职员选举代表组成工人监督委员会,对 企业生产、储藏、买卖进行监督。
员工参与的概念
强调员工参与是一种政治概念或哲学; 指员工对企业组织的管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强调员工参与是一种组织管理哲学的方式;
员工参与的概念
员工参与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普通 员工依据一定的规定与制度,通过一 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 理与决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员工参与的特征
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 员工参与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员工参与管理并不是与管理同步产生, 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不 同发展时期,员工参与的内容、形式和 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员工参与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的历史发展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管理的特征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管理的一般形式
该案例中管理方通过让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员工的智慧, 最终实现了在不裁员的情况下使加工厂扭亏为盈,顺利渡 过难关。这个案例有力说明了员工参与的发挥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本章后,需达到以下目的: 1、理解工业民主与参与管理的关系
2、把握员工参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3、了解员工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参与的类型划分
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基础
公司法也单列总经理、技术总监、财 务总监不能担任职工监事或董事。
职工参与制度是指按《公司法》或相 关法律的规定,职工以劳动者的身份 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 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
职工参与的权利渊源
劳动者的劳动权又可以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 益权是劳动者为了个人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包括 平等的享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 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保障措施、享受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提请劳动争议 和仲裁等权利。共益权是劳动者为了个人利益同 时兼为其他人的权利而行使的权利,包括参加集 体谈判、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参加公司资本、 参与公司治理等。
德国员工参与的法律基础
1976年的《共同决定法》,适用于职工人数超过 2000人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该法规定,监事会 由同等人数的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另 外还必须指定一名工人董事,但是该工人董事不 一定要得到职工的认可。
德国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发展了职工共同管理制 度:行业劳资合同和劳资斗争制度、雇员代表参 与管理制度以及职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董事会的 制度。